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舉例說明在課堂教學中怎樣運用心理學理論知識解決有問題的學生
教師作為人類文化的傳播者,在人類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中起著橋梁紐帶的作用。現代教師除了扮演唐朝韓愈《師說》里的「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還同時扮演著各種角色,所以從某種角度上說,教師還必須是心理醫生,要時刻幫助學生消除負面、消極的學習心理,戰勝各種心理障礙,合理有效地將教育心理學應用於課堂教學中。如果在教學中,了解並掌握學生心理,根據教育心理學的原理,設計課堂教學程序,讓學生緊跟教師的思路,那麼則能優化課堂效率,對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成績會有很大的幫助。同時,課下在和學生的交往中,老師也要注意學生的心理特徵,找准談話的切入點,和學生做有效的溝通,盡量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這對本學科的教學將會不無裨益。本人在自己的教學生涯中,在不斷反思和總結的基礎上,把教育心理學理論應用於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體的做法和思考如下:(一)教師自身良好的心理學知識基礎是教育好學生的根本保證。多少年來,人們思想中根深蒂固的思想是,教師是教學生讀書的,教師的職責是把自己掌握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但是,就長遠的教育發展方向和趨勢來看,任何一個學生、家長都希望教師是一個有感情的人,而不僅是一架教書的機器。韓愈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意思是教師並不單單在於傳道和授業,更為重要的是解惑。這不僅需要教師了解學生不懂的知識,為學生解決他們所不明白的學習疑問,更需要教師理解學生的心理。郭沫若說:「書是死的,人是活的,死讀書把活人讀死,活讀書把死書讀活。」為了教學生讀好書,教師僅僅有課本的知識遠遠不夠,還應該懂得心理學。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抓住學生的心理狀態對教育的長期效果非常關鍵。1.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實現以知識為本位的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是以知識為本位的觀念,新的教育觀念是人本主義觀念。強調教育要面對人的全面生活,重在提高人的精神面貌,而絕非知識的簡單堆積。教學中,教師要關注人的理性發展,一切從學生的需要出發,著眼於學生的發展,對學生進行生活指導,精神啟迪和個性陶冶,提倡創造,反對一味模仿重復,要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活力煥發,生命價值不斷顯現的過程。2.確立平等合作的教學觀,實現由教師中心向師生民主平等的轉變。現代教學觀認為,教師要堅持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作用,創造性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同時要認識到教學過程還是師生雙方作為活生生的主體,在課堂中共同活動的過程。師生民主平等的重要內容是教師要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生命的獨特性,尊重每個學生特有的人格和精神世界,進而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性。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中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生命成長的快樂。3.樹立自我完善的發展觀。實現由「教書匠」向「人師」的轉變。教師本身就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因素。人本教育能否取得實效越來越取決於自身素質的高低。除了要在教育觀念上保持先進外,還應較好地掌握並運用心理教育的原則與方法,更為重要的是教師要加強自我的修養,以理智調節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平衡的心態,不斷反思並改進教學行為,最終實現由新手型教師向專家型教師的轉變,由「教書匠」向「人師」的轉變。(二)重視第一印象的作用。根據美國心理學家阿希的研究,第一印象的作用最強,持續的時間也長,比以後得到的信息對於事物整個印象產生的作用更強。教師第一次在教室里講課時的外貌、衣著、言談舉止、書寫字跡……往往會給學生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新老師的第一節課下來,學生們就會七嘴八舌評頭品足。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學中,教師如果給學生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就能大大縮短師生間的距離,贏得學生的尊敬從而有利於提高教學的實效性。試想如果學生一開始就對你印象不好,那麼你一到課堂,學生就反感,那麼這節課就算你很努力,也只能是事倍功半了。我們不能因為糟糕的「第一印象」而失去讓學生喜歡教師、從而喜歡上這教師的課的可能。我們應該重視這個「第一印象」,別忘了人們認識事物是從感性認識開始的。此外,教師應該注意在課堂教學中的形象,要善於抓住學生「愛屋及烏」的心理,在學生心目中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成了自己喜歡的人,也希望自己成為老師喜歡的學生,於是對教師教的課也就產生了興趣。(三)優化課堂教學心理環境良好的課堂教學心理環境對學生的成長是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是無聲的教育資源。健康積極向上的教學氛圍不會自發形成,需要老師和全體學生共同營造。對於教師而言,應注重整合教學中的各種教育資源,創造最優化的教育教學環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心理狀態和學習行為。1.形成一種和諧愉快、樂觀向上師生關系。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指出:「創設良好的教學氣氛,是保證有效進行教學的重要條件,而這種良好的教學氣氛的創設又是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為基礎或前提的。」可見優化課堂教學環境的核心在於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這就要求教師要以情感為紐帶,努力在課內外建立一種民主平等,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協調合作的人際關系。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基於教師對學生發自內心的無私博大的愛。教師要真誠的關心愛護鼓勵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從而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信賴,縮短師生心理上的距離。師生情感相容友好,互諒親近,彼此依戀的心理關系為學生想像力、創造力、能動性的自由發揮,營造了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2.創設一種愉悅的愛學樂學會學的教學氛圍。寬松和諧的師生關系無疑有利於樂學愛學會學氛圍的形成。而教師則是形成良好學習情境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首先,教師要善於調整控制自己的心理狀態,以健康向上的情趣帶動整個課堂氣氛。從走進課堂的那一刻起,就保持真誠的微笑,友善親切的話語。其次,教師要極力培養自己的教學機智幽默。課堂中教學的機智是一種高超的教學藝術。教師要把握好時機,在課堂沉悶壓抑的時候,用詼諧幽默的教學語言調動氣氛,讓學生在興奮愉悅中學習,變厭學為愛學,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第三,教師在具體教學內容的處理上要注意教學的進度,難度掌握上要做到難易適度,注意分類要求、因材施教。盡一切可能給予每個學生成功的機會,使學生在適合自己能力的水平上,體驗到學業成功的快樂,增強學習的意義感和價值感,從而對學習保持持久濃厚的興趣。其中引入競賽就是一種非常好的法。中學生好勝心強,有強烈的參與意識,把比賽引入課堂,並貫穿課堂,對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著重要的意義。老師可把班級分成若干組,用比賽積分的方式組與組之間的競賽。比賽內容可以包括必答題、搶答題材、對話表演、單詞背誦等。在每一節課結束前進行總結。比賽的優勝者給予表揚和鼓勵,而落後者也會不甘示弱,他們會在下一次比賽中發奮努力,表現更好。在比賽過程中,每位同學為了整個組集體的榮譽,都會積極准備,上課很少出現走神或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並且通過比賽,也給了他們自我展示的機會,滿足了學生的成就感。總之,在現代教學體系中,教師自身的心理學知識是開展良好教育的基礎,有效的心理學教學思維是成功教學的關鍵所在。我認為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增加教育理論學習,尤其是教育心理學的學習,研究自己的教育對象,開闊自己的視野,並把自己學到的教育理論嘗試著運用於教學實踐中,用科學的理論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會少走很多彎路。我相信只要不斷用理論充實自己,不斷摸索和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得失,每一個老師都能擁有一套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
❷ 教育心理學問題
定義:教育心理學是研究教育和教學過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動現象,及其產生和變化規律的心理學分支。它是一門介於教育科學和心理科學之間的邊緣學科。
歷史與發展:教育心理學在十九世紀末才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但歷史上的許多教育家已能夠在教育實踐中根據人的心理狀態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啟發式教學方法。古希臘的蘇格拉底也提出「我不是給人知識,而是使知識自己產生的產婆」這樣的教育心理學思想。
近代西方教育思潮傾向於把教育學理論建立在心理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這是促進教育心理學成為獨立學科的前提條件。德國心理學家赫爾巴特的著作《普通教育學》、《心理學教科書》等書,對教育心理學的建立起到開拓作用。雖然當時尚未使用「教育心理學」這一名稱,但實際上已把教育學與心理學結合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體。
赫爾巴特在教學理論中,把教學分為教育的教學和非教育的教學兩種,前者指倫理、道德、意志、性格的培養,後者指傳授知識、技能的智育活動,這兩方面都必須以心理學理論為基礎。在討論教育和教學問題時,他特別重視「興趣的引起」,並把興趣分為經驗的興趣、思辨的興趣、審美的興趣、同情的興趣、社會的興趣和宗教的興趣等六種。這些心理狀態,可以引導兒童的注意力定向,並引起心理快感,促進思想活潑和精神旺盛。對興趣的研究成為把教育學和心理學聯結起來的一個重要聯結點。赫爾巴特之前的裴斯泰洛齊在教育實踐和教育思想上對啟發後來的教育理論家重視心理學在教育上的作用也起了一定的影響。
實驗心理學的產生是教育心理學成為獨立學科的另一重要條件,這導致實驗教育學的出現。實驗教育學是教育心理學的先驅,是實驗心理學與教育學結合的產物。德國的萊和莫伊曼都把實驗心理學的理論廣泛地與教育和教學理論相結合。萊所著《實驗教學論》一書,實際上是以教育心理學為內容的著作,為教育心理學成為心理學中的獨立學科奠定了理論基礎。
測驗學在教育心理學的形成發展過程中起了重要的觸媒作用,它促使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結合,為教育心理學的誕生提供了理論和方法。教育學上常提到因材施教原則,是由於學生存在著個別差異。如何適應個別差異而因材施教,則是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共同課題。智力測驗和教育測驗是實行班級教學制度所必須掌握的兩種了解學生心理狀態和教學效果的工具。學校招生和入學後測量學生的學業成績以及對學生的個案研究,都要應用各種測驗。
教育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實驗科學,應該歸功於桑代克。他於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學》一書,以學校情境詳盡說明學習的概念,這是近代教育心理學的真正開端。1913年,這一著作擴充為三大卷,內容包括人的本性、學習心理學、個別差異及其原因三大部分。他提出的學習三大定律(效果律、准備律、練習律)及個別差異理論,成為20年代前後教育心理學研究的重要課題。由於桑代克把教育心理學研究的重點放在學習心理方面,導致了中國的教育心理學界長期把學習心理作為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對象。
20年代前後,行為主義心理學、格式塔心理學和精神分析等學派的學說傳入中國,對近代中國教育學產生一定影響。格式塔學派介紹到中國以後,教育心理學開始重視「頓悟」在學習中的地位,不再局限於嘗試錯誤、刺激與反應等聯結主義,心理學所提出的教育心理學問題,使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范圍擴展到桑代克的學習三大定律之外的「頓悟」問題,也將格式塔學派的「整體的概念」,「轉移的概念」、「精確律」、「完成原則」等等原理、原則應用到教育上來。
行為主義理論則促使30年代的中國教育心理學界重視人的行為的研究,注意環境對人的心理的影響。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派使教育心理學重新重視意識的研究,特別是潛意識和下意識問題。教育心理學重視情感在教育和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把心理衛生知識引進教育和教學過程中,也都是受這一學派的影響。
巴甫洛夫學說傳入中國以後,在20世紀50年代不僅影響了心理學的基本理論,也影響了教育心理學。他的兩種信號系統學說,給教育心理學提供了新的理論根據,也給教育心理學找到了與自然科學相聯系的紐帶。第二信號系統學說的提出,使兒童言語與思維的問題成為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對象。
教育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為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教育心理學的任務不斷增加,研究對象的范圍逐漸擴充。教育心理學在發展初期偏重於學習心理的研究和學習律的討論,並且大多集中於智育方面的問題。隨著教育對人的全面發展的日益重視,也就越來越重視道德行為、道德情感以及審美情感的培養。
近代科學的發展,特別是近代生物學、人類學、社會學、醫學及精神病學的發展都對教育心理學產生影響,促使它不斷更新內容,以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西方教育心理學家曾對教育心理學的任務和對象提出具體建議。
1947年,美國心理學會成立了對教育心理學研究進行規劃的委員會,認為教育心理學應包括五個方面,即人類生長和發展,包括遺傳與環境,一般生長和發展,社會與情緒的發展,動機的基本理論,智慧、性向與興趣,以及個別差異等;學習,包括學習的本質,影響學習的因素,學習的動機,技能,推理與問題解決,態度,特殊科目的學習,以及訓練的轉移等;人格與適應,包括情緒,學生與教師的心理衛生,特殊兒童,品格,以及社會活動;測量與評價,包括測量的基本原則,智力與性向的測量,學習的測量,適應的測量,以及測量結果的應用;教育心理學的方法與技術,包括教育問題的科學研究,統計技術,以及為教師所提供的研究方法。
http://bio.cersp.com/Channel07/swxjz/200608/685.html
❸ 談談心理學理論知識極其在教師教育活動中的運用
這里邊包抄含的東西很多,比如襲激勵理論,老師如何根據心理學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等。建議你多看看這方面的書籍。我為你推薦幾本:
1、岳曉東著的《少年我心——一個心理學者對自我成長的回顧與分析》一書記述了作者中小學的一些往事並加以心理分析,是一本獨具特色的讀物。
2、引進書:《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踐》(2004),人民郵電出版社引入的是原著第7版。
3、《第三思潮:馬斯洛心理學》(上海譯文出版社,2001)則都對人本主義心理學最重要代表人物馬斯洛的思想進行了比較全面的介紹
4、《應激心理學》
❹ 你認為在學校或班級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哪些難點問題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中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特別是面對社會競爭的壓力,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升學就業和自我意識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因此,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但是當前在學校或班級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卻困難重重!!!
一、缺乏對心理健康教育的了解
當前我們廣大教師、班主任以及家長不太了解心理健康的含義,不知道心理健康的標准。正因為不了解、不知道,所以對心理健康產生片面認識:以學生學習好壞來斷定其心理是否健康、以學生是否影響別人來斷定其心理是否健康、以學生對待老師的態度來判斷其心理是否健康,所以也談不上對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學校教師及領導不重視心理健康教育
觀念落後,忽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校長、教師、家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不夠,認識片面,教育還是以教學為中心,堅持升學應試教育是根本。片面追求分數,重視智育,輕視德育、體育;重視課內教育,輕視課外教育;重視尖子生,輕視後進生;學校生活內容方式單一,為了安全著想又不組織課外活動,許多學生對學習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視課堂為牢獄,視學習為苦差事。認為心理健康教育乃一時形勢的需要,所以消極等待,簡單應付。
三、相關資源不配套
師資隊伍薄弱,專業人才匱乏。當前這一問題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數量不足。目前相當一部分學校根本沒有正規心理學專業畢業的教師,即使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憑借的是老師的經驗,科學性和規范性較差。其二,質量不高。由於專業人員嚴重不足,當前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大多是半路出家,有團隊幹部、班主任、政治課教師等,他們對心理學知識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都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這也是制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質量難以很快提高的關鍵因素。一般都有班主任老師要上心理健康教育課,又要開展心理輔導與咨詢,還要開展各種心理訓練,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心理服務的需要。其三、缺乏專業訓練,工作中出現偏差。由於從業人員的專業化水平不高等原因,當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出現了一些偏差。
四、相關條件不規范
心理咨詢的工作條件普遍較差,心理咨詢有名無實,沒有專職人員,沒有固定經費投入,沒有固定值班時間。目前各學校的編制有限制,又極缺專業的心理教師,所以對學生的心理指導工作又落在了班主任的擔子上。其實班主任的心理是否健康呢?又有誰過問過呢?哪怕最基本的教孩子們及時轉移、暫時迴避不愉快的事情;深呼吸,閉目養神放鬆法;欣賞音樂法;宣洩痛苦,發泄憤怒的方法……所以只要是教師就應該學習心理學知識,學會疏導和調節自身心理的方法。目前的困難是班主任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還有一部分人認為單純的「愛」和「關心」就能改變孩子,其實不然,我們應該相信和堅信教育需要科學。
五、各學科之間不配合
各學科之間不能滲透心理教育。如果說專門課程是學校心理教育的「主渠道」,那麼各學科教學中有意識的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便是「副渠道」,發揮了「儒染性」。但是現在學科之間的整合思想盛行,而與心理教育的整合思想淡薄。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仍然不足,這直接的結果是導致的是各校發展狀況很不平衡。
六、相關課程很欠缺
多數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設情況不夠理想。學校的心理健康重在預防教育和提高心理素質,課堂仍然是進行團體輔導和咨詢的主要渠道,然而,目前各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設情況仍不夠滿意,一方面是部分學校教務部門以課程緊為由,沒有積極主動將心理教育課程正式納入教學管理體系;另一方面是少數學校同類課程開設處於無序狀況,課程或講座由多人獨自開設,欠缺協調,或者課程內容僅僅講授某些個人偏好的心理調節方法,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
基於以上幾點我們發現,學校和班級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很多的不足和實際困難,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以上的這些不足可以得到改正,實際困難也可以真正得到解決。
❺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1.各地發展較快,但實效性差,發展不平衡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經過了呼籲--起步--發展--提高等四個階段,全國各地廣大中小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有了很大飛躍,各地普遍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適合中小學生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但從全國看,地區不平衡,數量不平衡,質量不平衡。從地區看:南方好於北方,東部好於西部,城市好於鄉村。從學校看:一部分學校從80年代就開始實驗,經過十餘年的不懈努力,已經取得豐碩成果;一部分學校受全國中小學大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感染,
也紛紛根據地情、校情、師情、學情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並取得了一些成效;還有一部分學校,特別是地區較偏遠,經濟欠發達,信息較閉塞,觀念較陳舊,思想較保守的學校,正在覺醒或積極行動起來,開展這項教育活動。從教師隊伍看:一部分心理輔導教師受過專業訓練,具有較扎實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知識,且專門從事學校心理輔導工作,
具有較豐富的實踐經驗,這些教師是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堅和骨幹力量。還有一些心理輔導教師是由生理衛生教師和德育教師轉行的,但經過幾年的培訓和自學,大部分教師已基本掌握了學校心理輔導的方法和技巧,基本能完成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還有一部分心理輔導教師是迫於形勢的需要,由學校的非教學人員或不能勝任教學任務的教師改行擔任。這部分教師,教育理論底子薄,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知識,實踐經驗少,因此,很難勝任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這類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一般流於形式,很難收到實際成效。
2.論研究薄弱,對於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問題認識尚不一致
目前,學術界和教育界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定義、歷史發展、研究對象、目標、功能、任務、內容、原則、教育環境、管理、師資與培訓、教育的模式、途徑、活動課程的確立、心理訓練、心理輔導、心理測量、心理咨詢、心理治療、心理暗示等基本概念還有不同認識,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和外延還存在著不同理解,其理論框架還不很清晰,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體系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
對於如何開展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在學校建立輔導與咨詢室,對個別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干預與援助,如何在學校各項活動中貫徹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學生心理檔案的建立及中小學生常用的心理咨詢與治療的原理與方法等還有不同的認識和做法,沒有形成完整的科學的運行體系。目前看,理論研究的滯後,已經阻礙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我們呼籲:教育行政部門要組織科研部門和學校投放力量,加大力氣,對實踐中遇到的理論問題深入研究,力爭「十五」期間有所突破,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
3.形式多樣,但缺乏規范,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化、專業化水平不高
目前,在中小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主要有:①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②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②在學校各項活動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④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建立學校跟蹤反饋矯正系統;⑥通過建立「悄悄話」信箱,對個別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輔導與咨詢;⑥通過建立與家長聯系制度,形成家庭、學校、社區主體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雖然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是多樣的,但也存在問題。主要是:①在學校開展班、團隊活動時,常常將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將學生的情緒、性格問題歸為思想品德問題。②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程方面,各地問題較多:第一,教材版本繁雜。有課題組編寫的實驗教材;有學者根據多年經驗編寫的教材;有實驗教師自己根據工作需要編寫的教材;也有書商從利益角度出發,組織「槍手」編寫的所謂「實用」教材。第二,講授方法多樣。一些地方能夠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規律,採用討論式、探索式和活動式等教學方法,使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達到自我啟發、自我教育、自我升華的目的。但也有一些學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化,像講授數學、語文課那樣,熱衷於講解心理學的概念。第三,課時不統一,一些學校還不能保證時間。有的學校每周一節,有的雙周一節,有的學校根據實際需要和教師的能力不定期授課。②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是全體教工的行為,教育活動范圍應輻射學校方方面面工作;但也有些學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狹隘化,把它只看做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事。④隨著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和開展,有相當一部分學校已經從實踐和工作中認識到了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有些學校只在所謂心理健康教育的硬體上下功夫。如建立學生心理檔案,熱衷於搞各種心理測驗,
購置一些不適合學生特點的心理測驗儀器,把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熱衷於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
4.專業人員匱乏,且部分教師專業技能亟待提高
目前,學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教師相當匱乏,專兼職教師一般為1-2名,而需要服務的學生達幾千人。教師既要上心理健康教育課,又要開展心理輔導與咨詢,還要開展各種心理訓練,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心理服務的需要。
自80年代初期,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以來,經過近20年的發展,開展這項工作的教師已經形成隊伍,並且初具規模。按專業水平和發展趨勢可分為:
第一部分,經過正規師范院校培養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他們受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理論知識訓練,有較扎實的理論功底,現在學校從事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於工作時間不長,他們教育、教學經驗不足,還基本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沒有真正把所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結合起來。但如果經過正確引導和本人刻苦努力,在實踐中磨練幾年,他們將會成為我國從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軍。
第二部分,現在從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專職教師,他們雖然沒有受過系統心理學專業訓練,但他們大多受過高等教育,有很堅實的腦科學和社會科學理論知識,有很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教學管理經驗,經過長期實踐探索,又自學有關理論知識和參加有關訓練,他們理所當然地成為了目前是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幹。但這部分教師如果不加強理論學習,目前雖然能勝任工作,但很快就會落伍。
第三部分,一些學校領導還存在錯誤認識,把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當做擺設。為了應付檢查,把一些不能勝任教學第一線工作的教師安排做心理輔導教師。他們既沒有心理學專業知識,同時教學方法又陳舊落後。這部分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似有實無。
第四部分,還有一部分學校沒有配備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師。政教主任、團委書記、大隊輔導員、德育副校長,誰有時間誰來抓,面上看是齊抓共管,實則誰都沒有深入細致地研究這項工作,使心理健康教育流於形式,做的是表面文章。
5.整體化不夠,還沒有形成學校全方位多層次心理服務系統。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靈活多樣,學校應該採取領導與教師結合,課內與課外結合,
教育與自我教育結合等形式全方位進行。
❻ 根據兒童發展心理學的任務以及理論中爭論的基本問題,分析討論當前兒童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原因
當前兒童存在的教育問題非常多因為現在的兒童家裡都是一個或兩個都嬌生慣養所以有很多的壞脾氣以自我為中心。
❼ 舉一個關於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理論解決教育教學或學生管理實際問題的例子
我有一個學生,上課聽懂了,一到考試的時候,要麼不會要麼就是做錯。於是,我設計了一個教學方法,就是「講題」。把角色返過來,讓她給我講題。
後來她的家長跟我說,自從參加了的我們講題訓練營,孩子突然化身為小講師,回到家後,學習就特別努力,一頭扎進了課本里,說是每天要給同桌講題,要提前要把知識點理一下。
青果君告訴你,講好一道題是有方法的,具體步驟如下:
1. 每天講一道題
先拿出一張白紙,把你要講的這道題涉及的解法和概念寫下來。最好用思維導圖的形式表現出來。
2. 將解題過程復述出來
在白紙上寫下你對這道題的理解,寫的時候,想像你在和別人交流,給別人講這道題。在講的時候,解釋不清楚的地方,要麼就是你的知識還沒有完全掌握,要麼就是你講的有問題,沒有抓住這道題的實質,這些就是你需要努力深入學習的部分。
3. 不讓問題再過夜
把剛才給別人講題時解釋不清的部分重新學習,不讓問題過夜,直到把那些搞不懂的地方全都可以流暢地寫在紙上為止。
4. 回顧反思
當我們把所有的概念都弄清楚之後,用自己的話,把這個道題解法重新講一遍, 只要別人能聽懂你說的意思,那就說明你自己的學習成功了。
教為學過程中會促使你更多的去思考,並且把基礎知識做到了融會貫通。這也是一個刻意練習的過程。
❽ 結合理論學習,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還存在哪些不足
教師是學校發展之本,是學校持續發展的關鍵。做案例,反思教學,給學校、教師展示了發展的前景。教師進行教育探索,不是一定要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立項的課題,重要的是我們的教師要有新的視野,有敏銳的目光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教學中有許多被人熟視無睹的問題,只要我們願意做,能克服浮躁,擺脫急功近利的誘迫。那麼,成功必然會青睞勤奮和有靈性的人。如:語文實踐活動課的探索,內容豐富,形式新穎。數學開放題的研究,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享受成功的體驗,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生活實踐課」融思想、語言、知識、能力、情趣多種功能於一體,進行有效的嘗試,使教師養成自我反思的習慣,形成和建立起反思型的師資隊伍,讓每一個教師在反思中成長。
一、什麼是教學反思
什麼是反思?人們容易將「反思」等同於「反省」,在這個意義上,反思就是對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的思考,對自己體驗過的東西的理解或描述。反思是一種思維的形式,是個體在頭腦中對問題進行反復、嚴肅、執著的沉思,進一步理解為「對於任何信念或假設,按其所依據的基礎和進一步推導出的結論對其進行的主動地、持久的周密的思考」。是一種問題解決的一種特殊形式,是一種高級的認知活動,反省解決的是現實問題,它允許在問題獲得解決之前,存在懷疑和困惑。反思是認識真理的比較高級的方式,是以思維活動的結果為思維對象,以思維活動的過程為反思的對象。個體進行反思,共有三種態度是非常重要的:一是開放的頭腦,二是責任感,三是專心致志。正是這三種態度確保和推動了人們的反思行為。在以杜威反省思維理論基礎上,培養反思型教師和提倡反思型教學的運動在世界各國的教育界蓬勃發展。
反思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教學實踐中的反思,二是學習過程中的反思。教學中的診斷與反思是針對某一課或某一階段的教學進行診斷,實際上教學診斷與反思如同醫生看病,開處方根據病情對症下葯是一個道理,教師的教學應是一不斷調節和校正的過程。通過反思,每一次調節與校正都對以後的教育教學產生影響,教師在一堂課或一個階段的課上完之後,對自己上過課的情況進行回顧與評價,仔細分析自己上課的得失成敗,分析自己的教學是否適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是否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在哪些方面有待改進,再尋求解決問題的對策,使之達到最佳效果。二是學習過程中的反思,它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通過學習教育教學文獻,運用所學到的理論,對自己過去的某些固有觀念、想法及教學行為進行重新審視,找出差距,尋出原因,拿出對策,再把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寫出來,以利今後的教學。另一方面要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聽同行或專家的課,借他山之石來攻己之玉,別人的教學機智、藝術常體現於令人嘆服的教學細節處理技巧中,課後將自己聽課中最重要的收獲、看法梳理出來,從而尋找到適合自己的經驗知識。
教學反思或稱為「反思性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並對後繼行為產生影響。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如果一個教師只滿足於經驗的獲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反思,那麼他的舊有理念及不適當的行為就很難改變,其結果他的教學將可能長期維持在原來的水平而止步不前。可見,教學反思對教師職業成長的影響作用是巨大的。一個人或許工作20年,如果沒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經驗的20次重復。
總之,教學反思就是回顧教學——分析得失——查出原因——尋求對策——以利後行的過程。
二、教學反思的意義
1、反思是教師積極探究心態的表現,它可以使教師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不唯書、不唯上,不唯專家,相信自己才是處理自己問題的專家。
2、在日常工作中我們沒有意識到的教學行為,沒有深思的教育理念,在反思的過程中,能在理論的水平上有深層的認識,使教師隱藏在自己心中的教育思想得以激活。
3、反思是連接教師自身經驗與教學行為的橋梁,有些教師工作幾十年,沒什麼長進,不在於他沒經驗,重要的是他不擅於反思,不擅於總結經驗。
有兩個美國科學家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們在兩個玻璃瓶里各裝進5隻蒼蠅和5隻蜜蜂。然後將玻璃瓶的底部對著有亮光的一方,而將開口朝向暗的一方,過了幾個小時之後,科學家發現,5隻蒼蠅全都在玻璃瓶後端找到了出路,爬了出來,而那5隻蜜蜂則全部撞死了。蜜蜂為什麼找不到出口?觀察發現它們一味地朝光源飛,被撞後不長教訓。而蒼蠅為什麼找到了出口呢?它們在被撞後知道回頭,知道另外想辦法,甚至不惜向後看。(據2002年11月22日《光明日報》蜜蜂為什麼找不到出口一文)
雖然教師不注重反思不至於象蜜蜂那樣有生命危險,但不擅於反思則窒息他的創造,阻礙了教師專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反思的途徑
1、從學生的角度來反思自己的教學。
學生時時刻刻用眼睛和心靈觀察和思考著教師,從學生的行為、思想狀態、學習成績及學生對老師的期待都會反映我們的教學狀況。如一次我在上初三(1)班政治課的過程中發現,原來上課一直認真講,積極回答問題的個別同學精神狀態大不如以前,課堂紀律也有些鬆散,上完課後我經過反復思考總結,原來由於某一些知識點在課前准備不充分,使得學生不太容易理解,另外本節課由於理論性強,教學方法不靈活,沒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造成這種狀況。
2、從教師的角度來反思自己的教學。
從教師的角度來對我們自己的教學觀念、行為,設計理念進行深刻審視,要抓關鍵事件,從而捕捉住發展自己的機會。例如從本人前一階段的反思可以看出:本人基本功扎實,基礎知識厚實,善於學習,責任心強,但執教以來教學還處於模仿階段,教學的關注點是學生的考試能力及考試成績,教學觀念還比較陳舊落後,沒有什麼創新(除公開課外),還沒有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尋找原因:思想懶惰,接觸范圍狹窄(只限於本校教師),教育文獻讀的太少,與同行或專家交流不夠。及時尋求對策制定個人發展計劃;更新教育教學觀念,用理論武裝自己;拓寬與充實學科知識;注重改革與創新教學方式;加強對外交流,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提高實施新課程的能力,盡快適應課程改革需要。
3、通過邀請同行或專家聽評自己的課來反思教學。
邀請同行或專家觀察自己的教學與他們交流和對話及自己的潛心琢磨,可以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學實踐。會使自己的教育觀念得到部分或全部的重建。
4、通過閱讀教育文獻來反思自己的教學。
學習教育教學文獻,可以幫助我們接受新的信息、觀點,把別人的成功經驗和案例與自己的做法進行對比,看看自己的教育觀念、行為是否符合現代教育理念,差距在哪裡,找出原因及時調整。
四、反思強調的問題
1、要自覺自願即自主,要充分認識到反思的重要,不能為了反思,應付差事,要認識到反思是適應新課程的需要,促進自我發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如果不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思考,不對自己的教學經驗進行總結,上完課不去重新審視、分析,這樣的教師很難提高自己。
2、要緊扣教育教學實際或案例。
脫離實際的空談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思可以針對教學中的某一閃光點或某一失誤總結出實實在在的體會和認識。切勿貪大求多,總之要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寫反思。
五、教學反思的特徵
首先表現為自覺性。如果你想在三尺講台上開啟一片蔚藍的天空,那麼你會覺得不斷地教學反思不僅是個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種高尚的精神活動,是精神產品的再生產,你會發現生命就像每天升起的太陽一樣是新的。
其次表現為超越性。反思是一種手段。反思後則奮進。存在問題就整改,發現問題則深思,找到經驗就升華。如此說來,教學反思的真諦就在於教師要敢於懷疑自己,敢於和善於突破、超越自我,不斷地向高層次邁進。
第三個特徵為個性化。教學反思是教師自身自覺地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進行反觀自照,屬於「個人奮斗」。你可能在燈光下靜夜思,回顧和展望。你可能倚著窗口,遙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為教學反思具有別人不可替代的個性化特徵,你就有可能形成個性化的教學模式。
教學反思,從其定義來看有三個基本特徵:
(一)立足教學實際,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它可以提出假說,並通過實踐檢驗假說,直至解決問題。其一,它有兩種形式,既可以是個人經驗反思,也可以是群體性(教研組)教學反思;其二,它有實踐檢驗過程,其反思既是內隱的思維活動,又是外界的實踐行為,以確保結果得到檢驗,並使反思性教學越來越具有合理性。
(二)兩個「學會」加速師生共同發展。「學會教學」既要求教師把教學過程作為「學習教學」過程,向自己的經歷學習,逐步成為學者型教師。學會教學是反思教學的直接目的,「學會學習」是終極目的,要求教師從學生學會學習的角度去思考,最終實現兩個「學會」的統一。
(三)在探索中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反思性教學的教師不僅是完成教學任務而且追求更好地完成,不僅要知道自己的教學效果,而且要對效果及其有關原因進行「為什麼」的思考,無止境地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
六、教學反思的類型及特點
從時間角度分,教學反思可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種。
新課程標准強調了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尤其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的分析與反思。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指導下,藉助行動研究,不斷地對自己教學行為的思考與研究,對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地進行回顧,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追求教學過程的合理性,從而使自己成為專家型教師的過程。然而新課程又強調教師是課程實施的參與者、建設者和開發者。要做這樣的角色,最需要的就是不斷地總結,不斷地反思,不斷地改進,不斷地創造,而教學反思正是使教師總結、反思、改進、創造的有效方法。
1、課前反思,具有前瞻性。
教學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並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預測和分析能力。在以往的教學經驗中,教師大多關注教學後的反思,忽視或不重視教學前的反思。教學前反思的主要根據是經驗,有利於對教學過程的合理設計,教學前反思這一環節,要求各位教師在對前一階段教學工作中的信息收集、分析和總結的基礎上,運用已有教學經驗,並借鑒他人教學中的長處,以局外人的身份,對自己的教學准備、設計過程和結果進行分析,通過充分醞釀,反復比較、選擇,形成教學設計和准備的最優化,達到最佳的教學准備狀態。著名的認知心理學家奧蘇貝爾說過:「如果我不得不把所有的教育心理學還原成一條原理的話,那麼我將會說,影響學習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知道什麼。」這說明了了解學生已有認知水平,有的放矢地組織教學尤其重要。而且新課程標准同樣非常關注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經驗上去探求新知。因此,教師在教學前必須充分地了解關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對自己的教案及設計思路進行反思。這不僅僅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審視,再次查漏補缺,吸收和內化,更是教師關注學生,體現教學「以學生為本」的理念。
教學實踐表明,經過課前反思後的教學設計的調整,能夠預設到學生在學習中所碰到的困難,教學內容和方法更適合學生,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2、課中反思,具有監控性。
課中反思,即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這種反思具有監控性,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並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調控和應變能力。教學中反思的主要根據是學生的反饋信息,有利於教師及時、自動地調節自己的教學過程,在這一環節,老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監控能力,面對課堂復雜的、動態的情況,能夠敏銳地洞察,迅速地作出判斷,發現問題,及時調節、修正,創造性地解決問題。課堂教學是一個復雜、動態的過程,尤其是進入新課程後,教學中所出現的情況越來越有挑戰性、常常出人意外。這就需要教師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能及時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善於捕捉教學中的靈感,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順應學生發展的需要,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學會傾聽學生的意見,及時了解學生的困惑;其次,課堂教學是在動態中生成,在動態中發展的。教師要善於抓住契機,形成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學習活動。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課中反思表現為教師自我檢查、自我校正、自我強化,而這一過程又是通過「問題――嘗試――反思――新問題――調整――反思」得以展開和實現的,貫穿始終的是教師的「反思」。
3、課後反思,具有批判性。
課後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並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教學後反思其實是對某一教學活動或某一階段教學活動結束後,進行反思總結。在這一環節,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結束後,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反思,對教學的整體結果進行歸因和評價,及時地通過自述回憶、模擬、角色扮演等形式廣泛吸取有關經驗,收集自己教學活動中的信息,深入細致地探討教學中的長處和不足,總結自己的教學實踐。通過不斷反復地實踐、反思、總結、概括,逐步提高教學水平。教學後反思的主要根據是在教學過程中獲取的新信息,有利於教學經驗理性化。課前精心備課、撰寫教案,固然重要。教然後知困,知不足。因此,課後趁記憶猶新,回顧,分析、反思,寫下自己執教的切身體會或疏漏失誤,記下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或困惑,是十分重要的。經常性地課後反思是教師責任心的具體表現,是教師課堂教學自我反饋的一種好形式,更重要的是它還有利於進一步提高備課質量,促進教學內容更全面、教學設計更合理;有利於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及時發現問題,查漏補缺;有利於教師積累教學經驗,提高教學水平。
❾ 試從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出發說明薩利文先生的課堂教學存在什麼問題
從教育心理學的方面來弄的話,主要你要去看一些教育心理學方面的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