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愛學生,正確處理教與學的關系,doc
所謂「教學」即有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組成。教學作為一種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是以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體能力和培養學生的主體人格為目標,而教師和學生是教學過程的雙主體。教學過程中,雙主體應該在各自的領域中進行觀點交流和思想碰撞,形成相互理解、共同提高。那麼,在日常的教學中如何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教師要如何「教」,學生又如何「學」呢?下面本人淺談一下自己的觀點,以此共勉。
一、教師如何「教」才能提高課堂教學落實性1、領會教材,認真備課。上課之前,首先通讀本課教材內容,了解教學內容要求的課標,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目標。我認為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對教材進行整合,充分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給學生一個鮮活的課堂,有利於學生由「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備課過程中應充分挖掘課本以外的亮點,因材施教。同時,在教材內容處理的過程中,還應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前沿信息,並加以篩選、整理、加工,變成學生所需要的和感興趣的,這樣你說什麼,學生就聽什麼,要想使學生聽你講,就需要抓住當下,才能講的精彩,當然這需要平時的積累,才能豐富自己的語言。緊緊抓住學生的思維,這樣在「教」的過程中,學生們的思維就完全在你的控制范疇之內,即所謂的「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大大提高教學課堂的實效性。2、講究「教」的策略。(1)巧設疑,激發學生思維的興趣。人的思維活動是與一定的問題和任務相聯系的。思維從問題開始,又深入到問題之中,沒有問題,沒有任務,就不會產生積極性的思維活動。因此,教學的第一步,教師在授課中就要不斷地設置疑點,設置思考題,問幾個「為什麼」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學生看了這些問題,必然想知道問題的答案,這樣就形成了積極的思維活動。(2)妙引導,打開學生思維的大門。當學生的思維出現障礙時,要疏通障礙,關鍵在於教師的引導。只有導之有方,才能打開學生的思維大門,使其暢通無阻。反之,則事與願違。因此,教師設疑要通觀全局,富有預見性,要選好新穎的角度,符合邏輯的順序。引導學生思維起點靈活,即從不同角度、方向,能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又要思維過程靈活而不鑽牛角尖。(3)多聯想,發散學生思維的廣度。作為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想像,比如讓學生說出多個表示悲傷或是高興的詞語、句子,然後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地選其中最為貼切的片語和句子,再形成一篇優美、流暢的作文。只有讓學生展開聯想,發散思維,由表及裡,由此及彼,才能擴大思路,達到開拓創新的目的。(4)勤訓練,養成學生思維的習慣。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奏效的,而是一個日積月累的漸進過程。教師必須抓住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深入鑽研教材,熟練掌握教材,依據教師及學生的思維水平,來抓思維訓練點,充分利用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循序漸進地訓練,同時輔以適量的習題進行訓練,每節課結束後都應該配以一定的練習,但練習的設計要精心篩選,對於重點、難點問題要進行反復訓練,讓學生加深印象,以課程標准作為最好的依據,選用靈活多樣題型。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運用和強化,使學生養成善於進行分析和綜合評價的思維習慣。習慣的力量是偉大的,一段時間以後一定會看到效果的。3、「教」的手段和方法靈活多樣。(1)充分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上課充分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環境,激發學習興趣。比如自己動手製作課件利用多媒體以其鮮明的圖像,誇張的表情引起學生的注意,讓學生在觀看圖片的同時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從而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發揮寓教於樂的學習優勢,使枯燥的學習變得輕松愉快,利用多媒體手段把學生的認識過程、情感過程有機地統一於教學過程之中。(2)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性。在教學中,把開展主體班會、演講、「我是值日生」課前演說等活動,在鼓勵學生大膽進行自我介紹的同時,能夠發現每個學生的興趣與愛好、長處與短處,對孩子們身上的種種行為及時、准確地進行提倡和擯棄,讓學生認知語言在一個人的生活和學習中佔有多麼重要的位置,通過把課堂教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二、學生要如何「學」才能取得實效性1、大聲「讀」。著名特級教師支玉恆說過,「語文是讀出來的」。這足以看出「讀」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古人也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訓示。可見「讀」一直就是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之一。因為「讀」是學生理解課文的最直接有效的憑借,教師要恰當而准確的利用這一憑借深入文本。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和感悟,並尋找問題的答案。如何將「讀」落實到閱讀教學中,成為語文教學的重心呢?(1)學前讀。我教給學生「預習三步法」;初讀課文,讀准確,讀通順;再讀課文,劃生詞,說說文章的大致內容;三讀課文,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問號,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2)學中讀。學習課文離不開一個「讀」字,但「讀」時也不能毫無目的、方法,一味「讓我們讀一遍」、「讓我們再讀一遍」,這樣只能變成「老和尚念經」。 要落實「以讀為本」,應讓學生明白,讀書不是一遍又一遍不假思索地讀、機械地、低效率地讀,而是要掌握科學的方法,要讀出文章獨特的韻味。只有讀地投入,才會在讀中感悟、讀中思考、讀中尋找答案、讀中與作者產生共鳴,在讀中提高閱讀技巧,培養閱讀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3)學後讀。課文學完,應強調對精彩片斷的熟讀成誦,從而內化為自己的語言。熟讀課文,學生才能直接與文本對話,才會成為學習的主人。我在教學中採用了多種形式的讀:范讀、齊讀、自讀、誦讀、同桌互讀、小組讀等形式,並盡量擴大學生的讀書面,及時進行糾正和朗讀評價,不斷提高讀的質量。學生自然就在不知不覺的「讀」中獲取了知識,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2、多提問。(1)讓學生要敢於提問。讀書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都是為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巧設疑問,而且更要善於指導學生善於巧設問題,以便及時扣開閱讀的大門。如,學習詩歌時,我們可以這樣提問:這首詩描寫了什麼樣的景或事?該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從這首詩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在學習課文前可以這樣提問:文章講了什麼?讀後明白了什麼?作者要表達怎樣的思想,等等。這樣巧設疑問,讓學生在疑中讀、在讀中解疑,使讀問有機結合。久而久之學生也就掌握了讀問結合的方法,要有問必讀、有讀必問,這樣才能很好的理解文章。要長期堅持這一方法,讓學生們養成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閱讀水平和閱讀技能。(2)讓學生要善於提問。「學起於思,思源於疑」,閱讀教學中要培養學生養成「熟讀精思,讀思結合」的習慣。要引導學生邊讀邊想,邊讀邊劃,可以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提出問題,可以劃出自己認為文章中特別優美的語句,思考這些語句妙在何處,也可以就文章某處發表或寫出自己的感受或認識,使學生善於提問。這樣手腦並用,讀思結合,就會提高閱讀效率。並將這一方法落實在每一篇文章的閱讀學習中,閱讀能力就會逐漸提高。3、勤書寫。事實上讀書的過程,就是將文本咀嚼、消化、吸收的過程。俗話說:好記性比不過爛筆頭。真正讓學生加深記憶的莫過於動筆。例如,對於所學課文中的優美詞句,教師可以讓學生反復朗讀,在讀中體味、領悟美妙的語言,並內化成自己的語言,積累下來豐富生活。接著,鼓勵他們觀察身邊是否存在這樣的景色、人物等,並將觀察到的景物及時地寫下來。把讀與寫有機地結合起來,就使學生掌握了觸類旁通、學以致用的本領。總之,教學過程是師生間共同參與、交流、互動的過程。說到根本上,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因此教師不應該強行灌輸,而應把學生看成是主動的、生動活潑的、發展著的認識的主體,教師的教學不僅是「授之以魚」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漁」。一個教師無論學識如何廣博,都必須始終站在學生這個主體位置。在「教」的過程中做到:轉換角色——也就是教師要由操作者、主宰者變為引導者,讓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地學習。
⑵ 淺談教師如何關愛學生
「不懂得關愛學生的人,不配入教育的聖殿。在我們的教學生活中,總會碰到這樣的學生:倔強、不聽話、不愛學習。其實他們的內心是很脆弱的,特別希望得到老師的熱愛、關心、幫助和信任。許多事實表明,一個被教師所愛的學生,常常充滿信心,朝氣蓬勃,積極向上。作為教師,我們就應該尊重、關愛每一位學生,這樣,學生心中的很多症結就會打開,會主動拆掉隔閡高牆,溝通情感,變得自尊、自愛、自信、自強。 一、細心的觀察,發現學生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有很多學生的心理、想法並不直接暴露出來,這就需要教師細心、耐心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善於捕捉、發現、了解,善於分析和探究學生的深層心理動機,找出問題症結,抓住教育引導學生的最佳契機,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教師尊重學生,愛學生,不僅意味著最終贏得學生的信任和擁戴,提高教育的功效,也還意味著教師能虛心地向學生學習,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與學生一起成長,共同進步。 除了父母,教師是學生相處時間最多,對學生影響最大的人。教師在教育中的示範作用是巨大的,學生總是以老師做為模仿效法的對象,老師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都會在學生的心靈深處留下烙印,對學生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加里寧有這樣一段話:「教師每天彷彿都蹲在一面鏡子前,外面有幾百雙精細的,富於窺伺出教師優點和缺點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斷地盯視著他。」因此,教師必須十分注意自身的修養,嚴格要求自己,把做人與育人統一起來,時時處處做學生的良好榜樣,以大方得體的儀表,穩重端莊的舉止,親切和藹的態度,文明禮貌的語言,嚴謹持重的行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形成一種無聲無形的教育動力,去感召學生,啟迪學生,最終達到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目的。 二.關愛學生是對學生的成長寄予良好期待的態度和行為。它不同於一般的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而是高於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要關愛學生,就要求我:經常的把學生放在心上,體察他們的酸甜苦辣,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為人、處事等各方面的健康發展,同情學生的痛苦與不幸。當學生的身心、人格尊嚴和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能夠挺身而出。當學生遇到困難或挫折時,能夠給予及時的鼓勵,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努力使他們成功。作為一名教師,我校教師謝玉玲老師堅持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平等待人,因材施教,平時注意全面了解學生動態,經常找他們談心,交流思想,增進感情,如果有人因病缺課,她盡力爭取時間給予補課,做他們的良師益友,對後進生,更是對他們循循善誘,做耐心、細致的教育工作,用真誠去感化他們,因此得到了學生的信賴,他們把我當成知心朋友,有什麼心事都跟她談。記得有一次,她收到一位學生的一封信,信中訴說了他因學習成績差經常被媽媽打罵的苦惱,要求老師給予幫助,謝老師及時找該生談話,對症下葯,指出他在學習上存在的問題,同時發掘他的閃光點,並通過家訪,爭取家長的支持和配合,使該生慢慢克服了學習上的困難,經過努力,學習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在家長面前找到了自信。 一個真正關心愛護學生的老師不僅要有一顆慈母般的心,而且在對學生信任、期望中提出嚴格要求,熱情幫助學生,對待學生。由於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還處於不穩定狀態,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分段提出不同要求,嚴格要求學生完成預定目標。由於學生之間的年齡、生理、智力等諸方面的差別,提出的要求可因人而異,從多方面關心幫助他們,耐心細致地開導他們。俗話說「江山易改,秉性難移」。特別是差生的轉變不是做一次兩次工作就能見效的,而是要經過長期、反復、耐心的教育和開導,要善於發現後進生細微的進步,反復抓。把信任放在處理師生關系的首要位置,那麼,對學生所起的激勵作用將是不可估量的。很難想像,一個失去關愛的孩子身心能正常地、健康地成長。學生在家庭中需要父母之愛,同樣在學校里也需要教師之愛。每一個學生都希望能得到老師的關注,因此,不論是對表現好的還是表現差的學生,教師都應以慈母般的愛心去關心他們的生活、身體和學習。最好從關心其家庭、身體、學習入手,讓其首先感到一種被關愛的溫暖,從而消除抵觸心理,以愉悅的心情接受老師的教育。 三.我們教師怎樣才能做到對學生愛而不寵,把愛的甘露公平地灑向每個學生呢?我認為,關鍵是教師處理問題要公正,要一視同仁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個公平的氛圍,努力營造積極健康的集體輿論,培養奮發向上的班集體精神,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長處的機會,也能感到自己的不足。在平時的日常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時,應該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切忌只把目光盯在幾個尖子學生身上。也就是說,要讓全體學生在付出一定的努力後,都能實現自己的目標,獲得成功的喜悅;同時也能看到自己跟別人的差距,這樣學生就會在學會競爭的同時學會合作,進行相互的取長補短了。在對榮譽稱號的評選上,也應切忌只由教師根據成績或自己的喜好來定,而應該放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評選;班隊幹部的確定,也不能由教師指定或任命,而應該讓大家去選舉。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可見教師的愛在學生成長中所起的作用。教師熱愛學生,這是最起碼的為師之道,但這種愛應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決不是厚此薄彼的。教師對學生要做到愛而不寵,真真切切地促進每一位學生健康地發展。
⑶ 教師如何關愛學生
一、關愛學生先要關心學生,關心是情感激勵的首要因素。關心學生就是胸中裝著學生,心中想著學生,服務於學生。關心學生體現在許多方面:當學生在心理上產生苦惱時,教師及時幫助解開疙瘩;當學生在身體上出現不適時,師及時幫助尋醫問葯;當學生在學習上遇困難時,教師及時幫助清理路障;當學生在生活上遇到不便時,教師及時幫助排憂解難。教
師應爭取做到:學生哪裡需要教師,哪裡就有教師的身影。這就是說,對於學生的得與失、
冷與暖、好與惡、喜與悲,教師不僅要記在心上,說在嘴上,而且要落實在行動上。
二、關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在諸多愛生的美德中,尊重是愛之核心。教師尊重學生,就是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書也好,育人也罷,都是師與生的雙邊活動,這是一個雙向交流的復雜程序,簡單的一方能動、另一方被動的生產模式。充分尊重學生既可密切聯系師生感情,又是可煥發學生創造熱情,激發奮發向上,銳意進取心
理。但是,現在的學生知識面寬,思想活,對人生、思想、前途、事 業、社會等,都有所思考,在考慮過程中,對什麼是尊重也存有錯誤認識,若是對他們的設計,不管正確與否都全盤接受;對他們作為,不管是否得體,都鼓掌喝彩,必然會導致學生錯誤思想的蔓延。真正的尊重,應當體現因人制宜,體現個性的原則。
三、關愛學生還要理解學生理解學生就是懂得學生心裡想的,相信學生口說的,明白學生手中乾的。小學生由於年紀小、閱歷淺、經驗少等多種因素,不時會出現或這或那、或多或少、或輕或重的錯誤言行,這些都在所難免。一個人總是由童年到少年,再由少年到青年,
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教師對學生,尤其是對後進行的錯誤,不能見到風就想到雨,不能怒不可遏,動輒訓斥,更不能體罰或變相體罰。正確的態度應是:允許學生犯錯誤,又允許學生改正錯誤。同時要知道,改正錯誤不可急於求成,它是一個漸變的過程,需要教師細心、細致、不懈地扶持。
四、關愛學生定要信任學生信任學生可解釋為信而任之即相信敢於託付。首先,在對待全體學生上,要一視同仁、不偏不倚,要努力做到以信任之心待之,以信任之目視之,以信任之耳聞之,以信任之言任導之;其次,在對待後進生上,同樣要以信任為前提,不能橫挑鼻子豎挑眼,不能抱有成見,學生犯錯誤,應當心平氣和地讓他坐下來,想方設法讓他開口說話。然後順勢進行引導,最終使之幡然醒悟。再次,在對待班幹部上,要堅持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充分調動全體班幹部的積極性與創造性,讓它們在信任的土壤上茁壯而健康地成長。
陶行知先生說過: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銀,只要你的心。只 要教師用心去關心學生、尊重學生、理解學生、信任學生,那麼學生所有的嫩芽在得到老師言語行為的呵護滋潤後,將會更好地茁壯成長。愛護學生是每位教師應盡的責任。
⑷ 「教師應如何關愛學生」
談校本培訓的心得體會 教書育人,這就是教師的職責。我終於悟出了這個最簡單的真理所蘊涵的意義。要教好書,教師不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學術知識,還要掌握現代教育理論以及心理學知識。要育好人,教師必須具有人格魅力和崇高的師愛。 教育素養是由什麼構成的呢?這首先是指教師對自己所教的學科要有深刻的知識。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能手、藝術家和詩人。我加入讀書會的初衷是:多學習一些教育理論,多看一些書,我希望能有充分的知識把每一堂課上好。作為一名新教師,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存在很多的問題:專業知識素養的缺乏、教學實踐能力的欠缺、課堂調空能力的不足等等。所以,讀書就顯得尤為迫切。尤其是現在正處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新課改最大的挑戰莫過於對教師的挑戰。因為傳統的教學是要求教師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重在結果。而新課標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師就是課程,教師該如何通過自己的教學行為、通過學生的內部活動把課程中的理想轉化為現實,把一堂課真正上到學生心中,這個過程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本身對教師提出了很大的要求。 教師必須專業化,教師不僅要有專業的學術知識,還要掌握現代教育理論以及心理學知識,這樣才能自如地在課堂上與教材對話,與學生對話。有一位歷史老師,他開了一節公開課非常成功,於是別人問他:你花了多少時間備這節課?那位歷史老師回答道:對這節課我准備了一輩子。而且總得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這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也給了我很多啟示。作為新教師,年輕是我們的優勢。 我們必須讀書,必須每天讀書,只有不斷地充實自己,才不至於把教書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在這次的讀書會活動中,朱子善老師的精彩發言確實也留給了我們很多的思考。我們必須不斷地讀書,讀書,再讀書。 我們這些新教師要樹立高度的服務意識,真正地用心去關愛每一位學生。記得在樂清舉行全國語文教學研討會上,許多的特級教師都上了一堂堂精彩的課。然而,讓我震撼的不是他們精妙的教學構思,而是他們在課堂對學生所傾注的關懷和熱情。他們基本都已年過五旬,卻依然用高尚的師德和人格感染著在座的每一位教師,包括我在內。我想,不管是在教學中還是在生活上,我們都應該把學生放在第一位。比如,我覺得大部分的教師(包括我在內)在備課過程中把重點放在講授內容和邏輯上,而忽略了學生在整個過程中的感受。蘇霍姆林斯基在教師的教育素養方面也談到了這一點,就是有關備課。他認為在備課過程中應把自己置身於學生的地位,用學生的眼光來看教材。誠然,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不應把重點放在講授內容和邏輯上,而應把備課的重點放在學法引導上,即如何指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整個課堂教育過程中來。在課堂上,教師關注的對象不應是課本內容,而是學生在思維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這也是新課改的一個要求。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這就需要教師能做到真心地關懷自己的學生。 我們讀書、研究的終極目的就是為了學生,學校建設發展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教育學生。教師的素養直接決定了學校建設的成敗與否,也關系千千萬萬學生的教育問題。以淵博的知識教育學生,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使學生能健康、快樂地成長。這也將成為我終身的追求與信念。
⑸ 教師應該怎樣關愛學生
關愛的方式決定關愛的品質,良好的師生關系是產生教育效能的首要條件。只有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師生情感和諧融洽,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學其道。在聽了魏林老師的講座後我得到了教育學生應該為學生的一生考慮。在以前我的教育教學中處理學生丟失錢的事情中,我一般會去調查。今天我知道那樣會讓學生一輩子難過。關愛學生還應該做哪些呢我想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 、用愛心接納每個孩子 教師的愛心能驅使教師以最大的耐心和韌勁克服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挖掘自身的潛能,創新教育方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學生對教師的親近感和仰慕心理,從而把這種情感遷移到教師所教授的知識上。因此,教師這種愛的情感能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喚起他們的學習熱情,使之主動模仿,提高教學效果。如果我們教師缺乏這種愛,對學生冷漠無情,甚至對他們感到厭煩,動不動就嚴加訓斥,學生就會緊閉心靈的大門,勢必造成師生關系緊張,使教育活動受阻甚至中斷,最終導致教育的失敗。 二 、用誠心贊美鼓勵 每位學生都希望自己的成績與優點得到教師的認可與尊重。所以我們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身上的優點和閃光點,並及時表示欣賞之意。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先天遺傳與後天環境都不同,他們在學校里的表現自然也會有很大的差異。為人師者應深切體認這一點,用心接納每一個孩子,不管他是聰明,駑鈍,整潔,乖巧或淘氣,他是一個真真實實的個體,需要被接納,也唯有老師用心接納,孩子才能把上課當成一種享受,而樂意留在裡面學習。花草樹木大都向陽生長,人也一樣,喜歡被贊美,被鼓勵。老師若能真心誠意欣賞孩子的純真,善良,可愛,必能找到很多值得贊美的行為。若發現孩子有值得贊美的行為時,更要把握時機,不管用語言,肢體,眼神,動作,表情,評語,只要是真心誠意的,孩子必然感受深刻,作為教師,不要吝嗇贊美的語言,它會給學生帶來極大的鼓舞。 三、專心傾聽 聽學生講話時心不在焉,三心二意,往往是師生溝通失敗的重要原因。良好的溝通,需要耐心的聆聽對方,了解他心中的感受。教師對學生的積極聆聽的態度,可以使學生覺得受到重視並肯定自己的價值,要避免當學生在講話時,急於表達自己的反應,注意力不集中在對方的講話上,打斷學生的講話等。做一位最好的聽眾,有耐心的傾聽學生們表達意見;當他們情緒困擾時,給與適度的支持;學生是獨立的個體,過分的為他們設想,容易產生反效果,而且當學生內說完,別急著給建議。 四 、潛移默化的作用 言教不如身教,教師的行為都是學生學習的榜樣,經常對學生敷衍了事,學生也可能養成推卸責任的惡習。在潛移默化中,學生會承續教師的缺點與優點,不要以為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會對他們造成影響應為這時期他們是敏感且學習力甚高,因此建立明確的教師形象,實有助於學生的成長與學習。
⑹ 如何看待教師關愛學生
1.熱愛學生
熱愛學生是處理師生關系的基礎和根本出發點,教師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把學生的成長放在第一位,關愛每一位學生,是高尚師德的具體體現。
2.尊重學生
尊重學生,是教師建立師生間平等關系的表現。在師生平等的交往關系中,教師的愛是真愛,教師的愛才能夠實現,學生也才能夠感受到教師的愛,從而接受教師對自己的教育。
首先,尊重學生就要尊重學生的人格。
其次,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
最後,要始終信任學生。
3.賞識學生
教師要賞識學生,因為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由於其處於特殊的身心發展階段,具有明顯的向師性,教師說的每一句話都會成為他們心中的聖典。
因此,小學教師要認識到賞識教育的意義和無形的作用,用愛心和尊重來回報學生的信任,給孩子以希望和滿足。
4.公平公正地對待學生
教師公正地對待學生要求教師要公正、公平、不偏不倚、一視同仁。一方面,教師不能因為個人感情的好惡、私人關系、學生成績的優劣等偏袒或是輕視學生;另一方面,教師不能因為學生的性別、美醜、性格特徵、身體條件、家庭出身等的不同而偏袒或輕視學生。公平公正地對待學生是樹立正確師生觀的核心問題。
5.嚴格要求學生
首先,嚴而有理。
其次,嚴而有度。
再次,嚴而有恆。
最後,嚴而有方。
⑺ 教育教學論壇 14 當代教師應如何關愛學生
縱觀目前的教師隊伍狀況,普遍存在觀念陳舊、知識滯後、教學方式單一化模式化,師生關系不平等一系列不正常現象,這種素質缺陷不僅與當前提倡的素質教育形勢不相適應甚至還阻礙了我國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成為我國教育改革進程中需要迫切解決的一大弊端。師德師風教育活動不但是實現「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舉措,也是改善教育發展環境,轉變教育系統工作作風的內在要求,促進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的有力保證。進一步提高了加強行風建設的自覺性。我個人以為,師德師風所包含的內容,自古就是「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但「育人」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有新的內容,現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要求老師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質、思想素質、業務素質。其中在業務素質上,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要求老師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師德師風應注入新內涵新時代的師德師風應注入新的內涵:第一是視野和思維不能僅僅著眼於孩子的現在,要像鄧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第二,不能用過去的社會意識形態來教育現在的學生;第三,在教育過程中,要開發孩子的多元智力,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而把教學具體化。楊彥庄具有素質教育能力從我們的民族傳統上講,當教師最重要的就是要誠信、守禮,這也是人的品德的形成。受教育者要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還是品德。教師在傳播知識的過程中,他的性格、品德包括價值觀都會影響到學生的成長。通過師德師風教育的學習,我對師德師風教育的重要意義有了較明確的認識,對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理解也更深刻了。一、熱愛教師的職業,愛崗敬業是做好教學工作的前提。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就要盡心盡力,每一種職業都是社會的必要組成部分,不要這山望著那山高。每一個人都是平凡的,在平凡的崗位上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就是偉大的。對教師職業的熱愛,忠於教育事業,愛崗敬業是作為一名合格教師必須具備的職業道德。通過長期教育工作,逐步地對教育工作產生了感情,通過自己的勞動使一批又一批的青少年學生有了較多的知識,看著自己付出的勞動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價值,內心充滿了成就感,在新的教學工作中也就有了動力,感到工作是很有意義的。天天與青少年接觸我深深地感受到同學們的純真,即使是最頑皮的學生,他們的可塑性仍是非常大的。只要對他們多關心、愛護,從關心、愛護他們的角度去教育他們,他們都會變成很有出息的人才。我國的教育事業需要一大批高素質的教師來承擔,有人說教師的職業是陽光下最偉大的事業;也有人說如果有來生我再選擇教師的職業,以表示對教師工作的熱愛,但人並沒有來生,所以我不想作假設,我只想說從事了多年的教育工作,我覺得我沒有虛度此生。二、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堅持正確的方向,結合教學,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在教學過程中,我比較注意培養同學們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培養學生從小養成正確的資源觀、環境觀、人口觀和可持續發展的以觀點;宣傳知識來源於實踐的觀點。告訴學生任何知識、公式、定律或者甚至都是人類總結生產實踐中獲得的真理。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到許多學生認為地理知識枯燥無味,不是升學考試科目、是「副科」而不願認真學習。針對這種狀況,我堅持用知識就是生產力的觀點給同學正確的引導。把地理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和生產實踐結合起來、使學生明白生活離不開地理,學習地理是為了更好地生活的道理。從而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產生「我要學習地理」的學習要求。有了明確的目的,學生學習就有了動力,就會自覺學習,而不是老師要他學習。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學好知識,我們「提高全民的素質」的偉大理想才能得以實現,國家的綜合國力才能得到提高,我們的國家才具有竟爭力。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只有掌握足夠的知識,才能適應這飛速發展的社會對人才的需要,才不會被時代淘汰,才能有所作為,成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三、關心學生,熱愛學生,平等對待學生是新時期教育老師必須具備的學生觀。是與舊社會教育的重要區別所在。解放前學生不聽話,先生可以訓斥、可以打板子,現在不行。那種做法是違法的,是體罰。現代教育提倡教育工作者與學生是平等的師生關系,這已成為全社會都普遍認同的教育觀點。但不打板子、不體罰學生與熱愛學生仍是有差別的。倘若只是不打罵學生而對學生漠不關心,仍不是一個合格的教師。所以只有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才會關心學生,了解學生,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才不失師德風范。可「人非聖賢,熟能無過。」更何況是尚未成年的孩子。學生犯了錯誤,也不能不管。我也常會"訓"學生幾句話,但我都是從關心的角度,善意的來「訓」,和學生談心、談感受。讓學生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問題,感受自己的所作所為給別人造成的傷害,這樣孩子會從內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從根本上改正錯誤。從你的表情和語氣中感受出你是善意還是惡意。四、刻苦專研業務。精通教學業務是教師之所以成其為教師的關鍵。有先賢曾經說過「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只有精通業務,才能將科學知識准確地傳授給學生,而不致於誤人子弟。倘若學生給你提出的問題你總是不能准確地解答,在學生心中的威信也就會逐步喪失,最終徹底喪失。到那時學生對你已沒有信心可言,對你所教授的學科也不可能再有興趣,當然也不可能學好這門課程。你的教學質量也因此上不去,你這老師還怎麼當、書還怎麼教。檢查我自己應該說主要的課程內容反復教若干遍了,對教學內容可以說是耳熟能詳了,但隨著課程內容的改革,我仍有許多能力目標把握不住,鑽研得還不透徹,上起課來有些力不從心。另一方面,每個人都有他不同於其他人的長處和優點,學生在某方面超越教師的可能性甚大,所以,教師完全沒有資格在學生面前高居支配地位,而應該對學生的人格、思想、情感、意志給予充分的尊重。總之,我認為提高教學技能和水平,仍是我今後要努力的方向。五、通過學習結合自己教學經歷的體會,針對當前教學的現狀我認為師德師風教育是極有必要的。從大的方面講,加強行風建設是中國社會的建設和發展的需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整個中華民族精神素養的提高和升華的需要。從小的方面看,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教師個體成長和自我完善的需要。我們不能因為其它行業的濃厚的商業氣息而使教師這個職業沾染銅臭味兒;我們也不應該因為個別領導的腐敗、個別人的墮落而放棄自己的追求、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在教育革命的新形勢下,教師的責任重大,教師的使命感要加強。當前,加強師德師風教育,使教師的精神面貌為之振奮。大家齊心協力,積極地做好工作,發現新的問題,解決新的問題,採取改革教學方法、教學計劃、教材等一系列措施,做到因材施教,必定能完成新一輪教育改革的任務,為國家建設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合格建設者。
⑻ 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怎樣才能做到關愛學生呢
教師如何關愛學生
教書育人是一門藝術,教師的魅力在於睿智,教師的偉大在於寬容,教師真正的力量不完全是知識的權威,而在於關愛。關愛的方式決定關愛的品質,如何關愛學生,我有以下幾點體會:關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
人人都有自尊心,教師必須尊重每一個學生作為人的價值和尊嚴,尤其是那些有過錯的學生。對學生的尊重意味著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不體罰學生,不辱罵學生,不冷落學生,不嘲笑學生,不隨意當眾批評學生。而要做到這些,除了教師自身要有比較高的修養,比較睿智的育人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師對學生要有強烈的愛心和責任心。只有真誠的對待學生,才能真正的關愛學生,尊重學生。
1,關愛學生就要寬容學生的孩子氣
現在的學生許多是獨生子女,而且大多數同學家庭條件相當優越,他們從小活在倍受寵愛的環境里,有些家長對孩子的優點,溢美有加,對缺點卻視而不見,更有甚者,由於愛屋及屋,孩子的缺點在他們眼裡竟成了優點,以至於多數孩子從小到大隻能聽表揚,聽不得批評。於是當這些學生犯了錯誤受到批評時,不會從自身去找原因,反而一味的怨恨老師,認為老師對自己有偏見,覺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甚至因此對老師產生了抵觸情緒,會出現一些十分幼稚的孩子氣舉動。
這時,老師若是為了樹立權威,因為學生的一點過錯,就與學生硬碰硬,則會激起學生進一步的叛逆行為,不會有好的效果。反之,若是我們真正的關愛學生,從他們成長的角度出發,從內心裡去理解他們,大度地寬容學生的話,學生過後冷靜下來,經過反思,反而更能夠認識自己的錯誤,從而認真去改正,達到教育的目的。
2,關愛學生就必須欣賞學生
渴望被賞識是人類最本質的需求,而對於學生更為重要。教師欣賞表現好,成績好的學生,這是人之常情。但俗話說「十個指頭伸出有長短」,一個班級難免會有學習較差的學生。如何對待這些後進生成了每個老師都會遇到的問題。要真正處理好這些問題就該關愛他們,將他們當自己的孩子。
3,關愛學生就要學會傾聽他們的聲音
多傾聽學生的新生,是了解學生內心世界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給學生以自我表現的機會。
對於教育和影響學生的角度來說,教師的德,才,識都很重要,均應全面發展。老師的愛可以感染學生,讓學生也愛自己的老師,學生的人格品質就會不斷上升,一個和諧的氛圍就會形成。
⑼ 教師怎樣做到關愛學生
「不懂得關愛學生的人,不配入教育的聖殿。」這一見解十分精當。教師關愛學生是社會的、高級的、政治的情感。那麼,教師怎麼做到關愛學生呢? 一、教師必須關心學生,了解學生。徐特立曾說:「教師要了解情況,了解學生個人的情況,了解學生家庭的情況。」蘇霍姆林斯基說:「盡可能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精神世界———這是教師和校長的首條金科玉律。」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缺乏了解,心中不明,就不能從思想、學習、生活上全面關心學生,愛護學生,也就不能很好地教育學生。教師只有全面了解學生的思想表現、家庭環境、社會交際等情況,才能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二、教師應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用一句話概括了他的教育經驗:嚴格地要求和最大地尊重學生。他在辦兒童教養院時,對兒童的要求十分嚴格,又尊重每一個兒童的自尊心。他從不提學生犯錯誤的歷史,甚至在一定場合把8歲的學生稱為同志,其用意是激發學生做人的自尊心。我們常說要堅持正面教育,什麼是正面教育呢?就是在教育教學中,始終貫穿積極向上的精神,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損害學生的自尊心,對後進的學生更應如此。後進生感到最困難,最沒有信心的是學習,而學習的好壞是關繫到學生自尊心和培養成為人才的重要問題。 三、教師要信任學生,相信他們的進步。作為教師應信任學生,如果教師不相信學生的進步就失去教育的意義了。青少年的世界觀、人生觀的可塑性很強,經過正確的教育都能成為有用之人。即使有了過錯,只要引導得法,也能改正錯誤與「昨天告別」。一個教師愛優秀學生容易,愛後進生則比較困難,因為他們有許多缺點,而缺點是不可愛的。中學生處在少年到青年的過渡期,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正在形成和發展,情感也日益豐富,但自覺性、自製力等意志品質的發展尚不成熟,都是應善於通過細致觀察發現他們的優點,然後再因勢利導,幫助他們慢慢改正缺點。教師應用父母兄長般的關愛去撫慰他們的心靈,或曉之以理,或動之以情,或導之以引,激發他們向上的熱情。 四、教師對學生要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嚴是愛,寬是害。有些優生認為自己學習優秀,往往在紀律上不嚴格要求自己。老師也認為這個學生學習不錯,於是姑息、放任這個學生,對他的一些「毛病」也從不過問,認為情有可原,久而久之,這個優生變得高傲自大,目無師長,無視學校紀律,學習雖好道德品質惡劣,也逐漸讓老師反感起來。因此熱愛不等於溺愛、驕慣、姑息、放任。當然,執教要嚴,並不是說可以簡單粗暴,而要嚴而得當,嚴而有效。 五、愛生要全體,要一視同仁。教師的社會角色本身,決定了學生對老師的期望很高,他們看重老師對自己的態度,他們都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愛。作為一名教師既要愛優生,也要愛差生,更要愛那些急需關懷教育的學生。對聰明勤奮的傾注滿腔熱情,對遲鈍、調皮的耐心培育,以深沉的關愛來醫治他們心靈上的創傷,用愛的甘露來滌盪精神污染,把後進生一個個變為品學兼優的學生,把家長認為不可能教育的「低能兒」培養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教師是學生心靈的塑造者。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關愛學生就是關愛未來。對學生赤誠的關愛,是人民教師起碼的品質,是師德的核心。 (作者單位:蘭州市紅古區二十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