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展示青春風采彰顯校園文化的演講稿 求短的
「綠色」是生命活力的象徵,是自然健康的「代言人」。學校是培育生命個體,培植社會棟梁的專業場所,我們關注每一個生命個體及整體的人格發展,關注他們的成長經歷、關注他們的發展狀態,關注他們的學習、關注他們的生活。我們的目標是讓每一個生命個體在充滿生命活力、自然健康的和諧環境中成長,在成長的心路歷程中感受快樂與幸福、成功與激情、挫折與奮進……讓每一個生命個體和諧發展。這就是我們所追求的教育狀態。我們較理性地分析學校德育工作積淀的文化底蘊,結合現代人、現代教育提倡的人本發展的精神理念,提出了構建「綠色文化」作為新課程背景下德育工作的突破口。
「綠色文化」涵義即:
「綠色文化」在這里專指學校文化。以「關注人的和諧發展」的人文思想為指導,以和諧教育為途徑,引導師生在現實社會中享受純凈、自然、積極、健康的「綠色空間」,激發他們對真、善、美的追求,共同創造綠色生活環境、傳播綠色生活理念、共享和諧快樂的生活,培養具有健康心理、和諧發展的人。這樣的教育理念滲透到學校的德育工作中,通過不斷的探索和提煉,逐漸形成具有學校特色的教育文化。
和諧教育是構建綠色教育文化的關鍵。不和諧的教育不可能培養出自然、健康、積極成長的人,而培養出的人可能會形成情感扭曲、人格障礙等不健全的狀態。和諧教育就其本質而言,是以營造教育的和諧為出發點,通過教育的和諧,達到促進受教育者和諧發展的目的,因此,和諧教育必然要求教育自身的和諧,追求學校整體的教育教學活動與學生身心發展的和諧性。因此,只有讓「綠色●和諧」的生活教育理念深入到集體中的每一個個體心靈,才能促進個體自覺地規范自己的言行,提升自身的修養,並相互影響,形成相對穩定的生活狀態。
構建「綠色文化」實踐初探:
我們主要從構築「綠色屏障」、「綠色氛圍」和「綠色心靈」三個方面進行了實踐探索。
一、 建立保障機制,提供綠色文化屏障。
成立學校「綠色文化」研究機構,對「綠色文化」的內涵、思想理念進行專門的研究,結合學校自身的發展歷程和前景展望分析構建「綠色文化」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對學校德育工作進行宏觀調控和微觀指導,促進學校「綠色文化」特色的形成。
建立「綠色家園」評比制度。評比活動以爭奪「小蜜蜂」、「喇叭花」、「蘑菇」、「大樹」四種可愛的卡通標牌為載體,分別根據四種圖案象徵的不同含義對班級的班風班貌進行評定,如:小蜜蜂提示大家要愛勞動;讓禮儀之花開在綠色家園中;鮮艷的蘑菇提示自己珍惜生命,注意安全;大樹則是象徵孩子們健康成長,像大樹一樣枝繁葉茂,經受住風吹雨打。另外,要求在綠色家園中必須建立綠色角、好書閱讀角等,以健康積極的文化影響孩子們。評比活動每周一次,每月評出星級班級,期末評出星級綠色家園。激勵性的評比制度為孩子們創設了積極的競爭氛圍,讓孩子們在「綠色家園」中,懂得用自己文明的言行、積極健康的心理贏得自己和團隊的榮譽,從而逐漸學會自我教育,成為「綠色家園」中一個個健康成長的「小樹苗」。「綠色家園」成為了「小樹苗」健康成長的綠色屏障。
建立促進教育者專業發展學習制度。構建「綠色文化」,教育者作為孩子成長的引領者起著致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學校必須建立完善的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教師教育學習制度。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定期召開輔導員會議,組織學習研究工作,轉變教師的德育觀,提高教師的教育工作水平。第一,專家引領。聘請專家為大家作專題講座,專家通過生動的例子、活動案例指導活動育人的具體方法。第二,同伴互助。開展學習心得交流會,如:學校德育主任聆聽了李鎮西的「走進心靈的德育」報告後,立即在學校開展了交流與匯報,使大家在思想交流碰撞中提升教育素養。第 三,經驗交流與分享。如:定期舉行經驗交流會,分享德育工作經驗,探索科學的教育方法和途徑。教師的成長,為學校注入了生機和活力;教師的逐漸成熟,為加速學校文化的積淀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發揮校園文化優勢,營造「綠色、和諧」的氛圍
(一)發揮主體參與的積極作用。圍繞「綠色、和諧」的主題,讓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圖案、語言設計校園文明禮儀、環保綠化的溫馨提示牌,貼在過道、花園里。學校的走廊成為「和諧校園生活展示台」,教師、學生、家長活動的照片讓孩子們感受自己的成長、感受教師和家長愛的教育,感受學校的快速發展,讓孩子們沉浸在和諧的校園氛圍中體驗成長的幸福,增強自我發展意識和自我教育的信心。
(二)發揮環境育人的功效。各班根據自身的優勢,發揮學生主體性,將班級環境作為學生展示的舞台、教師教育的隱形講台,讓牆壁會「說話」,讓學生在色彩斑斕的牆壁上「shou」出自我。這就是班級環境文化建設的宗旨。因此,各班學生在老師的引導幫助下,充分地發揮各自的長處,將環境布置得具有個性化、教育性、生活性、時代性,體現健康、文明、向上的精神風貌。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中自然地凈化自己的心靈,不斷進行自我教育。
(三)凸顯人文精神。校園人文精神主要表現在師生、生生、家校的和諧關系中。每個成員都是這個和諧關系中的主體,他們之間人際關系的性質決定著學校人文精神的塑造。我們認為,愛的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根本、師生情感的紐帶。人際間真誠的愛和溝通,將引領大家崇尚自然、崇尚純潔。校園內的一言一行都彰顯著這樣的人文精神,孩子們在真愛中體驗真、善、美,在體驗中感悟真理、真情。
三、豐富活動內涵,培育「綠色心靈」
「綠色心靈」是指懂得文明禮儀、心理健康、具有環保意識、公德意識、富有愛心……,具有「綠色心靈」的人在生活中是快樂的、積極的、生機勃勃的。活動永遠是教育最好的途徑,因此,在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同時,要更加註重活動的內涵對孩子們的心靈「潤物細無聲」的潛入,使教育進入一種健康的常態,從而達到教育發展與孩子心靈進化的和諧統一。
孩子們的體驗故事:
1、「牽手沙河,快樂成長」
我校座落在成都的一條重要河流沙河旁,近年來,沙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校結合實際情況,以沙河為載體,開展了「牽手沙河,快樂成長」環保主題系列活動。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為沙河護綠,用畫筆、照相機留下沙河的美麗,有的孩子即興為沙河創作了優美的童謠,同伴間相互誦讀。孩子們從校園走進了更廣闊的大自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感受大自然綠色之美、城市建設的和諧之美。孩子們說:「新沙河在變化,我們在成長。」牽手沙河,孩子們懂得了用自己的手去為沙河護綠,為沙河的變化喝彩,為家鄉的發展而自豪。
2、「家鄉一日游,快樂文明行」
成都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讓孩子在和諧文明的環境中生活、學習,從而學會文明、健康地做人,是每一位德育工作者的心願。在五一節前夕,學校開展了「家鄉一日游,快樂文明行」活動,各年級根據孩子們的自主選擇設計了活動內容和方式,有的年級到公園撿拾垃圾,有的年級開展了「大手拉小手,共同看春天」,高年級的大孩子拉著低年級小孩子的手,游覽了成都的名勝古跡,大孩子充滿自豪地為小孩子講述著成都的歷史文化,小孩子在似懂非懂之間也感受著同樣的驕傲;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洋溢著孩子們快樂的笑聲,他們懂得要做一個文明的成都人,才能永遠享受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滋潤。
3、「小小文明卡,悠悠家鄉情」
綠色主要是心靈之綠,要讓文明的觀念深入孩子心靈,從而讓孩子「行動之綠」。在爭創全國文明城市活動中,孩子們通過製作小小的各種精美的誠信卡、文明卡、市民守則卡等,表達了孩子們對文明、和諧的呼喚。孩子們深刻地感受到作為一個城市公民,應當負有的責任。一張張卡片還寄託著孩子們對家鄉的美好祝願,孩子們純真的心靈感動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4、「同在一片藍天下,城鄉兒童共起飛」
我校地處城鄉結合處,有很多農民工子女就讀,城鄉之間的文化和經濟差異很容易對孩子的心靈成長造成負面的影響。學校不能消極面對,被動教育,而是以此為教育的切入點,挖掘和開發其中的積極因素,主動引導城鄉孩子正確面對文化差異和價值觀的矛盾,讓孩子純真的心靈在活動中經歷洗禮,學會理解他人、關愛他人。 「同在一片藍天下,城鄉兒童共起飛」的城鄉結對活動,正是為孩子們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關愛提供了充分的活動空間。城鄉家庭、城鄉兒童、教師與農村孩子紛紛結為友好對子,每一對孩子,每一戶家庭以及師生之間用愛和理解架起了友誼的橋梁,在這用愛和理解滋潤的和諧沃土上,他們就像一棵棵嫩苗在成長過程中相互關照、相互支撐、相互滋養,共同去營造那最美麗的一片綠。我們用愛呵護著每一片綠,呵護著孩子純潔的心靈,努力使城鄉文化在活動中達到相互融合,從而讓孩子們在和諧的環境下健康成長。
5、「快樂童謠,快樂童年」
很多健康的童謠伴隨著一代代人成長。現代社會的孩子被五花八門的社會文化所包圍,而真正能適合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的童謠文化卻被大家所遺忘了。我們不妨用孩子們喜聞樂見、朗朗上口的健康童謠取代那些「灰色童話」、恐怖小說、網路游戲等可能引起孩子心靈成長扭曲的「灰色文化」。讓健康、積極向上的童謠引導孩子樂觀、積極地面對社會生活,讓孩子們在學唱傳統經典童謠、創編新童謠、誦讀童謠的活動中去探尋社會生活中和諧的音符。我們的快樂童謠還走出校園,走進家庭、走進社區,孩子們在創、讀、唱、演中表現出健康、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為綠色文化奏響快樂的旋律。
6、「和諧天空,綠色夢想」
在和諧教育的氛圍中,讓孩子們展開想像的翅膀,激發他們的自我意識,激勵他們充分地體現自我生命的價值,這是我們教育者實施綠色、和諧教育的共同願景。「和諧天空,綠色夢想」藝術節活動為每一個孩子提供了想像和展示自己的機會,通過自我設計、自己表演,孩子們學會如何勇敢、自信地展示自我、展現和諧的團隊。師生在活動中分享著成功和希望,感受到快樂和幸福。孩子們體驗到自我價值的實現將是激勵他們繼續勇敢向前奮進的沖擊力。
學生人格的塑造過程乃是所有成人的責任、社會的責任,小學階段只是這一漫長歷程的開端。構建「綠色文化」就是要讓教育回歸生活、回歸自然,以常態的教育活動讓學生體驗、感悟,讓學生在活動中達到與同伴的和諧,與老師的和諧,與家庭的和諧,與自身的和諧,讓教育觸動心靈、滋潤心靈。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雖然是教育者,但同時也與孩子們同成長、共發展。師生發展的境界——崇尚綠色、崇尚健康、崇尚美德、崇尚幸福。這,就是構建「綠色文化」的共同願景。
2. 教師風采展示牆自我簡介100字
寫作思路:先寫自己的工作時間,再寫自己的感悟,表達自己的態度,總專結一下自己的成績,屬最後敘述以下與同事、家長之間的關系。
例文如下:
作為一名教師,她一直嚴格要求自己,務實求真,始終把教書育人當作自己的第一要務,積極推進素質教育。上課充滿了激情、幽默、生動有趣,為了上好每一節課,總是提前精心備課。在課堂上,力求使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注重學法指導,作業批改認真、及時。
(2)展示課堂教學風采擴展閱讀:
造句小竅門:
1、富於感染力的句子
在短句中使用富有感染力的動詞,當然,並沒有要求每一句都是這樣,需要變化。但是,多試試能夠吸引人的句子。而且,沒有必要等到要修改的時候再用,剛開始寫的時候就要考慮這個問題。
2、簡明扼要
這是在修改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一句句,一段段的修改,把無關主題的統統都刪掉。一個短句比一段冗長的廢話更具說服力,大白話比晦澀的專業術語更受歡迎。記得:簡單就是力量。
3. 學生應當怎樣在課堂上展現自己的個性風采
通過自己回答問題時的從容大度,自己的思維活躍,敢於在課堂上展示自我。
4. 怎樣進行高效課堂的大展示和小展示
今年我市教研室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打造高效課堂賽課活動,我們學校初次嘗試使用導學案的模式,開展了打造高效課堂賽課活動,老師們積極學習新的理念,進行了兩輪賽課活動,初見成效。但聽課的過程中發現到了自我展示環節,舉手的學生明顯少了,即使老師提問到的學生,也不敢大膽地、清楚地把自己的想法展示給同學們,為此如何培養學生的自我展示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我認為培養學生的自我展示能力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改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氣氛
常見的課堂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按照教師的預設去完成一節課,如果有學生不按老師的規定回答,會被老師認為是插嘴、不遵守紀律的表現。其實,這些學生往往是認真聽課、思維活躍、學習主動的學生。如果僅以插嘴來定性,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扼殺他們的聰明才智。因此,在課堂上,要善待這些學生,合理地引導他們,而不是一味地否定他們。這樣既維護了課堂紀律,保護了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又體現了以人為本,讓學生感受到真正的民主。
2、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自信心
其一以豐富多彩的活動做奠基。任何一種能力的形成與發展,都要在具體的活動中得到表現。因此,豐富多彩的活動能讓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都能得到表現。 例如小組討論、師生雙向交流、自由發言等,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可以盡情地表現自己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和對問題的思辨能力,從中認識自我、肯定自我。
其二建立良好的激勵機制。由於小學生的成功體驗來自於別人對他的評價,因此,良好的激勵機制能讓他們明白自身的優缺點,從而促進他們自己去改進缺點,發揚優點。因此,教師要注意,當學生進行自我表現時,得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要求盡可能放寬,不能只求答案的正確率,讓學生在表現面前畏縮不前,從而產生對表現的恐懼感。
3、掌握技能,學會表現
在提高學生素質的同時,還要教給學生一些必要的技能,讓他們不斷地提高表現能力,從而達到會表現的目的。教會學生怎樣表現自己。有些學生表現欲雖然較強,可一站到眾人面前就會不知所措。這時,教師可根據其表現的內容,幫他們找到適當的方法,理清思路,還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對類似的表現內容給以示範,使他們舉一反三,慢慢掌握表現方法。
教給學生表現時必要的輔助手段。即通過姿勢、表情、語言等各種輔助手段來提高表現的質量。在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八大要素中,微笑屬之首。有了微笑,就有了親和力,這樣別人就會很快地接納你。因此,在學生表現時,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表現習慣微笑,這樣表現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效課堂樹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潛能,張揚了學生的個性,展現了學生的風采。我要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繼續努力,充分運用導學案,讓教師導的更科學更合理,讓學生學的更扎實更精彩。努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展示能力,讓我們的課堂充滿活力,充滿智慧,充滿理想,充滿魅力。
5. 如何簡介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風采
聚焦數學課堂,提高教學質量——鏡湖區小學數學教師向全市展示課堂教學風采
11月16日上午,來自全市各校的小學數學教師雲集在鏡湖小學階梯教室內,參加市小學數學「計算課」 課型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活動,本次活動由鏡湖區教研室承辦。
研討會上,首先由鏡湖小學的孔亞麗老師和師范附小的陳曦老師分別執教了三年級教材中的《有餘數除法》和《筆算乘法》兩節計算課。兩位教師都能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將枯燥、單調的計算教學賦予情境,直觀形象、圖文並茂、生動有趣地呈現教學內容,並採用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和評價手段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滿足了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教學中,教師還能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教學層次清楚、層層遞進,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感受數學的本質,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同時也感受獲取成功的喜悅。
課後,參加聽課的教師對這兩節課進行了評議,大家認為進行「計算型」教學研討是很有必要的,因為計算教學內容在小學階段佔有重要的地位,而且計算是人們生活、學習、科學研究和生產實踐中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數學方法,從小培養學生學好計算,形成一定的計算能力,是終身受益的。
而這類活動的舉辦有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有利於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利於在全市范圍內共享優質教研資源,有利於促進教育均衡化發展。廣大數學教師將在教研員的引導下,繼續更新教育觀念,聚焦數學課堂,不斷探索創新,提高教學質量。
6. 如何彰顯語文課堂教學的魅力
一、「穿花鞋走老路」的教學設計。
語文課堂異彩紛呈,課堂成為表演論辯的舞台,探究合作與情感體驗的站台,人文精神得到了張揚,學生的主體地位受到了尊重,成績是有目共睹的。然而,結合我們語文教學實際,不難發現,課堂上存在兩種比較典型的現象:一種是仍在走繁瑣分析的老路。教師問的多,學生自主感悟少,課堂大部分時間還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對課文情節反復地分析,力求講透講深,學生機械地記憶、背誦,教師是課復一課地提問,日復一日地出題,學生課復一課地回答,日復一日地做題。說到底這是為應試而教!另一種是語文課堂出現了畸變的精彩。以「創新」為名,追求標新立異,把握不住語文課的本質,這種「穿花鞋走老路」式的教學設計現象比較普遍: 課堂上,由過去的「一切都管」變成現在的「一切都不管」,教師把大量預設好的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自行解決,該范讀的不范讀,該板書的不板書,該認的不認,該寫的不寫,甚至不糾正學生錯誤的結論,生怕被扣上「扼殺學生創新精神」的帽子。語文課突出了生本意識,削弱了教師主導作用。 課堂上語言文字淺,遠離文本,隨意探究,小組合作取代了學生個人語言實踐活動。新課程提倡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師生關系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有些教師為了打破課堂教學「沉悶」的氣氛,人為地製造「看點」、「亮點」,課堂上笑聲、掌聲不斷,可是語言文學訓練卻落實不到位。
課堂「觸電」後,教學手段更加科學先進,「聲」「色」俱全,吹拉彈唱,熱鬧非凡。課堂成了優秀學生展示才華的舞台。語言訓練成了蜻蜓點水,活躍的背後是茫然,學生的語文能力能得到發展嗎?
為了鼓勵而「鼓勵」。 在提倡賞識教育的課堂上,「對對對,你真棒!」、「掌聲鼓勵!」不絕於耳。筆者聽到一節課上教師讓學生用「羊」字組詞,當學生說出「大羊」、「小羊」後,有位學生說出「中羊」,老師卻誇他有創意;教師讓學生用「包」字組詞時,學生說出「包二奶」,老師竟誇他知識面廣。誠然,學生需要多關注,需要賞識,但廉價的表揚只會滋長浮躁的心態和不求甚解。當學生反饋錯誤信息時,老師應該不失時機地給予批評指正。 二﹑ 理念引領、返樸有創
當然,在學習、實踐《語文課程標准》的初期,小學語文課堂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都不足為怪,重要的是我們一線老師要在實踐中反思,不斷矯正自己的教學航向。的確,我們的語文教學存在不少迷茫與困惑,那麼,語文課到底應該怎麼上呢?
語文課要「簡」。這里的「簡」非簡單之意,是相對於「繁雜」而言的。語文課就是教師引導學生學語文的課,既是為了讓學生掌握語言這一交際工具,又是為了讓學生吸收精神方面的營養,陶冶性情,凈化靈魂,打下人生的底色。我們教師之所以感到語文課難上,一節課追求目標過多恐怕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既要完成三維目標,又忘不了大量的語言訓練,一堂課面面俱到,什麼都想抓,結果什麼也抓不好,人為地拔高要求,把三維目標割裂開來。所以語文課要「減肥」,削枝去葉,突出主幹,念好「字、詞、句、段、篇、聽、說、讀、寫 」九字經,循序漸進,步步夯實,學生從小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有利益於終身學習和工作。 語文教學內容需簡約,教師要鑽研教材,把握住重難點,精選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求簡化,每一教學環節應一目瞭然,不必精雕細琢,要便於操作;教學手段要簡易,注重實效;教學語言應簡潔,導入﹑過渡﹑小結時語言簡明扼要,切忌重復啰嗦,教師要惜語如金。 語文課要「活」。我們的語文教育曾一度追求科學化﹑標准化﹑結論的一元化,教師把語文教「死」了。語文教學中的好多東西是不能用「標准」來衡量的,更不能用「精確」來表示的。《語文新課程標准》強調指出:「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由於時空差異,學生個人生活經驗、知識背景的不同,對文本的理解也不一樣,教師應在肯定主流價值觀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對文本進行個性化解讀。就是同一閱讀主體在不同時間、不同心境下閱讀一篇文章,其感受和體會也是不一樣的。「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幾年前筆者在教學《落花生》一文時很有感觸,如果按教參來理解,作者本意是要我們做像花生那樣的人,這與當時的背景是有相關的。如果今天仍然按這種觀念解讀文本,學生不易接受。做桃子、石榴、蘋果那樣的人,敢於競爭,充分展示自己又何嘗不可呢?所以,我們的語文教學要「活」,不要被「教參」、「標准答案」束縛,鼓勵創新,不要一成不變。 語文課要「真」。情感是語文課堂的靈魂。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種對話應源於學生的真情流露,語文課拒絕虛情、做作。平淡為真,自然朴實,教師要以真心與文本、學生作平等對話,以真情和學生作坦誠地交談,達成心靈的共振。教師要俯下身子,學會傾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讓學生在課堂上抒真情,明真理。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回歸童真。
語文課要「實」。語文教育的過程是聽、說、讀、寫不斷實踐的過程。我們傳統的語文教學強調雙基,語句訓練十分扎實。課改後,《語文課程標准》刪除了「訓練」一詞,教師諱莫如深,該練的不練,該講的不講。雖然新課程標准提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但是,部分的分析還是必要的。課堂上該講的要大膽地講,講在關鍵處,練在必要時。激趣的導入,巧妙的過渡,深化的小結,能離開講嗎?學生百思不得其解時,老師能不講嗎?
語言的習得是個漸進的過程,離不開訓練。我們大可不必為了關注人文性而淡化工具性,二者是統一的。拿寫字教學來說,要想寫的對,就得記住字的筆順、字形,這不就是在訓練記憶嗎?要想寫得美觀,就得擺好間架結構,這不是審美嗎?寫作文不說空話、假話,要培養良好的文風,這不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嗎?
的確,我們的教學應該回歸語文課的本性,展現真我的風采。落實新課程理念是個長期的任務,作為一線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使語文課堂洋溢著人性的光輝,充滿著智慧的交融,表現著個性的張揚,踴躍著靈性的互動,流淌著師生間真情的表白,做到真正的理念引領、返樸歸真、返樸有創——彰顯語文課堂教學獨特的魅力。
7. 在快樂高效的課堂上怎樣展示教師的風采
參與聽課教師抄各抒己見,襲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就課堂教學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對課堂教學提出改進意見;此次活動,最大程度發揮了相互交流、相互促進的作用,為教師專業成長,提供了學習與實踐的平台,學校在今後的時間里,將開展更多的公開課活動,從而提高廣大老師們的教學教研水平。
8. 急求幾個展示班級風採的節目,新穎一些的
可以模仿個班級好聲音,或是一站到底,答題競技,或是組織班級五項全能
9. 教師該怎樣在課堂上展示個人風采
在新的課程改革背景下,當學生躍升為課堂的主體,教師淡化為幕後的主導者,那麼教師的個人魅力還需不需要呢?教師的學識、語言表達等個人素質該在哪些方面施展呢?有作家曾經很詩意的描述過課堂上名師們或如痴如醉、或風趣幽默、或激昂慷慨、或機巧橫生的教學風采,這些魅力課堂曾經是許多老師畢生追求的境界啊!在我曾工作過的一所百年名校一直傳誦著幾乎被列為豐碑的一堂語文課,老師的名字叫劉伯倫,是一位上世紀50年代的老學究,他教《孔雀東南飛》,完全被劉蘭芝焦仲卿的悲劇命運所感染,分析人物,品析細節,體察情感,動情處竟然放聲痛哭,師生哭成一片,連剛好在教室外聽課的省教育廳領導也深受感染。很多年過去了,這所學校也迎來送往了一批又一批優秀教師,也有過當時被叫好的許多精彩課堂,更有許多教師培養出了很多考試的高手,然而在教師們的理想世界留下的卻只有這堂《孔雀東南飛》,在這所學校畢業的學生當中也至今流傳著這位教師的教學神話。用現在時髦的理論來審視這堂課,它既沒有多少學生的活動,也沒有突出學生的主體,甚至沒有關注學生的學習,幾乎就是教師個人對教材的演繹,幾乎就是教師個人魅力的一次展示而已。 這又勾起了我對本周一堂公開課的思考。課題是《捉不住的鼬鼠》,這是一篇論時間、論生命的美文,作者關於時間和生命的幽思足以打動所有讀者的心弦。執教的老師是一位很有才情,語言表達出眾的年輕女教師,她選取這篇文章本就因為便於自己優勢的發揮。但是這堂課結果卻被弄成了學生對文章關於時間概念的幾個層次的分析,弄成了學生對幾個精彩片段的背誦,弄成了你最欣賞哪句話的討論。盡管課堂也還熱鬧活躍,師生互動也很頻繁,課結束後大家總有一種隔靴搔癢的不爽,總覺得沒有觸碰到關於時間和生命的最撥動人們情感體驗的那根弦。她說她也感覺到文章沒有解析透徹,但她不敢大膽做教師個人的解讀,擔心那些持新課程理論者批評。因為有專家說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場所。 誠如是,固然該把課堂交給學生,學生的確是課堂的主體,課堂上也的確需要有學生的活動,然而不顧課堂教學實際,不顧教學內容的特殊性,為理念而理念,把教師的講授當做洪水猛獸完全排除在外的課堂又會是什麼樣的課堂呢?如果一堂課只需要教師設計一些問題,組織一些活動,讓教師完全退到講台下,那麼即使是素質極低的教師也能勝任這樣的課堂。那麼教師的作用該在哪些地方發揮,教師的個人魅力又該在哪些地方展現呢? 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不管什麼新理論新改革,因材施教才是硬道理。這個材既包括學生特點,也包括學科特點,還包括教學內容特點,同時也不能忽視教師的優勢和風格特點,當講則大講,講得淋漓盡致,當引導學生去思考去練習的就放手讓學生去做,當沉默則沉默讓學生完全進入思想的最深處,當熱鬧則熱鬧讓氛圍激活學生的全部情感和思想,真正的互動應當是心靈的交流思想的碰撞,而不是那種表象的熱烈啊!這樣我們又何須忌諱教師個人風採的展示呢?一個具有豐富感情語言極具感染力的教師一堂能打動學生心靈開啟學生智慧的講授又有何妨?一個具有天賦般朗誦才華,通過他的朗誦就能把文章最核心的東西挖掘出來的示範誦讀又有何妨?一個具有超強的思維預見力的教師用一個個環環相扣的問題把學生引向思維深處的技巧追問又有何妨?其實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又何止是教師所設計的那點可憐的教學任務和內容呢?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對知識的處理方式、教師的學習方法以及自身的素質所煥發的教學魅力也許是一堂課最大的收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