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進行初中生物課堂的「有效教學」
生物教學是生物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生物教學質量如何,直接關繫到學生生物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的發展,興趣的培養等等。如何提高生物教學的有效性,使每一個學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發展,是每一位教師都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必須實施有效教學。所謂有效教學,是指在規定的時間內,通過提高教學效率,從而產生最大的教學效果.提高生物教學有效性的途徑很多,概括起來主要包括有效備課,有效上課,有效輔導和有效評價.下面就從以上幾個方面談談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學的有效性.
一.備課的有效性
備課是教學的前期准備工作,是教師從事教學的基本功。有效備課是指在一定的教學投入(時間、精力、努力、物質)之下,形成有個性、有亮點、有創意、有拓展的教學設計。備課除了教案寫作的常規要求外,還應從教師自身、教材、學生等角度入手,有效地開發和整合這些課程資源,優化教學方案。
要備好課主要要做到以下幾點:
1.教師不斷豐富自身的生物專業知識,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
新課標中明確:教師是生物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教師本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多學習教育理論,轉變教學觀念。作為教師,我們要研究新課程標准,認真學習新課改下的教學要求和考試說明,要非常熟悉要教什麼,怎麼教;考試考什麼,怎麼考;哪些要重點講,哪些只要簡單介紹。只有掌握這些信息才能更好地實施有效教學。
2.備課要用好教材
有效備課是解讀教材,超越教材的創新。我們在備課時要多角度鑽研教材,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要備好課,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首先必須與教材進行深入地對話,備好教材,把「教教材」轉變成「用教材」。教師不僅要全面、准確地掌握學科知識,還要做到融會貫通,從整體上把握學科知識體系,創造性地組織教材,引導學生打通書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間的界限,將生活和書本知識融為一體。
3.備課要研究教學的對象
課堂教學面對的是全體學生。備課不要脫離學生的起點能力,很多的備課往往只備教材不備學生,不考慮學情,從而定位不準。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活動能力、操作能力、實踐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等。在備課行動中基本掌握學生能夠達到的能力基礎,部分學生的能力傾向和能力水平。要根據學生的能力特徵,在教學設計中,有針對性地合理安排培養學生能力發展的教學環節。備課備學生和備教材同樣重要,因為只有適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策略才能行之有效。所以備課時先要全面了解學生,要考慮到學生的可能情況,做到因材施教。
4.備課時應充分考慮「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備課實際上是一種預設,而現實告訴我們,「生成」才是真,到了課堂上才知道真實情況,這就存在一種「預設」與「生成」之間的偏差,從而要求我們充分了解學情。因此,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課堂上可能會發生的情況,並制定好相應的對策。這樣上課時,遇到特殊情況才能有游刃有餘。
二.教學過程的有效性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們的課堂教學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何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生物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下面,就結合教學實踐,談幾點看法:
1.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
《生物課程標准》指出:「生物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一個好的問題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生物思考。因此,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一定要注意到情境創設的有效性。那麼,如何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呢?
首先,要構建真實的問題情境。 「真實的問題」是指必須與學生生活直接相關的問題。其次,要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思考空間。創設問題情境的核心是要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的思考。再次,問題情境要緊扣有關的生物學習內容。生物學習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獲得對生物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並形成生物思考的能力。最後,問題要有趣味性即將問題置於生動有趣的情境中。如在講線性規劃之前,先引入如何在給定的資金下獲得最大的利潤,這樣學生會覺得更有趣。此外,問題情境的呈現要根據高中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做出適當的選擇。高中生一般對「有用、有挑戰性」的任務感興趣。因此,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可以從生活中的具體事實或有趣現象或生物知識的實際應用引出問題,讓學生在生動具體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
2.組織有效的探究活動
探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和課堂集體教學的環境中進行的,是學生自己探索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標准所倡導的重要理念之一。在探究性學習中,學生是主體,要在課堂有限的時間與空間里有效地開展
『貳』 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高中教學是基礎教育的一部分,這就決定了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著眼於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對於高中生物教學來講,核心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但是高中教學又是必須面對高考的,這是一個迴避不了的現實,因此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也就成為一種現實的課堂教學的價值取向。
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本無可厚非,只要高考存在就迴避不了應試。問題是當前的高中課堂教學中,較為普遍地存在著單純以應試為目標的教學,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成了課堂教學的唯一或主要的價值取向。在這種價值取向下,灌輸、機械重復與訓練就成了課堂的主旋律。這種課堂教學把應試推到了發展學生素養的對立面,教學的價值就剩下了應試。不可否認,發展學生的素養與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這兩個價值取向雖然存在矛盾,但它們也存在著相當程度的一致性。高考考綱將命題的要求表述為:「要以能力測試為主導,考查考生對所學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重視理論聯系實際,關注科學技術、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要重視對考生科學素養的考查。」從命題要求,我們可以看到它與高中生物新課程的理念是高度一致的。高考考綱界定的理解能力、實驗與探究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綜合運用的能力要求,其實正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從近幾年的高考試題看,以科學素養考查為主要目標的試題,諸如實驗設計與分析,信息的獲取、處理、轉換與表達等類型的試題,已成為高考的主要題型。可以說,高考改革與課程改革是同步進行的,在某些方面它們應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兩者不應該是水火不相容的。事實上,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素養提高為核心任務的教學,同樣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和水平。因此,在生物課堂教學中不但要關注對學生應試能力的有效性,更要關注對學生科學素養的有效性。所以筆者所提出的「有效性」概念,實際包括了學生應試和素養的雙效性。
優化課前准備,提高教學有效性
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首要任務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一切學生的老師,只要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學生才能發揮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地位,由守到攻,由被動到主動。那麼教師在做課前准備是一定的帶著提高學生興趣的目的進行。
1、挖掘課本內容和現實生活的聯系
生物科學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醫療保健、環境保護、經濟活動等方面密切相關,注重使學生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生物學,倡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學的核心概念。這樣由實踐到理論,更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體會生物知識的重要性。因此,對生物教師來說,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必須充分考慮課本的知識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醫療保健、環境保護、經濟活動等方面有哪些聯系。例如在《基因突變》一節課中,教師必須了解:
(1)基因突變與環境的關系:物理、化學、生物等環境的變化是基因突變的外因,要減少基因突變就應該盡量避免接觸射線、亞硝酸等不良的環境因素,最後提升到要注重環保,才能有利於健康;
(2)基因突變與疾病的關系:基因突變可能會引起疾病、癌症的發生,如果能誘導突變的致病基因逆向突變,將可以從根本上治療有關疾病;
(3)基因突變與育種的關系:基因突變的不定向性的特點可以應用於育種。太空育種的原理是利用太空復雜多變的環境誘導基因突變。
以上內容在教學設計中應有機結合到教學內容中,使學生獲得更完整的知識和能力。
2、注生物科學的發展動態
學生往往對學科的前沿發展的熱點問題特別感興趣,而生物教中的知識往往與當今生物學發展有一定差距,因此,生物教師平時課前一定要關注生物科學的發展動態,例如全球的環境問題愈來愈引人注目,在設計《生物與環境》一節時,可收集「全球十大公害事件」、「我國環境狀況白皮書」等和課本內容有機結合,同時也把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滲入其中;教學「無性生殖」時,可將世人矚目的「克隆」問題結合到教材相關內容中,使學生既了解「多利」羊的由來,又了解我國在克隆方面的成就。而不能忽略學生的學習興趣。
『叄』 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摘要】在新課程教學改革的當今,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生物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思考並在實踐中必須解決的問題。因為它直接關繫到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與保持,知識、能力的提升,也關繫到教師的個人提高。而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它包括概念教學有效性、探究教學有效性、課堂交流有效性、多媒體運用有效性和教學評價有效性的有機整合。只有充分地運用教學資源將以上因素巧妙地進行有機整合和,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課堂教學 有效性 有機整合
一、 提高概念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達成,關鍵在於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多的是指導者、組織者、引領者,促進學生手、腦並用,學會觀察、動手、思考,從而達到創新,並最終以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水平作為評定教學質量的標准。概念教學主要在課堂,提高概念教學有效性,關鍵是將概念如何有機地呈現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明白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能區分相似概念,能歸納相關概念,並最終建立起自己的概念體系。
首先,要優化教學語言。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准備中教學語言要科學、簡練和形象化。例如,講到血小板的功能時,學生往往會誤認為血小板能將血液凝固,因此,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確,是血小板釋放的凝血因子使血液凝固。
其次,運用圖表曲線等元素,直觀地呈現給學生,將使概念教學不再枯燥。例如,講到血漿時,利用圓餅圖將血漿的組成成分和各成分的比例直觀地呈現出來,讓學生一目瞭然。
最後,將概念歸類整理,形成概念串,建立概念體系。教師在講授新概念時應該有針對性地復習舊概念,強調新舊概念間的聯系和區別,引導學生建立完整的概念體系。例如,細胞分裂和細胞分化。細胞分裂就是細胞增殖,保持原細胞的形態和功能,而細胞分化是細胞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穩定性的差異的過程。
二、 提高探究教學的有效性
初中課程標准把倡導探究性學習作為課程理念,其目的就是力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逐步培養學習收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2. 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要有效。課程資源是課程和教學信息的來源,是指富有價值的、能夠轉化為學校課程或服務於學校課程的各種條件的總稱。其中包括,教材、教具、多媒體資源和教師資源。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利用,是實施探究性教學的一個重要渠道。
3.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動力,教師要善於組織語言,將學生引入新的學習環境,並激起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很快地進入到探究情境中。
4. 制訂和實施切實可行的實驗計劃。在制定實驗計劃前,教師應該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篩選,最後選擇一個最科學合理的實驗方案,從而大大提高探究的有效性。
5. 組織好表達和交流環節。教師要指導學生分析探究結論和撰寫探究實驗報告。
通過對個個環節的認真設計,一定會提高探究的有效性,使學生獲得發展。
三、 提高課堂交流的有效性
余文森教授的《關於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對話》中指出: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面向全體不是讓每個學生都獲得一樣的發展,而是讓每個學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獲得發展。在衡量一節課是否有效的一個因素就是讓不同的學生都有收獲。那如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課堂的主人,都能有所收獲呢?這就要求我們關注學生的心理特徵,採用合作學習的方式,提高課堂教學中課堂交流的有效性。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關注學生的好奇心理,極大地利用教學資源將學生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並適當地利用他們的好勝心理,結合課堂提問,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傳授者。使每個學生從課堂交流中都獲得發展。
四、 提高多媒體運用的有效性
從現代的教育理念來看,多媒體的運用不僅僅是把教育技術作為輔助教師教的演示工具,而是要使教育技術手段與生物學科教育融為一體,從而提高教育質量,適應現代社會對教育的需求。
1、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製作符合學生實際的課件。在學生的接受能力范圍內,學的輕松,學的快樂。讓學生由被動接受學習變為主動探究學習,大大提高了學習的興趣。
2、利用動漫、圖片或視頻使知識更直觀,更形象,更易於理解性接受。
3、活用多媒體技術,提高生物實驗教學精確性。通過CAI課件重現生物實驗過程,降低教學難度,提高學生學習效果,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五、提高教學評價的有效性
教學評價有課堂即使評價和課後評價。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推進,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已經成為廣大任課教師教學設計的主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師生互動式的教學組織形式,也漸漸成為新課程課堂的主要標志。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學會傾聽學生的發言、概括學生的發言主旨,發現他們發言中的精華及反映出來的思想感情,幫助學生敘述清楚自己要表達的意思。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交流信息的能力,也可以把握學生的思維活動脈絡和情感的傾向,有助於實現教學目標。教師還可以通過課後評價,將學生的知識反饋梳理起來,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輔導,不僅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也完善了教師的教學策略。
總之,課堂教學包括多方面因素,必須要對每個因素進行認真的設計,並將各個因素有機地整合起來,一定會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肆』 淺談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改變學生對生物學習激情不高,課堂學習氣氛不濃的局面,是生物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思考並在實踐中上必須解決的問題。而這首先要解決的是:向課堂教學要效益。因為課堂作為教學的主陣地,它的有效性直接關繫到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與保持,知識、能力的提升。可見尋求課堂教學效率,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我們生物教師教學活動中的根本目標,而有效課堂教學則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健。初中生物新課標的實施在中山已經是第六個年頭了。從事生物課堂教學五年來,我虛心學習先進經驗,聯系自己的教學實踐,結合生物新課程標准,我摸索出了一些提高生物課堂有效性的方法,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現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 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
古語雲親其師而信其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喜歡一個老師就會認真聽他的課,對某一學科有了興趣就會有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進而發展成為最有效的學習動力,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和水平。現在很多學生沒有明確的目的,學習生物的興趣不濃,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更有不少的學生認為生物學是次科而毫不加以重視。初中生物是初一才開始開設的學科,要引導學生重視對生物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使學生熱愛學習、樂於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生物實驗,在實驗目的、操作程序、實驗現象、結果分析等環節上多下功夫,設置懸念,讓學生在觀察驚嘆疑問中獲得體驗,感受生物世界的神奇。如:初一開學的第一節生物課我並不急於上新課,而是帶學生到生物實驗室,參觀裡面的各種生物標本和以前的學生自製的葉脈書簽等。通過觀察這些他們以前沒有看到過的,從而達到激發他們對生物學感興趣的目的,興趣一旦形成,將會轉化為積極、主動、自覺的學習動力。
二、 精心准備教學設計
精心准備教學設計為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提供了有力保障。集體備課是精心准備課堂教學設計方案的重要途徑,通常按以下四個階段進行集體備課:一)、集中備課。(1)引領:由備課中心發言人在教研活動會上以說課的形成發言。說教材、課標要求、教學目標、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課件准備、習題精選、教學理論等。(2)合作:討論發言人的內容。(3)交流:由個人代表或小組代表發言交流。(4)整合:由備課組長整合大家意見,小結備課情況。二)、實施教學方案。統一時間組織本備課組教師聽課,觀察。讓研究課真正回歸到**常教學中來。三)、教學反思。執教教師執教後對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學生表現以及教學的成功與不足進行理性分析,自我反思是教學過程的一個必要環節,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四)、形成新教案。由於生物教師一般都是任多個班的教學,因此同一教案多層次,多次上課。多次教學反思,反復討論。結合不同班級的實情,最終討論定稿。把上次研究積累的經驗作為下一次實踐的起點。長期以往,實現螺旋式上升。
『伍』 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結題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作為「課堂教學延伸和補充」的課外作業,仍停留在以「練」為主的機械操作式的作業模式中。數學作業設計客觀性太強,忽視學生的主體性;過多注重知識的反復練習,忽視學生能力的發展;過多的考慮作業量大小,忽視作業的優劣;過多的單一化、機械化作業,忽視作業的多樣性。這種作業形式不但深深的扼殺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使學生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導致作業的實效性差,不利於學生數學素養和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此同時,農村學校的家長文化素質相對較低,在外打工的也較多,平時不能很好地督促子女認真完成課外作業。於是,也出現學生不完成或不能完成課外作業的問題,甚至出現抄襲作業的情況。這種不良的學習嚴重影響著學生的有效學習,阻礙著學生的發展。二、原因的分析基於以上問題與困惑,筆者曾進行一定的調查並深入地思考,並加以反思其原因。1、作業認識缺乏深度。對於教師來講,為了提升學生的學業成績,對於家長來講,為了提高自己孩子的學習成績,於是除了老師布置2—3中課外作業外,家長還會給自己的孩子補充一些課外作業,這種作業越多越好的認識誤區,導致盲目的「題海戰術」,從而使學生思維活動空間減小,不利於能力的發展,並且使學生作業效果降低,作業抄襲現象嚴重,造成了很大負面影響。2、作業設計缺乏靈性。(1)作業布置的專制性。為方便期間,一般作業的布置採用「一刀切」的方式,對於優等生無論從作業的時間看,還是從作業的難易程度看,都處於非常輕松地狀態,導致學業上有「吃不飽」的現象,而學困生作業的時間和作業的難易程度都處於非常堅難的地步,整天埋頭於這些非常難的作業,幾乎沒有玩的時間,做不對又得不到教師的理解,甚至得到教師的謾罵。長些以往,這些後進生對數學失去信心,數學成績越來越差。(2)作業內容的封閉性從家庭作業布置現狀來看,現在我們小學數學的家庭作業從內容上來講,基本上以同書本配套的數學作業本為主,在此基礎上配以適度地同步練習。但這些作業內容是以大部分同學的接受能力為依據的,這樣的作業雖然使大部分同學掌握知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限制了優秀學生的更好發展,而對於中下生來講又過於困難。如此的作業設計,缺乏層次性,違背了「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的原理。(3)作業形式的單一性。絕大多數的作業都是書面作業(筆頭作業),基本上都是計算或列式解答,書上的題目做完了就再做作業本或補習卷上的題目,給學生的印象:做數學作業就是解題,學生成了機械解題的「工具」。長此以往,這種清一色的練習型作業,缺乏理解、應用以及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容易是學生產生厭學情緒,乃至對這門學科失去興趣。這與新課程所倡導的「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顯然是相悖的。3、評價模式缺乏人文。作業評價是向學生反饋學習情況的一種形式,其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我們也發現,我們的數學教師為了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批完作業,往往忽視一種人文性的評價,認為數學不是對就是錯,這樣的批改、評價方式枯燥乏味,缺乏激勵性,不能全面評價學生的基本素質、學習潛力。三、實施的計劃(一)課題的界定課外作業(extra—curricularwork),又名家庭作業(homework)。早在中國古代教育文獻《學記》記載「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其中「正業」即正式課程,「居學」即課外作業。本課題所指的「課外作業」是指學生不在老師直接監督下,在課後所完成的作業;「有效性」是指確實起到效果並得到更好的作用。「有效的課外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與補充,有助於學生消化、理解和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養成良好的學習技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二)課題研究的目標1、通過調查,了解當前我校學生課外作業的現狀,結合現狀,深入分析原因,並制定合理的教學策略,為課題的實施與提供科學的依據。2、通過實踐,在課外作業優化設計、多樣化設計等方面有所突破,既適合於學生的作業形式與內容,又體現教育教學目標的要求,為廣大一線教師將課改新理念落實於教學實踐,提供有價值的可借鑒的小學數學課外作業設計。3、通過探究,探索出多樣化的課外作業評價方式和批改方式。4、通過實踐,讓學生能夠真正體會到數學課外作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解決一些學生不完成或不能完成課外作業的實際問題。5、通過互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性、實踐性和創造性。(三)課題研究的內容結合課題研究的目標,本課題主要分成四大塊的研究內容。1、通過調查部分教師、學生課外作業的布置,以及完成數學作業的情況、數學作業的批改,對數學作業的情感態度以及家長的問卷調查,了解當前農村學生數學作業的現狀,並進行科學的分析,從而進行深入反思並制定相應的對策。2、以人教版五年級教材為實驗版本,如何提升課外作業有效性的實踐探索。(1)豐富作業形式,突出多樣性。(2)優化作業設計,關注發展性3、如何批改和評價作業,促使每位學生最大的發展。傳統的作業批改,特別是數學作業的批改,只有兩種結果,「√」或是「×」沒有人情味的批改是學生不喜歡作業的另一個原因。我們思考作業批改和評價形式的多樣性,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行批改的能力。4、如何解決學生不完成或不能完成家庭作業的問題。盡管家庭作業非常重要,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在我們農村學校的學生中,往往可能會出現學生不完成或不能完成家庭作業的問題,為避免這些問題再次出現或蔓延,通過各種措施,採取相應的對策。(四)課題研究的方法1、文獻研究法:通過查閱有關文獻,學習有關理論,借鑒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經驗教訓,為課題研究提供理論框架和方法論。2、調查研究法:通過對學生、家長、教師的調查,進行結果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從理論和實踐的角度分析原因,並加以總結,形成一份調查研究報告,指導研究活動。3、個案研究法:找出研究對象中有代表性的人物進行個案研究,積累資料,然後總結經驗。4、個案研究法:選取班級中1-2名有代表性的學生對他們進行全面、系統的連續觀察,並按時間進程記錄其發展變化情況。5、經驗總結法:把研究過程中的事實資料和依據通過理性歸納,將局部的、個性化的經驗上升為具有普遍意義的原理性認識。(五)課題研究的過程1、准備階段(2011.9—2011.12)(1)第一階段: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研究內容。(2)第二階段:查閱和收集文獻資料,制定課題研究方案。2、實施階段(2012.1—2012.12)(1)第一階段①通過對學生、家長、教師的調查,了解當前課外作業的現狀,並加以深入分析研究,完成一份調查研究報告。②在調研的基礎上,通過組員討論,制定一份具體可行的課題實施方案。(2)第二階段①通過家長會、我的學習我做主行動月活動、校通訊等方法,解決不完成作業和不能完成作業的這兩類特殊情況的學生。②閱讀有關課外作業的相關資料,在課外作業多樣性、發展性、層次性等方面加以設計,並進行實踐操作。③通過對評價主體、評價方式和評價方法的研究,改善課外作業的評價模式。3、總結階段(2013.1—2013.3)①全面收集、整理與課題有關的材料。②對課題進行系統、全面的總結,撰寫出課題結題報告。(六)實施計劃的框架結構
『陸』 關於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課標中明確:教師是生物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教師本身要樹立終回身學習的意識,多學答習教育理論,轉變教學觀念。作為教師,我們要研究新課程標准,認真學習新課改下的教學要求和考試說明,要非常熟悉要教什麼,怎麼教;考試考什麼,怎麼考;哪些要重點講,哪些只要簡單介紹。只有掌握這些信息才能更好地實施有效教學。
『柒』 如何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改變學生對生物學習激情不高,課堂學習氣氛不濃的局面,是生物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思考並在實踐中上必須解決的問題。而這首先要解決的是:向課堂教學要效益。因為課堂作為教學的主陣地,它的有效性直接關繫到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與保持,知識、能力的提升。可見尋求課堂教學效率,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我們生物教師教學活動中的根本目標,而有效課堂教學則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健。初中生物新課標的實施在中山已經是第六個年頭了。從事生物課堂教學五年來,我虛心學習先進經驗,聯系自己的教學實踐,結合生物新課程標准,我摸索出了一些提高生物課堂有效性的方法,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現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 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
古語雲親其師而信其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喜歡一個老師就會認真聽他的課,對某一學科有了興趣就會有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進而發展成為最有效的學習動力,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和水平。現在很多學生沒有明確的目的,學習生物的興趣不濃,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更有不少的學生認為生物學是次科而毫不加以重視。初中生物是初一才開始開設的學科,要引導學生重視對生物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使學生熱愛學習、樂於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生物實驗,在實驗目的、操作程序、實驗現象、結果分析等環節上多下功夫,設置懸念,讓學生在觀察驚嘆疑問中獲得體驗,感受生物世界的神奇。如:初一開學的第一節生物課我並不急於上新課,而是帶學生到生物實驗室,參觀裡面的各種生物標本和以前的學生自製的葉脈書簽等。通過觀察這些他們以前沒有看到過的,從而達到激發他們對生物學感興趣的目的,興趣一旦形成,將會轉化為積極、主動、自覺的學習動力。
二、 精心准備教學設計
精心准備教學設計為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提供了有力保障。集體備課是精心准備課堂教學設計方案的重要途徑,通常按以下四個階段進行集體備課:一)、集中備課。(1)引領:由備課中心發言人在教研活動會上以說課的形成發言。說教材、課標要求、教學目標、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課件准備、習題精選、教學理論等。(2)合作:討論發言人的內容。(3)交流:由個人代表或小組代表發言交流。(4)整合:由備課組長整合大家意見,小結備課情況。二)、實施教學方案。統一時間組織本備課組教師聽課,觀察。讓研究課真正回歸到**常教學中來。三)、教學反思。執教教師執教後對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學生表現以及教學的成功與不足進行理性分析,自我反思是教學過程的一個必要環節,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四)、形成新教案。由於生物教師一般都是任多個班的教學,因此同一教案多層次,多次上課。多次教學反思,反復討論。結合不同班級的實情,最終討論定稿。把上次研究積累的經驗作為下一次實踐的起點。長期以往,實現螺旋式上升。
三、 面向全體,分層教學
如何正確處理好個別差異與最佳發展之間的關系呢?教師應努力因材施教,創設適應學生認知差異的課堂教學方法。首先,降低知識難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學生實際和教材內容把新知識通過降低難度,使新知識變成似曾相識的東西,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或者是找准新舊知識的連接點,讓學生在新舊知識的比較中找出共同點與區別,順利的完成生物知識的正遷移,通過類似的探索解決新問題,使學生感到知識易學、會學、從而樂學。其次,確定分層教學目標。教師根據學生實際和教材特徵,本著非同步達標的原則,制定出具有整體性、差異性、層次性的目標。如在生態系統教學時,後進生能掌握最基本的生態系統的成分就可以了;中等生能了解生態因素及生物因素與非生物因素之間的關系,了解生態系統的成分和認識食物鏈、食物網;優等生能夠理解生態系統的成分和營養結構以及生態系統的功能是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這樣設計目標,保證差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優等生吃得飽。再次,設計多層次練習。練習是學生創造性的勞動,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基本途徑。根據知識結構特徵和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多層次練習,做到由淺入深、異要求、步步高、使之呈階梯形,讓學生順梯而練,達到各自的高度。通過成功練習使學生樹立信心,激勵他們積極向上,爭取躋身於優秀生的行列,讓學生在分層次練習活動中得到和諧發展,同步提高。
四、 把握好課堂教學的深度,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師應切實把握好課堂教學的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使學生跳一跳,摘果子。首先,摸清班情。教師要了解全班學生對學習生物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接受能力,還要掌握個別學生的興趣、愛好、理解能力、知識水平等,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課堂教學中心中有數。其次,要胸中有課標、腹中有教材。教師對新課標的教學目標舊知識的遷移程度、新內容的重點、難點都要了如指掌,吃透知識在各單元、章節乃至整冊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將整體知識化解成一個個知識點,並將其分散到各課時中統籌規劃,合理安排,使每節課有的放矢。與此同時分析眾多知識其內在聯系的規律性,以一定的方式結合成知識鏈,易於學生理解、掌握。使學生學有所獲,體驗成功的喜悅。再次,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教師在通盤了解學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安排一些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識規律的有深度、有新度的教學內容,以擴大生物的知識面以滿足優等生的需求。
以上是我五年多以來在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點滴體會。當然,還有很多需要改進和學習的地方,這些都有待於我不斷去摸索和學習探究。今後,我一定要強化有效教學的理念,不斷思考課堂教學效益,改進與探求有效教學策略,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捌』 如何編制導學案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課題背景及界定
(1)研究背景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腳步,我縣課題研究有序開展,我校自2009年後先後兩次赴山東杜郎口中學進行參觀學習,考察後於2010年9月正式實施了高效課堂在教學中的運用研究。同時學校在2010年就將我們年級確定為高效課堂實驗年級,確定了數學為實驗學科,我們在近一年的實驗基礎上總結出「一二一」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高效課堂有效的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為了更好的促進教學研究,2012年年初,我們課題組通過討論,決定根據學生在傳統教學模式下表現出來的厭學、兩極分化、學生數學基礎越來越差的情況,我們組選擇利用導學案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所以我們的研究一方面是我們學校大課題的一個延續,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提高初中課堂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內容。
(2)課題的界定
1.通過小組研究,編寫導學案,提高課堂教學的容量,提高教學的質量。
2.導學案的界定,有兩部分構成,一是學生使用的學案,主要通過自學題以及學習方法的設計,指導學生自學,增大課外學習的容量。另一部分是由教案,主要是用於指導教師上課如何組織學生有序開展展示,提高,測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3.我們的研究的對象的農村的孩子,課余沒有老師指導,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顯得尤為重要。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研究成果一項重要內容。
4.研究的主要方式是在學生自主學習,利用學校主課題「一二一」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
5.通過研究總結出不同課型的最佳導學案,總結導學按結構內型,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二、理論依據及意義
(1)理論依據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一種變革,它改變了以統、獨、偏為特徵的課堂教學,以學生的自學為基礎,以師生互動為手段,以發現問題自我探究為主線,以學生多種能力的養成為目標,較好地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了現代教育的特徵,符合新課改的理念。
鮑里奇在《有效教學方法》一書時提到,教師進行有效教學至關重要的五種教學行為是:
「清晰授課、多樣化教學、任務導向、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確保學生成功率」。我的理解:
1.清晰授課:教師授課語言應清晰精煉、重點突出、邏輯性強,使學生能按邏輯的順序逐步理解。
2.多樣化教學:教師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授課,比如用挑戰性的問題、熱情的贊揚、多樣化的視覺效果(多媒體的畫面、實驗演示)等。
3.任務導向:教師授課應有明確的任務目標,讓學生在迫切要求下學習。「缺乏學習者的動機、興趣和追求的教學活動,一定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
4.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參加教學活動(積極思考、動手操作、討論交流),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而有效的課堂教學。
5.確保學生成功率::教師要在有限時間內,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發展。在每組教學刺激後,要安排練習或問題討論,使大多數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所以一份好的導學案,通過系統的設計,明確學生自學的任務,成為學生學習的想到,通過多樣的展示,提升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在優質的教學設計下,充分體現學生的價值,這樣就能大大 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升教學質量。
(2)研究的實際意義
1.解決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厚,數學整體成績不高,增強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2.通過導學案的探索,總結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的教學容量,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通過對不同課型導學案的探索,總結出不同課型的導學案結構,增強導學案的實用 性和可操作性,增強導學案對學生學習的指導性,增強教師教學的可操作性。
4.通過對導學案的研究,通過模式化的課堂檢測,達到知識課內解決,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教學成績,使教師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三、研究的目標、內容、方法、步驟及過程
(一)研究的目標:
1.調查了解學校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存在哪些困境,研究解決辦法,制定不同學科的導學案,並進行推廣。
2.研究最科學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導學案,指導學生自學,開展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3.優化當堂達標測試題的研究,解決學生的學習積極問題。
(二)研究的內容:初二下學期,初三上學期全年級七個班的數學課堂教學的研究。
(三)研究的方法:實驗法、問卷法、討論法等
(四)研究的步驟與過程:
第一、題制定方案
在本月我們通過總結前兩年的研究成果,總結出以前所使用的教案,以及前兩年所使用的導學案存在的問題制定可行的實施方案。制定開題報告以及可行性分析報告,落實人員及實驗班級。制定實驗研究各項制度和各項准備工作。
第二、導學案結構研究
在這個階段我們利用集體備課時間研究導學案的結構,導語的設計、導學案的指導性和具體可操作性,熟悉導學案的寫法和操作流程,使每位參入者都能進行熟練的編寫導學案。
第三、問卷總結
在導學案研究的基礎上,對不同課型的導學案的編寫總結各自優缺點研究,通過各自的研究成果召開成果交流展示活動。組織參入教師積極聽課,搞好質量分析,進一步深化研究成果。
第四、成果總結
讓每位參入者撰寫一篇研究小結,上交一份優質導學案,撰寫一份優質教學研究論文。
第五、撰寫研究成果結題報告,在小組成員的報告基礎上制定可行的結題報告並在數學組全組推廣實施。
四、研究結果與成效
本課題研究的各項工作按照課題實施計劃有序推進,自從立項以來,本課題負責人和課題組成員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做了較為廣泛和深入的探索,取得了較為突出的工作實績和研究成果。
(一)「導學案教學模式」得到熟練運用。
「導學案教學模式」的教學精髓是學生在老師指導下進行自主學習,不僅著眼於當前知識掌握和技能的訓練,而且注重於能力的開發和未來的發展。我們通過研究總結得出使用導學案的結構如下:
1.結構特點:由導學案、教案、反思案三部分組成。
(1)導學案:(供學生課前,指導學生自學的學案)主要通過學習內容,自學提示自學方法和聯系題的設計,為學生課前完成的指導性學案。導學案的基本結構為:
學習內容:明確自學的范圍。
自學目標:明確自學要達到的預期效果,只要針對知識目標提出。
自學方法:用於指導如何自學的內容提示。
自學過程:這部分是導學案的重點)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基礎學習,主要通過自學掌握自學的基礎知識,達到初步掃清障礙。能力提升,通過一些有提升的問題設計,讓學生學習內容有替身,增加學習范圍,增大課本容量。
自學測試:設計一組自學檢測題,檢查存在的問題。
(2)教案:在學生導學案基礎上生成,用於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教案。基本結構為:
教學目標:明確教學的內容,目的,重難點,教學方法,模式等)
教學過程:這部分為教案的核心,主要由學生展示和教師精講組成,分別為:基礎展示:展示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弄清清楚的問題,知識提升中的問題等。教師精講:針對學生在展示中存在的共性問題,沒有學會的,應該注意的問題教師進行示範,精簡。拓展探究:提出更深層次的問題,師生探究。
達標測試:對當堂知識要點進行檢測,了解教學的實際效果。
(3)反思案:用於教師課後進行反思,改進。
2.用導學案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依據示案自學情況,進行以案導學
課前下發「導學學案」後,學生據此進行預習自學,課上老師可根據學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饋,准確把握教學目標和學情,有目的地運用導語、演示實驗、現代教育技術等手段創設情境、把握學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培養學生優良的思維品質,指導學生在學會的過程中實現會學。學生以「導學學案」為依據,以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為主攻方向,主動查閱教材、工具書,思考問題,分析解決問題,在嘗試中獲取知識,能夠發展學生的自學智能。
(2)依據疑難信息反饋,組織討論,嘗試解疑
「導學案教學模式」一開始就要求學生去試一試,並給了學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時間。這把學生推到了主動地位,學生在嘗試中遇到困難就會主動地去自學課本和接受教師的指導。於是,學習就變成了學生自身的需要,使他們產生了「我要學」的願望。在這種動機支配下學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了問題,又使他們產生了成功的喜悅,就促使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對於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學生個體發言、同桌探討、小組討論、全班辯論等多種討論方式,充分調動優秀學生的帶動作用,多角度、多層次地辨析,盡可能互相啟發,消化個體疑點。引導學生討論時,教師要創設民主、和諧、平等、自由的情境和氛圍,要求學生大膽質疑、敢於爭論並各抒己見,這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智能的最佳時機。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迅速准確地捕捉到具有普遍意義的疑點和難點。
(3)教師精講點撥,學生歸納總結
提倡學生自學為教師的精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課堂中解決學生反饋的疑難信息時,教師要在有限的時間和有限的備課條件下進行隨機備課,它需要教師有更豐富的知識、更高妙的教學機智、更精湛的業務水平。一是點撥。在學生相互討論解決疑點的過程中教師參與其中,適時點撥;或是某個問題,某個組已經解決,對於其它組仍是疑點,教師可讓已解決問題的小組做一次「教師」,面向全體學生講解,教師補充點撥,這也可以說是討論的繼續。二是精講。對於難度較大的傾向性問題,在學生渴望釋疑的心理狀態下,教師要針對其疑點,快速確定講的內容,抓住要害,講清思路,明晰事理,並以問題為案例,由個別問題上升到一般規律,以起到觸類旁通的教學效果,從而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促進學生歸納智能的提升。
(4)扣標整合,形成網路
學生要歸納總結本節課所學的重點內容、規律和解題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識梳理成線,形成網路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錯易混易漏的知識薄弱點,引起全體同學足夠的重視;教師要及時反饋,評價學生的課堂表現,起導向作用。
(5)當堂達標訓練,知識遷移拓展
要緊扣目標,當堂訓練,限時限量,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搜集答題信息,出示參考答案,小組討論,教師講評,重點展示解題的思維過程。針對學生達標訓練中出現的問題,待教師及時矯正之後,可即時補充練習題,給學生內化整理的機會,面向全體教,挖掘每個學生的最大潛能,逐層分化,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以開放的學習思路拓展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從而把新知識納入到個體的認知結構,進而形成個體的創新性能力。
(二)教師的理論水平得到較快提升
通過課題研究,參與課題研究的老師閱覽了很多教育教學方面的書籍,查閱大量文獻資料,學習了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更新了教學理念。教師的理論水平得到了較大幅度的提升。教師邊學習理論,邊研討、探究,邊進行課堂實踐、教改,還積極撰寫課題研究論文,課題組成員撰寫的論文,教學設計多次獲得市,縣級表彰獎勵。
(三)教學實驗使得教師的教學能力得到提升
(1)嘗試讓學生講課,使課堂更加精彩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班上學生絕大部分都能上講台講課,增強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體驗成功。
(2)試驗「一二一」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更具有特色,藉助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形成了適合本校特色的,操作性更強的「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
(3)賽教活動促進了教師教學水平的發展,何方老師在本學期賽教中被評委縣級教學能手。
(4)集體備課,加強了教師的協作,全面提高 了教學質量。
備課時,課題組教師都經過了激烈的討論,製作了統一的課件,布置了同樣的作業,促進了教師的共同發展和進步,增強了教師間的協作能力,提高了整體教學質量。
(四)初步形成了適合本校特色的高效教學模
課題組老師的努力實踐,我們也初步形成了適合本校特點的課堂教學模式。既提高了教學效果,也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課堂上,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學生在自主學習、交流討論或上講台講課,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其中在成果展示階段,主要是讓學生講解或板演,創造更多機會讓學生展示自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學習興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教師成為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在關鍵時候做一些點評、糾正、補充和總結。整個堂課氣氛活躍,學生熱情很高,表現慾望強烈,參與度較高。當堂訓練當堂達標有利於減輕了學生課後作業負擔。
五、存在問題及改進
1.後進生的轉化工作還需進一步深入
各班級仍然有個別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習慣不好,不看課本、不願自學、不動筆甚至不帶課本進教室;不交作業現象還沒有根除。因此,對後進生的轉化工作還有待進一步深入, 可能仍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2.課時緊張,部分工作缺乏時間保證
由於學校課時緊張,對於培優和補差工作難以進行,「日日清、周周清」等工作難以落實,同時每節課後的當堂達標檢測不能落在實處,不能堅持。
3. 教師的教學理論不足,教學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教學研究要求教師能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將自己的經驗、感受及時總結提煉出來.而教學理論的不足,將制約研究過程的發展。我們時時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嘆,所以教師需要不斷加強教學理論的學習,並且注重經驗的積累與總結,不斷提高教學科研能力。
4.導學案有利於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不能良好促進全體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