『壹』 談談您認為什麼樣的課堂是有效的以及開展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策略
我認為有效的課堂應該有以下幾個方面:1.教學內容 要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太深聽不懂,太淺沒興趣;2.教學方法 要生動有趣,不要照書本念,多利用課本以外的教具3.課堂管理 要有秩序,紀律要抓好,表現好的要多誇獎或獎勵 新課程改革倡導的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教育模式。尊重人(學生和教師)的全面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有效教學就是指在較短的時間內使學生和教師得到更多的發展。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直是廣大教師積極探索的課題,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更具有現實意義。下面從三方面簡要談談如何實施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有效的備課備課是課堂教學的前提,是實施有效教學的保證,備課要以人為本,要根據學生的知識經驗和個性差異,分層次、分類型、分程度進行備課。有專家建議備課必須做到「十備」,即備課程標准、備教材、備學生、備教師本身、備教學方法、備學習方法、備涉及問題、備關鍵詞、備板書、備作業設計、備教具准備以及備估計的反饋信息。1、合理確定教學目標。新課程倡導的教學目標主要有三個層面:知識,技能和情感。 我們尤其要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即教師在目標確定上要更新觀念,重視情感培養、態度轉變和價值觀教育。具體做法就是激發學習內驅力,增長學生的見識和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人文素養,幫助他們增強學習的信心, 培養對學習的持久熱情,培養健康的人格。2、合理整合教學內容。真正有效的課堂,教師需要對教材及其他課程資源有一個深度、全面、系統的解讀。 教材是教學的一種重要資源,詳細的解讀教材是開展有效教學的保證。一節課的目標要把它放在一個章節或一個單元甚至整個學科中去定位,讓學生明確這一知識點在學個中的地位和作用。對於其他的資源(如遠程資源)我們要細細解讀,弄清每一個問題、每一個圖片、每一個活動的作用,並且還要弄清他們之間的聯系。這樣我們才能構建有效的知識體系。3、注重教學的生活化。解讀課程資源固然重要, 關注學生的生活經歷也很重要,回歸生活化的教學也是有效教學的一個重要保證。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是知識的簡單接受過程,而是學習主體基於自身原有生活經驗與知識基礎的主動建構的過程。了解學生,把握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已經成為我們開展數學教學的重要前提。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多呈現豐富多樣的生活情境,如提問多涉及學生的生活體驗,多組織實踐活動,多涉及有關生活體驗的練習題試題。 二、有效的教學現代課堂倡導生成。生成的課堂需要教師根據學情變化,及時接納彈性、靈性的成分。打破了傳統教學的預設性、計劃性地執行教案的教學模式,採取有效的調控措施,推動更高層面的互動,讓課堂充滿生活的真情,煥發生命的活力。應做到:1、 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教師的主導作用真正放在指導學生的能力提高上,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空間,鼓勵積極參與,盡量減少對學生的限制,要把學生當成平等的活生生的人,尊重他們、信任他們,真正擺正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師的導應貫穿「三講三不講」原則,即所謂「三講」就是重點、難點、疑點,這三個點我們教師必須在課堂上講;「三不講」就是學生會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老師講了學生永遠也不會的不講。2、合理安排課堂流程。教學流程有許多環節組成,各環節互相關聯,有著一定的先後次序,各環節可以預設 。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由於課堂有生成性,因而往往會出現一些變化的情景。所以我們在精心預設教學流程時,也要考慮到可能變化的突發情況。課堂千變萬化,有著強烈的偶然性和不可預測性,學生一旦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老師就要及時採取巧妙的應急措施,調控課堂教學向著有利於學生發展的方向縱深推進。3、 靈活選擇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包括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教學方法可以預設但不一定要格守,隨著課堂教學流程推進,要靈活選擇。教學方法的選擇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只有教師明察課堂,適時調控,靈活選擇切實的可行的方法,學生的學法主要有三種形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因而我們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情去選擇學法指導,從而達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4、 分類分層作業。 學生層次的不同決定了鞏固練習的不同。現在提倡的精心設計板演作業、基礎訓練作業、拓展提高作業等這樣幾種作業是很有必要的。 教師在作業的選擇上一定要有分類。批改作業中要仔細分析存在的共性問題和個別問題。如是共性問題,就要集中講評;如是個別問題,就要個別當面輔導。當前很多教師缺乏作業選擇,往往通過資料、電腦照搬別人的資料。不選擇作業就會給學生帶來壓力和負擔,課堂的有效性就無法實施。 三、有效的反思反思三年成名師。新課程把教學反思提高到了教學行為中前所未有的高度。 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後,或一個單元後要及時地對教學任務的完成、存在的問題、學生的學習情緒、課堂教學的設計和實施進行回顧和反思,將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記錄在案。這樣不斷積累,克服不足發揚優點,教師的教學經驗就會越來豐富。課堂的有效性就會越來越提高。1、成功經驗的總結。新穎的課堂設計,巧妙的課堂引言,直觀形象的演示,熱情激昂的講解, 適時巧妙的設問, 妥善處理突發事件等,這些都是教學成功的重要因素,課後將這些課上發生的點滴記錄下來,進行整理歸納,經驗就會越積累越多,教法會越來越靈活,駕駛課堂的能力也會有很大提高。2、失敗教訓的反思。不合理的教學設計,處理不妥的教學重點,沒有突破的教學難點, 鏈接語言的不準確,總結言語的不精煉, 解答問題的不嚴謹,言語中傷了學生等等,後教學應吸 。這些鮮活的實例積累以後會不斷的鞭策自己以後的教學。這樣就會克服以後在教學中的不足。3、 課後學習升發。課後,教師反思的同時要不斷學習。查找相關的課後反思和相關的課堂實錄,通過比較借鑒,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並及時積累。另外,也可以查找相關的資料,從理論上進一步提升。這樣就達到教師專業成長的目的。 總之,教學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只有師生心靈的不斷撞擊,才會產生激情的火花;只有師生情感的不斷交流,才會激發人性的快樂。課堂教學只有回歸到人性、回歸到生活才會真正達到時效。教無定法,學無止盡。只有通過我們尊重人的發展規律、尊重教育的發展規律,轉變觀念
『貳』 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打造有效課堂教學
有效課堂教學是指教師在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以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活動。它要求教師擁有有效的教學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的有效學習.教師的教學活動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學教學的"有效",更強調高中化學的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發展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過程。下面談談我的有效課堂教學策略一、興趣化教學策略 新課程標准中明確要求培養學生持續的化學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青少年心理特點和教材的編寫風格及新課標的理念,都需要運用興趣化教學策略,從而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動力,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學習化學興趣,我的教學策略有: 1、實驗法。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教學中通過做一些生動有趣的實驗,激發學生的興趣。 2、設疑法。「學則須疑」,通過設疑引發學生興趣,然後經過討論分析,明白道理,從而提高學生認知能力。 3、競爭法。學習需要營造競爭的氛圍,使壓力變為動力。例如在進行元素化合物教學時,可組織學生進行化學方程式背默比賽,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4、開展課外活動法。通過製作教具、模型,舉辦化學講座,化學課外實驗,化學競賽,化學晚會,化學牆報,化學展覽會,參觀與化學有關的工農業部門,進行社會熱點問題的調查,撰寫化學小論文等等活動,讓學生感到所學知識有理有趣。這些活動能活躍課堂氣氛,開闊學生視野,激發他們的興趣,從而為下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二、生活化教學策略 新課程標准中明確要求學生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因而化學教學離不開我們的日常生活,需要實施生活化教學。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策略是 (1)要進行角色轉換,重新給教師和學生定位,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學會傾聽,欣賞和關注每一個學生。 (2)讓學生走進生活,彌補課堂傳授間接經驗的不足,多組織一些貼近生活實際的教學活動,使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3)致力人文關懷,關愛每一位後進生,要關心幫助他們,以達到共同進步。三、探究性教學策略 課程改革的目的是倡導從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學生通過實驗親身經歷和體會科學探究活動,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和初步形成科學探究的能力,實施探究性教學策略是: 1、樹立新的課堂觀和學生觀 探究性教學改變了人們的教育觀念,明確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觀念,在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科學的同時,關注學習方法的形成,情感和態度的培養。科學探究既是一種方法,又是一種學習目標。進行探究性教學時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 2、利用推理進行探究,在探究中尋找規律。 化學反應規律是前人在實踐基礎上總結的科學結論,教學時如果不讓學生了解化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不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魅力,空洞洞的幾個結論如何能讓學生記住呢?即使學生機械地記住了也不能運用,要讓學生經歷過程,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在思維和推理中誘導學生進行科學的探究。3、開展專題研討式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專題研討式教學,體現化學教學的探究性,實踐性特點。在教學中設置一些新穎、活潑、有探究價值的問題,讓學生自學、討論、查閱資料,提問、質疑和嘗試解決問題,安排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允許學生各抒已見,並且答案是開放式的而不唯一。通過這樣的教學,能培養學生開放性思維和創新精神。四、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1、提問必須符合學生的實際問題的設置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要根據學生各自不同的起點行為而定的,如果不清楚學生的起點行為,那就會出現學生不要「聽」或「聽」不懂的現象。只有切合學生實際的提問情境才能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2、提問必須具有明確的目標課堂上「為何要問」,「問什麼」必須依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習目標而定,必須注意「知識與技能」、「情感與態度」、「解決問題」等目標的融合,提出的問題要有利於本節課重點的突出,難點的突破。自始至終都應圍繞教學中心,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環環相扣。漫無目的頻繁提問不僅淡化了教學的重難點,而且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和「興奮點」。3、提問必須注重過程的調控教師提問要從容自然,應給學生適當的思考時間,不宜操之過急,更不能.包辦代替,應合理地候答與理答。候答的時間不宜過短,過短學生由於思考時間不充分、精神緊張、准備不足等原因,通常無法回答或者倉促回答導致錯誤,進而,教師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給學生提示或者糾正學生的錯誤,既不經濟又容易招致學生的反感。點名回答應注意普遍性,有效的課堂提問必須面向全體同學。理想的課堂提問應該使全班同學都能受益。如果提問後缺少停頓也是導致只有少數優秀學生參與課堂。4、提問必須注重表達的靈活語言表達是最常見、使用頻率最高的提問方法。它具有靈活、多變、不受條件制約、教師掌握性和支配性很強等優點.。通過講述能引起懸念,由懸念產生思維,思維的矛盾和沖突,有助於教學內容的落實,在設計教學整體時,對設疑內容解答的整體性和階段性也應作充分准備。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根據教材的內容和難點、重點認真挖掘其廣度、深度,適時適度、有針對性、有藝術性地靈活應用,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起到拋磚引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總之,在教學中運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是符合教學規律的,它不僅能提高課堂四十分鍾的質量,還能使學生體驗到化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從而激發起學習的興趣和自覺性。在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化學課堂的有效性,必須自身知識廣博,教學富有啟發性,語言生動。所以,教師應該不斷地學習新知識,充實自身,提高教學能力,才能深受學生歡迎。
『叄』 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課堂教學策略的介紹
《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課堂教學策略》根據對課堂教學的深入研究,通過整合與創造,總結出了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行動策略。
『肆』 如何在教學中形成一套應用性,操作性,針對性,實效性的有效課堂教學策略
內容摘要:新課程改革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教師更新了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學生成為了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課堂出現繁榮而熱鬧的景象,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有了一定的提高。可是,語文課堂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弊端影響到教學的有效性。我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出發,提出了許多操作性強的策略。本文主要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策略來闡述,目的是讓大家明確以往的研究成果,為進一步深入的研究提供經驗借鑒。 關鍵詞:新課程 語文課堂教學 實效性 語文課程標准 一、新課程改革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出現的問題及怪現象 盡管課改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可喜的收獲,但是也出現了許多課堂教學的問題和怪現象,總的來說有以下問題: (一)語文課淡化了語文味 《語文課程標准》以全新的理念提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是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語文的人文性決定了語文課在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又要進行人文教育,熏陶感染學生的精神世界。而語文的工具性決定了語文課的教學過程是一個對學生字詞句段篇及聽說讀寫的訓練過程,讓學生更多地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可是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有的老師把語文課上成了思想品德課;有的老師把語文課上成了歷史課;有的老師上成了物理課等。他們不重視字詞句段篇的訓練;不注重引導學生品詞析句,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之間的脫節;基本功的訓練單調乏味,練習題陳舊。他們沒有正確地把握好語文課的性質和內涵,偏離了語文課的方向,導致語文課走入一個誤區。 (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形式化 《語文課程標准》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了以往被動的、單向的教學方式。雖然現今語文課堂教學,學生活動起來了,積極性和求知慾提高了,但是在合作和活動的背後隱藏著形式化傾向,學生內在的情感沒有被真正調動起來。教師動不動就讓學生圍繞某一個問題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學習,隨意性太強。只重視合作學習的結果,缺少對合作學習過程的指導,不利於合作意識的培養。只注重合作學習的形式,卻沒有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和討論問題。在交流學習心得時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只是個別學生的合作學習,沒有顧及大部分學生的感受。因此,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在課堂上放任自流,形式化傾向嚴重。 (三)語文課變為「表演」 新課程改革,教師們的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轉變。課堂教學由過去的填鴨式灌輸轉變為熱鬧非凡的「表演」課。語文課上又唱又跳,又寫又畫,好象學生的積極性被提高了,學生的素質得到了發展。一節課下來,學生真正的語文素養並沒有實質性的提高,只是停留在語文的表面,沒有深入到語文的本質,導致語文課堂教學走向了另一個極端。「表演」式的課堂,表面上是體現學生為主體,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刻意追求課堂的熱鬧,可是,學生從課堂上收獲甚少。 (四)濫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能把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抽象情景形象地展現出來,把學生帶進愉悅輕松的學習環境中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文內容中來。但是有些老師不根據課文的需要隨意地使用多媒體課件,每節課都用多媒體,結果講課老師手忙腳亂,聽課的學生只注意美麗的圖片,動聽的音樂,絢麗的色彩,削弱了他們對課文內容的關注,教學效果華而不實。教師在備課時花費大量的精力在製作課件上,沒有深入地吃透教材、了解學生的知識體系,只是一心想如何用好課件,偏離了語文教學的重點。 (五)講得多,讀得少 教師對課文內容講得過於詳盡,沒有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特點,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去感悟文章的思想內容和情感。教師往往對課文分析得非常透徹,很到位,有時甚至將自己的一些感受強加在學生的身上。結果使本來一篇篇美文被教師的講解,肢解成了支離破碎的知識點,課文的美感,內在的聯系全被破壞,到頭來學生無法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語文素養提高甚少,教師做了許多無用功。還有課堂教學教師包辦現象嚴重。教師的講解佔用了學生的讀書時間、琢磨時間,活動時間,學生不能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對優秀語言材料的記憶、背誦和對漢字的練習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影響學生閱讀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從而影響到學生的全面發展。 (六)教學模式的單一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封閉的、單一的,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有些教師在新課程改革下還是重走老路不願意改革單一的、乏味的教學模式。他們常常運用一種或多種教學模式,不懂得根據教學的需要和學生的已有經驗,靈活地增加或減少教學的環節,達到最佳教學狀態。機械地套用教學中的幾個環節不利於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厭學的心理,這樣的語文課堂是的,培養的人是「人」,不利於學生的終身發展。 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有效策略 (一)正確地解讀《語文新課程標准》,把握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標准》:「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的人文性決定了語文既要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又要進行人文思想教育,而語文的工具性決定了語文課的教學過程基本上是一個對學生字詞句段篇以及聽說讀寫的訓練過程。只有正確地解讀語文課程的性質才能把握語文課堂教學的方向。在認清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時,還要從語文的工具性入手,把閱讀、寫作、聽話、說話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去,才能開拓學生的視野,發展學生的智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從實質上提高語文學習能力。因此,教學要從語文的工具性入手,讓學生接觸大量的語文材料,通過具體的語文活動,多讀,多寫,多積累,多感悟,獲取更多的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二)實施有效的教學准備 1.明確的教學目標 目標是一切活動的起點和歸宿。教師在上課前必須設立科學的、簡潔的三維目標。確定了教學目標後,教師以學生的視角,思考可學什麼、不學什麼,學習中的困惑是什麼,充分的預測學情。把能幫助學生順利達成教學目標的內容,作為教學的重難點,集中時間,整合問題,引導學生有重點的體會、感受、積累、運用,進行聽說讀寫的語文實踐。明確的教學目標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在教學上做到有的放矢。 2.鑽研教材 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變教教材為開發、利用教材。吃透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手段之一。教師吃透了教材就是吃透了教書育人的方向。教師在深入理解了編者的意圖上挖掘教材,這樣才知道學生要學什麼,喜歡學什麼,這樣才能做到教和學的完善。教師才能靈活自如地把握好教材的重難點,適當地調整教學的環節,達到優化教學。要達到最優化的課堂教學,教師必須要對教材進行加工和設計,力求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到因材施教,服務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樣既能提高教師處理教材的能力,又能讓學生在課堂中快樂學習,使他們在情感和知識能力方面有所提高。 3.了解每一位學生 《語文課程標准》:「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標提出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處於主體地位,教師在上課之前要深入地了解每一位學生,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了解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體系;了解學生的接受能力、語文口味等,設計適合大多數學生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策略、堂上練習。這樣才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收到好的課堂效果。 4.教學材料的准備與處理 教師要結合語文課程的需要和學生的口味,充分地利用豐富的圖書與網路資源,搜集完善適合學生閱讀與學習的材料,讓學生能被文本吸引而愉快地進入最佳學習情境。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文質兼美,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文本拓展語文課堂,整合好課內外資源,實現多種教材的整合,擴寬學生語文學習的視野,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趣味性。教師還可以通過加一加、減一減的方法靈活地處理教材和教學材料。如果教材需要拓展時,教師加一加,補充教材的有用材料,反之,就要減一減。 5.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的選擇 新課程改革下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呆板走向靈活。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學生的知識結構選擇適當的教學組織形式,實施有效的教學行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1)教學組織形式上要靈活。班級授課是現代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雖然在課堂教學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教師必須用辨證的眼光來看待它,它導致了「教學五中心」。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班級授課制,實施大膽的課堂組織形式的創新,注重教學組織形式的多樣性與靈活性,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在玩耍中、在動手中、在探究中學習。教師注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個性特徵,靈活地採取個別學習、小組學習、大組辯論、同桌學習、幫扶學習等形式多樣的學習方式。除此,教師要科學地選擇有利於調動學生主體的積極性、創造性的組織形式,形成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課堂。如採取質疑式和辯論式的課堂組織形式。(2)教學方法的選擇、運用、創新上,要以改革學生的學法為核心,促進教法和學法的同步改革。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學習來定教法。一是改革學法,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發揮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習的獨立性,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改變傳統的接受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創新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感悟知識形成的規律,培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以學法定教法,改革教法。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觀察發現、質疑問題、合作探究、體驗感悟、實踐運用等有機結合起來;要把教後學與學後教、學中教、玩中教等有機結合起來。這樣學法和教學互相配合,以學法定教法,尊重了學生的學習主體,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促進教學相長。 6.教師綜合素養 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是課堂實效性的決定因素。因此,教師要端正心態,尊重工作,敬業樂業,從心底感到對學生進行教育是一種幸福。作為教師首先要忠誠和熱愛教育事業,這是工作的動力。如果沒有工作的熱情,把自己的勞動視為一種痛苦,這樣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效率。其次,教師必須要有扎實的語文學科知識和綜合知識為教育教學提供堅實的基礎。再次,教師應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綜合素養,不斷地更新知識,與時俱進,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實施課堂教學,提高效率。 (三)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就是培養學生養成使用語文的良好習慣,具體地表現在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上。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是語文教學的總任務。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不高,主要指培養出來的學生聽、說、讀、寫的各種能力低下。因此,我們的語文教學必須加強學生的聽、說、讀、寫訓練。教師要通過閱讀教學,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聽教師讀優秀的課文,談自己的感受,學習別人的習作方法,反復地朗讀感悟文章的語言美和思想美。因此,我們要大力推行閱讀教學,通過閱讀進行知識和能力的遷移。 (四)養成廣泛閱讀的好習慣 語文課程標准提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教師要想學生達到此目標必須想法設法組織學生廣泛閱讀,讓學生選擇喜歡的書來讀,從書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並把讀書的感受與老師、家長、朋友共同分享。廣泛閱讀可以使學生從中認識自然世界與人類世界,獲取更多的課外知識,通過接觸語言材料,積累富有個性化的語言。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舉辦讀書活動,培養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的好習慣。為了讓學生養成廣泛閱讀的習慣,教師可以舉辦讀書心得交流會、人物賞析會、名篇好段推薦會、名人讀書講座、朗誦會等形式多樣的活動,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培養他們自主讀書的能力。 (五)有效的課堂教學實施策略 1.有效講授 講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學方法,教師科學合理地講授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活動中教師的講授也是很重要的。教師有效的講授可以引導學生理解重難點知識,啟發學生思維的方向,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有效的講授要遵循以下的原則:(1)講授要有吸引力。教師在上課時,首先要考慮如何用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生動形象的語言、豐富多樣的非語言表達以及飽滿的熱情、充滿感染力是具有吸引力的更高境界。吸引學生注意的技巧有:教師可以在開始講課時,可以舉一個結果令人驚異的例子,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把教學目標告訴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有的放矢地聽;讓學生知道學習的重難點。在上課前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和練習的關鍵部分。在課堂進行中、結束時要強調重難點,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結構和知識主題。(2)掌握課堂講授的節奏。好的講授總是保持一定的節奏。保持和學生相適應的教學節奏,這種節奏既能使教師的講授變的輕松,又能使學生藉助某種暗示效應而更有效地記住、理解某些知識並形成相應的價值觀。教師在備課時要設計簡潔合理的過渡。好的過渡決定了課堂的順利進行。不好的過渡會妨礙教學時間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師在講授時要保證過渡的簡潔和條理,控制過渡的數量。如果教師把過渡處理好就不會浪費教學時間,提高效率。(3)講授要清晰明了。教師應該有組織的、清晰的、循序漸進的方式呈現新信息,指導學生獲得對所學內容的清晰理解。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收集信息資源,列出學生感到陌生或難以理解的概念,告訴學生將要學習的內容,明確課堂的主要任務,使講授變得清晰。教師有效的講授可以激發學生投入學習,除此外,教師有效的提問,學生有效的傾聽,使課堂教學保持相互的對話、交流。 2.有效提問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講過一句名言:思維自驚奇和疑問開始。提問可以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是影響課堂教學實效的因素之一。教師在課堂上問什麼,怎樣問,是否問到點上,是關繫到教學成敗的大事。在課堂上提問應該注意以下幾點:緊扣教學目標,設計明確的問題;問題要難易適中,大小得當,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提問要有藝術性,形式要多樣,環環相扣;提問要盡量使全體學生積極參與,使更多的學生有被問的機會,並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對答案質疑。 3.有效傾聽 課堂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學會傾聽,是師生都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教師首先讓學生明白傾聽的重要性。其次,教師要規范學生傾聽的外顯行為。教師要告訴學生在傾聽別人發言時不可以隨意插嘴,要用專注的眼神看著發言者,面帶真誠的微笑,傾聽者能根據發言者的內容產生相應的身體語言。最後,教師讓聽者承擔責任。傾聽者,有承擔提升討論質量的責任。在學生傾聽時,給孩子明確任務,讓孩子帶著疑問,帶著具體的要求去聽,讓學生在傾聽過程中充滿責任感。 4.有效反饋 教師要重視教學活動的反饋。教師和學生要及時地有針對性地調節教和學的活動,高效地實現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1)反饋時間要及時。教師要做到每一節課都有反饋,表揚好的做法,提出問題和缺點,讓學生及時糾正錯誤,強化重要內容,加深學生對當堂內容的認識和理解,使學生能靈活理解所學知識,做到舉一反三。對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教師要耐心地多講解幾遍並加上適當地練習。(2)反饋方式要多樣、靈活。教師可以讓學生復述文章的主要內容、情節、感受最深的地方;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提幾個重點問題檢驗他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與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考試的方式檢測學生學習的效果和學習態度,同時檢驗教師的教學效果。(3)反饋應該貫穿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教學的完整過程指教師備課、上課、作業、輔導、評價,而反饋就貫穿每一個教學環節,及時反饋可以促進教學活動又快又好地完成,學生從中獲得更多的知識。 (六)有效教學行為評價 教學行為包括備課、上課、作業、輔導等,教師要對教學過程進行有效的評價。具體分為教學前評價、教學中評價、教學後評價。以往的教學評價著重於教學後評價,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標准,忽視了對教師教學行為的評價。新課程改革後,評價趨向多元化。教學前評價指教師在上課前是否吃透教材,了解學生的知識體系、個性愛好;教學中評價指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否互相配合,教師能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觀能動性,教師是否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教學後評價指教師的自我評價、反思教學過程出現的問題、重新構建新的教學行為和組織形式,促進課堂教學向著又快又好的方向發展。教學前評價和教學後評價都是為了讓教師更好地反思課堂教學中的優缺點,審視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與策略,構建師生共同發展的有效課堂。
『伍』 有效課堂教學策略
1.轉變教學觀念,實現師生互動。
關注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師生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高效互動是從根本上克服傳統課堂弊端的出路。課堂教學中的單調(聽→講)、單項(師→生)、單一(教材)、滯後(反饋不及時)、被動(老師逼迫學生學習)的境況限制了學生的手腳,扼殺了學生的思維。教師要秉承「通過學生、為了學生、圍繞學生、激發學生、服務學生」的宗旨,通過一個轉變(師生角色的轉變)、兩個前置(問題前置、學習前置)、三種方法(自主、合作、探索)、四種形態(展示進行交流、點撥實現提升、糾錯進行落實、開放實現拓展),實現教師真正地關注學生,與學生互動共成長。
2、明確教學目標,落實「堂堂清」。
教師的課堂教學要做到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目標達成為核心。由注重課堂環節、程序的編制到更加關注學情、氛圍和師生、生生關系。從最後一名學生抓起,人人學會是目標。懂得用一種思路做十道題,不如一道題找出十種思路。揪住一個知識點「無限」放大,四處出擊,形成上掛下聯,左顧右盼。每個老師都要致力於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不斷培養學生的思維力、生成力、表達力,解放學生,解放自己,降低課堂精力流失率,提高學習效率。讓課堂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學生的身動、心動、神動和肯學、想學、會學成為課堂的基本元素。圍繞課堂教學目標,落實「堂堂清」。該掌握的要當時掌握;該會運用的,要當堂運用;該檢測的要當堂檢測。
3、改進教學方法,打造「生本課堂」。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改變學生學習行為,轉變學生學習方式,重在引導學生小組學習,做到獨學,對學,群學,鼓勵學生獨自思考,合作探究,相互質疑。通過展示實現交流、通過糾錯實現落實、通過點撥實現提升、通過開放實現拓展,教師在教學互動中,要充分實現師生之間的預習交流、分配任務、合作探究,展現拔高、穿插鞏固、達標測評。教師課堂教學中要一看學生在課堂上參與的人數,保證絕大多數學生參與;二看學生參與的質量,語言表達是否通順,態度是否積極認真,情感是否投入,精神是否飽滿,板演書寫是否整齊工整,詞、句符號、公式的使用是否正確;三看學生的預習筆記,檢查「預習」情況,以便教師可以根據學情適時導入下一個環節,准確做好課堂決策。通過「三看」,關注學生的自主程度、合作效度和探究深度,致力於高效課堂。
4、加強課堂管理,拓展「課堂空間」。
高效課堂中,教師是引導著、策劃者、合作者、服務者、開發者,加強教學管理特別是課堂管理是實現有效教學,進而達到高效教學的基本前提。課前教師要認真備課,編制導學案和改寫導學案,讓教學案成為學生學習的路線圖和方向盤;學生課前要進行充分的預習,師生由此構成相同的經歷,有備而來。課中教師要重申目標,達到具體、明晰,老師要進行學情調查、問題匯總,解決互動的針對性問題,根據問題在講解,直擊問題,精講點撥,在關鍵時刻點關鍵問題,要當堂檢測。課後教師要做好課後反思,實現自己的專業發展,學生要做到課堂問題的堂堂清。對解決不了的問題、疑惑,首先要求教於同學,其次求教於老師,落實學習目標,完成堂堂清任務。
『陸』 如何提高課堂有效性教學策略研究
「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是我們教師所熟知的,雖然略顯絕對,但卻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每個學生都有潛能,並且潛能是巨大的。學習潛能是與學習活動密切相關的、尚未被實際挖掘出的學習能力。每個學生都有不同層次的學習潛能有待開發,學習潛能只有經過開發,才能成為現實的學習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師是學生學習潛能的最重要的開發者,怎樣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化為積極主動地學習是開發這種潛能的關鍵所在。學習能力依賴於情感態度、學習興趣、學習習慣、教學方式等等。近年來,筆者通過中學生物課堂教學活動,採取多種教學策略對學生學習潛能的開發做了一些探索與實踐,極大的提高了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運用情感教育策略,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腦科學研究成果表明,情緒、情感在人類學習中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情緒是學習的一個關鍵信息來源,重視情感的作用,強調開發學生的情感潛能(含興趣、動機、情感、意志、性格),對學生學習潛能的開發有著重要意義。那麼,如何運用情感教育策略開發學生學習潛能,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呢?方法方式多種多樣,又因人而異,在實踐中,我感覺以下兩點的實施效果最為突出。
1.1 真愛學生,視為己出。「熱愛學生」是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准則之一,但熱愛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要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則更為困難。某教育機構也曾對120名教師和120名學生做過問卷調查:有90%以上的教師說「熱愛學生」,卻只有10%的學生說「能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愛。對於潛能待開發學生來說,他們最缺少的就是來自教師的愛,他們最需要的也是來自教師的愛。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其實在學校教育中,教師起著「替代父母」的作用,教師如果能把每一位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耐心細致、不厭其煩、諄諄善誘,以自己的真心去換取學生的真心,學生一定能感受到你的愛,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對於你在教學中的各種要求,學生自然會盡力的去做,想方設法的去做,學習的潛能自然也就源源不斷的得到開發。在實踐中我深深的體會到了這種情感促進學習的力量。
1.2 真心微笑,激發潛能。在教育教學中,我崇尚「微笑教學」,這是面向全體教學的最佳境界。微笑的背後有老師開朗的性格、寬容的品格。真心的微笑是老師的美德、知識和能力的結晶,我雖然達不到很高的藝術水平,但性格使然,我總愛微笑,同事總是說我的課堂富於激情和感染力。在教學中,我經常微笑著,微笑著鼓勵困難學生回答問題,微笑著點頭肯定學生的進步,微笑著撿起學生掉在地上的筆,微笑著把學生的衣領翻下整好,甚至微笑著歪頭不語來表達自己對個別上課懈怠學生的不滿。偶爾我上課著急上火了,此時的學習氛圍寂靜沉悶,課堂教學失卻了學生的參與,那是沒有靈光的,哪有什麼有效性,通過相同班級的教學對比發現,充滿微笑的課堂教學,學生思維更活躍,發言更積極,學習效果更佳,發自內心的微笑能增強親和力,讓孩子們的學習過程輕松愉悅,增進師生間的情感,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增,其學習潛能得到較好的開發,教育教學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2.實施分層教學策略,因材施教,全面發展
學生群體內部客觀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既體現在智能興趣方面,更體現在學習程度的發展水平方面,承認差異,正視差異是開發學生潛能的前提。我在教學中始終堅持「關注差異,開發潛能,多元發展」的教育理念,努力做到讓教學適應學生的成長需求,而實施分層組織課堂教學正是實踐這一理念。教學分層包括目標分層、內容分層、教法分層、訓練分層、評價分層等方面。我想就其中兩方面談自己的實踐與探索情況。
2.1教學目標分層。分層教學目標,要重點研究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在課堂教學中,實行相同教材、基本相同進度、對不同學生實施不同的目標要求。讓每個學生跳一跳就能夠著樹上的蘋果,不至於不切實際的目標要求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抹殺。教學目標分層有利於基礎不同的學生都獲得學習成功感,都得到應有的發展,確保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吃得飽」,基礎中等的學生「吃得好」,學習困難學生「吃得了」。
2.2訓練分層。就是以學生學習現狀為基礎,實行動態分層,雙向選擇,即教師選擇與學生選擇相結合。訓練題目分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要求學生必須人人做。這時,他們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其學習潛能得到了更好的開發,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3.實施有效提問教學策略,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活動
只要立足課堂,我們就會發現,課堂教學中有不少教學行為偏離了教學規律,無形中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影響了學生學習潛能的開發。其中,提問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有效的提問具有激勵、反思等功能,有利於老師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語言表達能力,直接關系著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但是只有有效提問才能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活動,從而使學生自覺地獲得知識,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
3.1提供「有問題」的環境。在教師的備課過程中,應設計一些知識或問題不講,在課堂上留給學生時間,讓他們獨立地去思考去討論。應該說,沒有教師的幫助和引導,學生要真正掌握高中知識是困難的,但不能使他們感到自己對學習是無能為力的。相反,要使他們相信,自己才是學習的主體,若沒有他們思維的主動參與,是不可能真正學會知識的。
3.2課堂教學中注重問題的設計與運用。首先,以趣味性問題開始新課。在新課開始前,可以提些趣味性的問題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從而產生強烈的探索動機和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如在講「性別決定和伴性遺傳」時,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為什麼男性色盲患者多於女性?」因為問題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學生便急於想通過學習新知識來獲得答案。其次,採用階梯式問題提高學生的參與率和加深對問題的理解。任何一個班級的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思維水平和接受能力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異。我常根據學生的差異,設計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問題,真正做到分層次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第三,採用擴散性問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這類問題的解決要求學生打破思維定勢,運用發散思維,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以尋求多方面解決問題的辦法,同時運用比較的方法,更有利於快速把握解決問題的方向。並使學生懂得對於同一事物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提出問題進行研究和探索。
4.實施對話—互動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學過程是師生積極互動對話、共同建構、共同發展的過程。我以現代教學理論為指導,突出「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想方設法創造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活動中探究,促進學生個體的潛能開發和個性的充分發揮
比如,在學習血糖平衡的調節時,我通過CAI展示了「胰島A細胞和B細胞以及它們分泌的激素後,介紹胰島素的作用。」接著提問:「你能否猜出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什麼?能否想出胰高血糖素是通過哪些途徑升高血糖的?」然後引入活動: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是如何調節血糖的平衡的呢?先請學生閱讀課本「建立血糖調節的模型」的活動介紹,然後4人一組分工合作帶著問題進行模擬活動,一起探索。然後組織小組交流構建模型的過程和結果,展示小組建構的血糖調節機制示意圖。這樣的教學設計提高了學生學習的參與度,促進了學生間的交流,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和小組內的「合作交流」解決了解和識記層面的知識並形成基本技能。而且通過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學生的合作能力和交往溝通的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學生在合作探究學習過程中形成的觀點、看法及得到的初步結論,往往都還有較大的完善空間,這又提高了師生互動的針對性
應注意的是:這些空間的完善不能靠教師的講解補充甚至糾正來實現,而只能通過學生之間成果的交流,進行互動爭辯,以實現自我完善。
5.巧用賞識-激勵評價策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課堂上,當學生沒有按照老師的要求回答問題或回答錯誤時,大致有兩種評價取向,一種是消極的批評式評價取向,例如在某些課堂中,老師用諷刺、挖苦、責罵的評價語句對學生的回答全面否定。另一種是積極的激勵式評價取向,即用積極地分析性的話語指出錯誤所在及出錯的原因,同時肯定正確的部分並予以鼓勵。這樣的回答既明確無誤地使學生知道該回答是錯誤的,同時又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慾,營造了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賞識性、激勵性的評價語言是撫慰學生稚嫩心田的春風,運用得當能夠有力地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和創造慾望,從而極大的激發他們的學習潛能。
5.1把賞識-激勵式評價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即學會欣賞每一位學生,及時對每位學生的積極表現做出恰當的激勵性評價,贊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之處,贊賞每一個學生所付出的努力和熱情,贊賞每一位學生對教科書的質疑和超越。在學生的回答不盡如人意時,不能採取簡單的否定方式,而要關注學生的回答中創新的部分,獨特性的部分,給予積極評價,同時善意的、委婉的提出改進的建議,從而幫助學生接納自己、擁有自信,使評價成為教師、學生共同積極參與的交互活動。
5.2在形式上採取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自評和他評)結合起來的辦法,使學生通過評價和被評價,有所思,有所得。教師和學生既是評價者又是被評價者,評價的態度是中肯的,評價的效果是積極有效的。通過這種師生、生生之間多元互動的評價方式,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自主建構,也有利於學生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和提高。
5.3教師要掌握好評價上的「收」和「放」。讓學生介紹某個知識點,總有精彩和不足的地方,對學生的精彩之處,要不吝贊美之詞,予以充分的肯定,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是之為「放」;對學生不足的地方,評價要恰到好處,既有肯定,又有補充或修正,使學生在一種和諧的氣氛中自覺地對知識進行二次構建和完善,是之為「收」。
總之,在這些年的課堂實踐中,綜合的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既開發了學生的學習潛能,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學生的科學素養、人文素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教學質量也相較以前有了一個質的飛躍。教書是一門藝術,育人是一項事業,教學策略的正確運用將為我們教書育人的航程揚起成功的風帆。
『柒』 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課堂教學策略 過關寶典
課程改革的關鍵在於實施,實施的主要環節是教學。新課程理念的落實最終是在課堂,而課堂效果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學策略的選擇與實施。
教育前輩們常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故在地理(必修二)模塊的教學中,選擇恰當的教學策略是我關注的重點。教學策略是否恰當,取決於:
1.是否有利於學生知識的建構?
2.是否有助於課程目標的實現?
3.是否有利於教師揚長避短?
4.是否符合教學內容特點?
5.教學效果將如何?
新課程倡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且明確指出,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需教師教學方式引領。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
1.知識是學習者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主動建構的。
2.學習是意義的生成過程。
從這些觀點來看,教學不僅要提供信息和檢查學生是否已掌握教師提供的信息,而且還要創設學生能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各種情境,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獲得自己個體意義的建構。
從這些觀點來看,要使教學有成效,教師需要去了解學生的建構狀況。這可通過創造激勵學生身心活動的環境和提供能夠彼此交流的社會氛圍來實現。這種安排有:全班同學分組討論,合作解決學習問題,並與他人交流、分享。
依據這些教學理論,在地理(必修二)模塊教學中,我採用的教學策略主要有:
1.師生共構式教學。
2.課堂小組討論式教學
3.課外探究式教學。
一、師生共構式教學
師生共構式教學是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自主建構知識的一種課堂教學策略。一方面,教師精心設計教學情境和學習問題,通過情境引導,促進學生在類似實際的情境中解決問題,自主建構知識體系;另一方面,教師通過師生對話,了解學生的原有經驗和建構狀況,合理利用學生在課堂中新生成的課程資源,引導學生建構正確的知識。
在地理(必修二)的模塊教學中,我主要運用師生共構式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36課時中的7/9,即28課時)。學生在精心設計的課堂情境和學習問題的引導下,其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確有所提高,課堂學習也比過去更活躍。但有時課堂的發展和效果與課前預設相去甚遠,這引起了我對下面這些問題的思考:
1.師生共構式教學法有何特點?與傳統講授式教學法有何區別?
(1)建構性。在師生共構式課堂中,學生是建構知識的主體,教師的一切活動是為學生建構知識服務的。而在傳統講授式為主的課堂中,教師追求的是把知識點講明、講透。不錯,大多數教師的確能做到這一點,但教學效果卻不很理想,不少學生還是一頭霧水,這一點令許多教師苦惱不已。原因何在?關鍵是課堂主體的錯位。如果教師忽視學生的主體性,把持課堂,那麼即使教師把知識講得再明再透,也不能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改變舊經驗,建構新知識,教學效果肯定是有限的。
(2)情境性。學生知識的建構是通過新舊經驗的互動實現的。故師生共構式課堂強調教學情境的設計。目的有三,一觸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引領學生進行新舊經驗的互動,建構新知;二暴露學生原有認知中存在的問題;三應用新知於社會實際實踐中。
(3)對話性。師生共構式課堂中的對話以師生對話為主。通過師生對話,了解學生對新問題的原有經驗和認識狀況,從而引導學生拋棄舊知,建構新知。這種師生對話不同於傳統課堂中的師問生答,而是平等對話,互相質疑,共同探究。與生生對話相比,師生對話的優點是,教師可利用其經驗和知識調控對話,發現學生現有知識存在的問題,引領學生從低層次認識升華到較高層次認識。
2.師生共構式教學法適合什麼目標和內容的課堂教學?
在地理(必修二)模塊教學中,對其中難度較大且是學生建構新知所必需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等基礎知識和核心知識,如工業區位理論、農業區位理論和城市空間結構模式等,我選擇師生共構式教學。
3.創設什麼樣的教學情境?
為實現上述教學情境創設目的,教師設計的教學情境必需具有沖突性、實踐性、生活性、探究性。所謂沖突性指學生利用舊知解決教學情境中的問題時會得到一個明顯的錯誤結果,從而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生建構新知的動機。同時暴露學生在建構新知時需解決的問題,教師從而可引領學生認識到自身認知中存在的不足,積極建構新知。
教學情境的實踐性和生活性,要求教師設計的教學情境應來自於社會實踐和學生生活。一方面,學生容易從一個熟悉的情境中理解情境中需解決的問題;另一方面,有利於學生將新知應用於社會實踐中。
探究性指教學情境中的問題應有一定的深度,學生必須經過探究才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