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研究

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研究

發布時間:2021-02-11 20:22:34

㈠ 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研究 課題研究思路如何寫

小學語文種的情感教學,必須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序言在學生掌握了知識與版技能目標的情況下展開權情感的教學,切忌上課伊始就給學生灌輸情感教育,學生還沒有進入狀態,你的情感教學只能以失敗告終,切對學生以後的情感發展也會造成許多負面的影響。

㈡ 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情感教育

作者簡介:王永紅,任教於甘肅省鎮原縣翟池中學。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具有培養審美情感、鑄造美好心靈,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列寧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這些話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諦。我們教師要塑造學生的靈魂,凈化學生的情感,就必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相應的情感因素,運用情感的語言,去激起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即把教材的「此情此景」變成學生的「我情我景」,讓學生感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使之「沁人心脾」,讓學生讀書明理,不但「知之」,而且「好之、樂之」。 因此,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必須由於它的重要地位而邁出新步。語文學科課時多,教學時間長,學生幾乎每天接觸課本中思想性較強的課文,耳濡目染,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它所產生的教育作用是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同時又具有豐富、生動的特點,但並不是依靠教室的理性說教,而是感染作用的充分發揮。所以,我覺得,語文教學中的情感陶冶顯得猶為重要。 一、設置導語,引入感情氛圍 導語就好像一台戲前的序曲,導語的設置為課堂教學定下了情感基調,所謂「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就是寫的導語切入的效果。在教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我設置的導語是:「同學們,你知道人世間最真摯的感情是什麼嗎?你又曾仔細的觀察過你的父親的背影嗎?今天我們將學習著名學者朱自清的親清散文《背影》,來感受朱自清筆下的父親對兒子的那份親情。」開篇導語定下了飽含深情的基調,以喚起學生的深情回憶,打下了閱讀課文的感情基礎。 二、加強學習主題的情感體驗 列寧曾經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所以,筆者清楚地認識到:只有啟動情感的閘門,才能引起學生理性的思考,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和要求。從教學過程來看,它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是學生對概念從模糊到清晰的過程。由於學生是活生生的、有感情、有性格的個體,他們的價值、情感、意志和審美等評價標准不同,而這些因素對認識過程起著始動、維持、調節的作用,所以,學生得到的感染也是各不相同的。所謂「知之越深,則愛之越切」,而「愛之越切,則知之越深」。所以,筆者認為,要注意從教材和學生的年齡實際出發,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優化教學環節的組合,使教學的每一步驟都利於學生經理情感過程,並由於教育活動的積極後果產生愉快的體驗,促使學習情感逐步豐富,而且得到多方面的陶冶。 以《桂林山水》為例。筆者向學生提出了幾個小問題:「你們去過桂林、欣賞過那兒的山水美景嗎?或是在電視里看到過桂林山水的美景嗎?想去看看嗎?」於是,筆者就像一名導游,把學生引到享有美景甲天下的桂林,暢游在桂林山水的美景中。學生欣賞了桂林山水的錄象,還欣喜地交流了初步的感受,就這樣,學生愉快地開始了對課文的學習和探索。結合對這節課的欣賞和朗讀,促使學生產生了豐富的聯想,使學生和作者一樣因為桂林山水秀麗的風景而驚喜、激動,陶醉在其中。 1.准確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語文教材提供了豐富的情感因素。文章是一個承載多種情感信息的載體。教師就要熟練地掌握教材,細心地體味感情,必須吃透教材。教師要把知識和感情傳授給學生,必須在備課時首先增強自身對課文的真切感受,應擁有豐富的知識和飽滿的思想感情,然後將這種情感融入到教學當中,引發學生的共鳴,使教學情境進入最佳狀態。 2.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如果能以靈活多變、新穎獨特的導入語,或是有意識地創設一些能引起學生精神活躍的問題,把學生帶入新鮮的情境中,就很容易撥動學生的心弦,激發學生的情感。教師要根據教材的內容預先設計一些與教材有關,同時又能激發學生興趣的環節,創設能激發學生表現慾望的情境,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獲取知識,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從朗讀中體會情感 許多優秀文學作品都蘊含著美的情感,給讀者賞心悅目的美感。語文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范讀課文,尤其是成功的表情朗讀,可直接給學生一種美的享受。它會將無聲的語句變為有聲的語言,通過對文字信息的再創造,把課文中最美、最富情感的地方凸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在教師的朗讀中進入角色,不僅彷彿置身於萬物復甦、爭奇斗妍的春天之中,而且將從這篇散文的形象美、繪畫美、音樂美中受到強烈的感染熏陶。正確、動情的朗讀是連接教師、教材、學生三者感情的橋梁。它會讓語文課變得朗朗有聲,情趣盎然。 4.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 課堂氣氛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著課堂教學效果。課堂教學過程實際上就是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和教師主導作用的過程。學生是認識的主體和發展的主體,是具有獨立地位和極大認識潛能的實踐者,因而要把教學過程組織成學生動腦學習、積極獲取知識、增長智慧和才幹、陶冶情操的過程。作為教師來說,不能心存偏見,要特別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在語文教學中,只要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能夠用淵博的知識、用博愛之心,仁愛之情去陶冶學生,理解、尊重、親近和關心學生,以熱烈的情緒、真摯的感情、和藹的態度、生動的語言來吸引學生,使其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情的感染、美的陶冶、理的啟迪。這樣,語文教學才會取得理想中的效果,語文課才會獲得學生的青睞。 四、言傳身教,體會情感 德國偉大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我們認為,教學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而沒有興奮的情緒怎麼能激勵人,沒有主動性怎麼能喚醒沉睡的人,沒有生氣勃勃的精神怎麼能鼓舞人心?」教師的精神具有很強的感染性,它可以使學生產生同樣的或與之相聯系的情感,所以,教師應以飽滿、真摯的熱情進行教學,把自己的真情實感有機地溶進講課之中,做到言為心聲,言之有情,盛情並茂,使學生體驗到教師同樣的感情,從而使師生雙方情感共振,課堂沉浸在美好的情感激盪之中。此情此景,學生就不僅僅是用耳朵聆聽教師的講授,更是用整個心靈接受教師的影響。 總之,如果我們既能注意發揮學習主體情感體驗的積極性,又能發揮教師情感傳導的主導作用,那麼語文教學將會邁出可喜的一步。 作者單位:甘肅省鎮原縣翟池中學

㈢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課題 創新擬點

首先,教師要善於創設生動具體的課堂教學情境。情境創 設要有針對性問題情境的創設,必須基於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內容中蘊涵著的能力價值和情感價值,利用這些知識作為情境素材,創設問題情境,才能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只有問題結構與學生認知結構相匹配,才能在課堂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才能達到目的。在設置問題情境時,教師應考慮內容、方式上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讓學生通過積極思索和探究,解決問題或得出正確結論。無論是藝術欣賞還是藝術創作,觸景生情是最普通、最常見的一種審美的情感活動,這也正是情感的情境性特徵的體現。在閱讀教學中,創設恰當的情境能有效地引發、喚醒學生的情感,而且能藉助情境深化學生的認知。因此,有經驗的語文教師往往十分重視閱讀教學情境的創設。
其次,教師要善於調動、表達自己的情感,並以自己的真情實感引發學生的情感。在教學活動中,情感具有引動、定向、激勵和強化的作用,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及內化。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中小學生都具有向師性,因此教師的情感在教學活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情感具有感染性和遷移功能,教師要善於把課文的情感內化為自己的情感,再把自己的情感傳達給別人,就會使別人為這些情感所感染,也體驗到這些感情。在此基礎上,再把學生的情感引入到所感知的對象之中。於漪老師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們「要使學生真正在
思想品德、情操等方面受到陶冶,教師自己要進入角色,披文以入情」。教師自己在深入鑽研教材的過程中,心靈必定會受到感染,情感必定會激起波瀾。因此,教師在調動自己的情感後,一定通過言行和聲請等手段,用自己火熱的情感觸動學生平靜的心,從而對他們進行是與非、善與惡、真與假、美與丑的教育。若教師自己缺乏情感,那就無法引導學生的情感流向。 再次,教師要善於營構良好的師生人際氛圍。由於情感體驗的自律特徵,課堂心理環境的安全、自由、寬松就成為主體情感得以順性舒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平等、合作、和諧的師生關系能給學生以自由舒展的心理空間,使學生沉浸在一種豐富、和諧、溫暖、疏朗的氛圍中,這不僅有助於學生情感的引發和展開,而且能夠滿足學生獨立、自尊、理解、信任等情感需要。我的做法是千方百計跟學生結成最佳學習拍檔,讓學生心甘情願地走進語文世界。比如,師生互考。除我考學生外,我常讓學生考我,他們自然是積極性高漲。預習,復習,查資料,互相商討……,學生挖空心思要把我考住,其學習潛能得以充分釋放。我還讓學生互督、互查、互考,結成前後同桌學習同盟。我要求學生堅持寫日記,初一每周不少於三篇,初二每周不少於兩篇,初三寫周記。每周師生共薦日記題目5個,寫在教室後面的黑板上,供學生挑選,每組選三名學生當組長評日記,只評最大優點與不足。我每日抽查,每周總評,讓學生將評語記下並據此改進,並將優作進行張貼。經過長期的訓練,學生無論思想認識,還是習作水平均有大的飛躍。在閱讀教學中,結合語文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質疑、討論、答問、品評。
再其次, 以語言描繪情境是指教師運用語言藝術,或描繪,或抒情,或議論,以鋪陳渲染、述感追思、評價點撥,把學生帶入與文本相適應的特定情境中去。由於不受時空、物質、內容等條件的限制,藉助語言描繪情境也是語文閱讀教學中最簡捷、最方便、最經濟、最基本的一種情境創設方法。我利用語言描述,創設情境的問題進行了重點關注。通過課堂觀察,
我覺得教師力圖顯現一種精煉、平實的語言風格。這樣做,對於創設情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我認為場景有其特殊特點,包含著一種氛圍。所以教師應該使用更多生動形象,極具文學色彩,有一定鼓動性的語言來創設更多情境,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
最後,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現情景等綜合綜合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如多媒體計算機、電視、錄像、投影、錄音等,為學生再現具體可感的情境。多媒體教學圖文並舉、視聽結合、信息豐富的特點,為學生提供了直接生動的感知,能迅速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並以生動的具象接通學生的生活經驗,啟迪學生的內心情感。以體態模擬情境主要是指教師藉助表情、眼神、手勢、動作等人體語言將文本中的某一特定的情境演示出來。在實際的教學中,情境的創設往往是多種手段的綜合運用。比如語言手段,其實任何一種情境的創設都離不開語言參與。恰當情境的創設,不僅能有效激發和陶冶學生的情感,而且能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研究 屬於 哪個學科分類

教育學中心理學學科

㈤ 淺談如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當講涉及到親情友情愛情等方面的課文時,老師可以聯系課文發表一下自己的內感慨,再讓學生小組討論,每個容組選一個發言人依次說說自己的看法,甚至於有爭議的地方可以花一節課來搞個辯論會,都有助於學生理解這些情感,先理解了才能逐漸形成自己的情感三觀,
教育只能是引導學生去發現,不要灌輸自認為最合適的三觀。
找准一個點可以反復探討,為此查閱資料,觀看視屏,只有了解得才能逐漸就能形成自己的一些看法,而不被他人的言論所迷惑。

㈥ 淺談語文教學中怎樣進行情感教育 一路花香

一、引導比較,體驗情感

有比較才有差異,在差異體驗中獲取知識,升華情感。如:《小柳樹和小棗樹》,小柳樹和小棗樹對待美有著不同的看法。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體驗二者的內心世界,老師請學生認真讀課文,劃出寫柳樹美的句子,讀一讀柳樹對小棗樹說的話,想一想柳樹為什麼會對小棗樹說這幾句話。在讀、劃、思、感中,學生較為深切地感受到柳樹的自以為是、傲慢無禮、洋洋得意。接著讓學生讀課文劃出寫小棗樹美的句子,說說小棗樹美在哪裡,讀一讀小棗樹說的話,感受二者不同的說話語氣。通過比較,學生深刻地體會到小柳樹雖然外表美,但是缺乏心靈美,而小棗樹則是外表與心靈兼美、具有真正的美。

二、情感朗讀,以聲傳情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學語言如果沒有情感的血液在流動,就蒼白無力、索然無味。」感情朗讀是激發學生情感的一種手段,能以聲傳情,以情動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用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激起學生相應的情感共鳴。同時,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感情朗讀,也會格外投入,從而領悟文中所表達的情感。讓學生不知不覺進入了「角色」,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加深了,對文章表達的感情也理解深刻了。特別是古詩教學中,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在讀中理解詩意,在讀中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當然就必須加強對古詩的朗讀指導。如《題西林壁》中「嶺、側、峰、低、各、同、山、目」要適當延長聲音;「遠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讀出起伏,比如,「遠」稍強,「近」、「高」強,「低」又是稍強;或「遠」 稍強,「近」稍弱、「高」 稍強,「低」稍弱。「真」、「只」要讀重音。每句詩的節奏大約是××|××|×××。

三、語言感染,喚起真情

小學語文課文思想內容豐富,每篇課文都滲透作者強烈的情感,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教師要善於挖掘並把它內化為自己的真情實感。如一位教師在總結《凡卡》一文時說,凡卡給爺爺投出求助信後,滿懷希望進入了幸福的美夢之中,然而這位天真的孩子卻不知爺爺是收不到這封信的,因為他連地址也沒有寫上。即使收到了,這么窮苦的守夜人也不可能讓凡卡跳出火坑。對於這位幾歲的孩子來說,屬於他的幸福只能在夢中……講到這時,這位教師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眼淚涌了出來,甚至無法講下去,全班同學在寂靜中坐了很久,連平時管不住自己的學生,也在這位教師創設的情景中被無聲的語言「管住」了,教師入情入景,帶來了學生的心動情發,起到了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心靈上共鳴的作用。因此,教師每教一篇課文,都要深入體會作者的情感,並用自己從每篇課文中受到感染而燃起的情感之火,去點燃學生的熾熱情感,從而使課堂教學沉浸在美好的情感激盪之中。

四、課件渲染,蘊育感情

目前,多媒體教學手段已經得到比較廣泛的運用,那具體的畫面、生動的聲音,能再現出語言文字所描述的情景,使學生能形象、直觀地感受到學習內容,為學習情感的產生提供了載體。如教學《夕照》這課時,教師在課前播放夕陽西下的迷人景象;層林盡染,萬物像籠罩上一層金色的薄紗……配上輕柔的音樂,使那些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每位學生,喚起學生對美的嚮往。然後,教師再引導他們去理解語言文字就有了濃厚的情感基礎了。

五、創設情景,觸發真情

俗話說:「觸景生情。」學生的情感往往是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在教學中教師可有意識地結合教材內容創設情境,觸發學生的真實情感。為喚醒學生情感,須盡量訴諸學生感性,培養學生語言感受,讓他們用心去感知,用心去感受,用心去體悟,使課堂教學進入葉聖陶曾經描述過的那種境界:「一個教室,四五十學生,心好像融化在一起,忘記了旁的東西,大家來讀,來講,老師和學生一起來研究。」這是一種審美的氛圍,師生融化在自由平等的氣氛之中,都有一種積極飽滿的精神狀態。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能更好地得到語言形象、語言意義、語言情感的感悟。為此,在閱讀教學中,可創設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語言理解與體驗的「情感場」。

六、模仿演示,以形激情。

情感的流露表現在人的表情、動作、語言,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即興表演,是促進其對課文進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如《從現在開始》,全文富有童趣。讓一學生當森林裡的新首領,在發號施令中,體驗森林之王的威風;其餘學生則充當森林裡的小動物,他們聽從新首領的命令,違背自己的意願採取不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感受委屈和怨悱,而「頭領」則體驗著大家的怨聲載道。同學們在表演中體驗、領悟深刻的道理——違背大家的意願,是不能當森林的新首領的。

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方法還有很多,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課文採取不同的、最合適的方法,真正使學生的情感受到教育,從而達到使學生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精神世界的目的。

㈦ 怎樣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情感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特別在語文教學中表現的更加明顯。小學語文教材中,所選的每一篇文章均為文質兼美的佳作,無論就文字的錘煉,內容的表達,情感的抒發,都表現出一種至高的神美。特別是在文章字里行間流露的情感,是作者對社會和生活真實的體驗,閃爍著聖潔的人性美。教學中必須抓住這條紅線,才能挖掘出作品的真正內涵,從而對學生實施有效的情感教育。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注重對文章詞句、結構的辨析,以及內容的深層挖掘,而對文章所流露的情感卻如蜻蜓點水,一掠而過,學生很難真正把握文章的脈搏,不能體悟作品的真諦,不能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正如探幽谷已近勝景卻返,登高山將至絕頂而歸,實為缺憾。
在語文教學中,如充分關注作者的情感,引導學生用心體悟,與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聆聽作者的心聲,愛其所愛,憎其所憎,這樣才能輕松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愉快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進而激發他們那種「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豪情,堅定「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信念,從作品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諦。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充分運用情感教育,引導學生用心審視文章的內在情感,才能讓學生情動於衷,發之於外,導之以行,使學生在「情感」的熏陶下,完美自己的人生。那麼如何對作品的情感內涵進行「挖掘」呢?
一、察情
教師要精研教材,深刻地了解作者的思想和作品所流露的情感。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深入鑽研作品,多方面收集相關資料,挖掘出作品所蘊涵的真實情感,探求作者的創作動機和情感傾向,這樣才能把作者的博大情懷,細膩情感,憂憤之思,貼切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比如,教師如不了解郭沫若的坎坷經歷,愛國熱情,以及在黑暗中不倦地探索追求的精神,就很難把握《天上的街市》這一課的深刻情感內涵,無法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對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嚮往和追求;無法在教學中感染學生,打動學生,更不能啟迪他們對自己人生的展望與追求。如果教師只教其「文」未傳其「情」,那就無法做到以情動人,情感的彩雲也隨著單調的講讀飄然而逝,只留下「不識廬山真面目」的遺憾。
因此,教師只有準確地掌握作品的內涵,形象生動地展現作者所抒發的情感,才能使學生從字里行間感受,領悟到作品的藝術魅力,陶冶於作品豐富的情感海洋之中,感知作品人物的心靈體驗。
二、知情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文章,從朗讀中領悟作品的內在情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學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和獲得作品情感的基本途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的朗讀信心,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通過朗讀把作品中所蘊涵的無形情感轉化為學生內心的真實體驗,使抽象,空洞的文理,生動形象地躍然紙上,讓作者的情感與學生的心靈感受相聯接,更進一步感受作者的心聲。通過有感情地范讀,齊讀,分角色讀等方式,讓學生心隨作品中的情感變化而怦然心動,體會作品中的苦與樂,憂與喜,思與怨。例如,有感情地朗讀高爾基的《海燕》,這是一篇具有強烈感情色彩的抒情散文詩,又是一幅富有音樂節律和流動感的畫面,作者以海燕象徵英勇無畏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把它當作一把利劍,劃破黑暗,汲取光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使學生感受到作者抑惡揚善、愛憎分明的情感態度,感悟到海燕穿越時空的壯美,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這是文章所表現的主題思想也通過朗讀初見端倪,學生也很自然進入了作者的思維空間,為進一步體悟作品所蘊涵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礎。因此說,朗讀能使學生觀其文,曉其理,知其情。
三、入情
在有感情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感悟作品所表現的豐富情感,把握作品的情感脈搏,與作者心靈相通,充分釋放自己的感情。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深層的分析,抓住作品的情感線索,通過多媒體等教學工具為切入點,激活學生沉寂的思維,鼓勵他們大膽發言,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把作者的真實情感與學生的切實感受連接在一起,使學生在作品的情感世界裡自由翱翔,激發奇特的想像,沿著作者的情感軌跡,迸發出內心的情感洪流,達到忘我的至高情感境界,最終使教師、學生和作者三位一體,產生共鳴。
通過學生情感的融入,使學生深刻感悟到作品所滲透出來的情感美,從內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增強了學習的信心,堅定了勇往直前的信念。
四、移情
是一種情感對另一種情感的影響,即在感悟作品情感的基礎上,使學生所流露的「情」轉移到其他相同或相似的事件上。這就是平時我們所講的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感情教育方法。
那麼,在實際教學中如何做到移情呢?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首先,萬事基於「根本」。抓住學生學習的動機和興趣。激活他們沉寂的心靈,讓他們從被動變為主動,從使學者變為樂學者。教師可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來進行。如採用多媒體、圖片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快樂地投入帶學習當中。其次,具有扎實的基本功。在實際教學中,應訓練學生對知識的概括能力,使他們形成良好的知識框架。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應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教育,放能以不變應萬變。再次,培養學生比較分析能力。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比較分析能力,用科學地方法去區分事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認識事物的本質,防止學生負遷移。
移情教學是現代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也是教師教學的藝術魅力所在,是拓寬學生思想道德的主要途徑,只有很好地運用這種手段,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豐富他們的思想,提高他們的覺悟。
情感教育是引導學生打開語文知識寶庫大門的金鑰匙,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學會用心靈觸摸大千世界。在以素質教育為主題的現代課堂教學中,應切實突出情感教學的重要地位。這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指導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受真、善、美,從而在現實生活中來感悟自然之美、藝術之美、人生之美的重要途徑,更是使學生在知識上得以充實和延伸,在情感上得以熏陶和豐富,在人格上得以美化和完善的有效方法。

閱讀全文

與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