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教師應具備的教育教學知識是什麼
講課。有時考說課。面試說課會用到教育學,然後是面試一般招聘小學美術老師會先考你的美術基本功,教育心理學知識
Ⅱ 什麼是教師正常開展教育教學的根本指導原則
科學性和思想性統一原則
(1)含義
科學性和思想性統一原則,是指教學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授予學生以科學知識,並結合知識教學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品德和正確的價值觀與世界觀教育。
(2)基本要求
①保證教學的科學性;
②發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③要重視補充有價值的資料、事例或錄像;
④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思想修養。
2.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1)含義
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是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繫上去理解知識,並注重學以致用,發展動手能力,領悟知識的價值。
(2)基本要求
①書本知識的教學要注重聯系實際;
②重視引導學生運用知識;
③逐步培養與形成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④補充必要的鄉土教材。
3.直觀性原則
(1)含義
直觀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所學事物或圖像,聆聽教師用語言對所學對象的形象描繪,形成有關事物具體而清晰的表象,以便理解所學知識。
(2)基本要求
①正確選擇直觀教具和現代化教學手段;
②直觀要與講解相結合;
③防止直觀的不當與濫用;
④重視運用語言直觀。
4.啟發性原則
(1)含義
啟發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引導他們經過積極思考與探究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學會分析問題,樹立求真意識和人文情懷。
啟發性原則看似強調教師的啟發,實則更重引發學生的主動探究,重學生的領悟、融會貫通與覺醒,讓學生能動地創造性地獲得知識、智能與品性的全面發展。故這個原則亦可稱探究性原則,或啟發與探究相結合原則,更能反映時代的精神。
(2)基本要求
①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②善於提問激疑,引導教學步步深入;
③注重通過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啟發學生獲取知識;
④發揚教學民主。
5.循序漸進原則
(1)含義
循序漸進原則,是指教學要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和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2)基本要求
①按教材的系統性進行教學;
②抓主要矛盾,解決好重點與難點;
③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
④將系統連貫性與靈活多樣性結合起來。
6.鞏固性原則
(1)含義
鞏固性原則,是指教學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知識和技能,長久地保持在記憶中,以便根據需要迅速再現出來,卓有成效地運用。
(2)基本要求
①在理解的基礎上鞏固;
②重視組織各種復習;
③在擴充、改組和運用知識中積極鞏固。
7.發展性原則
(1)含義
發展性原則,是指教學的內容、方法和進度要適合學生的發展水平,但又有一定的難度,需要他們經過努力才能掌握,以便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
(2)基本要求
①了解學生的發展水平,從實際出發進行教學;
②考慮學生認識發展的時代特點。
8.因材施教原則
(1)含義
因材施教原則,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與個性特點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區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長善救失、獲得最佳發展。
(2)貫徹該原則的基本要求
①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有區別的教學;
②採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
Ⅲ 簡答題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實施義務教育教學工作應當適應全體學生的需要。
Ⅳ 什麼是教育教育要求教師做什麼
教育:
是培養來新生一代准備源從事社會生活的整個過程,也是人類社會生產經驗得以繼承發揚的關鍵環節,主要指學校對適齡兒童、少年、青年進行培養的過程。廣義上講,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都是教育。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其涵義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為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類型有正規教育、成人教育、技術教育、特殊教育、終身教育等。
教育為了:
為了繼承發揚人類社會生產經驗,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為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
教師:
廣義的教師是泛指傳授知識、經驗的人,狹義的教師系指受過專門教育和訓練的人,並在教育(學校)中擔任教育、教學工作的人,狹義方面來理解,即教師是指受過專門教育和訓練的,在學校中向學生傳遞人類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發展學生的體質,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社會需要的人才的專業人員。
Ⅳ 教育老師有哪些要求
要取得教師資格應具備哪些條件?
教師資格條件是《教師資格條例》中的重要內容。教師資格條件分為共同條件和每種教師資格特有的條件兩部分。
取得各種教師資格的共同條件在《教師法》第十條中已明確規定:「中國公民凡遵守憲法和法律,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備規定的學歷或者經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合格,有教育教學能力,經認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師資格。」這是七種教師資格都要求具備的共同條件。教師資格的共同條件是制定不同階段學校要求的教師資格條件的法律依據。不同的學校還要求有更細的、符合本級學校教育教學要求與特點的具體條件和可操作的規定,特別是在教育教學能力方面,具體的規定和要求更多、更細。除了各種教師資格都必須具備的共同條件外,《教師法》《教師資格條例》《〈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等法律法規還對不同的教師資格所要求的具體條件,在以下六個方面進行了細化和明確。
1.各種教師資格應當具備的學歷要求
●取得幼兒園教師資格,必須具備幼兒師范教育類專業畢業及其以上學歷,其他中等專業學校畢業學歷應當視為不合格學歷。
●取得小學教師資格,必須具備中等專業學校、中等職業學校師范教育類專業畢業及其以上學歷,其他中等專業學校畢業學歷應當視為不合格學歷。
●取得初級中學教師、初級職業學校文化、專業課教師資格,應當具備高等師范專科學校或者其他大學專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取得高級中學教師資格和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資格,應當具備高等師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學本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 取得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應當具備各類中等職業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由於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教育教學的特殊性,對於一些具有特殊技藝的人員,學歷要求還可以適當放寬,具體放寬到什麼程度,要根據個人所具有的特殊技藝而論,而且要經過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批准才能放寬。實習指導教師資格除了有學歷要求外,還應當同時具備相當助理工程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或者中級以上工人技術等級。這是和其他六種教師資格的顯著區別。
●取得高等學校教師資格,應當具備研究生或者大學本科畢業學歷。
2.教育教學基本素質和能力要求
由於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區別於其他任何職業的關鍵在於從事教師職業必須具有教育教學能力,也就是說不僅要掌握一定的知識,更重要的要把知識按照不同學校教學計劃的要求傳授給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學習能力和道德人格,使學生的特長和潛力能夠充分發揮出來。教育教學能力的內容廣泛,要求較高,鑒於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教育發展水平差異較大,公民的素質差異較大,因此,《〈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規定,教育教學基本素質和能力的「具體測試辦法和標准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制定」。
3.擔任教師工作所必須具備的身體條件
「身體條件」應為教育教學能力的一部分,或者說是承擔教育教學任務的「硬體」。因為教師(特別是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身體條件對教育教學效果有一定影響。《教師資格條例》第六條規定:「『有教育教學能力』應當包括符合國家規定的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身體條件。」教師身體條件主要是要求無傳染性疾病,無精神病史,有完全的法律行為能力等等。「身體條件」的具體標准參照師范教育類專業招生體檢標準的有關規定執行。
4.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的專業技術要求
中等職業學校「培養國民經濟部門需要的中等專業技術人員」的性質,決定了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中實習和實際操作的內容較多,這些實習和實際操作任務是由實習指導教師承擔的,這些實際操作教學水平,除了要有一定的學歷作基礎外,還要有相當長時間的經驗積累和實踐鍛煉才能達到。所以,在《教師資格條例》第七條第二款中規定:「取得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應當具備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學歷,並應當具有相當助理工程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或者中級以上工人技術等級。」
5、普通話水平要求
《教育法》規定在我國各級各類學校教學都應當推廣使用普通話。《〈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第八條規定:普通話水平應當達到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頒布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准》二級乙等以上標准。少數方言復雜地區的普通話水平應當達到三級甲等以上標准;使用漢語和當地民族語言教學的少數民族自治區的普通話水平,由省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規定標准。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人們的交往越來越密切,范圍越來越大,普通話作為交往的重要工具日益為社會所重視。作為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對推廣使用普通話更是責無旁貸。作為教師,在普通話水平方面,應當有比其他的社會成員有更高的標准。
6.教育學、心理學知識要求
學習掌握,並能在教育教學實踐工作中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原理,是教師職業的特殊要求。對非師范教育類專業畢業人員申請教師資格,《教師資格條例》第十六條規定「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受委託的高等學校可以要求申請人補修教育學、心理學等課程」,並取得結業證書。根據這條規定和不同教師資格的不同要求、不同地區和不同的申請人的實際情況,教育學、心理學的學習和考察(考試)等,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規定具體辦法。
Ⅵ 學校教學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原則是什麼
基本要求
要認真貫徹執行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方針,面向世界、面迴向現代答化、面向未來,為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學校工作必須堅持以教學工作為中心的原則,加強教學理論的研究,深化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原則
(1)教育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原則。
(2)與發展教學相結合的原則。
(3)教法與研究學法相結合的原則。
(4)全體與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原則。
(5)守則與靈活多樣相結合的原則。
Ⅶ 教師職業有什麼要求
1、「愛國守法」——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
2、「愛崗敬業」——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
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
3、「關愛學生」——師德的靈魂。
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4、「教書育人」——教師的天職。
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5、「為人師表」——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
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6、「終身學習」——教師專業發展不竭的動力。
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7)教育教學要求是什麼擴展閱讀:
第一,教師為主體,學生為客體。這種觀點是說,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處在絕對的支配地位,學生處在絕對的受支配地位。這種觀點是「教師中心論」。
第二,學生為主體,教師完全受制於學生的要求。這種觀點是說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處在絕對的被支配的位置。這種觀點是「學生中心論」。
第三,教師與學生互為主客體。
參考資料:教師-網路
Ⅷ 教學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一、答案:
教學的基本原則是:
教學整體性原則
它包含著兩重含義:一是教學所承擔的任務具有整體性,教學任務的完成應是完整的,全面的,不能有任何方面的偏廢;二是指教學活動的本身具有整體性,教學是由一系列教學要素構成的一個完整系統。
啟發創造原則
這一教學原則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激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從而使學生在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的同時,充分發展自己的創造性能力與創造性人格。
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這一教學原則是指教學活動必須堅持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和統一,用理論分析實際,用實際驗證理論,使學生從理論和實際的結合中理解、掌握知識,並在這個結合的過程中學會運用知識。
有序性原則
這一教學原則是指教學工作要結合學科的邏輯結構和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有次序、有步驟地開展和進行,以期使學生能夠有效地掌握系統的科學知識,有效地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師生協同原則
這一教學原則主要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在充分發揮自身作用的同時,還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教學過程真正處於師生協同活動,相互促進的狀態之中。其實質就是要處理好教師與學生,教與學的關系。
因材施教原則
因材施教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不同教學對象的具體情況,採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進行差異性的教育,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得到自己充分的,最好的發展。
積累與熟練原則
這一教學原則是指教學活動應該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獲得廣博、深厚和牢固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進而使他們對知識、技能的掌握能夠達到熟練和運用自如的程度。
反饋調節原則
這一教學原則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從教和學的活動中及時獲得反饋信息,以便及時了解教與學的情況,並能夠及時有效地調節和控制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達到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目的。
教學最優化原則
這一教學原則是指教學活動中,要對教學效果起制約作用的各種因素,進行綜合調控,實施最優的教學,取得最優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原則的含義:
教學原則是有效進行教學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原理。它既指導教師的教,也指導學生的學,應貫徹於教學過程的各個方面和始終。
三、教學原則的意義:
1.教學原則對教學活動的順利有效進行有著指導性和調節性的意義。
作為教學活動的准則,它必然能夠對教學活動的各個方面起著指導和調控的作用,能夠為教師提供積極有效的開展教學活動的依據。
2.教學原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組織形式的選擇。 教學原則確定之後,對教學活動中的內容、方法、手、形式的選擇,都有著積極而重要的作用。巴拉諾夫指出:「教學論原則決定教學方法。選擇教學方法和論證其效果有賴於作為這些方法基礎的教學論原則。教學論原則體系,就是對學習和掌握教材的基本途徑的總的說明。」
3.科學的教學原則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
科學的教學原則在人們的教學活動的實踐中靈活有效的運用,對教學活動的有效順利地開展,對提高教學活動的質量和效率都會有著積極的作用。
Ⅸ 教學要求與教學目的有什麼不同
教學目標比較宏觀;教學要求更具體,容易實施。教學要求是為教學目標的達成而設置的,只有通過一個個小的教學目標的事實才能逐步實現一個個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規定了大的行為方向,教學要求為行為制定了小的步驟!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果,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它既與教育目的、培養目標相聯系,又不同於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
教學要求是教師和學生所組成的一種人類特有的人才培養活動中的要求。通過這種活動,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積極自覺地學習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促進學生多方面素質全面提高,使他們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
拓展資料: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一定社會需要的人的總要求。教育目的是根據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生產、文化科學技術發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狀況確定的。它反映了一定社會對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最終目標,也是確定教育內容、選擇教育方法、檢查和評價教育效果的根據。
教育目的與教學目的是普遍與特殊的關系。教育目的是國家培養什麼樣人才的總要求,反映社會成員在教育上總的需要。教學目的是教學領域里為實現教育目的而提出的的要求,反映的是教學主體的需要。教育目的引導著教學目的,教學目的必然受制於教育目的。通常,教育目的要轉化為教學目的,使社會需要具體化為教學主體的需要。
教學目的與教學目標的相同之處表現在:
第一,二者提出或制定的依據相同。無論是「教學目的」的提出還是「教學目標」的制定,都必須以課程標准所限定的范圍和各科教材內容所應達到的深度為依據,都必須服從、服務於國家的教育目的。
第二,二者對教學所起的作用相同。無論教學目的還是教學目標,都是教學過程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都對落實課程標准、制定教學計劃、組織教學內容、明確教學方向、確定教學重點、選擇教學方法、安排教學過程等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