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語文課堂教學要注意哪些方面
1、注意知識的積累與文化的積淀。
2、要突出學生的主體,要體現教師的主導。
3、信息技術要為教師的教學服務。
4、要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和時間。
5、講課要有自己的個性。
⑵ 教師在教學方面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一、關注學生的情感——能夠積極地並且是自信地學習,是學生學習狀態很重要的標志。談起學習,很自然會聯想起背許多公式,做大量繁雜的題,這既不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也並未反映學習的本質,長期這樣,會造成學生對學習的不良感受。
二、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應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新的課程標准要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供有價值、有意義的學習,主張全面評價學生的教學過程、情感與態度。新的理念必然會帶來新的學習方式的革命。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課程改革的核心。
三、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首先應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正由傳統的接受式學習向自主性、創造性學習轉變,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從傳授知識的角色向教育促進者轉變:幫助學生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發展認知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學習服務: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性的課堂氣氛:作為學習的參與者,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想和想法:和學生一道尋求真理,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與錯誤。教師「應成為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⑶ 在教學中教師的課堂提問應注意哪些方面
1. 課堂提問要具有針對性;2.課堂提問要富有啟發性;3.課堂提問要注意層次性;4.課堂提問要注重實效性;5.課堂提問要力求全面性。
下面根據我多年在課堂教學中的探索與思考,就如何進行課堂提問,講究課堂提問藝術談幾點具體做法:
一、課堂提問要具有針對性。
首先,針對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課堂提問。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學習興趣在學習的動力系統中有著特殊的意義和作用,也有人說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所以在新課導入時,可以精心設計一兩個問題,目的不在於要學生立即回答,而在於引起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
其次,針對能培養學生思維邏輯性和深刻性的問題,進行課堂提問。課堂提問要有利於學生思維邏輯性的培養,多讓學生把自己的思考過程有條理地說出來,多問幾個你是怎樣想的。在較復雜的應用題教學中,我進行課堂提問時是針對具體問題具有啟發性,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使學生能夠深入鑽研思考問題並抓住題目的本質和核心,從而掌握解題的規律。
例如「一瓶油,將它的1/4倒入一個重100克的玻璃杯里,再把杯放在天平的一個盤里,然後在天平的另一個盤中放入400克砝碼,這時天平就平衡了。問瓶中油重多少克?」我在教學這道題時提問了以下幾個問題:
(1)天平平衡了,說明兩個盤中的重量怎樣?(相等)都是多少克?(400克)
(2)天平左盤的玻璃杯中,裝有多少克油?(400-100=300(克))
(3)玻璃杯中的300克油,占這瓶油的幾分之幾?(這是題目的核心)
這樣設問,步步深入,引人入勝,幫助學生找到了解題的關鍵所在。
第三,針對能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問題,創造性地進行課堂提問。在教學實際中,對於同一條件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提出不同問題,引導學生尋求多種答案,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使學生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發揮,使學生逐步養成善於思考,善於探索,敢於標新立異的創新意識和學習習慣。
⑷ 課堂教學模式應該注意哪些要點
小學數學練習課是以鞏固數學基礎知識,形成數學技能、技巧,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為主要任務的課。是小學數學重要課型之一,約占總學時的60%,地位十分重要。生本課堂理念下的練習課,就是通過預學、互學、評學三個基本教學環節,通過自主練習、小組交流、班級展示、拓展延伸、評價反思等活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鞏固和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訓練基本技能技巧,培養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發展數學觀念,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學習習慣,提升數學素養。
一、常見練習課的分類
練習課是在學生已經理解並且初步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以學生自主練習為主的一種課型,可分為單項練習課和綜合練習課兩種。單項練習課注重鞏固性基礎練習和專項練習,綜合性練習課則注重深化練習和發展練習。
1.單項練習課。單項練習課任務比較集中,一般分為三種:一種是在新授課之後,針對教材某一個重點或難點知識安排的強化練習;第二種是針對某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識,為提高學生准確把握知識的能力而安排的專項練習;第三種是針對平時作業中比較集中的共性問題和普遍性錯誤,進行糾偏和查漏補缺的針對性練習。單項練習題的設計要體現基礎性、層次性、針對性,要面向全體學生,形式多樣,扎實有效。
2.綜合練習課。綜合練習課的重點是學生通過練習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和本質規律。根據練習任務目標,一般分為三種:一種是變換情境與素材,增加知識綜合性,拓展學生解決問題思路的拓展性練習;一種是尋求解題規律,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技能性練習;一種是反思學習過程,感悟數學思想方法的提高性練習。習題設計要層次清楚,由淺如深、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逐步提高。根據學生實際設計一些有一定難度但通過學生的努力又能做出的練習題;內容間要緊密銜接,達到知識橫向、縱向溝通,利於建構知識體系和拓寬解題思路。
二、練習課的基本模式
小學數學各種類型的練習課都可以應用「預學—互學—評學」三個基本環節,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教學。由於任務目標與其他課型不同,練習課的基本模式也具有其不同之處,一般情況下可採用以下基本模式:
預 學
互 學
評 學
1、預學。
一般包括兩個基本環節:情境導入,明確目標;基本練習,強化基礎。這兩個環節可以調換順序。
情境導入,明確目標。
主要是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明確任務,呈現目標。其中包含前置學習的組織與檢查,創設問題情境,交代本節課學習任務,明確學習目標。前置學習、創設情境的基本要求與《小學數學「三學小組」模式新授課教學流程及基本要求》相同。本環節主要由教師引導或學生主持等形式進行,大約用時1-2分鍾左右。
基本練習,強化基礎。
主要是應用多種形式的基本練習,鞏固強化已獲得的「四基」。如:通過基本概念、定理、公式、法則、方法等的識記、復述、背誦、辨析、解釋等方法,鞏固基礎知識;通過基本運算的口算、速算強化練習、算理演算法解釋辨析、應用運算順序和運演算法則的演算、驗算,推理過程、結論與方法的解釋,圖形與幾何的測量、畫圖、計算等,訓練基本技能;通過回顧新授知識學習的活動過程經驗、生活經驗、社會實踐經驗等,反思體驗基本活動經驗;通過數學思想方法的直觀解釋、應用體會等,感悟基本數學思想方法。本環節由教師設計一組與教材例題緊密聯系的基礎練習題,學生自主練習,獨立完成,然後在小組內交流,幫助學困生尋找知識的缺漏根源,及時幫扶,查漏補缺。大約用時3-5分鍾左右。
2、互學。
包括兩個基本環節:重點練習,深化理解;交流展示,反饋拓展。
①重點練習,深化理解。
重點練習的主要是強化重點,深化理解,綜合應用,縱橫溝通。主要內容包含:設計一組重點練習題組;設計一組導學問題;提出練習要求或練習方法指導。大約用時5-8分鍾左右。
單項類重點練習:由教師選擇或設計一組單項的、能體現核心知識點、可以考查學生核心知識理解、掌握或應用能力的練習題;設計一組結合新授課教學重點的、能促進對重點知識深化理解的導學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綜合類重點練習:由教師設計一組單項或綜合性的、能體現知識縱橫聯系、可以訓練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練習題;設計一組結合新授課教學重點的、能促進對重點知識深化理解的、促進知識綜合應用的導學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不管哪一類重點練習,都由學生先獨立圍繞導學問題學習,把個人不能解決的問題、存在的疑問、已經總結出的規律與方法、別出心裁的想法,先做好記錄或整理好思路,為小組交流、班級展示做好准備。
②交流展示,反饋拓展。
交流展示的主要功能是反饋學生導學問題的學習情況,交流經驗,提出共性問題,互相啟示辨析,拓寬思路,開闊視野,加深對重點知識理解,牢固雙基,形成技能。有兩個小環節:小組交流和班級展示。這是練習課的核心環節,大約用時8-15分鍾左右。
小組交流:重點練習以後,在小組內圍繞練習題組和導學問題,按照學習要求和方法指導提示,由各組員交流練習情況,核對解題過程與結果,得出正確的方法與結論;同時把共性問題集中起來,進行集中討論,尋求解決的方法,化解個別性問題,解決不了的共性問題,整理好後在班級展示時尋求幫助。本環節一般由組員輪流主題匯報,其他組員補充,盡量減少匯報時間,增加討論時間。組員要分好工,如確定主題匯報、歸納整理方法、整理共性問題、補充發言人等。一般情況下,低年級兩人組交流,高年級四人組交流;簡單的、難度不大的單項練習兩人組交流,稍復雜的、難度大的綜合性練習四人組交流;技能性練習兩人組交流,思維性練習四人組交流。小組討論交流時,要有具體的任務、時間、方式、組織形式、評價等方面的要求(可在出示導學問題時,以「小提示」的方式出現),保證小組內每個成員都有發表意見的機會。
班級展示:在小組交流基本結束以後,全班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展示。一般情況下,由具有代表性的小組進行展示或提出疑問,教師組織學生圍繞這些共性問題、難點問題再進行深入討論、合作探究。組織形式上,先由一個小組展示,其他小組通過組間互動補充完善。班級展示根據需要靈活選用小組指定發言人展示、小組代表展示、小組部分代表展示、全組展示、多組同台展示等多種方式進行。展示結束後,學生會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這時教師要適時讓學生對自己的問題進行改錯,並進行反思,尋找出錯的原因並及時加以糾正。糾正後,要引導學生總結同類題型的規律,加深學生認識。
3、評學。
評學環節包括兩個基本環節:綜合練習,應用提高;評價定向,反思升華。次序可以調換。
綜合練習,應用提高。
為了讓學生養成應用意識,拓展思路,提升思維層次,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課堂結束階段,可以根據之前出現的問題與疑難,設計一組數量與難度適當的綜合練習題,以作業或檢測的形式進行獨立練習;也可設計一些聯系生活實際的拓展題、趣味數學題,使學生所學的知識能靈活應用。
綜合練習題以課本習題為主,盡可能一次性呈現,由學生獨立完成。拓展題可根據教學時間和學生實際靈活安排,即可課內完成,也可在課外完成。
練習後,一般由教師集中批閱,也可以在課堂上採用小組交流的方式集體批閱。對練習中出現的共性問題,教師要分析原因,並及時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對個別性問題要督促學生自己及時訂正。一般控制在6-10分鍾左右。
評價定向,反思升華。
練習結束後,及時反饋練習效果,應用學生、小組、老師的多元評價方式,對學生個人及小組表現給予平價;同時結合基本練習與綜合練習完成情況評選出本節課的優勝小組。評價要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
一節課的末尾,可以用「我的收獲」、「我的發現」、「我的提示」、「我的感受」、「我的思考」等形式組織學生對課堂練習進行反思,引導學生對核心知識進行強化,對系統知識進行構建,對基本方法進行提煉,對基本規律進行總結,對基本學習情感進行關注。提倡、鼓勵學生通過解題後用自己的語言歸納概括出練習課所涉及的解題方法和技巧,使學生主動、自覺、全面地認識自己的學習;也可以由教師根據具體教學內容,或設置有趣的問題讓學生思索回味,或設置懸念引發學生對下一課時教學內容的興趣。一般控制在1-3分鍾左右。
以上只是一般數學練習課的基本模式,教學時,要根據具體學習內容和年級特點靈活把握,適當調整,不可機械套用。
三、練習課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內容確定要合理。
練習課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要深入鑽研教材,突出重點,緊扣難點,理解教材編排意圖,發揮教材中習題的作用和功能。單項練習,可將教材習題進行適當的組合和練習形式的改編;綜合性練習中,可以適當調整教材習題的難度,適當補充針對性習題,加大練習量,進行綜合訓練。
2、練習設計要科學。
練習設計要由淺入深,有層次,有坡度,環環相扣,節奏明快。
一要典型。要圍繞教學重難點設計練習,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展開練習,幫助學生鞏固和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解題的能力。
二是難度要適當。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單一到綜合,有一定的坡度。如果選題難度太大,超出大部分學生的思維能力水平范圍,想不明白,議不充分,將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正常進行;如果選題太簡單,則不利於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三是要有層次性。通過基本訓練、簡單運用、重點訓練、綜合運用、問題解決、拓展創新等多層次的練習,理解和掌握知識,發展學習能力,訓練技能技巧。
四要有彈性。題量要適中,既避免無目的隨機式的盲目練習,又避免密不透風的題海戰術。要照顧到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讓全體學生都有練習的機會,促進各個層次學生的發展。題目難度要有彈性,要預設過渡性練習,降低學困生的學習坡度。
練習題一般以題組形式出現。如基本練習時的鞏固性題組,重點練習時的層次性題組,揭示規律時的對比性題組,發展能力時的拓展性題組,構建體系時的溝通性題組等。利用題組,展示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和內在聯系,促進知識的遷移,促進學生知識結構的調整和重建。
3、學習方式要適當。練習課要以練習為主,適時合作,適當指導,做到練、議、導、評相結合,促進學生達成目標。要重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在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交流展示。
練習課中導學問題設計十分重要。導學問題設計要選准問題點:如,重點練習題的核心點、常見習題錯因生發點、知識內在聯結點、規律性知識探求點、易混知識關節點、綜合運用銜接點、思維方式轉折點等。導學問題設計詳見《小學數學導學問題設計例談》(《走向生本》2015年第二期)。
4、教師引導要適宜。
教師引導貫穿於教學各個環節。小組交流時,教師要深入小組中間,了解各組任務完成情況,遇到關鍵問題及難點問題,既現場指導幫助解決問題,又及時反饋各小組的學習動態和進展,把握第一手資料,為班級展示時的引導收集必要信息。班級展示時,教師要根據展示情況,及時予以引導,幫助學生釋疑解惑、深化理解、突破難點、提煉方法、總結規律,同時進行交流展示技能、互動方法、學習習慣、學習品質等學習素養的訓練。班級展示時,教師還要把控展示的方向,避免走偏、跑調;控制展示的時間,避免冷場、重復或低效;把握展示的深度,直指數學本質,避免只關注表面現象或形式上的東西;關注展示的廣度,適時引導同化或順應,溝通知識、方法、情感體驗間的聯系,開闊視野,拓展思路,舉一反三。
5、學習評價要客觀。
在練習過程中要對個體和小組學習狀態、學習效果、合作交流意識、學習品質、學習行為為習慣等方面及時進行評價。評價輪次要合理,在大的學習活動單元結束時集中定量評價或定性評價,不可頻繁;評價機會要適當,可在需要激情、強調、轉折、小結、出現創新、出現意外等情況下,隨機進行定性評價;評價主體要多元,學生個體、小組、教師都是評價主體,要視情況靈活確定,避免教師一言堂評價,也要避免學生的泛泛評價;評價要客觀,以正面激勵和引導為主,避免出現「恭維式」或「鬥地主」式評價。
6、課堂組織重實效。
練習課要設計具有創意、形式新穎、內容聯系實際的練習形式,使其具有自主性、主動性、競爭性、合作性、趣味性,促進學生積極思考,體驗成功的樂趣。如果組織形式單調或習題選取單調,僅限於模仿與套用,學生容易產生消極情緒和疲勞。要根據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實際問題調整教學方案,不能刻意追求環節完整或死守各環節的次序,而忽視實效。
⑸ 課堂教學應注意什麼
一 講授的內容少而精
要克服「滿堂灌」,教師必須少講、精講,以便給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和時間。以上教學比喻句的案例中,教師抓住了寫比喻句的三個要點,即比喻要恰當,句中要有兩個事物且不能是同類事物,圍繞要點通過舉例子,讓學生展開討論。教師講授時以簡馭繁,酌其精要,教師語言精當、干凈利落,能看出教師在講解設計上緊緊抓住了教學的重點、難點,在精講上下工夫。同時,在講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去體驗,展開討論、爭論,通過講引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
二 適時點撥
講授過程中的點撥也是一門學問,教師點「金」的手指應該指向哪裡?即使教師講授的內容少而精,也要講究分寸,不能一下子都「倒」給學生,要不斷設置懸念讓學生自己去理解。教師在教學前要心中有數,教學中要「見風使舵」、善於點撥。上面的案例中,當學生為一個問題爭得面紅耳赤時,教師適時引導學生看投影,使學生恍然大悟。接著教師又舉了一串例子,「這只雞像那隻雞」……使學生抓住了比喻的要點。教師適時地點撥、提示、點化、引導,使課堂教學更具啟發性。
三 要有情感
教師講授要富有吸引力,必須講究情趣,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得到愉快的情感體驗。以上的案例中,學生時而被教師不恰當的比喻逗笑;時而在老師的提問後冥思苦想;時而參與到激烈的爭論中去,因為學生覺得有意思、願意學,所以就能自覺接受知識。因此,教師要注意講授得生動活潑、方法多樣、有情有趣,給課堂教學創造愉悅的氛圍和情境。
⑹ 課堂教學有哪幾個基本環節
課堂教學有5個基本環節,分別為觀、思、讀、講、練。
1、觀:
對教師而言,是要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錄像、掛圖、實物、模型、實驗等手段,展示豐富、直觀、生動的觀察材料,並針對材料提出有目的性、切合學生實際的問題或問題組,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發生興趣、產生問題、引起學習動機。
對學生而言,觀是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之一。偉大的生理學家巴甫洛夫有句名言:「觀察、觀察、再觀察」,正是他獨特的洞察力,才發現了許多生物學領域的奧秘,創立了新學說。
學生應在教師設問的引導下,運用包括視覺方法、聽覺方法等多種感官,對各種觀察材料進行感知,獲得對生物概念的初步認識,這也要求學生具有敏銳的觀察力。
2、思:
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包括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等在內的多方面能力,而思維能力又是各種能力的核心。培養思維能力,關鍵是要教給學生科學思維的方法,如比較法和歸類法、分析法和綜合法、抽象法和概括法、系統法和具體法、歸納法和演繹法等等。
教師在教學中,有目的地滲透多種思維方法,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科學地思維,從而掌握多種思維方法並自覺運用這些思維方法。另外,「思」這一環節也可以說是貫穿整個模式的核心環節,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學生的思維作為前提,這也是學習過程中S-O-R理論中最關鍵的O過程的核心內容。
3、讀:
前蘇聯教育家凱洛夫認為:教科書是學生知識的主要來源。的確,教材是前人知識和經驗的概括和總結。學生對生物教材的閱讀,不是識字和鑒賞,而是對其文字所蘊涵的生物概念、規律的理解和掌握。
教師在教學中,不應拋棄教材,而應充分利用教材,引導學生善於閱讀,學會閱讀;同時教師也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材料或者激發學生通過各種途徑自己去選擇閱讀材料,真正學會學習。
4、講:
教師要深入研究和全面了解教學大綱和教科書的知識體系,熟悉學科內的邏輯結構和知識間的前後銜接及學科間的有機聯系,教學中貫徹系統有序原則,做到少講、精講,使知識更加系統化、條理化。
另外,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允許他們暢所欲言,民主地思考、分析、質疑。通過討論和發言,促使學生潛在的各種能力的開發。
5、練:
教師要針對教學內容特點,精心選擇、設計形成性或研究課題,通過示範、討論、作業、報告等形式,解決生物問題,進而鞏固所學知識,促使學生認知結構的變化。同時要特別注意收集反饋信息,及時發現教與學存在的缺陷,共同採取矯正性補救措施,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學生應通過討論、練習、作業等形式,努力運用生物概念和規律,解決實際問題,並不斷總結解釋生活中生物現象的方法和手段。
學生鞏固所學習的知識,校正所學知識中的錯誤概念和結論,或運用所學知識中的概念和規律解決自然現象和生活實際問題,並將獲得的抽象性知識應用於實踐,達到真正掌握概念或原理的目的,做到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形成,實現其各方面的發展。
(6)課堂教學要注意那幾個方面擴展閱讀:
課堂教學的主要類型:
1、認知性問題。回答時,學生只需對事實或其他事項作回憶性的重述。
2、推理性問題。回答時,學生須對所接受或所回憶的資料進行分析及整合。
3、創造性問題。回答時,學生須將要素、概念、已有知識等新組合或採用新奇、獨特的觀點做出異乎尋常的反應,此類問題沒有單一性質的標准答案。
4、評價性問題。回答時,學生須先設定標准或價值觀念,據此對事物進行評價判斷或選擇。
5、常規管理性問題。 在新課堂中,教學所關注的重點轉向了學生素質的提高,因此,對課堂中的提問無論是功能要求,還是提問類型都需要更新與拓展,提問要為問題情境創設、為學生能提出新的問題服務,不斷增加創造性問題、方法性問題、探究性問題等,使提問成為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
⑺ 在教學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一下幾個問題:
1.
要注意時刻觀注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況。
新參加工作的教師由於對課堂教學工作還比較陌生,在課堂上往往會「顧此失彼」。表現之一就是只想著要去完成自己在課前寫的「教學設計」的每個環節。而顧不上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狀態如何,所以有些學生沒有聽課、甚至在玩耍等都都沒有發現。所以,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重視關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學習狀況,當有學生的學習狀況不佳時,一定要先注意做好組織教學工作。
2.
要注意對教材教學內容的學習、研究。
對教材中的教學內容陌生是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普遍存在的問題,由於這樣,所以出現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完成一個環節後忘記了下一個環節該上什麼、教學內容的呈現混亂、教學時間分配不當等問題。因此,青年教師在課前准備階段,一定要多花時間,認真研究、學習教學內容,吃透教材的「知識點」,由這一「知識點」出發,設計教學形式。這樣,及時課堂上出現的臨時性的「小狀況」,也能夠緊緊抓住「知識點」靈活改變教學方法。
3.
要注意在細節上給學生正確的示範。
小學生對老師有著一種天真的「信賴」,他們認為老師說的、做的都是正確的的,因此,「老師都這樣說」就成了他們的一句掛在口頭的一句話。面對學生的「信賴」,我們當老師的隨時隨地都要給學生一種正確的「示範」。然而,在前段時間的調研聽課中,卻經常性地發現新教師們學生面前做出了一些錯誤性的「示範」:如在板書上寫出錯別字、對學生的錯誤答案未加分析地給予肯定等。因此,青年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盡量在細節上避免這種小錯誤的發生。
4.
課堂教學要緊緊圍繞本課教學重點展開。
一節課的教學內容,說到底其實也不是很多,就是教學目標中所規定的那幾點。然而,新教師們在課堂教學中卻經常把握不準,為了將學生引入本課的教學內容,往往花了一節課中最為寶貴的5-10分鍾,在中間的教學過程中,又覺得這也重要,那也重要,結果偏離了教學重點,造成知識點不鞏固。在一堂課中,從課的導入、知識點的教學、練習的設計、課間操的編排到課的小結,每一個環節都要緊扣教學目標、抓住教學目標展開,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課「朴實有效」。
5.
要注意對學生學習缺陷的當堂反饋糾正。
在組織學生進行課堂練習時,許多青年教師總是離不開講台,然而在講台上卻又無所事事,浪費時間。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當學生開始做課堂練習時,教師要及時離開講台,在學生中進行巡視檢查、指導,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典型錯誤,在分析反饋階段,應該用在學生中發現的典型錯誤進行分析,讓學生們知道自己為什麼錯了,錯在哪裡,並當堂糾正,而不是僅拿正確的答案讓學生「對」一下,糾正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