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通用信息工具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通用信息工具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發布時間:2021-02-13 00:36:59

① 現代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摘要 社會進入了科技飛速發展,電腦、手機等多媒體在現代教學中的應用已然非常廣泛,並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有力工具。現代信息技術走進課堂,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給課堂教學插上了一對飛翔的「翅膀」,提供了一個廣闊的舞台。
社會進入了科技飛速發展,電腦、手機等多媒體在現代教學中的應用已然非常廣泛,並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有力工具。現代信息技術走進課堂,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給課堂教學插上了一對飛翔的「翅膀」,提供了一個廣闊的舞台,大大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容,實現課堂教學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因此,我們要把信息技術這股「活水」,更好地引進教育教學活動中,讓它更好地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服務。
一、豐富教研形式,促進教師成長
一直以來,一線教師因忙於教學,走出校門親近名師、接受新理念的機會較少。為了促進他們專業化成長,學校努力運用信息技術豐富教研形式。
首先,通過校園網鏈接名校,向老師們推薦了一系列的「課堂優課」課例,讓他們在每周二的年級組集體教研時,通過優課課例來學習如何觀課、評課,再通過「校園網」的「說議講評」教育論壇,在實踐中去嘗試,努力向名校優課靠攏。而剛建成的錄播教室,更使我們的網路信息化教研如虎添翼。校長親自對各學科老師進行培訓,學成後的老師們每人錄制了一節公開課,並上傳伺服器作為優課資源保存,以備後用。同時利用錄播教室的直播功能,我們還多次與兄弟學校進行校際教研。錄播教室的啟用,讓教研打破了學科間、年級間、學校間的局限性,使教研煥發出了新的生機與活力,更大范圍地實現了課堂教學的自評和他評。
二、更新教學理念,整合高效課堂模式
更新教學理念,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教學方式、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優化課堂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是我們做的另一項重要的工作。
近年來,我所在的學校加大投入,所有教室更新了電子白板、實物展台、無線話筒等多媒體設備。白板教學,直觀形象,語文課上隨意圈畫、標注(語文白板公開課);數學課上聚焦、放大、轉變圖形,都深深地吸引了學生;英語學科開展的互動作業平台,老師通過無線話筒引領學生聽音、跟讀、錄音、評分、評價,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酸雨》時,學生完全可以通過科普網站了解酸雨形成、分布、危害,酸雨與環境、酸雨的檢測 、酸雨的控制等方面的知識;並通過實際測量雨水的PH值、分析數據,運用數學知識預測當地酸雨發生的時間;將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上傳到網路的相應欄目請求幫助,或者與其他同學合作,共同解決某個問題。指導教師則可以通過網路對學生進行及時的指導。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結論性的東西,更重要的是了解了知識形成的過程以及拓展、應用,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教學效果非常好。這些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體現了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關注學習者的學習,使自主學習、探索學習、協作學習得以真正實現,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微課程與教學相整合,提升課堂活力
上學期,我校承擔了某課題研究,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沒有觀望退縮。學校先後組織教師外出學習微課製作,又請電教站的專業老師到校指導。然後鼓勵教師根據任教學科特點,逐步嘗試製作微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有了信息技術的支持,學生的學習,不再僅僅局限於課堂,而是外延到隨時隨地。教學中,老師們會將一些重難點,製作成一個個精美實用的微課。而後又將這些優質資源在網路上、QQ群中創建資源共享,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隨時調整學習進度,實現了網路一對一教學,避免了教師的重復講解,學生自主探究的潛力也得到了開發。
筆者所在的教研室,有一位李老師在教學《動物王國》電腦繪畫一課時,為了課本知識的高效擴充,提供了數百幅優美圖片和數千字的文字資料。學生每人一台微機,進行網路式教學,學生感到新鮮而刺激。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所創設的藝術情境,成為吸引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也使得學生整堂課都處於興奮之中,始終保持著高漲的學習熱情。信息技術不僅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和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而且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
( 作者:陝西省神木縣教師進修學校 慕鮮梅)

② 談談信息技術在教學應用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而教師如何合理又有效的使用信息技術,這就需要教師充分理解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本文試著從以下方面來論述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加強教師的主導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分散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促進學生知識內化;幫助學生進行探索和發現;幫助學生獲取技能和經驗;使課堂練習方式多樣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製作具有實效性的教學課件;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計算機使用技能;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反思。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作用傳統的課堂教學因其固有的弱點而經常遭致批評。然而,在可預見的將來,課堂教學仍然會是學校教學活動的主要方式。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推動了教育從目的、內容、形式、方法到組織的全面變革。站在教育第一線的教師,完全有必要對教學過程重新認識。《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大力推進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由此可見,教師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發揮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特有功能,來改進課堂教學是當前學校教育改革的一條重要思路。為了能夠在教學中合理又有效地使用信息技術,我們首先需要充分理解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一、信息技術的運用,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課堂教學中良好的教學效果的取得,有賴於先進的教學媒體,幫助學生做出各種學習的反應。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的教學活動僅限於一本教科書、一塊黑板和簡單的幻燈片演示來完成。枯燥無味,缺乏生動性,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不能得到很好的發揮。在多媒體信息技術介入教學後,像一股春風一樣,催促著我們教育觀念以及教育模式的改變,使我們的師生能夠共享到優質的教育資源,享受最前沿的教學資源,給基礎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帶來了機遇。它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讓教師從繁重的重復性勞動中解放出來。二、信息技術的運用,加強教師的主導作用信息技術走進課堂後,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學習資料和教師幫助主動獲取知識。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取代了粉筆在黑板上塗抹,變成了好看的圖片、影視資料在熒屏上展示,學生們在直觀的感受中創設了情境,體會語言就變成了有血有肉的人物進入思維中,參與到學生的理解、欣賞、與主人公的思想感情發生碰撞、產生共鳴、情感交流得到實現。課堂教學的內容更加豐富、生動,創設教學情景,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誘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而這一切,都是教師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結果,更加體現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例如,一位教師在教《稱象》這篇課文時,根據課文內容適時的播放課件,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完全相同的事物畫面或事理。另外,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為教學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教師通過資源共享,博採眾長,更好的發揮了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解決困難的輔導作用。教師備課時,可先輸入關鍵詞,在網上搜索與之有關的資料,在進行分類製成課件,在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根據需要,一點滑鼠,迅速調出,方便快捷。資料調出學生可根據需要、或興趣去學習。這樣真正實現了學生的主動性,教師真正成為了學生的幫助者、促進者。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了學生拓寬視野。學生在積累大量素材的條件下,做到了課堂氣氛真正活躍起來,激發了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自覺性。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三、信息技術的運用,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良好的興趣就有良好的學習動機,但不是每個學生都具有良好的學習興趣。「好奇」是學生的天性,他們對新穎的事物、知道而沒有見過的事物都感興趣,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必須滿足他們這些需求。而傳統的教學和現在的許多教學都是嚴格按照教學大綱,把學生封閉在枯燥的教材和單調的課堂內,使其和豐富的資源、現實完全隔離,致使學生學習的興趣日益衰減。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於教學課堂,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圖文並茂、聲像並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有效地再現實物的可觀屬性,使學生感知事物的藝術效果,在大腦中形成一幅活生生的畫面,創設了一定的情景,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使學生真正的進入角色,進行情感體驗,從而有效的激起學生的各種感官的參與,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激發動機和興趣,有利於營造輕松的課堂氣氛,使學生藉助生動形象的畫面理清學習思路,與作者進入同樣的境界,從而領會課文的主旨。如:《林海》是一篇描寫大興安嶺美麗的風景課文。教師在講解段意時,可事先製作出反映大興安嶺嶺、林、花、等風景的課件,讓學生目睹屏幕上浩瀚無邊的綠色的森林,起伏的群山似滾滾的波浪,課文中「目之所及,哪裡都是綠的。」「林海」等內容便可迎刃而解。伴隨悅耳的解說詞,學生再看錄像中嘩嘩流淌的雪水,樹木抽出新枝,長出嫩葉。再看看伐木工人歡聲笑語,植樹工人的辛勤勞作。疾馳的火車把木材源源不斷的運到全國各地。此時,教師只要稍加點撥,學生便能明白這課文的主旨:寫出了大興安嶺與祖國建設密不可分。真正理解「興國安邦」這個詞語的意義。當教師合理的展現其它大興安嶺景色的設計後,學生會由衷感到大興安嶺的確是一個巨大的寶庫。於是課文中的語言成了學生內心急於表達的話語,面對教師的提問,他們的學習興趣油然而生,紛紛伸出小手躍躍欲試,課堂氣氛活躍。又例如,一位教師在上蘇教版古詩兩首《所見》笛子曲:《快樂的小牧童》時,利用課件出示畫面: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快樂地唱著歌兒。師:(動情地)你們看,你們聽,小牧童坐在黃牛寬厚的背上走來了,他搖呀,晃呀,就像坐在搖籃里,真舒服呀!小樹林里,花兒在笑,風兒在吹,蝴蝶兒在飛,多美呀!多快樂呀!小牧童忍不住放聲歌唱,歌聲飛出了密密的樹林。我們來讀一讀這兩行詩。談談信息技術在教學應用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③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有效運用信息技術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如何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

【內容提要】21世紀是信息技術佔主導地位的世紀。計算機的普及應用給社會和科技帶來了一次空前的發展,也給教育教學改革帶來了歷史的飛躍。但是如何能有效的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富有成效的小學數學教學創新實踐呢?本文就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作一些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信息技術 課堂教學

21世紀,是一個全球化、網路化、信息化的知識經濟時代,時代要求教師更新教育觀念、調整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模式。而教學模式轉變的核心是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與實踐能力。數學是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小學生的思維正處於由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邏輯思維為主的過渡階段,小學數學必須在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而信息技術正是這樣一座橋梁。在新的形勢下,掌握現代信息教育技術,並正確合理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這是信息時代的要求,也是創新教育的要求。但是如何能有效的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富有成效的小學數學教學創新實踐呢?本文就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作一些初步的探討。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求知慾

小學生好奇心強,要想不斷地啟發學生的求知慾,只有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和指導者,如果教師能抓住教材中所蘊含的創造性因素,激起學生學習情感,創設富有變化、能激發新異感的學習情境,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過程,使他們在心理上造成一種懸念,處在一種「心求通而未得」的心理狀態。

例如,在教學「平面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這一課題時,先通過復習幫助學生理清「組合圖形」間相結與內含的關系,再由觀察計算機網路展示的各種組合圖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圖,提出:如果要計算這些實物圖形的面積,該怎麼想?學生回答,看該實物圖近似於什麼圖形,就運用圖形面積計算公式進行計算。在計算機將實物圖變化為規則圖形後再提問:現在你會計算它們的面積嗎?學生發現盡管變化成規則圖形,但因為沒有學習過它們的面積計算公式,故還是無法計算。此時我就追問:你們現在最想知道什麼呢?這一問題引起學生議論紛紛,有些說我們先要把這個圖形分割成幾個以前學過的圖形,並利用相加或相減來計算出這個圖形的面積。最終師生共同歸納出「平面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的方法。這一課題的提出是通過計算機網路展示出生活中的數學情境後,調動起學生的求知慾,再由他們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後,躍躍欲試地想去努力解決問題,這時學生的學習興趣已達到最高點,他們的思維開始活躍,充分做好了全身心投入到新課學習活動中的准備。這種學生的思維,完全是主動學習的一種表現,更是培養創新意識所不可少的。

三、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突破教學難點

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這就構成了小學生思維的形象性與數學的抽象性之間的矛盾。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夠成功地實現由具體形象向抽象思維的過渡。由於多媒體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所以恰當地加以運用,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例如,在講解"圓的面積"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圓面積計算的方法這一重點,我先在電腦上畫好一個圓,接著把這個圓分割成相等的兩部分共16份,然後通過動畫把這兩部分交錯拼好,這樣就可以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反復演示幾遍,讓學生自己感覺並最後體會到這個近似的長方形面積與原來的圓的面積是完全相等的。再問學生還發現了什麼?這個近似的長方形的長、寬與圓的什麼有關?從而導出求圓的面積公式。使得這課的重難點輕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

三、注重學法指導,變「授魚」為「授漁」

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一個不好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在教學中,我們老師不僅要讓學生了解一些現成的理論,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懂得這些理論是如何獲得的。應該強調的是「發現」知識的過程,以及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而不是簡單地獲得結論。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就曾敦促我們教師「不要教死知識,要授之以方法,打開學生的思路,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教師要認識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例如,在推導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教學中,學生通過分組進行剪拼、操作等活動,有的把圓剪拼成近似長方形;有的把圓剪拼成近似平形四邊形;有的把圓剪拼成近似三角形;還有的把圓剪拼成梯形。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別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在這一過程中,使學生嘗到了獨立思考的樂趣,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學生沉盡在勝利的喜悅之中。一般推導圓面積公式教學到此結束,可教師並沒有就此罷休,而就此設問:"把圓剪拼成哪種圖形的方法最為簡單最易操作、推導?"教師這一提問把學生的思維興趣推向高潮,這時教師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優勢,逐一展示推導圓面積公式的各種方法,學生很快歸納出最簡單易行的方法並說明為什麼。這樣使學生達到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把學生的思維提高到一個新台階。

四、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運用多媒體,可以調整學生情緒,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人曾說:「沒有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根據心理學規律和小學生學習特點,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很短,加之課堂思維活動比較緊張,時間一長,學生極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下降等,這時適當地選用合適的多媒體方式來刺激學生,吸引學生,創設新的興奮點,激發學生思維動力,以使學生繼續保持最佳學習狀態。 學生學習有了興趣,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據情境教育的原理,創設充滿美感和智慧的學習氛圍,可使學生對客觀情境獲得具體的感受,激起相應的情緒,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使他們潛在的能力得到充分發展。

總之,恰當地選准多媒體的運用與數學課堂教學的最佳結合點,適時適量的運用多媒體,就會起到"動一子而全盤皆活"的作用,發揮其最大功效,就可以減輕學生學習的過重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素質教育實施,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符合現代化教育的需要,有效地培養更多的跨世紀的創造性人才。

④ 如何在通用技術課程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

一、正確整合可以豐富教學內容以及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原來的專業是信息技術,信息技術課程很豐富多彩,教學當中可以發揮出自己的長處和優勢,擔任通用技術課程後,課本的內容很有限,相關的材料更是少,如果採取在教室中傳統的以「師講生聽」來傳授新知識,那麼這堂課應該是枯燥無味的,又怎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通用技術涉及面非常廣,很多知識都需要從網上來搜索一些信息,那麼在這過程當中由於原來是教信息技術的教師,所以在機房的使用上和引導同學怎麼去搜索信息上這一塊也是比較有優勢的。課上利用多媒體課件,其中承載著多種信息,有處理文字、數據、圖形、圖像、動畫、音頻、視頻等,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的使用,可以極大地豐富了通用技術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反映出客觀的事物,圖、文、聲並茂的三維方式呈現教學內容,豐富的教學內容滿足了學生在視聽和感官上的需求,充分刺激學生的聽覺和視覺,從而激勵了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興趣。興趣可以說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獲得良好的心理體驗才會產生心之嚮往的情感,以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實現學生主動學習的目的。
對於我們學校來說,通用技術是近兩年才開設的,還很不成熟,第一堂課就有同學提出疑問,「老師我們已經開設了9門課程,現在加上通技就10門了,我們任務好繁重啊,學這門課有什麼用啊?」 這個時候我並沒有回答什麼,只是給同學們放了一段視頻,內容是:「一個研究生早上起床用微波爐煮雞蛋,結果雞蛋爆炸,臉部嚴重損傷。」同學們看後很吃驚,雖然學歷很高,但是由於沒有正確、高效地使用技術,才造成了這么嚴重的後果。不用我過多的解釋,不到兩分鍾的視頻就讓同學們明白提高自身技術素養的必要和緊迫,也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
二、正確整合可以突破傳統的教學觀念以及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扮演的是講解者,以教師為中心,忽視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使學生消極、被動的接受知識。課程整合進入課堂後,教師從單純的講授者轉變成教學的設計者,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主動地獲取知識。教師應使用信息技術為主的演示型教學模式,可以在現有教學模式基礎上,使用計算機進行演示,這樣能為全體學生的充分感知創設情境,既能重新組織教學情境也能促進學生形成比較清晰的表象,為學生形成學習概念規律等創造良好的條件,促進學生對課程知識點理解。將多媒體教學應用到通用技術課程中是現代教育普遍採用的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對於傳統教學中教師難以表達、學生難以理解的抽象內容、復雜的變化過程等,多媒體可以通過動畫模擬、過程演示等手段予以解決。
高一課程《技術與設計1》第一章「走進技術世界」,傳統的教學模式無論你怎麼描述我們的技術世界有多麼的豐富多彩,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給社會發展帶來了多麼巨大的力量,技術在不斷的演變。而這些理論的闡述,僅通過教師的語言表達顯然是單薄的、抽象的,而多媒體則可以幫助我們更加直觀的了解這個技術世界, 播放技術欣賞片:「各種技術製造的產品存在於我們所熟悉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之中。天空中、大海上、田野間、城市裡、邁進家門, 視線所及, 方方面面無不閃現著技術世界的光彩。」通過多媒體的動態演示,逐點加以闡述,讓學生直觀地理解這個技術世界。
第二章第一節中關於「設計的一般過程」的內容,我為了讓同學們主動地、輕松地的掌握這個知識點,我把多媒體運用於課堂教學,展示了學生們大都感興趣的網路游戲技術,還沒有開始介紹,同學們就興奮了起來,這時我問:「喜歡這個嗎?」異口同聲,「喜歡!」然後我就提出問題:「網路游戲是怎樣製作的呢?」引出設計的一般過程。同學們很茫然,但是我能看出來他們有求知的慾望,讓他們主動地去學習也就是我教學的目的。我輕松的介紹網路游戲設計的一般過程,在講解的過程中同學們積極的配合我,同時他們更加輕松的掌握了這個知識點,課堂效率很高。運用信息技術的整合能夠增強教學的感染力,使學生溶入技術設計領域中,不但使學生一目瞭然,而且還能「印象深刻」。
第三章中關於三視圖的內容是個重點更是個難點,我運用了多媒體給同學們展示三投影面體系的形成、三視圖的概念以及三視圖的展開,比單方面的用語言去描述更能加深同學們對這個概念的理解。我曾在班裡做了實驗,其中三個班沒有利用多媒體手段,在第二節課提問時,結果表明,這三個班只有三分之一的同學對這個概念理解了,然而另外其他六個班則佔有五分之四,可想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課程整合的必要性。
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不但在教學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和質量。
三、正確整合可以促進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只重視知識的傳授,忽視能力的培養和全面素質的提高,學生消極被動地聽講,始終處於接受灌輸的被動地位。而現代教育媒體走進課堂,以其特有的功能和優勢,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外部刺激和豐富的學習資源,創設豐富的學習資源的學習情境,其中包含許多不同情境的應用實例和有關信息資料,也為學習提供了多種參與機會,以便學習者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主動發現,主動探索和創造。這樣,就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主動地學習。從而使學生的全面素質得到提高。
講完第二章第二節中的創新性原則時,我設計了一道這樣的問題:「咱們都知道腿腳不方便的老人要使用拐杖,然而如果他們要出去遛彎的話通常還要攜帶不能太小太矮的椅子,你們從中發現了哪些問題?如何去改進?你們有什麼設想嗎?」讓同學們分組討論,他們立即活躍起來,主動利用信息技術作為工具,在網路上查找相關的信息,不知不覺中就培養了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處理、發布和交流信息的能力,最後提出了許多關於新式拐杖的設想,如設計一個既可以當椅子又可以做拐杖的多功能折疊拐杖,還要注意選材方面不要太重且要保證耐用等,有的同學還試圖利用計算機軟體完成一個多功能拐杖的簡單設計圖呢。這一任務充分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也培養了學生分析和創造性地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
四、正確整合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課程整合意味著在已有課程學習活動中結合使用信息技術,以便更好地完成課程目標、培養創新精神和鍛煉實踐能力,它是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把計算機及網路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與情感激勵工具、豐富的教學環境的創設工具,並將這些工具全面運用到教學過程中,促進傳統教學方式的根本變革,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標。我認為學生的信息能力培養出來,就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形成。
把信息技術作為通用技術教學的認知工具和知識載體,採用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交流、網路學習等策略,圍繞通用技術學科知識的學習進行整合。比如:三視圖的作圖,可以讓學生利用計算機軟體的畫圖工具來繪制三視圖等。預想通過這種整合法,可以讓學生在通用技術等學科知識、實踐動手及信息技術素養等方面均得到顯著提高。再比如在上人機工程學這一節時,有同學提出疑問:「老師,我覺得我們機房的電腦桌不合理,人機關系有問題,老師在講台廣播,我們看不到老師,還有大部分黑板也看不到。」 問題一出,同學們表現都非常活躍,七嘴八舌討論說開了。我的每堂課都有讓學生分組討論的安排,這次也不例外。同學們大都運用手頭的搜索信息的工具---計算機來查找相關信息和解決方案,最後很快有了本組的設計方案,甚至連技術保密性都考慮到了,專利的意識已經在他們的實踐中體現出來。這樣,通過學生一個不經意的問題,讓他們動口、動腦,並激發他們動手的興趣,整個過程學生對學習變得興奮不已,大大提高了課堂的質量。通用技術課程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讓學生通過實踐,增強了探究和創新的意識,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總之,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課程整合無疑將成為新世紀學校教育教學的主要方法,教育的過程就是一種探索與創造,通用技術的課堂教學只有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教師的主導作用很好地進行統一,不斷探索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導學生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逐步培養其求異創造能力。所以,我將會繼續探索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課程整合的教學方法,將正確的整合方法運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深化和完善。

⑤ 您在課堂生物教學中使用過哪些通用信息工具

1.書籍類,上課時和來本節課程有關的源文獻資料內容可以穿插進去; 2.多媒體,可以提前做一些幻燈片,不必太精美,但可以穿插視頻,動畫,聲音,避免單調; 3.模型或實物,比如上學習顯微鏡,可以在實驗室借顯微鏡,上課講解後可讓學生操作練習,或者講解人體構形,可以帶模型進教室。

⑥ 如何提高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新課程標准提倡利用信息技術來呈現以往教學中難以呈現的教學內容,實現信息技術與數學的有機整合。這種做法就是將信息技術融合到數學課程中,在內容上「把演算法融入到數學課程的各個相關部分」,這就使得信息技術實質性地成為數學課程教與學的必要工具,掌握信息技術已成為學好或教好數學課程的必要條件。教師利用電腦對圖形、數字、動畫乃至聲音、背景等教學需要進行綜合處理,使得易於理解和掌握,使學生能利用計算機提取資料、交互反饋、進行自學,讓數學中的學習能力、探索能力、創新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學生個性潛能發展的方向。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運用是新課程對我們提出的必然要求。如何看待信息技術,如何恰當地把它與學科教學整合在一起,通過運用多媒體教學從中獲得許多有益的啟示。

一、信息技術具有直觀性,能突破視覺的限制,多角度地觀察對象,並能夠突出要點,有助於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
在講「平移和旋轉」這節課時,本文作者設計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平移和旋轉這兩種運動方式除了在游樂場里出現過,其實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平移與旋轉的現象。下面就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感受,聯系生活實際,判斷下面的畫面哪些是平移運動、哪些是旋轉運動?屏幕出現幾種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直梯升降、風車轉動……)錄像中播放情景都是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的,有汽車的行進,溜溜球在旋轉,風車在轉動,推拉窗的移動,電梯的移動等。這些情景都是學生們生活中再熟悉不過的了,可能平時他們並沒有在意這些現象,更不會想到這些現象能和我們今天的數學知識聯系起來,通過這段影像的播放便加深了他們對這兩種運動方式的認識。接著教師提問「誰還能來說一說你在生活中曾見到過哪些平移與旋轉的現象?由於有了前面屏幕上展示的平移或旋轉的實際錄像,學生們說出了很多生活中出現這兩種運動方式的現象。

二、信息技術具有圖文並茂性,能多角度調動學生的情緒、注意力和興趣
例如在教學《垂徑定理》這一節時,課本中對垂徑定理的證明學生根本不理解,於是我製作了一個FLASH動畫,按課本中的證明過程進行動畫演示以後,很多學生就能嘗試著進行證明,與課本中的證明過程幾乎差不多。
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的快速繪圖、動畫、視頻、發聲等功能,可以快速模擬某些發明、發現的過程,使傳統教學難以實現的「發現法」教學可能經常實施。例如在教學《位似》這一節時,我用幾何畫板製作一個課件,畫出兩個位似圖形,在我的引導下,利用軟體的測量功能讓學生很快就將對應邊、對應角、對應頂點到位似中心的距離之間的關系等自己找出來了,再通過調整任一頂點或位似中心的位置觀察圖形的變化,學生對這一內容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因為這一節不比其他章節,其圖形不是想畫就能隨便畫出一個來,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常規模式的教學效果是一定好不起來的。
三、 信息技術具有動態性,能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有利於反映概念及過程
例如:在教學九年級《拋物線》一課時,學生對拋物線的認知就是一條光滑的曲線,但我們利用多媒體播放火箭隊和湖人隊的一場比賽,展示出籃球運動員姚明投籃時籃球的運動軌跡,學生就會對拋物線有更直觀的認識。由於用電腦演示,手段新穎,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學效果明顯。
四、 信息技術具有交互性,能讓學生有更多的參與,學習更為主動,並通過創造反思的環境,有利於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結構
大家知道,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師決定。從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教學步驟甚至學生做的練習都是教師事先安排好的,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這個過程,即處於被灌輸的狀態。而在多媒體計算機這樣的互動式學習環境中學生則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自己所要學習的內容,可以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如果教學軟體編得更好,連教學模式也可以選擇,。例如,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是平面幾何中的一個重要知識點,是全等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知識點的延伸,同時又是學習平行線截線段成比例的基礎。正確理解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是教學關鍵,學會尺規等分已知線段也是本節的重點。教材中直接給出定理內容及證明方法,如若採用傳統教學方法講解,機械的步驟和靜止的圖形給學生以枯燥、乏味的感覺,並且只能向學生展示知識的結論,不便於揭示問題探索的過程。這樣使學生對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學生知識的認知結構中出現斷層,不利於能力的培養。為了使學生參與問題的探索過程,正確理解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結合這節教材的具體內容,我利用《幾何畫板》製作了課件,利用課件的測算、動畫、隱藏等功能,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參與問題的探索,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電腦上親自去度量線段的長,計算線段的比,然後驗證線段的比是否相等,這樣做,教學中發現了「定理」。另外,通過平行移動圖中線段的位置,學生很容易「發現」該定理的兩個推論,即它的兩個變示圖形。這樣的教學方法設計,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探索觀察的實驗意識,從一般到特殊,從形象到抽象,學生經過這樣一番試驗、觀察、猜想、證實之後,再引導學生給出證明,這樣較難講清的問題,就在學生的試驗中解決了。
五、信息技術具有補充性,能通過多媒體實驗實現了對普通實驗的擴充,並通過對真實情景的再現和模擬,培養學生的探索、創造能力
譬如,在上中位線性質時,可用《幾何畫板》設計如下課件讓學生實驗.畫一個可以任意調節的四邊形ABCD,順次連接四邊形的中點得到一個內接四邊形EFGH。實驗:(1)任意拖動四邊形ABCD,觀察內接四邊形是什麼圖形(平行四邊形);(2)當四邊形ABCD為矩形時,觀察內接四邊形是什麼圖形(菱形);(3)當四邊形ABCD為菱形時,觀察內接四邊形是什麼圖形(矩形);(4) 調節四邊形ABCD使其對角線相等,觀察內接四邊形是什麼圖形(菱形);
(5)調節四邊形ABCD使其對角線互相垂直時,觀察內接四邊形是什麼圖形(長方形);(6)調節四邊形ABCD使其對角線互相垂直且相等時,觀察內接四邊形是什麼圖形(正方形)。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上述實驗,大膽猜想並加以證明,最後得出結論。應用《幾何畫板》的動態展示,便能把一個難以講清楚的問題,讓學生在實驗中解決了.
六、信息技術具有大容量性,能節約空間和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
當教師的都有這樣的經歷:為節省上課板書時間,課前准備了大量紙條,把板書內容逐條寫上;為增加課堂練習量,把各式習題都抄在小黑板上。其弊端是給教師加大了工作量,若遇到天氣不好坐在後排的學生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影響教學效果。如「數據與圖表復習課」中有關統計表、統計圖設計的題目,可以利用多媒體的信息量大。使學生信息量不足,接受起來比較困難。CAI介入課堂教學較好的解決了這一難題。由於多媒體技術「動」性強,因而傳遞信息量大、速度快,再加上交互性強,使高密度、大容量的訓練和信息交流成為可能。這樣,教師可以精心組織課堂中學生的學習活動,優化了教師的教,也優化了學生的學。姚明投籃時籃球的運動軌跡,學生就會對拋物線有更直觀的認識。由於用電腦演示,手段新穎,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學效果明顯。


總之,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在輔助學生認知的功能要勝過以往的任何技術手段。恰當地運用信息技術,起到了「動一子而全盤皆活」的作用,發揮出課堂教學的最佳效能,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可以減輕學習負擔,使學生由被動變主動,符合現代化教育培養創造性人才的需要。客觀合理的將多媒體信息技術用於課堂教學,積極探索多媒體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整合方法,才是現代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積極轉變的觀念。

⑦ 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怎樣發揮作用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推動了教育從目的、內容、形式、方法到組織的全面變革.站在教育第一線的教師,完全有必要對教學過程重新認識.《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大力推進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教師運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對教學活動進行創造性設計,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的學科特點結合起來,可以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有利於充分揭示數學概念的形成與發展,數學思維的過程和實質,展示數學思維的形成過程,使數學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把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的學科特點結合起來,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良好的興趣就有良好的學習動機,但不是每個學生都具有良好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好奇」是學生的天性,他們對新穎的事物、知道而沒有見過的事物都感興趣,要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就必須滿足他們這些需求.而傳統的教學和現在的許多教學都是嚴格按照教學大綱,把學生封閉在枯燥的教材和單調的課堂內,使其和豐富的資源、現實完全隔離,致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日益衰減.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於教學課堂,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圖文並茂、聲像並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可激起學生的各種感官的參與,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激發動機和興趣.這充分說明了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
二、把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的學科特點結合起來,有利於幫助學生進行探索和發現
數學教學過程,事實上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數學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研究,探索的過程,繼而對其進行延拓,創新的過程.於是,教師如何設計數學問題,選擇數學問題就成為數學教學活動的關鍵.而問題又產生於情境,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創設情景就是組織課堂教學的核心.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如網路信息,多媒體教學軟體等的應用為我們提供了強大的情景資源.例如:我在《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平面向量的坐標表示》的教學中,利用Powerpoint製作動態的平面向量課件,學生通過探索,發現了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深刻的理解了平面向量的坐標表示的意義和作用.在講解與《空間四邊形》有關的問題時,如果只利用模型讓學生觀察,在黑板上作出空間四邊形的平面直觀圖,大部分學生在課後解決相關的問題的時候,總自然而然的認為空間四邊形兩條對角線是相交的.我在教學中利用三維立體幾何畫板導入基本圖形,現場製作旋轉運動的空間四邊形圖形,現場添加線條,在旋轉運動過程中讓學生感受空間立體圖形的形象,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察和思維能力,從而使他們在觀察過程中留下空間四邊形兩條對角線不相交的深刻印象,在解決其它有關問題時不致出錯,同時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了異面直線的概念,為後面的《異面直線》的教學奠定了基礎.由此可見,多媒體信息技術創設情景產生的作用是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
三、把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的學科特點結合起來,有利於幫助學生獲取技能和經驗
數學是集嚴密性、邏輯性、精確性、創造性與想像力與一身的科學,數學教學則要求學生在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或提供的環境中通過積極的思維不斷了解、理解和掌握這門科學,於是揭示思維過程、促進學生思考就成為數學教育的特殊要求.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數學教育中存在深藏的潛力,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學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獲取技能和經驗的能力,幫助學生提高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例如:我在講解《極限的概念》這一節內容之前,先要求學生自己利用網路查詢並收集有關極限的資料,通過整理資料,提出與極限有關的實際問題,在通過我的動畫課件,學生歸納出了極限的概念,同時揭示了極限的概念的內涵.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通過網路查詢並收集有關極限的資料的過程中,深深的體會到網路互動交流式的學習環境,視眼開闊,多彩多資,浩瀚無窮.
四、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於教學課堂,有助於減輕教師的教學工作量
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需要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龐大的書庫也只有有限的資源,況且教師還要一本一本的找,一頁一頁的翻,這個過程耗費了教師大量的時間.網路信息為教師提供了無窮無盡的教學資源,為廣大教師開展教學活動開辟了一條捷徑,只要在地址欄中輸入網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通過下載,獲取自己所需要的資料, 大大節省了教師備課的時間. 隨著計算機軟體技術的飛速發展,遠程教育網校的建立,給教育工作者創建了一個龐大的交流空間, 大量的操練練習型軟體和計算機輔助測驗軟體的出現,讓學生在練習和測驗中鞏固、熟練所學的知識,決定下一步學習的方向,實現了個別輔導式教學.在此層次,計算機軟體實現了教師職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題、評定等,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因此,教學的發生對技術有較強的依賴性,而作為教學輔助工具的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功能就體現出來了.
五、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於教學課堂,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計算機使用技能
遠程教育網校的建立,給教育工作者創建了一個龐大的交流空間,各地各級的優秀教師雲集在這個空間中,他們為工作在教育第一線的教師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學支援.通過網路交流,我們可以學習到他們新的先進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實踐證明,經常將多媒體信息技術用於課堂教學的教師,他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總是走在最前列的.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和計算機輔助教學軟體,就要求教師有相當的計算機使用技能,計算機使用技能的高低是新一代評價個人文化素質的標准.計算機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對每個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教師,更應該積極的推動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將多媒體信息技術用於教學課堂,這樣利人又利己.
六、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於教學課堂的反思
時代的發展,要求競爭者提高自身素質,也要求學校教育走在發展的最前端,學校教育的發展方向又要求教師更新教學手段,教學手段的更新主要受教育觀念的支配,所以我們首先要轉變教育觀念,真正把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中來.把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等的優勢,良好的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在輔助學生認知的功能要勝過以往的任何技術手段.但它僅僅是課堂教學的一個輔助工具.教學活動過程的核心,是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交流過程,這個過程信息技術教育是無法取代的.在師生互動的教與學過程中,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產生數學問題、促進學生思維擴散的路標.不過,我們不能盲目的使用信息技術,用它來取代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所以,客觀合理的將多媒體信息技術用於課堂教學,積極探索多媒體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方法,才是現代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轉變的觀念.
當前,信息化技術正以排山倒海之勢席捲我國的中小學教育的各個領域,以日新月異的速度改變著人們傳統的教育、教學思想,及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因此作為當今的教育工作者,只有積極投身到這一變革中去,改革自己舊的教學觀念和舊的教學模式,了解新的思想觀念、掌握新的技術,使自己迅速具備和確立信息時代的文化價值觀念,並能把它們熟練合理的運用於教學實踐活動當中.計算機輔助教學是信息技術應用於教育的核心內容和技術手段,隨著小學計算機教育在我國的不斷發展,它必將是走向教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而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已經成為一種時尚,它的探索與發展,也就成為了語文教學改革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這里我就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談一談我的感受.
一、 直觀教學,易於理解.
在語文教學中,有些比較難理解的知道或是學生很少見到的事物,只用語言進行描述學生很難理解,如果學生觀看形象生動的動畫,就能很容易的明白.可以變靜態為動態、變抽象為形象、變虛為實.例如在教學《詹天佑》一課時,詹天佑開鑿居庸關和八達嶺兩條隧道時採用的不同方法,如果只通過讀課文,畫示意圖學生很難理解,如果學生觀看了用動畫製作的開鑿的過程示例,學生會更能詹天佑這種方法的妙處.還依然藉助「人」字形線路圖,看看火車的走法,更能幫助學生理解這種「人」字走法的好處,更能體會詹天佑有著超人的智慧和接觸的才能,學習他的創新精神.
二、 拓寬知識面,活躍思維
小學生天真活潑、好奇、頑皮好動,但他們形象思維能力強.如果僅僅憑口頭上講授語文知識,顯得比較枯燥,學生會沒有興趣,課堂效果肯定不理想,必須要採取用特殊的方法才能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在教學《鳥的天堂》一課時,學生通過讀課文知道大榕樹那的景色很美,卻不能體會那裡的靜態美和動態美.我在電視上播放了大榕樹清晨的實景錄象,讓學生親眼看一看大榕樹的靜態美,然後又播放了眾鳥紛飛的景象,學生又體會到了動態的美.又對一隻鳥的形態和聲音的觀看,可以想像到很多鳥的姿態,這種由靜變動的教學手段直觀、形象、清楚,易於控制進度、重點的地方可以反復演示方法,極大的刺激了學生的感官,使之全神貫注地投入學習之中,完全調動了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和創造力,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大自然的美.即使學生沒有親自去看那棵大榕樹,也知道了那裡有很多天然的美,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三、 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眾所周知,學習興趣的形成是學習積極性的根本所在,是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因素.對學生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動力之一.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一文時,先播放桂林的美景,讓學生和作者一起盪舟灕江,欣賞桂林的山光水色.創設游灕江的情境,讓學生對這樣的美景產生興趣,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才能更有興趣的學習這篇課文.能夠更深刻的體會到灕江水的靜、清、綠的特點和桂林山的奇、秀、險.
四、提高教學效率,培養現代科學興趣
人們常稱當今的時代為信息時代,信息時代的特徵是信息流通量大,信息波及面廣,每一個人都必須面對與日巨增的信息,人類積累的知識擦一會越來越多.在教學中用雲信息技術會提高教學效率,還可以培養學生對現代科學的興趣.在教學《宇宙生命之謎》時,對於火星、水星、木星等很多地理知識都不理解,這時候我藉助多媒體就向學生展示了這些星球的圖片和文字資料,讓他們結合圖片和文字介紹來了解其他星球是什麼樣的,使他們更快的理解了為什麼我們不能遷移到別的星球上去生活.他們在明白這些道理的同時,對科學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在校學習已經決定學生學到的知識是有限的,學生具有較強的信息意識,進一步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對社會的影響,並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學生的信息技術與自學能力、創新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積極探索和研究計算機輔助教學與學科教學的最佳結合點,並與學科教學進行有效地整合,合理的結合到自己的教學工作中去.把信息技術自然而然地滲透到教學過程之中,要充分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優越特性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探索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獲取信息、交流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自身成才.展望二十一世紀的教育前景,計算機教育的發展必將能為跨世紀人才的成長鋪路架橋,為迎接競爭激烈的、信息化的二十一世紀的來臨積極備戰,為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改革推波助瀾.

⑧ 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怎麼用

信息技術應用於現代教育教學中,與學科整合是一種需要,更是一種必然的趨勢。但在信息技術的使用實踐中,我們發現課堂上的使用並非多多益善,而要高效合理的將信息技術運用到教育教學中,需要教師本身有很好的信息技術基礎,更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在學生缺乏興趣、困惑不解、無法感知、主動參與等過程中,合理使用信息技術是實現學生知識 建構的重要因素。從學生的發展需要出發,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教學便會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關鍵詞: 信息技術 合理 有效 輔助 在科學技術發展迅猛的今天,隨著計算機及網路技術的廣泛應用,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無疑是給學校教育插上了一雙有力的翅膀,成為教師進行教學模式變革的手段,使教育教學方式越來越多樣化,也使學校變成充滿活力和創意的學習場所,更是為學生提供開放性的自主學習環境和資源,更好的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態度和積極探索創新的能力。 計算機輔助教學是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是適應現代化教學的需要。但是如何合理有效的將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中,從而充分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的思考,培養學生的不斷創新的能力?本文就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合理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作一些初步的探討。 一、提高的教師信息技術素養 現代化的教育手段給老師提出一個新的要求,那就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師的素質也在隨之提高,要與時代同步,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需要。計算機網路教學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促使教師必須掌握和運用電腦技術,一方面提高本身素質,另一方面可以拓寬學生的思維想像能力和知識面。 我在學校培訓教師信息技術課程的過程中,發覺很多有經驗的教師都是第一次接觸計算機,所以還需從最簡單的入門, 最主要是教師自己多操作,多練習,在操作中掌握要領,在操作中掌握技能技巧。有老師問電腦好學嗎?我的回答是:只要你會漢語拼音、會漢字就能操作。所以,我願意為大家學會電腦操作盡心盡力,為教育教學現代化努力奮斗。 二、充分發揮計算機在教學中的輔助作用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其作用是輔助教學,起主導作用的還是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來揭示知識的形成及來龍去脈,讓人感到生動、形象、真實(實況錄像),便於學生接受。但在學校組織的多次聽課中,我發現大部分教師製作的課件的播放時間佔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課件成了講課的主體,代替教師上課,而教師則成了輔助作用的旁觀者,解說員,或成為電腦的操作者,本末倒置,誇大了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我認為多媒體課件要適量、適度,不是量越大越好,讓他牽著鼻子走。有的教師在製作課件時,喜歡用大量的圖片、動畫、以及給文字加上不同的顏色,藝術效果,運用大量的聲音效果,把課件搞得很花俏,結果整節課結束才發現,教學效果達不到目標。原因在於大量的媒體信息不但增加了學生的負擔,還直接或間接的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重點不再突出,學生已經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這些動畫、文字顏色、聲音上,內容對其已沒有吸引力。其實一節課利用多媒體的教學形式,可以利用一個教學片斷,一個具體事例,解決一個知識點,一個具體問題,這樣的簡單課件也同樣是一個好課件,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中,現代教學手段與傳統教學手段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是很重要的,不是信息技術用的越多越好,信息技術是輔助教學的一種工具,要用到恰到好處,要與傳統教學方式取長補短,交相輝映。

⑨ 怎樣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具有一定的發展水平,它能突破時間和空間以及邏輯思維的限制,以直觀或間接形象的圖案、真實的人物、真實的色彩,逼真的聲音適宜的光照直接或間接的展現客觀事物,給學生提供完美的視覺美、形象美,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觀察、思維、想像、創造等各種能力的培養,以及動機、興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都能參與學習活動並使之相互結合,形成心理最佳狀態。同時,豐富多彩的熒屏,不斷變化的事物,以及言簡意賅的解說,優美動聽的音樂增添了課堂教學的氣氛。那麼,如何運用信息技術來改進優化課堂效果。
一、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一種渴求知識,探索事物的心理傾向。學生一旦對學習發生興趣。就會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興趣能使學生萌發強烈的求知慾望,直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的要求,運用信息技術展示一些與教材相關的內容,創造豐富的教學情境,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此來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如《三峽之秋》一文描寫三峽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機,體會「三峽的秋天」景色特點,激發對長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因此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製作聲像並茂的電腦課件,向學生來展示長江兩岸的風光,在學生興致盎然之時,設問:此情此景該用什麼語言來表達呢?學生對學習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思維都是從問題開始的,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只有大腦在積極思維,才能解決問題。所以說從某種意義上講,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運動信息技術就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如教學《琥珀》一課時,可以運用信息技術製作一幅課文中介紹的那塊琥珀圖。教師先指導學生仔細觀察這幅圖,再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觀察後學生紛紛舉手提出疑問:蒼蠅和蜘蛛怎麼會在一起呢?它們是怎樣被包裹起來的?是被什麼包裹起來的?是什麼時候包裹起來的?這個包裹著蒼蠅和蜘蛛的透明東西叫什麼?它會不會是無價之寶呢?通過解決這些問題,學生們了解到了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是多麼奇異。它居然有很高的科學價值。
三、利用信息技術,突破教學的難點
在課堂教學中,許多學生因缺乏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感興趣的材料而難以開展抽象的思維活動,從而影響了對課堂教學難點更深入的理解和准確的掌握。利用信息技術能為學生展示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觀察空間,創造真實的情境,讓學生憑著真切的形象去感受、體驗比較抽象的事物,從而突破教學難點,這樣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效果。如教學《琥珀》一課,在講授文章中琥珀的形成過程時,那滴松脂是怎樣裹住蒼蠅和蜘蛛的,蜘蛛由為何和蒼蠅在一起。這一部分是教學難點。如何才能夠突破和解決教學的難點呢?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觀看一些動感連續的畫面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和條件,體會這塊琥珀的奇異。學生看著這一幅幅生動直觀的動畫,聽著教師動情的朗讀,深刻領悟了教學內容,突破了教學難點。
四、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真正學會學習,教師應努力把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願望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學生感到只有自己主動、積極的參與學習才能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如教學《長征》時,讓學生課前搜集有關《長征》的資料圖片,如:1934年10月,中國共產黨的中央蘇區在國民黨第五次「圍剿」中陷落,紅軍第一方面軍(中央紅軍)主力被迫開始長征。10月上旬,各軍團分別集結陸續出發,中共中央和紅一方面軍8萬多人離開江西瑞金踏上征程。教師通過讓學生觀看網路上的音、視屏,那紅軍在長征路途中爬雪山,過草地的真實情景展現在學生眼前,那是用語言所無法形容的。通過在戰爭時期對長征的了解與我們現在美好生活的對照,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和對侵略者強盜行徑的仇恨。同時,學生能夠在收集過程中積極參與,由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推到了主動獲取知識的沿線上,學生能真正感受到了積極參與的樂趣與獲得成功的喜悅,有效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五、利用信息技術,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可以用信息技術對課文進行背景資料的介紹,幫助學生對作者思想感情的了解,對課文的理解。因為小學生的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都不豐富,對於有些課文所涉及的背景資料如果缺乏基本的儲備。對課文的理解則可能出現障礙,而教師適時的背景介紹就是有效的解決途徑。如教學《黑孩子羅伯特》時,教師通過製作背景資料的課件,讓學生了解當時的美國存在著嚴重的種族歧視,白人看不起黑人。才能理解羅伯特渴望和麗莎成為好朋友的夢想,渴望黑人和白人一樣得到尊重。當麗莎的爸爸緊緊擁抱羅伯特時,羅伯特非常激動。因為是他善良而又純真的心贏得了白人的尊重。愛的力量是多麼神奇!
總之,利用信息技術,師生共同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取代了課堂上教師繁瑣的課堂分析,減少了一問一答式的教學模式,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情景之中,主體作用得到充分、有效的發揮。學生更輕松地掌握消化課堂知識,使課堂教學更有效。

閱讀全文

與通用信息工具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