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魯姆教育目標教學目標

魯姆教育目標教學目標

發布時間:2021-02-13 11:05:12

㈠ 誰知道淺談如何做好後進生的教育轉化工作

作為班主任,我們的教育目標就是要讓所有學生得到進步,得到提高。這樣就應注意研究後進生的形成特點,表現形式,重視做好後進生的教育轉化工作。做好這一工作,從個體意義上說,可以幫助此類學生排除思想、行為和習慣上的障礙,趕上隊伍,達到所要求的標准。從整體意義上說,是使集體形成的更好,更有利於班級教育教學的進行,最根本的一點是有利於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一代新人。
關鍵詞:後進生 原因 轉化 途徑
所謂「後進生」,即品德和學習兩方面都比較差的學生。他們具備一個學生應具備的基本條件,他們的本質特徵是既落後又能進步。後進生有別於某些遺傳的或生理因素造成的智力落後,反應遲鈍,神經質等等的人,也不是已經走上犯罪道路,具有「反社會行為」的人。可見,後進生的最顯著特點是具有「雙向性」——既落後又能進步。採取科學的方法,可將其轉化,從而向「好」的方向發展;若聽之任之放任不管,就會使其很快向「壞」的方向墮落。後進生何去何從?班主任的教育將在其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一、產生後進生的原因
後進生有兩類,一類是智力性後進生,另一類是非智力性後進生,非智力型後進生是指那些非智力因
素(包括興趣、意志、情感、動機、信心、習慣、性格、毅力)較差的學生。根據國家的一些專家和學者的調查研究表明:成績最大和成績最小的人之間,最明顯的差異不在於智力水平,而在於是否具有強烈的學習動機、旺盛的學習興趣、較強的進取精神和頑強的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一些心理學家也指出:心理因素中的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功中只是一個基本因素,非智力因素在人才成功中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學工作中,我們所遇到的後進生多數是非智力型後進生。非智力型後進生由於學習成績和紀律較差,在班集體或家庭中常常處於孤立、被歧視的地位,因此,形成了與一般學生所不同的特點,如自卑、缺乏自信、意志力薄弱、對老師和同學存有戒心、不合群等。而形成非智力型學生的原因主要有:①家庭教育不當。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有的家長對孩子從小嬌生慣養,過分溺愛;有的家長文化水平不高,隨便打罵孩子;有的家長則對孩子放任自流,對孩子的學習從不過問。②社會的不良風氣、內容不健康的影視影響。③教師的教育方法簡單粗暴,處理問題不公正,學生學習上的困難得不到老師的幫助和指導。而智力型後進生大多是由於因為學習緩慢,理解力和記憶力都較差。因此,我們必須認真分析這些學生的心理,找出後進生形成的原因後,應採取「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辦法,有針對性地做好教育轉化工作。
二、後進生的心理特徵
一般來說,後進生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心理特徵:
1、自尊心強 。在後進生的內心世界裡,有一個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特別是對於剛進入大學的學生,**意識逐漸增強,獨立性要求不斷增長。他們渴望別人能把自己當作大人來尊重和看待,要求得到老師、同學的理解和信任,往往具有強烈的上進心,且爭強好勝。
2、自控力差。後進生一般尚未形成堅強的意志品格,往往表現出一種循環往復的過程:違紀—保證—懺悔—違紀。他們缺乏自我約束能力,一旦遇到適當的「溫度」或適宜的條件,他們就會故態復萌,做出令人大失所望的事情來。再加之較長時間的犯錯誤、遭冷遇、受懲罰、被歧視,形成了習慣性的逆反心理和對抗心理,行為上滿不在乎,有時甚至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來。
3、厭學心理。後進生一般都不愛學習,對學習不感興趣,學習成績明顯落後,又對自己缺乏自信心,心理壓力大,無學習「內動力」,當老師和家長向他們提出稍稍過高的要求的時候,便產生應付心理,於是出現了抄襲作業、考試作弊、謊報分數等行為來欺騙老師和家長。有的甚至厭惡學習,逃學、曠課、棄家出走。
4、自卑心理。自卑是後進生突出的心理表現。後進生常常自暴自棄地認為自己腦袋笨,不是讀書的材料,當看到自己的成績和操行都不如其他同學時,於是便產生尋找異樣刺激的慾念,行為上故意搗亂,學習上不思進取,做事懶散、拖沓。
三、轉化後進生的方法和途徑
1、老師要有正確認識和對待後進學生的態度。因為學生表現後進而全盤否定學生的一切,不顧一切採用極端的批評或懲罰措施來對待後進學生,這是教育教學工作的大忌。這不僅不利於對後進學生的教育、轉化和提高,相反師生之間還會產生隔閡甚至是嚴重對立。也容易造成後進學生破罐子破摔,向更加消極的方向發展,產生更為嚴重的後果。班主任正視後進生的缺點和不足,面對學生的錯誤,教師盡量避開問題的實質,通過心平氣和地和學生談心,平等融洽的對話把學生從犯錯誤的陰影中帶出來,耐心地進行說服教育,學生自然會向你敞開心扉,並願意接受你的教育。同時也要善於發現他們的優點和特長,這也是班主任促進後進學生的重要突破口。
2、注重情感教育,注意培養後進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這點上,筆者認為任課教師要有意識地出一些較易的題目,培養後進生的信心,讓他們嘗到甜頭,使他們意識到自己也可以學好的。對後進生知識的薄弱點進行個別輔導,這樣還可使有些後進生經過努力也有得較高分的機會,讓他們有成就感,逐步改變他們頭腦中在學習上總是比別人差一等的印象。從而培養了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勵他們積極爭取,努力向上,從而達到轉化後進生目的。後進生們的情感都較豐富,他們需要教師對他們多關心、多愛護,當他們有所成績時,需要教師的鼓勵和肯定,應該及時予以表揚。只要差生接受教師,那就會及大地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在學生中不僅要注意自己的形象,為人師表,而且還要注意對後進生實行情感方面的教育。充分肯定他們的優點,肯定他們的微小進步,促使他們積極主動的學習。實踐證明在教學中注意採用上述方法對提高後進生的成績幫助極大,對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有極大的幫助。古人雲:「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河無以成大江」,學習也是一樣的,只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引導後進生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學,才能真正轉化後進生。
3、創造條件,樹立後進生的信心。著名教育家魯姆說:「智力是學習能力的必要條件,但決不是決定條件。」大部分的後進生都有自卑的心理,常以「我不懂、我不會」等等為學習差的借口,破罐子破摔,於是成績差便成為「家常便飯」。對這些學生,教師應首先幫助他們樹立信心。信心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人在長期實踐中與各種不和諧因素的斗爭得來的。教師可採取激勵機制,主要途徑有:1、對學生抱有積極的期望,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沒有被遺忘。2、為學生創造機會,培養小興趣,樹立信心。教師可根據情況,在正常的課堂教學中,對他們「低」要求,對一些適合他們做的題目、問題,在示範、講練多遍後,對他們進行提問,使他們回答正確的機會較多,嘗到回答正確的喜悅。對於個別成績短時間內沒明顯提高的學生,教師一定要多鼓勵,多引導,要有耐心,耐心是關鍵。
4、幫助後進生制定學習目標,培養他們的創造素質和能力。後進生一般都求知慾不強,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對學習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得過且過」。 一兩次成功的喜悅很快會被隨之而來的小挫折擊碎了,又恢復到自卑的旋渦中去。這就需要教師幫助他們制定學習目標,知道如何對待學習。引導幫助他們將主要精力和聰明才智運用到創造性學習中來,幫助他們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而不是抄襲他人的作業,同時要注意保護他們的「質疑」精神。對歸納能力較差的同學,注意引導他們進行總結、歸納,使不穩定不清晰的知識結構明朗化條理化,使學生易於掌握運用。如此通過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學生逐漸走上受「規范要求」到「自覺需要」再到「特定素質」的進行軌跡中來。
5、任課教師與後進生結對子,全體教師形成一條「統一戰線」。 後進生在校期間大都畏懼班主任,對班主任敬而遠之。有困難,有心裡話也不願跟班主任提起,與班主任有一條無形的「代溝」。這時如果有一個任課老師與他結對子,對他進行心理疏導,鼓勵他們大膽面對困難,承認差距,同時引導他們正確對待長輩的批評與建議,消除他們心中積郁,培養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對教師自身存在的不足,教師不妨也大膽承認,並虛心接受意見,給學生樹立一種開朗、民主形象,使他們把老師當朋友,能大膽袒露自己的問題、觀點,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在後進生的轉化過程中,需要全體科任老師的配合,形成一個「統一戰線」。後進生在進步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反復,這是一種合乎規律的正常現象。因此,當後進生出現反復時,一定要正確對待,做到不灰心、不急躁、不厭棄,深入了解和分析反復的原因,有針對性地、耐心細致做好反復教育工作。不能也不應該由於個別老師的簡單粗暴、不分青紅皂白的批評、使轉化工作受到不應該的打擾、打擊,甚至付諸東流。因此,全體任課老師應意識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應在班主任的協調下,互通情況、統一認識、統一教育要求,積極配合,保證教育力量的集中、有效,從而使後進生轉化工作能順利、有序有效進行。
6、改革教育方法,堅持做到學校、家庭、社會齊抓共管。要真正使後進生的轉化工作富有成效,認真探討和研究對後進生的教育方法是十分必要的。筆者認為,必須從愛出發,考慮教法。要變「家長式」、「警察式」為「啟發式」、「疏導式」;要變疾言厲色、無情訓斥為冷暖交融、諄諄善誘(做到既嚴肅,又親切);要變盲目自尊、自以為是、不近情理為體察實情、通情達理、合理處置;要變道貌岸然、冷漠無情為嚴肅莊重、熱情疏導。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筆者認為可嘗試下述教育方法:(1)啟發疏導的方法。例如:對進入大一後,一些後進生對戀愛觀的迷茫,不能很好的把握學習與戀愛的「度」。此時,班主任就可巧妙的運用啟發疏導的方法,開導後進生進入大學後還是要以學習為主,多學些知識,多增長學問,多增加才幹,讓他們盡早明確自己的任務與資本。工作做多了,做到家了,後進生會在班主任的指引下逐步明白事理的,不必將這種情況視為大逆不道,而加以亂批亂轟,隨意批評苛責。(2)榜樣示範的方法。針對後進生的不良表現,教育號召後進生向某個從壞變好或從後進變先進的人物學習,引導他們從榜樣的言行中學會做人。(3)總結反省的方法。對犯有嚴重錯誤的後進生,班主任應嚴肅、耐心地指出其所犯錯誤的性質和不良影響,責令其寫檢討,找出犯錯誤的原因。之後,發現有了進步,可要其進行總結,讓後進生知道為什麼自己能有所進步。這樣總結反省,後進生會逐步明白事理和掌握真理。此外,對後進生必須堅持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進行教育,實行齊抓共管。辦法是通過電話、印製學生通知單或致家長信,將學生的突出缺點、弱點和錯誤告知家長,共同尋求教育方法。學校與家庭在教育內容上要做到統一要求,在教育方法上由學校對家長進行必要的指導。
總之,轉化後進生是一項艱巨、細致而復雜的工作。每一位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只要樹立信心,把握好後進生轉化的本質和規律,加強教育學、心理學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針對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用聲聲入耳、句句貼心的語言,用滿腔熱情的愛去關心、溫暖、呵護每一位後進生,相信,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他們終會得到轉化的。
2、《課堂教學中的心理學》3、《班主任之友》分享到

㈡ 布魯姆的教學目標分類系統包括哪三類目標

布魯姆的教學目標分類系統包括: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

(一)認知領域教育目標

布盧姆等人在1956年把認知領域的教育目標公布出來,該鄰域的教育目標包含由從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六個水平。

共分為知識、領會、運用、分析、綜合、評價六個層次。(具體如下圖)

1.知識:記住所學材料,包括對具體事實、方法、過程等的回憶;可使用的描述動詞:定義、敘述、背誦等。

舉例:背誦《春江花月夜》。

匹配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的時間和名稱。

2.領會:領悟所學材料的意義,但不一定將其與其他事物相聯系;可用描述動詞:解釋、辨別等。

舉例: 概括《老人與海》的故事。

通過閱讀,辨別現實主義與自然主義各自的特徵。

3.運用:將所學概念、規則等運用與心情景中的能力;可以描述動詞:計算、操作等。

舉例:演示能量守恆定律在生活中的應用。

模擬商店購物,考察學生的計算能力。

4.分析:將整體材料分解成其構成成分並理解其組織結構 ;可用描述動詞:分解、說明等。

舉例:讓學生將《荷塘月色》的結構分解出來。

讓學生區分一篇報道中的事實與觀點。

5.綜合:將所學的零碎知識整合為知識體系,強調創造能力,需要產生新的模式或結構;可用描述動詞:創造、編寫等。

舉例:讓學生設計出科學試驗程序。

給定事實材料,寫出一篇報道。

6.評價:對材料作價值評判的能力,包括按材料內在標准或外在標准進行評判;可用描述動詞: 評價、對比等。

舉例:評價孔乙己的價值觀。

給定兩篇報道,讓學生評判那篇更真實可信。

(2)魯姆教育目標教學目標擴展閱讀

在中國進行的課程改革中,學習和研究布魯姆「掌握學習」的理論,對我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樂觀主義的學生

布魯姆的「掌握學習」是一種有關教與學的「樂觀主義」教學理論。之所以說是「樂觀主義」是因為:這一理論從根本上反對個別差異先天性和不變性的觀點,而「主張只要能找到幫助每一個學生的方法,那麼從理論上說所有學生都能學好」。

以往學校的做法,往往是按照正態分布,把學生分為若乾等級,並把這種劃分標准作為衡量學生優劣的穩定、持久的依據,並影響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受其影響,「教師在看待學生時,只希望班內三分之一的學生成績不及格或剛及格,三分之一的學生成績不及格或剛及格,三分之一的學生完全掌握了學習目標和內容。

而學校的主要精力往往都放在這三分之一的優生上,對其他三分之二的中差生則興趣極微」。這種不合理的做法所導致的結果必然是教學質量大幅度下降,以及人為地製造大批的差生。

「掌握學習理論」是對傳統教學中等級、分組制的挑戰,打破根深蒂固的偏見,主張教師對每個學生的發展充滿信心。

並為每個學生提供理想的教學,提供均等的學習機會,為需要幫助的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和幫助,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理想的、適合自己個性需要的教學,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這種樂觀主義的、面向全體的學生觀,對於當前教育教學改革中新的學生觀的確立具有重要的意義。

2、新型的個別化教學實踐

「掌握學習」是一種新型的個別化教學實踐,它既不悖於集體教學,也不是純粹的個別化教學,而是在集體教學的基礎上進行的個別化教學。

教育實踐證明:個別化教學效果顯著,但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和師資;集體教學雖然能在短時期內教授大批學生,但效果較差,容易產生大量「差生」。「掌握學習理論」通過特定的程度,將集體教學與個別教學相結合,取得較好的效果。

「掌握學習」的實施程度一般有三個步驟,第一,闡明學習所必需的先決條件。第二,研製實施的程序。第三,評價這種策略對教師與學生所產生的結果。

掌握學習的策略,客觀上對教與學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對學生而言,在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學習動機,消除焦慮和壓抑心理等方面都有明顯的效果;對教師而言,有助於教師面向全體學生教學,有效地因材施教,並對學生充滿信心,實現學習成績的「大面積」提高。

參考資料

教育目標分類理論_網路

布魯姆(美國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_網路

㈢ 什麼是教學目標和教學目的

教學目標是對學習者通過教學後應該表現出來的可見行為的具體明確表述。教版學目標也稱為行權為目標,是教育技術學的專門術語。運用這個術語是為了強調教育效果的可見性和可測量性。教學目的是教學領域里為實現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種概括的、總體的要求,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完成的任務,它具有根本性、長遠性和穩定性。 目的和目標的主要區別在於目的是通過某項活動要取得長遠的預期效果,而目標是通過某項活動要達到的近期效果。教學目的體現了社會的意志和客觀要求,是以指令性的形式表現出來的,更多的帶有強制性。而教學目標只是對待定的教學活動其指導作用,由授課教師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在課堂教學設計時直盯盯絕大多數學生通過學習應該達到的基本要求,它具有現實性、具體性和操作性。教學目的和教學目標的不同其實質就是兩種教育學觀、教學理念的區別,具體表現在:一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是誰?二是課堂教學的歸屬是什麼?三是教師的角色如何重新定位?

㈣ 教育目標 教育目的 培養目標 課程目標 教學目標 概念和關系

課程的培養目標是指通過設置和實施課程將使學生在哪些方面得到發展,達到什麼程度,成為什麼樣的人,也就是設置和實施課程要達到什麼教育目的,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得到哪些發展.

㈤ 布盧姆的教學目標是什麼

布魯姆將教育目標劃分為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操作領域三個領域。

㈥ 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法的布魯姆的教學目標分類法對設計問題的啟發

所提問題可以從簡單逐漸發展到復雜;可以按學習目標的要求,分層次提出問題;分層次提出問題--認知性問題認知性問題:它是對知識的回憶和確認。如:「人民陪審員的工作職責是什麼?」,「當汽車向右拐的時候,坐在汽車上你會向哪邊倒?」分層次提出問題--理解性問題理解性問題:它主要考察學生對概念、規律的理解,讓學生進行知識的總結、比較和證明某個觀點。如「檢察院和法院的區別和聯系是什麼?」,「你能用自己的語言來說清楚什麼是慣性嗎?」分層次提出問題--應用性問題應用性問題:它主要是指對所學習的概念、法則、原理的運用。如「用法律條款解釋為什麼應該執行『疑罪從無』的原則?「,「用慣性來解釋為什麼汽車開動時,人會往後倒?」分層次提出問題--分析性問題分析性問題:它主要讓學生透徹地分析和理解,並能利用這些知識來對自己的觀點進行辯護。如「為什麼會發生類似余祥林那樣的冤假錯案?」,「為什麼說光電效應說明光具有粒子性?」分層次提出問題--綜合性問題綜合性問題:它能使學生系統地分析和解決某些有聯系的知識點集合。如「什麼情況下法律會不公平?」,「如果物體間沒有摩擦力,世界將會怎樣?」分層次提出問題--評價性問題評價性問題:理性地、深刻地對事物本質的價值作出有說服力的判斷。如「余祥林冤假錯案被嚗光是好事還是壞事,為什麼?」,「愛因斯坦相對論的科學價值是什麼?」分層次提出問題這六種類型的問題中,前三類是屬於初級層次的認知問題,它一般有直接的、明確的、無歧義的答案,而後三類問題屬於高級認知問題,通常沒有唯一的正確答案,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回答。在問題設計中,提倡課堂教學不能僅僅局限於初級認知的問題,在適當的時機,高級認知問題更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念和自我評價體系。

㈦ 教育目的、培養目標、課程目標、教學目標,這四者之間的關系如何

一、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體發展的基礎上。英語課堂教學目標的設定不能只是確定學生要學的主要語言知識點。如果教師不了解學生需要學什麼、怎樣學和為什麼學,就無法確定教學目標的明確性。
教學目標實際涵蓋了「教」與「學」兩個目標,是教學活動所要達到的標准或質量規格。教學目標要解決的內容及其功能可通過以下來表示:教學目標確定學習內容指導教師採取教學活動明確學習要達到的水平導學導教導測量。教學目標的設計是教學設計的中心內容,是教師在分析學生需要、知識准備,分析教學內容和學習任務的難度或復雜程度以及完成任務的教學條件的基礎上,根據一定的教學思想和學習理論而設計的對學生的學習結果的一種預測。這種預期的學習結果往往以發生在學生身上的可觀察、可測量的行為作為指標。教學目標一經確定,就成為教師選擇教學策略、開發教學媒體,安排和組織教學活動以及實施教學評價的重要依據。所以,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准繩和歸宿,目標設定恰當與否直接影響教學環節的設計和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
二、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們必須面對兩個現實問題:一是教學目標由誰確定,二是教學目標為誰確定。這涉及到教師和學生的地位、作用等基本理論問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一般都體現得比較好,但學生的主體作用卻往往體現得不夠。我們知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選擇、加工處理、獲得意義的,他人無法替代。教師確定的教學目標無論怎樣科學,教學內容無論怎樣精彩,教學形式無論怎樣新穎,如果離開了學生主體的能動參與,教學目標終將難以達成,教學活動也將難以順利進行。所以教學目標的設計,必須在考慮教學內容、教學條件、教學環境以及教師的自身特點外,還要以學生的實際為根據,以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實實在在的體現。
三、教學目標應該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教學內容所蘊含的基本知識、基本概念等靜態的有限目標。它通常由課程標准規定,由教學任務來體現,且能在課前進行預設。二是在教學活動中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激發出來的生成性目標。它是動態和無限的,難以在課前確定。預設的目標相對於學生而言是人為外加的,反映著社會對人的成長發展的基本要求,是教學活動的基礎,可以把它作為教學目標的「底線」。而生成性目標相對於學生而言是內在自發的,體現著教學活動的意義和價值,構成教學目標的「上限」。預設目標和生成性目標這兩部分的有機地融合,構成了完整的教學目標。無論忽視哪一方面,都會導致教學活動走向極端
——
要麼是變成「教師中心」,要麼是變成「學生中心」,這都不符合教育教學工作的規律。

㈧ 教育目的 培養目標 教學目標的區別和聯系

教育目的是最高層次的的概念,它是培養各級各類人才的總的規定,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教學目標都要依據教育目的的制定。

培養目標是指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學校的培養人的具體要求。

教學目標是三者中最低層次的概念,它更為具體,微觀到每堂課甚至是每個知識內容,教育目的和學校的培養目標是制定教學目標的依據。
拓展資料:
教育目的是培養人的總目標。關繫到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什麼樣的社會角色和具有什麼樣素質的根本性質問題。是教育實踐活動的出發點。
根據一定社會的生產力、生產關系的需要和人自身發展的需要來確定。在歷史上,因社會制度、民族文化傳統、教育思想不同而異。在階級社會具有階級性。古希臘雅典教育要求培養身心和諧發展的人;斯巴達教育要求培養驍勇善戰的人。中國封建社會要求培養明人倫的士大夫。
培養目標,是指依據國家的教育目的和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提出的具體培養要求。我國普通高等教育分為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專科教育等層次,其中研究生教育又分為博士和碩士兩個層次。不同層次的高等教育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例如,本科教育的培養目標是較好地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和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 對碩士研究生的要求是掌握本專業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和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而博士研究生則要掌握本學科堅實寬廣的理論基礎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做出創造性成果。
教學科目(學科)是教學內容的基本門類。
課程是指各個教學科目與課外活動的綜合。
所謂課程目標,實際上就是在教育部各個學科的《課程標准》里,要求每個參與基礎教育教學工作者,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認真關注的內容。
如:信息技術學科的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准》中,對課程目標的描述為:「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總目標是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表現在:對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對信息及信息活動的過程、方法、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發表觀點、交流思想、開展合作並解決學習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遵守相關的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形成與信息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普通高中14個學科的課程目標大都是指如下的三個方面:
①知識與技能。②過程與方法。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注意:這絕不是課堂教學教案、教學設計中的教學目標!

㈨ 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中「教育目標」是什麼范疇

我個人覺得教育目的--培養目標--課程目標--教學目標,是我們國家自己的劃分。。。老布的教育目標應該和這幾個劃分不是一個范疇吧。。

㈩ 教學目標,教育目的,教育目標,課程目標的排列順序

按照范疇由大到小的邏輯順序排列為教育目標、教育目的、教學目標、課程目標。

教育目標就是指所培養的人才應達到的標准。這個目標可高可低按需而定(教育目標是培養人的方向和規格)。是反映教育目的的,具體而可觀測的變化(或進步)。

教育目的是培養人的總目標。關繫到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什麼樣的社會角色和具有什麼樣素質的根本性質問題。是教育實踐活動的出發點。根據一定社會的生產力、生產關系的需要和人自身發展的需要來確定。

課程目標是指課程本身要實現的具體目標和意圖。它規定了某一教育階段的學生通過課程學習以後,在發展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期望實現的程度,它是確定課程內容、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的基礎。

教學目標是關於教學將使學生發生何種變化的明確表述,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所期待得到的學生的學習結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學活動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且始終圍繞實現教學目標而進行。

(10)魯姆教育目標教學目標擴展閱讀:

課程目標與教學目標之間的區別:

1、兩者的指導對象不同。

課程目標指導整個課程,而教學目標只是指導某一課的教學過程。

2、兩者的概括程度不同。

課程目標較為抽象,是對科學課程在宏觀上的指導,教學目標則較為具體,對教學細節上的要求。

3、兩者的實施主體不同。

課程目標的實施主體涉及到教育管理部門、課程指導機構、師資培訓基地、教材與教學參考書的編寫者與審核者、學校的專業教師和教輔人員以及全體接受課程教育的學生。

教學目標的實施主體只包括擔任課程教學任務的專業教師、教輔人員以及全體接受課程教育的學生。

4、兩者的靈活程度不同。

課程目標往往是國家教育管理部門組織有關專家反復研討、推敲的結果,具有導向作用。課程目標一旦確立,輕易不會改動。

而教學目標往往是由任課教師根據自己對課程目標的理解和對實際教學狀況的把握來制訂的,隨著教學活動的展開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某門課程在某學期、某堂課甚至某個教學活動環節上的教學目標是可以隨時隨地調整更新的。

閱讀全文

與魯姆教育目標教學目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