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高中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實施情況

高中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實施情況

發布時間:2021-02-12 12:55:55

❶ 關於新高考方案下普通高中教育教學改革的思考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9〕29號)和《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和資源建設的實施意見》(蘇辦發〔2020〕15號)文件精神,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推進人才培養模式轉型,深入實施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切實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質量,江蘇省就普通高中完善課程與教學管理提出如下制度。

[推進學生選科評估與指導制度]

各普通高中要制定包含全部組合類型的選科指南,明確實施辦法,指導學生根據興趣、特長、志向、學習優勢和職業傾向,結合高校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指引,理性自主確定選擇性考試科目。

學校選科指導方案要廣泛徵求師生和家長意見,報上級教育行政部門批准後實施,杜絕強制代替學生確定選考科目,嚴禁高中一年級結束前選科分班。

❷ 孝感市第一高級中學的教育革新工程

指導思想
依照我國學校德育的政策法規,繼承德育工作優良傳統,創造性地確定德育工作目標、內容、形式、方法和途徑,按照以人為本、全員育人的思想,構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主體性德育,不斷提高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工作舉措
以「文理融通、自主發展」的辦學思想促進學生的人格完善和社會化,以提高德育實效性為目的,以德育活動為途徑,以德育課程化建設為重點,推進學校的德育工作的創新。
(1)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
貫徹落實《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實施綱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把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樹立「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新形勢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充分利用重大節日、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紀念日,開展以繼承革命
傳統和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系列教育活動,著重落實好「四個一」活動,即每周開展一次班級主題教育活動;每周舉行一次升降國旗儀式;每學期組織一次參觀或社會實踐活動;每學期組織一次以上全校性主題教育活動。(2)加強德育目標研究,建立德育規章制度。
結合新課改下的德育工作新要求,從學校和學生實際出發,開發和建設德育課程,加強德育活動課程的建設,注重學科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發揮科任教師的人格魅力作用。加強對德育目標的研究,構建系列化的德育內容,拓寬德育實施的途徑和領域,開發德育評價方法和手段,體現在「四個整合」上,即將班主任工作與科任教師「教書育人」整合起來,將德育課程與其它課程整合起來,將學校文化建設與班級文化建設整合起來,將學校德育與社會大教育整合起來。
(3)豐富德育工作內涵,拓展德育工作體系。
通過學校開辦的業余黨校、業余團校及學生幹部培訓學校,進一步豐富與拓展以「養成教育、實踐教育、心理教育」為主要內容的德育體系。發揮團委、學生會的作用,開展與當今社會發展相適應、與社會意識相協調、與社會美德相承接的主題班團活動,構建學生「品質內化、行為自律、發展自主」的德育工作模式,培養學生明辨善惡、理解道德沖突、關心他人和具備正確行為的意志,學會善待自己和他人,發展作出負責的道德決策並付諸實施所需要的知識、技能、理解能力、品質和心態,激活學生的內驅力和道德情感,促使學生人格自我發展、自我完善境界的形成。
(4)優化學校人文環境,促進校園文化建設。
把美藝、人文和科學教育的素質作為學生基本政治觀點確立、道德品質形成和道德實踐能力發展所必備的文化素養,形成良好的人際心理環境,健全組織制度環境,營造濃厚的教書育人環境,拓展健康向上的藝術探究環境,重視物質設施的人文意蘊。
(5)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注重德育發展性評價。
繼續完善學校班主任管理制度,充分發揮班主任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的骨幹作用,建立德育工作管理和評價制度,改革班集體評價、班主任評價和科任教師評價辦法,克服標准化定量評價的缺陷。改革學生品德評價,注重學生的自我品德評價,注重對學生品德的發展性評價,堅持開展德育工作論壇和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探究具有學校特色的開放性結果評價和過程性目標評價的方法和措施。
(6)開發德育教育課程,落實校本德育培訓。
加強德育教材和課程開發的建設。從2006年9月起,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的選修課、活動課和新聞課,對學生提供學習方法輔導、心理輔導、人際關系輔導、新生適應性輔導、法制教育輔導等服務。加強心理輔導室的建設,健全和規范學生心理檔案管理,加強學生心理個案研究,對班主任和全體教職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訓。
(7)加強學生組織建設,健全自我管理體系。
改革學生會、團委會的工作模式,是培養和鍛煉學生自主約束、自主發展的關鍵。建立「學生代表會議」制度,組織學生對一些重大問題開展辯論,參與學校的部分管理。在班上試行學生幹部輪職制,制訂相應的輪職制度,面向全體學生,提供學生人際溝通、交往、組織、管理和領導等實踐活動能力的教育機會和條件,讓不同智力發展水平和能力傾向的學生都能受到這方面的訓練和體驗。
(8)拓展德育工作領域,構建大德育體系。
建立學校、家庭、社區相結合的大德育體系,注意開發利用社區和社會德育資源。加強校外德育工作者隊伍的建設,聘任法制副校長和社區輔導員。加強社區和社會教育基地的建設,加強對學生公民意識的培養,重視開展家庭教育指導,組建家長委員會並提高其對學校管理的參與程度。 指導思想
牢固確立課程教材改革是教育改革核心的現代教育觀念,改變重理輕文、文理分割、缺乏整合的傾向,改變課程設置上過於依附考試要求的傾向,改變課程結構上學科課程比例偏大、學生經驗課程和社會問題課程比例偏小的傾向,探索趕越「應試」的新的學生學業評價方法。
要以新課改為根本,成立課程革新領導小組,配備研究人員,積極開展課程革新工程。學校將與高等師范院校等教育研究機構合作,加強在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方案的編制、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途徑和方法的優化、綜合課程的建設、學校課程的開發、各類課程的評價、學校課程管理等領域進行的合作研究和探索。
通過實施調整課程計劃、優化現有課程、增設學校課程、調整課時安排、試行分層教學、提供選擇學習、改變評價方法等措施,加大課程改革力度。在課程革新工程中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以綜合學力的培養為根本目標,重視現代科學教育和現代人文教育,強調教育內容和實施過程中的「文理融通」。通過課程教材改革,讓學生學會珍惜生命、愛護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使之具有正確的政治觀點、良好的道德修養、堅強的意志品質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具有嚴謹求實、科學志趣、比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獨立思考、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
工作舉措
按照「文理融通、自主發展」的辦學特點,確立優化國家課程、推進地方課程和開發學校課程的新學校課程觀,不斷優化社會人文課程、數理科技課程和體藝信技課程,為實現課程的優化整合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奠定思想及工作基礎。
(1)優化社會人文課程
社會人文課程指的是教學計劃中的政治、語文、英語、歷史、人文地理等學科,也包括學校自主開設的人文類選修課程和活動課程。
社會人文學科的教師要在教學中從經驗和知識、技能和方法、態度和精神、理論和價值觀等不同層面充分引入科學因素,對全體學生實施科學化的人文教育,使學生學會從科學的角度來觀察和理解、思考和研究人類及其人文社會現象。
在學習人文社會基本學科知識的基礎上,努力在觀念和價值觀層面上培養學生熱愛生活、服務社會的基本信念和人格健全、不斷進取的價值取向,使人文社會學科教學成為傳承人類文化價值觀念、滲透科學教育和道德倫理教育的重要途徑。
通過優化國家課程、開發學校課程、加強教育研究、加強學科交流、開設系列講座、激活課堂教學和改善教學管理等途徑,使學生在知識視野上有所拓寬,寫作水平有所提高,交際能力有所增強。在社會知識、史地知識和哲學理論等方面表現「自主發展」的特徵。
(2)優化數理科技課程
數理科技課程指的是實際學校教學計劃的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自然地理、信息技術等必修課程以及科技類選修課程和實踐課程。
數理科技學科的教師要在教學中充分注重學科知識的發生和形成的過程及其人文背景,關注知識的人生意義和社會價值,增進對科學技術、自然環境與人類社會關系和意義的理解,對全體學生實施人文化的數理科技教育,使學生學會從人類價值和社會意義的角度來觀察和理解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
在學習數理科技學科知識的基礎上,引入生活背景和科技發展背景,增加手腦並用的教學活動。通過體驗式和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傳遞人類科技文化成果,滲透人文教育和價值教育,在培養學生掌握科學知識、方法的同時,形成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通過優化國家課程,開發學校課程,加強教育研究,加強學科交流,開設系列講座,激活課堂教學和改善教學管理等途徑,使學生在科技知識和理論、科學方法和技能、科學態度和精神、科學觀念和思想、科學道德和價值觀等方面表現出比較鮮明的「文理融通」的特徵。
(3)優化體藝信技課程
●體育衛生
在高標准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的同時,注重體現學校體育工作的參與性、趣味性和群體性。每年舉辦好學校秋季田徑運動會和春季球類運動會,培養師生終身的體育觀念和自覺健身意識。增設體育運動器材,普及體育知識和科學鍛煉方法。
進一步重視體育課的課堂教學。健全體育管理制度,發揮師生在體育課管理中的主導、主體作用。重點開展好課外體育活動和專項訓練,建設若干傳統和優勢體育項目,繼續保持學校體育專項活動在孝感市同類學校中的領先地位。
重視貫徹《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建設標准化的學校醫務室,規范醫務行為,提高醫務人員的業務素質。定期通過廣播、多媒體、黑板報等多種教育途徑,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加強青少年青春期衛生教育,重視流行病、傳染病的防控工作,對學生中的近視眼率作定期調查並控制近視眼率的上升。
●藝術教育
加強對藝術教育課的領導,提高藝術教育對現代人文教育和創新精神培養重要性的認識。在可能情況下,增設藝術課、欣賞課,開展藝術展、集郵展、攝影展等活動,通過各種途徑引導全體學生對人類優秀文化藝術成果的鑒賞,理解人類的生活、價值和情感,培養學生對大自然和高雅藝術的審美觀念及欣賞能力,發展學生的直覺思維和藝術想像能力。
重視藝術教育工作,建設美麗校園,營造藝術氛圍,建設藝術類專用教室,開設藝術類選修課和活動課。發揮藝術類學生社團的自我養成教育作用,繼續重點開設音樂、美術專業班,近兩年爭取向國家音樂、美術重點院校輸送優秀人才有新的突破。
●信息技術教育
重視提高信息技術質量。根據新課改的精神,注重信息技術課程與其它課程的整合,提高師生手腦並用程度和人文科技含量,將信息技術課作為學生體驗科技發展、培養創新精神和鍛煉實踐能力的平台,引導學生合理利用、有效投入、勇於創新地開展一些科技小製作和小發明活動,培養學生熱愛知識、尊重勞動和珍惜勞動成果的情感和價值觀。
(4)優化課程結構
科學設置課時總量,調整課時分配的結構,增設以「文理融通」課程、研究性課程、綜合課程為基本內容的校本課程。在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等課程試行分層教學,鼓勵學生開展選擇性學習。對必修課程、選修課程和活動課程試行「合格制」,健全和完善學生的學業評價體系。
●調整課時安排
(依據新課標待定)
●調整課時內容
將現有的讀報時間改為綜合素質教育課,即「午育課」。開設科學技術、藝術鑒賞、學校特色、身心健康、時事政治五類系列化「綜合板塊課程」,通過校園網路或班級組織落實,每周增加2節選修課和2節活動課,試行開設「文理融通」「百家講壇」講座課程。
根據新課改拓展型課程的要求,重點開展以下學校課程:資源與環境、科技發展史、歷史評述、閱讀指南、理化實驗、時事評說、動物世界、生物技術、中外文明史、研究性學習指導、案例說法、閱讀鑒賞等選修活動課。
●實施分層教學
為創造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環境,尊重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自主發展,在保證基本學力的前提下,對若干學科實施分層教學:在高一年級實行數理化實驗班和基礎班,高二年級實行理科數理化實驗班,文科語數外實驗班和提高班。教學內容、教學進度及教學評價實行分層計劃,分步實施。 指導思想
牢固樹立課堂教學改革是推進「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的根本舉措的教育革新觀,改變現行課堂教學以教師、書本、課堂為中心,講授灌輸為主,忽視合作交流、主動參與和探究學習的傾向,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新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課堂內外充滿生命的活力。
課堂教學是實施課程教學的主要環節,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在致力於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體現「文理融通,自主發展」的學校辦學特色的同時,注重各學科課堂教學中引入現代教學方法和技術手段。按照新的課程標准及素質教育的要求重塑教師角色、重定教學目標、重組教學內容、重調師生關系、重擬教學評價。
工作舉措
按照「文理融通、自主發展」的辦學思想,不斷優化現有社會人文課程、數理科技課程和體藝信技課程的課堂教學,從改善師生關系、加強現代教育技術在學科中的應用兩方面著手,開展以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為重點的課堂教學改革。
(1)轉變教師的課堂教學觀念
根據新課標素質教育的思想,以主體性體驗式活動教學模式的探索為重點,改變現行課堂教學中以書本、課堂和教師為中心,忽視師生合作交流、主動參與和探究性學習的傾向,要求教師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總結、學會反思,從主觀上認識到真正的課堂教學改革的參與者、收益者、認同者是學生。
(2)改進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
課堂教學工作是一個創新性工作,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新精神是改進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的關鍵之處。要切實改進教師的教學行為,必須實現兩個「轉變」:一是實現由「標准劃一、關注重點」向「面向全體、注重個性」轉變;二是由「灌輸講授式學習」向「探究啟發式學習」轉變,使學生學會讀書、學會提問、學會探究、學會溝通和表達。鼓勵教師進行教學方法、手段和策略的改革,形成個性化的教學風格。
(3)建立新的課堂教學評價標准
在科學系統傳授學科知識的同時,強調學科知識同社會生產、生活及大自然的聯系,強調學科知識同學生本人已有經驗的聯系,強調教師中師生情感的融通,強調學生內驅力的培養和發揮,強調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強調統一要求和個性需求的有效結合,強調現代人文精神和現代科學精神的結合。採取有利於學生發展、創造性表現的課堂教學評價方法,使課堂教學充滿生命的活力。
(4)構建課堂教學分層教學模式
以基礎學力為核心追求教學質量的提高。為適合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和需要,可試行基礎性學習計劃和提高性學習計劃。在課堂教學中開展以教學組為單元的改革試驗,因材施教,培優補差,保證面向全體學生,大面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根據學生的個人基礎和愛好進行分組,開展分層教學、分層作業、分層考試、分層評價的改革試驗。
(5)加強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充分認識現代教育技術對推進「文理融通、自主發展」的有效作用,發揮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對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改進傳統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師的教學藝術水平,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參與程度,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運用多種語言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揮電化教學、信息教學、實驗教學的綜合效益作用,提高先進教學設備的使用頻率和效率,使之服務於課堂教學。 指導思想
以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科學的管理理論,建立健全乾部隊伍管理組織。優化管理體系,優化班子結構,建設一支在群眾中威信高、凝聚力強的領導班子,使總支領導核心、行政組織職能和各類管理制度適應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適應貫徹「文理融通、自主發展」辦學思想的需要。建立現代辦公自動化系統,形成廉政、精簡、務實、高效的管理體系和行政作風。
以素質教育的理論和現代管理思想,構造具有「學習型組織」「科學型管理」「和諧型發展」的學校。使領導具有卓越的教育哲學和辦學思想,教職工具有真正認同學校的價值理念和精神文化,學生具有熱愛學習、積極向上的追求目標。鼓勵全體師生員工充分發揮其潛能和創造性,真正形成「命運、責任、事業和利益的共同體」。為適應教育發展和教育教學改革的變化需要,調整學校建制,完善管理制度,規范管理過程,擴大管理幅度,減少管理層次。強化管理職能的專業化分工,強調管理職能的適當綜合化,強調職務、責任和處置權的相對統一性,強調組織體系的精簡和行政工作的高效。
工作舉措
(1)深化內部管理體制改革
充分體現「以教師發展為本」的管理思想,實現管理的科學化和民主化,注重人的自覺、自律和自我實現,逐步建立並完善一整套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有較強導向作用的、適應學校辦學思想的能激勵教師自主發展的人事制度和績效評估體系。充分發揮黨總支的政治核心作用、教代會的民主監督作用,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實行校務公開。通過教代會、黨政工團聯席會議等形式聽取教職工意見,做到群策群力辦學校。
(2)健全和改革有效的管理制度
隨著教育改革實驗的不斷深入,教職工的角色、地位、作用和職責都會逐步調整,教職工的智力和能力結構也將隨之調整和提高,行政人員及教職工的崗位責任將有新的內涵。因此,需要相應調整全員的崗位責任制度,改革人事制度,逐步完善教職工的全員聘任制度,激活潛能用人制度,健全行政監督制度,落實校務公開制度,相應調整教職工的利益分配製度,激勵每一位員工不斷地實現自我發展和自我超越。
(3)開展綜合管理職能研究
根據「文理融通、自主發展」的要求,從2006年起開展年級組職能綜合化的研究,逐步使年級組兼具德育、教學、科研、培訓等管理職能。進行教研組的綜合管理職能研究,逐步使教研組和備課組具有教研、課題研究、人員聘用等參與管理職能。使教師個人目標、教師組織的目標、學校發展目標達到和諧一致,最大限度地實現學校的價值和發展,充分體現管理職能的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和教師行為的實效性、必要性、創造性。
(4)加強教科研組織建設
調整和充實教科處工作職能,增加人手,以適應實施素質教育和貫徹辦學思想的需要。教科處在自身承擔研究課題的同時,還要為學校的行政決策提供診斷、調研和咨詢服務,對教師科研提供項目管理、組織交流研討及業務指導服務,對學生的學科性和跨學科研究活動提供必要的理論、方法、信息等方面的指導和服務。
(5)加強心理咨詢室的建設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學生發展需求的不斷變化和進步,廣大學生面臨著心理壓力、心理負擔和心理狀態等方面的困惑和問題,加強心理咨詢室的建設十分重要,2006年9月起,開啟心理咨詢室工作。

❸ 高中教育體制改革包含哪些方面

中央給咱辦實惠,農民種地不交稅,娃娃上學不交費,真是和諧好社會。」——流傳於陝西商洛地區的這一民謠,反映了民眾對於免費義務教育的真切感受。免費義務教育城鄉全覆蓋只是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一個縮影。

著力點:突破教育體制性障礙

小康大業,人才為本;國運興衰,系於教育。教育承擔著塑造公民素質、培育各類人才的重大任務。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以巨大的勇氣推動教育改革,突破教育體制性障礙已成為教育改革的重要著力點。

我國教育實行中央、省、市、縣四級管理體制,近年來,中央政府進一步簡政放權,加大了地方政府對本地區教育統籌管理的許可權,促進了教育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緊密結合。基礎教育實行由地方負責、分級管理的體制;職業教育逐步建立在國務院領導下,分級管理、地方為主、政府統籌、社會參與的管理體制;高等教育實行中央和省級政府兩級管理、以省級政府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

除管理體制外,教育體制還包括辦學體制、投入體制、評價體制等,主要表現在政府和主管部門如何規劃、引導、管理、評價等方面,如何處理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各級各類學校等諸多復雜關系。目前,學校自主辦學、自我發展、自我約束機制初步形成。政府由對學校的直接行政管理,開始向更加重視運用立法、撥款、規劃、信息服務、政策指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進行宏觀管理轉變。在中小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在高等學校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依法保障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和職業地位,調動了廣大教師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深化教育體制改革,關鍵在於更新教育觀念,通過改革人才培養體制,提高人才培養水平。《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公開徵求意見稿)提出,樹立全面發展、人人成才、多樣化人才、終身學習、系統培養等人才培養的五個觀念;形成體系開放、機制靈活、渠道互通、選擇多樣的人才培養體制;注重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因材施教。

全方位:教育體制改革大力推進

2006年,河北省邯鄲市優質中學的班額竟達到100餘名,而薄弱學校只有20多名,義務教育的不均衡困擾著市民和教育部門。從2007年開始,邯鄲市系統改造21所薄弱學校,建立教師流動制度,用3年時間打造了一個義務教育階段基本沒有擇校的城市。銅陵、成都、沈陽等地都在創造性地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同時,近年來,在中央財政的強力支持下,省級政府統籌規劃實施、以縣級政府管理為主的義務教育新體制逐步形成,免費義務教育從全國農村推廣到城市,成為我國教育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幾千年前孔子「有教無類」的民族之夢已經成為現實。

近年來,國家實施了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的「211工程」,實施了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建設的「985工程」。針對部門辦學、條塊分割和低水平重復等問題,通過 「共建、調整、合作、合並」等改革措施,我國大規模地整合教育資源,高等教育體制和布局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後勤社會化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新的體制推動了高等教育快速發展,促進了高校服務於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職業教育正在成為面向全社會、面向人人的教育,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推動職業教育從計劃培養向市場驅動的轉變、從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觀引導的轉變、從傳統的升學導向向就業導向轉變,推動了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

國家將民辦教育定位為社會公益性事業,納入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實行「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依法管理」方針,形成了以政府辦學為主體、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格局。

政府堅持教育公益性質,把促進公平作為國家教育基本政策,在實行非義務教育階段成本分擔機制改革的同時,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和體制機制。建立了普通本科高校、高等和中等職業學校國家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制度,完善了國家助學貸款和高校學生入學綠色通道制度,確保困難家庭學生共享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成果。

以教育開放促進教育改革和發展。我國已經與188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教育合作與交流關系,與34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學歷學位互認協議。實行「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方針,還設立了「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

進一步構建推動教育科學發展的體制

黨的十七大提出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為進一步深化教育體制改革,促進教育科學發展指明了方向。

從總體上看,我國人力資源開發仍然是低水平、不全面和發展不平衡的。特別是教育發展的水平、人才培養的質量和學校的知識貢獻,還不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不能滿足現代化建設和人民群眾的需求,創新人才尤其是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嚴重不足;城鄉之間、區域之間教育發展不平衡,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問題突出,農村教育仍然是薄弱環節;素質教育推進仍面臨很大的困難和阻力,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還很嚴重,中小學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現象普遍存在;公共教育投入不足,各級各類教育不同程度地面臨經費不足的問題。在新的發展階段和新的發展高度上,教育體制亟待改革。

深入推進教育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需要完善教育優先發展的體制機制,還要健全權責明確的教育管理體制,要完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形成有利於實施素質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學體制,要健全促進教育公平的體制機制,形成鼓勵優秀人才當教師、終身從教的體制機制,要建立中國特色現代學校制度,積極建設終身教育體系,促進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形成。

❹ 關於08年山東高中教育改革的具體事宜

推進素質教育落實《規范》需要明確的若干具體問題
一是調整作息時間。各地要按照《山東省普通中小學管理基本規范(施行)》要求,抓緊調整作息時間。原則上作息時間要以縣為單位統一,各設區的市可以在市區范圍內統一作息時間。各地可以有兩周時間的調整期,從今天起兩周之後全省各級中小學都要按照新的作息時間表實施教學行為。無論怎麼調整,都要綜合考慮《規范》關於在校學習時間、學生作業量和節假日等各方面的規定,不能突破《規范》。有的地方反映全省由於東西跨度較大,可否允許提前上課。我們也對此進行了研究,既然是對全省的統一要求,為維護《規范》的嚴肅性,暫不考慮提前上課問題,也不安排夏冬兩種作息時間,待以後全省整個中小學素質教育形勢完全走上正軌之後再作調整。
學分與高考分數是沒有的關系,說是學分,其實與以前的會考是一個性質的,只要是學分夠了,就可以拿到畢業正,學分不夠就拿不到。
當然學分高了很好,但是到時高校錄取也不會考慮你的學分高低。都是按照分數。
確切的說學分只與畢業正有關。
體育只會在學分中有涉及,但一般都能修滿。

二是規范雙休日。規范明確指出,雙休日不上課。全省中小學生雙休日一律不組織上課。這里所說的上課,是指學校集體組織的集體授課和學校統一組織的自習。雙休日除了部分老師按照規定值班以外,教師不再上班。雙休日不上課並不意味著學校必須關門,學生必須回家。雙休日不上課只是規定了不集體上課,這兩天時間屬於學生自主支配的時間。寄宿制的學校何時安排學生回家,可以由學校統籌考慮做出安排,但是絕對不能強令學生回家。雙休日,學校的教學資源如圖書館、體育館、有條件的實驗室都應當向學生開放,供學生組織活動使用。學校也要安排好相應的後勤服務,並有老師值班並加強對學生的管理。高三的學生還有三個多月就要參加高考了,對今年的高三,也僅僅限於今年的高三,全省統一考慮,可以在周六組織一天自習。

三是規范學生的作業量控制。雖然規范對於學生的家庭作業量有了時間上的規定,但是在具體實施方面還有一些實際問題,那就是誰來掌握時間。數學老師布置的作業並不超量,語文老師也不超量,但是數學和語文相加可能就將超出規定的時間。作業總量的控制,由學校教導處的負責同志進行審核把關。學校規模較大、平行班較多的,也可以由年級組長審核把關。同時也應當明確,當天沒有課程的科目不能安排家庭書面作業。

四是規范面向學生的各種培訓、競賽和考試。除市級教育行政部門同意的考試、競賽以外,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不參加任何統一考試、競賽。高中階段學校的期末考試由學校自行組織,各級教研機構可以提供一套完整的試題供學校選用,鼓勵學校自行命題考試。高一年級末各市教育行政部門可以組織一次統考,高二年級末由於全省組織學業水平考試各市各校不再進行考試,高三下學期可由各市根據情況由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組織一次模擬考試,為畢業生參加高考作適應性訓練。但是無論何種考試,都不得進行縣與縣之間、學校與學校之間、班與班之間的排隊。關於面向學生的培訓,必須明確:凡是與課程內容直接相關的各種培訓班校內一律不得舉辦。有些學校舉辦了一些學生興趣小組,周末組織進行各種活動,開展拓展活動,這應當是提倡的。但是也應當力戒以興趣小組為名組織學生上課。關於學校組織的奧賽培訓班,我們明確一下:義務教育階段不得組織奧賽培訓,高中學校舉辦奧賽班須經市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批並報省教育廳備案,但不得在雙休日組織上課或組織培訓。

五是規范高中學生文理分科時間。文理分科的概念是高考的概念,按照新的課程方案,學生只有課程選擇,或者選擇發展方向。學生文理分科也面臨一個彼此攀比、越來越早的問題。規范已經明確規定,學生選擇發展方向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文理分科不能早於第二學年末。在此之前的過早分科對於學生的全面發展是不利的,也將造成學生不能順利通過學業水平考試。2007年入學的學生,目前有的學校開始進行預分,這是十分不妥的。希望有關學校馬上停止並採取補救措施予以更正,不能因此影響學生參加學業水平考試。從2008年入學的新生開始,全省「一刀切」,高中學校必須嚴格遵照《規范》,在第二年級末以前不得安排學生分科。如因過早分科造成學生不能通過學業水平考試不能畢業的,由學校負責,並追究學校負責人的責任。

六是規范國辦學校復讀班。國辦高中舉辦復讀班,實質上是片面追求升學的一種具體表現。在普通高中尚未普及、教育發展並不均衡的情況下,一些辦學條件較好、教育質量稍高的學校不把注意力放在使更多的孩子接受優質教育上,而是為追求升學成績、經濟利益大規模舉辦復讀班,這嚴重損害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升學權利,背離了國辦高中的公共教育資源的性質和宗旨,同時也嚴重擾亂了高校招生秩序。對此,教育部一直有明確的規定要求各地嚴格禁止國辦普通高中舉辦復讀班。2007年年初,省政府《關於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的意見》也明確提出,禁止國辦普通高中大規模舉辦復讀班。我省有些市地已經認識到了復讀班的危害,開始從去年起禁止國辦高中辦復讀班。但也有一些國辦普通高中仍然在大規模招收復讀班。由於考慮到學校和學生的穩定,2007年我們沒有把這項工作作為查處的重點。作為規范高中辦學行為的一項重點,2008年我們要重點抓一下國辦高中復讀班問題,目前省教育廳正在研究具體處理辦法。希望各普通高中認真對待這個問題,從今年暑假開始停止招收復讀班。

七是關於統一假期安排的問題。這次寒假檢查期間,不少地方反映,希望全省統一安排假期便於統一檢查。我們經過研究也徵求了部分學校校長的意見,決定全省統一高中學校放假時間,對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放假時間提出指導意見。根據國家課程方案和我省的實施意見中關於假期時間的規定,2008年暑假初步考慮,全省普通高中從7月11日開始至9月1日結束,具體時間以省教育廳文件公布的為准。

八是規范高中招生秩序。去年6月份省教育廳在關於進一步規范高中招生秩序的文件中已經對規范高中招生秩序提出了要求,《規范》又作了明確。各普通高中要嚴格遵守國家和省關於規范招生行為的要求,不作違規招生宣傳,不違規提前招生,不到規定區域外招收學生,不超出學校合理規模招生。高中不違背「三限」政策招生,不採取不正當手段招生,不接收已按規定程序被其他學校錄取的學生。各市要對所屬中學的招生范圍作進一步的規定,避免因界限不清造成生源的惡性競爭。同時要認真按照省政府辦公廳文件要求,盡快研究中考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加快推進中考制度改革。

九是強化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規范高中學生素質發展報告。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是評價高中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是評價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標准,也是高校招生的重要依據。去年我省已經開始在全省高校招生錄取過程中參考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報告,邁出了高校錄取標准多樣化的第一步。近日教育部又下發文件,提出了今後的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要進一步加強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工作。從我省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開展的情況來看,也確實存在一些問題,突出表現在對這項工作不重視,考風不正、考紀不嚴。去年年底,我們對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中違規比較嚴重的齊河實驗中學做出了撤銷規范化學校的處理,就是要通過加大對學校的處罰措施,進一步嚴肅考風考紀。近日,我們將研究制定並下發進一步加強考風考紀的文件,對於敢於在學業水平考試和學生素質發展報告中作弊的學校、老師和學生本人,都將予以嚴肅處理。學校作弊的追究主要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的責任,學生作弊的將直接記入個人成長記錄進入發展報告。

❺ xx中學教育教學改革發展思考與實踐

中職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思考與實踐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關於職業教育的論述中特別強調要「把提高質量作為重點。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教育部《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行動計劃(2010—2012年)》工作思路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按照「保證規模、調整結構、加強管理、提高質量」的基本要求,鞏固發展成果,推動改革創新,強化內涵建設,解決突出問題,著力提高質量。由此,我們不難看出,以提高質量為核心,以改革創新和加強建設為主線的戰略布局是推動職業教育又好又快發展的著眼點和著力點。對於中職學校的教學管理來說,提高質量,就是要堅持規模和質量統一,把資源備置和工作重點集中到強化課堂教學和實訓教學中來,加快實現學校由注重規模擴大向更加註重質量提高的轉變。改革創新,就是要圍繞提高教學質量,以解決學校課堂教學和實訓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作為切入點,加快中職學校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評價機制的改革,增強中職學校的發展活力,努力提升中職學校培養技能型人才的水平,更好地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一、中職課堂教學和實訓教學的現狀
從中職學校的生源狀況來說,絕大部分進入中職學校的學生都是應試教育的失敗者,這些在小學、初中備受學習挫折的學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他們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上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厭學」是進入中職學校學生的一個共同特點。進入中職學校以後,他們對書本、考試等傳統的教學方式和評價方式有一種來自本能的反感,給中職學校的課堂教學管理帶來了極大的困難。中職學校實行的「2+1」模式使學生的學習時間縮短、專業實訓課減少,「頂崗實習」實際上變成了「頂崗工作」,「雙證書」制度也只流於形式,學校專業課師資、實訓設備建設的滯後等種種原因導致中職學生的專業能力得不到有效培養,畢業後成為只有「中職文憑」的簡單勞動力,而不是中職教育培養目標所定位、企業所需要的中級技術人才。正因為家長和學生覺得「學不到東西」造成了中職學生的輟學率升高。由於畢業生的低質量就業,專業技術學不學與就業沒有直接關系,學與不學、學好學壞都一樣,反正到時候照樣發畢業證書,導致中職學校學生學習動力和壓力嚴重缺乏,這是中職課堂教學和學校教學管理困難的最本質的原因,也是中職學校對學生、家長缺乏「吸引力」的最本質原因。從教師的狀況來說,中職學校的教師無論從觀念還是教學方法上都沒有擺脫傳統的束縛,面對這些對學習失去興趣和動力的學生,無論是授課教師還是班主任都缺少足夠的手段和辦法,也沒有熱情幫助他們解決困難。中職課堂上,不但學生學得累,教師教得也累。教師的教學工作無法用「量化」的成果來體現,教得好與不好一個樣導致中職學校的教師普遍缺乏教學動力和熱情,工作沒有「成就感」是中職學校教師面臨的共同困惑。因此,中職課堂教學中,學生曠課、遲到,上課時睡覺、玩手機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成為困擾中職學校教學管理的難題。
二、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
1、學習、借鑒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學習借鑒同類學校的成功經驗和模式不但能加快改革的進度和效果,而且能最大程度的減少改革的風險。為此,我們把浙江某職業技術學校作為自己的學習榜樣,有計劃、分步驟的穩步推進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2010年12月學校先後組織了全體教師學習了該職業技術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經驗和做法,並組織學校中層以上幹部、班主任和各教研組組長到永康職業技術學校進行了實地參觀。2011年1月,學校組織了中層以上幹部、全體教代會代表和班主任參加的教學改革研討會並邀請了縣教育局領導列席了研討會。研討會不但統一了大家的思想,更吹響了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號角。
2、實踐、討論,再實踐
(1)特色課的試行
特色課就是教師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通過2節或4節課教授某一個課題,並在學校部分班級進行巡迴上課。開設特色課目的,一是加強必修課程與當地社會經濟的聯系,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解決的是學生「學習動力」的問題;二是能充分展現教師自身特長,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效率,節省教師備課時間,增加中職學校教師的「成就感」,解決的是教師「育人動力」的問題。特色課的教學內容由教師自主確定,但必須針對我校學生的實際,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和教師自身特色。這樣教師就可以從繁重的備課任務中解脫出來,把主要的精力花在學生身上,不斷根據實際的上課效果修改自己的教學設計,使之不斷完善,不斷提高。經過一個階段的實踐,學校組織所有擔任特色課教師進行了一次全校性的特色課展示評議活動。活動的目的一是向學校全體展示特色課的教學效果,二是搭建大部分教師參與的討論、交流的平台,營造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氛圍。通過討論、總結,學校形成了「特色課教學常規化,常規課教學特色化」的教學改革方向。所謂特色課教學常規化是指,特色課無論是從教學內容的針對性,還是從教學形式和方法上的靈活性上,都大大增加了教學對學生的吸引力,體現了中職課堂教學特色,激發了教師的教學熱情,值得在全校、全體教師中逐步推廣,在今後的課程設置和教學計劃中要安排固定的課時,使特色課教學常規化、制度化。所謂常規課特色化,是指全體教師要不斷學習、借鑒在特色課教學中總結出來的好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模式,應用到常規的文化課、專業課教學中,使自己的常規課富有中職學校和教師個人特色,增加常規課對學生的吸引力,從而提高常規課的教學效果。
(2)實訓教學的包干制
目前,中職實訓教學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實訓設備和實訓師資問題,由於這兩個方面的原因,中職學校,特別是農村中職學校很難按質按量的完成教學計劃中的實訓課程。因此,中職學校很難培養出企業所需要的具有實際操作能力的「專業化」人才,中職學校實行的「雙證書」制度也只能流於形式。為了解決上述矛盾,學校在高二年級的最後一個學期(也就是學生在校學習的最後一個學期),利用大約一個月的時間(根據各專業的具體情況而定),其他課程的教學停止,由一個或者多個實訓指導教師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集中強化培訓。培訓結束後學生參加相應工種的中級或更高級的技能等級證書考試,學校根據學生獲得技能證書的情況對相應的指導教師進行考核、獎勵。實訓教學的包干制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點:優化了資源備置,解決了實訓學校設備和師資不足的問題;集中時間的強化訓練,符合實訓教學的特點,有利於學生的技能培養;學習目標(考中級技能證書)明確,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班級包干到人,教師責任和目標明確,有利於提高教師教學的積極性;教學時間集中,教師在完成相應的課時後相對自由,為專業課教師的成長和參加企業鍛煉提供了時間上的保證。本學期實訓教學包干制在09數控班級試行,無論從過程和結果上看,效果是非常明顯的。
三、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1、教師的教育觀念亟待更新,師資隊伍建設任重道遠
中等職業學校,特別是農村中等職業學校普遍存在教師缺編和結構性缺編問題。近幾年,大部分縣級職教中心在整合縣域內的農村中職學校以後,由於政府重視,辦學力量集中等優勢,各縣級職教中心在校園硬體,學生規模、教學條件等方面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隨著規模的逐步擴大,教師缺編的問題和師資結構性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農村中職學校的專業課教師和實訓指導教師大部分都是從原來的文化課教師轉型而來,雖然經過「省培」或「國培」,獲得了一定的專業技能,但普遍存在專業素養和實際操作技能欠缺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大部分教師還不能從傳統的、普通教育的教育觀和人才觀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教學中缺乏創新精神和創新的動力,課堂教學因循守舊,固步自封。對現代中職學生的心理缺乏了解,對他們的行為缺乏認同,教學缺乏「成就感」使職業倦怠在中職教師中普遍存在,對教育教學改革缺乏參與的熱情,甚至消極應付。農村初中應試教育愈演愈烈,初中教師對「後進生」普遍缺乏管理和關愛,導致進入中職學校的學生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特別差,增加了中職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難度,也增加了教師的壓力和負擔。怎樣激發廣大教師參與中職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的熱情,發揮所有教師的聰明才智,形成一套科學合理的教師改革的激勵機制是中職學校教育教學改革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2、教育教學評價機制亟待加強
無論是學生的學習,還是教師的教學工作,都需要有相應的評價機制來監督和推動。學分制已經在中職學校推行多年,但由於各個學校在師資力量、教學硬體設備上跟學分制管理的要求存在相當大的距離,許多學校在推行學分制的過程中都舉步維艱。相對於一張試卷就能評價學生的普通教育相比,中職學校對學生的評價非常復雜。既要有理論知識的考試,又要有操作技能考試;既要有對學習結果的終結性評價,又要有對學生學習態度的過程性評價;既要有對學生知識與技能的評價,又要有對學生思想品德的評價;既要有對學生在校學習期間評價,又要有對學生頂崗實習期間的評價……許多已經推行學分制的學校,由於在操作過程中環節過多,操作難度過大而流於形式和表面。正是因為學校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沒有形成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學校對於教師的教育教學質量監控也就難以建立。對於普通教育而言,學生的考試成績就是老師的教育教學成績。對於中職學校來說,由於「學生的成績」難於界定,教師的教育教學成績也就難於界定。所有大部分學校的教育教學監控只能停留在查教師教學設計、學生作業等這樣一些表面的層次上,難於對教師的教育教學過程實施有效的監督和監控,學校只能靠教師的職業道德來約束教師的課堂教育教學行為,「教與不教一個樣,教好教壞一個樣」是中職教育教學管理難的主要原因。因此建立一套科學、合理操作性強的學生和教師的評價機制是今後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得以持續和深入的關鍵工作。
3、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水平亟待提高
一方面,由於中職學校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對學生和教師的評價機制,導致日常的教育教學管理繁重而復雜;另一方面,由於師資力量的問題,中職教學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大多要承擔比較繁重的教育教學任務。兩個方面的原因導致中職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人員在工作中大多處於「疲於奔命」的狀態,缺乏必要的培訓和學習,教育教學改革的理論和實踐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改革工作的推進質量和進度。因此,在今後的工作中,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和教科研部門要加強對中職學校特別是農村中職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理論指導和專家的學術引領,通過專家深入學校、搭建同類學校相互學習平台等方式,不斷提高中職學校教育教學管理人員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為改革工作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

❻ 高中學校組織教學方面存在哪些問題

沒有研究該操作由於20世紀90年代初的繼任教育行動研究,行動研究成為了小學和中學教育和科學「存在於學校教育科研八個問題」最常用的詞,幾乎每一位教師,進行每一所學校的設計研究,研究一個將被提到了他們使用的是行動研究的研究方法之一。事實上,行動研究破除了一定程度的教師在小學和中學的研究和神秘的心靈,讓大家注意到,專利研究,而不是一個專家,但可以「嫁」的中小學教師成為一個專業的開發工具。但在另一方面,我們也注意到,在一些學校,一些老師那裡,只要動作做行動研究成為一個借口,行動研究被替換,也沒有研究行動的現象也越來越明顯。

最近,我有機會見到了一些教育和研究成果的表現形式,仔細檢查表的設計問題,也發現有類似的問題。一些執行問題,只有工作的組織協調,人員調配和管理,制度建設和實施,努力學習的作用;;設計工作僅背景資料,工作流程分析,工作覆蓋面,努力學習,以追查某些主題有科成績,只有效益分析,工作經驗的積累,改善勞動條件,很難找到研究價值。所有這些通過實證研究仍然主導自己的行為,表現出缺乏科研意識。

研究應滿足三個要求:目標,過程和方法。教育研究也不例外。如果我們的所謂的研究,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研究目標點,還沒有研究實施過程中不使用正確的研究方法將不會成為學習。這本來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但不幸的是,一些研究從設計成果已經忽略了這個常識。

行動和研究結合起來。研究和行動起來。是小學和中學教育科研的基本立場應該堅持。持續不斷地進行,以反映在行動上,而這些過程的反思,提出的方法,反射,提高行為的有效性體現動作擺脫經營自己的老習慣,自覺地在研究行動的基礎和前提,而的研究和行動緊密結合起來,研究擺脫其原始狀態無效的執行情況;!這樣的研究是中小學教育的研究機構應該是沒有結果的研究

如果從上世紀80年代初算起,那麼,小學和中學教育,科研,到目前為止已經有20年的歷史。在此期間,學校教育科研,提高實踐承擔學校,解決學校的問題,增強責任學校的水平,不少研究項目確實起到了這樣的作用。同時,我們還應該注意的是,有大量的學校和科研解決質量的實際問題,是不相稱的。項目成立以來,該基金已投資,但結果並沒有真正反映出來。教育科研的一些學校仍處於「塑膠花」的狀態。

在這里談論學校教育科研,並不是指是否出版科學著作,無論是編寫的結果集。事實上,很多學校一段時間的調研後,總是能想出一個像模像樣的,由細正規出版社的作品。但也僅限於本研究?科研理念的物化----書反映的內容並沒有真正體現在學校日常生活,但在符號的語言反映了它的結局。這樣的學校的研究,當研究項目是直接寫這樣或那樣的著作,而不一定是真的想改變學校的做法。

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對科學概念,研究和組織方面的原因的原因有很多方面,都是有原因的方面的研究方式呈現,現有的科學評價機制的原因。現在來看,如何評價科研課題的成果,已經成為一個需要很高的關注度。如果現有狀態繼續,雖然學校申請科研計劃將持續一段時間,但隨著逐漸發現研究學校不直接與學校生活的改善相關,那麼,不僅是研究計劃將減少,而且還用於研究的態度會產生變化,即,從接納拒絕。這個問題值得深思!

春華秋實,如果在過去20年所有的學校沒有轉化匯集的研究將是一個天文數字,真正稱得上是汗牛充棟。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缺乏我們現有的研究,在實際教學中的運用缺乏的改造。有些學校是一個大問題,一個教育思想的校長。一旦總統的變化,會改弦更張,選擇一個新的話題,因為他們的「成就」的研究項目在他任職期間,原研只會是文本的結果。

面對現在很多學校學校科研和難點問題。重點研究,有收獲,但不能轉化為實際的教學,科研也失去了它應有的意義和價值。

科研成果轉化不僅應該考慮之前什麼科學研究科研項目開頭的未來,你需要有一個全面的設計和安排形成的。在學校層面要考慮的科研成果轉化或沒有幫助的研究項目成員的組成,研究是否將有助於塑造後期實施過程的研究和更多的教師的轉型涉及理解等話題的相關情況。什麼是區域組織層面考慮的研究項目在他們的學校,可在該前提下廣泛的推廣,普及和應用程序中使用的結果,與在達到目的的推廣應用形式。在轉換機制,以考慮是否需要設立或支持有關機構,以促進區域教學和科研人員成果的轉化,教育研究人員需要建立什麼樣的學校接觸,使所獲得的結果的主題煉油與銷售,等等。

學校教育科研,研究的目的是,所有的應用程序。一個簡單的事實今天重申,有必要以適用為前提去研究,去點,採取避難。可在項目依賴於它的應用價值所在的主題。待評估標准,看是否改進實際工作。不能只是遠離學校與所謂的「創新」為項目基礎上的實際狀態。只有幾本書被接受出版作為一門學科的基礎。

有中國的定性和定量審查不上學二十多年的研究和開發過程中一般遵循的軌跡可以看出:在20世紀80年代強調定量研究,各種教育研究冠「實驗「之名,一時間,似乎沒有實驗,沒有統計的措施,它不能稱之為教育研究,20世紀90年代提出了行動研究的旗幟,研究的身份不再是高貴的,研究成為一個共享的行為,但研究也是在這個時期是單身,縮小;突出敘事研究進入21世紀,關注教育事件的敘述,定性研究方法的具體情況來頂替量化成為「學習的學校」,一個優秀的性能是目前它是很難找到找到一個定量研究。

通過該課程的西方教育研究似乎是我們的小學和中學教育科研在上演,但時機是在我們的後台,他們有不小的差異。周五,20世紀六十年代初,西方偏重於定量研究,教育統計測量實驗心理學的研究是非常大的,在定量方法廣泛用於研究和教育教學再一個突出的地方,20世紀50-60 80年代,強調的是質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都深刻地認識到教育的遠遠超出了自然科學研究範式扣除定量解釋和說明的意義是很難工作到教育,定性依次進入研究的主要方向;自20世紀80年代,西方逐步走向教育研究定性和兩個完全不同的現象定量一體化正在逐漸淘汰。

我們的教育研究似乎在不經意間重復西方教育研究的演進在某些方面,但不完全是這樣。例如,本研究的目的是不同的,研究的一個不同的對象,研究的不同方面,將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但這一基本事實,但大家忽略了!這確實是一個值得認真探究的問題。

和西方研究者不同,因為在文化傳統差異的教育場景,成長經歷,我們缺乏一個明確的重點在意識和激情方法的研究方法,因此並沒有形成一個壁壘森嚴的定性研究團體,如他們和定量的研究小組,辯論,兩者之間也出了問題。這種情況下,我們可能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融合這兩個方面。沒有明確自己的立場,它缺乏深入的分析獨樹一幟,融合分析的基礎上,也變得困難。話雖這么說,在整合的定性和定量的時代迎來,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煉油近年沒有敘事的敘事教育一直是我們廣泛的研究方法和關注的表達文體形式,它是行動研究的旗幟更緊密地研究教育與學校教師之間的關系下。許多依靠敘事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教育敘事自身的專業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手段。然而,幾年後,我們越來越多地面臨著尷尬的新局面:敘事達到了汗牛充棟的地步,但是沒有按照教學跳躍的智慧,各種教育敘事並沒有帶來理性思考教育的升華,敘事是唯一敘事。

耙教師寫關於教育敘事,不難發現,內容日益趨同,越來越多的單一主題,越來越多的相似甚至主題。敘事並沒有帶來預期的變化,不論教師理論家專業成長,它未能產生預期的作用。

敘述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我們希望老師能夠幫助自己的敘事實踐行為進行梳理,敘述自己的教學經驗,改進自己的教育智慧,是不斷變化的角色和學生發展的新時代的要求,目前發生;專業幫助研究人員更好地敘述認識到,教育和教學實踐,不斷從營養學的實踐學習,使理論不再是一堆空洞的道德說教和行話,達到改變教學形態。現在看來,這些目標尚未實現。我們心太急,不是嗎?真正的智慧是需要時間的積累和檢驗長期實踐。不排除這樣的理由,但也有一個原因不能忽視,那就是敘事本身就是一個問題。

沒有指導理論,敘事,但敘事,是唯一的教育活動圍繞忠實地反映它,就會改變自己的寫作技巧,敘事形式會有所調整,但仍走不出事件本身的局限性,不走個人經驗的狹小空間。合作沒有其他方式,敘事只能反映教育現象的某一方面,我們不能完全理解的現象本身,而不能真正「看透現象的本質」的研究目的。

走出敘事研究的困難簡單的重復,同時提高了敘事模式需要加強參與理論,無論是理論作為一個重要的參考和依據的敘述。關閉敘事理論升華,提取智慧重要的一點。教育「的敘述後時代」,它應該是多種研究方法和敘事「蘋果和桔子」來添加其他成分文體的合成,使教育研究不再是白開水沒有味道相同的行為,沒有行為在學校的做法是「雞肋」,但真正成為一名助理教師成長,保障學校的發展!

有沒有相關的主題

問題和困難的問題,應該說是比較簡單的。第一個問題,在此基礎上,通過對「事實」,「應該」,「可能」,「可能」的思想形成的研究。這是思維的所有主題形成的基本路線。事實----學校發展或教學中如何實踐的現象,事實上,國家是;應----從整個國家的角度應該以實際的學校,它是從這個角度看就會發現,學校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可能----改進學校選擇哪條路徑實際上學校已制定或優先考慮教育的具體問題,並教導如何做一個分類,這將是在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時序;可行----從實際資源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可能是研究,研究它已經支持還有什麼需要找的基礎上學校,這樣的支持才能真正得到,等等。這種分析往往產生的受試者開始的一個結果。

不幸的是,許多小學和中學教育和科學研究,包括研究的專業人士,並沒有真正做到這一點。立項評審過程中,論文建議書評估,我們常常是由一些簡單的問題困惑:什麼是最終要解決的問題;文獻雄辯,可行性報告結構完整,到底要說明什麼,問題是什麼受主要問題的解決?該研究在何種程度上可以解決之後。

研究或論文寫作,研究人員總是需要有一個明顯的感覺:本研究是解決該問題展開。什麼樣的研究應重點方向。研究可以提供什麼樣的幫助,以解決這個問題。沒問題,或者說,問題不集中,研究的價值和作用也將大大減少,不僅會導致研究實施過程中不同的方向,線索不明,但研究結果不能令人信服。

實施素質教育,促進,給中小學課程改革的實踐提出了許多挑戰,但也催生了一系列的問題需要克服。在整個小學和中學教育科研在這些問題上應該開始注意理清問題,分析問題,然後從自己的現實,將其轉化為研究。研究形成後,它並不意味著你可以忽略眼前,突然的問題,研究人員仍然可以關注這些問題,想想他們是否可以包含在問題的范圍之內一直是未來的研究方向的課題在相同時間思考和解決可能形成。

有沒有劃分的學校

「學校」是在中國使用的詞,或者90年代初的事情。我是在一篇題為「世紀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中提出,學校是對基礎教育發展的一個大趨勢,這將是21世紀一個顯著的變化將是值得關注的。十年後,確實是廣大中小學校本教師的身份,教育管理也認為中國的改革和校本小學和中學事件的發展。不過。如果你仔細分析各中小學為主,並以學校為基礎,有些一致,一些不那麼當前的行為。教育科研存在類似的現象。基礎的研究,以研究為基礎,以學校為基礎的校本培訓研究,雖然這些概念是指不同的含義。但他們強調蘊涵的學校。

學校,三件事情應該是緊密相連的理解:去學校。在學校里,學校為基礎的。三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可以被稱為校本活動應側重於學校的做法,解決了學校的實際問題的改善,學校的教育水平,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夠調用校本活動,解決問題應該是學校管理者和教師的主體,解決問題的過程,主要體現在學校的場景是,能夠調用校本活動時,應注意充分認識並挖掘存在於學校各方面資源,這些資源將被改造從顯著潛在的狀態,真正從學校實際的狀態。如果我們同意這種觀點,並以評估是否當前學校教育科研活動,它可能會發現,教育研究的一些學校也只限於處級,並沒有達到校本水平。

這是老師的一個部門,老師是每個人的研究,每位老師也是合適的研究課題,他們可以從自己的教學情況發現問題,搞自己的研究,同時也沒有一定是正確的,以自己的研究在學校發展,學校的擴建,分享智慧和經驗。在這些學校不提倡基於研究或教師的大部分性能,在這項研究中老師進行的研究為基礎,自學。即使是在倡導和推行校本研究或研究為基礎的學校,雖然有些有形態為主,但研究仍是個別教師的真實,有教師之間沒有合作。沒有老師和學校通過推動形成智力水平教育研究的改革和發展。仍然不能稱之為學校。

這是校本老師的基礎。在一所學校,教師在本研究涉及面廣,參與人數在研究和更多的教師,從事校本研會方便很多。學校行政人員或教育科研的組織者,學校應充分認識的情況下研究的分工,要考慮如何在過去這些資源融入學校為基礎的研究,而在同一時間推動學校基礎,也是為了保護教師的積極性在這項研究中,留下的劃分,學校也難以為繼之後。有沒有分析

元素分析元素分析,元研究,元評價等,根據現有的分析,研究,評價研究,這是超越了具體的分析,研究,評價水平,俯瞰監測和分析,如適當性,合理性,使研究更加堅實的基礎。小學和中學教育和科研方面積累了大量的材料分析。大量的研究成果的出現。但是,元素分析或薈萃缺乏系統的研究,由此帶來的後果仍有許多問題做重復的研究,在研究活動進行了研究,大的所謂的簡單循環的水平,效果低。

元分析的角度來看,首先在每個研究落實。它應該有。喜歡思考教育需要滲透到教學相同的全過程。元素分析也需要反映在教育和科研方面的准備。在選題,分析方法,產生的問題是主體的合理的表示是適當的,符合關鍵詞的通用邏輯規范的定義;在方案設計,分析程序的結構是否齊全,是否接觸的部件緊密地如何方案實施等的可能性;實施過程中的問題,來分析所獲取的信息是否完整,是否有執行不力或錯誤的,參與執行學習的影響等研究人員,當結果出現在主題為分析對象的結果,其實就是從主體,是怎麼形成的過程的結果符合的研究和分析工具的一般要求,如選擇的恰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的結果。在這種分析中,有可能進一步提高研究水平。
學校教育的研究和發展至今,積累了非常豐富的數據結果,這些數據較為系統的薈萃分析被認為是必要的。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形成一個有效的元分析工具,甚至意識甚至很少元分析,這是學校研究的原因之一,教育質量不高。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既需要工作從業者和理論家需要帶領,因為元素分析技術是一個比較困難的一套技術,沒有專門的學習和研究,是很難真正掌握和靈活運用。我們期待著引進教育理論家,因為它是行動研究,敘事研究,充滿激情地介紹了元素分析技術,實用的教育和科研中去,讓元素分析作為學校教育科研的新工具,以提高學校教育科研的安全級別。

❼ 為什麼說推進高中課改,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內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

改革的歸宿是素質教育

——市教育局基礎教育處處長陳益偉談課程改革

今年秋季,義烏市基礎教育階段的起始年級統一執行新的課程計劃。婺城區、金東區、市開發區及蘭溪、東陽、永康等市同時成為省級新課程改革實驗區,這標志著我市基礎教育階段的課程改革將全面啟動。
課程改革是事關一個地區教育事業的大事, 應該說,金華基礎教育的優勢是明顯的,基礎是扎實的,但是,薄弱環節也不少。比如基礎教育的學科教學質量不容樂觀,尤其是文科教學質量差距較大,高中段教育在普及的基礎上如何狠抓提高;面對著來勢迅猛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浪潮,面對著兄弟市地咄咄逼人的發展勢頭,我們該如何應對,如何去迎接這嚴峻的挑戰?記者日前帶著這些問題走訪了市教育局基礎教育處長陳益偉。
陳益偉說,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課程改革,課程改革的歸宿是素質教育。今後基礎教育的工作重點要放在以素質教育為核心,以課程教材改革為突破口,以全面提高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為主攻方向,深入調研,摸清家底,揚長避短,採取措施,扎扎實實地抓好基礎教育工作的各個環節。
第三次全教會以來,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進一步加快,2000年以來又啟動了新一輪的減負,在這個推進過程中,雖然素質教育的實施比以往任何時候力度都大,但實事求是地講,它的成效也只在部分地區、點上開花,並沒有在面上結果,究其原因,就是沒有抓住推進素質教育對全局產生影響的關鍵環節。去年召開的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把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確定在基礎教育的新一輪課程教材改革上,計劃在5年的時間內確保改革基本到位,通過課程改革,使素質教育能夠取得全面、明顯的成效。這次課程改革意義十分重大,課程改革不僅僅是換一種教材、改一套計劃,而是整個基礎教育的核心內容,它將帶來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育手段和方法等一系列重大的變革。它將對調整人才培養目標、改變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產生巨大的影響,作為基礎教育比較有影響的金華市,應當奮勇爭先、抓住機遇、搶占制高點。
實施課程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的范圍相當廣泛,任務也十分艱巨,如何確保順利進行,陳益偉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及時調整規劃,提前介入。根據國家的課程改革進程計劃,2001年秋季,義務教育各學科課程標准及其實驗教材在38個國家課程改革實驗區開展試驗;2002年擴大實驗范圍,啟動省級實驗區的工作,義務教育新課程體系全面進入實驗階段,全國實驗規模達到同年級學生的10-15%;2003年秋季,全國起始年級使用新課程的學生數達到同年級學生的35%左右;2004年秋季,全國起始年級使用新課程的學生數達到同年級學生的65-70%左右;2005年秋季,中小學階段各起始年級的學生原則上都將使用新課程。
從我省的情況看,紹興、嘉興、湖州等市已決定在2002年所有縣(市、區)一步到位,全部進入課改實驗,2003年秋季開始,小學、初中起始年級的學生全面使用新課程。杭州、寧波、溫州、衢州、台州等地都積極應對,工作力度大,課改的氣氛相當濃厚。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必須有清醒的認識,既然國家目標已定,而且下大決心,志在必奪,我們更加應該與時俱進。若一味徘徊觀望,將會坐失良機,落後一步將很難迎頭趕上。金華過去在義務教育階段學制改革的滯後已經給我們帶來了苦果。
因此他認為,我市的課改進程應作相應的調整,原來計劃在2004、2005年進入課改實驗的縣(市、區),要在今年下半年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列入計劃,經過一年的准備,爭取在明年全部進入省級課改實驗。
二、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實驗工作。
縣(市、區)要成立課程改革實驗領導小組和專家工作組,明確職責,分工負責,對實驗工作進行指導和規范,以確保課改工作的順利發展,要制定本地推進新課程的具體工作計劃,落實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的組織、培訓、經費以及有關政策等一系列措施。
三、抓緊課程改革的師資培訓工作,這是課程改革實驗工作成敗的關鍵。市及縣(市、區)要分工協作、形成合力,建立起多層次、多渠道的培訓網路,共同做好新課程的師資培訓工作,確保新課程師資培訓工作與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進同步進行並適當超前。
建立培訓、教學和科研相結合的實驗工作方式,及時發現和研究解決新課程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探索與實施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為新課程的推廣積累經驗。
四、認真貫徹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省教育廳《實施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意見》,制定好我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意見,構建一個體現時代要求、符合金華實際的課程體系,促使素質教育取得突破性進展。
五、加大宣傳力度,形成全社會共識。要廣泛深入地做好輿論宣傳工作,利用各種形式和媒體向全社會宣傳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意義、目標和要求,引導全社會參與並支持新課程實驗推廣工作,形成課程改革的良好社會環境。
編後
教育改革是永恆的主題,社會在不斷變革,就要求教育也不斷改革。縱觀世界上幾次大規模的教育改革,我們不難發現,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處於改革的核心地位。為什麼每次教育改革都是以課程改革為核心?道理很簡單,任何教育目標都是要依靠課程來實現的。當然,每一次課程改革總是以某種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為指導的,通過課程改革,促使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實現培養目標的調整和人才培養方式的轉變,實現全面提高國民素質,應對未來挑戰的戰略目標。這是國家、民族和歷史對基礎教育的要求。 (本報記者 陳建群)

第二篇:
按照教育部關於實施課程改革實驗的工作部署,我市從2001年進入課改實驗,至今已8年,小學到今年已完成1至6年級一輪的課改實驗。8年來,小學課程改革實驗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經驗,教育教學面貌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效果是顯著的。一是教育觀念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以新課程、新理念為核心的教育教學思想深入人心,用課改理念指導學校教育教學已成為廣大幹部教師的自覺行動。二是課堂教學發生顯著變化。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有了根本的變革,聚焦課堂,深化改革,倡導高效課堂教學等,收到很好的效果,「人才培養模式」有了認識上變化。三是教師隊伍素質有了顯著提高。校本培訓、校本教研製度普遍建立起來,特別是一大批中青年教師與新課程共同成長,促進了教師專業化發展。四是初步建立了學生綜合評價體系。評價的多元化和多樣化,促進了學生的發展、師德的提高和教學的改進,提高了教育評價的有效性。五是優化教育資源,推進了小學教育的均衡發展。加快學校布局調整,加強信息技術建設,全市基本完成規范化學校建設,現代化教學手段得到廣泛運用,辦學條件和辦學水平得到明顯提高,為下一步實施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建設標准奠定了良好基礎。

目前,我市小學課改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教育觀念有待進一步轉變。特別是一些校長的教育思想觀念還跟不上課程改革發展的需要,「你說你的,我干我的」,一邊是課程改革,一邊是應試教育現象在一些學校較為突出。二是重知識,輕能力,教學內容的繁、難、偏、舊和注重知識的問題仍較為嚴重。一些幹部、教師最為關注的仍然是知識掌握得多與少,技能訓練得快與慢,而探究能力、創造性、責任感與合作態度被邊緣化。三是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依然普遍存在,學生的課業負擔過重問題仍十分嚴重。四是有的學校,特別是高年級課程不能開足開齊,注重語數外學科,其他學科不開或被擠占現象時有發生,地方課程得不到落實。五是學生綜合評價制度流於形式。注重學科成績,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性扭轉,評價學校、校長、教師的教育質量觀還沒有實質性改變。六是有的學校亂辦班,有些教師違背職業道德,舉辦有償家教,社會、家長反映強烈,人民群眾不滿意。這些問題,有的需要我們教育行政部門採取措施,予以改變和完善;有的是我們學校應該做,而沒有做或沒做好。對此,我們應高度重視,採取有效措施,下力量加以改變。

下面,我就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快推進小學教育發展,同時,針對目前小學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講幾點意見。

第一,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切實推進素質教育。一是要進一步轉變觀念。今天,我們說的轉變觀念,是一種更高水平的要求,是站在已有成果的制高點上的新境界。轉變觀念,關鍵在校長,校長的觀念如何影響和決定著學校發展。校長要抓教育教學。要把主要精力轉移到扎實推進課改,扎實抓好課堂教學上來。校長如果能夠靜下心來,深入課堂,研究、落實新課程理念,廣大教師才能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每一堂課。二是要全面實施小學高效課堂教學。今年,市教委提出在小學全面實施高效課堂教學,這意味著高效教學不應僅停留在典型經驗層面,而應成為全市小學校長、教師的共同認識和行為,成為全市小學課堂教學的主旋律。要杜絕落實高效教學說、做「兩張皮」的現象,改變常態課老一套、觀摩課貼標簽的現象。校長、教師要打消逆反、指摘的情緒,克服虛妄、浮躁的行為,要能潛下心來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研究教法,要把校本教研和解決教學實際需要緊密結合。三是要著力推進評價制度改革,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學生多元評價機制,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改變當前學生的培養現狀,積極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進一步完善發展性評價制度和綜合素質評價制度,使其更有利於推進教學方式的改進、學習質量的提高,更有利於激發教師和學生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

第二,採取有效措施,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近幾年,市教委就「減負」問題多次做出規定,曾經專門進行過督導檢查,召開過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現場會,推廣過塘沽區的有關經驗,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學生負擔過重的現象時有反彈。市教委非常重視這個問題,今年將從四個方面入手採取有效措施,切實減輕中小學過重課業負擔。一是要全面實施高效課堂教學,加大推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益,落實高效教學目標,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二是以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為重點,加大對學生作業形式和方法的改革,消除死記硬背、機械化重復訓練作業。三是對小學一年級新生試行幼小銜接的快樂教育教學方式,首先在小學低年級實行輕負擔的快樂教育。四是進一步落實市教委有關「減負」的各項規定要求,依法規范辦學行為,強化校長責任,建立學校違規違紀通報制度,堅決查處學校亂辦班、亂收費,加重學生課業負擔等各種違紀違規行為。

第三,加快發展,努力推進小學教育現代化進程。在實施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建設標准中,各區縣、各小學要認真對照《標准》,查找差距,改進工作,提高辦學水平。關於實施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建設標准,我想對小學提出幾點要求:

一要組織學校幹部教師認真學習《標准》,提高認識,把落實《標准》的各項要求作為一項自覺行動。

二要落實《標准》須在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上下功夫。規范化就是要反思學校在辦學行為上與法律法規以及上級有關要求有無不相符的地方,依法規范我們的辦學行為。沒有規范的辦學行為,就沒有良好的教學秩序。制度化就是建立和完善各項制度,使學校各項工作做到有章可循。科學化就是要思考我們工作的有哪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研究學校科學發展的思路和工作措施,使各項工作基本符合科學發展的要求。

三要著力加強軟體建設,注重內涵發展。學校在落實《標准》中,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好軟體建設方面,硬體靠政府,軟體靠自己。抓好學校的管理,搞好教師隊伍建設、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落實素質教育要求,構建和諧校園,建設學校文化,辦讓人民滿意的教育。

閱讀全文

與高中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實施情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