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課堂上如何利用多媒體教學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人們對多媒體輔助教學軟體的開發呈現出空前的熱情,許多教育主管部門、學校乃至教師都投入巨大的資金和精力,加入到這一隊伍中來。尤其是多媒體技術進入課堂教學以來,以它圖文並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極大地優化了整個教學過程,實現了教育效果的最優化,使得多媒體教學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成為當前教學改革的熱點。
多媒體教學是現代社會經濟、科學技術與教育發展的產物,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是實施教改和開展課題研究的需要,是提高教師自身業務素質的需要,是加強教師備課程度,優化課堂教學過程的需要。那麼,她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是怎樣體現她成功的一面呢?
一、 多媒體英語教學的優勢
1.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打破了「黑板+粉筆」的原有教學模式,化難為易,化煩為簡。多媒體教學為我們提供了克服傳統教學弊端的全新的教學方式,使抽象的、枯燥的學習內容轉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視的、可聽的動感內容,成為英語教學的發展趨勢。這樣既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刺激學生的思維,讓孩子們一節課有多個興奮點;還使教材和媒體之間優勢互補;多媒體教學新穎活潑的形式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學習過程,它集文字、聲音、圖像和動畫於一體,生動直觀,還能創設教材難以提供的情景,體現多媒體的綜合效果,能改善教學環境,優化教學結構。
2、多媒體電腦的交互性和智能化,成為醫治中國學生「啞巴英語」這一通病的良葯。利用多媒體電腦的強大功能,學生們不僅可以和多媒體電腦設置的虛擬人物對話,還能依據電腦的評判(包括語音、詞法、句法甚至習慣用語)修正自身的錯誤,這對於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無疑是十分有益的。課件中的跟讀、模仿、問答練習、角色扮演等互動式訓練,也有利於學生認知發展和思維訓練。
3、多媒體信息量大且速度快的優勢可幫助教師傳遞大量的信息,能提供多種形式的訓練方法,讓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的機會更多了,有利於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課堂容量的大大擴充,使課堂內容更加充實。英語教學要求突出口語交際功能,讓學生多學多練。但課堂時間有限,容易出現課堂教學容量不大的缺陷。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開展輔助教學則不同,教師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從期望得到的教學目的和教學效果出發,將教學內容重新編排、認真篩選,事先編制好教學內容和程序,節約了大量的時間,使教學節奏明顯加快,教學密度增大,因此就能從有限的教學時間中壓縮出時間來進行大量的口語練習,使學生們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時間。
現代教育技術的確讓我們的課堂得到了最優化,但縱觀目前多數學校媒體教學開展的實際情況,本人以為仍有幾個問題需引起人們的重視。
二、 多媒體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1.要認識到推行教育技術是整個教育界乃至全社會的事情。實施教育技術的核心是教育的整體改革,只有實現了教育的整體改革,教育技術才有真正的用武之地,否則便會束縛教育技術的手腳,使它得不到健康的發展,發揮不出潛在的作用。實施教育技術的根本目的也在於促進教育的整體改革,所以,我們要從戰略高度考慮,只有形成高屋建瓴之勢,才能全面推廣。這就需要得到整個教育界,乃至全社會的共識與關注。我國的教育技術部門工作人員雖然已經形成了一支力量,但畢竟只佔教育界的小部分,長期以來只扮演教輔的角色,其中存在一定的歷史原因,勢單力薄是現實情況。將推行教育技術的責任完全落在教育技術部門的身上是不合情理的。
2.其次是觀念認識上的偏差,信息化條件下,不少教育工作者仍在用舊的觀念看待教育問題,不了解信息技術環境下教育技術觀念的具體內容。因此,不知道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推進教育的整體變革,不知道如何發揮信息的優勢來培養21世紀所需的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
3.部分教育工作者對計算機存在恐懼感,認為計算機太復雜了,學起來太麻煩,加之目前仍存在「高考」、「中考」的壓力,多數人忙於應付日常教學,突擊性工作等,或各類文化進修,對計算機這種「可有可無」的教學媒體置之不理,導致一些教師不努力探索,舉辦的計算機培訓班熱了一陣,參與人數逐期減少。
4.用於課堂教學的多媒體課件製作相對繁瑣,要耗費大量時間,現存的課件使用又不能得心應手。(出售課件的製作部門往往考慮市場商業因素,真正適合教學的課件數量不多),以至使一部分教師心存反感,故相當一部分教師拒絕使用這些先進的教育手段,並認為這些「新玩意兒」沒給他們的教學帶來多大的改進,也造成一批有豐富教學經驗的中老年教師較少涉足多媒體教學。這樣計算機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不僅沒有解放教師,反而使教師感到是一種負擔,久而久之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對多媒體教學只能敬而遠之了。而對於多媒體教學已初步開展起來的學校,則往往存在這樣的現象:相當部分的教師僅僅是在公開課或評優課時, 為達到「使用先進教學設備」的要求,才使用或臨時請人幫助做上課時使用的教學軟體,匆匆學一點有關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有的本人對計算機輔助教學了解甚少,操作環境又不熟悉,課件設計、製作均由他人代其完成,上課出現些失誤,甚至造成干擾。多媒體技能的掌握滯後於多媒體的運用。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有的將多媒體權當作單一媒體來使用,放一段錄像、一段音樂,出現一些文字內容,課堂整體效果可想而知。
5.也有的只為體現本節課「教學手段的先進與時尚」用多媒體取代教師的教學,忽略多媒體只是輔助教師教學的一種手段和工具。勿庸置疑,多媒體引入課堂教學後教師的一部分作用將由它的一些功能代替。但其作用仍只是媒介,無法代替教師成為主導。是否使用多媒體教學應是有目的的,它取決於教師的教學組織需要。反之,僅將它當作一種擺設和裝飾,也將毫無意義。所以這些問題未澄清,將制約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健康發展。
因此,作為新世紀的教育工作者,應清醒認識到教育要快速發展,必須把最先進的信息技術作為教育的工具,計算機應用於教育,使教育技術信息化,將是教育改革的重大突破口。陳至立部長提到:「我們要抓住機遇,不失時機地大力推進教育現代化進程,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怎樣使這些真正落到實處呢?
三、多媒體英語教學存在問題的應對策略
1.學習一些理論,課件製作應是理論指導下的實踐。
課件製作本身就是作者理論素養的一種體現,它顯現出製作者對教育、教學、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對課堂教學的理解,對現代教學技術的領悟。可以肯定,沒有先進理論的指導,是不可能製作出真正成功的課件的。這就要求我們的課件製作者要樹立現代化的教育思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筆者從實踐出發,認為有幾種理論是課件製作者(設計者)所必須掌握的,如「信息傳播論」、「系統論」、「最優化理論」和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在一定「情境」中,通過「協作」與「會話」實現「意義建構」的「建構主義理論」等。教育信息化、關鍵在教師。計算機多媒體教學作為一門新的教學技術,不僅要求教師懂得計算機的使用,而且要求教師在理論指導下學會自己設計和製作教學軟體,這無疑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項工作除要求教師自學外,最好形式就是組織教師集中進行培訓,邊進行理論輔導邊上機操作,這樣即能節省時間,又能提高學習效果。
2.確定一個原則,課件製作最終是為課堂教學服務。
多媒體輔助教學作為一種「電教」方式,它姓「教」不姓「電」。課件製作時,我們要給計算機正確定位。計算機作為一種功能強大的媒體在教學中應發揮什麼作用呢?按照建構主義理論,學習是學生主動地、積極地認知思維過程,學習過程是通過學習者與外部環境之間的交互活動而展開的。因此,將計算機作為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積極學習、主動建構知識的認知工具才是正確的定位。基於此,課件設計者不應將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圖片、活潑生動的動畫上,而應著眼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超越傳統媒體的局限,變抽象為形象,化繁為簡,更好地幫助學生突破重點難點,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實現教學的最優化。我們不要「為多媒體而多媒體」。教學設施再高檔,也只有適用於具體的教學目的時才具有效力。不能把英語課上成一堂「圖片展示課」或「音樂欣賞課」,毫無交際性和交互性可言。這就需要教師充分挖掘教材內容,仔細體味編者意圖,廣泛搜集相關素材,精心策劃製作課件。教學需要多媒體,但用了多媒體未必就有利於提高教學效益。運用多媒體技術是為了搞好教學,但教學不是為了多媒體。
3.掌握一個趨向,課件製作應該向積件方向發展。
「教無定法」,固定化的多媒體課件不能鼓勵學生的思維多元化,也難以發揮教師的教學特色和教學個性。經過不斷實踐和反思,現在課件製作開始向積件方向發展。積件是根據教師和學生的需要組合開發的教學資源庫、教學策略庫和教學軟體平台。建立積件後,教師在組織教學時,可以隨心所欲地選擇需要的教學資源、選擇恰當的信息呈現方式和適宜的教學策略,還能利用國際互聯網的資源優勢,為學生創造最優化的學習環境,實現個性化教育。目前市場上出現了一些初具雛形的積件,它們雖然還不完善,但已受到普遍歡迎,這也是課件製作向積件製作發展的趨勢的有力證明。
4.做好一個定位,教師始終是課堂教學的主導。
多媒體與傳統的教學技術起著補充和輔助作用,能達到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化艱澀為通俗的效果。恰當合理地運用多媒體能給課堂教學帶來質的飛躍,但教學中教師主導作用不容忽視,這不僅是因為教什麼,學什麼,取決於教師,還因怎樣做、怎樣學取決於教師,即使有最先進的現代化教學工具,使用不當也不會收到好的效果。因此,如何用好多媒體關鍵在教師。任何時候都是為了教學而使用工具,而不是為了使用工具而教學。可見,在多媒體輔助教學中,教師仍起主導作用,學生仍起主體作用,媒體仍起中介作用。
但願每位教師能不斷超越自我,在運用多媒體教學中,完成觀念的轉變,使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真正達到最優化,使課堂教學改革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2. 課堂教學模式的多媒體環境包括哪些
隨著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通訊技術、網路技術等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使現代教育技術進入信息化發展新階段,成為21世紀教育發展的「制高點。作為重要的教學資源——多媒體教學環境,也受到教育界的普遍重視
3. 如何恰當運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1.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授課有利於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進行教學,給沉悶的傳統教學課堂帶來了一次革命,也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受。同時,也給教師帶來了壓力和動力。教師的活動將不在像以前那樣,單憑一張嘴、一隻粉筆、一塊黑板或加上簡單的電教手段完成,而是綜合運用多種媒體技術。這樣,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熟練掌握計算機,尤其是多媒體的使用,而且還要能夠運用多媒體手段設計和實施教學,科學地選擇和編輯教學課件,指導學生運用多媒體進行學習等等。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進行授課,傳統的知識傳授式的教學模式將會打破,教師的作用將更切入教學活動的內核,進而教師的主導作用也得以充分發揮。2.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能優化學生學習過程,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1)多媒體教學課件多角度、多層次的信息刺激,能強化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
在思想政治課中,有許多概念、原理需要學生理解、記憶。數量過多,使學生難於記憶;似是而非的概念又使學生難於清楚地辨析。多媒體課件聲、圖結合,將學生的眼、耳、手、腦等感覺器官均充分調動起來,強化了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同時,多媒體課件可以讓學生深入地理解各個知識點,從局部分析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再到全局綜合,便於學生形成一個縝密的知識網路結構,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更容易記憶、理解、掌握。 如在學習艱苦奮斗精神這一知識點時,我就播放有關千手觀音的視頻,讓學生在感性的信息刺激下,對艱苦奮斗精神與時代發展同在這一知識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2)多媒體課件大容量的信息傳輸,適時的教師點撥,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
學生求知的過程是一個由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感性認識只有積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從量變飛躍為質變。學生如果缺乏足夠的感性認識,就難以對事物和問題形成理性認識。思想政治課傳統授課方法的不足,便是無法在課堂上向學生提供大量的感性認識,而多媒體課件則因為它的內容濃縮、容量極大,因而在使用的過程中能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在學生獲得一定的感性認識後,教師適時地加以講解點撥,可以促使學生對事物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從了解事物現象到認識事物本質,培養了學生分析綜合的思維能力。例如,講解初三年級第四課的「我國面臨著嚴峻的環境形勢」時,播放我國目前生存環境及環境問題的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在播放與討論中學到了更多新的知識,也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多媒體教學課件能擴展學生知識面,激活學生潛在的創造靈感。
多媒體課件有效地擴大了學生視野,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學到了更多有利於創新的科學知識。不斷更新的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的運用,提高了學生信息化意識,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進取心和求知慾,增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在講解科技革命這一知識點時,播放了神州六號成功升天的視頻,並讓學生就這個問題進行討論,與課內理論知識相結合,分析說明「神州六號載人飛船飛行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麼?體現了教材哪些知識點?通過小組討論,鼓勵學生大膽求新,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增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巧妙地將教室小課堂與社會大舞台有機地結合,從而為實現知識、覺悟、能力三者有機統一這一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3.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授課能豐富教學內容,濃縮教材精華,擴大教學容量。
多媒體課件走進課堂,廣大政治教師既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捕捉富有時代氣息的教學內容來充實和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又可以濃縮教材精華,再現典型歷史場景,使學生在幾分鍾內能跨越幾千年的歷史時空,縱橫跋涉於廣袤的多種學科領域,從而有效擴大了教學容量。滑鼠輕點,天下知識皆匯於咫尺熒屏,內容豐富而詳實,教師"如虎添翼",學生"如魚得水"不僅能夠強調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而且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學內容,同時也為教學的綜合性創造了更好的條件。如課例中運用多媒體教學實現了教材知識的回顧與遷移,從初三第四課聯繫到初二第四課的內容,在知識的運用中又引用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要樹立和堅持「八個為榮,八個為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內容,讓學生列舉社會現象或身邊的事例,並進行簡單的評價,如此設計既體現了時代性,又避免了空洞說教;既掌握了書本知識,又進行了時事教育、思想道德教育。4.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授課有利於變難為易,刪繁為簡,突出教材重點、難點,提高教學效率。
教師准確合理地處理教材,安排教法,是影響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其中重要一點,便是如何將教材重點、難點突破,以達到讓學生理解、掌握的目的,多媒體教學課件便是達到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多媒體教學課件可將抽象復雜的理論形象地表現出來,解決教材重點、難點。如在學習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時,引用了2008北京北京奧運會的吉祥物福娃,通過對圖片的觀察與介紹,學生一下就對發展社會主義文化,要結合時代精神創造性地吸收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切文明成果這一重點知識有了直觀而又深刻的認識。5.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授課,能化抽象為形象,變枯燥為生動有趣,增強了教學過程的趣味性和可信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慾。
美國教育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我國教育家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興趣的力量是巨大的。而思想政治課教材中存在大量的概念、原理,這些概念、原理很抽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去講解便很枯燥。同時,有許多概念、原理,由於學生對其缺乏感性知識,也使得教師的講解在學生心目中缺乏可信度,難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多媒體課件利用圖形、圖像、聲音、三維動畫技術等綜合手段,以大量視聽信息、高科技表現手段來沖擊學生的思維興奮點,加上虛擬現實技術,將抽象問題形象化,把枯燥的文字敘述變得生動有趣,使教學內容表現得豐富多采、形象生動,從而增強了教師講解的可信度。如課例中在分析如何對待傳統文化時就引入了閩南兒歌《天黑黑》,動聽的音樂,配上教師簡練語言的講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枯燥乏味的學習變得輕松愉快,使學生學得興趣盎然。
4. 課堂教學模式的多媒體環境包括哪些東西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將其引入中學課堂教學已從理論走向實踐。基礎教育信息化面臨著建設的「高投」與教學的「低效」問題,也可通過提高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的效果、效益和效率來解讀。本文結合不同學科教學的特點,對課堂多媒體教學應用的不足作了客觀闡述和說明,並分析論述了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的適宜、適度和實效等原則,在此基礎上提出比較可行的解決辦法。
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主要指多媒體計算機、教室網路、校園網和網際網路(Internet)等。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網路規模在中國的不斷高速擴大,信息技術對現代人生活、工作的深刻改變,多媒體教學手段引入中學課堂教學已從理論走向實踐,走向發展,對信息技術、多媒體手段的運用不僅成為教育主管部門的要求,成為對學校、老師的評價標准,到今天也成為許多有條件學校的教學常態。
在這種形勢下,許多教育工作者改變了觀念,積極投入到對信息技術的學習、掌握、運用中來。廣大教師也掀起了自製教學課件的熱潮,在網路中能查詢到的有關教學的各種影音素材、備課資料、教學課件已數不勝數。這些都深刻地改變了我們的教學思想、教學模式、教學行為和教學常規。
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優化中小學課堂教學,是教育心理學基本原理在教學實踐中的具體應用。教育心理學知識告訴我們:人們獲取知識,單靠聽覺只能記憶約1/6,單靠視覺,只能記憶約1/4,而同時使用視聽兩種感覺,則能記憶大約是2/3。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能創設逼真的教學環境,動靜結合的教學圖像,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運用圖,文,聲,像並茂的特點,能把教學時說不清道不明,只靠掛圖或黑板作圖又難講解清楚的知識,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聲像同步的情境、言簡意賅的解說、悅耳動聽的音樂、及時有效的反饋,將知識一目瞭然的展現在學生面前。
1。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的現狀分析
基礎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高投」與「低效」的問題,引起中小學教師和校長的高度關注。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的主渠道,課堂教學追求效益、效率和效果的最大化。信息技術作為新型的教學媒體,當它們與各學科的課程加以整合,即應用於課堂教學時,他們就體現出對於教育、教學過程來說是極其寶貴的特性,從而為新型教學結構的創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學環境,進而解決基礎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低投」與「高效」的問題。低「投」不僅包括硬體設施、設備的低資產投入,而且還包括師生精力和時間的低消耗;高「效」包括教學過程的快速度和教學水平的高質量。下面,我們以多媒體教學為例來分析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的現狀。
1.1 實踐中驗證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課堂多媒體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粉筆+黑板」的方式,在多媒體教室配置一定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展示台、計算機、數字投影儀、VCD或DVD、功率放大器、音箱、話筒、無線接受器、大屏幕等),教學中採用多媒體方式,集文本、圖形、圖像、聲音、動畫、於一體,實現圖文並茂、聲畫並舉,甚至模擬虛擬現實創設課堂教學情景。課堂多媒體教學的最大優勢在於能夠將傳統教學中單一的文字或簡單掛圖呈現教學信息的形勢轉變為多媒體形式,從而克服了傳統教學中文字呈現信息過於抽象的問題,而以生動具體、形象逼真的虛擬情景,把抽象的信息內容轉變為具體的形式再現給學生,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實現輕松愉快的學習。對於多媒體教學的優勢相關文章論述很多,不同學科,其多媒體教學優勢發揮的程度也不一樣。大致歸納如下幾點:
①直觀形象,克服抽象。(符合人類認知規律: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
②圖文聲像並茂,多感官刺激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多元認知,多感官接收)
③動態模擬過程,有效呈現重點、難點。(動態呈現)
④及時交互,及時反饋,易於學生參與,師生互動。(便於交互)
⑤虛擬現實,突破視覺局限,再現事物本原。(虛擬再現)
⑥無限重復,加強記憶,克服遺忘。(符合人類重復記憶原理)
⑦針對性強,照顧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
⑧海量信息,節約空間和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1.2 應用中發現多媒體教學使用的問題
誤區一:多媒體教學應用中的「崇拜」現象。目前,在多媒體教學的實踐中,無論是大學、中學、還是小學、甚至幼兒園,學校積極籌措資金建設多媒體教室,老師更是積極採用多媒體教學實驗。學校和老師的這種積極態度我們應該肯定,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並不排除「趕時髦」和「盲目崇拜」的傾向。據分析,發現多媒體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老師和學生的崇拜物,所以,有的專業幾乎所有的課程、每一節課都排在多媒體教室,學生一天下來少者要聽六節課的多媒體教學,多者要聽十節課的多媒體教學。這樣一來,學生每天眼睛盯著屏幕的時間就是270分鍾到450分鍾。多媒體教室窗戶要遮光,不易透風,再加上屏幕亮度很高,對學生的眼睛刺激很強烈,特別是長時間看著銀幕,悶在黑乎乎的教室里,容易引起視覺疲勞、頭腦發昏,學習效率可想而知,對於學生的身心健康也帶來一定的不利。所以,多分崇拜和依賴多媒體教學及全盤化的多媒體教學,不但發揮不出多媒體教學的優勢,還有可能適得其反。
5. 多媒體教室的教學應用模式
我國九年制義務教育是最基層的學校,師范大學的畢業生往往是基層教育戰線的主力軍。由於近年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各級政府對教育的重視,已經使全國大部分中小學都有了很好的硬體設備,尤其是計算機和網路設備。因此,提出基於多媒體教室的教學應用模式具有普遍意義。
人類長期以來用紙作為主要介質,來承載和傳播知識。到了近代,廣播、電視、錄音設備、錄像設備等陸續有了它們的教學應用模式,這些介質作為知識傳播的媒介,由於它們的傳播的單向性特點,被人們稱之為線性媒體。
到了現代,計算機和計算機網路作為一種新的傳播知識的媒體,它不僅可以同時傳播文字、聲音、圖片和視頻等各種形式的信息,還可以用非線性的方式來和用戶進行實時、非實時地交互,帶來了一種知識傳播方式的革命。這種技術也正在深刻地影響著我國的教育模式,正帶來一場教育模式上的巨大變革。
多媒體教室的教學應用模式,是在可以從網路上獲得信息的教室條件下進行的。
一、需要的設備和資源
1.設備
學校至少要有一個多媒體教室,教室里至少有一台接入了網際網路的計算機。條件較好的學校,用多媒體投影設備向學生展示來自計算機和網路的信息。但是我國廣大農村學校,還有部分多媒體教室使用電視機向學生展示來自計算機和網路的信息。
我國農村遠程教育工程為小學配置了如下的硬體設備條件,具有多媒體教室的教學應用模式的典型性,下面簡單介紹它的硬體設備和資源。
在室外的接收天線通過功分器與衛星接收器和計算機相連;衛星接收的信息中的IP信息被接收卡接收和解碼,然後通過控制面板在顯示器或者電視機中顯示,有投影機的教室可以通過投影,在大屏幕上顯示;衛星接收的電視信號則通過數字衛星接收機的接收和解碼,在控制面板的指令下,採用相應的電視或投影顯示;DVD機通過控制面板,在計算機或大屏幕上顯示。從圖11-1中可以看到,在多媒體教室中,「中控台」是中樞,所有信號通過它來控制。
圖11-1 接入網際網路的多媒體教室
2.資源
遠程教育衛星資源共分四大類:電視類節目、語音廣播類節目、IP數據廣播節目和VBI數據廣播節目。
(1)電視、語音類節目 這是我國開展遠程教育最早所採用的節目形式,我國的廣播電視大學就是採用這種節目資源類型向全國各級電大發送教學資源信息,培養了大量的祖國建設人才。在20世紀80年代,在我國網路技術和數字技術發展還不很發達的時期,電視類節目、語音類節目是我國遠程教育資源發送的僅有節目形式,這兩種節目形式也是廣大受眾所熟悉的。因為廣播、電視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學習、娛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VBI數據廣播節目 電視VBI數據類節目又稱VBI數據類節目或VBI節目。
進入20世紀90年代,隨著網路技術和數字技術的發展,進而增加了網路數據類節目和電視VBI數據類節目。
人們將計算機中各種格式的圖文數據插入到廣播電視節目的製作中,讓這些數據隨正常的電視節目一起播出,用戶端把接收的信號直接送給電視機,還原為常規廣播電視節目的一種廣播形式。同時它也可以把接收的信號直接送給具有VBI信號解碼功能的計算機(內有VBI數據接收卡),獲得VBI的圖文數據。
(3)衛星IP數據資源 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隨著數字壓縮演算法的不斷改進和網路技術的迅猛發展,IP數據廣播形式應運而生。IP數據廣播形式的出現以及衛星IP數據廣播的幾大優勢特點,帶來了衛星遠程教育的大發展。
衛星IP數據廣播是通過UDP協議將遠程教育資源數據打包送上衛星,每個數據包都有自己相應的PID碼(PID碼是英文Packet Identifier的簡稱,在這里是包識別碼的意思),衛星轉發器將接收到的數據包信息電波中繼轉發至地面接收端。接收端使用插有衛星IP數據接收卡的多媒體計算機和相應的接收軟體即可接收下載衛星IP數據廣播節目。
遠程教育衛星資源的節目內容包括中小學基礎教育節目資源和高等教育類課件節目等,如圖11-2所示。
圖11-2 我國農村遠程教育衛星IP資源
二、教學應用模式——授導型教學
1.授導型教學模式概念
講授法主要藉助教師口頭言語來呈現知識,闡明、分析其聯系,其操作簡單、應用廣泛。講授教學之所以盛行不衰,除歷史原因外,還在於講授為主的知識傳授方法具有高效率和經濟性的特點。但是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單一講授教學方法的不足日益明顯,在這里我們介紹「授導型教學」這個概念,這種教學模式對傳統的講授型教學模式加以優化、創新,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授導型教學是指在課堂教學中以講解、演示、操練及練習、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問題化學習等方法綜合運用的課堂教學形式。
2.授導型教學的資源應用模式(圖11-3)
利用多媒體資源豐富的表現力,作為新課引入的工具。多媒體技術使得知識內容可以通過文本、圖形、圖像、動畫、聲音、影像等各種單一形式或者是幾種形式的組合來表現,從而使得知識內容豐富多彩。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能夠刺激多種感覺器官,有利於學生對所學知識在直觀、生動感知的基礎上產生學習興趣,並增強學生進行聯想的線索。
多媒體是一種良好的知識組織工具,適合幫助學生形成新的概念。與傳統知識組織的線性特徵相比,計算機多媒體和網路技術所提供的非線性網狀的信息結構,通過超文本、超媒體技術,這種知識的組織方式更符合人類的思維方式(聯想),使得學生在學習中的聯想由虛幻的間接過度變為現實的直接鏈接。
多媒體技術不僅具有模擬性,且可生動直觀地展示原來無法直接展示的東西,具有交互性。不僅可以幫助教師擺脫傳統的被動的注入式的教學方式,而且這種教學模式能為學習者提供圖文音像並茂,豐富多彩的互動式人機界面,為學習者探索和發現知識創造有利條件。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習者可以主動建構知識的意義,實現自己獲取知識甚至自我創造新的知識。學生可通過網路通訊技術與同伴、專家及其他讀者合作,發布作品並進行交流。
多媒體可以為教師提供良好的總結工具。我們熟知的計算機管理教學(CMI)包括計算機化測試與評分、學習問題診斷、學習任務分配等功能。
多媒體技術,特別是計算機網路技術,可提供給學習者虛擬化的環境,可以作為學生應用知識的工具。虛擬教學環境有虛擬教室、虛擬實驗室、虛擬校園、虛擬學社、虛擬圖書館等。虛擬現實技術能使學生猶如身在真實環境當中一般的感受。虛擬技術對於那些危險程度大(如易爆化學物品的研製)、宏觀宇宙(如銀河星系的構成)、微觀世界(如DNA分子的復制)等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有著巨大的現實意義。
圖11-3 授導型教學模式中多媒體資源的應用模式圖
三、授導型教學案例設計模式
1.學習者特徵分析
一般來說,在進行教案設計之前,教師要做學習者特徵的分析。主要從學習者的學習准備和學習風格兩方面來分析。
(1)學習准備 學習准備是指學習者在從事新的學習時,原有的知識水平或原有的心理發展水平對新的學習的適應性。
對學習者學習准備的分析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一般特徵,二是初始能力。
①一般特徵。學習者一般特徵指對學習者從事學習產生影響的心理、生理和社會的特點,包括學生的年齡、性別、年級水平、認知成熟度、智能、學習動機、個人對學習的期望、生活經驗、經濟、文化、社會背景等因素。它們與具體學科內容雖無直接聯系,但影響教學設計者對學習內容的選擇和組織、影響教學方法、教學媒體和教學組織形式的選擇與運用。
②初始能力。初始能力是指學生在學習某一特定的學科內容時,已經具備的有關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以及他們對這些學習內容的認識和態度。態度是指通過學習形成的影響一個人對特定對象作出行為選擇的有組織的內部准備狀態。技能是掌握並能運用專門技術的能力。初始能力分析的內容包括:①預備技能的分析,即了解學習者是否具備了進行新的學習所必須掌握的知識與技能,這是從事新學習的基礎。②目標技能分析,在從事新的學習之前,了解學生對目標技能掌握情況的調查工作就是目標技能分析。③學習態度分析,如了解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有無興趣、對這門學科是否存在著偏見和誤解、有沒有畏難情緒等都是學習態度分析的內容。
(2)學習風格 學習風格是由美國學者哈伯特塞倫於1954年首次提出的。學習風格一經提出,便引起教學心理學、學習理論和教學論工作者的廣泛關注,並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被譽為「現代教學的真正基礎」。學習風格的定義頗多,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對學習風格的本質的解釋基本上是相同的,即認為學習風格是學習者持續一貫的帶有個性特徵的學習方式和學習傾向,都強調學生喜歡的或經常使用的學習策略、學習方式或傾向在學習風格中的核心地位;都強調學習風格具有穩定性,很少因學習內容、學習情況等因素的改變而變化;都認為學習風格具有個別差異和獨特性。
2.信息化教案設計建議
標題__________
一、學科領域
介紹本教案所適用范圍的學科領域。如果在教案中涉及多個學科,建議不要超過4門。
二、適用年級
介紹本教案所適用的學生年級,建議不要跨度過大。
三、教學/學習內容概述
在此處對學習內容進行簡要的概述,如果涉及角色扮演等,還應該在此處設置情境。
四、學習目標/學習成果
先要寫上一兩句話,概述一下學生通過此次學習將會獲得或學到什麼。然後清晰明了地描述學習者行為的最終結果可以是:
學到了一系列知識;
解答了一系列問題;
培養了高級思維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
總結了所創建的事物的特徵;
闡明了自己的立場並進行了說明;
進行了具有創意的工作;
……
五、學習過程
介紹學習者完成任務應遵循的步驟。這一部分是教案的關鍵所在。一定要使用這些步驟簡明清晰。你還可以在此處為學生提供一些建議,以幫助他們組織所收集的信息或發展高級思維能力。「建議」可以採用由復選框組成的問卷形式,其中的問題旨在分析信息或提請對要考慮的事物的注意。如果有必要,可以在此考慮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個別化教學問題。
(1)第一步
(2)第二步
(3)……
六、所需材料及資源
利用這一部分介紹學習者可以用於完成任務的材料或參考網址(建議在每個網址後寫上一句話,簡要介紹通過該網址可以獲得的信息)。
七、評價方法或工具
創建量規、自我評價表或其他評價工具,以便學生可以知道將如何評價他們。
四、小結
1.重視教學設計
有了接入網際網路的計算機多媒體教室和選擇了合適的教學資源以後,教師在備課方面要注意理解課程的要求,仔細鑽研教材,除了要明確教學的知識、能力目標以外,還要制定情感、策略、文化等有關目標,找出重點、難點。只有在對教材本身的教學目標非常明確的情況下,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資源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教師對教材理解得越深刻,對資源的使用就會越有效。可以說,教師對教材的理解是使用好軟硬體資源的前提條件和必要基礎。
教學的對象是學生,教師在備課時要准確了解學生的知識背景,這主要包括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具體地說,就是學生在學習某一知識之前,已經學習過了哪些知識,他們掌握的情況如何;在引入新知識之前,還應該補充哪些知識;有沒有情況比較特殊的學生,如插班的特教生等等。還要了解學生的興趣、需要、思想狀況,智力發展水平,學習習慣等。要對教學中學生有可能遇到的學習困難和障礙心中有數,為有針對性地開展課堂教學打好基礎。
教師要在課前大量地、深入地瀏覽和選擇多媒體資源,確定資源的課堂應用方式。無論是視頻、音頻、動畫、課件,還是智力游戲等,都是輔助教學的手段。哪些資源以播放為主,哪些資源應該讓學生同步參與等,教師都要在備課時進行設計,盡量做到對多媒體資源的最佳使用。
在理解課程要求、分析了學生特徵、選擇了媒體資源以後,就要設計教學活動了。要根據教學活動的內容來確定合適的教學活動形式,並寫出詳細的教學設計方案,為上好一節課作充分的准備。
2.靈活、合理地組織教學活動
利用多媒體資源的優勢,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共同參與各種學習活動,一起思考,形成互動。合理分配各教學環節的時間,既要對教學要點進行適當的解釋和強化,保證學生在充分體驗、消化和實踐的基礎上掌握這些知識,又要兼顧練習、作業和評價等教學環節的完整性。
注意實施新課程標准中強調的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主動適應新課程。設計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重視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鼓勵學生對知識的探究和實際應用。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積極性、創造性,要求或指導學生自己選擇或製作學具,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應用知識的能力等。
針對具體的學習內容,布置有一定挑戰性或開放性的課堂或課後作業,作業的形式要多樣,可以學生獨立作業,也可以合作完成。鼓勵學生的自我恰當評價,指導學生正確進行相互評價。還有重視知識的復習和擴充,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有針對性地個別輔導,尤其是對學有餘力的學生的個別指導。
3.認真上課並做好課後總結
上課的過程一般都不會是原封不動地執行自己已經設計好的各種活動的過程,而應該是一個根據自己的教學設計和學生們的課堂表現,靈活調整自己的教學活動的過程。
教師要在教與學的互動中認真觀察學生,尊重學生的體驗,促使他們自主學習。指導學生合理把握自己的學習進度。既要重視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指導,又要對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具體的知識環節上的輔導。教師要在宏觀上調控教與學的進度,既照顧全體,又兼顧個別;在微觀上調控媒體的靈活使用和學生的個別化學習進程。同時,既要按照備課時設計的評價方式,又要結合上課時學生的表現,及時調整評價方式。選擇了恰當的評價方式,給了學生恰當的評價,尤其是鼓勵性評價,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好的學習效果。
6. 課堂中如何運用多媒體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日益激增和教育本身的迅速發展,現代教育的觀念己由原來的「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變為「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育觀念。提倡教師教學生怎樣學習,發展學生的個性潛力及其創造精神,這就要求我們要改革過去傳統的教育方式和陳舊的、落後的教育手段,探究新的教育教學方式和先進的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模式正是在這信息技術時代應運而生,其強大的信息容量、生動的直觀感受、清晰的影像及可動畫性,極大的優化了教育過程,使課堂教學更為生動、形象、直觀,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一、 多媒體技術有利於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過程是一種認識、實踐過程,又是信息處理、心理變化的過程,更是探究、情境創設和人格形成的過程。學習興趣是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渴望獲得文化科學知識和能力並與肯定情緒相聯系的積極傾向。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強化劑,在學生活動中起著巨大的推動和內驅作用,它能集中注意、活躍思維,使各種競技因素處於全面的競技狀態,它能調動情感、堅定意志,使人積極的尋求滿足認識需要的途徑和方法,而當認識需要得到滿足後,又會使興趣更為豐富和深刻,產生更高水平的認識需要和興趣。教育心理學家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也形象生動的說明了興趣在學習中的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和特點,運用多媒體聲色並茂、視聽兼有、生動有趣的特點創設情境,在新的教學內容與學生求知心理之間製造強烈的矛盾沖突和感官刺激,激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濃厚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使學生由厭學、苦學變為好學、樂學。例如:在《伏爾加河的纖夫》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將《伏爾加河的纖夫》的畫面資料和《伏爾加船夫曲》的音樂資料有機的整合鏈接製成課件,在講解時,通過「幻燈片放映」先播放一段《伏爾加船夫曲》音樂,在樂曲聲中畫面出現一條伏爾加河,纖夫們在岸邊肩背纖繩弓著腰拉著船艱難行進,伴隨著纖夫的號子聲,畫面轉換成纖夫的腳、肩、頭、面等局部特寫鏡頭,使學生很快的排除外界和內心因素的干擾,融合到畫面和音樂中,從而深深體會到纖夫的艱辛,加深了對課文的更深層次的理解。又如:在《開國大典》一文的教學時,鏈接入開國大典的宏偉壯觀場面的錄像資料,放映一些中華民族英雄兒女面對壓迫、侵略、同仇敵愾的片段影片,結合講解一些與之相關的歷史事件,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這樣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同時還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愛國主義教育。
多媒體輔助教學時情景不受時空限制,集畫面、聲音於一體,動態演示與靜態畫面相結合,再現於學生眼前,能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形象直觀的內容,符合學生從直觀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特點,學生由「奇」而生「趣」,由「趣」而生「感」,心生疑惑,從而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 多媒體技術有利於直觀演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
變抽象的說教為形象直觀的演示,是多媒體教學最主要的特色。一個教師語言表達能力
再強,總不如讓學生邊看、邊聽、邊想、邊動手的效果好,人類感官對信息的理解程度因刺激的方式不同而不同,視覺佔83%、聽覺11%、觸覺佔3%、味覺佔2%、嗅覺佔1%,而綜合刺激才能產生最佳效果,由於多媒體教學提供的圖形、聲音、影像等交互界面及其交互操作,能對學生產生多種感官刺激,使原本單調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從而可以極大的提高教學質量,多媒體技術教學具有直觀、形象、動態演示等一些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功能,形象地呈現事物的現象,具體地表達事物發展的過程,生動地揭示事物變化的規律,使抽象的知識轉化為一定的物質形態,變得形象具體,生動活潑,能有效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例如:在《繪畫中的空間表現》一課的教學時,平行透視、成角透視、消失點等概念是比較抽象的教學難點,以往藉助課本上簡單的范圖,教師無論講得多仔細都無法讓學生對這幾個概念有著本質的具體認識,現在利用多媒體教學就能很輕松的把這幾個概念講清楚。教師運用多媒體課件,先播放片段影像,在田野上有一排整齊的電桿、一條筆直的列車軌道,讓學生從視覺上了解透視規律:「近大遠小、近寬遠窄。」接著播放多種多樣的樓房,讓學生加深對剛才透視規律的認識,再讓樓房慢慢溶解變成長方體或正方體,從而導入新課,此時插入在視平線以上、以下、左邊、右邊不同方向的立方體,由遠及近慢慢推出,使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距離去了解透視,從而理解、掌握透視的概念和規律。這比教師在黑板上畫圖分析講解更直觀、更易懂。又如:「一列長500米的火車以800米/秒的速度,通過一座鐵路橋用了4分鍾,問這座鐵路橋長多少米?」解答這類題,部分學生往往把火車行駛的路程與橋長等同起來,我們用多媒體計算機模擬火車通過鐵橋:播放課件資料片,一列火車在隆隆聲中到達橋頭,從火車頭到達橋上開始,在橋的下面跟隨火車頭同步顯示火車行駛路線,直到火車尾部離開鐵橋為止,這樣,學生就很容易得出:「橋長=火車4分鍾行駛的路程-火車長度」這一數量關系式,在這過程中,啟發、探究、實驗、質疑、收集信息、分析、自主學習是教學的基本形式,這樣利用多媒體形象地呈現了事物的現象,直觀地表達了事物發展的過程,通過動態演示生動地揭示了事物的變化規律,使抽象的知識轉化為一定的物質形態,再加上教師的適時講解,做到把知識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突出了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理解得更透徹,掌握得更牢固。
三、 多媒體技術有利於深化課堂練習,鞏固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在《分數的意義》一課教學時,有按指定的分數給圖形填色的練習,這樣的練習答案是
唯一的,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教學就可以允許學生自由發揮,填完一種後,計算機再鼓勵學生想出別的填法,只要學生填的份數正確,計算機就會給學生肯定的反饋信息,填錯了就給學生鼓勵,這樣,在深化課堂練習鞏固所學知識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在練習中,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可以調節學生大腦興奮,減少疲勞,煥發精神,讓學生利用自己的無意注意愉快的接受知識,計算機的反饋信息再次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保持其良好的學習心態,達到擴展思維,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有利於因材施教,可以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難度的訓練,讓各類學生都能「吃得飽」、「吃得好」,而且可以讓學生自我控制練習進度,做到每類學生都能達到各自的教學目標,學生在不知不覺的練習與計算機的表揚和鼓勵中不斷進步,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很好的發揮。
多媒體教學以其嶄新的觀念、生動的形式、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我們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它必將在課堂教學改革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7. 多媒體教學手段能否替代傳統的教學模式
檳榔小學:黃育承 通過使用比較,我認為: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不能排斥或替代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因為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經過長期的實踐和研究所總結出來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當前的教學模式仍不可能脫離傳統的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手段只能作為輔助的作用,而不能完全替代傳統教學模式。有的教師認為多媒體課堂教學具有傳統教學模式所沒有的優勢,每節課必言多媒體,特別是公開課或示範課,好象不用多媒體就不能算是一節好課。這種認識過分強調了多媒體教學的優點,而忽視了課堂教學中的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師生之間課堂上的情感交流,削弱了教師的授課藝術和臨場發揮能力,不符合學生的的認知規律。如果一味追求課堂上的教學過程的奢華,講究聲音、錄像、動畫和投影,追求知識傳授上的大容量,最終不是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就是把學生搞得顧此失彼,反面降低了課堂效率。每一個教師特定的教學語言、教態、板書和應變能力是最大的財富,只有把傳統教學手段、教師個人特色和多媒體輔助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真正發揮多媒體課堂教學的效果。 總之,多媒體教學手段跟傳統的教學模式是相輔相成的,我們在教學時不能一味的只顧著多媒體的應用,而忽略了教師臨場發揮的應變能力和有效性,而應該把兩者有機的結合,使課堂教學更加充滿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