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詩歌教學一般有哪些步驟
新課程標准語文教科書選編了大量的現代詩,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七年級上、下冊共選編了12首現代詩歌,在初中階段就大量選編現代詩歌,在此前的教材中是不曾有過的,對此有些老師提出疑慮。原因之一是現代詩歌讓學生難學,他們認為詩歌不是故事類的作品,難以喚起中學生的興趣,並且詩歌本身就難懂,學生讀了也不一定能接受。其次是老師難教,現代詩歌在字面上雖無生僻詞語,讀了以後有時卻讓人不知所雲,就算是教師也難免會如墮入雲霧之中。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們甚至懷疑自己的理解能力和欣賞水平。再者,因為詩歌本身蘊涵內容的豐富性及含蓄性,使得解讀詩歌也成為極具個性的一種精神活動,不同的讀者對同一首詩歌的理解可能會大不相同,這也是教師覺得詩歌不好教的原因致之一。誠如是,但詩歌的引入同樣會帶來不可估量的積極影響。它能培養學生的讀詩興趣,認識詩歌的基本特點和類型;讓學生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陶冶學生心態,豐富學生情感;培養積極的鑒賞態度,激發鑒賞興趣,提高詩歌的文學鑒賞能力;培養學生的想像、聯想能力,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體味作品的藝術魅力,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內涵;開闊學生胸懷,美化學生心靈,培養學生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品味詩歌語言魅力、藝術構思技巧,可以培養精煉、准確地運用語言的能力。同時,可發展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和審美鑒賞能力。不斷提高其表情朗讀水平。那麼如何適應新教材的變革,遵循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從事現代詩歌的教學呢?下面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談談我對詩歌教學的幾點粗淺的體會:
一、加強朗讀訓練
朗誦是詩歌學習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對於中學生來說,朗誦也適合他們的口味,容易引起他們的興趣。新教材在每一首現代詩的課後練習中,都有這方面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編者的意圖,教師更應該明白詩歌教學中朗誦是非常重要的,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都點明了朗誦教學的重要性.可以根據詩歌的不同風格選擇不同的朗讀方式:如教師范讀、個別朗讀、齊聲朗讀、配樂朗讀、分角色朗讀等,讓學生邊讀邊聽,邊讀邊學,邊讀邊思,得到科學而有效的訓練。營造朗讀的氣氛,引導學生漸入佳境。朗誦應講究方法,教師應加強這方面的指導。如初讀,讀准字音(查字典及結合課文注釋), 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再讀,整體感悟,把握其節奏及感情, 能夠用語音語調的變化來表達不同的感情;能夠用不同的停頓的方式和重讀方式來表現作品的內容與情感。一般情況下,對於詩歌,應多指導學生大聲朗讀,讀出感情色彩,讀得琅琅上口,熟讀成誦;需要強調課文中的重點詞、重點句、重點段時,應指導學生齊讀;讓學生領略某篇文章的優美文辭;欣賞其藝術特色時,應指導學生自由讀。當然對詩歌更高要求的朗誦,能夠根據作品的思想內容進行個性化的朗讀,必定是在對內容有了更深的理解與把握之後,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品味詩歌語言而把握誦讀的感情,洋溢著朗讀的渴望。同時還應注意朗誦不應只是教學的開始,而應貫穿於整個詩歌教學過程中,可以說詩歌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離不了朗誦,應根據每一步的教學任務提出不同的朗誦要求。
二、發揮想像和聯想,調動形象思維
詩中的世界已不同於實際生活中的客觀世界,他們總是經過詩人有意無意的「改造」,投上了詩人在特定情境中的感情色彩,要理解詩人的感情,首先得進入詩中的世界。每一篇詩作都是客觀世界在詩人心中的再現,或多或少地打上了詩人自身思想感情的烙印,讀詩必要經歷這樣一個過程:詩人心中之詩——紙上之詩——讀者心中之詩。所以鑒賞詩歌首先應進入作者的內心世界,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感悟詩歌的內涵,品味詩情畫意。這中間有一個關鍵環節,就是聯想和想像。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聯想和想像,如「請同學們團上眼睛,仔細聆聽詩人的深情絮語,看看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了哪些畫面?」並讓同學們描述出自己頭腦中的畫面,經過這一環節的教學,同學們大多能結合詩歌內容有所想,有所說,當然學生此時所說的已不完全是詩之內容了,而總是帶有自己對生活的認識和感悟了。現代詩歌教學中,通過這樣的訓練,既活躍了學生的形象思維,使他們更好地品味了詩情畫意,又培養了他們口頭描述的能力。學生在聯想和想像中,加進了自己的感悟,又不同程度地激發了他們的創造力
聯系學生實際,引導學生獲得獨特的生活和情感體驗
教學現代詩歌時應注重引導學生注意語文與生活的聯系,當然這里的生活包括社會、自然和人生三方面。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學習詩歌,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讓他們自己說出對生活的獨特感受,從而更深刻地領悟詩歌的內涵。由於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不同,故而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也不盡相同,「詩人以一致之思,讀者各以其情而自得」。詩歌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對詩歌內涵的與眾不同的獨特體驗,也許創造性的火花就此而迸發。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有意識地設置這種機會。如問:請把你喜歡的詩句向同學大聲朗讀出來,並說明喜歡的理由;請找出你認為寫得較好的詩句或詞語,並簡要說明原因。經過我的多次實踐,這種情況下學生皆能有所發現並不時有精彩而獨到的見解,特別是對詞句的理解,往往具體而深刻。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的個性皆能得到張揚。我們有時可以在找准整首詩歌的關鍵之後,再找一個小的,貼近學生生活、情感的切入點,作為進入一首詩的楔子。要尊重學生對作品獨特的個性化解讀,甚至要引導學生有獨特閱讀體驗。新課標指出「文學作品得閱讀鑒賞,往往帶有更多的主觀性和個人色彩,應鼓勵學生積極的,富有創意地構建文本意義」,詩歌尤其如此。
要聯系學生的實際並不是要處處都落到學生的生活實際、認知實際和情感體驗,要防止將詩歌庸俗化處理的傾向。
四、品味語言,獲得感悟
詩歌語言不同於日常口語,也不同於普通的散文化的語言,而表現出新穎、凝練,不拘泥於通用的語法規范、邏輯結構,寫景抒情能直入人心的特點。詩的語言精煉、濃縮、字少意多,有極強的表現力。我們引導學生讀詩,通過對詩的用詞的研究、鑒賞,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領略詩歌的價值,還可以為學生寫文章時在遣詞造句方面提供經驗。好的詩常在煉意、煉字、雕詞琢句上獨見功夫,因一詞一字而盡傳精神。所以我在「一詞」上精當講解;在「一字」上進行「點撥」啟發,學生認真地思考和體味,就能獲得獨有的感悟。上課時,我們在詩歌中的某一句或幾句話中抽掉一個關鍵性的詞語。學生把抽後的單薄的詩歌和原詩相對比,把缺失的詞語反復體會,融入自己的想像和感受,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品析詩歌語言對於入景、入情地感知詩歌非常重要。
五、抓住詩歌的意象,理解詩人的感情
詩人鄭敏有過十分精當的比喻,她說:「詩如果是用預制板建成的建築物,意象就是一塊塊的預制板。」她又說:意象「象一個集成線路的組件…它對詩的作用好象一個集成線路的組件對電子儀器的作用。」這話也指出了意象即是詩歌的基本成分這一事實,一首詩也就是一個有機組合的意象系統。可以這樣說,意象既是構建詩歌的基本元素,又是區別詩與非詩的基本特徵。沒有了意象,詩就成了直白與說明,換言之也就不能稱之為詩了。從某種意識上講,意象就是詩歌看得見的靈魂,抓住一首詩的意象就等於獲得解讀該詩的一把金鑰匙。作家要表現的思想,抒發的感情,在詩中往往通過一些具體的事物來表現,這些具體事物也就是意象。抓住這一點有助於我們快速了解詩人要表達的情感。
六、模仿寫詩,學以致用
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注意詩來源於生活,是詩人對生活的感悟,那麼我們也同樣可以把對生活的感悟用詩化的語言表述出來,當然這種寫作是帶有模仿借鑒性質的。仿寫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可就例句進行延續性仿寫,可就例詩進行整段仿寫。仿寫時要注意藉助聯想、想像、比喻、排比等手法來表達自己獨特的情感和生活體驗。
詩歌畢竟是詩人對生活的藝術再現,是最精粹的文學形式之一。詩歌教學也是一項富有創造性的工作。講好一篇詩是一種藝術創造,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提高思想水平和業務能力,發揮獨創精神,不斷在教學上進行探索、改革,讓現代詩歌教學逐步走向科學化、藝術化的軌道
Ⅱ 如何導入詩歌的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的內涵
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入、
製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景或氛圍,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在情境中動
情,在情境中共鳴,潛意識地進入學習狀態,幫助學生迅速而准確地理解教學內容。
對中國情境教學做出突出貢獻的李吉林老師認為「
『情境教學』中的『情境』取自
古人『文之思也,其神遠矣』之意,
『情境教學』就是充分利用形象,創設典型場景,
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把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結合起來,以促進兒童整體和諧發展為主
要目標的一種教學模式。
」
①
情境教學能真正走出自己的路,主要是從我國古代詩詞的「境界學說」中汲取豐富
營養的結果。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對「情境」進行了論述,提出「心物交融」說。所
謂「情以物遷」,「辭以情發」,肯定了「物」、「情」、「辭」三者的關系。情境教學則繼
承並發揚了這一理念,形成了「物」、「情」、「辭」、「思」相互關系的認識,即「物」激「情」,「情」發「辭」,「辭」促「思」,「思」又加深對物的認識的這種相互作用脈絡。
(二)
情境教學與古詩詞的關系
南朝劉勰在他的《文心雕龍》中就有「情以物遷,辭以情發」的說法;清代王國維
在《人間詞話》中也留下了「景非獨為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的論述;
現代教育家葉聖陶老先生的《二十韻》中也有「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的名言。這
些精闢的論述都闡明了情境與人之間的密切關系,情境是人與景在情的交融下的產物。
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古詩詞教學就是要帶領學生發現美、欣賞美,進入古詩詞所
描繪的情境,體味古詩詞中所蘊涵的情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情境教學的應用對學生
的學習感悟有極大的幫助。正如心理學家羅傑斯所說「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是保證有
效地進行教學的重要條件。
Ⅲ 如何進行現代詩歌教學
今天聽了一位優秀教師執教的現代詩,熱鬧的課堂氣氛後,是我的茫然。學習內容是現我國著名現代詩人王家新的《在山的那邊》。
詩歌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回憶自己童年時候翻山看海的經歷,第二部分寫了自己成年後的感悟和信念。
詩歌教學不同於一般課文教學,上好它還真不容易。
執教的周老師很優秀,多次在市區內上過研討課、展示課。教學時,她主要通過「讀」「品」「賞」來引導學生走進文本。
課始,她通過自己的配樂范讀,把學生帶到了課文之中,然後就是學生自由讀,,接下來引導學生發現詩歌的形式特點,分為兩個部分。開始環節都還不錯,多讀是學習詩歌的「法寶」。
生:是在翻越了無數座山之後看到海的。
生:不一樣。
生很快知道童年想看的海是現實中的大海,但對成年之後的海,卻一下子無從說起
師:討論一下,看看書。
學生從書中找到了「用信念凝成的海」。教師接著引導,讓學生說出「海「象徵理想,無數的山象徵艱難困苦,最後老師小結,這就是這首詩的一大特點,用象徵手法表達自己內心感受。
現代詩不比一般課文,語言凝練是它的特點,用詞用典也與一般文章不同,每個文字背後都掩藏著作者的「心」。它的教學應該有它的特點。
第一,讀是現代詩教學的主要手段。現代詩跟一般課文的文字表述有些不一樣,節奏感、韻律感很強。教學初,就應該讓學生讀通讀熟詩句,還要讀出特有的節奏感,在讀中初步感知詩句內容和情感。
第三,學詩還應該學會調用學生的生活體驗,來體會詩句情感。一切「詩語」皆情語,現代詩的意蘊都比較深遠,用詞用典的現象比較常見,所以沒有學生的生活體驗參與學習,學生只會在教師的引導之下感悟著老師的感悟。
比方這首詩,在講詩人小時候沒看到海的沮喪、失望時,教師不能只就詩句內容去硬性感悟,更多的是要學生去探究,去喚醒學生的生活經歷。不然學生口裡的「沮喪」「失望」只是一個心情符號,激不起他們內心的感受,沒有情感體驗的詞語是沒有溫度的。教師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回憶自己爬山的經歷,去感受辛辛苦苦爬上山頂卻沒見到大海的沮喪,這時候的品讀,情感就會更深一層,學生會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印證」詩句內容和情感。
第四,現代詩的教學不能簡單地靠一再的讀去體會情感,因為凝練的語言會讓學生找不著感覺,所以讀詩時,教師還有必要引著學生去「消化」詩句的語言,把這些詞語變成學生生活的寫照,這樣,學生在讀詩的時候才會自覺用自己的經歷去印證詩句的內涵,讀出自己的感悟。像這首詩,引導學生學習第二部分時,一定要把文字「無數座山」變成學生生活中的重重困難,只有在這種情境下的,才會知道「信念」的重要性,才會在心中營造起那片「用信念凝成的海」。
第五,現代詩的學習還需要積累,建議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次的讀,幫助學生積累詩句。真正領悟詩歌意境是需要具體情境的,積累有助內化,說不定某一個生活情境中積累的詩句就會脫口而出,通過它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所以,學現代詩,不是學內容,也不是學知識。更重要的是一種文化的積淀,是一種情感的積累。
這樣的教學可以收到以下效果:首先,讓學生經歷了讀詩的過程,懂得欣賞詩歌要領會藝術形象所蘊含的意味。第二,了解讀詩的方法:結合背景,結合自己生活體驗,想像詩歌描寫的意境,把意象具體化,體現詩歌的形象性。第三,初步感受到詩都是有意象的,表現手法用多種形式,如:
用典、想像、烘托、渲染、象徵、對比、托物言志等
Ⅳ 現代詩歌教學的基本思路
探索詩歌教學思路 提升觀課評課水平——城廂區陳玉水名師工作室送教下鄉教學觀摩
為探索詩歌鑒賞課堂的高效教學思路,提升教師課堂觀察和課堂評析水平,12月25日上午,城廂區陳玉水名師工作室送教下鄉教學觀摩暨專題講座活動在莆田十二中舉行。名師工作室所有成員及莆田五中、莆田三中、莆田十二中、莆田十八中的相關教師參加。
先由莆田十二中徐少清老師給高一(4)班同學上古代詩歌鑒賞之一——《短歌行》。徐少清老師從詩歌鑒賞知人論世、吟詠言志入手,針對高一學生接觸詩歌不久的特點,引導學生感知情懷。隨後由莆田十二中林華雙老師給高二(7)班同學上古代詩歌鑒賞之二——《旅夜書懷》。林華雙老師注重從體悟詩歌的意象意境方面做方法的引導,學生在練習的同時提升了審美能力。
兩節課後,由陳玉水老師作《觀評課的幾個維度》的專題講座。陳玉水老師指出,觀評課的核心是緊抓新課標,它不僅是執教者組織課堂教學的依據,也是評課者評價一堂語文課的標准。評課者只有全面把握新課標,才能深入理解語文課程的精神實質,洞悉課堂教學的得失成敗。要把是否促進了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高作為評價的切入點。
本次送教下鄉教學觀摩暨專題講座活動,使教者有所得,聽者有所獲,為高效課堂的推進作了有益的嘗試。
Ⅳ 情境教學法在應用文中運用的原則
在應用文中的運用的原則是非常廣泛的,也是直到使用的
Ⅵ 中國詩歌中的情境交融如何體現
情境交融,指詩歌中的環境描寫、氣氛渲染跟人物的思想感情抒發結合得很緊密。多專寫成「情景交融」。
中國詩歌中屬的情景交融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寓情於景。詩人將感情融會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自然景物或場面的描摹刻畫來抒發感情,是一種間接的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這里,春夜雨景,包含了詩人的喜悅心情。
2、借景抒情。詩人把自身抒發的情感、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過描寫景物予以抒發。如杜甫的《絕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詩人把立足點放在抒情上,借景抒情,關鍵在「借」,即寫景是次,抒情是主;寫景是手段,抒情是目的。要為抒情而寫景。
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