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小班差異化課堂教學策略

小班差異化課堂教學策略

發布時間:2021-02-12 09:09:00

A. 如何讓「差異化教育」點亮孩子未來

科學診斷「差異」,因材施教 「堅持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相統一」、「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為了深入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精神實質,讓學生的個性發展落地,新紀元教育集團長期科學運用現代測量與診斷工具,為學生的身心發展定身量做與保駕護航。 「目前,我們集團下屬各校都在使用我們自己研發的學生基本信息採集量表、學業基礎測試、學習能力測試、學習適應性測試、學生性格測試、學生特長測試等教育診斷工具。」新紀元教育集團差異化教育研究課題負責人吳素琴老師告訴筆者,新紀元學校每年都對新入學新生進行學業基礎、學習能力、學習適應性、個性特長、性格特點、學習背景六個方面檢測,通過綜合分析,形成每位學生的差異化診斷報告。學校針對群體差異與個體差異,設定差異化培養目標,進行分層教學,動態編班,並通過開展科學有效的差異化評價,激發學生潛能,促進他們多元發展。 學業基礎測試,主要對學生入學前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基礎知識掌握情況進行了解;學習能力測試,主要對學生的認知能力進行了解;學習適應性測試,主要對學生的興趣、習慣、意志品質等非智力因素進行了解;個性特長測試,主要了解學生的多元智能發展情況;性格特點測試,主要了解學生的樂群性,性格上傾於內向或是外向;學習背景方面,主要是通過讓學生填寫基本信息採集量表,了解學生的家庭教育和入學前就讀其他學校教育情況。這6個方面的信息,都是與學生學習質量密切相關的重要因素,新紀元教育集團通過借鑒國內外研究成果開發一套教育診斷工具,能夠科學診斷出學生在學習上的「差異」,以便針對這些「差異」開展因材施教活動。 在以往的教育教學中,對學生差異的判斷往往是憑教師的經驗與能力,這不可避免具有局限性。新紀元教育集團通過研發出比較科學的差異性診斷工具,解決了這一難題。「科學診斷,既為學生基礎檔案的建立提供了有效數據,又為老師們進行數據分析、個體差異了解、發展目標制定提供了依據,進而找准了教育的切入點。」談起科學的測評與診斷,新紀元教育集團副總裁謝作黎自豪地說:「我們這個團隊,一直關注與解決學生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真問題,是真正做專業化的教育。」 建構差異化課程,滿足多樣需求 在進行差異化診斷之後,新紀元教育集團還從學校的層面,針對不同差異類型的學生,為他們提供可供選擇的課程,進而讓不同學生得以真正地發展。 按照「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的規定,新紀元教育集團確立了「培養具有國際視野、人文精神、科學素養、身心健康的現代公民」課程培養目標和「遵循均衡性、加強綜合性、提供選擇性」的課程設置原則,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的課程資源,通過與外部力量的合作,採用選擇、改編、新編教學材料或設計學習活動的方式,研究、開發校本課程並逐步形成適應地方、學校和學生特殊需要的,體現學校辦學特點的學校課程體系。 介紹兒童電影的類型與特點;講解兒童電影的藝術與教育價值;組織周末電影沙龍;看電影學習寫作、表達與情感……新紀元教育集團下屬浙江平陽新紀元學校劉子騰老師根據學校寄宿制特點開設「兒童電影欣賞」課程,在差異化校本課程申報表「課程實施」這一欄中安排了詳細的活動流程。平陽新紀元學校為規范校本課程的開發,在集團課程開發顧問李金鳳博士的指導下,專門制定《差異化校本課程綱要》,該綱要分別從課程類別、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方面作了要求。 在選材上,要體現地域差異;在題材上,要體現學科差異;在內容上,要體現層級差異……教師所編寫的教材要體現出差異。每一個單元要有哪些板塊組成,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不能把很多資料堆砌在一起,不能將所有的內容都呈現在教材之中……差異化校本教材編寫要滿足「有利於豐富學生經歷、有利於開拓學生視野、有利於發展學生個性、有利於學生自主選擇、有利於照顧學生差異」的「五個有利」,切實做到了具有核心概念、反映學習過程、體現教育價值、承載學校理念。 「目前,我們共研發出拓展性課程、選擇性課程、外語特色課程、綜合實踐課程等四大類校本課程,下屬各校根據集團課程綱要,再進行二次開發,滿足本校學生的個性化需要。」周遠生院長說。 開展差異化教學與評價 「教學要取得好的效果,首先要有明確的目標,在教學中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較之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效率可提高50%。」正如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華國棟教授在《差異化教學策略》一書中所言,差異化地設置課堂教學目標,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無疑具有重要的價值。 在教高中數學選修2-2《導數及其應用》一章時,新紀元教育集團下屬重慶中山外國語學校數學組通過編制近5年高考試題雙向細目表,發現14個知識點中「常見基本初等函數的導數公式」、「函數單調性與導數」、「函數的極值與導數」是高頻考點,於是將教學目標的能力層級確定為優等生「靈活運用」、中等生「掌握」、後進生「理解」,較好地實現了教學目標的差異化。 為了改變傳統的「教師一講到底、學生被動接受,教師以一對多、不同學生同等對待,優等生吃不飽、後進生聽不懂的局面長期存在」的「滿堂灌」現象,新紀元學校實行了走班制教學。既在原有班級基礎上進行分層重組為A、B、C三個不同層級的班級;實施分層教學,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發展需求,把數學、英語等主要學科分為A、B、C三個層次,實行分班教學,實現因材施教,非同步達標。 「分層走班是實施差異化教育的重要手段,旨在解決同一學科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差異較大的現實問題。」對分層分班教學,作為語文特級教師的謝作黎副總裁坦言,「這樣就避免了不同層次的學生混雜一起而導致教師在上課中很難做到既讓優等生吃飽、又讓後進生消化得了的矛盾。」 傳統的教學中,依靠學生絕對分數和絕對名次的評價方式,無法客觀公正地判斷學生的發展情況。那麼,如何科學、客觀地判斷學生的成績是否進步呢?在差異化教育的實踐探索中,新紀元人弱化常模參照性評價,強化標准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鼓勵進步,要求達標,做最好的自己。 畢業班考試定位於診斷,非畢業班考試定位為檢驗;學月考試定位於檢驗,期末考試定位為診斷……為了給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新紀元人改變了傳統的「一刀切」的考試,實行了差異化考試。當然,為了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新紀元人隨時都可以對學生進行學業診斷的智能化檢測,這樣,既為教學診斷提供了科學、方便的工具,又為教學提供了「海量」的內容資源,克服了傳統的教學很難有效地篩選出學生未達標的知識點的難題。 長期以來,我們的評價只強調甄別與選拔功能,而忽視改進與激勵的功能;只注重學習成績,而忽視學生全面發展和個體差異;只關注結果、重視當前成就評價,而忽視發展水平評價。為此,新紀元人在教育評價體繫上進行多年探索與實踐,初步從學業水平、個性特長、身心健康、行為規范、學業負擔、實踐創新6個方面構建起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本著「相信每個學生,發展每個學生,成就每一個學生」的評價理念,新紀元人不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不同的學生,而是用良好的評價機制促進學生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長。 差異化教育,助推學生成長,點亮他們燦爛的未來。

B. 常用的課堂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作為教學方案的總的抽象描述,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的互動方案。
1.訓練與練習策略

這是一種比較機械的接受學習策略。由於學習的最終結果是記憶感知材料,因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需進行復雜的思維活動。教學中教師只須示範做什麼並提供練習,而學生只需記憶學習內容,並不需要進行深入地分析和推理等思維活動,因此基本上是屬於機械記憶的策略。

訓練與練習策略的模式如下:提供示範→鞏固練習→反饋遷移

訓練與練習策略盡管不利於發展學生思維,容易導致死背硬記,但是作為一種在教學中比較常用的策略,對於陳述性知識的學習還是有一定效果的。

2.演繹策略

演繹策略也是基於接受學習而設計的策略,但這種接受學習是奧蘇伯爾所提倡的意義接受學習而非機械學習。由於演繹推理是從一般(某種形式的抽象觀念——概念或概括)到特殊(得出特定的結論),因此,運用演繹策略設計課堂教學,須考慮學生是否已掌握了成為推理過程起點的物理概念,及他們能否通過觀察將現象與概念聯系起來。

演繹策略的模式如下:提出物理概念(原理) →進行演繹推理→實驗(例)驗證→概括得出結論

演繹策略是一種教學效率較高的教學策略,由於省略了學生用來探究、發現的時間,因此在單位時間內可以容納較多的信息。但與此同時,正是由於這種策略設計的教學強調概念之間的關系,教學基本上是講解式的,因而學生的活動受到一定的限制。從這一點看,演繹策略對於發展學生的遠遷移能力不利,而有助於近遷移能力的發展。

3.歸納策略

歸納策略是由教師展示定律和定理的發現過程,因此,歸納策略既具有發現策略對過程學習的特點,又具有接受學習的講解特點,故也稱為「思考性講解」。較演繹策略而言,運用歸納策略學生能夠從教師那裡獲取概念或定理的發現過程——由於歸納推理是從特殊(個別的事物)到一般(概念和原理),因而教師必須向學生呈現形成概念和定理的過程——故有利於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及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歸納策略的模式如下:演示(或列舉)個別實例→進行歸納推理→實驗(例)驗證→概括得出結論

歸納策略是一種能夠達到多種教學目標的教學策略。首先,歸納策略是概念教學的有效手段,學生通過對物理事實的觀察和思考,對概念形成的來龍去脈有了較深入的了解,必然會從本質上理解和把握它;其次,歸納策略也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一種有效方式,由於課堂上大多數教學活動是採用實物演示或實例說明,而多樣化的活動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從而使教學活動更加生動活潑。同時,與演繹策略相比,歸納策略的課堂教學學生參與的程度更高。相對於演繹策略而言,歸納策略是比較費時的。

4.啟發式教學策略

孔子的啟發式是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始至終處於主動地位,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讓學生主動去發現、去探索,從中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只是從旁邊加以點撥,起指導和促進作用。孔子的啟發式有更深刻的認知心理學基礎,更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首創精神,更有利於對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啟發式教學策略的基本思想是要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促進學生積極思維,提倡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獲取知識,是以辯證唯物論的方法論為理論基礎的,是唯物辯證法在教學上有具體應用。

啟發式教學模式是:准備→誘發→釋疑→轉化→應用

5.探究策略

探究策略是基於這樣一種理念,即在研究客觀世界的過程中,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發展他們的探索能力,獲得理解客觀世界的基礎——科學概念,進而以此為武器,培養學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積極態度。

C. 小學課堂教學的基本策略和主要方法.

Practice is the primary school English class teaching basic form of activity, and also one of the students study English knowledge, get English skills of important ways and main method. From the whole process students learn English to see, any a language skills must be through a lot of practice to obtain. The students from the perception, understand materials to the actual appli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 language to express, is cannot leave this important link of practice for students, it will acquisition knowledge into ability plays a vital role.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practice of form and practice of the strategy in elementary school, talk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should how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practice.\x0d2011-10-25 14:58:00

D. 為什麼實施差異化五步導學課堂教學策略

1、學案自學。自學是基礎,課前自學。(1)教師要根據自學內容和學情,針對性地進行學法指導,明確自學時間、內容和自學方法步驟,編制好導學案,並對學生導學案自學情況進行批閱,掌握學情,及時調整課堂中教學時間、內容和方法的設計。(2)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根據要求進行自學,獨立思考,嘗試解決,記下疑惑,生成問題。
2、小組合作。(1)教師要合理分組,科學設計問題,進行小組分工,指導組內交流方法,並巡視問訪,時間設計合理。發現問題調整控制時間。(2)小組組長主持,人人參與,交流自學成果、問題與困惑,兵教兵,解釋遺憾,整理問題。
3、班級展示。(1)教師要及時點評、糾偏、規范行為,做到善於鼓勵、善於追問,調動組內、組與組之間的補充回答、競答和評價,達到預設問題的呈現和解決。(2)學生要用於表達,展示成果、問題與困惑。組內合作充分,小組間競爭積極,評價到位。
4、質疑探究。(1)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應用,並能聯系生活現象和問題引領學生進行求同、求異思維,大膽質疑,生成問題,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2)學生能夠較好完成教師質疑,並能生成新的、有價值的問題,主動探究,嘗試解決生成的問題。
5、自悟自得。(1)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感悟新知,梳理總結。(2)學生感悟自學、合作、質疑過程中的知識、問題和方法,進行回顧,形成知識體系,總結規律和方法,體會深刻,進行梳理總結。
6、測評反饋。(1)教師要根據課標和學情,合理設計達標題,要把握好重、難點,有針對性設計問題並呈現多層次性,(可設必做、選做題),並進行當堂測評,及時反饋講評,查漏補缺。(2)學生能按時完成測評,90%以上學生當堂達標。
7、課後反思。(1)教師要對導學案的設計、課堂五個環節的教學過程,包括時間、內容和方法以及學生達標情況進行問題整理和量化統計,並從教師導學和學生學習過程及達標情況進行經驗反思,完善提升。(2)學生用雙色筆整理導學案,查漏補缺,歸類整理。

E. 探討大中小班學前兒童社會科學教育活動方案的設計差異(論文2000字)

你幼兒園在經歷大中小班的。休息過程中。很多的社會教育活動方案會因為年紀的差異而有所不同。

F. 小班幼兒學習數學教學策略有哪些

數學教育的游戲化包括形式的游戲化和操作的游戲化。形式的游戲化也就是在組織版和開展數學活動權的過程中要與游戲相結合。比如:為了鞏固幼兒對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特徵的理解,我通過創設讓孩子們喂圖形寶寶吃圖形餅干,這樣一個游戲情境幫助幼兒進一步區分三種圖形的特徵,同時,感知不同的圖形集合。游戲化的數學教育使孩子們樂在其中。那麼如何進行小班 數學活動,讓幼兒充分體驗數學活動的積極情感呢

G. 如何進行差異化語文教學

科學診斷「差異」,因材施教 「堅持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相統一」、「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為了深入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精神實質,讓學生的個性發展落地,新紀元教育集團長期科學運用現代測量與診斷工具,為學生的身心發展定身量做與保駕護航。 「目前,我們集團下屬各校都在使用我們自己研發的學生基本信息採集量表、學業基礎測試、學習能力測試、學習適應性測試、學生性格測試、學生特長測試等教育診斷工具。」新紀元教育集團差異化教育研究課題負責人吳素琴老師告訴筆者,新紀元學校每年都對新入學新生進行學業基礎、學習能力、學習適應性、個性特長、性格特點、學習背景六個方面檢測,通過綜合分析,形成每位學生的差異化診斷報告。學校針對群體差異與個體差異,設定差異化培養目標,進行分層教學,動態編班,並通過開展科學有效的差異化評價,激發學生潛能,促進他們多元發展。 學業基礎測試,主要對學生入學前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基礎知識掌握情況進行了解;學習能力測試,主要對學生的認知能力進行了解;學習適應性測試,主要對學生的興趣、習慣、意志品質等非智力因素進行了解;個性特長測試,主要了解學生的多元智能發展情況;性格特點測試,主要了解學生的樂群性,性格上傾於內向或是外向;學習背景方面,主要是通過讓學生填寫基本信息採集量表,了解學生的家庭教育和入學前就讀其他學校教育情況。這6個方面的信息,都是與學生學習質量密切相關的重要因素,新紀元教育集團通過借鑒國內外研究成果開發一套教育診斷工具,能夠科學診斷出學生在學習上的「差異」,以便針對這些「差異」開展因材施教活動。 在以往的教育教學中,對學生差異的判斷往往是憑教師的經驗與能力,這不可避免具有局限性。新紀元教育集團通過研發出比較科學的差異性診斷工具,解決了這一難題。「科學診斷,既為學生基礎檔案的建立提供了有效數據,又為老師們進行數據分析、個體差異了解、發展目標制定提供了依據,進而找准了教育的切入點。」談起科學的測評與診斷,新紀元教育集團副總裁謝作黎自豪地說:「我們這個團隊,一直關注與解決學生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真問題,是真正做專業化的教育。」 建構差異化課程,滿足多樣需求 在進行差異化診斷之後,新紀元教育集團還從學校的層面,針對不同差異類型的學生,為他們提供可供選擇的課程,進而讓不同學生得以真正地發展。 按照「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的規定,新紀元教育集團確立了「培養具有國際視野、人文精神、科學素養、身心健康的現代公民」課程培養目標和「遵循均衡性、加強綜合性、提供選擇性」的課程設置原則,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的課程資源,通過與外部力量的合作,採用選擇、改編、新編教學材料或設計學習活動的方式,研究、開發校本課程並逐步形成適應地方、學校和學生特殊需要的,體現學校辦學特點的學校課程體系。 介紹兒童電影的類型與特點;講解兒童電影的藝術與教育價值;組織周末電影沙龍;看電影學習寫作、表達與情感……新紀元教育集團下屬浙江平陽新紀元學校劉子騰老師根據學校寄宿制特點開設「兒童電影欣賞」課程,在差異化校本課程申報表「課程實施」這一欄中安排了詳細的活動流程。平陽新紀元學校為規范校本課程的開發,在集團課程開發顧問李金鳳博士的指導下,專門制定《差異化校本課程綱要》,該綱要分別從課程類別、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方面作了要求。 在選材上,要體現地域差異;在題材上,要體現學科差異;在內容上,要體現層級差異……教師所編寫的教材要體現出差異。每一個單元要有哪些板塊組成,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不能把很多資料堆砌在一起,不能將所有的內容都呈現在教材之中……差異化校本教材編寫要滿足「有利於豐富學生經歷、有利於開拓學生視野、有利於發展學生個性、有利於學生自主選擇、有利於照顧學生差異」的「五個有利」,切實做到了具有核心概念、反映學習過程、體現教育價值、承載學校理念。 「目前,我們共研發出拓展性課程、選擇性課程、外語特色課程、綜合實踐課程等四大類校本課程,下屬各校根據集團課程綱要,再進行二次開發,滿足本校學生的個性化需要。」周遠生院長說。 開展差異化教學與評價 「教學要取得好的效果,首先要有明確的目標,在教學中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較之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效率可提高50%。」正如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華國棟教授在《差異化教學策略》一書中所言,差異化地設置課堂教學目標,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無疑具有重要的價值。 在教高中數學選修2-2《導數及其應用》一章時,新紀元教育集團下屬重慶中山外國語學校數學組通過編制近5年高考試題雙向細目表,發現14個知識點中「常見基本初等函數的導數公式」、「函數單調性與導數」、「函數的極值與導數」是高頻考點,於是將教學目標的能力層級確定為優等生「靈活運用」、中等生「掌握」、後進生「理解」,較好地實現了教學目標的差異化。 為了改變傳統的「教師一講到底、學生被動接受,教師以一對多、不同學生同等對待,優等生吃不飽、後進生聽不懂的局面長期存在」的「滿堂灌」現象,新紀元學校實行了走班制教學。既在原有班級基礎上進行分層重組為A、B、C三個不同層級的班級;實施分層教學,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發展需求,把數學、英語等主要學科分為A、B、C三個層次,實行分班教學,實現因材施教,非同步達標。 「分層走班是實施差異化教育的重要手段,旨在解決同一學科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差異較大的現實問題。」對分層分班教學,作為語文特級教師的謝作黎副總裁坦言,「這樣就避免了不同層次的學生混雜一起而導致教師在上課中很難做到既讓優等生吃飽、又讓後進生消化得了的矛盾。」 傳統的教學中,依靠學生絕對分數和絕對名次的評價方式,無法客觀公正地判斷學生的發展情況。那麼,如何科學、客觀地判斷學生的成績是否進步呢?在差異化教育的實踐探索中,新紀元人弱化常模參照性評價,強化標准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鼓勵進步,要求達標,做最好的自己。 畢業班考試定位於診斷,非畢業班考試定位為檢驗;學月考試定位於檢驗,期末考試定位為診斷……為了給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新紀元人改變了傳統的「一刀切」的考試,實行了差異化考試。當然,為了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新紀元人隨時都可以對學生進行學業診斷的智能化檢測,這樣,既為教學診斷提供了科學、方便的工具,又為教學提供了「海量」的內容資源,克服了傳統的教學很難有效地篩選出學生未達標的知識點的難題。 長期以來,我們的評價只強調甄別與選拔功能,而忽視改進與激勵的功能;只注重學習成績,而忽視學生全面發展和個體差異;只關注結果、重視當前成就評價,而忽視發展水平評價。為此,新紀元人在教育評價體繫上進行多年探索與實踐,初步從學業水平、個性特長、身心健康、行為規范、學業負擔、實踐創新6個方面構建起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本著「相信每個學生,發展每個學生,成就每一個學生」的評價理念,新紀元人不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不同的學生,而是用良好的評價機制促進學生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長。 差異化教育,助推學生成長,點亮他們燦爛的未來。

H. 如何運用差異化策略解決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困惑總結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回顧幾年來新課程改革走過的歷程,我們曾和孩子們在課堂生活中共同共享過快樂和幸福。但是我們也有過困惑和不安。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有了更加冷靜的思考,客觀的反思過去,實事求是地面對今天,以平和心態,科學研究的精神來分析當今課堂教學中的問題。這個問題是什麼?這個問題就是學生在課堂里學到了什麼?獲得了什麼,換句話說就是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研究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教育工作者的心聲,也是課堂教學發展的需要。一、課堂教學的現狀要推進課程改革的發展,探索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首先我們就得談談當今課堂教學的現狀,也就是說存在的問題,通過調查、聽課、親身經歷,與同行交流和向專家請教,我認為當今的課堂教學存在如下的問題。1.有的課堂,在「參與」和「活動」的背後,卻露出浮躁,育從和形式化傾向,學生內在的思維和情感並沒有真正被激活,典型表現在「自主」變成「自流」,課堂展現的是學生膚淺表層的,甚至是虛假的主體性,失去的卻是教師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引導、點撥和具體幫助的重要職責。2.有的課堂,有「溫度」無深度。課堂上學生「小臉通紅,小眼發光,小手直舉,小嘴常開」。雖然讓人感到熱鬧、喧嘩,但極少讓人怦然心動,究其原因,就是課堂缺少思維的力度和觸及心靈深處的精神愉悅。3.有的課堂,合作有形式有卻無實質,學生之間在缺乏問題意識和交流慾望的背景下,應付式、被動式的進行「討論」,缺乏平等的溝通和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層的交流和碰撞。4.有的課堂,探究有形無實,學生只是機械地按部就班地經歷探究過程的程序和步驟,缺乏好奇心的驅使和思維的探險以及批判性的質疑,從而導致探究的形式化和機械化,變成沒有內涵和精神的「空殼」。5.有的課堂,一些數學內容機械地套上情境,牽強附會地聯系實際,過多地強調生活來源,其結果是既浪費了寶貴時間,又妨礙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真正理解。6.有的課堂,預設過渡,擠占生成的時空,表面上看教學有條不紊,井然有序,實質上這是傳統以教為中心,以知識為本位教學觀的體現,這種教學由於缺乏學生的獨立思考,積極互動和個性化解讀,學生只能獲得表層甚至虛假的知識,這種知識缺乏活性,不能轉化,內化為學生智慧和品質,所以這是低效的教學。7.有的課堂,生成過多,必然影響預設目標的實際,以及導致教學計劃的落實,從而導致教學的隨意性和低效化;生成過多就會使教學失去中心,失去方向,同時也會導致泛泛而談,淺嘗輒止,從而最終背離了生成的目的。二、提高小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要關注的問題第一個關注的問題:課堂質量質量和效率是築起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命線,具有實效性的課堂,一定是講求高質量的教與學的過程,否則,無論你課堂教學設計得怎樣精彩,課堂教學中怎樣熱鬧,最終結果不能實現課堂質量,等於課堂教學失敗。怎樣才能達到提高課堂質量呢?我認為,首先教師要教的有效。要教的有效就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要實現教學目標,就應該做到①創設有效的學習情境。②多種教學方式融合,精心組織學習活動。③有效捕捉,利用,組織教學資源。④多層反饋,有效調控,適當評價。其次是學生學得有效。怎樣判定學生學得有效呢?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制定:①學生是否扎實有效掌握了本節課所學的基礎知識,學生的學習技能是否提升。②學生在這節課的學習中是否經歷了「數學化」過程,也就是說經歷了數學發現、抽象、概括、推理、建模、應用的過程,並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數學思想、方法與策略?③學生是否在這節課中體驗到了學習樂趣,是否有了探索知識的慾望,是否體現了自信與成功。④學生是否獲得了全方面的發展。第二個關注的問題:課堂效率課堂效率就是教師在單位時間里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一節課只有40分鍾,你在這一節課結束時,連基本的教學任務就沒有完成,能談課堂效率么?顯然不能。因而,作為教師一定要有「成本意識」,必須要處理好「投入」與「產出」,「長效與短效」,「可持續發展」與「暫時利益」的關系,不能以延長課堂時間犧牲學生的身心健康為代價,而獲得暫時利益。第三個關注的問題:實效型教師要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實效性的教師是關鍵,否則一切都是空談。那麼實效型的教師應該是怎樣的呢?我們認為應該是:①深刻領悟教材,為學生本節課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定好位,打好樁;設想如何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知識網路,給予學生數學思想、方法、滲透學科歷史文化,提升數學素養。②全面了解學生,尊重學生差異,因材實教。③有效地組織教學素材,優化學習資源,為學生提供有價值的充滿活力的數學教育。④充滿熱情,有激情,會期待,懂得愛、真誠、友善、寬容、公平,懂得尊重學生和怎樣獲得學生的尊重,給學生以理解和信任。⑤具有教育智慧和教學機智。三、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途徑、方法、策略1.直面學生的數學現實——准確把握教學目標執教者要多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設計教學,找准教學的起點,突出數學的重點,突破數學的難點,捕捉教學的生長點,使教學目標切合教學的實際。有這樣的一個教學設計案例,在一堂數學課上,老師為了給學生講解「對稱」的概念,在課下准備了大量的京劇臉譜。在課堂上,老師用幻燈片給學生一一演示,並告訴學生,這就是「國粹」。最後,老師問學生「國粹是什麼」?有的學生搖搖頭,有的則大聲地說:「國粹就是鬼臉。」這里我們不得不思考為什麼學生面對老師精心設計的提問無言以對、毫無興趣?有時還會出現學生面對「精彩的畫面」視而不見,毫無興趣?根本原因在於教師的教學目標設計脫離了學生的數學現實。思考之後我們應該採取的對策就是:①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確定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作為執教者,應該做到課前調研。②數學學習活動的設計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經驗基礎上,作為執教者,應該抓准切入點。③教學實際要關注讓學生親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作為執教者,我們應該讓學生親歷過程。2.創設良好的數學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心理特點及教學內容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產生對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這個學習情境應該是現實的、有意義的、有價值的、有挑戰性的。課改以來,「創設情境」成為小學數學課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一些有趣新穎且富有思考價值、具有挑戰性的課堂學習情境令教師們眼界大開。但是也有一些看似表面熱鬧,牽強附會、缺少數學思考價值的學習情況真的令人不安和擔憂。例如有一節二年級的數學課「認識乘法」,執教者在上課一開始,出示了一個像動畫片一樣的精彩畫面——「動物園的一角」。教師讓學生觀察畫面並提問「你發現了什麼?」學生經過觀察後紛紛發言。生1:我發現這兒真好玩!有小動物,有房子、大樹、白雲、河流、小橋。生2:我發現小河的水還在不停地流動呢!生3:我發現小河裡還有魚兒在游呢!生4:我發現小兔們在開心地跳動著。生5:我發現小雞的頭還在一動一動的,它們在啄米呢,還是在吃蟲子?生6:我發現小橋上有兩只小白兔,它們是要到橋這邊來呢,還是要過橋去?生7:那裡的兩座房子,哪是小雞家的,哪是小兔家的?生8:遠處的白雲在飄動著,好像在歡迎我們小朋友呢!……至此,十多分鍾過去了,學生不斷有新的發現,教師在肯定中不斷提問「你還發現了什麼」,於是學生又有不斷的新的發現,聽到這,我們不禁要問這是在上數學課還是在上看圖說話課?大量的精力放在情境的設計上,大塊的課堂時間在「非數學活動中」溜走。我們不得不反思,這樣的學習情境能為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什麼?我們不得不思考:①什麼是有效的學習情境?②為什麼要關注學習情境的創設?③數學學習需要什麼樣的學習情境?④怎樣創設數學學習情境?前面的例子告知我們學習情境的創設離開了具體的教學目標,那麼我們就應該有創設學習情景的對策:①創設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的學習情境;②創設有思維價值的數學活動情境;③創設美麗的童話情境;④創設思維認知沖突的問題情境;⑤創設源於數學知識本身的問題情境。對策在教學中恰到好處的運用,我這里有一個案例:教學圓周長時,有位老師是這樣安排自己的教學過程的(1)算出下面兩圖形(一個是長方形,一個是正方形)的周長,並說明用什麼工具和方法。學生很快得出:用尺子先量出長方形的長和寬,正方形邊長的長度,然後根據公式計算周長。此時,教師給予肯定,並說:「請大家拿出各自准備好的圓形紙片,想想用什麼方法能算出它的周長?」學生有的皺起眉頭在思考,有的拿尺子在比劃,最終大家搖搖頭。在這突然出現的新問題面前,他們不安於束手無策,都想找個好法解決老師出的難題,於是出現第一次認知沖突,出現了思維活動的第一次高潮。有的學生說可以在尺子上滾,大家同意他們的看法,各自測量自己的圓的周長,問題得以解決。(2)正當同學們為想出好法,量出圓紙片周長而得意時,老師又提出第二個問題:「誰能算出校園內圓形花壇的周長?」在新的矛盾面前老法又一次束手無策了,於是又激起第二個認識沖突。最後學生得出用一根線貼著花壇圓周繞一圈,量出一圈線的長度,就是花園的周長。老師說:「大家很聰明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圓的周長,可是誰又能算出這個圓的周長呢?」老師邊說邊用圓規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學生看著黑板上畫的圓,滾不能滾,圍不圍,怎麼呢?於是課堂出現第三次認識沖突,又激起強烈的求知願望。接著老師又畫了幾個大小不等的圓,問學生:畫圓的時候什麼變了,周長也就變了?周長和它有什麼關系?通過實踐,很快發現:圓的周長÷直徑=π,進而成功地得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學生嘗到了成功的喜悅。(3)同學得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後,老師讓學生明白了只要知道一個圓的直徑就可以算出圓的周長。然後老師並沒有到此為止,而是又給學生創設了第四次認知沖突,把本節課教學目標進一步深化、鞏固。她說:「同學們知道我們學校教學樓前有一棵千年古樹,他是我市重點保護文物,可我想知道這棵古樹樹乾的直徑該怎麼呢?」馬上就有一個學生說:「把樹鋸掉用尺子一量就知道了。」馬上又有一名學生站起來反駁「那是文物怎能鋸嗎」老師:「是呀,那該怎麼呢?」最後得出:用線子先測出樹乾的周長,再用周長÷π得出直徑。整節課學生精神飽滿,思維活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認知過程中的矛盾和沖突的特點,把這種矛盾和沖突恰當地展示在學生面前,產生一個個問題情境,激起學生創設良好了學習情境,這樣的學習情境就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產生對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這個學習情境就是現實的、有意義的、有價值的、有挑戰性的。3、選用合適的教學方式——注重學生親歷數學化的過程,找准切入點,把握生長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必須使學生有機會真正經歷「數學化」。因此,應採用多種教與學的方式,讓學生在獨立思考、探究學習、合作交流中學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並在親歷數學化過程中嘗試多種體驗。思考①動手操作就是探究學習嗎?②小組討論就是合作學習嗎?③只有數學活動才是體驗學習嗎?④一問到底才是啟發式教學嗎?⑤用了電腦課件就是「整合」了嗎?對策①想法讓學生對探究合作學習產生需要。②營造探究、合作學習的人際氛圍,鼓勵獨立思考、交流、質疑、共同討論,激發探究合作學習的熱情。③創設探究學習良好情境,有明確的探究目標,有具有挑戰性、具有價值的探究合作學習的問題。④在「組內異質、組際同質」分組原則基礎上,實行動態編排小組,打破組內長期形成的——有的人起控製作用,有的人則處於從屬地位狀況,讓每個同學都有機會樹立形象,給每個人提供發展進步、改變自我的機會。對策在教學中恰到好處的運用,我這里有一個案例:內容是教學小學數學中求「平均數」。首先讓學生親歷的過程是:為什麼要學平均數。這樣就可以設計一個情境:讓三個人一組拍球比成績,這時用總數就行。但如果某一組有四個人拍球,學生馬上就會說「不能再用總數,這樣不公平」——這就是生長點。「切入」不是過去那種「今天我們來學習平均數,平均數能較好地表現一組數的平均水平」的這種直接「切入」,而應該是從生活的現實背景出發,找准切入點,再讓學生切入的過程。如學生在一次拍球比賽後告訴我:「老師,我真的拍了12個,但現在我變成8個了。」我馬上問他:「那你少的4個呢?」學生看了看旁邊的同學:「我給他了。」是多的給了少的,少的加上了多的,然後慢慢就平了——這是不是一個數學過程?是不是在生活中找到了切入點、生長點?本節課找准教學的起點、突出教學的重點、突破教學的難點、也捕捉教學的生長點。使學生很輕松地就理解了平均數、理解數學概念的本質意義和內涵。四、抓好雙基、適度訓練——促進數學知識的內化抓住數學概念的本質教學是數學教育永恆的話題。注重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無疑要對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給予重視。數學概念是支撐數學大廈的根基,數學基本能力是建好大廈的保證。因此,知識必須到位,能力必須訓練。抓好雙基義不容辭。五、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捕捉巧用教學資源——預設與生成課堂教學活動是面對著不同個性的生命體,它又該是充滿活力的生成的過程。教學活動正是「靜態預設」在課堂中「動態生成」的過程。精彩的生成正是源於這高質量的精心預設。所以,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既要精心預設又要注重生成。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實施中,寬容接納來自學生的生成,機智篩選課堂生成,從而達到巧妙運用生成促進學生發展的目的。那麼,生成資源來自哪裡?一是教師精心預設;二是課堂學習中自然生成。沒有預設的課堂是不負責任的課堂!沒有生成的課堂是不精彩的課堂!思考你精心設計每一節課了嗎?教學的每個設計、每個活動都是有效的嗎?你在預設中為生成留有空間了嗎?你是否有效的利用了生成?你採用的教學形式是否有助於學生的發展?如何走出課堂表面繁榮而實質低效的教學誤區?對策精心預設——准確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學生、有效開發資源、適時准確評價關注生成——寬容地接納生成、理智地認識生成、機智地篩選生成、巧妙地運用生成六、落實三維目標、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首先取決於課堂教學目標制定的有效性。課堂教學目標制約著課堂教學的進程與發展,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為此,作為教育工作者,應做好以下幾點工作:①與時俱進地選擇好教學內容,扎扎實實地為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定好位,打好樁。(知識技能)②以滿腔的熱情、智慧的頭腦,敏銳的觸角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喚起學生的智慧,啟迪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自覺不自覺地運用數學思想、方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過程方法)③小心翼翼地呵護孩子的學習熱情,想盡法調動學生地積極性、主動性,全力以赴地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數學的價值,不斷地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情感、態度、價值觀)綜上所述,要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確定好教學的起點、突出教學的重點、突破教學的難點、捕捉課堂的生成點。教學風格朴實一點,雙基訓練扎實一點,教學容量厚實一點,學生思維活躍一點,教學方式靈活一點。

I. 小班化教育的課堂教育策略有幾點

一、主體化參與策略,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自覺性,讓學生自主學習。
人的發展最根本的是主體發展。人的主體的發展是以活動為中介的。活動是人的主體性的生成和發展機制,也就是說人的主體性是活動生成,在活動中發展的。
活動教學研究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學生提供一個學習和發展的空間,讓學生在各項教學活動中學習知識,增長才幹,在實踐的基礎上培養理解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學生是活動教學的主體,活動教學策略的制定,內容的確立,是根據學生身心發展水平和年齡特徵,在活動教學實踐中,只研究和把握住學生的特點,才能因材施教,切實富有主體性。
參與教學的策略,重點是在小班的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意識,這種參與是一個積極而有貢獻的參與,而不是被動地接受。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運用參與教學的策略上,要把握住兩個操作步驟。1全員參與。2主動參與。教師在教學中,想方設法圍繞教學目標,創設學生主動參與的情景,讓每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話敢說,有疑能質,樂於參與,同時重視對學生參與程度的指導,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注重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讓他們主動發展。如:一位七年級的小班實驗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看雲識天氣》一課之後,為擴大學生的參與度,教師設計了組織學生進行參與活動的題目,讓學生看雲,看到什麼?想到什麼?用文字或語言展現出來。學習了《風箏》後,讓學生自己設計製作風箏,或設計一場有意義的游戲。將游戲方案在班級宣講,選最佳方案,開展游戲,最後寫成文章。
實踐證明,參與策略的實施,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他們在發散性思維活動的鍛煉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創設自由討論甚至爭論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發散性思維。小班化教學非常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鼓勵學生對問題有不同的見解,學生在課堂上開展熱烈的討論甚至激列的爭論,會使課堂氣氛活躍。同時也培養了創造性思維:由於學生額少,教師不用擔心教學任務是否能完成,每堂課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質疑問難。
怎樣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從以下五個方面來具體實施:
(1) 會預習。具體包括:會藉助教材、工具書以及聯系實際自學,會將感覺精彩或有疑問的標注在書上,會利用各種媒體收集資料。
(2)會提問。一是質疑,對不理解(思想內容)、不了解(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知識)的詞句質疑,對老師、同學的觀點質疑;二是以提出問題的形式自己制訂學習目標,可以圍繞課題、圍繞課文內容、圍繞中心、圍繞藝術技巧、圍繞思路等展開,以疑促思、促學。
(3)會討論。從自主學習的策略來看,這是指學生參與討論的能力。具體包括:會積極主動地發言,會清楚明白地表達觀點,會吸取同伴的有益觀點及時修正自己的認識。
(4)會一些具體的、針對性強的學習方法。如怎樣記、算.說.寫等等。具體的學習方法是很多的,教師不僅可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也可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尊重學生自己摸索、形成的一些學習方法,因為只有當學習方法真正內化為學生自己的習慣時,才能發揮其作用。
(5)會反思。會總結和反思自己的學習情況,找出自己學習上尚存的不足,明確今後努力的方向。
二、合作化互動策略,主要是生生互動。
互動教學策略,在小班化課堂教學改革中,它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班級群體效應,使學生最大限度的投入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再獨自站講台,讓學生也有上台講解的機會,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相啟發,互相幫助,使學生有成功的體驗,有提高學習成績的成效。促進了多角度的交流,起到相互補充的作用。
為打開師生交流的局面,教師想方設法改善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的人際關系,開發課堂教學交往的潛能。把學生真正當作學習的主人,在師生互動的基礎上,挖掘生生互動的潛力,向課堂教學要質量,運用開放型、交往型、體驗型方式,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通過進行小組學習、組際交流、組際互查、組際競賽等活動,激發學生的生生互動的參與熱情。教師具有指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能力,啟發學生在交往中引起爭論,激活思維、互相啟發、取長補短、加深理解,真正達到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目標,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只有充分利用培養學生合作精神的「夥伴式」的學習方法,才有利於學困生的轉化。更好地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其特點是生生交流頻率加快,學生之間相互碰撞增多,不僅能增強教師對學生問題的發現,還可激發教師的靈感,使教師積極鑽研,在實驗過程中,改變注入式的教學方式,注重能力的培養,發展認知水平。對學生來講,教學中互動策略的運用,尊重和調動了他們的主動性。形成了活而不亂、動而有序的課堂教學局面。實踐證明,通過生生互動,學生真正建立起對問題進行研究的責任,從而產生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怎樣指導學生合作學習? 在指導學生合作學習時,可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具體實施的。
(1)會組織。對學生而言,這是合作學習應首要解決的問題。沒有組織的學習,會使課堂變得嘈雜而又散漫。在剛開始實施合作學習時,教學生如何與同伴一起學習,如選擇學習的內容、學習的順序、學習的方法,注意照顧到全體等等。一般而言,班內總有部分學生組織能力較強,教師當然可最大程度發揮這些同學的才幹,但如果總是委重任於這些同學,那麼,其他同學的學習積極性必然受到影響,以至於最終影響合作學習的效果。因此,在實踐中,採用學習組長輪流擔當的方法,真正讓每一個同學都有鍛煉的機會,真正使自主與合作互相促進。
(2)會協調。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有時會出現以下兩種相反的情況:問題簡單時,學生搶著參與,以至於學習秩序混亂,此時,就需要教會學生「謙讓」;問題有難度時,即使有個別同學能回答,但受從眾心理支配,也不敢開口,此時就要教會學生「自告奮勇」。做到了「謙讓」和「自告奮勇」的矛盾統一,就能協調學生間的學習關系,小組合作學習才能有序而高效。
(3)會幫助。合作學習的優勢之一便是互幫互學,互相促進。首先要教育學生「願幫助」,其次是「會幫助」。在自然狀態下,小學生的所謂幫助即簡單地把答案告訴對方,要指導學生盡量避免這種弊端,從老師啟發、輔導同學的行為中得到啟發,依據實際情況幫助同伴。
(4)會評價。合作學習時,由於缺少了教師的直接指導,學生的學習較易「走過場」,流於形式,此時,教會學生評價同伴的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具體包括:討論時的評價(學會贊同、反對、補充);作業時的評價(同學間互相批改作業)。
三.教育均等.充分.個性化落實策略。
小班化教育避免了傳統大班額不能充分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無法照顧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的弊端,在小班,人的主體性更能得到體現,人的素質和個性化發展更能得到充分的培養。由於每班只有30人,每個學生受到的教育資源程度、接受平等教育的權利與機會都大大提高。
人性化得到最好發揮。小班教學空間和環境的設計變得更加精緻,從教室前後空間的利用到學生課桌椅的設計和組合,都變得豐富起來。小班教室里專門配備了鋼琴、多媒體計算機、錄音機、幻燈機、影碟機、電視機等,並開發了與教學相配套的教學軟體,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為優質的教育提供了物質保障。30個學生每人使用可升降的單桌獨椅,可隨時根據教育教學和教學能力發展的實際需要,採用「秧田型、馬蹄型、圓桌型、丁字型」等座位形式,學生可以是小組團團座,也可以是全班團團坐,還可以是師生團坐在一起。師生可以面對面地交流,省去了提問、點名的時間,增加了思考交往的時間,構成了多向交流的布局。教室里不再有高高的講台,老師和學生之間交流的屏障沒有了,縮短了師生的空間距離,充滿情感魅力的老師更加平易近人,課堂上老師隨意穿行於學生中間,和學生「打成一片」,或親切指導,或扮作學生坐於學生中間,或參與學生熱烈討論,對個別存在學習障礙的學生,老師甚至手把手地教……縮短了師生的心理距離,增加了師生互動和學生交流的頻率,營造一種積極、健康、向上、民主、融洽的教育教學氛圍。
根據現代化、動態化、溫馨化、益智化的原則,小班建立了立體的科學教育環境。教室四周規劃為"圖書角"、"益智角"、"生物角"等。教室牆壁由師生共同設計、共同布置,分成多個板塊。班級每人一個儲物櫃,每人一個"信息袋",從學生的生理、心理、學習、習慣等各個方面記錄了學生的成長軌跡,努力使小班真正成為每個孩子愉悅身心的樂園、催人奮進的學園、溫馨如潮的家園和陶冶性情的花園。
單純的人數減少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小班化教育,小班化教育的核心在於實現以人為本,充分開發每各學生的潛能,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像服裝的量身裁衣一樣,為小班的每一個學生因材施教,制定適合他的教育模式。小班化教育充分體現教育的均等性、主體性、充分性和合作交往原則。對每一位學生實行等距離教育,讓學生充分處於活動的中心地位。課堂教學是師生間、同學間彼此溝通,培養學生社會合作交往能力的生活場所。
小組學習是小班教學中經常採用的一種組織形式。首先,對組員構成的研究。在小組分組中大多採用異質分組合作學習。根據不同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個性差異入手,把全班同學分成好、中、差。分組時,均衡配置。每個小組學生在學習基礎、能力水平等方面大致相同,男女混編,並根據學習需要,內容需要以及活動中小組活動實際狀況及時調整,以確保小組活動始終處於良性發展狀況,符合教學發展需要。小組教學一般有3種形式:分組討論、分組操作、分組交流。教學進程:有步驟提出問題---個體自學-----自願結合、互幫互學------小組交流--------各小組派代表匯報-------展開全班范圍的討論與交流------學生互評。同時又培養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團隊精神。合作學習小組:目標的相互依賴、獎勵的相互依賴、角色的相互依賴、資料的相互依賴、身份的相互依賴。如在識字教學中,教師不是在課堂內詳盡的講解字的音、形、義。而是讓學生在四人小組內個個輪流拼讀,互相幫助,然後積極開動腦筋,擔當小老師,就生字的音、形、義提出幾個問題。幫助大家一起來記住生字。這樣的學法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思維,大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師生的角色互換,學生反客為主,學得生動活潑。平時隨時可見,四人小組一起看課外讀物,一邊交流。一起練習口算。合作意識明顯加強。競爭是現代人才必備的條件之一,從小樹立競爭意識,終身有用。我們提倡團隊競爭,在競爭中學會合作。在美術教學拼貼秋天景色的一課中,教師把學生分成七個小組,在小黑板上編幟七幅美麗的秋景,拼貼,結束讓學生評出哪一組最能體現秋天的特徵,哪幅畫做工最精緻,哪幅畫最有特色,從不同的視角來評價,從評價中既體現小組間的競爭,同時體現評價,審美的多元化。同事要求教師要精選小組討論學習的問題,對教學順序和內容進行匠心獨到的設計,讓學生在小組中能夠努力調動自己已有的知識,使其重新組合、遷移,在認知的道路上開拓前進,直到解決問題或悟出規律,要給予學生較充分的時間,不能一晃而過,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有表達的機會。
要深入研究、改善分組方式,對小組學習加強指導,真正實現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小組圍坐為小組合作學習提供了有利條件,然而兩者之間並非可以簡單地劃等號。要實現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學習,還需要深入研究、改善小組的分組方式。學生之間在智力類型、認知風格、性別與個性特徵等等方面都是各不相同的。 因此,如何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對學生進行優化組合,使學生之間的感染和影響達到最好效果,這也是一個值得深人研究的問題。目前看來,對小組進行動態分組、加強小組成員之間的異質性等做法是比較好的改善分組方式的做法。此外,加強 對小組學習的指導,教會學生合作學習的步驟與方法,如如何發言,如何交流,如何討論,如何歸納,如何相互評估,如何參與集體競爭,如何調節合作學習中出現的問題等,也是在分組教學中實現合作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 在分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深入到學生的小組學習中去,掌握每組同學的學習狀況,適時給予針對性的指導,促進小組學習。在分組教學中,最忌諱的就是教師沒能深入學生的小組學習,站在旁邊袖手旁觀,或象徵性地在幾個小組之間走一走,這種情況下的分組教學,即使小組中學生討論得再熱烈,也是徒有虛名的。只有教師在分組教學各個環節中的主導作用得到了最充分的發揮,小班中分組教學這一主要教學組織形式才能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閱讀全文

與小班差異化課堂教學策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