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在數學課堂開展有效問題導學教學模式的研究 doc
「問題導學」教學模式的突出特點是:通過「問題導學」教師由「傳授」轉換為「導」,學生由「聽受」轉換為「學」,「教」為重心轉換到「學」為重心,這三種轉換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下面談談自己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問題導學」教學模式的實施與思考。
一、 「問」是「問題導學」教學的精髓
數學教學中,問題的來源不應當是教師假設的一定的情境,而是學生面臨思維矛盾,從而主動地形成有價值的問題。從根本上講,「問題」應該來源於學生的練習、討論等學習實踐活動,來源於學生認識的局限、思維的沖突、方法的錯誤等方面。在新課程學習中,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困難有兩點:一是學生不易理解數學的思想實質;二是在數學學習中難以發現具體問題之間的聯系。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問題的提出要與教材密切相關,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研究的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時,才能自覺地帶著問題自學、思考、感悟和討論,才能使學生和教師之間達成雙向交流,才能有利於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的發展,才能使學生在思考、回答問題的過程是領悟數學的核心思想,深刻掌握各知識點,掃清學生學習中的「惑」,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深刻性,為組織實施教學提供一條明確清晰的思路。
二、 「導」是「問題導學」的關鍵
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應只限於接受、記憶、模仿和練習,問題的提出要注意知識之間的聯系,要有啟發性和針對性,要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樣有利於在教師的引導下廣泛地探究問題,從而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數學概念,進一步提高其數學能力,
問題教學必須考慮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教師的主導作用是將難點化解成一系列有內在聯系的小問題,然後指點迷津,教給學生一種學習策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產生解決這一認知困難的主觀願望,啟動思維,從而獲得主動思考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另外,學生還應學會提出問題。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善於設計問題,而且在善於引導學生直接參與問題設計,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學生向教師提問比教師提問學生更有意義,對學生思維的發展更有作用。因此,在問題教學中,老師既要設計好問題,又要有明確指向的誘導、點撥和示範,引導學生發問,融合講、練、思,使教學方法與發展學生思維能力進行有機結合。
② 如何在初中英語課堂中實施「問題導學」教學模式
收藏推薦 一、「問題導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含義與理論基礎現代教育理論認回為,教學中答必須構建學生的主體活動。教與學是學習行為統一體的兩個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教師的職責一是教給學生知識,二是教給學生如何獲取知識的方法,即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葉聖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需要教。」作為英語教師,我們的任務應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英語,有基本的學習技能與興趣,而不僅僅是教語法與單詞。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能輔導他們,塑造他們,但不能代替他們。The great use of school ecation is not only to teachstudents knowledge but also teach them the art of learning.確立為學而教的指導思想。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教師要把以「教」為重心逐漸轉移到以「學」為重心,做好教與學的結合。以「學」為重心,那就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教師合理、有效地展開課堂教學。
③ 淺談常用幾種課堂教學模式及其優缺點和功能
(一)講授式
1.講授式是以教師活動為主的教學模式,通常以教師的講解、演示、范讀為主。 2.講授式的結構特點是:教學目的是為了使學生掌握知識性、記憶性的知識;教學方法是以教師講授為主,課堂主體是教師,學生是聽眾;教學程序大體是宣布本課教學目的並導入新課、講授新課、鞏固復習、布置作業等四個階段。 3.講授式教學的優點是: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控制整個課堂、掌握教學進度;發揮正面教育和教學的作用,對學生直接傳授知識和進行直接的思想品德教育;能容納大量的聽眾。其缺點是:學生活動少;易受教師教學經驗與教材難易及趣味性的影響。講授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在運用時不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又不能啟發學生的思維和想像,極易形成注入式教學。 4.講授法的運用要注意以下幾點:講授內容具有科學性和思想性,觀點與教材的統一;照應教材的全面性和系統性,同時抓住它的重點、難點和關鍵;語言要准確、清晰、簡練、生動、通俗易懂。並符合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接受水平;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需要,與其他教學方法配合使用,並合理使用電化教育手段。
(二)啟發式
1.啟發式教學是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體規律,以談話、問答、揭示等引導學生主動、積極、自覺地掌握知識的教學形式。在中國,「啟發」一詞,源於古代教育家孔丘的「不憤不啟,不排不發」。朱熹解釋說:「憤者,心求通而示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啟,謂開其意;發,謂達其辭」。孔子之後,《學記》的作者提出「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進一步闡發了啟發式教學的思想,主張啟發學生,引導學生,但不要硬牽著他們走;嚴格要求學生,但不施加壓力;指明學習的路徑,但不代替他們達成結論。 2.啟發式教學的結構特點是:其目的是通過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達到對教材內容的真正理解,並培養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和思考能力;其方法,仍然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講授、談話為主,但增加了學生的課堂活動,同時教師的主導作用由講清教材變為引導學生自己弄懂教材,在關鍵之處啟發學生思考,促使其領悟;其程序是:比較多樣、復雜,視教材的難度及學生的理解程度的變化,一般可按「自學—發疑—提問—釋疑」或「讀讀—議議—練練—講講」的步驟進行。3.啟發式教學的特點是: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積極性相結合;強調學生智力的充分發展,實現系統知識的學習與智力的充分發展相結合;強調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實現學生動力與學習的責任感相結合;強調理論與實踐聯系,實現書本知識與直接經驗相結合。啟發式教學的實質在於正確處理教與學的相互關系,它反映了教學的客觀規律。啟發的優點是有助於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興趣和能力;缺點是不容易掌握,使不少新教師在運用時常常流於簡單的一問一答之中。
(三)討論式
1.討論式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中的基礎理論或主要疑難問題,在獨立鑽研的基礎上,共同進行討論、辯論的教學組織形式。2.討論式教學模式的結構特點是:目的上,引導學生探索問題,主動地解決問題,從中獲得知識、技能,發展能力和智力;方法上,課堂以學生活動為中心,教師退居輔助地位,採用分組或全班討論形式,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程序上,基本分兩個步驟,第一步,教師創設問題情境,並啟發學生積極思考。第二步,學生解決問題,通過思考、辯論、總結,求得真正的答案。3.課堂討論有三種基本類型:一種是用於擴大和加深有關學科理論知識而組織的系統的專題討論;第二種是就某學科中個別主要問題或疑難問題而組織的課堂討論;第三種是日常教學中採用的帶有研究性的課堂討論。課堂討論的優點是,可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有助於啟發學生的獨立思考,相互交流意見,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缺點在於難以組織、發動學生,而學生一旦被發動起來又不易控制課堂秩序,而且討論問題一般費時較多。4.進行課堂討論一般要求是:討論前,教師根據教學目的確定討論的題目並提出具體要求,指導學生搜集有關材料,認真准備意見和寫出發言提綱。討論進行時,充分啟發學生的獨立思想,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到問題的實質並就分岐的意見進行辯論,培養實事求是的精神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討論結束時,教師作出總結,也可提出進一步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教學模式的功能
(一)教學模式的中介作用。教學模式的中介作用是指教學模式能為各科教學提供一定理論依據的模式化的教學法體系,使教師擺脫只憑經驗和感覺,在實踐中從頭摸索進行教學的狀況,搭起了一座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教學模式的這種中介作用,是和它既來源於實踐,又是某種理論的簡化形式的特點分不開的。
一方面,教學模式來源於實踐,是對一定是具體教學活動方式進行優選、概括、加工的結果,是為某一類教學及其所涉及的各種因素和它們之間的關系提供一種相對穩定的操作框架,這種框架有著內在的邏輯關系的理論依據,已經具備了理論層面的意義。另一方面,教學模式又是某種理論的簡化表現方式,它可以通過簡明扼要的象徵性的符號、圖式和關系的解釋,來反映它所依據的教學理論的基本特徵,使人們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比抽象理論具體得多的教學程序性的實施程序。便於人們對某一教學理論的理解,也是抽象理論得以發揮其實踐功能的中間環節,是教學理論得以具體指導教學,並在實踐中運用的中介。
(二)教學模式的方法論意義。教學模式的研究是教學研究方法論上的一種革新。長期以來人們在教學研究上習慣於採取單一刻板的思維方式,比較重視用分析的方法對教學的各個部分進行研究,而忽視各部分之間的聯系或關系;或習慣於停留在對各部分關系的抽象的辨證理解上,而缺乏作為教學活動的特色和可操作性。教學模式的研究指導人們從整體上去綜合地探討教學過程中各因素之間的互相作用和其多樣化的表現形態,以動態的觀點去把握教學過程的本質和規律,同時對加強教學設計、研究教學過程的優化組合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教學模式是從教學的整體出發,根據教學的規律原則而歸納提煉出的包括教學形式和方法在內的具有典型性、穩定性、易學性的教學樣式。簡潔地說就是在一定教學理論指導下,以簡化形式表示的關於教學活動的基本程序或框架。教學模式包含著一定的教學思想以及在此教學思想指導下的課程設計、教學原則、師生活動結構、方式、手段等。在一種教育模式中可以集中多種教學方法。任何模式都不是僵死的教條,而是既穩定有發展變化的程序框架。
④ 實施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應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學案導學中如何有效落實「預習」?
首先,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達到「自律」,真正學會學習。讓學生通過預習能夠首先確定學習目標,然後按目標要求展開探究自學,並在此基礎上掌握基本知識和完成基本訓練。預習完,學生要登記好還沒有解決的疑難問題,帶著問題走進課堂。
其次,教師一定要嚴格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杜絕不預習和對預習敷衍了事的現象;如果保證不了預習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把預習放在課堂上進行一段時間預習方法和習慣的培養。對新知識沒有預習或沒有預習好,堅決不能進入下一個環節。
再次,要求學生在對新知識全面預習的基礎上,選擇1-2個問題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精心准備,以備在展示課上作個性化展示;同時要求學生必須根據新知識的情況確定至少一個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和與生活、實踐相結合方面的目標,並作必要的准備。
同時,教師要對學習方法進行適當的指導,如控制自己的預習時間,以提高效率;用紅筆劃出書中的重點、難點內容;帶著學案上的問題看書,並標出自己尚存的疑問,帶著問題走進課堂;逐步掌握正確的自學方法,有意識地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等等。教師要有意識地通過多種途徑獲得學生預習的反饋信息,以使上課的講解更具針對性。
學案導學學生自學環節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在自學這一階段應把握好以下幾個問題:①前期要努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養成良好自學習慣,指導自學、督促自學、鼓勵自學,表揚自學效果好的同學,引導學生體驗自我獲取知識的成就感,體驗成功的喜悅,使全班同學形成自學氛圍。例如,指導學生如何粗讀知其大意,如何細讀掌握要領,如何精讀領悟知識的內涵外延,如何舉一反三,如何用已有知識去同化新知識,如何建構知識網路,如何把知識網路條理化、系統化等。②明確學案中各項自學要求。為促進學生自覺而主動地完成自學任務,教師在學案導學階段應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從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著眼,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如具體的看書范圍,思考的問題,完成的實驗內容或練習,要用多少時間,要達到什麼目標,自學後如何檢測等,使學生有的放矢、方向清晰、目標明確地自學。③要積極培養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防止有的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沒有好好看書,沒有好好思考,動不動就問同學、問老師的習慣。指導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分析問題,學會利用資料、查找資料與利用學習工具書。鼓勵學生正確面對困難、挑戰困難,善於從解決困難中尋找快樂,善思樂學,確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也不應在自學階段請教,而應在「後教」階段討論。
43、對學生預習情況進行檢查有什麼作用?
學生完成「學案」的預習情況是「學案」教學實施的保證。教師對學生的「學案」學習進行及時檢查,一方面能促使學生「不同程度」地完成學案任務,特別是能對一些弱等學生進行個別指導,鼓勵和引導學生克服困難,完成應該完成的任務。另一方面,教師能深入了解學生預習所達到的程度,以及存在的問題,能把握講課的方向和重點。
學案導學互動交流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互動交流階段對於學生進一步理解知識、消除困惑、解決重難點、再次掀起思維高潮至關重要,在這一階段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①進行師生互動或教師運用課堂提問方式來檢查學生的自學結果並進行釋疑解難時,對於所有學生在自學後都已懂的問題,原則上不教,對於只有部分學生能解答的問題,先讓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再更正、補充,對於學生不能夠解答的問題,可在誘導啟發的前提下進行精當的講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環節最重要的不是釋疑解難,而是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發現學生特別是有待激勵學生的閃光點,表揚學生,激勵學生,激活求知慾,幫助學生樹立信心、體驗成功、激發興趣,使每一節課都作為下一節課的「加油站」,持之以恆,從而真正讓每一位學生學會自學、學會思考、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②進行生生互動交流時,教師要注意引導發揮好「培優補差」的功能,引導督查優生不但要當堂掌握相關知識,還要完成選做題以及對相關知識的深度、廣度加以鑽研與領悟,為「兵教兵」作好准備,久而久之,讓優生更優。有待激勵的學生要引導並鼓勵他們及時請教,及時消除知識障礙,不要因為一時的障礙影響學習進程,同時要注意教導他們不能有依賴心理,要逐步過渡到獨立學習。
45、學案導學中教師如何做到精講釋疑?
精講釋疑是在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根據教學重點、難點及學生在自學交流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教師在精講過程中,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語言、內容要精。其次,精講應具有針對性,切忌面面俱到,應根據學生自學、討論交流過程中反饋的信息展開。再次,精講應具有啟發性。學生經過老師的適當點撥能解決的問題應盡量讓學生自主解決,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師可採用兩種方式處理學生具有普遍意義的疑點。一是點撥:在學生相互討論解決疑點的過程中教師參與其中,適時點撥;或是某個問題,某個組已經解決,其它組仍是疑點,教師可讓已解決問題的小組做一次"教師",面向全體學生講解,教師補充點撥,這也可以說是討論的繼續。二是精講,對於難度較大的傾向性問題,在學生渴望釋疑的心理狀態下,教師針對其疑點,快速確定講的內容,抓住要害,講清思路,明晰事理,並以問題為案例,由個別問題上升到一般規律,以起到觸類旁通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歸納出新舊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構建知識網路,從而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
學案導學中如何做好反饋展示活動?
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與展示,是「學案」教學實施的核心。
展示目標:
(1)通過學生的展示和其他學生的聽講、更正、補充、拓展,實現對知識的再一次認知。
(2)通過展示,盡可能多的將學生在預習、交流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暴露出來,以待修繕。
(3)通過學生發自內心的、主動的、個性化的展示,使盡可能多的學生從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從而激發其學生興趣,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
基本要求:
(1)要保證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展示的全過程。
(2)展示過程中,要激發學生認真聽講、更正、補充、拓展。
(3)展示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好及時點撥、總結、拓展、調控和激勵作用。
(4)展示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相互欣賞、相互鼓勵,積極創造團結和諧的展示氛圍。
如何引導學生利用學案中的「學習目標」?
在導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讓學生將學習目標變成自我學習計劃,督促學生以學習目標作為導向,調節、監視、控制自已的學習活動和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反思評價自己的學習過程。最後,結合評價反思和當堂檢測題,引導學生總結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促進學生元認知能力的發展。
如何讓課堂練習起到好的效果?
課堂練習能否起到好的效果主要抓好兩方面的落實:一是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嘗試著獨立完成相應課堂練習,防止走過場或抄襲現象;二是在生生互動交流或師生互動交流過程中要認真做好訂正、理解、內化的作用。教師應充分發揮調控功能與主導功能,確保課堂練習的完成與訂正達到當堂落實。
學案導學中完不成任務的原因有哪些?
學案導學中完不成任務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⑴預習作業檢查力度不夠,在課前不能明確知道多數學生的預習效果,因為部分學生沒有嚴格按照要求完成預習任務,導致課堂預習檢查環節超時,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
⑵備課過程中不能充分備學生,過高的估計學生的理解與接受能力,不能恰如其分的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深入細致的備課。
⑶導學案中設置的練習題量偏大,個別題型書寫量大,耽誤了一些時間。
⑷不能完全放手,過於依賴導學案,某種程度上成為一種羈絆和束縛。
⑸學生進行互助小組討論、質疑等所用時間超出預想。
解決的辦法:
⑴加強對學情的了解,加強課前的預習檢查,掌握學生的預習效果。
⑵根據具體的學生理解及預習效果,設計合理的題型,精選練習題,控 制練習量,加強限時訓練。
⑶上課少講的同時,學生的自學、小組互動時間也要控制時間。
在學案使用中,出現問題是正常的,關鍵是要以一種積極的心態來對待。教師如何結合學案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在開展學案導學,基礎好、自學能力強的同學,學得更輕松,進展更大。基礎差或自學能力不強的同學,如不加以個別化輔導將會是一場災難。因此,要注意加強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要重點解決好三個問題:①對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注意進行學習內容的輔導,力爭「日日清」。②對自學能力差的學生,注意進行方法指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增強自主學習的興趣。③對於學習態度有問題的學生,要幫助學生端正自學態度,增強毅力,增強信心。輔導主要有兩個途徑:①教師輔導。要善於發現有問題的學生和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輔導,讓每個學生每天都能跟得上;②同伴輔導。發揮學習小組的作用,提倡合作化學習,學習小組相互激勵、相互支持、共同前進。發揮優秀學生的作用,採用「學長制」、「兵教兵」的戰略,更大范圍更快解決學生中存在的問題。
學案導學對教師提出了哪些新的素質要求?
「學案導學」要求教師必須提高三個能力:備課中的「廚師」能力,課堂上的「公關」能力,教學中的「導演」能力。
備課中的「廚師」能力: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精選材料,精選認知策略,精收反饋信息,優選教學方案,優化教學手段,在抓住「重點」、凸顯「難點」、破解「疑點」上下功夫,在能提高學生能力的「支撐點」上下功夫,在能激發學生主體意識的「興奮點」上下功夫。
教學時的「導演」能力:在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好比導演,要為學生創造表演的舞台,讓課堂充滿魅力。教師必須根據教材內容,靈活使用教學手段,做到寓教於趣,寓教於樂,寓教於情,使學生始終處於學習的亢奮狀態。
課堂上的「公關」能力:教學中教師必須激勵、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為此,教師要主動接近學生,通過平等、民主的師生交往,了解學生的知識需要與情感渴求。
一堂優秀的學案導學課的標準是什麼?
用「六看標准」評價「學案課堂」:
一看課堂上的教與學用不用學案。學案是教師站在學生學習的角度,通過體悟而策劃設計的師生共同擁有的「學習節目表」。它能減少課堂運行的被動與盲目。它能培養教師的研究能力、學生主動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
二看學生學得是否高興、主動、深刻。學案的每一個欄目都是師生學習過程中走向高興、主動、深刻的創造和創新天地。欄目條理清晰,活動一波三折,正例加反例,聯想加類比,考試加實踐的學案課堂會把學生的學習不斷引入勝景。
三看教師教得是否輕松。課堂教學是師生不斷「合」、「分」的動態過程。教師不能去搶學生的活,要善於把「皮球」踢給學生,教師要在課堂上實施「主動撤離」和「適時登場」,做好主持人。教師教得是否輕松是評價「學案課堂」成功與否的顯著標志。
四看師生關系是否和諧。強調教師教學發揚民主。要把學生學習活動方式的選擇,是否注意傾聽學生的想法,是否與學生商量著進行,是否根據學情靈活使用學案,作為評價「學案課堂」的關鍵指標。
五看教師是否關注對學生的積極評價。強調教師要尊重、理解、信任、欣賞、關愛、寬容學生,進行賞識教育,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健全的人格。這是我們評價教師能否實現成功教育教學的重要標准。
六看教師是否有開拓創新意識。強調教師要知道使用的學案只是一個範例,我們是在用學案而不是教學案。拓展創新有明確的三個導向:一要直通教學質量,讓學生學有成績,體驗成功,增強自信;二要揭示通法,加強「雙基」,建構思想方法,形成遷移能力;三是考慮聯系生活、實踐和育人,讓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實踐與創新能力。
學案導學中如何有效落實教師的「導」?
⑴指導學生的自學。要善於結合具體自學內容,對學生進行自學方法的指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學效果。
⑵指導學生的交流。積極引導學生有組織地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爭取能在小組內解決的問題在小組內解決,並形成共同的學習成果和共性的問題。
⑶誘導學生的質疑。對學生學習中的共性問題或疑難問題,要善於在解決的方法上給予誘導,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形成良好的思考習慣。
⑷引導學生的小結。要善於通過對學生學習小結活動的引導,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完善學生的學習活動。
⑸輔導個別學生。在學生學習的各個階段,要加強對特殊學生的指導和幫助,使他們在學習態度、方法及知識技能等方面達到應有的要求。
學案導學中如何有效開展「師生互動交流」?
所謂「師生互動交流」就是教師採用提問討論的形式,提問討論學案中的導學問題。對於學生可以獨立完成的導學問題,教師只需在提問討論過程中明確肯定學生的自學結果,並給予表揚鼓勵即可。對於重點問題應重點提問,重復提問,反復感知,加深理解,當堂掌握。對於難點問題應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引導思維方向,利用學生的集體智慧得出正確的答案。在提問討論過程中,應著重關注有待激勵的學生,把導學問題中簡單的重復提問的問題留給他們,迫使他們調動感覺器官與思維器官,變依賴觀望為積極投入。把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提問中上生,使各層次的學生人人參與,通過肯定、表揚、鼓勵,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愉快或成就感,體驗成功的喜悅,認為學習是「樂事」而非「苦事」,更加激發學習興趣與學習熱情,產生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
開展學案導學如何處理「先學」與「後教」的關系?
「先學」是基礎,「後教」是關鍵,要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①以學定教。決不能再象過去那樣按教材內容,按部就班地講下去,而應根據學生完成學案的情況,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思維的障礙,重新確定教學內容。要更有針對性,新穎性,更能吸引學生。②以教促學。這里包含兩個層面,首先教的過程也是對學生學的情況的檢查、檢驗,更清楚地了解學生自學情況,特別是個體的差異。其次,課堂的教是學生課外所學內容的延伸,讓學生更系統地學習,達到學習的更高層次。③改變教學方式。當學生走進課堂時已不是對課堂內容無所知,完全陌生的人,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建構基礎,要打破壓抑、嚴整、呆板的舊課堂常規,創設認知情境,引發學生學習慾望,讓出機會,讓出問題,讓學生自己解決,師生互動。引導學生人人參與課堂交流,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實現生生互動。從課前預習回到課堂中再認識、再發現,走向深入。
學案導學該怎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⑴通過設制接近學生「最近發展區」的問題,使學生通過努力就可以回答出來,幫助學生獲得知識探索的成功,嘗到成功的喜悅,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
⑵讓「學案教學」的課堂成為學生問題解決與成功展示的課堂,讓學生勇於發表自己看法,讓基礎較差的學生也能做出基本內容課堂討論時的發言,讓學生對課堂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⑶注重學法指導,讓學生不斷掌握新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和信心逐步增強。
學案導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⑴培養學生敢於自學的習慣。教師要善於結合學案預習的任務,對預習任務提出明確的要求、對預習方法進行指導等,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善於按照學案預習課本,學習有關內容,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好學習新課的知識准備,並在自學中養成善於發現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
⑵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學案導學中,要善於利用富於啟發性、針對性、趣味性、時代性的問題設計,推動學生去探索新知,使學生思維不斷向深度、廣度上拓展,積極培養學生勇於思考、敢於思考的習慣。
⑶培養學生樂於合作交流的習慣。通過有效的合作學習組織,讓不同的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都感到有自己的位置,讓每位學生都有話語權。積極培養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敢於質疑、樂於合作探究等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
⑷培養學生自我反思的習慣。充分利用學案中的反饋展示,引導學生對學習中的知識獲得、方法獲得和疑難困惑等進行及時反思,不斷發現自己的成功、存在的問題,明確今後學習的方向,逐漸養成自我反思的習慣。
學案運用的誤區有哪些?
誤區一:重「顯性目標」,輕「隱性目標」
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是寫在學案上的,屬顯性目標,主要通過學生自學和課堂教學達成,而情感目標和意志目標是隱性目標,不能寫在學案上,要靠教師適時調控。教師在教學中要發揚民主,注意學生學習活動方式的選擇,注意傾聽學生的想法,碰到問題要與學生商量著進行,並根據學情靈活使用學案,從而在融洽的師生關系中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意志。
誤區二:重「講評」,輕「探究」
有些教師教學觀念落後,教學方法陳舊,重教輕學,包辦代替養成習慣,所以實行「學案」導學時習慣於走老路。如對那些應由學生自已解決的內容仍以講為主,還是注重講深、講細、講透,認為「學案」中安排的讓學生自我探索、獨立思考、相互交流、提出問題等太耽誤時間,總不如自己講效果好,結果,忽視了學生的創新和探究能力的培養。所以,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以學習的內容為中心,根據學案提出自己的問題,教師要適時介入討論或指導、點評,並從創新、求異、實用方向加以引導,給予正面鼓勵,一些復雜性的問題在課堂沒能完成的可留到課後繼續討論,有的還可以作為研究性課題,指導學生課余鑽研,參考相關資料或進行實地調查,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層次。
誤區三:重學生的「學」,輕教師的「導」
有些人認為「學案」中很多內容是安排學生自學,課堂上多數時間採取了「放羊式」,該講的也不講,該引導的也放給學生去「死啃」,結果不光效率低,更重要的是出現了很多知識漏洞,學生不會的還是不會,「生米做成了夾生飯」。學案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方式,但自主不等於放任自流。在學案的使用中,應盡量避免這種現象,也就是要控制好學生的自由度。所以,動態地把握好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分」與「合」是學案運用的關鍵。教師在課堂上要實施「適時登場」和「主動撤離」,以學生的「學」為核心,突出學生在獲得知識過程中主體地位的同時,加以適時的引導,強化課堂教學的民主性、互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誤區四:重「傳統評價」,輕「分層評價」
「學案導學」模式下的課堂教學,還必須對現有的課堂教學評價標准進行改革。傳統的終結性評價因為更多的是鑒別學生的學習結果,為後續的學習提供預測,所以不能反映出該同學在某一時期內的學習狀況,由此得出的結論也會影響學生對自己學習狀況產生的錯誤認識。我們要注重課堂教學中的即時評價與分層評價,例如,課堂提問盡可能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的回答也根據學生的基礎能力予以准確評價,看到學生的成長;課堂教學中適當運用評價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信心是否進一步提高,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願望和求知慾是否增強,是否逐步形成各種良好的習慣和科學的價值觀;教師教學是否發揚民主,教得是否輕松,師生間的關系是否更加融洽等等。
⑤ 「問題導學」模式中如何完善合作探究學習
常學勤(太原師范學院師訓處,山西太原030031)摘要: 「問題導學」教學模式中的合作探究學習目前存在幾個主要問題.一是合作有「形」少「實」,二是展示有「示」少「展」,三是探究味不濃。對此提出相應的解決建議:由學習任務的「習題化」向「問題化」轉變;學習任務問題化時兼顧不同層次學生,如學案設計中的問題應分類分層、重視學生生成的問題、指導學生提出並驗證猜想或假說、要求學生制定驗證假說的方案、注重展示的層次性、高度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課堂狀態和收獲;學習任務問題化要求教師腦中有「標」,目中有「人」,心中有「底」。 「問題導學」教學模式是班級授課制出現以來最深刻的一次教學變革。自主、合作、探究、展示,成為「問題導學」教學模式的核心詞彙。由於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建立不久,因此在具體實施中尚存在一些問題。本文擬分析其在合作探究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並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以期使新模式逐步完善。一、「問題導學」模式中合作探究學習的問題1. 合作有「形」少「實」——學習任務本身缺乏合作的必要在採用「問題導學」教學模式的課堂中,學生學習和展示的任務多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但是在許多課堂中,合作學習有「形」少「實」:有合作學習之「形」——學生劃分為若干學習小組,圍桌而坐;少合作學習之必要——學習任務之答案脫口可出,或能找到現成答案,缺乏合作的必要。適宜的合作學習任務應具備以下特徵:(1)能激發探究的慾望。即問題能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2)有探究價值。即這一任務學生不能馬上解決,具有—定的挑戰性。(3)有解決的可能。即學生個體能有一些粗淺的想法,可以起步;通過群體的努力基本能夠獲得問題的解決。 (4)有合作的必要。即必須經過交流、爭議、思維碰撞和相互接納,才能使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策略明確化與合理化。 (5)有交流的必要。即具有多樣的解決方式,能引起學生對於問題多樣的表述和交流。 (6)有用語言交流的可能。有利於用語言進行表述、交流,不能「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2.展示有「示」少「展」——展示內容復制性強、思維性弱在「問題導學」模式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面向全體的學習成果展示成為基本的學習形式,其在課堂中所佔用的時間比例多在40%以上。在目前的課堂中,由於學習任務本身缺乏合作的必要,因而「示」的內容表現為「三多三少」:重復教材內容多,字詞句解釋多,習題解法多;對文本的探究少,對學科本質的領悟少,對知識意義的建構少。這樣的「示」,封閉性強,開放性弱;認同多,質疑、爭辯、欣賞、評價少,領悟、啟發、提升、變化少。課堂雖然熱鬧,但思維性、發展性不強,易導致學生出現展示疲勞。因此,我們有必要間:在課堂展示中,到底應該讓學生「示」什麼?由於學生所「示」的是其學習內容,而學習內容又由學案問題所引導,所以,這就構成我們追問的邏輯鏈:「示」什麼?——學什麼?——(生)思什麼?——(師)問什麼?3.探究味不濃——教學過程缺少探究張力有「示」少「展」的課堂展示反映了我們目前的教學過程缺少探究張力:學習任務不具有問題性和開放性,難以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具體表現在: (1)探究味不濃。一是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少。學習任務習(試)題化,基本能找到現成答案。問題多而零碎,類別、層次、梯度不明顯。二是教學中教師急於尋求答案,還不習慣指導、鼓勵學生在答題前先行猜測或建立假說。三是學生所做的實驗多為驗證性實驗、少探究性實驗,實驗材料、步驟既定,直奔結論,學生善答題而不善解決問題,難以形成解決問題的智慧。四是實驗後教師指導學生驗證假說或概括結論、總結規律的意識不強,學生未能有效參與知識的建構。 (2)教學常止步於「答案是什麼』、「為什麼』,較少追問「怎麼想的」、「為什麼這么想」。 (3)學案習題化,且就題論題,缺少就一題拓展延伸、舉一反三、概括升華的訓練。二、完善合作探究學習的建議1.學習任務要由「習題化」向「問題化」轉變這里的「問題」是指當前狀態下沒有現成答案,或沒有完全確定的解決方法,有探究價值,有解決的可能。若用英文單詞表達,是指problem,而非question。前者需要解決,後者只需要回答。例如:「新疆的地形特徵和氣候特點是什麼?」屬於question,在教材上即能找到現成答案。而「從『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這句話中你能讀出哪些地理信息?依據是什麼?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特點?哪些資料能支持你的分析?」屬於problem,並可能因學生對信息的分析、綜合、評價水平不同而展示出不同的認知層次。將學生的學習任務問題化,既有助於完善學生的合作,也有助於解決資優學生「陪讀」的問題,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2.學習任務問題化時兼顧不同層次學生 (1)學案設計中問題應分類分層學案應包括基礎性問題(學困生通過自主閱讀教材可回答)、思考性問題(通過小組互助可認識、理解)、探究性問題(通過群學和師生互動可基本解決)等不同的層次。對每個層次要解決的問題、欲達成的目標,教師要心中有數。適於學生個體學習的問題應能成「鏈」,既問「是何」,還問「如何」;適合組間展示的問題應能成「集」,相互交錯、補充,既問「為何」,還問「若何」;最終全班共享的問題和成果應能成「網」,在「是何」、「如何」、「為何」、「若何」的基礎上,追問「由何」,體現問題導學的本質性、遷移性和創造性特點。 (2)重視學生生成的問題,並加以精簡、提煉和改造,使之適合學生探究來自學生的問題,除學生直接提出的外,教師還應善於從以下渠道發現、收集、概括問題,例如:由自主學習中的困難、成果提煉出的問題;由批閱學生學案或問題生成單發現的問題;學生小組展示中暴露或生成的問題,等等。 (3)指導學生提出猜想或假說假說是對問題的結果、兩個或多個變數之間的關系或某些現象的性質所做的推測。假說必須用陳述句表述,可檢驗,簡潔明了。例如:引導學生觀察風鈴或吊燈的擺動,猜想可能影響其擺動周期的因素(如風鈴的長度、質量、擺幅等),並把這些猜想用陳述句表述出來 (如風鈴的擺動周期與風鈴的質量無關)。假說既可能被證實,也可能被證偽。但無論被證實或證偽,都是探究學習的重要一環,都能促進學生認識的發展。 (4)要求學生制定驗證假說的方案建立假說的過程,是學生後續探究環節——制定方案、實施探究、檢驗假說、得出結論的邏輯起點和歸結點,是對學生探究能力和科學素養的訓練過程,教師要重視對這一環節的指導。在學生學會建立假說後,教師還應適時、逐步地要求學生制定驗證假說的方案,方案要說明檢驗假說的條件、程序、方法(比如:實驗式、調查式還是資料式)、完成的期限等。 (5)注重展示的層次充分、有效的課堂展示應包括以下層次:展示問題解決過程,即怎麼解決的;展示學生思考過程,即為什麼會這么想;展示問題解決過程中的教訓、感悟、啟發(意義建構);接受不同觀點的質疑、批判、否定,進行答辯;鼓勵提出不同解決方法的學生上台展示;展示從不同解決方法中得出的啟示。(6)高度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課堂狀態和收獲學生的差異是不可迴避的客觀存在,好的教育應該是在尊重差異的基礎上,為具有不同潛能的學生提供適合他們發展的教育,以使學生達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實現有差異的發展。為此,教師要做到:①高度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課堂狀態和收獲,掌握學生的層次和理解程度,明白哪些學生學到哪個程度即基本完成任務,哪些學生不提升就是教學的遺憾和失敗。②改變問題的條件和呈現方式,逐漸加深問題的難度,在保證學生掌握基本內容的基礎上,使資優學生獲得適合其水平的發展。3.學習任務問題化要求教師做到:有「標」、有「人」、有「底」學習任務的問題化對教師的要求是:腦中有「標」,目中有『人』,心中有「底」。 「標」指課程標准。腦中有「標」的教師,教學方能深淺有度,下要保底,上不設限。「人」指學生,包括學情、學生的發展。目中有「人」的教師,教學方能進退有據,教學的設計和處置立足於學生的基礎,著眼於學生的持續發展、終生發展。 「底」指教師的學科素養。具有扎實學科功底的教師,教學方能收放自如,既敢於向課堂的不確定性開放,又能實現學生的基礎性發展。學習的本質即研究,核心是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當我們能以從容的心態、長遠的眼光和胸懷看待教育,看待課堂,看待學生的問題時,「問題導學」的教學模式就會日臻完善。
⑥ 如何正確運用"問題式導學"教學模式
據,運用具體的問題組織學生有效的自學、共同分析、探討和研究,從而推斷出正確結論的課堂教學模式。
「問題式導學」 教學模式的理念是:知識是學生學會的,不是教師講會的。
「問題式導學」 教學模式的目標是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實現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真正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把課堂還給學生,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問題式導學」 教學模式運用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是:
1、展示問題
這一環節的目的是通過問題引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思考,激發他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自學問題就是一節課的學習目標。
自學問題可以由教師圍繞學習目標直接出示,也可以根據教師展現的問題情景由學生發散性提出,然後師生歸納梳理,如果問題還沒有達到目標的要求,教師再補充提出。
這一環節要防止設置自學問題層次不清,不能緊緊圍繞學習目標,問題太碎、太雜,或太大、太空。要麼一看就會,課本上有直觀的答案,要麼思維跨度太大,缺乏遞進性,學生難以接受。
2、學生自學
這一環節的目的是改變學生過去那種接受學習、機械訓練、思維遲頓的學習方式,真正提高學習的效率。通過每節課讓學生自學,使學生明白學習要靠他們自己,使學生感受學會知識後成功的喜悅,使學生體會學習的樂趣,從而樂學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