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作為一名未來的幼兒教師。我們有什麼不足和優勢
優勢:
1、首先,幼兒教師最了解幼兒園的情況。了解幼兒園保教情況是開展教育研究的前提和基礎。幼兒教師是幼兒園保教工作的實踐者,整天看的做的想的都是幼兒園的保教工作,對幼兒園保教工作的對象、任務、內容、過程都非常熟悉,對保教工作中利弊、甘苦都有自己的感受。而這些都是提出課題、研究課題的最有利條件。和專業科研工作者相比,這可謂是她們得天獨厚的優勢。
2、其次,幼兒園保教工作的對象是幼兒,幼兒教育研究的對象一般也是幼兒,幼兒是處於不斷發展變化中的個性實體。不了解幼兒,保教工作就難以有效地進行,教育研究就更難以搞好。而幼兒園的教師和領導,特別是教師,整天和幼兒在一起,對每一個幼兒的音容笑貌、個性特點都了如指掌,這不僅會給教育研究提供便利,而且還能使有關實驗研究不被假象所迷惑,自然非常有利於獲得正確的結論。
3、再次,幼兒園教師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這也是幼兒教師進行教育研究的一個重要優勢。作為第一線的幼教工作者,長期參加幼兒教育實踐工作,對實踐有著豐富的經驗,同時還經常碰到一些新問題,而對這些經驗只要進行系統化,將之提高到理論高度就可以出成果;碰到問題,只要用教育理論去思考,去研究,在實踐中去探討,也是同樣是可以出成果的。實踐中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只要我們用心去研究,去總結,分析其中的原因,提出自己的看法,那同樣可以出成果。
劣勢:
1、心理障礙:比如,有的教師認為,科研成是「專家的事」——自信心不足;「科研值幾個錢」——價值取向出現了問題;「職稱都到頂了,還進行科研做什麼」——缺乏內在的動力;「當教師的只要把課上好了就行了,搞科研是多餘的」——沒有看到科研與教學能力的提高是相輔相成的。
2、理論水平不高。現在的幼兒教師大多數是原中等幼兒師范學校畢業的,幼師生在校讀書時一般不太重視理論學科的學習,理論思維能力不強,因而在研究方面,站得不夠高,看得不遠,這對其以後的發展會帶來許多障礙,特別是在發展的後勁方面。
3、科研意識不強,表現意識不強。我們有些教師有許多先進的經驗,可就是從來沒有想過要用教育理論去總結它,並把它寫出來拿去發表。我們有許多教師都有這們的經歷——在看到別人的文章後常感嘆:別人所寫的這些,其實我也早有這樣的體會,我也都是這樣做過,但就是從來沒有想到過把這些東西寫出來,更沒有想到過這些東西寫出來竟然也會得到發表!事實上也是這樣,我們心中有許多新東西是可以寫出來發表的,可就是從來就沒有想到過把它寫出來然後拿去發表,因而一次次地錯過了機會。所以我們以後有什麼新的體會、新的收獲、新的感想就要善於抓住機會,盡快把它表現出來,讓別人也能看到我們對幼兒教育的新觀點,這對提高我們進行研究的能力和興趣都有是有好處的。
4、信息不通。由於信息不通,不知道幼兒教育發展的方向和趨勢,不知道別人已進行了哪些研究,也不知道別人正研究什麼。因此,在研究工作中,做了不少的重復勞動,勞動的成果又得不到社會的承認,這樣就大大地挫傷了她們進行教育研究的積極性。
5、教學工作和其它雜務過多。工作任務過於繁重,我們就無法靜下來思考,經常處於手忙腳亂的「應付」狀態中,這就使得我們進行幼兒教育研究十分困難。幼兒園的「比賽多」「檢查多」是出了名的,過多的比賽和檢查對幼兒教工作不但起不到促進作用,相反還有阻礙作用——這一點我們的有些主管領導並沒有意識到。
B. 怎樣克服學習過程中的惰性求答案
今日事今日畢。今天的事情你都完成了嗎?有惰性心理的人在完成當天學習任務時,常找出各種理由拖拖拉拉,邊玩邊做。時間晚了,就想明天早晨早點起床再完成。第二天又起床晚了,第二天又有了新的任務,這樣明日復明日,學習效果可想而知。這些都是懶惰的表現。那麼如何克服惰性呢?在這里,教學專家給大家提出一些建議:一、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學習中的懶惰常常和生活散漫分不開。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節奏是克服惰性的第一步。一個生活中拖拖拉拉的人,在學習中一定不積極;而那些日常生活井然有序的人,學習的時候一定是勤奮的。養成早睡早起、做事果斷的習慣對克服學習中的惰性有促進作用。二、牢記目標
我們為大家提供了學習計劃,但還需大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把它具體化,細分至每天。自己可以結合備考科目的數量、各科目的難度以及自己自由時間的分配情況來制定每天的學習計劃,並將其可視化,當你惰性復發時,看看計劃表,它會時刻督促著你的。如果你沒有完成今天的計劃,睡覺會踏實嗎?四、尋找同伴
一個人奮斗畢竟是孤獨的,也不容易改掉懶惰的習慣,那麼你可以在網校論壇的學習小屋中找幾個同伴一起學習,相互督促。看到別人都努力的學習,你就不會輕易懶惰了,還不奮起直追?五、加強緊迫感
有的人認為自己很聰明,不必在注會的備考中把戰線拉的那麼長,而採取一拖再拖的方式,認為自己兩三個月的沖刺絕對可以搞定。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到最後兩三個月的時候,別人學的都差不多了,自己的心開始慌了,急急忙忙翻開教材,打開課件,開始學習。結果導致第一遍才學完就已經馬上考試了,考試成績可想而知。所以一定要有緊迫感。其實如果把整個備考過程分成幾個階段以後,你就會發現,其實時間是非常緊迫的,根本就沒有你懶惰的時間,除非你明年還要考一次。
六、相信自己
有的人往往學到像會計長投、審計的實務部分這樣有難度的章節,就覺得頭大,怎麼這么難?到學習時間了,總是一拖再拖。你要相信自己可以攻克它們!它們其實並沒有你想像中那麼難,其實就是一紙老虎。別人都能學好,為什麼你就不能學好呢?常常激勵自己、暗示自己:我是勤奮的!對自己充滿信心,不要再拖拉,立刻拿起教材,打開課件,認真學習。
七、行動起來
有一本書,書名叫做《誰動了我的乳酪》,很多人讀過這本書。但是,我相信,大部分人讀後都會付之一笑,認為書中講述了一個簡單的故事,而且認為自己肯定不是那兩個矮人,一定是那兩只勤奮的老鼠。但是,事實上呢?都是那兩個矮人中最失敗的那個。這個故事主題雖然是怎樣處理和應對改變,但也揭示了另一個道理——定要行動!如果沒有行動,一切都沒有可能。所以,不要再懶惰了,立刻行動起來!
克服懶惰,正如克服任何一種壞毛病一樣,是件很困難的事情。但是只要你決心與懶惰分手,在實際的生活學習中持之以恆,那麼。燦爛的未來就是屬於你的!
C.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克服學生的思維惰性
惰性是指不想改變生活和工作習慣的傾向(多指消極落後的)。思維的惰性是指,在沒有外界壓力的條件下,不主動思考,不願意或不積極動腦。對於事物、現象的認識,僅為大腦所接受卻不加以利用,或不進行檢驗和深究,或沒有與其他新穎的思想有機地融為一體,接受地比較盲目、機械,可以叫做「呆滯的思維」。惰性可以分為兩類:一、具有較強的思維能力,卻對事物懶得深究,不逼不認真思考。二、思維能力不是很強,又受各種原因影響,不好好學習,不認真思考。
一、惰性思維是怎麼產生的呢?
(1)傳統教育根深蒂固的影響。1、重傳授而不重探索。在教學中一味填鴨灌輸、包辦代替,以為向學生傳授得越多學生就懂得越多,致使學生不善於獨立思考,習慣於循規蹈矩,缺乏理解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重管教而不重自覺。不注意從小引導學生自我要求、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認為對學生管得越嚴越好,致使學生缺乏獨立判斷、自我調控、自主自立自律的品質和能力。3、重統一而不重多樣。在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及教材、教法上強求一律,學生間的個性差異得不到承認,忽視了學生的獨特性和差異性,造成教育單調、僵化,使培養出的學生千人一面,學生的興趣、愛好得不到充分的發揮。
(2)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小學生由於年齡小,學習的自主性差,不能控制自己堅持學習。對於形象直觀的事物有極大的興趣,對於抽象事物的認識則帶有很大的不自覺性。他們好動、貪玩,喜歡解決沒有難度的問題,而一碰到難題則易產生畏難情緒,缺乏克服困難,戰勝自我的堅韌意志和信心。另外一方面,由於他們的年齡小,知識不豐富,他們缺少自我判斷能力,容易依賴別人,輕易相信別人得出的結論。
(3)數學課本身的特點。數學是一門思維嚴密,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正由於其趣味性少,對某些學生就缺少吸引力,它不能像動畫片那樣形象生動的吸引住大家的眼光。如果教學沒有找准數學與生活的切入點,學生就會覺得數學抽象難懂,枯燥無味,從而產生倦怠情緒,形成不願思考數學問題的習慣。失去思維的動力,也就造成了思維的惰性。
(4)教師潛移默化的作用。經常聽到這樣的話,我喜歡數學,那他在上數學課的時候就一定會積極的動腦子。也有人說,我不喜歡數學,那這個人在上數學課的時候,他的大腦一定是封閉的,靜止的,不會思考的,即使思考也是被強迫的。同時,師生關系是否和諧、平等、融洽,也能影響學生的思維是否積極。
二、怎樣減少思維的惰性,提高思維的自主性?
1、數學課堂教學中,藉助各種媒體,充分發揮數學本身的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激情。
數學雖然是一門思維嚴密,邏輯性很強的學科,但它來源於生活。它本身是壯麗多彩,千姿百態,引人入勝的。我們要利用各種手段帶領學生去感受數學美,追求數學美,體會數學就在身邊。當孩子們迷上數學時,他們的思維自然會變的主動。具體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從題目入手,增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數學的趣味性,讓學生感悟數學的價值,
由於傳統的數學教學過分注重機械的技能訓練與抽象的邏輯推理,而忽視與生活實際的聯系,以致於使許多學生對數學產生了枯燥無用、神秘難懂的印象,從而喪失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為此,我們力求做到數學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讓學生感悟和體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生活中處處要用到數學,必須認真學好數學。
如:在教學「厘米」的認識時,王老師讓學生選擇工具量一量課桌的長度,結果學生中有的說六支鉛筆長,有的說五把尺長,有的說有八支鋼筆長,也有的說七個信封長……這時,再讓學生討論交流:為什麼同樣的桌子量得的結果卻各不相同?你又有什麼想法?這樣同學們就會深深地感悟到統一測量單位的必須性。在此基礎上再來教學新知,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內在的學習動力。
藉助多媒體課件,化抽象為直觀,增強數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從聽覺獲得的知識能夠記憶15%,從視覺獲得的知識能夠記憶25%,而同時使用兩種傳遞信息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識約65%。多媒體教學集文字、圖形、圖象、聲音、動畫、影視等各種信息傳輸手段為一體,具有很強的真實感和表現力,可以激發學習者興趣,引起注意。使課堂上原來難以展示的事物,變得清晰可見,它有利於突出某些概念的本質特徵,起到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的作用,使教學更加形象、直觀,從而縮短了學生認知過程,便於學習者理解和掌握。使學習者在最佳的學習環境中學習,達到教學的最佳效果。還有利於學生注意力的長期保持和獲取知識。也是改善課堂教學環境的重要一環 。
例如:余老師在教學「角和直角」時,藉助多媒體課件展示抽取了紅領巾、三角板、五角星、書本封面等實物的角,呈現出各種大小不同的角,讓學生形象直觀地感覺到角的特徵。 本節課的難點是: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這一點如果靠想像,是比較難理解的。他在課件中設計了兩個大小一樣,但是邊的長短不一樣的角,先讓同學們猜測,哪個角大?然後,利用課件移動兩個角,使它們重合,學生驚訝的發現兩個角的大小是一樣的。他再讓邊短一點的那個角的邊延長,學生的體會就更深了,對於難點就理解的很透徹了。
2、切實轉變課堂教學中的教學觀念
(1)轉變師生角色,變「教」為「導」。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有的教師往往忽略了這一點,教學設計過於「滴水不漏」:一堂課有哪幾個教學環節,每個環節有哪幾個問題,每個問題該用什麼樣的方法提問都設計得非常細密,甚至連學生該用怎樣的句式,用哪幾個詞語來回答都預先替學生設計好了。而在教學流程中,教師又執行得過於死板,每一分每一秒都有預先安排。一堂課變成了教師演繹的「獨角戲」,絞盡腦汁地牽著學生往他指定的方向走,來不得一點變通,容不下一絲意外。學生的思維稍逾常規,回答稍偏設計,教師就急急地點撥引導,拚命拉回「正道」,生怕學生「誤入歧途」。這樣,學生根本就沒有主動探究的時間,也沒有主動創新的餘地。一堂課就這樣在平淡中一帆風順,但是卻喪失了應有的活力和靈氣。因為這面面環環中肯定有一些內容是老生常談,缺乏新鮮感,學生聽來有耳無心,也不必怎麼動腦筋,連思維都難以集中,更不用說積極思維了。
(2)將嚴格遵守課堂常規的課堂氣氛改變為生動活潑,主動提問的課堂氣氛。問題是思維的動力和發現的鑰匙,答錯是學生的權利。首先,我們努力創造一種全面、和諧、寬松發展的條件和良好的課堂氣氛,師生間自由地交流,讓學生感到親切溫暖;給學生較多的表達機會,使學生能主動地提出問題,自由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形成一種自由探討的氣氛,變「不敢問」為「敢問」。另外,我們在課堂中努力創設情境,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大膽探索,大膽質疑,預留較多的時間鼓勵和啟發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而且允許學生隨時提出問題,允許學生在回答中出現錯誤,也允許學生改正錯誤或保留自己的意見,給學生質疑問難提供較為廣闊的思維空間。
3、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
作為教師應珍惜少年兒童心靈深處的渴望,積極創造機會,不斷讓學生取得「我能行」的成功體驗,特別是學困生和中等生。具體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操作:
(1)競選數學組長,這個數學組長並不是選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而要看一個學生平時的表現。我們通過畫五角星,哪個學生上課表現好就給他畫一個五角星。每過兩個星期就統計出本組哪個學生的五角星得的最多,最多的那個學生就可以當數學組長。曾經有個家長向我反映:他的兒子得了四個五角星,高興的不得了。說,再努力一點就能當上小組長了。這個學生平時很懶,作業經常不完成,上課經常開小差。實行這個制度以後,上課坐的非常端正,舉手發言也積極了很多。最後如願以償的當上了組長,心裡真是很高興。這種做法能夠調動中等生和學困生的積極性,當然對學習成績好的同學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如果他們不努力,組長的位置就很難保了。以此調動他們全部的精神力量進行學習。
(2)小組之間進行比賽。把全班分成四個組,每節課哪個組的學生舉手發言最積極,就給他們這個組添一面小紅旗。到一個星期結束的時候,評比出「最優秀的小組」。到學期結束,再進行評比,統計出哪個組獲得「最優秀的小組」次數最多,發獎狀加以鼓勵。
(3)設「賀卡」獎給學生。每逢節日,就評比出前階段里有突出表現的學生,以發「賀卡」的形式鼓勵他進一步努力。賀卡的內容可以有:進步卡、先進卡、優秀卡、新星卡等。本班的章智力同學,平時作業很不積極,我和他私下商量好,如果他連續五次完成作業,就發給他一張進步卡。結果,他自己做到了,我也實行了自己的諾言。他是個頭腦比較聰明的學生,但就是因為懶,上課不積極,作業不認真,喜歡打電子游戲。家長因為他多次作業不做,惡打了好幾次,但他就是死性不改。實行本制度以後,他有了很大的改變。上課認真了很多,舉手發言積極了,思維能力也提高了很多。
(4)採用激勵性評價用語。我們在教學中做到多表揚、少批評,絕對不對「差生」採取熟視無睹、不聞不問和放任自流的態度。尤其是對學習較差而且又很自卑的學生,通過表揚他某一方面的特長(如體育、音樂等)來帶動其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在他即將取得成功時及時給予鼓勵。在這樣反復強化下,學生由對自己的無信心,轉化為對自己充滿信心,從而產生了強大的學習動機,促進學習的不斷進步。
4、利用各種手段,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意志力
烏申斯基:「當然,如果你把課講得生動些,那麼你就不用擔心兒童會悶的慌。但是要記住,在學習當中,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有趣的,一定有,而且也應當有枯燥無味的東西,應當教導兒童不僅去做有趣的事,而且要做沒有趣味的事,即為了完成自己的責任而做的事。」一味就兒童的興趣,這將會阻礙兒童克服困難的意志的發展。具體做法如下:
(1)明確學習目的,教育學生從小立志。給他們講解中外科學家、數學家的故事,如講數學家陳景潤是如何從小立志,以多麼堅韌不拔的精神終於摘取數學王國中皇冠上最璀燦的明珠的;也不失時機地介紹發生在本地、本校、本班的學生在探究知識或解決問題時不畏困難,刻苦鑽研終於成功的典型事例,尤其是差生的轉變。如我們班的一個同學由原先的不愛學習,不愛舉手發言,到現在的學習積極性很高。我就在班級上大力表揚她,使她獲得滿足感,又激勵她今後不斷努力。使那些沒有得到表揚的學生也產生學習的慾望。增強學習數學的決心。
(2)注意情感交往,使學生牢固樹立自信心。對於學習困難學生,我們更信任他們,給他們多創造了一些顯示自身能力的機會。平時多提問他們,多讓他們參與班級或學校的大型活動,並告訴他們:只要奮發努力,嚴格要求自己,一定能成為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另外,我們把學習的權力還給學生,給他們創造成功的機會和條件,讓他們在體驗成功的快樂中堅信自己的能力,教會學生經常給自己打氣,提醒自己:你不比那些已取得成功的人差,只要通過自己堅韌不拔的努力就一定會走向成功的。
(3)設置困難,錘煉意志。「困難是意志的磨刀石。」意志品質必須通過實踐的鍛煉在不斷克服困難中形成和發展起來。因此,在物質生活各方面都相當富裕的今天,對我們的孩子進行挫折教育,設置一定的困難,以錘煉其堅強的意志顯得非常有必要。我們的具體做法是:選擇具體的探究情境或典型的解題過程,故意設置適度困難,並不時地給予意志與情緒上的鼓勵,如:「不要怕,畫畫圖,你就會找到解題方法的!」「老師相信你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解出來,再仔細把題目看一下,你就會明白的!」「由於你的不怕困難,深入鑽研,才會自己解出這道題!以後繼續努力,好嗎?」我們在給學生練習時,注意練習的難度適中和因人而異,讓學生跳一跳才能摘桃子。在我們不斷設置的困難中,學生找到了解決困難的方法和勇氣,從而錘煉了自己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
D. 黃金元的認真學習和鑽研教育教學理論
積極探索抄教育教學規律,大膽探索襲素質教育的新途徑。治學勤勉嚴謹,積極撰寫教育教學論文,數十篇論文發表或獲獎。主編或參與編寫了多部教學用書。多次承擔九江市語文教學資料和統測試卷的編寫工作。多次參加九江市中學教師各類賽課的評課工作,多次參加九江市教師系列中高級技術職稱評審工作,參加江西省電化教材審定工作,參加江西省特級教師評審工作。
E. 我覺得教育制度有問題,高中的時候老師抓學習很嚴,好了上大學了老師又不管學生學習了,人都有惰性的,沒
怪教育制度幹嘛?大學生沒有自製力?還需要人跟在你身後教導你么?大學給你提供的是一個自我學習的空間。
F. 怎樣克服學習上的惰性
有句俗話說得好"活到老,學到老",意思是說學習貫穿於人生的始終,一個人從幼時的呀呀學語到上學學習文化知識,以至於在社交中學處世學問、做人道理,都得下一番功夫。古今中外許多名人志士無不通過不斷的學習積累、刻苦鑽研才取得成功,在他們的成功背後不難發現一個共同的因素在起作用,那就是勤奮。相反,懶惰只能使自已停步不前,成為學習和事業中的絆腳石。現在的孩子物質條件越來越好, 但懶惰的人卻越來越多。懶惰的人常有明日復明日的思想。明知道這件事應該今天完成卻總期待著能夠明日去做。例如:有懶惰心理的學生在完成當天作業時,常找出各種理由拖拖拉拉,邊玩邊學,時間晚了,就想明天早晨早點起床再完成,而第二天又起床晚了,上學後,又有了新的任務,這樣明日復明日,學習成績可想而知。懶惰的人常有依賴別人的思想。老師們經常會發現,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的總是個別幾名同學,而更多的人懶得動腦思考問題。心裡想:反正我不舉手,也會有人說出正確答案。這種依賴別人的懶惰心理只會使思維變得越來越遲鈍。惰性已成為部分學生學習中的天敵。怎樣幫助這部分學生克服惰性心理呢?(1)要巧用獎勵與懲罰。對惰性較強的學生而言,最大的獎勵莫過於得到別人的稱贊和肯定,尤其需要教師的鼓勵、微笑等社會性強化。懲罰包括施加某種痛苦或厭惡的刺激和取消某種喜愛的刺激(如取消娛樂活動等)。(2)創設成功的機會。惰性心理強的學生常常過分誇大學習中的困難,過低估計自己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為他們創設成功的機會,讓他們在學習活動中通過成功地完成學習任務、解決困難來體驗和認識自己的能力。同時要給他們樹立一些成功的榜樣,因為一個人看到與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範者取得成功,就會增強自我信念,認為自己也能完成同樣的任務。(3)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勝任感。將學生改變為用自己的現在同自己的過去比,就能使之從自己的進步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加自信心。因此,在對懶惰學生個別輔導中,要求教師幫助學生制訂個人的目標與計劃,並制訂出落實這些計劃的具體措施。在實施過程中使學生能夠發現自己的進步,其目的就是使學生通過實現自我參照目標來體驗成功,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改變對學習無能為力的心理狀態。(4)及時幫助學主解決學習困難。學生在各科學習的初始階段往往會遇到一些困難,即一些難以理解的知識,度過這些難關,學生就能順利地掌握該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學習方法,興趣也會漸趨穩定。闖不過這些難關,學生在學習上就會困難重重,學習興趣就會銳減,甚至會感到味同嚼蠟。難點或關卡是學生興趣和成績的分化點.(5)激發學習興趣。
G. 如何攜手培養老師提高老師業務水平共成長
年輕教師是學校教師隊伍的新生力量,他們有著與時代同步的思想和活力,他們的到來可以使學校更有朝氣和活力,但也同時面臨著一些問題,年輕教師對教育教學的各項業務不熟,沒有實踐經驗,不能順利得進行教育教學。幾乎在每一個學校里,年輕教師都是最為忙碌且壓力最大的一個群體。他們作為新人不僅要手足無措地應付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還要像那些經驗豐富的老員工一樣完成同樣的教學任務,這就使很多年輕教師叫苦不迭,牢騷滿腹,進而灰心喪氣。怎樣使他們盡快成熟起來,勝任教學工作,為我校的教師隊伍培養出強大的後繼力量,這是我校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也是每一個年輕教師自我的內在要求。 我認為要想快速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有客觀環境的因素,如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學習進修,其他各種提升鍛煉的平台等等,但更主要的是教師的主觀因素,具體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理論先行 很多教師都認為教學理論是高高在上的,與我們這些一線教師關系不大,更有甚者自詡我不知道什麼教學理論不是也照樣教了這么多年書嘛。其實則不然,凡是有成就的老師,對教育理論一定是有著深刻的理解和獨特的思考的,要想有獨特的思考,就離不開教育理論的學習。教育理論是人們在長期的教育實踐過程中總結、歸納、抽象、概括而形成的理性認識,是由概念、命題、原則等構築的系統的理論結構,反映了教育活動現象背後的必然的聯系。馬克思主義認為:一個民族想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作為一名年輕教師,為提高工作的自覺性,避免盲目性,落實我國的教育方針,培養更多更好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必須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論,按照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設計教育活動,調整控制教育行為。它既是描述性的理論,也是一種處方性和規范性的理論。理論實踐總結提升理論的鏈條充分證明了理論先行這一道理。有了理論的指引,就勝過一切盲目的摸索和亂撞。教育理論能有助於年輕教師認識教育現象,解釋教育現象,指導教育實踐,預測教育未來。 那麼哪些教育理論需要年輕教師掌握呢?總體來說就是教育學和心理學,但是不僅僅停留在大學所學習的那些粗淺的知識,還應包含《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新課程標准》《考試說明》等等。具體的理論知識更是紛繁復雜,如木桶理論鯰魚效應破窗效應青蛙現象羅森塔爾效應等等。這些理論的習得會使年輕教師開闊教育視野,提高理論基礎,從實踐的角度來講必然會更上一層樓。教師在看書、讀報時,要特別關注那些與教育、教學相關的文章,好的文句要做一些筆錄,好的文章可以把它剪下來做成剪報收藏好,並且在有空的時候經常翻出來看看,以使自己經常受到激勵和啟迪。 二、模仿學習 很多教師不屑於模仿,認為模仿會使自己失掉特色,會讓人恥笑。其實學習的本質就是模仿,並變成自己的一種技能。教學模仿可以分再造性模仿和創造性模仿兩類。再造性模仿側重於教學方法和教學思路,是模仿的初級階段,通常包括整體模仿和局部模仿兩種:整體模仿就是整節課全搬照抄;局部模仿指在一節課的某一個教學環節中,採用骨幹教師的教學思路和指導方法。創造性模仿是模仿的高級階段,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教學技能,模仿時不拘泥於細節,而是從整體風格方面去模仿,靈活性比較大。只有當教師的再造性模仿積累到一定時期,教師掌握了嫻熟的教學技巧和名師的教學風格,具有足夠的舉一反三或觸類旁通的能力了,然後才能結合個人的教學實際情況,從語言風格到課堂結構、設計思路等進行創造性的改革,力求體現個人的教學特色,這就是創造性模仿。 我們要求年輕教師先從再造性模仿開始,通過結成師徒對子,多聽課,學習經驗豐富的骨幹教師的方法和設計模式,也可以是語言、手勢等。看得多了就會有比較,必然思考的多,拿到自己的課堂中就會有所取捨,這取捨之間就趨向於創造。當然要想將再造性模仿提高到創造性模仿,進而形成自己的風格模式,就需要年輕教師花費很多時間去聽課,去比較,去思考,去總結,把自己還原為一個學生,讓自己在學生的身份中漸漸體悟教學的奧妙。 三、鑽研教材 教師的主要工作是講課。為了把課講好,在課前要進行一系列的准備工作,包括熟悉大綱、鑽研教材、參閱資料、了解學生、編寫教案等等,這些工作,統稱為備課。只有課備得充分,才能把課講好。鑽研教材是備課的重要內容,教材是眾多專家根據大綱的要求精心編寫的,是我們教師進行教學的依據,必須反復琢磨、認真鑽研。實踐證明,學習、分析、研究和處理教材的過程,就是形成、提高和完善教師教學能力的過程。常常看到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出現照本宣讀、平鋪直敘、不分主次、重復嗦、含糊不清等現象,原因之一就是沒有深入地鑽研教材。 那麼要如何鑽研教材呢?我認為要從三個角度入手。首先是從教材編者的角度,要了解編排體系、理解編者的意圖,才能居高臨下地把握教材。其次要從學生的角度,要像學生一樣,閱讀教材,回顧舊知,提出疑問,心中有學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教材,也才能使教案設計更貼近學生,切合實際,收到完美的教學效果。再次要從自己的角度,要結合自己的特點做到與編者統一,即明確編者的意圖教學目標,又要做到與學生統一,即清楚學習目標,達到教學目標與學習目標一致。 鑽研教材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它需要教師坐得住板凳,耐得住寂寞,對於活潑年輕的教師而言,更需要我們放棄很多繁華熱鬧,但這正是我們獲得心靈寧靜的基礎。 四、實戰演練 小說《我的青春誰做主》中有一句話,是錢小樣的外婆勸錢小樣求職時說的,她說:進入社會第一步首先是展示,人家肯給你舞台,就別問回報,等他們承認你有能力了,下一步才有可能給你發揮的機會,光想掙錢,亮不好相,以後全白扯,找一個自己能勝任的工作,把它干好,站穩位置,第二步才是賺錢。的確,年輕教師參加工作後先要有一個中長期的規劃,不要將眼光只局限於一時的得失,從工作角度而言,不要怕承擔任務,有責才有得。要專注一切能展示自己的機會,利用一切平台讓自己在眾多人之中嶄露頭角。在日常的教學中這種機會就是上公開課,先在學校內上出名氣,才有可能被推薦到更高一層的平台。同樣的還有一些比賽,如基本功比賽、教師技能比賽、說課比賽、課件製作比賽、演講比賽、書法比賽、徵文比賽,甚至是才藝比賽等。別小看這些比賽,在比賽中你就會凸顯而出,同時也促進了交流,加深了別人對你的印象,更通過比賽逐步鍛煉了自己的能力。很多優秀教師都是充分利用一切展示自己的機會才最終獲得同人的認可的。 五、反思提升 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反思是一種教師改進教學策略、不斷提升自己教學水平的好方法,是不斷提高自身教育教學素養的過程。通過反思正確地認識自己,通過反思客觀地評價自己,進而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行為的自覺性。新教師要想使自己的業務能力不斷地提高,就要讓課堂中的成功或失敗等能為以後的教學提供借鑒,也就是使經驗得以提升、失誤得以避免,實現這些最好的辦法就是勤寫教學反思。寫教學反思既可以防止教育機智、教學感語的流失,防止教學中的缺陷與遺憾的忘記,也可以為我們今後的經驗總結、進行行動研究提供鮮活的素材,還可以促使教師有效地進行自評、自查、自省、自改,達到自主提高的目的。為此,我們強調年輕教師要勤寫教後反思或隨筆,及時記錄教學過程中的成功、失敗之處,記錄課堂意外收獲。做好課後備課。 對於每一個熱愛教育事業的青年人來說,怎樣才能在提高素質、加速成長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快些呢?最主要的就是要有內動力。只有當自己真正有了內動力,才會發現機會、珍惜機會、抓住機會。影響青年人成長的最大障礙,不是環境和他人的作用,而是自己的惰性、滿足、自我原諒、自我開脫,是大事做不來、小事又不做這種輕浮的瀟灑。對一個人來說,變老最快的是心,變鈍最快的是腦。作為教師,保持職業青春常在的秘密只有一條,那就是終身學習、不斷進取。
H. 面對惰性不改的學生,老師該怎麼辦
當老師,每天都得跟學生打交道,而跟這些學生打交道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歷練的過程,既要歷練自己的專業素養,把那些需要教給學生的知識與能力傳授給學生,也要歷練自己的涵養、耐性,畢竟學生的個性千差萬別,能力參差不齊,是需要老師想方設法去幫助與提升他們的。
現實是很多時候我們老師很想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學生,那些學生也不是沒有上進心,他們大部分是習慣不好,意志力不強,惰性極強,自控力不行,老師要幫他,可是他卻不能接受老師的幫助,對自己的不足與缺點始終是一種坦然處之的態度,作為老師我們該怎麼辦?老師與學生的關系永遠是矛與盾的關系,老師的幫助與指導是不可能一下子被學生接受的,學生對老師的教育永遠需要一個吸收消化的過程,教育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教育是需要老師有足夠的耐心,是需要老師對學生有足夠的寬容之心的。畢竟這些惰性不改的學生之所以變成當下這個樣子也是有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是有其一定的外在原因的,這一點作為老師是一定不能忽視的,單單靠老師的教育想改變學生的惰性哪裡有那麼容易?
作為老師我們想幫助這些惰性十足的學生,首先應該去了解這些學生這些惰性形成的原因,特別是要了解他們的家庭環境,父母對他們的教育方式方法如何,他們更父母的關系怎樣。如果這些我們不知道,我們就很難尋找到打開學生惰性的核心原因的鑰匙,更我們真正解決這些學生的惰性問題。跟家長的溝通有時要比跟學生的溝通更難,因為不少家長已經形成了所謂的思維定勢,認為孩子已經讀高一了,他們這些習慣已經很難改變,作為家長平時想跟他們交流都不是那麼容易,更別說要去批評指正自己的孩子的問題。
所以先爭取這些孩子父母對學校教育工作的支持是第一步,能夠讓老師更為全面細致地了解這些學生的情況、個性特點是基礎,一旦老師掌握了這些情況,要去做這些惰性不改的學生的工作就有了一個相對比較明確的方向,至少每次溝通交流的時候不會無的放矢,至少每跟這些學生交鋒一次,就可以多多少少促進這些學生在某些方面的觸動與改變,但這還不夠,還需要老師真正了解這個學生,理解這個學生,對他這些惰性形成的根源進行深入分析,並找出其中的原因,同時還幫助學生找出解決問題適合的方法。絕對不能因為學生惰性十足,懶散依舊就輕易地放棄他們,鄙棄他們,而是要這樣的學生感受到我們老師對他們的感情,對他們的重視,我們老師的不厭其煩極其耐心細致而到位的交流工作,是一定能夠喚起這些學生的良知的,他們本質是不壞的,他們只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少了幾分有愛心的關懷與教育,只是少了幾分到位的鼓勵與及時的指點,只要我們這些老師能夠始終抱著每個學生都是可以塑造的,每個學生都有發展的潛質,只要我們老師的方法得當,他們都有可能朝著可能的方向發展。我想只要我們竭盡全力去幫助惰性十足的學生,堅持不懈去督促他們,他們總不可能是石頭,總不可能無動於衷吧,總是會有所改變吧,有了這樣的點滴進步,這就夠了,至少他們邁出了一步,哪怕只是一小步,也是好的。
I. 我想考公務員,但是學習有惰性,有沒有哪個輔導班可以有老師跟蹤的那種,可以督促我學習的
學習主要還是要考自覺的
報不報班要根據個人情況來定,公務員考試科目《內行測》和《申容論》,你可以自己練習幾套歷年真題,找出自己不足。
如果您以往有考試和接受培訓過的經驗,對公考比較了解,自我學習和約束能力比較強,時間又不是很多,當然可以利用個人時間自己學習,可以上我們網站免費下載一下真題,然後和同學們交流學習。
但如果時間充裕,經濟允許,畢竟報班學習會比較系統和完善,學習效率會比較高,而且公考答題有一定的應試技巧在裡面,經過系統學習後,個人答題能力會有很大的提升,過關率也會相對高一些
如果要報班,個人覺得華圖的這個班性價比比較高,課後也有助教和老師輔導。但成績提高主要靠自覺,老師講的再好,你也要聽課才行!
J. 為什麼有的人可以一天到晚專注於學習,怎麼做到的,假期這么長,難道就沒有惰性嗎!
這是有一種堅強的毅力。刻苦學習鑽研的精神。惰性每個人都是有的,只是堅強的毅力戰勝了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