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在各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摘要】德育存在於各學科中,所有學科都可滲透德育教育。因此德的形成非一日之功,應在學生學習的年代日熏月陶而成,而學生時代的教師在教學中應不失時機的給學生滲透德育教育。【關鍵詞】德育教育;滲透How to seep the moral ecation in various disciplines teachingLi Hongtu【Abstract】The moral ecation exists in various disciplines, all discipline penetrable moral ecation. Therefore Germany』s formation non-one-day effort, should the age date which studies in the student smoke month Tao Ercheng, but school days』 teacher should seize an opportunity in the teaching to seep the moral ecation for the student. 【Key words】Moral ecation; Seepage隨著經濟的騰飛社會的發展,各行各業乃至整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已不再簡單停留在對「才」的需求,因為事實證明「才」有時對社會的發展確實能取到促進的作用,但有時「才」也會超出社會常規對社會的發展取到危害的著用。
❷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摘 要】結合當前小學數學發展情況,從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應用現狀出發回,參考自身的教學答經驗,提出了德育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希望對於今後的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學;德育教育;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2-0075-01
結合新課標的要求,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則是必然趨勢,這樣能更好實現德育和美育教育得到發揮,有助於學生的身體、心理的健康發展,全面提升學生的內在和外在素質,有利於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符合新課改的相關要求[1]。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應用現狀
1.教學的模式較為單一。
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初中體育教學的靈活性受到一定的影響,大部分課堂教學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影響比較大,相關的教學實踐的針對性不強,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造成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一定影響,難以有效開展德育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
2.學生參與程度較低。
學生一直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體,應通過各種有效措施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並積極構建熱烈的課堂
❸ 如何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研究
一、目標定位 一個人的發展,往往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隨著知識面和社會認識的不同,表現出不同的特點。我們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根據學生不同階段的特點,設計出不同年齡段的思想品德教育目標,作為教師在安排教學計劃過程中的指導思想時,每一學年、每一學期有總的目標, 但針對每一節課的具體環節和內容,以及每一個班級的總體特點,必須有一個具體目標,這樣才能使總體目標落實到實處。還要根據課堂的瞬間特殊情況,提出瞬間目標,進行應急,這樣使一切思想教育工作都在一定計劃之中。同時,教師又是學生在學習中的引導者,教師的言行直接影響和感染著學生。因此各科教師在明確本學年或本學期的思想教育目標後,相應地給自己提出目標,使行為規范,言談有素,營造出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從而得到全面教育。 二、實踐體驗 (一)神態暗示。用神態暗示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學中運用比較普遍的一種方法。在矯正學生的不良行為過程中,可保護學生的自尊心,避免產生逆反心理,從而使廣大學生心悅誠服。 (二)激勵競爭.教學中教師經常採用激勵競爭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語言激勵、神態暗示,榜樣示範等手段,激勵先進、鞭策後進,調動學生的自覺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教學中的各種比賽、測驗、評比等,都充滿著激烈的競爭,其本身就具有較強的德育因素。在運用這一教學手段時,要教育學生正確對待暫時的勝負,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能做到勝不驕、敗不餒,要對學生進行紀律教育、法制教育,使學生懂得任何競爭都必須在規定的范圍內進行,從而增強學生的法紀觀念。還應讓學生認識到,任何成績的取得,個人努力是一方面,同時也離不開教師與同學的幫助,離開集體則一事無成,因此要從小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 (三)捕捉時機。班內一些「調皮生」教師不喜歡,同學看不起,他們自己也常背著自卑的包袱,這樣會促使他們不良個性心理的發展,教學時要善於捕捉他們心靈深處的閃光點,適時地加以啟發誘導,以促進其轉化。對某一學生關心同學,拾金不昧、關心集體、愛護公物等表現,教師都要抓住有利的教育契機,及時在班內表揚這個學生,並號召全班同學向他學習,從一點一滴做起。這樣會對「調皮生」觸動很大,使他以後能嚴格要求自己,逐步轉變成優秀生。 (四)緊密結合。在教學中,教師要批准教材中知識傳授與德育滲透的結合點,其目的就是要在知識傳授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這就既要與學生的認識過程緊密聯系,還要與教材本身的思想品德教育內容相一致。因此,教師要努力鑽研《大綱》教材,使教材搭配合理外,還應在教學的組織形式、教法手段上精心設計,體現德育滲透的實效性,使每項教材的德育滲透落實在教學之中,而不是只顧知識、技術的傳授,不考慮思想品德教育的滲透。 三、效果反饋 效果如何直接驗證著目標的落實程度、目標定位偏差幅度呢?課堂上,學生對教師的德育實踐、反應程度,反應趨向反饋回來,使教師能夠及時調整方法,進行補充或補救,使教學效果更容易達到教師的目的.課後學生對教師課堂滲透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否落實到行動上,這些都能從學生的言談舉止、行為規范上反饋給教師, 教師及時在課堂不斷變換方式進行鞏固,直至反饋的效果達到目標。學生畢業離校長大成人,許多學生還要不時與教師接觸,教師要觀察他們的行為舉止,要聽社會的評價,分析原來定位的目標,找出不足之處,進行補充,從而完善目標,為思想品德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❹ 在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
一、以身作則,滲透德育教育
古人雲:「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不能正其身,而正人何?」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學生,是學生模仿的榜樣。為此,作為學生道路上的引航人——教師要將那些價值導向、情感陶冶、意志磨礪、自我示範的良好典範都融入到「無言之教」中,比如,教師的以身作則、模範言行、嚴於律己、作風正派、注意身教、無私奉獻等精神都會使德育教育達到「潤物細無聲」之目的。教師以身作則滲透德育教育,可以說是最有效最實用的德育教育方法。
二、因材施教,豐富德育教育內容
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可以進行與之相應的德育方向的滲透。如將一些較為簡單的、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融入其中,在無形中滲透德育教育理念。比如如跑、跳、球類、投擲、游戲等融入到體育教學中,藉助這種教學形式,使體育課更輕松、活潑,通過建立歡快的氛圍去感染學生,讓學生都能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培養他們樂觀豁達的人生觀。再如,也可將一些較為枯燥的項目通過教法的靈活運用、教師語言的有意選用,鼓勵學生堅持、不放棄。以此來培養他們努力拚搏、吃苦耐勞、勇敢頑強的品質。對一些表現好的學生,要及時給予肯定的賞識,為學生創設可以充分展示他們自己能力的舞台,促進德育教學健康、可持續性的發展。可以說,德育教育的滲透是多方位、多渠道的,只要教師把握好平台,將德育融入其中,既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又能增強思想教育的效果。
三、加強實踐性教學,塑造學生良好的內在品質
德育教育已成為基礎教育的重點,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在德育教學中,作為師者,要時時刻刻將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將實踐教學放在整個教學工作的首位,這既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而且也能有效促進學生良好內在品格的形成。在實際教學時,結合教學內容,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一些德育實踐活動,根據教學需要,設定一定的德育活動主題,讓學生都能參與到活動當中,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總去感受德育活動的真實意義。在實踐活動中促進身心健康發展,以此來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
❺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一、語文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是學校德育的永恆主題。語文學科蘊含著生動、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因素,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滲透,使愛國主義教育與語文學科教學有機地統一起來。
如在教授《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時,先讓學生充分體會志願軍戰士那種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感動氛圍的基礎上,再啟發引導學生:那麼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們還需不需要這種精神呢?以及該如何去做才是愛國的?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體會談一談自己的感受,從而培養起學生的愛國意識。
二、語文教學中滲透環保意識教育 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實踐表明,搞好環境保護既要靠管理,靠科學技術,更要靠不斷提高全民族的環保意識。而學校教育首當其中要承擔起培養下一代人環保意識的任務,因此,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有必要結合教材滲透環保教育。
如在學習《向沙漠進軍》一文時,首先讓學生了解沙漠對人類的危害以及想要戰勝沙漠必須付出巨大代價。其次,啟發學生,土地沙化的原因是什麼呢?原來是我們人類人為造成的,再聯系實際,談談近年來西北地區發生的「沙塵暴」給人類造成的巨大危害,然後再啟發學生為了我們人類以後不再遭受土地沙化之苦,我們該如何做呢?引導學生從我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和帶動身邊的人,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使之真正成為全社會共識
三、語文教學中滲透集體主義精神教育 現代青少年大都是獨生子女,優越的生活條件滋生著個性強、突出自我和嬌縱任性等缺點,尤以自我為中心表現特別嚴重。在教學中,怎樣讓學生懂得個人服從集體的協作關系,要有團結合作,互幫互助的集體主義觀念呢?
在學習《斑羚飛渡》這篇文章時,先 讓他們整體感知內容:一群斑羚被逼上傷心崖,陷入進退維谷的絕境,老斑羚為了贏得種群的生存,心甘情願的選擇死亡,讓年輕斑羚獲得新生。藉此,啟發學生: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我們需不需要這種集體主義精神呢?讓學生與之相比較,談認識,從而讓學生明白我們的生活的的確確少不了這種團隊合作、自我犧牲和集體主義精神。
四、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意識教育 而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說,都僅有一次,是來之不易的。但是我們的一些中學生由於缺乏對生命的認識,不尊重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的生命當作兒戲,厭學、早戀 、泡網吧、群毆等這些不光彩的事不乏發生。
針對這些情況在教學《敬畏生命》一文時,我讓學生了解到: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經過豪華的、奢侈的投資之後才得到的。因此我們每個人都要珍惜、熱愛我們這來之不易的生命。
五、語文教學中滲透謙虛上進教育 韓愈強調:「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閱讀好文章,就是和大師對話,由於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社會閱歷有限,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言外之意,這就要求老師要引導學生體會蘊含在文中的深層含義,如在教學《兩小兒辯日》適時准確地加以引導,並拓展開去,讓學生明白:學無止境;人活到老學到老;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唯有如此,方能不斷進步,受益無窮。
六、語文教學中滲透責任感教育 一個人富有強烈的責任感是有所作為,事業成功的基本因素之一。如果學生缺乏責任感,就難以擔負起時代、國家賦予的重任,而起重要作用的正是學校的教育。但現實生活中有的學生出現了話不由衷、不負責任的言行,作為語文教師,應把學生的這種不良行為扼殺在萌芽狀態里。
如在學習《散步》時,先引導學生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的深刻含義——表現了作者肩上肩負的承上啟下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進而啟發學生聯系生活,我們需不需要這種使命感和責任感呢?要求學生結合自己談感受,使學生的責任認知與現實狀況有機聯系起來,並逐步落實到行動上,培養起學生的責任感,能有效地促進他們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總之,教育貴在以人為本,語文學科是集知識性、科學性、思想性於一體的綜合學科,作為語文教師,應讓學生在快樂創造中學習語文,更應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滲透德育教育,願能在新形勢的大語文背景下譜寫嶄新的一頁。
❻ 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滲透學生的德育教育
教書育人,德育為先。德育工作是學校整個教育工作中的統帥,是靈魂。
無論是小學和初中的素質教育,還是高中的新課程的實施,都有一個不變的主題,就是教書重在育人,「培養什麼樣人的問題」是擺在新時期教育工作者的一個新課題。探索和完善新形勢下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徑是時代賦予給教育工作者的歷史使命。其首要任務是把青少年培養成為對社會、對人類有作為的人才,培養成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培養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抓好德育教育,其他矛盾便會迎刃而解。中共中央國務院於2004年2月26日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新形勢下學校德育工作的目標、方法及途徑,為各學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為探究學校德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思考。德育教育要與時俱進,增強時代感。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增強德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使之更好地發揮學校德育工作的作用。在學校里,我是初中美術學科的教師,更深深的認識到美術教育在提高學生德育與完善人的素質方面所具有的獨特作用。把德育寓於美術教學之中,努力做到把教書和育人緊密結合起來,是我在教學中最主要的任務和責任。美術課是初中的一門基礎課,擔負著對學生進行美育的任務,是進行審美教育的主要途徑。通過對學生進行系統,集中的審美教育,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想像能力,豐富他們的審美情感,樹立正確的審美情趣,激發創造美的慾望和熱情,培養學生高尚的品德和情操,拓寬知識視野,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和重要的意義。因此,德育必須放在首位,必須加強德育教育。美術教學必須改革單純的技能技法學習,注重德育滲透。這樣才能真正地完成現代美術教學的任務,才是真正的「教書育人」。美術教師只有在教學中充分發揮藝術教育的德育功能,才無愧於「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下面談一談我在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一點體會。
一、利用新課中的導入,滲透德育教育
在教學中,首先抓好「導課」這一環節。我用生動、形象的電化教學和富有感情語言,將學生的思想感情帶入教材所描寫的情境之中,引起學生內心世界的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使他們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如在教《設計海報》時,我先將事先准備的海報作品張貼於教室的櫥窗中,讓學生一走入美術教室就被眼前的精彩作品所吸引,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然後上課開始以幻燈片的形式圖文並茂地介紹海報的由來、發展及現狀,讓學生了解海報藝術是我國所特有的,使學生的內心自然而然產生一種繼承並發展這一我國所特有的傳統藝術願望。
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主動地滲透德育,上課之前要求我們老師認真鑽研教材,挖掘其中德育的材料,利用美術中豐富多彩的內容,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如初一年級的《春天的暢想》一課,我除了充分發揮個性潛能、激發形象思維和表現個性、特性能力外,還積極創設各種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教學情境,利用生活實踐和對大自然的感受鼓勵學生參與討論交流,還以欣賞古今名作的形式、學生語言表達的形式和繪畫的方式表現不同學生內心的體驗,並根據作品的內容講述自己對環境資源的理解和認識。同時我適時地播放一些古今描繪我國大好河山的圖片、詩句,使學生增強愛護環境意識的同時也增強了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意識。
三、在美術技能訓練和作品欣賞中有機地滲透德育,美術技能訓練是培養、提高學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質、文化修養和個性特長的重要形式。
❼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之我見
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現狀和對策 一、調研目的、意義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教育工作涉及每一個家庭,關系著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在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教育問題日益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教育公平,特別是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已成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成小康的核心問題之一。 《甘肅省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20122020年)》提出:「到2015年,全面完成義務教育學校布局結構調整,全面消除義務教育學校危房,義務教育學校標准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縣域內義務教育初步實現均衡,基本消除薄弱學校和大班額現象;全省累計有30個縣市區縣域內義務教育基本實現均衡發展。」永昌縣就是這30個縣市區之一。 為貫徹落實《義務教育法》,保障國家、省、市、縣《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及省、市《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提出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目標的實現,做好迎接2015年省政府對我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的基礎工作,全面分析我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困難、問題,研究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的對策與措施,特開展此項課題研究。 二、調研內容、要點 調查了解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總體狀況,並對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學校建設、教師隊伍建設等進行具體調研,重點開展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的調研。以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每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台數、生均圖書冊數、師生比、生均高於規定學歷教師數、生均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教師數8項指標為主,分析縣域內小學、初中校際間均衡狀況。調查了解近年來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相關舉措的實際成效及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聽取師生、家長及社會各界人士對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學校均衡發展的意見、建議。 三、調研方案、策略 (一)調研方法 通過數據採集、現場考察、聽取匯報、座談交流等形式開展全面調研。 1. 考察調研學校,分別召開教師、學生和家長座談會,要求參加座談會的教師、學生、家長有較廣泛的代表性。 2. 召開部分義務教育學校負責人座談會,現場考察以外的學校負責人參加,並有廣泛代表性。 3. 召開社會各界人士座談會,包括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鄉鎮領導、村主任等。 4. 採集義務教育學校8項指標數據,分別計算小學、初中差異系數,評估縣域內小學、初中校際間均衡狀況。 (二)調研時間與地點 時間:2013年9月底完成調研,並上報調研報告。 每個調研點選取調研學校:優質、一般、薄弱小學和初中學校各1所。 (三)組織與實施 1. 課題組成員分工。 2. 調研工作開始前,召開調研點有關人員和調研人員會議,統一調研要求,部署調研工作。 3. 調研工作結束後,課題組成員撰寫專題調研報告,總結調研地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成績和經驗,分析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並研究提出解決問題、推進發展的措施和建議,最後形成總調研報告。
❽ 淺談如何在化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淺談如何在化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職業不僅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新的課程標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指出:「結合教育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化學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它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就是說明,德育教育在整個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而目前中學化學教學中卻普遍存在「重視知識傳授,忽視德育教育」的現象。在化學課堂如何將德育教育滲透其中,會使化學課堂活起來,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達到智育和德育雙贏的效果,下面我結合教材和教學實際談點自己的看法:一、教師的人格魅力是德育教育的最好素材「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德育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的自身形象和教師體現出來的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師的言語表達、儀表都在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成長有著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的每一堂課老師教師用自己的人格來熏陶學生的場合。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引導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培養良好的個性。二、按照《大綱》要求,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中學化學教學大綱》明確提出:中學化學教學的目的之一是: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在現實的化學教科書中,蘊含著豐富的辯證唯物主義觀的素材,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把辯證唯物主義教育與化學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例如:在分子、原子、離子的教學中,讓學生在搞清概念的基礎上樹立物質無限可分的觀點,物質的可分與在某一層次的不可分組成了無窮變化的化學世界。在講授物質的分解與化合、氧化與還原、陰離子與陽離子、溶解與結晶等概念時,運用對立統一規律去闡述。在進行質量守恆定律教學時,闡明這一規律,正好驗證了哲學上物質永恆不變的規律。通過硫酸的由於濃度不同而性質不同等內容,使學生理解量變引起質變的規律。總之,只要細心地去挖掘教材內容,就可以將辯證唯物主義內容滲透到教學過程中,不僅能使學生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而且有助於學生正確世界觀的形成。三、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是人們對自己的民族及其文化、優良傳統的熱愛之情,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覺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在化學教材中,介紹中國是世界上對化學工藝發明和使用最早的國家之一,許多發明創造對推進世界文明和科學技術是有卓越貢獻的,造紙術是我國的古代發明之一,我國的造紙工業很發達時,歐洲還在用羊皮作書寫材料。黑火葯的發明和運用,是一種工業的也是經濟的進步,不僅具有實際意義,而且充實了化學理論。此外,1965年我國成功地合成了牛胰島素,是世界上第一個合成蛋白質的國家。目前我國的納米技術也走在世界的前列等。實踐證明,化學教學中,愛國主義有機插入,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助於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培養頑強刻苦的意志品質。四、結合化學史,培養學生勇於探索、不怕困難的品質目前的學生就像溫室里的花朵,怕吃苦,學習上不努力,承受能力都比較差。對於這種現象,結合化學教材中一些化學家的奮斗史,開設第二課堂,培養學生勤奮學習、勇於探索、不怕困難的品質。例如:英國化學家道爾頓,出生在工,出生在英格蘭北部一個窮鄉僻壤,父親是一位織布工人,母親生了6個小孩,有3個因貧窮而夭折。道爾頓讀完小學就因貧窮而輟學,但是他酷愛讀書,在幹完農活空隙還堅持自學,後來在教學中擔任助理教師。工作之餘發憤讀書。在學校的12年,他讀的書比他以後50年的還多,也為他後來的科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針對目前學生學習惰性的情況,有效的學習一下化學家們的奮斗史,激發他們的鬥志,讓他們能夠主動地去學習。五、在化學教學中,增強環境保護意識環境問題是人類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全球惡化以及自然災害和社會問題直接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解決環境問題從化學教學入手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初中的教材中,《空氣》、《水》、《燃料與熱量》以及《化學與生活》等許多章節都涉及到環境保護,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例如:初中化學教材第七章「燃料燃燒時對環境的影響」一節中,汽車排放的尾氣造成空氣污染,使人患呼吸道疾病;煤燃燒形成酸雨,使土壤酸化,農作物減產,河流中生物大量死亡,以及對建築物腐蝕,又如《化學與生活》中涉及到的「白色污染」,實際是聚乙烯製成的塑料袋,使用量大而且難分解。在教學中,通過大量圖書的對比,讓學生懂得環境污染的危害性,教育學生從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飯盒,使用布袋來代替塑料袋,不踐踏小草等,做好帶頭和宣傳作用,帶動整個家庭甚至社會共同關注環境問題。總之,中學化學教材中有大量的德育教育素材,只要我們仔細地挖掘,將德育教育與化學教育有機地
❾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健康的人生觀
兩只耳朵
05月22日
德育是指對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響的活動,內容包括提高道德覺悟和認識,陶冶道德情操,鍛煉道德意志,樹立道德信念,培養道德品質,養成道德習慣。初中階段的孩子處於品德發展的組合期和重組期,也正是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一門學科的老師,都應毫無例外地找出本門學科中包含的對學生進行德育和世界觀教育的可能性,並充分發揮它們的教育作用。
一、英語教學中德育的重要性
英語教師在教書育人上應該更能發揮其獨特的作用,因為英語教師對西方國家的政治、文化、歷史、經濟等國情都比較了解,可以結合我國實際,針對班級學生的思想問題,在英語教學中進行中西方文化的對比性思想教育,並通過各種活動幫助學生聯系已有的生活經驗,喚醒學生類似的生活經歷,讓學生通過比較和體驗,學會用一種多層次、多角度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和分析問題,有效地提高學生理解、認同、確信正確價值的能力,從而完成《英語課程標准》中「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的任務。
二、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
1.在英語學習的目的上滲透德育
雖然從小學就開始學習英語,但事實上學生對學習英語的目的卻是很茫然:多數學生從未考慮過這個問題,只是學校課程安排的而不得不學;有的是為了提高自身的修養;有的是喜歡聽英語歌曲,看美劇,從而尊崇英美文化:有的是為了今後出國留學;有的是為了今後與外國人做生意時交流的方便等。
這時作為英語教師,就非常有必要在教學中結合所學內容滲透德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例如,通過學習,學生知道了English is one of the world's most widely used languages,但同時又學到了Chinese has the largest number of speakers。
此時我就向學生布置了這樣一個作業,「既然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是漢語,但漢語為什麼沒像英語那樣具有如此大的國際影響呢?」學生課後查詢了資料後發現:早期英國殖民者對亞、非、拉廣大地區進行軍事、政治、經濟的侵略進而滲透到生活的各個領域,從而導致英語是當今世界最強勢的語言,全球有75個國家將英語定為官方語言。此時教師在課堂上便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引導學生思考學習英語的目的應該是為了更好地向發達國家學習,在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爭取主動,把我國建設成繁榮昌盛的現代化強國。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我們祖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最終使我們的母語也能在全世界范圍內有更大的普及。
2.在教材中挖掘德育的元素
德育滲透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使德育滲透得以成功地進行,教師一定要抓住契機,激發學生的道德思維。教材中的許多鮮活的人與事能夠引起學生思想情感的共鳴,這些素材就蘊含著很多德育的素材,如課文中有Bill Gates和Helen Keller的奮斗經歷,有美國總統喬治?
華盛頓少年時的故事,女護士南丁格爾的優秀事跡。這些課文都滲透著思想品德的因素,關注學生的情感,寓思想教育於語言教學之中,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都有較強的感染作用。
教材的另一鮮明特點是文化教學,由課堂、家庭逐漸向社會各方面展開,逐步介紹中西方社會文化背景知識,有意識地讓學生了解英語文化和漢語文化的差異,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提高學生對戶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
如教材中介紹了—些中西方傳統節日,這時我們教師不應只是照本宣科,而應該幫助學生追尋這些節日的不同的起源,不同的文化底蘊,如聖誕節是為了紀念耶穌基督的誕生,而中國的中秋節起源於嫦娥奔月的傳說。
3.以生活為基礎,將德育寓於社會生活的主題中
新教材中的多數內容都來自生活,比如我們非常熟悉的環保問題、安全教育問題、慈善事業問題、志願服務等,無一不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例如在課本中介紹了中西方的飲食文化和習慣,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飲食習俗其實是一種文化。
飲食不僅僅是吃飽喝足的問題,它還富含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重要禮儀。中國人熱情好客,經常請親朋好友吃飯以增進關系的親密。西方人即使—起吃飯,也是各付各的賬。通過這幾個單元的學習,學生既了解了中、西餐的禮儀文化,更有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
又如,學生在學習有關英語習語和諺語時,教師在指導學習這些諺語的同時,還可適時布置收集英語習語、諺語的拓展作業。英語習語、諺語是西方各民族在長期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各種經驗、體會的總結,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通過積累英語習語、諺語,學生對西方國家的歷史文化、宗教信仰和文化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興趣。
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大多數諺語的背後都包含著有趣的歷史典故或傳說故事,有的習語來自《聖經》或莎士比亞的經典著作等;人們在得到經驗教誨的同時,又得到了—次美好的藝術享受。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的同時,更要引導學生發現和欣賞作品中的內涵美和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以其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優美的藝術境界,給學生以深刻的啟迪。
授人以漁可解—生之需,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更要關注學生的生活需要和發展需求,課內、課外的活動應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目的;以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教給學生學習能力為主要目標。
例如,本人在帶領學生做「英語因生活而更精彩」的探究性活動中,要求每個學生搜集生活中的10條英浯廣告語、商店名稱、雙關語、菜單上的英文、進口家用電器說明書上的文字、原版電影上的語句等,再分小組分工合作加以整理演示,使同學們的英語學習不再局限於課本,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多觀察、體驗,自主學習的習慣。學生在這類活動中表現積極熱情,既積累了許多英語詞彙,又明白了「生活即教育」,生活就是我們的活教材。
總之,英語教師如能在教學的過程中把德育作為學科教育的目標之一,有計劃、有目的地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滲透德育,將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奠定基礎。同時教師更要注重培養學生「學會學習」,通過各種活動的設計激發他們的潛能,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從而實現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真正做到教學與德育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