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漢語學習怎麼提高漢語教學質量
一、做好充分的課前准備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
課前的准備工作是巨大的。
首先要研究教材,因為教材是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的依據,教師對教材鑽研的程度直接關繫到教學質量。研究教材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研究大綱,從整體上把握教材,了解教材的編排體系,把教材所涉及的知識進行歸類,掌握各部分知識的結構,確定所教教材在本學科體系中的位置。
2.研究單元教材,掌握重點和難點,對整個單元教材進行加工和處理。
3.鑽研本課教材,理解並掌握教材,對教材進行分析,把教材的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
其次是研究學生,具體包括以下兩點:
1.研究學生的智力背景,了解掌握學生原有知識基礎、學生的智力水平、能力水平以及在班上的分類情況;
2.研究學生的非智力背景,了解掌握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習慣以及分類情況。備好了學生,再對不同的學生實行分層次教學。
二、加強積累,強化訓練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數量的課內外閱讀和生活經歷,已經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我們必須很好地結合平時的課堂教學,側重於指導學生對積累進行歸類整理,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言積累的要求包括三個方面:1.、能背誦課本中要求背誦和默寫的內容;積累相關的字、詞、句、段、篇等;2. 能注意在課外閱讀中積累語言材料。3. 能在生活中廣泛積累語言材料。
(一)積累的類型主要包括:
A.教材方面:
①拼音板塊:正確讀准字音,辨析正確讀音等。
②漢字板塊:改正詞、句中的錯別字;形近字與音近字歸類積累等。
③詞語板塊:成語,分類描寫的詞語,反義詞與近義詞,關聯詞等。
④句子板塊:名人名言,諺語,歇後語,對聯,古詩名句,文言文中的重點句等。
⑤段篇板塊:古詩,名段,名家名篇等。
這樣做便於學生知道教材方面的積累從哪些類型入手,教師引導之後,就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行自主的歸類積累了。
B.課外閱讀方面:
把課外閱讀中積累的字、詞、優美的句段以及有關的知識或者與課文相關的知識進行歸類,並引導學生共同歸納出有哪些類型。如人物類:①英雄人物;②體育名星;③愛國人物等。
C.生活方面:
將在生活中運用的語言以及需要我們運用好語言解決好的事例進行分類,便於在學習的過程中能恰當的運用和學習,真正實現語文學習與生活的結合。如:文明禮貌用語這一類型。
(二)每個類型根據內容的不同引導學生進行分類整理。
A.教材的分類整理:
各個板塊根據相應的類型進行分類積累,這是積累的主要陣地,是學生積累量能否達到的一個主要來源。可以根據上面板塊中的提示進行廣泛積累,將第一至十二冊教材綜合運用,真正實現「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積累,把相應的知識都收錄於相應的類型之中。
例如: ①成語的分類整理:
如表示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成語:(聚精會神,全神貫注等)。再如寫出以「一、百、千、海、不、有等字開頭的成語;寫出表示「時間過得快」、「速度快」的成語。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詞語數量量的積累與分類積累結合。
②句子的分類整理:
可以把對聯、諺語、歇後語、古詩名句、文言文中的重點句等全部融入其中,並且每一部分又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再分一些小點來積累更好,如諺語的積累可分為:農業、天氣、珍惜時間、激勵自己等。
③古詩的分類整理:
從你學過的古詩中寫出描寫春、夏、秋、冬四季特徵的古詩各一句。
④各種句式的綜合訓練:包括:反問句與陳述句的互換;把字句與被字句的互換;肯定句與雙重否定句的互換;比喻句;擬人句;修改病句; 關聯詞合成句子等。
B.課外閱讀的分類整理:
⑴課文中相關知識的拓展:
①你對北京2008奧運會還了解多少,把你知道的分條寫下來:
②安徒生是丹麥著名的童話大師,你還知道他寫下了哪些作品,把它們的題目推薦給大家:
③紅軍長征中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你知道哪些故事,把你知道的故事題目寫幾個下來:
⑵課外閱讀中積累的語言材料
①從小雨描寫到大雨,你能寫多少詞語:
②填動物名稱,成為成語:如(_死_悲;_頭_尾。)
③說明謙虛的名言:(滿招損,謙受益。謙讓是身體的良心。)
④描寫人物心情的詞語你知道多少寫幾個:
⑤寫出兩句關於「珍惜時間」的名言。
C、生活材料的分類整理:
例如聲音方面的整理:
回憶生活中的聲音,把它寫出來:
①下小雨的聲音;②下大雨的聲音;③小貓的聲音;④小狗的聲音;⑤小雞的聲音;⑥母雞的聲音;⑦公雞的聲音。
以上只是一些分類整理中極少的一部分,我們可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主動地分類,主動地整理,然後進行全班性的大綜合。這里積累本身就是一種訓練過程。
三、教給方法,培養能力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捷徑
「授之以魚 不若授之以漁」可見學習方法的知識是最有價值的知識。學習方法是學生為了達到預期的學習目的所採用的某種方式、手段、途徑。學生只有掌握了學習方法,有了學習的主動權,才能獨立地探索新的領域,獲取新的知識,並運用這些知識去組合、去創新。語文教育家葉聖陶老先生也說過:「教,是為了不需要教。」因此,讓學生掌握學法,學會學習,應成為語文學習創新的主旋律。學習的方法是多層次的,多角度,多種類的,下面就三個方面簡單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1.教給學生課前預習的方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預習」乃是「學生預先學習」之意,即預習應看作是課堂教學前的准備,是課外到課內的橋梁和紐帶,是鋪墊,也是初步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階段。強調預習並形成良好的習慣,其意義在於:充分活躍學生的思維,調動他們主動求教的積極性,提高自學能力。
2.教給學生讀懂課文的方法,提高閱讀理解力
讀懂課文的方法是多方面的,從識字、解詞、釋句,到理解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從理解文章題目,理解思考課後問題到自己能圍繞課文的某一詞句提出問題,從理解文章的語言文字,到體會其內涵,品味作者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的方法都需要教。
那麼,怎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悟」出方法,掌握規律,我們主要通過以下四條途徑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創新能力。1、示範引導,舉一反三;2、借機滲透,適時點撥;3、反復誦讀,細細品味;4、總結積累,鼓勵運用
3.教給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
老師和學生都很有制訂好讀書計劃,並按照讀書計劃要讓學生利用學得的知識,方法去廣泛閱讀課文以外的文章和書籍,使他們「得法於課內,受益於課外」。
在課外閱讀指導中,我們不僅要引導學生愛「讀」,還要指導他們會「讀」得好,讀得有收獲。下面粗淺地談一談這方面的一些做法。A.瀏覽讀,B.品嘗讀,C.篩選讀
四、家校結合,形成合力,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延伸。
小學中年級的學生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已萌芽,他們在校外的時間達三分之一以上,所以,爭取家長支持,搞好校外延伸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這也是提高小學教育教學質量不可忽視的主要措施之一。
家校結合主要是通過各種形式向家長匯報學生在學校的表現,有問題的防微杜漸,有進步的及時表揚以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千方百計、家校結合引導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家庭與教師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教育的目的。
總之,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是我們不斷為之努力的事。但是,教無定法,我們都應該根據自己所長,結合學生實際,不斷學習,不斷反思,才能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② 加強國語學習,提高教學質量
在教學中,老師應遵守"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的原則,靈活地選擇乃至創新教法,這樣,首先才能使自己處於興奮狀態中。一個教師如果自己上課都沒有激情,怎能喚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呢?要想使自己的學生充滿激情的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就應該首先激活自己上課時的激情。激情的課堂教學也就會是快樂教學,有效的教學,成功的教學。這樣自然營造的良好漢語課教學氛圍必定受學生的喜歡,漢語課堂教學就會受到實效。作為一名漢語教師應該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下面我就結合教學實際談一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一、通過全面了解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要有細致、全面的觀察能力,這樣才能全面了解學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具備細致、全面的觀察能力的教師,能從學生的表情、姿勢、動作、興趣等外部表現中了解其內心世界,洞察出學生接受教育影響時的心理狀態,從而採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記得我們班有一個學生,每次上課的時候,都不注意聽講,並且不按時完成作業。通過他的課堂表情表現以及學習態度我了解了他的心理狀態,於是我利用課余時間,多次找他談心,鼓勵他、指導他、引導他,從而調動了他的學習漢語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習漢語的興趣。
二、通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習興趣
我覺得,教師在教學中應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樣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過程中,盡量讓課堂變成快樂的場所。通過輕松、愉快、和諧的氣氛改善師生的心境;還有教師在教學中不要做學生的"", 要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尤其對"差生"更為重要。他們由於成績差,長期被自卑困擾,教師應更多的注入愛的甘醇,調節他們的心理平衡。也就是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採取友善的態度,尊重課堂上每一個人,教育學生要有耐心、絕不放棄,直到學生會為止。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對老師有信任感,當教師站在講台上時,學生就能夠感受到親切,心情愉快,因此能達到激發學生興趣的目的。
三、通過朗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朗讀是一項重要的漢語基本功,是學習漢語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漢語教學過程中,我通過採取多樣化的朗讀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記得我剛開始教這個班的學生時,發現學生的朗讀不太理想,學生在朗讀時沒有感情,拉長調。由此可以看出學生並不喜歡朗讀,也就是對朗讀沒有興趣。當時我還經常批評他們,於是他們的情緒十分低落。針對這一情況,我改變了方式,就是要自己示範朗讀,有必要時還會配樂朗讀。
四、通過運用教學課件激發學習興趣
我們知道一個精美的教學課件能發展人的思維,能給人以最大限度的聯想,並且給人無限的美感,也就是讓人盡情想像、思索、潛移默化地發展思維能力。因此,漢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利用課件適當的添加些相關圖片,或配樂,不僅能調節課堂氣氛,給人輕松愉快的感覺,還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認為教師在教學中應合理、靈活運用課件,並充分發揮它的作用,藉助課件的優勢整合漢語教學,可以使學生的個性差異得到更合理的更充分的發展。所以我認為教學課件不僅能夠給教師在教學上帶來極大的便利,而且還可以活躍氣氛,使機械呆板緊張的學習過程變得輕松愉快,激發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提高了學習效率。
五、通過體驗成功,激發學習興趣
在課堂上不應僅僅去關注那些成績優異的學生,還應努力創造條件要特別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如果他們經常處於困難重重、一籌莫展之時而得不到興趣的激發,長期下去他們就會對學習漢語失去信心,興趣也就無從談起了。因此,我在課堂內外時時注意發現他們的進步和閃光點,及時鼓勵和表揚,逐步幫助他們減少學習中的困難,樹立起學習漢語的信心,在課堂上獲取成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起他們學習漢語的興趣。
六、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我們知道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只有在學習興趣被充分調動的情況下,對課文才會產生想了解、想去讀、想學習的念頭。因此,教師在此環節應以情激趣,通過設計一些形式新穎、吸引力強、方法多樣、引人入勝的新課導入方法,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及時把學生引入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自能探究的興趣。
總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很重要的。激發學習興趣,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成功的。只要我們在教學中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巧妙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發揮主觀能動性運用多種形式,持之以恆地不斷創造出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使學生對漢語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並且我們要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貫穿於教學的每個環節,不斷培養和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全方位提高漢語教學的質量。
③ 提高國語水平我該怎麼做
做為一個中國人,學習漢語是特別重要的。
第一,中國是中華民族的專瑰寶,學好漢語是每個屬公民的基本義務。第二,隨著世界的快速發展,漢語已經越來越受歡迎而且使用越來越頻繁。因此,一個母語是漢語的人沒有理由拒絕學習中文。此外,學好漢語學習其它語言的基礎。很多人把他們的注意力放在學習其他語言上卻並沒得到滿意的結果是因為他們忽視了漢語的學習。所以,當我們在學習另一種語言時,我們應該堅持學習漢語。
簡而言之,學習漢語是很重要的,特別是在新時代。我們最好努力把它學好。
④ 怎樣學好國語教學質量
中文,在中國我們叫語文課,在台灣外國,也叫國語。國語啊,顧名思義就是中國的語言。
中文學習,總的來說可分為三部分,課內課外基礎知識積累,閱讀理解能力,還有寫作能力。
第一部分最好學,因為都是固定在那裡的,跟著老師的學習計劃,一步一步學,一般孩子都能完成學習目標。
第二部分閱讀理解能力對孩子比較困難,第三部分作文。其實這兩部分也是相關的,一般閱讀理解不好的人,作文也基本上好不到哪裡去。
要學好中文沒有捷徑,只能像烏龜一樣一點點爬到終點,這個時候就靠的是毅力了,如果像兔子一樣半途而廢,那就可惜了。
不誇張地說,有毅力才能學好中文。學習中文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習興趣,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積累學習方法,增強學習能力等。學習習慣的好壞,直接關繫到學習質量的好壞。
針對孩子對中文都沒興趣的特點,家長適當地要採取強制手段,興趣這種東西,是天生的,但是成就感是後天逼出來的。下面就詳細介紹一下方法:
一、多讀課文,學會預習,學會溫故而知新
讀課文。這里指的是出聲音,大聲朗讀。每天5分鍾足夠(當然,能堅持10分鍾更好),
讀課文的要求:大聲、正確。
大聲,是培養自信和個人魅力。
正確,具體是指:不添字、不漏字、不換字、不回讀、不讀破詞。是要練習朗讀的能力,認真的習慣。
⑤ 如何提高普通話
朗讀不僅是閱讀教學而且提高普通話水平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讀,能幫助理解語義,能幫助再現情境,能幫助領悟內涵,能充實認知結構,能提高普通話水平,能發展思維水平。但從教學第一線的實際情況看,首先,朗讀教學還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其次,朗讀教學質量低下,只是低層次的讀響亮,讀正確流利,缺乏對學生感情朗讀的具體指導。第三,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語文測試中對朗讀的檢測很少甚至沒有。同時,對學生朗讀的檢測、評價缺乏科學性,存在很大的隨意性。第四,由於受教師朗讀水平的影響,教學中朗讀指導存在許多不當之處。第五,許多學生缺乏對普通話的駕馭能力。特別是農村的中小學校,很多學生不能熟練運用普通話。 對於這些不良狀況,我們必須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並且,《大綱》在「教學內容和要求」中對低、中、高年段都提出了明確的目標。著名特級教學孫雙金也曾指出:「書聲琅琅應當成為一堂好課的首要特徵。」由此可見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因此我認為可從以下兩個方面組織實施,扎扎實實開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加強學習,提高認識,確立朗讀訓練的目標體系。 為了使廣大語文教師充分認識朗讀教學的重要性,我們開展了大學習、大討論活動,組織教師學習《語文教學大綱》,深刻領會《大綱》對朗讀教學的要求,與學生實際結合起來,制定了各年級朗讀教學的目標體系,為課題研究指明了方向。
二、精心指導,抓實訓練,積極開展朗讀教學研究。
1、立足課堂,精心指導朗讀,強化朗讀訓練。 閱讀教學要十分重視朗讀訓練,要讓學生充分地讀。首先,我們在教學中保證了學生朗讀的時間,去掉了那些繁瑣的分析,努力地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著名特級教學李吉林說過:「老師的講解分析不可能代替學生的主觀感受……因此,我主張讀得多一些,講得少一些,練得多一些。」實踐證明,李吉林老師的觀點是完全正確的,教師講少了,學生讀多了,學生的語文能力不但沒有降低,反而提高了。其次,在教學中,我們重視了教師對學生朗讀的指導。通過教師的引讀、范讀、朗讀技能的傳授等,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和感悟能力。第三,在朗讀訓練中,我們注意變換形式,使學生朗讀的方式靈活多樣,如個別朗讀、齊聲朗讀、分組朗讀、對比朗讀、分角色朗讀等,這樣做大大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興趣,激起了學生想把書讀好的慾望。
2、組織朗讀競賽,促進朗讀教學。 結合課題研究,我們還有效地開展了朗讀競賽活動,進一步促進朗讀教學,每一學期,堅持開展一次朗讀競賽活動,其中,既有集體朗讀競賽又有個人朗讀競賽,通過朗讀競賽,從一個側面了解了學生普通話的實際狀況以及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朗讀訓練的重視程度和訓練效果,從而為更好地提高普通話水平改善朗讀教學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3、為學生創造一個說普通話的良好氛圍。
由於地方方言的干擾,只在課堂上使用普通話,對學生的普通話水平提高並不大。我們應積極鼓勵學生時時刻刻講普通話,讓學生覺得普通話就在我身邊,在耳濡目染中輕松的運用普通話。也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和習作水平的提高。
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全體教師要進一步增強創新意識,加強學習,大膽實踐,不斷總結,為學生素質的大面積提高作出更大的努力。
⑥ 提高教學質量,我該怎麼辦
教學質量的提高,關鍵是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基礎和不同特點,制定教學目標,使"向40分鍾要質量"的口號真正落實到每一堂課,充分發揮課堂的主渠道作用。
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中心環節,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教師要牢固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優化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積極實行啟發式、討論式教學,開展研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努力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針對本班課堂教學中暴露出來的問題現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把功夫下在課前。
教師上一堂課並不難,上一堂有質量的課就不容易,經常上高質量的課就更不易,其功夫應該下在課前。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仔細研究備課,寫好批註與反思。力求在課堂上講出適合於本班學生口味的課,具有實效性。
第二、把力量放在課內。
教師每堂課盡可能做到優質高效,必須遵守幾點原則:
(1)必須明確本堂課教學目標;
(2)必須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運用多種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為興趣是一種心理傾向,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和最活躍的因素。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他們對一些游戲、故事、活動特別感興趣,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時,就必須採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玩中學、在活動中學。平時教學中,讓學生在充滿生活情趣的課堂中參與學習。以鼓勵為主,真正讓孩子體驗學習的喜悅、學習的信心、學習的激情,這樣往往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第三、把補困加在課後。
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全體學生完全掌握所學的知識是不現實的,總會有那麼幾個學生在學習上有困難跟不上其他同學。教師決不放棄每一位學生,不僅要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的疑難問題,而且更要幫助學生解決思想問題。並利用課余時間對後進學生進行個別輔導;經常與後進學生談心,鼓勵他們克服心理障礙,只要他們有所進步,就給予肯定和鼓勵。
第四,精選課堂教學習題、作業題。
1、作業的形式要多樣,可分口頭、書面、思考,布置課外閱讀作業,力求能開拓學生知識面,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
2、作業的要精選,份量適當,難易適度,並具有層次性、思考性、應用性、開放性。
3、作業的規格要統一,嚴格要求學生認真、按時、獨立完成作業,做到書寫工整、格式規范、步驟清楚、書面整潔。
4、批改作業要及時、認真、細致、不漏批錯批。當天的作業當天批改,作文必須在下次習作前批改結束,作文批改要有總批和眉批,批語要有針對性、指導性,字跡要工整。
5、重視作業的講評,對學生作業中出現的主要問題,要及時講評和糾正。對好的作業要予以表揚,同時督促學生訂正錯誤,對無力訂正的學生應進行面批。
第五、家校合作。
調動家長的積極性,耐心做孩子思想工作,提高孩子學習成績。不僅如此,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培養學生樂觀的人生態度和強烈的社會責任。
⑦ 怎麼才能學好國語
1、首先要學好漢語拼音,因為每個漢字都可以用漢語拼音標准准確發音,而漢語拼音的數目是很少,所以必須把這些基本的聲母韻母的音發准確了。
2、多和普通話準的人交流,並讓他們隨時發現問題,隨時指出,並當場改正。做到這兩點最多一個月就普通話發音就基本沒有問題了。
3、要想學好普通話,首要的是每天堅持說,這一點非常重要,同時在說的時候注意發現自己的問題。發現自己的方言問題後,需要找到正確的訓練方法,這可以請教老師,從而有針對性的加以訓練。同時,每天應注意聽一些普通話標準的人的發音,包括聽廣播和身邊普通話說的好的同學。另外,如果有時間,每天應進行一些朗讀訓練,按古詩詞——詩歌——散文的順序循序漸進地進行練習。總之,普通話學習也是語言學習,只有持之以恆,方能見效。一般只要堅持3—5個月,都會收到一定的效果,有的人還會進步很大。
普通話(Standard Mandarin/Putonghua)是以北京語音為標准音,以北方話(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現代標准漢語。普通話作為聯合國工作語言之一,已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和外國人學習中文的首選語言。截至2015年,中國70%人口具備普通話應用能力,尚有約4億人只局限於聽懂的單向交流。《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攻堅工程實施方案》計劃「到2020年,在全國范圍內基本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具體為全國普通話普及率平均達到80%以上。
清末已出現「普通話」一詞,清廷1909年規定北京官話為「國語」,民國時期多次制定國語讀音,新中國成立後1955年規定國家通用語言為普通話。
1932年經國民政府教育部頒布《國音常用字匯》後,確定國語標准;新中國成立後1953年以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為普通話標准音的主要採集地,制定標准後於1955年向全國推廣。200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確立了普通話和規范漢字作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⑧ 怎樣更好提高學生國語水平
我所居住的縣城是蒙古自治縣城,居住的少數民族以蒙古族為主,我在一所鄉級學校任教一年級的語文,每天我都充滿活力地站在講台,渴望把所有的知識都教給孩子們,可是,越往後學習,問題就越多,我發現漢族孩子對國語的接受能力普遍都很強,而蒙古族孩子卻差強人意,我班蒙古族學生六人,五位同學國語較差,這便是我寫此論文的契機。
一、 少數民族學生學習國語的困難
(一) 語言環境的影響
如我們學校,這些孩子的父母都為農牧民,他們的孩子入學前交流只是用本民族語言,在進校後才接觸到國語,這給少數民族學生學習國語帶來了極大的阻礙。而入校後,在學校上課時教師與學生的溝通雖然都用國語,但下課後個別少數民族孩子們為了使溝通更加流利都是在用母語。所以說是缺乏國語的語言環境。
(二) 自信心的影響
在剛入一年級時,我發現孩子們都愛彼此進行交流,但當一個孩子無法用國語表達自己的意思時,其他同學都嘲笑他,久而久之,從一個訴說者變成了聽眾。最後到了中高段時,他們就國語水平出現了很大的差距,這時,學生對學習國語失去了自信,影響他們學習國語。
(三) 國語是有聲有調的語言,而蒙語是無聲調語言,國語每個音節都有聲調,而蒙語的單詞沒有音的高低升降變化,國語與蒙古語等少數民族語翻譯順序不同。在國語句子通常是「主語—謂語—賓語」的順序,在蒙語則是「主語—賓語—謂語」的順序排列,所以在翻譯句子時,少數民族小學生一般是根據自己母語的語序翻譯句子,這樣勢必造成語法上的錯誤。比如,國語說「他找張老師」,少數民族小學生翻譯就變成了「張老師找他」。
二、 怎樣提高國語水平
(一) 創造更多的學習國語的語言環境
少數民族的學生學習國語要有良好的語言環境,我們要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培養學生使用國語的習慣。
1. 堅持課前3~5分鍾自由交談,可讓學生簡單地介紹自己,自己覺得感興趣有意義的事情、經歷等,這一過程應由淺入深。為了培養學生的連貫表達能力,提高他們的興趣,教師還可以定期給學生布置話題,要求學生課後准備,第二天課前輪流匯報。
2. 課余時間教師在與學生相處時,就所觀察到的事物、現象,要求學生用國語闡述,教師糾正,再由學生表述。經常進行這種即景反應訓練,學生自然會在交際中反應迅速,國語文水平就會自然得到提高。
3. 角色扮演。「課程目標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的理念,是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依據和准則。為此,在進行國語文教學時,我常把一個班的學生分成四個小組,各指定一篇課文作為表演的劇本,讓他們自己選定導演、演員,自定道具,自分角色進行排練,在全班進行表演。通過角色扮演的方法,極大地烘託了課堂學習氣氛,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與學生,讓學生盡情地表演,過足明星癮。
(二) 培養學習國語的興趣
培養學生國語的興趣,可以從多方面入手:
1. 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激發起學習國語的興趣。學生學不好國語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學習缺乏毅力,遇到困難就是退縮。對這些學生,應採取一些措施.如提出每天讀一小時國語或背誦每課。同時向他們講授一些學習方法。如怎樣練習聽力和口語,怎樣記生詞、怎樣做等一系列的技巧。隨著時間的推移,教學內容的增多,還要強化學生學習意識,克服學生的心理障礙,提高國語成績,防止掉隊.
2. 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給學生以成就感。教師應從教學的第一天起就和學生交朋友,盡力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學生在國語學習中哪怕取得了一點點成績,教師也應該適時給予鼓勵和表揚,以激發學生成功的慾望。我們只要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嘗試到成功的快樂,他們的學習興趣就會得到激發。
3. 積極開展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廣泛興趣。在目前的國語教學改革中,有趣的課外活動能使學生不知不覺地學會很多東西,這既有利他們復習鞏固學的知識,也有益於開闊視野,培養他們運用國語的能力.部分教師上課時積極性不高,總是照本宣科,這樣就無法調動學生學習國語的積極性。
(三) 提高教師的國語水平,轉變教學觀念
1. 從學生的特點和需要出發,制定課程計劃,實施教學,確定教學內容、教材和教學方法。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課堂要營造輕松愉快的氣氛,加強趣味性;課堂教學多有啟發式、聯想式,發展學生的智力,體現以學生活動為主的積極性原則;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發揮情感因素的作用,排除學生心理障礙。
2. 正確引導學生學習國語,並幫助學生總結學習方法。在進入小學中高段學習時,少數民族學生對古詩與成語的理解有很大的困難,少數民族小學生對成語的理解和翻譯是一個字一個字的理解、分析,這樣一來,成語就變成了另一種意思。例如:胸有成竹,如果逐字理解,就變成了「胸中有竹子」,但這和本意是風馬牛不相及,而這句成語的含義是:對某種事情的認識,了解以及採取什麼樣的措施心中有數。所以在引導小學生學習成語時,不能逐字理解。
3. 必須讓他們多看國語書籍,掌握國語語序,對翻譯和學習國語有很大的幫助,在看國語書籍時,最好能讓學生大聲朗讀書中的內容,不僅能加大對書內容的理解能力,也能提高國語水平。
(四) 讓學生多聽多說多讀多寫
古人雲:「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是學習語言的方法。朗讀、背誦是培養學生語感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聽、說能力的前提,培養語感能力。從一年級就要養成每天寫一句話的好習慣,要盡量創造各種條件,創造各種機會,為學生良好的口語語感的形成提供更為廣泛的空間。語言學習離不開環境,教師的任務就是和學生一起盡量創造和控制環境,使其產生有利影響而減少不利影響學習。學習應該是連續性的,應該把課堂教學和課外學習結合起來,使少數民族學生更好地掌握運用提高國語的能力。
⑨ 提高國語教學質量,你有哪些自己的想法
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必須轉變傳統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