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怎樣在語文教學中運用情感教育

怎樣在語文教學中運用情感教育

發布時間:2021-02-11 11:57:41

1.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課題 創新擬點

首先,教師要善於創設生動具體的課堂教學情境。情境創 設要有針對性問題情境的創設,必須基於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內容中蘊涵著的能力價值和情感價值,利用這些知識作為情境素材,創設問題情境,才能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只有問題結構與學生認知結構相匹配,才能在課堂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才能達到目的。在設置問題情境時,教師應考慮內容、方式上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讓學生通過積極思索和探究,解決問題或得出正確結論。無論是藝術欣賞還是藝術創作,觸景生情是最普通、最常見的一種審美的情感活動,這也正是情感的情境性特徵的體現。在閱讀教學中,創設恰當的情境能有效地引發、喚醒學生的情感,而且能藉助情境深化學生的認知。因此,有經驗的語文教師往往十分重視閱讀教學情境的創設。
其次,教師要善於調動、表達自己的情感,並以自己的真情實感引發學生的情感。在教學活動中,情感具有引動、定向、激勵和強化的作用,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及內化。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中小學生都具有向師性,因此教師的情感在教學活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情感具有感染性和遷移功能,教師要善於把課文的情感內化為自己的情感,再把自己的情感傳達給別人,就會使別人為這些情感所感染,也體驗到這些感情。在此基礎上,再把學生的情感引入到所感知的對象之中。於漪老師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們「要使學生真正在
思想品德、情操等方面受到陶冶,教師自己要進入角色,披文以入情」。教師自己在深入鑽研教材的過程中,心靈必定會受到感染,情感必定會激起波瀾。因此,教師在調動自己的情感後,一定通過言行和聲請等手段,用自己火熱的情感觸動學生平靜的心,從而對他們進行是與非、善與惡、真與假、美與丑的教育。若教師自己缺乏情感,那就無法引導學生的情感流向。 再次,教師要善於營構良好的師生人際氛圍。由於情感體驗的自律特徵,課堂心理環境的安全、自由、寬松就成為主體情感得以順性舒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平等、合作、和諧的師生關系能給學生以自由舒展的心理空間,使學生沉浸在一種豐富、和諧、溫暖、疏朗的氛圍中,這不僅有助於學生情感的引發和展開,而且能夠滿足學生獨立、自尊、理解、信任等情感需要。我的做法是千方百計跟學生結成最佳學習拍檔,讓學生心甘情願地走進語文世界。比如,師生互考。除我考學生外,我常讓學生考我,他們自然是積極性高漲。預習,復習,查資料,互相商討……,學生挖空心思要把我考住,其學習潛能得以充分釋放。我還讓學生互督、互查、互考,結成前後同桌學習同盟。我要求學生堅持寫日記,初一每周不少於三篇,初二每周不少於兩篇,初三寫周記。每周師生共薦日記題目5個,寫在教室後面的黑板上,供學生挑選,每組選三名學生當組長評日記,只評最大優點與不足。我每日抽查,每周總評,讓學生將評語記下並據此改進,並將優作進行張貼。經過長期的訓練,學生無論思想認識,還是習作水平均有大的飛躍。在閱讀教學中,結合語文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質疑、討論、答問、品評。
再其次, 以語言描繪情境是指教師運用語言藝術,或描繪,或抒情,或議論,以鋪陳渲染、述感追思、評價點撥,把學生帶入與文本相適應的特定情境中去。由於不受時空、物質、內容等條件的限制,藉助語言描繪情境也是語文閱讀教學中最簡捷、最方便、最經濟、最基本的一種情境創設方法。我利用語言描述,創設情境的問題進行了重點關注。通過課堂觀察,
我覺得教師力圖顯現一種精煉、平實的語言風格。這樣做,對於創設情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我認為場景有其特殊特點,包含著一種氛圍。所以教師應該使用更多生動形象,極具文學色彩,有一定鼓動性的語言來創設更多情境,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
最後,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現情景等綜合綜合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如多媒體計算機、電視、錄像、投影、錄音等,為學生再現具體可感的情境。多媒體教學圖文並舉、視聽結合、信息豐富的特點,為學生提供了直接生動的感知,能迅速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並以生動的具象接通學生的生活經驗,啟迪學生的內心情感。以體態模擬情境主要是指教師藉助表情、眼神、手勢、動作等人體語言將文本中的某一特定的情境演示出來。在實際的教學中,情境的創設往往是多種手段的綜合運用。比如語言手段,其實任何一種情境的創設都離不開語言參與。恰當情境的創設,不僅能有效激發和陶冶學生的情感,而且能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 怎樣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社會情感教育

語文作為一門有著鮮明人文特點的學科,對於陶冶情操、開啟心智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而恰當的情感滲透,是進入語文殿堂的金鑰匙。然而,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只重雙基與考點的訓練,忽視師生之間及師生與教學內容之間的情感互動,沒有發揮情感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以致限制了教學潛能的發掘,難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厭學情緒的產生,學習效率的下降,個性的片面發展等副作用日趨嚴重,知情失衡是違背了教育活動客觀規律的後果。這從反面啟發教育工作者:教學過程中,在充分考慮認知因素的同時,還須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讓學生做一個愉快的學習者,語文教學質量才能事半功倍。現結合自己的教學認識與實踐,談談語文教師如何運用情感功能,促進語文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一、 博大的師愛是照亮學生情感世界的明燈教師對學生的關愛是語文課堂情感滲透的基礎。教育的全部技巧在於一個字--愛。中學階段正是青少年身心成長的關鍵時期,他們渴望理解與關愛,他們有一顆好奇心,他們有一雙探索的眼睛。教師春風化雨的愛,是照亮他們心靈的明燈,在他們青春的腳步里注入十分的執著與自信。所謂的「親其師,信其道」,在師愛的光芒里,師生心靈的共振,可以譜出一曲學子待飛九天的樂章。作為語文信息載體的課文,本身有著豐富的人文內涵。它們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或閃耀著真理的光芒,或滲透著美好的人性,或彌漫著溫馨的至親至愛……教師在幫助學生分析、理解、評價課文思想內容的過程中,密切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和學習、生活狀況,聯系學生的生存環境和當前的社會現實,抒發感慨,發表議論,以心施教,以情激情,展現教師的人格魅力,挖掘文本的精神內涵,從而積極地影響學生探討社會現實和人生價值。久而久之,潛移默化,學生就會不由自主地隨著老師的指引,以尋求精神家園的執著走進美好的語文世界。
二、新穎獨特的導語是撥動學生心弦的音符導語是激發學生情感的關鍵性的一環。一節好的語文課開頭十分重要,要精心設計,靈活採用情景導入,懸念激活,朗讀激情、聯想引發、氣氛烘托等方法,緊扣學生心弦,誘發學生的探求熱情,使學生「想知」、「樂知」,全身心投入語文學習中。新穎獨特的導語可以 「一石激起千層浪」,能使學生煥發出極其強烈的學習慾望。如於漪講《春》一課時是這樣導入的:「一提到春,我們眼前就彷彿展現出一幅陽光明媚,春風浩盪,綠滿天下,花開遍地的美景;一提到春,我們就會感到有無限生機,有無窮的力量,內心洋溢著無比的喜悅。古往今來,多少詩人曾用彩筆描繪春天迷人的景色。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是大家熟悉的。」這樣的導語,既能描繪出文章的內容,又有把學生誘導到作者對春的贊美之情中去。精湛的導語,就像磁鐵一樣緊緊吸引學生的注意,引導學生登堂入室,進入教學情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聲情並茂的朗讀是開啟學生情感閘門的鑰匙朗讀能將無聲的文字變成激盪心靈情感的潮流。郭沫若在《文藝論集》中描述道:「立在海邊,聽著一種轟轟烈烈的怒濤卷地吼來的時候,我們不禁心要跳耳要鳴,我們的精神便要生出一種勇於進取的氣象。」節奏有力的濤聲能引發人的情思,教師聲情並茂的朗讀自然也能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與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喜怒哀樂在共鳴中得到升華。如《春》的朗讀教學,我和學生一起運用舒緩、欣喜的語調,再現出堅韌的春草、溫柔的春風、濕潤的春雨、艷麗的春花等形象,感受生意盎然的美好春光,抒發奮發向上的青春情懷。教學《我有一個夢想》,我們在深沉、悲憤、富有感召力的朗讀中與民主戰士一起為人類的永福而激情飛揚、慷慨高歌。語文教材中像《春》、《我有一個夢想》這般佳作不勝枚舉,是通過朗讀積累語言、感悟人生的基地,以情通文,以情明理,以情開智,知情合一,是語文教學的完美境界。在教學時,教師可讓學生從正確的停頓、重音、語調、句調等方面直接感受作品情感的脈搏,使學生「耳醉其音」、「身醉其境」、「心醉其情」,這樣在師生雙方共同的努力下,教學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妙趣橫生的講解是點燃學生情感的火石講解課文是教師傳授知識的主要手段,它在整個語文課堂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教師講解課文的過程,不僅是師生共同進行文學鑒賞的過程,同時也是一種情感交流、藝術形象再創造的過程。因此,教師的語言不僅應具有傳統教學中所要求的准確性、簡明性、邏輯性的特點,還應具有生動、形象、富有情趣和感染力的特點,要善於抓住課文中的動情處,充分利用課堂上的導語、過渡語、結束語等,以情導情,使它們與文章內容所表現的情感產生共鳴。於漪老師說:「語言不是無情物,教師的語言更應飽含深情。」教師若能滿含激情的誘導、講解、分析,激發了學生的情緒體驗,使審美主體與客體融為一體,這樣教師的語言就不僅能傳授正確的知識,也能傳達豐富的情感,從而獲得科學性和藝術性的統一。比如教授《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我就引用宋代俞文豹《吹劍錄》中的說法比較「豪放派」與「婉約派」的不同風格,婉約詞好比「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豪放詞好比「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講解中分別以兩種不同的語言、動作、表情,學生的情緒、求知的慾望、好奇心,全被這生動形象的比喻點燃了。
五、先進的科技手段是熏陶學生情感的捷徑「文章不是無情物。」在中學語文課本中,不少作品既展現了豐富多彩的生活畫面,也融進了作者的喜怒哀樂。這些文章語言優美、立意新奇、境界開闊,既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又能發展他們的思維,豐富他們的語言積累。教學這些文章時,要想讓學生理解作者之「情」,就必須讓學生入文本之「境」。所以,學習課文之前,教師要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創設一個引人入勝的閱讀情境。例如,學習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我們就可選用與古詩詩意相似的古箏樂曲《送別》,用它那舒緩、清悠的旋律,撥動學生的心弦,喚起他們豐富的想像,使他們如聞其聲,如見其物,如臨其境。有些文章中的事學生沒有也無法親身感受,像《出師表》、《孔乙己》等。因此,課前教師就要指導學生用多媒體搜集有關資料,以培養學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還可以播放有關的影像資料,拓展視野,拉近學生和課文之間的距離,為文本的互動作好充分鋪墊。六、豐富多彩的寫作教學是激發情感的最有力的武器語文是一塊充滿情感的天地,語文教材中那些文質兼備的文學作品,不僅使人向真、向善、向美,而且可以促使人的肉體與靈魂的合一。而作文教學,要求學生以課本為范,以生活為本,內修靈性,外練文筆,抒志寫意,求實創新。它是展示和檢驗語文素養的平台,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媒介,是語文教學的終極追求。作文教學中情感滲透的最大優勢是使學生由愛的體驗者向愛的傳播者轉變。它將學生的視線引向無限寬廣的社會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愛的存在:天氣變冷時母親急忙送來的外套,考試失敗時老師安慰的眼神,不小心撞到路人時對方寬容的笑臉……這些都會讓人感到溫馨和快樂,都值得用心去體會,用筆去描寫。老師要擇機切實地激發學生寫作的靈感,讓其有話可說,有事可記,有情可抒。比如初一新生剛從小學升上來,心裡非常高興,上中學後處處事事感到新鮮,心裡有說不完的話。學習了馬克吐溫的《我的第一次文學嘗試》後,讓學生寫「我是中學生啦」、「來到中學的第一天」、「我的中學生活」、「我的中學老師」、「我的中學同學」等作文,他們有滔滔不絕的話要寫。又如學習了朱德的《我的母親》,可以引導學生寫「媽媽送我上學時」、「此刻我想到了媽媽」、「媽媽的穿著」、「媽媽那次罵了我」、「媽媽和鄰居」。這樣,對文本的情感體驗,自然同化了學生實際生活中的情感積累,激活了生活中的素材,寫起來當然得心應手,情真意切。不僅如此,作文訓練還可以鑄造學生的積極關注社會的情感。如教師可圍繞汶川大地震引導學生思考生命的價值,回顧祖國六十年來的風風雨雨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除了專題訓練,教師還可以多渠道地對學生展開隨筆訓練。學生的隨筆本也是教師培養學生健康人格情感的重要途徑。如今,學生情感冷漠已成普遍現象,訴說自己寂寞、沒有朋友(也不會交朋友)的學生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隨筆本應該成為師生心靈溝通的橋梁。語文教師要善於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呼聲,要和學生廣交朋友,多開展筆墨談心活動,與學生進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以引起師生在情感上的共鳴。這樣做,既能溝通師生情感,又能把准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灌輸給學生,培養學生健康情感,還能提高學生寫作興趣。
總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語文教師必須充分開發和利用這一非智力因素,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作用,把它落實於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陶冶情操,滋潤心靈,體驗美麗,才能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才能培養出真正全面發展的、具有高素質的人才,我們的社會才能和諧、進步。

3. 如何讓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得到運用

語文課標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由此可見,在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性。
關鍵詞:語文教學;情感教育;滲透
前蘇聯霍姆林斯基曾說,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就播撒在這塊土地上。可見,情感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傳統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看重的是自己的教師地位,注重的是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和能力訓練等,很少挖掘情感教育在教學中的作用,師生之間更是很少進行情感的溝通與交流。課文本身就文質兼美、富含豐富的情感,蘊藏著大量的情感因素,教師若能充分發揮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得天獨厚的優勢,用情感人、以情悟文,用情促知,課堂就會變得輕松、活躍,教學定能收到意料之外的效果。作者通過親身的教學經歷,談談情感因素在教學中對學生的積極影響和教學效果的顯現。
一、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進行情感滲透的前提
課堂教學離不開師生互動,特別是情感間的交流。課堂教學中,師生關系是平等的,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認知的前提和基礎。傳統的課堂教學,教師是統治整堂課的,學生只有寫和記的份,根本不可能提出自己獨特的想法,要完全服從於教師的領導。這種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造成了學生思維僵化,扼殺了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新課標要求教師要改變一切以自己為中心的想法,做到與學生的關系為朋友式的、親人式的。學生所喜歡的老師是「能言善辯」的,是既莊重又有幽默感的,既嚴肅又不失活潑的,既是師長又能與他們有共同興趣愛好,不僅能在課堂上傳授知識,還能夠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示的舞台。教師要營造寬松、融洽的課堂氣氛,用真誠和愛心感染每一名學生,肯定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地位。教學中,教師要時刻面帶微笑,用真誠的目光與學生交流。學生從教師肯定的目光中讀出了關心與愛護,更增添了一份學習的動力。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都要與學生打成一片,多傾聽他們的心聲與感受,對學生積極的情感與學習態度要給予熱情鼓勵,使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學習態度與情感態度,促進他們健康的學習和成長。
二、創設情感滲透的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教師所創設引發情感的氛圍,是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的關鍵所在,通過創設與文章內容相近的情境,能夠有效地營造出濃郁的情感氛圍, 激起學生感情的波瀾,使學生產生對所學知識的情感共鳴,讓學生可以准確地把握文章情感。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各種感官,調動各種積極情感,採用多種有效的手段來創設情感氛圍。創設教學情境與氛圍來調動學生的激情,使學生如「身臨其境」,能夠親身體驗,仔細揣摩,把作者的寫作情感轉變為自己的情感體驗,學生就會真正地懂得了文章的內涵,從中受到了熏陶和教育。創設情感氛圍的方法有很多,如可以通過多媒體素材來渲染氣氛,可以讓學生自編自演課本劇,從中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等。總之,教師要用心去給學生創設學習的氛圍,不斷發現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因素,引導學生真切感受作者的情感,真正地走近作者,走近文本。
三、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發揮以情感人的作用
托爾斯泰曾說:「把自己體驗過的感情傳達給別人,而使別人也為這種感情所感染,也體驗到這些感情。」語文教材具有很強的感染力,為學生展現了豐富多彩的情感世界。首先要求教師要根據教材的特點,細心鑽研、耐心品味與揣摩,挖掘作品蘊涵的思想,精心設計教學方法,體會出作者所要表現的真情實感,為學生創造出思考、探究的學習情境。如果學生能夠被課文的言辭美和人情美所感動,他們就會與課文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大大促進學習效果的提高。
四、「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參與體驗
教學中,教師應把學生原有的生活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學習新的知識經驗。因此,分析、研讀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經驗本是學習知識的沃土。體驗是親身經歷、聯系自身的體味。它具有親歷性、內發性和獨特性,是通過學生親身實踐來認識周圍事物的過程,它是優化語文教學的重要途徑。當學生貯藏的生活經驗被激活後,他們便能夠與文章形成最佳的體驗態勢,迅速和作品的情感內容取得聯系,完全融入到作品當中。這樣,對於文本學生能夠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對其進行更深層次地理解與品味。
五、給學生自信的評價,讓其快樂成長
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評價觀念,樹立起評價要著眼於學生的進步與發展的理念,評價應以鼓勵、表揚為主,不斷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給他們創造成功的機會,使他們經常嘗到成功的喜悅。在具體教學中我採取在不同階段對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行分層評價。一個贊許的眼神、一番表揚的語言、一個真心的微笑,都會讓學生充滿驚喜和感激,從而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態度。課堂內外,教師要經常了解學生的思想動向,關心他們的生活、學習,盡心盡意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學習上的困難。真愛的付出,學生也會「報之以桃李」——尊敬、愛戴老師,並把這份感激之情轉移到學習中,從而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情感也就這樣在評價中得到激勵,在評價中獲得了升華。
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

4. 談談怎樣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學

一、形成情感氛圍
素質教育是通過學科教育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和成長的教育思想,這就要求通過師生情感滲透,形成情感氛圍,讓學生的情感水平、認知、審美、創造等能力達到最佳狀態。
1.教師傾注全部愛心是形成情感氛圍的基礎。
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是學生的引路人,他們是學生品質形成、興趣養成的關鍵。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懷著一顆愛心全身心投入到學生身上,認真鼓勵他們,用愛流去滋潤他們的心田,從而獲得迴流,建立師生友好的橋梁。這樣才能營造一個良好的情感氛圍,更好地培養具有高素質的一代新人。
2.在教學中教師有效地支配情感是形成情感氛圍的關鍵。
教師不僅要有愛學生的情感,還要善於控制、支配和調動自己的情感,根據一定目的、具體環境和情況來決定情感方式、分寸,以便更有效地感染學生,從而形成良好的氛圍。
比如,有學生在語文課進行說話訓練中,說了一些使老師生氣的話,如果老師不控制情緒而不理智地把學生逐出課堂,這就會使學生在心理上形成壓力而害怕出錯不敢再發言,這樣的教育怎能要?這樣的課怎會有好效果?所以教師根據自身特點,更要好好地注意形象,調整好身心的情感,減少師生之間矛盾,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生活。
3.以情動人,以理服人,以行育人是形成情感氛圍的核心。
教師在教學中,會遇到各種情況,各種學生。光有愛心是不夠的,必須注意身教勝於言教。自己身體力行,做好榜樣,公平處理各種事件問題,不偏心,不歧視學生,理解他們,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才能形成更好的情感氛圍。
二、縮短師生的心理距離
人與人在交往中,大都是在心理上給自己保留一定的心理空間,由此便產生了心理距離。教師和學生之間當然也不例外。但教師要取得良好教學效果,教師必須盡力縮短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因為只有學生同教師之間在感情上親近了,才願意接受教師的教導。
1.樹立威信,做學生的朋友。
教師怎樣樹立威信?有些教師習慣用行政權力和傳統方式的管束方法來樹立權威形象。其結果,學生表面上可能老老實實,唯師是聽,在心理上卻同教師疏遠。
人,都有讓人理解和尊重的心理需要,小學生也是如此。他們的心理發展尚未成熟和穩定,尤其需要教師的理解、尊重、體貼和愛護。他們希望老師首先是朋友,其次才是老師,所以教師要想在學生中享有較高的威信,重要之點是放下權威心理把自己融於學生之中,傾聽他們的心聲,發現埋藏在他們內心深處的思想隱秘,適時、恰當地予以解決,這樣才會得到意想不到的信任和尊敬。
2.寬容對待學生,少懲罰。
由於小學生比較幼稚,常常犯錯誤,有的自己還意識不到。針對這樣情形,就需要教師的理解和開導,這也是教師和學生交流思想,增進情感的機會。教師這時幫助學生認識危害,記取教訓,學生就能夠在心理上向教師靠近,容易按照教師的要求去做。
一位教育家說得好:「有時寬容所引起的道德震動要比懲罰更強烈。」懲罰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使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拉遠,甚至產生抵觸情緒,如果這樣,反倒給語文教學帶來難度。
3.克服偏心、面向全體。
在現實生活中,受多種因素影響,學生的個性品質,思想意識,智力水平,健康狀況,處理方法都不可能一樣,都存在很大差異。例如,有的學生性格內向,少言寡語,不願意接近老師;有的學生怕做錯事挨老師批評,偏偏總是出錯;有的學生善於表現自己,會討老師喜歡,做錯事能變通……但無論哪種學生,都願成功,都希望得到表揚,無論教師偏向了誰,學生們都會反對。
因此,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珍視每一份情感,愛護每一個學生的自尊,無論哪一個學生獲得了成功,都應從心底表示高興,不偏不倚,縮短師生心理距離,實現情感教育目的,從而獲得最佳教育效果。
三、正確分析學生心理,對症下葯
教師的主要對象是活生生的人—學生。他們有思想,有創造力。要想縮短師生心靈距離,更好地促進教學,就必須從分析他們的心裡所思、所想、所念下手,才能師生心靈相通。獲得情感教育的最佳效果。
1.捕捉閃光點,表揚鼓勵。
捕捉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閃光點,哪怕只是一瞬即逝的也要給予鼓勵表揚,這樣會使他們增加信心和勇氣,認為自己行,久而久之,他們就會成為好學生。
2.尊重他人,進行自我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影響學生內心世界時,不應該挫傷他們心靈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
這種尊重並不是無原則的遷就,不是放之任之,是持之有度。要採用適當方法,如暗示、肯定、榜樣等方法,處處把學生當成獨立的個體,但同時也要教育學生尊重老師、家長、同伴,養成融洽與人相處的良好氛圍,不是處處以「我」為中心的獨立世界,他們才能健康發展,才能更利於教學。

5. 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情感教育

作者/ 董紅勤 摘要:語文課標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由此可見,在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性。 關鍵詞:語文教學;情感教育;滲透 前蘇聯霍姆林斯基曾說,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就播撒在這塊土地上。可見,情感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傳統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看重的是自己的教師地位,注重的是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和能力訓練等,很少挖掘情感教育在教學中的作用,師生之間更是很少進行情感的溝通與交流。課文本身就文質兼美、富含豐富的情感,蘊藏著大量的情感因素,教師若能充分發揮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得天獨厚的優勢,用情感人、以情悟文,用情促知,課堂就會變得輕松、活躍,教學定能收到意料之外的效果。作者通過親身的教學經歷,談談情感因素在教學中對學生的積極影響和教學效果的顯現。 一、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進行情感滲透的前提 課堂教學離不開師生互動,特別是情感間的交流。課堂教學中,師生關系是平等的,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認知的前提和基礎。傳統的課堂教學,教師是統治整堂課的,學生只有寫和記的份,根本不可能提出自己獨特的想法,要完全服從於教師的領導。這種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造成了學生思維僵化,扼殺了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新課標要求教師要改變一切以自己為中心的想法,做到與學生的關系為朋友式的、親人式的。學生所喜歡的老師是「能言善辯」的,是既莊重又有幽默感的,既嚴肅又不失活潑的,既是師長又能與他們有共同興趣愛好,不僅能在課堂上傳授知識,還能夠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示的舞台。教師要營造寬松、融洽的課堂氣氛,用真誠和愛心感染每一名學生,肯定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地位。教學中,教師要時刻面帶微笑,用真誠的目光與學生交流。學生從教師肯定的目光中讀出了關心與愛護,更增添了一份學習的動力。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都要與學生打成一片,多傾聽他們的心聲與感受,對學生積極的情感與學習態度要給予熱情鼓勵,使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學習態度與情感態度,促進他們健康的學習和成長。 二、創設情感滲透的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教師所創設引發情感的氛圍,是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的關鍵所在,通過創設與文章內容相近的情境,能夠有效地營造出濃郁的情感氛圍, 激起學生感情的波瀾,使學生產生對所學知識的情感共鳴,讓學生可以准確地把握文章情感。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各種感官,調動各種積極情感,採用多種有效的手段來創設情感氛圍。創設教學情境與氛圍來調動學生的激情,使學生如「身臨其境」,能夠親身體驗,仔細揣摩,把作者的寫作情感轉變為自己的情感體驗,學生就會真正地懂得了文章的內涵,從中受到了熏陶和教育。創設情感氛圍的方法有很多,如可以通過多媒體素材來渲染氣氛,可以讓學生自編自演課本劇,從中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等。總之,教師要用心去給學生創設學習的氛圍,不斷發現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因素,引導學生真切感受作者的情感,真正地走近作者,走近文本。 三、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發揮以情感人的作用 托爾斯泰曾說:「把自己體驗過的感情傳達給別人,而使別人也為這種感情所感染,也體驗到這些感情。」語文教材具有很強的感染力,為學生展現了豐富多彩的情感世界。首先要求教師要根據教材的特點,細心鑽研、耐心品味與揣摩,挖掘作品蘊涵的思想,精心設計教學方法,體會出作者所要表現的真情實感,為學生創造出思考、探究的學習情境。如果學生能夠被課文的言辭美和人情美所感動,他們就會與課文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大大促進學習效果的提高。 四、「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參與體驗 教學中,教師應把學生原有的生活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學習新的知識經驗。因此,分析、研讀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經驗本是學習知識的沃土。體驗是親身經歷、聯系自身的體味。它具有親歷性、內發性和獨特性,是通過學生親身實踐來認識周圍事物的過程,它是優化語文教學的重要途徑。當學生貯藏的生活經驗被激活後,他們便能夠與文章形成最佳的體驗態勢,迅速和作品的情感內容取得聯系,完全融入到作品當中。這樣,對於文本學生能夠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對其進行更深層次地理解與品味。 五、給學生自信的評價,讓其快樂成長 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評價觀念,樹立起評價要著眼於學生的進步與發展的理念,評價應以鼓勵、表揚為主,不斷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給他們創造成功的機會,使他們經常嘗到成功的喜悅。在具體教學中我採取在不同階段對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行分層評價。一個贊許的眼神、一番表揚的語言、一個真心的微笑,都會讓學生充滿驚喜和感激,從而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態度。課堂內外,教師要經常了解學生的思想動向,關心他們的生活、學習,盡心盡意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學習上的困難。真愛的付出,學生也會「報之以桃李」——尊敬、愛戴老師,並把這份感激之情轉移到學習中,從而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情感也就這樣在評價中得到激勵,在評價中獲得了升華。 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參考文獻:

6. 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作者/ 董紅勤
摘要:語文課標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由此可見,在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性。
關鍵詞:語文教學;情感教育;滲透
前蘇聯霍姆林斯基曾說,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就播撒在這塊土地上。可見,情感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傳統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看重的是自己的教師地位,注重的是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和能力訓練等,很少挖掘情感教育在教學中的作用,師生之間更是很少進行情感的溝通與交流。課文本身就文質兼美、富含豐富的情感,蘊藏著大量的情感因素,教師若能充分發揮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得天獨厚的優勢,用情感人、以情悟文,用情促知,課堂就會變得輕松、活躍,教學定能收到意料之外的效果。作者通過親身的教學經歷,談談情感因素在教學中對學生的積極影響和教學效果的顯現。
一、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進行情感滲透的前提
課堂教學離不開師生互動,特別是情感間的交流。課堂教學中,師生關系是平等的,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認知的前提和基礎。傳統的課堂教學,教師是統治整堂課的,學生只有寫和記的份,根本不可能提出自己獨特的想法,要完全服從於教師的領導。這種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造成了學生思維僵化,扼殺了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新課標要求教師要改變一切以自己為中心的想法,做到與學生的關系為朋友式的、親人式的。學生所喜歡的老師是「能言善辯」的,是既莊重又有幽默感的,既嚴肅又不失活潑的,既是師長又能與他們有共同興趣愛好,不僅能在課堂上傳授知識,還能夠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示的舞台。教師要營造寬松、融洽的課堂氣氛,用真誠和愛心感染每一名學生,肯定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地位。教學中,教師要時刻面帶微笑,用真誠的目光與學生交流。學生從教師肯定的目光中讀出了關心與愛護,更增添了一份學習的動力。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都要與學生打成一片,多傾聽他們的心聲與感受,對學生積極的情感與學習態度要給予熱情鼓勵,使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學習態度與情感態度,促進他們健康的學習和成長。
二、創設情感滲透的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教師所創設引發情感的氛圍,是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的關鍵所在,通過創設與文章內容相近的情境,能夠有效地營造出濃郁的情感氛圍, 激起學生感情的波瀾,使學生產生對所學知識的情感共鳴,讓學生可以准確地把握文章情感。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各種感官,調動各種積極情感,採用多種有效的手段來創設情感氛圍。創設教學情境與氛圍來調動學生的激情,使學生如「身臨其境」,能夠親身體驗,仔細揣摩,把作者的寫作情感轉變為自己的情感體驗,學生就會真正地懂得了文章的內涵,從中受到了熏陶和教育。創設情感氛圍的方法有很多,如可以通過多媒體素材來渲染氣氛,可以讓學生自編自演課本劇,從中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等。總之,教師要用心去給學生創設學習的氛圍,不斷發現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因素,引導學生真切感受作者的情感,真正地走近作者,走近文本。
三、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發揮以情感人的作用
托爾斯泰曾說:「把自己體驗過的感情傳達給別人,而使別人也為這種感情所感染,也體驗到這些感情。」語文教材具有很強的感染力,為學生展現了豐富多彩的情感世界。首先要求教師要根據教材的特點,細心鑽研、耐心品味與揣摩,挖掘作品蘊涵的思想,精心設計教學方法,體會出作者所要表現的真情實感,為學生創造出思考、探究的學習情境。如果學生能夠被課文的言辭美和人情美所感動,他們就會與課文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大大促進學習效果的提高。
四、「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參與體驗
教學中,教師應把學生原有的生活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學習新的知識經驗。因此,分析、研讀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經驗本是學習知識的沃土。體驗是親身經歷、聯系自身的體味。它具有親歷性、內發性和獨特性,是通過學生親身實踐來認識周圍事物的過程,它是優化語文教學的重要途徑。當學生貯藏的生活經驗被激活後,他們便能夠與文章形成最佳的體驗態勢,迅速和作品的情感內容取得聯系,完全融入到作品當中。這樣,對於文本學生能夠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對其進行更深層次地理解與品味。
五、給學生自信的評價,讓其快樂成長
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評價觀念,樹立起評價要著眼於學生的進步與發展的理念,評價應以鼓勵、表揚為主,不斷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給他們創造成功的機會,使他們經常嘗到成功的喜悅。在具體教學中我採取在不同階段對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行分層評價。一個贊許的眼神、一番表揚的語言、一個真心的微笑,都會讓學生充滿驚喜和感激,從而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態度。課堂內外,教師要經常了解學生的思想動向,關心他們的生活、學習,盡心盡意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學習上的困難。真愛的付出,學生也會「報之以桃李」——尊敬、愛戴老師,並把這份感激之情轉移到學習中,從而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情感也就這樣在評價中得到激勵,在評價中獲得了升華。
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參考文獻:

7. 怎樣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情感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特別在語文教學中表現的更加明顯。小學語文教材中,所選的每一篇文章均為文質兼美的佳作,無論就文字的錘煉,內容的表達,情感的抒發,都表現出一種至高的神美。特別是在文章字里行間流露的情感,是作者對社會和生活真實的體驗,閃爍著聖潔的人性美。教學中必須抓住這條紅線,才能挖掘出作品的真正內涵,從而對學生實施有效的情感教育。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注重對文章詞句、結構的辨析,以及內容的深層挖掘,而對文章所流露的情感卻如蜻蜓點水,一掠而過,學生很難真正把握文章的脈搏,不能體悟作品的真諦,不能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正如探幽谷已近勝景卻返,登高山將至絕頂而歸,實為缺憾。
在語文教學中,如充分關注作者的情感,引導學生用心體悟,與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聆聽作者的心聲,愛其所愛,憎其所憎,這樣才能輕松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愉快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進而激發他們那種「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豪情,堅定「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信念,從作品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諦。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充分運用情感教育,引導學生用心審視文章的內在情感,才能讓學生情動於衷,發之於外,導之以行,使學生在「情感」的熏陶下,完美自己的人生。那麼如何對作品的情感內涵進行「挖掘」呢?
一、察情
教師要精研教材,深刻地了解作者的思想和作品所流露的情感。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深入鑽研作品,多方面收集相關資料,挖掘出作品所蘊涵的真實情感,探求作者的創作動機和情感傾向,這樣才能把作者的博大情懷,細膩情感,憂憤之思,貼切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比如,教師如不了解郭沫若的坎坷經歷,愛國熱情,以及在黑暗中不倦地探索追求的精神,就很難把握《天上的街市》這一課的深刻情感內涵,無法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對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嚮往和追求;無法在教學中感染學生,打動學生,更不能啟迪他們對自己人生的展望與追求。如果教師只教其「文」未傳其「情」,那就無法做到以情動人,情感的彩雲也隨著單調的講讀飄然而逝,只留下「不識廬山真面目」的遺憾。
因此,教師只有準確地掌握作品的內涵,形象生動地展現作者所抒發的情感,才能使學生從字里行間感受,領悟到作品的藝術魅力,陶冶於作品豐富的情感海洋之中,感知作品人物的心靈體驗。
二、知情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文章,從朗讀中領悟作品的內在情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學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和獲得作品情感的基本途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的朗讀信心,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通過朗讀把作品中所蘊涵的無形情感轉化為學生內心的真實體驗,使抽象,空洞的文理,生動形象地躍然紙上,讓作者的情感與學生的心靈感受相聯接,更進一步感受作者的心聲。通過有感情地范讀,齊讀,分角色讀等方式,讓學生心隨作品中的情感變化而怦然心動,體會作品中的苦與樂,憂與喜,思與怨。例如,有感情地朗讀高爾基的《海燕》,這是一篇具有強烈感情色彩的抒情散文詩,又是一幅富有音樂節律和流動感的畫面,作者以海燕象徵英勇無畏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把它當作一把利劍,劃破黑暗,汲取光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使學生感受到作者抑惡揚善、愛憎分明的情感態度,感悟到海燕穿越時空的壯美,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這是文章所表現的主題思想也通過朗讀初見端倪,學生也很自然進入了作者的思維空間,為進一步體悟作品所蘊涵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礎。因此說,朗讀能使學生觀其文,曉其理,知其情。
三、入情
在有感情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感悟作品所表現的豐富情感,把握作品的情感脈搏,與作者心靈相通,充分釋放自己的感情。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深層的分析,抓住作品的情感線索,通過多媒體等教學工具為切入點,激活學生沉寂的思維,鼓勵他們大膽發言,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把作者的真實情感與學生的切實感受連接在一起,使學生在作品的情感世界裡自由翱翔,激發奇特的想像,沿著作者的情感軌跡,迸發出內心的情感洪流,達到忘我的至高情感境界,最終使教師、學生和作者三位一體,產生共鳴。
通過學生情感的融入,使學生深刻感悟到作品所滲透出來的情感美,從內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增強了學習的信心,堅定了勇往直前的信念。
四、移情
是一種情感對另一種情感的影響,即在感悟作品情感的基礎上,使學生所流露的「情」轉移到其他相同或相似的事件上。這就是平時我們所講的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感情教育方法。
那麼,在實際教學中如何做到移情呢?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首先,萬事基於「根本」。抓住學生學習的動機和興趣。激活他們沉寂的心靈,讓他們從被動變為主動,從使學者變為樂學者。教師可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來進行。如採用多媒體、圖片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快樂地投入帶學習當中。其次,具有扎實的基本功。在實際教學中,應訓練學生對知識的概括能力,使他們形成良好的知識框架。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應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教育,放能以不變應萬變。再次,培養學生比較分析能力。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比較分析能力,用科學地方法去區分事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認識事物的本質,防止學生負遷移。
移情教學是現代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也是教師教學的藝術魅力所在,是拓寬學生思想道德的主要途徑,只有很好地運用這種手段,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豐富他們的思想,提高他們的覺悟。
情感教育是引導學生打開語文知識寶庫大門的金鑰匙,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學會用心靈觸摸大千世界。在以素質教育為主題的現代課堂教學中,應切實突出情感教學的重要地位。這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指導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受真、善、美,從而在現實生活中來感悟自然之美、藝術之美、人生之美的重要途徑,更是使學生在知識上得以充實和延伸,在情感上得以熏陶和豐富,在人格上得以美化和完善的有效方法。

8.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是極具思想內涵的特內殊工具。對於語文教育教學來容說,教師的感情投入,較之其它學科更為重要。語文教材本身也頗具情感性,可以說,在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是靈魂。本文筆者針對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如何滲透情感教育作了一些具體的嘗試。旨在通過各種方法和途徑引導學生體驗課文作者的感情,領悟文學作品的深層意蘊,來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語的規范意識,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審美情趣、思維品質和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9. 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

小學語來文教學是小學教自育中的重要一環,其教學質量的好快將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正因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這種重要性,現今社會上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也更加關注。並且,在當今的環境下,情感教育已經成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對於教學質量也將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本文主要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作用進行分析,並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

10. 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情感教育

作者簡介:王永紅,任教於甘肅省鎮原縣翟池中學。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具有培養審美情感、鑄造美好心靈,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列寧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這些話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諦。我們教師要塑造學生的靈魂,凈化學生的情感,就必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相應的情感因素,運用情感的語言,去激起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即把教材的「此情此景」變成學生的「我情我景」,讓學生感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使之「沁人心脾」,讓學生讀書明理,不但「知之」,而且「好之、樂之」。 因此,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必須由於它的重要地位而邁出新步。語文學科課時多,教學時間長,學生幾乎每天接觸課本中思想性較強的課文,耳濡目染,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它所產生的教育作用是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同時又具有豐富、生動的特點,但並不是依靠教室的理性說教,而是感染作用的充分發揮。所以,我覺得,語文教學中的情感陶冶顯得猶為重要。 一、設置導語,引入感情氛圍 導語就好像一台戲前的序曲,導語的設置為課堂教學定下了情感基調,所謂「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就是寫的導語切入的效果。在教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我設置的導語是:「同學們,你知道人世間最真摯的感情是什麼嗎?你又曾仔細的觀察過你的父親的背影嗎?今天我們將學習著名學者朱自清的親清散文《背影》,來感受朱自清筆下的父親對兒子的那份親情。」開篇導語定下了飽含深情的基調,以喚起學生的深情回憶,打下了閱讀課文的感情基礎。 二、加強學習主題的情感體驗 列寧曾經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所以,筆者清楚地認識到:只有啟動情感的閘門,才能引起學生理性的思考,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和要求。從教學過程來看,它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是學生對概念從模糊到清晰的過程。由於學生是活生生的、有感情、有性格的個體,他們的價值、情感、意志和審美等評價標准不同,而這些因素對認識過程起著始動、維持、調節的作用,所以,學生得到的感染也是各不相同的。所謂「知之越深,則愛之越切」,而「愛之越切,則知之越深」。所以,筆者認為,要注意從教材和學生的年齡實際出發,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優化教學環節的組合,使教學的每一步驟都利於學生經理情感過程,並由於教育活動的積極後果產生愉快的體驗,促使學習情感逐步豐富,而且得到多方面的陶冶。 以《桂林山水》為例。筆者向學生提出了幾個小問題:「你們去過桂林、欣賞過那兒的山水美景嗎?或是在電視里看到過桂林山水的美景嗎?想去看看嗎?」於是,筆者就像一名導游,把學生引到享有美景甲天下的桂林,暢游在桂林山水的美景中。學生欣賞了桂林山水的錄象,還欣喜地交流了初步的感受,就這樣,學生愉快地開始了對課文的學習和探索。結合對這節課的欣賞和朗讀,促使學生產生了豐富的聯想,使學生和作者一樣因為桂林山水秀麗的風景而驚喜、激動,陶醉在其中。 1.准確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語文教材提供了豐富的情感因素。文章是一個承載多種情感信息的載體。教師就要熟練地掌握教材,細心地體味感情,必須吃透教材。教師要把知識和感情傳授給學生,必須在備課時首先增強自身對課文的真切感受,應擁有豐富的知識和飽滿的思想感情,然後將這種情感融入到教學當中,引發學生的共鳴,使教學情境進入最佳狀態。 2.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如果能以靈活多變、新穎獨特的導入語,或是有意識地創設一些能引起學生精神活躍的問題,把學生帶入新鮮的情境中,就很容易撥動學生的心弦,激發學生的情感。教師要根據教材的內容預先設計一些與教材有關,同時又能激發學生興趣的環節,創設能激發學生表現慾望的情境,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獲取知識,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從朗讀中體會情感 許多優秀文學作品都蘊含著美的情感,給讀者賞心悅目的美感。語文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范讀課文,尤其是成功的表情朗讀,可直接給學生一種美的享受。它會將無聲的語句變為有聲的語言,通過對文字信息的再創造,把課文中最美、最富情感的地方凸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在教師的朗讀中進入角色,不僅彷彿置身於萬物復甦、爭奇斗妍的春天之中,而且將從這篇散文的形象美、繪畫美、音樂美中受到強烈的感染熏陶。正確、動情的朗讀是連接教師、教材、學生三者感情的橋梁。它會讓語文課變得朗朗有聲,情趣盎然。 4.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 課堂氣氛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著課堂教學效果。課堂教學過程實際上就是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和教師主導作用的過程。學生是認識的主體和發展的主體,是具有獨立地位和極大認識潛能的實踐者,因而要把教學過程組織成學生動腦學習、積極獲取知識、增長智慧和才幹、陶冶情操的過程。作為教師來說,不能心存偏見,要特別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在語文教學中,只要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能夠用淵博的知識、用博愛之心,仁愛之情去陶冶學生,理解、尊重、親近和關心學生,以熱烈的情緒、真摯的感情、和藹的態度、生動的語言來吸引學生,使其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情的感染、美的陶冶、理的啟迪。這樣,語文教學才會取得理想中的效果,語文課才會獲得學生的青睞。 四、言傳身教,體會情感 德國偉大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我們認為,教學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而沒有興奮的情緒怎麼能激勵人,沒有主動性怎麼能喚醒沉睡的人,沒有生氣勃勃的精神怎麼能鼓舞人心?」教師的精神具有很強的感染性,它可以使學生產生同樣的或與之相聯系的情感,所以,教師應以飽滿、真摯的熱情進行教學,把自己的真情實感有機地溶進講課之中,做到言為心聲,言之有情,盛情並茂,使學生體驗到教師同樣的感情,從而使師生雙方情感共振,課堂沉浸在美好的情感激盪之中。此情此景,學生就不僅僅是用耳朵聆聽教師的講授,更是用整個心靈接受教師的影響。 總之,如果我們既能注意發揮學習主體情感體驗的積極性,又能發揮教師情感傳導的主導作用,那麼語文教學將會邁出可喜的一步。 作者單位:甘肅省鎮原縣翟池中學

閱讀全文

與怎樣在語文教學中運用情感教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