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課堂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

課堂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

發布時間:2021-02-11 15:39:21

㈠ 新課標下如何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一、教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認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整個教育的主旨,也能使學生終身受益。在語立、文教學方面,鑒於語文學科是門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為特徵的學科,我認為語言文字的學習,就理解方面說,是得到一種知識;就運用方面說,是養成一種習慣。這兩方面必須聯成一貫,就是說,理解是必須的,但是理解之後必須能夠運用;知識是必要的,但是這種知識必須養成習慣。現在的學生只去記知識,但是不會用知識。就拿這次模擬考試來說吧,其中有「我們學校這次舉行了很多活動」一句,有絕大多數學生做錯了,可我平時在詞語搭配中講過「活動」要和「開展」搭配,可才實際應用就不會了。所以在「知識」與「能力」之間,必須以「養成習慣」為橋梁,認真抓好「養成教育」是我們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二、培養學生具有自我約束的能力。
自我約束能力,也就是要學生有自我教育的本領。我認為一個優秀的學生必須是一個具備足夠的自學能力的人,能夠隨時隨地地進行自我教育的人,否則,算不得是個優秀的學生。作為教師,必須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自己去學習、去研究、去掌握,去掌握更多的知識。人類的知識財富,其積累主要不是機械相加,而是發展演進的,由此,學生對於現代的知識,絕不可「光知守而不知變」,一定要多看書,在接受前人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有所發現、有所改革、有所創新才是。這種發現、改革、創新,是別人不能代替的,必須在自學過程中逐步達到這樣的境地。但是現在的學生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在老師面前還看看書,一旦老師離開教室,學生也就離開了書本,他們根本沒有明確學習目的,玩心較重,再加上他們遺忘得快,造成了在這次模擬考試中許多我講過的內容,而且是他們記過一遍又一遍的都失分,而對於有約束能力的學生,在考試中理所當然地取得了好成績。所以我說培養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是提高學生成績的重要因素。
三、搞好課堂教學。
教師的教學應以課堂教學為軸心,教師應使課堂教學富有知識性、趣味性,語言要有激發性,更要有激情,教師上課有精神,學生回答問題也有精神。教師要為課堂渲染一種氣氛,營造一種與文章內容相一致的情境,使學生置身於特定的情境中,形成一定的情感基調,從而使學生集中注意力上好每堂課。提高課堂效率,向40分鍾要質量 教師應採用各種方式、手段,用較少的時間和較少的精力,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如何提高課堂效率,變得至關重要

㈡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思考

一、親善友好的師生關系是提交課堂教學的前提
二、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保證
三、科學的課堂教學結構是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

教師要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做好每堂課的課前准備工作,每一堂課,不管是新課,還是復習課,都要精心備課,做到吃透「兩頭」。既要備教材,也要備學生,同時要做好課後教學反思。①備教材要做到:教材中的教學目標要做到心中有數,把握好教材中的重點,突破教材中的難點,問題的設計要圍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來展開,問題的提出要有序、有效。各個環節的時間安排要科學合理。板書的設計必須清楚、規范,有提示作用,而不是雜亂無章。作業量設計適中(根據不同年級來確定作業量);②備學生要做到:對學生要了解每個人的個性和特點,了解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習態度,因材施教,分層次提出要求。這兩點做好,上起課來,才能做到一環緊扣環,一氣呵成,不浪費一分一秒,最大化發揮40分鍾的課堂效率。③做好課後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是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一種思考和提升。通過教學反思,可以總結出自己教學過程中的優點和不足之處,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為下節課做更充分的准備。

㈢ 如何將科研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緊密結合起來

一、理解教育科研的意義,明確教育科研的任務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麼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教師從事研究最終目的不僅僅是改進教育實踐,還可以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從而在工作中獲得理性升華和情感的愉悅,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維品質。
新世紀對人才的需要不再以知識儲備作為追求目標,而是以提高全民族的智力水平為根本目的,因此,現代教師要實現由知識型向科研型轉變,必須培養教師的教育教學科研意識,積極投身於教改實驗和教育教學科研中。這是時代賦予跨世紀教師的期望和目標。現代教育強烈呼籲教師專業化,其中專業化的的兩個主要指標就是:教師要有研究意識和能力,教師要成為研究者。課題研究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了一個平台,也是教師成長的有效途徑,試想,假如我們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能夠像其它專業工作那樣建立在研究基礎之上,工作方式能像醫生一邊提供醫療服務,一邊進行病例研究那樣,一邊進行著教育教學服務,一邊進行著課例、課題研究,那麼,我們的教學工作就會逐漸有「專業」的聲譽和地位,我們也將真正具有教師和研究者雙重角色,到那時,教師的職業就會越來越專業化,教書匠的稱呼會因此消失,學生因此將得到專業對待,教師專業工作者的社會待遇因此將獲得,教師也將因此感受到專業成長的快樂和幸福。試想,教師帶著全新的理念進入了課堂,帶著自己的教育理想實施教育,用研究的視角教學,用愛心撫育學生,用激情感染學生,用高超的教學藝術引領學生,在知識的殿堂里遨遊,將是一個多麼動人的教育場景,此時,教育科研就不再成為負擔,而是一種鮮活的愉悅的,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承載著教師群體共同願景的事業。

二、培訓教育科研理論, 提高教育科研的技能
為了揭開了教育科研的神秘面紗,使教師認識到教育科研工作過程就是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我校多次對教師進行課題選擇和積累材料,整理分析材料等多次培訓,有時遇到實際問題,自已本學校組織解決,有時,請進修校和教研室的教師進行指導,其中王良教師的課題指導工作從2004年就開始了。實踐使我們深深地感到,廣大教師的研究都源於繽紛的教育實踐,是教師對教育實踐的獨特認識,是非常珍貴的,因為,教師們所選擇的課題基於自身教育實踐的困惑和問題,而每一個研究個體,研究環境又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廣大教師在課題研究中,突顯了個性風采,他們自身教育教學服務,為他人提供有益的借鑒,具有了獨特的引領價作用。培訓本著研訓結合,以研促訓的原則,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豐富教師的專業知識,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實踐水平,下面就以一次培訓活動為例,說一下我們培訓的思路:
2010年寒假的教研工作,首先由班子成員進行專題研究,然後由李校長親自起草了研究題綱:
(一)學情分析
(二)本學期的教學目標
(三)目標在達成的手段和方法
在期末總結大會上,李校長結合試卷分析,對學生的基本情況作了研究之後,提出教師應在假期學習和研究,全面提高自已的教育教學能力。具體作法是全面了解學生,在假期作好家訪工作,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學習困難,開學為學生設計好培養方案;鑽研下一學期所教的教材及課程標准,了解所教的內容和要達到的要求,研究如何更好地使用教材,在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的充分的掌握之後,預測在每個教學目標達成的過程中,教與學會有哪些矛盾,如何解決這些矛盾,深刻反思以往的教學,在學習中搜集整理資料,形成自已的研究成果,開學來時行小組交流。
具體任務:1.分析學情:(按年級分析學生人數,優秀生人數及優秀率,及格人數及格率,考慮一下學生的學習過程,注重過程性評價,問題學生,有潛力的學生。
從整體一看,學生對本學科知識的掌握情況,現階段學生應達到的知識水平,能力水平,而實際水平怎樣,學生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及思想品質狀況)
2.自學教材、3.學習課標、4.確立目標,5.形成教學方案。
2011年2月24日教師們早早來到學校,學校集會對研究的程序做了全面的部署。學校領導親自檢查了教師在寒假的學習研究成果,並深入到每個教研小組參加了歷時一天的研究。
這次活動中,我們充分考慮了學情,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工作的中心,一切工作和研究要圍繞學生的學習發展展開;教師對課程標准又了更新的了解和把握,對教材有了新的認識,有了駕馭教材和對教材進行再創造能力;教師對教學過程中,面對每個知識點,學生在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的過程可能出現的矛盾有了一定的預測,並把它們形成了一系列的問題,在假期自已都設計了解決的方法。在集體研究過程中,組長先把問題提煉出來,形成一個問題串,然後逐一解決。每個人都說出了自己的方法,由備課組組長進行整理,形成了本學科的教學方案,這個方案回答了在新學期我們教什麼,怎麼教,達到什麼樣的樣的效果。經過再次交流之後,大家在方案上簽了字。
3月26日,用一天的時間召開了教研成果匯報會,在會上每學科都展示了自己的教學方案。李校長對研究成果表示贊賞,他鼓勵大家繼續學習,在學習中研究,在工作中研究,在實踐中豐富自己的理論,在實踐中驗證和改進自己的理論。形成自已的教學特色,對不太滿意的音體美組,會後進行了單獨指導,重新確立方案。
本次年備課,為榆中的教學設計了方案,每位教師以作父母之心在心中為每個學生設計了培養方案,為後續學習提供了方法,也為校本教研積累了經驗,不能空對空,也不能地對地的研究,要把理論研究與學情,教材和課標聯系起來,抓住主要矛盾,提煉實質問題,在問題的引領下,組織研究,在研究中求進步,在學習中求發展,打造榆中快樂的研究生活。
在課題的研究過程中,得到了縣教研室和進修校的大力支持,恰逢我縣嘗試運用教學案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我校的合作為主,先研後導的教學模式,可以說和教學案一體化不謀而合,在有關領導和專家的指導下,我們的教學模式逐漸完善。
三、以課堂教學為依託,教育科研可持續發展
我們教育科研的基調是: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向課堂45分鍾要效益。在科研實踐中,我們採取低起點、小步伐,從問題入手開展小課題研究。在這個基調下,我們學校先後研究的主課題有《學導式教學策略研究》、《以有效教學設計的研究,促進有效教師隊伍的成長》、《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合作為主,先研後導教學模式的研究》、《構建地域教科研協作體模式研究》,教師圍繞學校的主課題,研究一些具體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從研究實質上看,學校我們的教學研究工作,經歷了四個階段:
(一)轉變教學觀念階段:(約兩年多時間)在這一階段里,我們通過研訓結合的研修方式,幫助廣大教師轉變以「教師主講」為主體形式的教學模式。在這一階段里,我們通過教研解決了這樣幾個問題:1、課堂上教師講得那麼精彩,內容完整、層次清晰、環環相扣,為什麼學生還是學不會?2、課堂上,教師賣力地講,學生又會了多少?3、學生的知識、能力是教師「講」高的嗎?結論是:教師一味地講,不會提高課堂效益,必須改變「滿堂灌」的教法。
(二)探索實驗階段:(約三年多時間)在這一階段里,我們重點是打破「滿堂灌」,採取了《學導式教學法》這種方法教學有助於啟發學生思考,因教師對學生的自學指導跟不上,因而上課,教師依然是走回到老路上,不能在學生一次次自主學習後提出問題,由淺入深地去解決問題。通過探索與實驗,我們總結出以下幾點:一、這種方法對克服「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這些方法施行的過程中又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以自主學習為主,教師的學法指導要下一定功夫,學生自學習時,要處理好合作預習的方法,才能有好的學習效果,要設計好一整套的預習方案,讓學習自學習時,知道學習什麼,怎麼學,還要知道自己已經學會了什麼,還有在那些問題沒有解決,要給學生分好小組,讓課上合作、課前合作都成為必須完成的內容,這樣,才可能解決課學教學中「啟而不發」、「問而不答」、教師提要求學生疲於應付等敝端。
(三)探索新方法,創建新模式:
我們反思了《學導式教學法》的實驗研究,是准備工作不到位,學生並自學沒有達到「憤」「悱」狀態,所以「導」只能是變向的「講」,否則學生是學不會的。要引導課學教學走出傳統教學觀念的藩籬,實現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就要以科研為先導,從問題研究入手,引導建構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在縣進修校和教研室的指導下,我們開始確立了對課題《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先後對《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和堂堂清、周周清的考試作了嘗試,師生操作層面也有很多問題。考試給學生帶來了壓力。我們在適合我校教師和學生的條件做了借鑒,形成自已的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學校課題組在此的基礎上整合出新的教學模式《合作為主,先研後導》。

一)前期准備
1. 學生組織:為給學生的交流和合作學習提供了契機,要給學生分成相對獨立的小組,學習小組為四人一組,分工為組長、記錄人、檢查員、發言人採取輪換制。兩個小組合成為8人的評星小組,在班級值日、班級活動、課堂比賽,學習任務分配等均按此小組。每班都有評星台,星級評比囊括課堂表現,成績提高,個人進步、小組協作、班級工作、參賽獲獎、小組工作,小組比賽,小組活動開展等多方面。由此確立學生之星、小組之星、班級之星三種評比模式把評比的結果做為獎金發放的主要依據。
2.教師准備:超周備課,備出預習指導:其中包括學習目標,學習內容,方法指導,練習檢測等欄目,在上課前一至兩天發組學生。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小組合作交流學習內容,指出小組還 解決不了的問題,做為課上的重點內容,去學習和研究。
(《合作為主先研後導》的教學模式的主要結構在這里不多作介紹,
四、教學模式的完善和發展階段
教學模式是否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要在實踐中研究和 檢驗的,這期 間,我們先後進行了課題《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合作為主,先研後導教學模式的研究》,教師圍繞主課題,對自己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長期關注,形成小課師進行研究,形成了論文集彩虹和教學案例反思集明燭,在研究中培養了一批懇研究的骨幹教師,也形成了比較科學的研究方法:
研究專題的確定: 向教師們徵集在實施《合作為主,先研後導》教學模式中發現問題,如果提的問題多,就把它歸類,研究選出教師們最想解決的問題,最後由組長在徵求大家意見的基礎上確定問題,其它沒有研究的問題排上序號,依次去研究。 具體的流程 :徵集問題---篩選問題---排序分段---公布主要問題---確定主要問題---搜集資料---實施研究---交流總結---實踐印證---再續話題。問題出現了,從下面幾個方面去研究:
1. 這個問題現狀表現是什麼?
2.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麼?
3.我們在解決這個問題上已有了哪些經驗和思考?
4.解決這個問題可心採取什麼方法?
每個人的課堂教學要時刻關注這些問題大膽實驗、搜集解決問題的方法,小組內合作研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合作仍有困難的,就在請專家指導。有初步的結論後在課堂教學中驗證方法的合理性。聽課、評課以這些問題為主要焦點,每月一篇的教學論文及教學反思盡量論述這個問題或在解決這個問題中所持有的看法和想法。教師研究的是我們自己的困難和問題,由我們自己來解決,在解決問題有同時增長了能力,解決的成果為我所用。在寫教學論文、案例時有了素材,所寫的是自己經歷的過程,自己研究的成果,寫出來不空洞。問題解決的同時,教學模式也日臻完善。
三)交流形式
1.堅持一課一研式 「研課」活動,每周一次。
2..備課組每周用一下午的時間研究下一周教學內容的目標重點要掌握的知識的重點難點及預計的教學方法和學法。骨幹教師要起到帶頭做用,藍青工作結隊子的教師在教法上要教學相長,分頭出好下一周的預習題、預習指導、課上作業,每周由一名教師出一份測試題,不隨意考試,不亂發試卷,以減輕學生負擔。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教師在進行個性化備課,把合作的理念應用於備課中達到高效備課的目的。
3.以「導課活動」樹立典型,以點帶面,促進全面繁榮。
4..以案例為中介,
5..一課多聽(同課異構),提供話題,比較提高
6.教學探索課,以問題為中心,圍繞案例進行研究。
7.堅持從課改開始連續六年的「創新杯教學能手大賽」,激勵教師參與研究。
8.校際協作,積極組織西片教研協作體活動,在向其他學校學習的同時,求得與其他學校合作交流,請進來,走出去,經受檢驗,在活動中展示風采 ,形成風格,實現兌變。
五、正在研究課題《構建地域教科研協作體模式研究》,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我們的教學模式形成之後,恰逢教體局推出教學案一體化教學法,和我們的教學模式思路不謀而合,我們很想和兄弟學校一起研究實施教學案一體化,針對各校師資發展不平衡的現狀(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的強勢和弱勢學科),和各校的教研的局限,為發揮校本教研水平較高的學校的輻射、拉動和均衡的作用,發揮教研較弱學校的後發優勢,增強各校自我發展的能力,成立開魯縣西片中學教研協作體,這個組織是開魯教體局提出的,在這里我們將對協作的活動方式方法及合作效率、效果進行研究,力求研究出高效的協作體模式。教育本身不是孤立的,學生在小學時期形成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具有奠基的作用。學生從小學到初中的過渡和從初中到高中的過度都很難,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本著對學生終身發展負責的理念,我們組成了大榆樹中小學協作體,初中高中協作體。
地域教科研協作體:是指地域相近的學校實行學校管理、區域性教研、師資培訓與交流一體化,並藉助現代信息技術建立教育教學、校園文化建設等一系列合作與共享機制的一種教育集團化模式。這個課題已經在自治區立項,正在研究之中。
每年課題結題驗收活動中,教師的研究熱情和活力使我們深受感動,在匯報課中,我們看到了新課程理念下的課題研究對激活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學效率實效,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教師在課題研究過程中的投入和艱辛,大部分教師學會了積累過程性資料,並注重表達,許多教師撰寫了論文隨筆典型課例等;在研究中,我們看到了一代學者型教師在研究過程中的篤學和創新。他們說出了自己在研究過程中的許多嘗試和做法,思路清晰,情節生動,可以看出在研究過程中,閱讀了大量相關理論。
教育科研的收獲是什麼?是教育觀念的轉變,是研究意識的形成,是教育技能的提升 ,是對生命意義的理解和追求,對學校而言就是教學效率的提高。讓我們攜手共進,在研究中提升、在研究中成長、在研究中奉獻、在研究中享受快樂,為實現創自治區一流基礎教育目標,作出教育科研應有的貢獻。

㈣ 如何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一、設計、開發出「內容精湛,製作精良」的助教形cAI課件, 是使用多媒體授課優化課堂教學的
首先教師應針對所講授的課程分析教學內容,理順該課程知識結構之間的邏輯關系,然後再編寫腳本。教學內容的選取、表達和組織要有助於教學目標的實現,符合教學原則,表現形式要具有吸引力。課件設計要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深入淺出,有條理性,易於學生理解。體現面向全體學生和因材施教的原則,照顧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語言文字規范,教學內容及其表達方法符合學科的基本原理。模擬模擬形象、引用的材料、數據要合情合理、准確真實,場景設置、素材選取、名詞術語、操作示範符合有關規范要求。媒體多樣,選材適度,配置合理,創意新穎,構思巧妙,節奏恰當。文本、圖像、動畫、聲音運用合理,文字醒目,畫面簡潔清晰、和諧,色彩協調、自然,注意利用色彩對比突出主要內容。屏幕區域設計安排要求突出主體,演示區占屏幕的醒目位置及足夠大的面積,且可擴大為全屏幕顯示方式;屏幕上顯示的內容要符合人的記憶規律,因為人在同一時間里能夠看清的東西的數量是有限的,此屏幕顯示的內容要集中,不要太多、太雜,句子文字不要過長,排列要有序,語言要精練,意義要明確,操作要簡單、方便f2]。能夠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達到其它教學手段不易取得的效果。一一個較好的CAI課件,往往是經過設計製作—— 課堂使用——修改完善—— 再使用—— 再修改?,幾經反復而成的。因此,在開發CAI課件時應認真吸取已有課件的經驗,充分考慮到將來修改、再開發的問題。
二、使用多媒體授課,一定要注意把握好課堂信息量
使用多媒體授課減少了教師在課堂上畫圖、板書等工作量,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運用得好,把握恰當,能夠增大課堂信息量,加快教學進度,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但是在利用多媒體授課的教學實踐中,稍不注意,就會發生課堂信息量過大、教學進度太快,學生在聽課時思維處於過度緊張狀態,沒有足夠的時間理解、消化、吸收,沒有時間記筆記,以致於許多學生因無法跟上而對多媒體教學失去興趣的情況。傳統課堂教學中學生已經適應了教師講、自己聽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是順著教師的思路想,而且速度比較慢。因此,使用多媒體授課後,對它的優越性一定要把握得當,把握好「點」 與「悟」 的度,「點」到的同時給學生留一些「悟」的時間。對於最初接觸多媒體授課的學生,教師一開始應盡量講慢一些、透一些,經過一定的適應期後,再根據具體情況適當增加信息量、加快教學進度。對一些重要的、較難理解的內容或表達式,不僅應採用醒目的色彩、較大的字體或動畫的手段予以表達,而且要用較慢的速度詳細講解每一項含義。必要時還要有一定的重復,以便於學生加深理解,並且有充分的時間做筆記。除此之外,教師可將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放在校園網上或採用拷貝等方法提供給學生,供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盡量做到課前預習,課後及時復習。課後進行鞏固學習是將知識轉化的重要環節,可以引導學生產生認知的第二次飛躍。為此,教師應根據每節課的具體內容留給學生幾個有代表性的習題或啟發學生進一步探索的思考題;指導學生到圖書館查閱某一方面的參考資料以此培養學生的自學、查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些教學內容可在課後通過做實驗使學生的學習技能、思維得到同步發展,而且通過理論聯系實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用多媒體授課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從而節省課時約20%。但是,應結合學生的學習接受能力。為確保教學質量,一般課程在使用多媒體授課後,其授課學時應為過去常規課堂教學學時數的80%以上,不能過少。比如《電子技術基礎》模擬與數字兩部分,以前需要講授144學時,在使用多媒體授課後,用120學時講完;又比如《證券投資學》以前講授56學時,在使用多媒體授課後,用48學時就較輕松地完成了這門課的講授,並且還增加了一些新穎的與實際結合較緊密的內容。這樣我們就可以利用節省下來的時間,讓學生學習更多的知識,強化他們理論聯系實際能力與操作技能的培養.

㈤ 如何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促進教學質量整體提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興趣就好比是點燃火葯的導火索。為此,內教師要根據容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方式,一開始上課就把學生的興趣給調動起來。如:「設疑引趣」、「懸念引趣」、「謎語引趣」、「故事引趣」、「創設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便是很好的開端引趣方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競爭也是引導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如:比一比誰認得快、記得牢,誰組的詞多,誰讀得有感情,誰發言最積極等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還可以採用分組討論、說笑話、分角色表演、做游戲等活動等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㈥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質疑問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表現,優化課堂結構,激活學生的主體意識,必專須鼓屬勵學生質疑問難。教師要創造和諧融合的課堂氣氛,允許學生隨時「插嘴」、提問、爭辯,甚至提出與教師不同的看法。學生有疑而問、質疑問難,是用心思考、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可貴表現,理應得到老師的熱情鼓勵和贊揚。現在對學生的隨時「插嘴」,提出的各種疑難問題,應抱歡迎、鼓勵的態度給與肯定,並做出正確的解釋。

㈦ 如何提高課堂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教育為本,質量為魂,教育質量是學校工作的生命線,基礎教育內涵發展的關鍵是學校的教學質量.學校教學質量由課程、教學與管理三大因素決定.課程反映學校生活的豐富性,即學生能從學校里得到什麼;教學是形成質量的具體過程,主要表現在備課、上課、批改、輔導、考試、研究等主要環節的質量和相互銜接上;管理是指學校教學工作的規范和有序程度.課堂教學蘊含著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師生們的生命活力在課堂上得以有效發揮,才能真正有助於學生們的培養和教師成長,課堂教學才能真正的生活.從教學時間上看——課堂教學占據學生的時間最長.據統計,一個學生受完普通義務教育要上完一萬多節課;一名小學生90%的在校時間是在課堂上度過的.從教學形式上看——課堂教學是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從教學功能上看——不同課堂教學水平帶來不同教學效果.從教學效率上看——不同的課堂效率會帶來不同的學習效果.我們知道,「備課、上課、批改、輔導、考試、研究」是教學過程的主要環節,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聚焦課堂,在新理念下科學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落實知識點,體現三維目標,融入品德教育,上好規范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要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做到更新理念、解放思想,強化備課、面向全體,優化上課、突出核心,淡化補課、寬容落後,提高教育教學的執教力.一、更新理念,解放思想上好課,不僅要研究課標、教材、教法、學法,更要研究教育思想.新課程核心追求是:轉變人才培養模式;重視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為民族振興和創新型國家建設作出貢獻.深水無聲,大愛無言.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充分展示人格魅力,處處體現教育不留痕跡的真諦.多尊重,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多激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多期待,激發學生的上進心.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啟迪、開發學生想像力、創造力和發展潛力,不同課程只是實現這一目的的具體渠道.端正教學思想,教育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教師要以課改理念為先導,以優秀教師教學經驗為依託,以現代教育技術為支撐,提升教師基本素質,提高教師專業水平,更好的為教育教學服務.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發展,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促進全體學生發展,而不是少數學生的發展;促進學生全面素質(德智體諸方面)的協調發展,而不是片面發展;促進學生主動、生動活潑、全面基礎上的特色發展,而不是被動、完全均一的發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習,既學習掌握知識,又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開發,能力的培養,同時又可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教學過程既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又是一個身心發展、潛能開發的過程.二、 強化備課 ,面向全體備課時應做到「十二備」: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備引入、備設問、備訓練、備小結、備板書、備教具、備作業.備課要充分利用現成課件,注重學習他人的教學經驗.備課在遵循課標把握教材、處理教材上下功夫.注重新舊知識之間的有機聯系,以舊引新,講新帶舊,做到溫故而知新;分解難點,降低坡度,將教學過程科學合理地分解若干個環節、層次,分階段、有層次地達到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實際,適時調整教學目標、教學進度、教學內容,精選例題、習題和作業.教學目標的預設、教學內容的選擇要結合學生實際.針對課標、教材、學生實際做「三不講」分析,既學生已經會的教師不講;學生能自己學會的教師不講;教師講了學生也不會的教師不講,也就是學生隨便怎麼跳都摘不到.學生會的反復講,學生掌握不了的還要講,危害也更大,其顯性後果是浪費課堂教學時間,隱性後果是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下降,並導致學生學習成績兩極分化的加劇.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 一個人今天在校的學習方式,必然會與他明天的社會生存方式保持某種內在的一致性,而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正是這種一致性的重要切入點.自主、合作和探究首先是一種精神.自主就是一種主動承擔學習責任的態度,是一種積極鑽研、主動求教的精神,而不是教師不講,學生自己學習就是自主學習;合作就是發現他人的優點,學會欣賞他人,學會用開放的心態接納他人,同時學會尊重,謙讓,這就是合作的靈魂,而不是幾個人在一起討論就是合作;探究也是一種精神、一種氣質、一種好奇心,什麼東西都去琢磨,刨根問底,而不是簡單地第一步提問題,第二步提出設想,第三步解決問題,第四步驗證.三、優化上課,突出核心教學全過程要堅持「問題由學生提出,規律由學生尋找,結論由學生歸納」新型教學理念.講課安排要實施低起點、小步子,處理好各層次、環節之間的銜接和過渡,做到分解難點、降低坡度;教學過程要多活動、快反饋,活動的主要形式是猜一猜、想一想、試一試、議一議、做一做等,保證學生動手、思考練習的時間和質量;練習中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及時矯正;教學方法要以啟發式與探究式教學為主,注重多種教學方法的整合應用,減少模仿,增加嘗試;教學手段要不斷改進,通過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具、學具、儀器設備,增加教學容量,加快教學節奏,突出核心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教學教師要有激情,學生才能有熱情,教師要能做到在學生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時及時點撥,經常有頓悟,使學生感到新課不新、舊課不舊.對新教師來說能依照課標,按照教材和教學參考書提供的教案,准確完成教學任務,沒有知識性、方法性、和過程性錯誤.這就需要新教師有扎實的學科知識,而且要善於表達,能把想要講的東西講清楚講明白,學生能聽懂、接受.對中級教師來說能遵循課標,要在把握教材、教參的基礎上能對其中的部分內容進行二次開發,使之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這需要教師有一定經驗積累和教學原創能力.相對於教材與教參中原有的內容來說加一點、改一點,使之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高級教師來說要求熟悉課標,在課上能兼顧「三位一體」或學生全面發展的多種目標,不僅有知識與技能要求,還要關注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前在實施新課改新教材中這是一個令教師不好把握的問題.「三位一體」是新課程的培養目標,但不簡單等同於每門學科或每節課的具體教學目標.對教師來說大多數課的教學目標還是以「知識技能」為主,這些是短周期目標,在教學結束時應該可以檢查其達到的成度;「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長周期目標,需由量的積累才能實現質的變化的,所以要在課堂里伴隨教學內容體現與關注,但實現一定是一段時間體驗、積累的結果.對優秀教師課標應用自如不拘泥於教案,能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活用教案,激情的課堂上經常有智慧的火花閃光.預設與生成是課堂教學面臨的一對矛盾,教師上課不能沒有預設,沒有準備.但預設與實際之間肯定會有不一致,需要教師在課堂里隨時作出調整.這就是課堂教學的生成性.好的課堂教學應該是:教師的教貼近學生的學,因學定教——創作教案,因學施教——創作教學.根據學生學的過程設計教的過程;根據實際教學情況,活用教案,體現出教學活動的生成性. 為每個學生提供盡量多的課堂表現的機會,讓學生感受「成功體驗」.所謂「成功體驗」,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每個學生創造盡量多的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藉助成功體驗的積極效應,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成功的學習者.讓大多數學生在每一門學科中都有少量的高峰學習體驗.四、淡化補課,寬容落後學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而這種差異不僅僅是智力水平高低,優劣上的區別,而是有各具特色和風格上的差異.正是由於人的心理的差異性,每個人才成為真正的「主體」,才能作為一個真正的個體而存在.也正是由於人的心理的差異,才形成了個人心理生活獨特性和多樣性.也正是由於這差異越來越大,學生學習的分化現象是不可避免的.現在我們承認這種差異,正是為了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特長,發展學生的個性.所以,教育要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頂」,「鼓勵冒尖,允許落後」.課堂上除了教師上課的水平,教學環節之間的脫節也是當前影響教學質量的突出問題之一.尤其表現在教學過程中的及時反饋與鞏固,上課與作業、作業與輔導、評價與教學之間的脫節.對一課一練、階段考試的依賴已經使許多教師放棄了從課堂提問、課堂練習、課堂小測驗、作業等有效反饋教學的通道,有些教師甚至完全不顧學生情況,自說自話地教.一旦發現成績不好,就集體補課,無的放矢,異化了補課的原有價值.補救教學要有針對性.針對第一次教學中沒有解決的問題或沒有學好的學生開展的一種特殊教學.不能把補救教學當補葯隨便用,濫用的結果不僅加重學生課業負擔,效果也是很差的.更可怕的是長期補課加重學生過重負擔,損害學生身心健康,導致學生大批厭學、輟學.目前有少部分中小學生學習態度冷漠,我們知道學生厭學情緒遠比成績不好可怕的多. 關注教學質量還要關注教師第一次教學的有效性.第一次教學是學生興趣和注意力最容易集中的時候.第一次教學不抓緊,期望通過第二、第三次補救教學解決,結果往往事倍功半.要在教師中提倡少補課,上好第一次教學的風氣,狠抓第一次教學質量,爭取一次就讓學生學會. 要改變教學結果監測辦法,變數尺子為照鏡子,分數管理為達標度管理.分數管理是尺度評價,只能比較進步與否,對鼓干勁有作用.達標度管理屬鏡面評價,可以發現問題所在,為補救教學提供信息,讓教師知道哪些學生應該補,補什麼,怎樣補.假如我們都能克服教學的盲目性,減少無用功,把力氣用在刀口上,提高每節課的教學有效性,增加補課的針對性.那不僅可以提高教學質量,而且可以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真正做到教師智慧的教,學生聰明的學.讓學生感受到童年的快樂.五、搞好教研,提高質量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進一步加強教研組的建設,以校本教研為切入點,讓教師「開展自己的教研,發表自己的看法,解決自己的問題,改進自己的教學」.三種基本的校本教研方式:教學型教研以教為著眼點,研究直接服務於教學的需要;研究型教研以研為著眼點,這種研究一般以「課題」為載體,圍繞一個科學問題展開;學習型教研以學為著眼點,旨在通過學習來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素質,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保證,為教師專業發展奠定基礎.首先,教研可以不斷激發教師開展教研的動力.教研是教師幸福之源, 「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致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一些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蘇霍姆林斯基).教研可以提供對教育規律性認識,使教師增添工作的勝任感;教研可以提高對改革的適應性,使教師獲得工作的成就感;教研可以提升職業德行,使教師成為更具人格魅力的人.其次,教研可以明確教師教研的價值取向.教師的教育研究要回歸本原,到教師參與教育研究的最初的意義上來;關注教育實際問題的解決;教師研究的價值需要重新定位.中小學教師參加教育研究的目的不外乎三個方面:發現規律,獲得教育科學研究的成果;認識教育、改進工作,獲得教育質量提高的成果;提高自我,獲得學校、教師發展的成果.第三,教研可以使教師走向研究、學習、工作的融合.教師的研究是融研究、學習與工作為一體的探索性實踐.教師生涯中有三種主要的活動形式:教育教學工作、學習活動和研究活動,研究、學習和工作的融合構成教師生涯的完整意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研究的重要的、永恆的課題. 研究「教什麼」與「學什麼」,需要教師通讀、精讀和解讀《課程標准》與教材.對《課程標准》和教材的內容解讀;對《課程標准》和教材的教學解讀;對《課程標准》和教材的測量學解讀,是教學研究的基礎性工程.教學既是一種科學,又是一種藝術.作為科學,在教學上要有一些有規定性的、有一定形式的東西,也就是說,要有一些基本的教學方式,研究「怎麼教」與「怎麼學」,這既是教學科學化的要求,也是廣大教師的實際需要.學校領導要做好學校的教學常規管理工作,通過制訂各種有效的教學常規管理辦法.包括:合理安排作息制度,規范有效實施課程計劃,規范教師的教學工作質量和流程,控製作業總量、改進作業設計,開展科學的教學質量監控,等等.只有這樣課堂教學質量才能得到保障和提高.

㈧ 如何提高教學質量,發揮課堂高效

英盛觀察為您解答: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是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是教學工作質量高層次的標准,教育思想的滲透、教學任務的完成、教育目標的實現主要是通過課堂來達到的。在規定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學生知識掌握的多少、能力提高的深度、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提升就直接反映了課堂教學的效率。高效的課堂是每一位教師的理想追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途徑。

一、什麼是高效課堂

什麼是「高效」?什麼樣的課堂才是高效課堂?老師們會覺得這個問題有些太簡單,總體上來說,我們的理解都差不多,但細節上未必就都能理解的透徹了。小學數學數量關系當中就有 「效率」一詞,我們老師理解的「高效」是不是就是「高效率」呢?但是「高效」不僅僅指效率,還要考慮效益。所謂效率,從工程學上簡單的說就是單位時間內的完成的工作量,而效益則是指依靠某種力量、做法產生的效果。以此來看,高效課堂既要看教學效率,即為教師在40分鍾內完成的教學任務量;更要看教學效益,則為課堂上的師生活動對學生的發展所產生的效果。不僅要看40分鍾所學的量,還要看所學的質。不僅要看教師的教,還要看學生的學。不僅要看知識的掌握,還要看學習能力的提高和數學素養的培養。不僅要看知識目標的實現,還要看學習的情感和知識形成的過程。高效課堂其核心是「教學效益」,而並非是「教學效率」,課堂教學的終極目標就是提高教學效益,實現學生更好的發展。

現實的情況是,多數老師不可謂不辛勤,不可謂不認真,但從教學效益上看,結果卻不很理想,特別是我們的老教師,由於世襲傳統,參與教學研究和學習的機會又少,老一套的拚命干,就是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在一次數學教研活動中,聽過村小一位老教師的一堂課,可以看得出,這位教師是用了功的,課前應該也做了大量的准備,課上也是「手舞足蹈」,但學生就是「雲山霧繞」。這往往就是這些教師只注重了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卻很少去考慮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不會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再一個現實就是我們有些教師對「高效課堂」有所認識,但卻未必能做到「高效」,至少是沒有做到人人高效、堂堂高效。原因很多,既有教師的問題,又有教育管理的問題。從我縣的現實來看,教師任課科目多,學生數量大,既要忙於作業的批改,又要忙於各種簿本表冊,還要處理各類瑣碎的事情,很難有時間和精力去追求堂堂高效。但這些都是客觀次要問題,主要還是教師的問題,要想追求高效課堂,首先要積極追求做一名高效教師。高效教師是進行高效教學的基本前提。

二、什麼是高效教師

好人不一定就是好老師,高效教師才能高效教學,才算是好老師。什麼是高效教師?要讓我來准確地回答這個問題很困難。查閱很多資料,雖有相同相通之處,但也仁者見仁。所以我不想從事業追求,道德情操,個人人格,專業發展這些大方向來說明,我想借用四川省南江縣吳臣國和唐中耀這兩位普通一線教師的一段文字來闡述普通教師怎樣做才算是高效教師,至於什麼是高效教師,還得個人領悟:

首先,我們的教育教學應該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徵,我們不能讓幾歲、十幾歲的孩子適應幾十歲的教師,而只能我們教師主動去研究學生、了解學生,從而熟悉學生。於丹教授在一次演講中講了一個故事:有一個哲學家正在搞研究,他的孫子常來打擾,哲學家很苦惱,他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把一張世界地圖撕爛,讓孩子再把它拼正確,心想可以清凈幾個小時了,哪知十幾分鍾後孩子就拼好了圖,哲學家很吃驚,一個大人也許幾個小時還拼不好呢,他怎麼就拼出來了?孩子的回答更令哲學家吃驚,他說原來他是看見地圖背面有一個人像頭,把人像頭拼好了就拿來了。你看,孩子的思維,不是常常出乎我們的意料嗎?對他們的心理活動我們究竟了解多少呢?

其次,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以生為本,真正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只有讓學生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只有師生關系和諧,才能實施零距離的施教,教書育人的有效性才有基礎。今天很多老師師生關系搞得十分緊張,主要責任應該在教師。也許有的老師會問:放下了老師的架子,與學生完全平等了,老師的威信從何而來?沒有威信如何施教?這些老師認為,威信來自於教師的地位,我國傳統教育不也提倡「師道尊嚴」嗎?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教師的威信不僅僅來自於身份地位,更多來自於學識修養和人格魅力。人格魅力不單指以身作則、遵紀守法和樂於奉獻,更多的是指教師具有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對學生寬容,以及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對優勝不偏愛、對差生不歧視不放棄,尤其是在學習指導中能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重要的是教師要不斷加強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理念,面對教育天天出現的新問題、新學生,尋找解決之法,做一個與時俱進的人。決定一個人行為的是這個人的觀念,所以我們要轉變舊的傳統的教育行為,首先應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比如教育觀、教師觀、學生觀、課程觀、教材觀、德育觀、管理觀、評價觀等等,最重要的是學生觀。改變拿著新教材唱著老歌謠、新瓶裝舊酒、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對過去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深刻的反思,弄清傳統教育的精華究竟是什麼,哪些是該保留的,哪些是該斷然拋棄的;改變簡單的「拿來主義」:照抄教案、照搬教參書或教輔資料的搬運工行為,做一個創新知識的傳授者;改變心中只有本本(教本教材)、目中無人,只關注怎樣教、不關注怎樣學的本本主義、個人主義,以「學」定「教」,教法圍著學法轉;改變獨霸講台、忽視學生的動態生成做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華南師大郭思樂教授主持開展的「生本教育」理論與實驗提出「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生本教育認為:教學就是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的自主學習,課堂是人發展的課堂;在教學組織上,鼓勵先學,以學定教,少教多學,直至不教而教;主張多採用個人、小組和班級等多種方式的學習。我們認為這個理論比較符合素質教育和新課標精神。

總之,教師應具有明確的、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不斷充實自己,經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做一個有效教師,實施有效教學才有保障。

三、如何打造小學高效課堂

「教學」是教與學的過程,如何打造小學高效課堂自然也要從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這兩個方面來進行思考。

(一)、教師的教

1、精心的課前准備

高效課堂,說的是課堂,但教師應關注教學的全過程是否有效,目光不能只盯在40分鍾內。打造高效課堂,主要功夫還要下在課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備課。

備課也講求高效,高效的備課應該滲入了教師的思考和關注。目前我們現實的現狀是備課無效、低效的情況較為嚴重,照抄教案,下載教案,使用現成老教案。個人認為,造成這種現狀的客觀原因恐怕大於主觀原因:一節高效的備課,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完成的,即要把握好教材,梳理好知識點,確定教學重點、難點,還要掌握學情,選擇教法學法,組織所需材料等等。需要備課教師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可是現在的教師已經處於高負荷、強壓力狀態,很難抽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細磨備課,至多能詳備一節兩節。從主觀上來看,很大一部分教師對備課認識不夠,應付心理嚴重,沒有根據自己所教學生的學情細心分析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對重難點有處理的更少,能設計學法的少之又少;集體備課流於形式,「一人備課,全年級組享用,分工協作變成課務分攤的較多。」從教十幾年,還沒有發現一位教師的備課是追求高效的,可能我們縣會有這樣的教師,但至少在我的周圍至今還沒有發現。

在我們學校中,很多教師出於各種原因設計過許多優秀案例,這是很好的備課資源,我們是不是可以建立學校優秀案例資源庫,讓其他用得到的教師在時間精力有限的情況下借鑒應用呢?這個問題我看是很值得考慮的。

什麼樣的備課才是有效備課呢?關注學情,包括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起點,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和情感;研讀教材,能正確把握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一切以學生為起點分析重難點,設計有效的教學目標,包括新課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的立體化教學目標;認真思考,合理選擇教學方式,尤其是學習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能夠根據學法確定教法;設計課型和教學結構,根據課型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段,編擬教學程序等等。

高質量的備課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有力保證。要深入了解這堂課的三維目標是什麼,知識結構是什麼,重點難點有哪些,怎麼突破,運用什麼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結合實際的課教學過程預設,只有瞭然於胸,講起課來才能得心應手。還有教具的准備和精神狀態准備。

2、和諧的教學過程

當前課堂教學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義,尤其是公開課、示範課或觀摩課更是華而不實的花架子,作秀走場。這樣的表演課,恐怕老師們也不是僅僅見過一堂兩堂,我也就不需要舉例說明了。高效課堂應當是平實的。實實在在地設計教學,實實在在地落實教學目標,實實在在地完成教學任務,而不是刻意追求「奇」、「特」、「巧」等; 高效課堂應當是真實的。必須從教學實際出發,在繼承優良的基礎上改革和創新。不能丟掉傳統盲目追趕潮流而使課堂教學失卻本真;高效課堂應當是豐實。課堂有生成性,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前提下有所升華;高效課堂應當是扎實的。不是僅限於少數學生與教師互動,大多數學生充當聽眾,而應當是全員參與,雖不能說齊頭並進但至少要各有收獲。

首先,學生有興趣才會主動,才是最好學的,這里所說的興趣不是表面的興趣,這樣的興趣在現實課堂中真不少見,沒完沒了的游戲,沒完沒了的「擺一擺」,雖然確實起到了激發學生興趣的作用,但還得考慮有沒有必要用,要用多少。真正的興趣是指深層次的參與學習的慾望,如數學課的探究活動,如果學生能自覺的、積極的參與探究過程並有愉悅感,這才是有興趣,是那種一學完很想再多學會兒的那種感覺。抓住了學生的這種感覺學習的效率才會更高。所以,教師要具有上課的激情,教師沒有激情,學生何來興趣。最好教師有點幽默感,變化使用合理高效的教學手段,尤其需要熟練應用多媒體來抓住學生的眼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多媒體教學可以增大課堂容量,節省板書時間,以直觀性強、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等優點,在提高課堂效率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課件過多不利於學生的思維形成。不必要的課件,實際上是一種學生「感興趣」的被動接受,不利於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學習方法的交流,對學生的學習方法的創新、思維的拓展有限製作用。

其次,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低壓力,高挑戰」的課堂氛圍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很重要。人在輕松的氛圍中思維處於最佳的狀態。學生也只有在輕松和諧愉悅課堂氛圍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學習狀態。教師應善於運用一些策略,創建和諧的課堂氛圍。輕松的課堂氛圍,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就會使學生有安全感和受尊重感。不會感覺來自老師和其他學生的壓力,才會聽得進去說得出來。而大多數學生只有喜歡這位老師,才會愛聽他的課,注意力才會集中,思維也活躍。如果學生從心裡厭煩你,你講的再好,他也聽不進去,課堂效率無從談起。

再者,教師要站好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位置。教學過程中良好的組織和管理是提高效率的重要保障。新課導入要簡潔,開門見山,不要繞得太遠,上課不說題外話,緊緊圍繞課堂主題講。例如,我校王愛星老師在講折線統計圖時,以手中的一塊獎牌入手,引入到歷屆的奧運會中,讓學生從中發現我國的運動健兒所得的獎牌數量,為折現統計圖的教學做了鋪墊。這一情境的創設既簡潔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抓住學生的學習慾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不是不要教師的主導,缺少了教師的組織和引導,學生的學習就會偏離方向。以數學科為例,動手操作,活動體驗,合作交流是現在數學教學的重要方法,但一些數學課堂出現了活動過多、過頻和盲目活動的現象,課堂上學生或動手操作,或合作交流,忙忙碌碌看起來很熱鬧,卻唯獨缺少獨立思考和靜心思考的時間和機會,而獨立思考是活動和交流的前提。做好課堂總結,再次強調重點內容,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做好知識梳理,讓他們更好地掌握知識規律。

3、深刻的課後反思

課前的預設與課堂的動態形成總會有出入,所以教後要做好深入的反思。成功之處要繼續發揚,不足之處要改進,以便於以後的教學。

(二)、學生的學

學生的學是需要教師來進行指導的。

1、 充分做好課前准備

做好知識上的准備——課前頂習

預習的過程,是一種舊知識的溫習過程、准備過程,也是由舊知識向新知識過渡的過程。對新知識的預習應主要抓住的難點,明確聽課重點,學習某種新知識,要運用哪些舊知識,聯系哪些舊知識,哪些要做到重點准備,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只有這樣,才能在聽課中把新知識納入舊知識體系之中,形成嶄新的知識結構。

做好身體上的心理上的准備

學習過程是伴隨著學生的動機、情感、興趣、意志、毅力和個性等心理因素參與的運動過程,其參與度與學習效率成正比。學生只有在目的非常明確,心情非常愉快的情況下,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學習效果才能提高。

2、 全神貫注地聽課,積極認真地思考

在課堂上全神貫注地聽課,不亂想,不亂動,不亂看,努力排除聽課干擾,做到眼到、耳到、手到、心到;邊看,邊聽,邊想,邊寫,思維處於高度競技狀態之中。充分調動多種感觀參與聽課,不一心二用。

學習離不開思考,「思則明,不思則暗」,沒有思考,理解新概念,掌握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便是一句空話,聽課的實際意義也就不復存在。

總之,課堂效率的提高,需要師生共同的努力,缺一不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全方位、多渠道為學生創造條件,營造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努力使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進入樂學境界,切實提高教學效率。

四、高效課堂的延伸

人經歷的事情很多,但遺忘的東西也很多。學生所學的很多知識也是會慢慢忘掉一部分。所以,要是課堂上學生學到的知識得到更高效的鞏固,還需要在課堂之外進行延伸。必要的練習可以幫助學生加深記憶。在練習的設計和處理上,原我校李善玉老師做得比較好,練習設計具有針對性、層次性,既涉及到基礎知識又有拓展的考慮。在練習的處理上,李老師也是基本做到了有布置就有批改,且錯題做到了再該再批。這種方法對學困生的轉化很有作用,且學生通過練習後,對所學知識也不容易忘,但只是牽扯教師的時間和精力較多,提議借鑒發展。

總之,追求高效課堂需要我們教師要充分運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閱讀全文

與課堂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