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德育教育中的八大領域是什麼
• 全員德育:要建立師德建設相關制度和各類人員德育職責,納入督導考評機制。幹部教師要模範遵守,
讓學生、家長滿意。
• 學科德育:要重視德育課程建設,以課堂教學評價為抓手,使德育的實施過程體現在教師的備課、講課
和評課活動中。
• 校園文化:要體現在學校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之中,形成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使學
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文明禮儀和生活習慣,共同創造和諧校園。
• 班級建設:要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構建班級評價標准,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創建富於凝聚力、影響力
和創造力的班集體。
• 團隊工作:要加強團隊組織建設、陣地建設和基地建設,指導學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提升學生的文
明素養。
• 三結合教育:要深化家長學校的組織與管理,創新家訪、家長會的形式,發揮家長教師協會的作用,提
高家長受教育率。
• 區域德育資源利用:要充分利用市區教育資源和重大節日的契機,有目的有計劃因地制宜地開展實效性
強的社會實踐活動。
• 預防在校生犯罪:要發揮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合力,以預防和教育為主,採取有效措施,加強小學
生的法制教育。
㈡ 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貫徹德育教育
數學教學和其他所有學科一樣,在傳播知識的同時,還應是實施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每一位小學數學教師都必須重視這一點。那麼,怎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呢?
一、突出滲透的重點
1.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包括熱愛祖國的歷史文化,關心祖國的前途,獻身祖國的建設等。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數學史料,讓學生認識到我國在數學、科技等方面取得的輝煌成就,認識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認識到近代我國綜合國力與世界強國的差距,從而激起學生的自豪感和危機感,進而增強為富國強民而努力攀登數學高峰。
2.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數學是研究客觀世界中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本身就充滿著辯證因素。它為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發展辯證思想提供了基礎。因此,教師要結合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數學公式、定律的推導等,啟發學生足部懂得「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的,它們都在發展變化之中,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等觀點,使他們逐步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學會抓主要矛盾等科學的思想方法。
3.非智力因素教育。
通過數學學習,應使學生在興趣與動機、自信與意志、態度與目標等方面獲得發展;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應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慾;在數學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養成尊重客觀事實的態度,並具有勇於創新的精神,以及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習慣,這些都屬於非智力因素的范疇。
二、研究滲透的方法
1.情感誘導法。
在教學中,教師要滿腔熱情、精神飽滿地出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並以自身的工作態度和情感去感染和影響學生。教師要通過一個個問題的導語、一個個環節的安排、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話語,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愛,從而使學生對這門課產生興趣。
2.背景介紹法。
數學教材中的很多道理、數據都是我國勞動人民最先發現或計算出來的。因此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不失時機的進行介紹。
3.課堂滲透法。
小學數學教材中體現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的內容很多,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緊緊抓住「滲透點」進行教學。這個「滲透點」可以是一詞一句、一題一例,也可以是一個教學過程。
4.美感啟迪法。
「數學,不但擁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數學的美充滿了整個數學世界,不但有數的美、式的美、形的美,更有對稱的美、和諧的美。這就要求教師要善於運用符號、色彩、線條、圖形等因素,通過精煉的數學語言、巧妙的解題方法、整潔的板書設計,展示出數學的外形美和內在美,並不失時機地加以引導,使學生從抽象的符號中看到美的形象,從邏輯推理中領略到美的神韻,從表面的形式中體味到內蘊的那種特有的內在美,從而把學生引入到美的意境中去。
5.習題引申法。
把反映祖國建設成就、家鄉變化的數據和學生日常生活中有意義的事例編成相應的習題,從而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6.競賽強化法。
利用兒童爭強好勝、榮譽心強的特點,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適時地引入競爭機制,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和興趣。讓學生在競賽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增強自信心,提高自覺性和自製力。
三、掌握滲透的原則
1.情感性原則。
教師要創設情感氛圍,藉助情感動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使之得到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廣闊的胸懷,和諧的發展個方面的素質。
2.科學性原則。
進行思想教育,必須做到旗幟鮮明、觀點正確、說理明白。教師要站在育人的高度給學生以正確的認識引導,使學生信服地接受教育,並指導自己的行為。
3.層次性原則。
思想品德教育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必須由淺入深、有具體到抽象,體現德育滲透的梯度。
4.隨機性原則。
即教師要抓住時機,把握分寸,注意德育與知識、技能的有機結合,適時、適量地進行隨機滲透,切忌穿靴戴帽、牽強附會。
5.延伸性原則。
學生正確的道德思想、良好意志品質的形成單靠40分鍾的課堂教育是不夠的,應積極開辟第二課堂,多方面、全方位的進行滲透。
總之,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既應掌握豐富的知識,又應具備高尚的人格,這是「以人為本」現代教育理念的起點。數學教學中德育功能滲透的根本目的在於使教學能真正為新世紀培養合格的人材服務,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以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
㈢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之我見
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現狀和對策 一、調研目的、意義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教育工作涉及每一個家庭,關系著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在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教育問題日益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教育公平,特別是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已成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成小康的核心問題之一。 《甘肅省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20122020年)》提出:「到2015年,全面完成義務教育學校布局結構調整,全面消除義務教育學校危房,義務教育學校標准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縣域內義務教育初步實現均衡,基本消除薄弱學校和大班額現象;全省累計有30個縣市區縣域內義務教育基本實現均衡發展。」永昌縣就是這30個縣市區之一。 為貫徹落實《義務教育法》,保障國家、省、市、縣《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及省、市《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提出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目標的實現,做好迎接2015年省政府對我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的基礎工作,全面分析我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困難、問題,研究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的對策與措施,特開展此項課題研究。 二、調研內容、要點 調查了解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總體狀況,並對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學校建設、教師隊伍建設等進行具體調研,重點開展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的調研。以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每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台數、生均圖書冊數、師生比、生均高於規定學歷教師數、生均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教師數8項指標為主,分析縣域內小學、初中校際間均衡狀況。調查了解近年來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相關舉措的實際成效及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聽取師生、家長及社會各界人士對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學校均衡發展的意見、建議。 三、調研方案、策略 (一)調研方法 通過數據採集、現場考察、聽取匯報、座談交流等形式開展全面調研。 1. 考察調研學校,分別召開教師、學生和家長座談會,要求參加座談會的教師、學生、家長有較廣泛的代表性。 2. 召開部分義務教育學校負責人座談會,現場考察以外的學校負責人參加,並有廣泛代表性。 3. 召開社會各界人士座談會,包括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鄉鎮領導、村主任等。 4. 採集義務教育學校8項指標數據,分別計算小學、初中差異系數,評估縣域內小學、初中校際間均衡狀況。 (二)調研時間與地點 時間:2013年9月底完成調研,並上報調研報告。 每個調研點選取調研學校:優質、一般、薄弱小學和初中學校各1所。 (三)組織與實施 1. 課題組成員分工。 2. 調研工作開始前,召開調研點有關人員和調研人員會議,統一調研要求,部署調研工作。 3. 調研工作結束後,課題組成員撰寫專題調研報告,總結調研地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成績和經驗,分析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並研究提出解決問題、推進發展的措施和建議,最後形成總調研報告。
㈣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
一、突出滲透的重點
1.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包括熱愛祖國的歷史文化,關心祖國的前途,獻身祖國的建設等。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數學史料,讓學生認識到我國在數學、科技等方面取得的輝煌成就,認識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認識到近代我國綜合國力與世界強國的差距,從而激起學生的自豪感和危機感,進而增強為富國強民而努力攀登數學高峰。
2.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數學是研究客觀世界中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本身就充滿著辯證因素。它為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發展辯證思想提供了基礎。因此,教師要結合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數學公式、定律的推導等,啟發學生足部懂得「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的,它們都在發展變化之中,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等觀點,使他們逐步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學會抓主要矛盾等科學的思想方法。
3.非智力因素教育。
通過數學學習,應使學生在興趣與動機、自信與意志、態度與目標等方面獲得發展;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應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慾;在數學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養成尊重客觀事實的態度,並具有勇於創新的精神,以及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習慣,這些都屬於非智力因素的范疇。
二、研究滲透的方法
1.情感誘導法。
在教學中,教師要滿腔熱情、精神飽滿地出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並以自身的工作態度和情感去感染和影響學生。教師要通過一個個問題的導語、一個個環節的安排、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話語,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愛,從而使學生對這門課產生興趣。
2.背景介紹法。
數學教材中的很多道理、數據都是我國勞動人民最先發現或計算出來的。因此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不失時機的進行介紹。
3.課堂滲透法。
小學數學教材中體現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的內容很多,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緊緊抓住「滲透點」進行教學。這個「滲透點」可以是一詞一句、一題一例,也可以是一個教學過程。
4.美感啟迪法。
「數學,不但擁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數學的美充滿了整個數學世界,不但有數的美、式的美、形的美,更有對稱的美、和諧的美。這就要求教師要善於運用符號、色彩、線條、圖形等因素,通過精煉的數學語言、巧妙的解題方法、整潔的板書設計,展示出數學的外形美和內在美,並不失時機地加以引導,使學生從抽象的符號中看到美的形象,從邏輯推理中領略到美的神韻,從表面的形式中體味到內蘊的那種特有的內在美,從而把學生引入到美的意境中去。
5.習題引申法。
把反映祖國建設成就、家鄉變化的數據和學生日常生活中有意義的事例編成相應的習題,從而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6.競賽強化法。
利用兒童爭強好勝、榮譽心強的特點,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適時地引入競爭機制,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和興趣。讓學生在競賽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增強自信心,提高自覺性和自製力。
三、掌握滲透的原則
1.情感性原則。
教師要創設情感氛圍,藉助情感動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使之得到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廣闊的胸懷,和諧的發展個方面的素質。
2.科學性原則。
進行思想教育,必須做到旗幟鮮明、觀點正確、說理明白。教師要站在育人的高度給學生以正確的認識引導,使學生信服地接受教育,並指導自己的行為。
3.層次性原則。
思想品德教育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必須由淺入深、有具體到抽象,體現德育滲透的梯度。
4.隨機性原則。
即教師要抓住時機,把握分寸,注意德育與知識、技能的有機結合,適時、適量地進行隨機滲透,切忌穿靴戴帽、牽強附會。
5.延伸性原則。
學生正確的道德思想、良好意志品質的形成單靠40分鍾的課堂教育是不夠的,應積極開辟第二課堂,多方面、全方位的進行滲透。
總之,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既應掌握豐富的知識,又應具備高尚的人格,這是「以人為本」現代教育理念的起點。數學教學中德育功能滲透的根本目的在於使教學能真正為新世紀培養合格的人材服務,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以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
㈤ 在教學中應對學生進行哪些方面的德育教育
1.道德規范方面的目標
關心學習。懂得學習的中學生的主要任務,學習既是自己的義務又是自己的權利;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態度端正,培養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學習科學的學習方法。
關心他人,尊重、愛護、幫助他人。
熱愛班級和學校集體,愛護集體榮譽;具有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相結合的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精神。
樹立勞動觀念,積極參加勞動,有良好的勞動習慣,有較強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艱苦奮斗的思想作風。
遵守公民道德,懂得現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禮節。
確立關心環境的意識,保護環境。
2.思想規范、政治規范方面的目標
熱愛祖國、熱愛家鄉、關心家鄉建設。
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
擁護、熱愛中國共產黨。
懂得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的基本路線的主要內容,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建設與改革、開放的形勢,具有與祖國休戚與共的感情,有振興中華、建設家鄉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能夠把個人前途與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結合起來。
具有現代意識,惜時守信,重視質量,講求效率,優質服務等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思想觀念,並能進一步樹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價值觀念、公平意識、競爭意識、合作意識和改革開放意識。
有基本的民主意識與法制觀念,知法,守法。
相信科學,反對封建迷信和陳規陋習,有獨立思考、實事求是、
勇於創新的精神。
能初步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和方法觀察分析社會現象。
(二)思想品德心理的發展目標
思想品德的知、情、意、行諸方面心理素質得到和諧發展。
具有義務感、責任感、誠實、正直、關心別人、珍惜友誼、守信、自尊、自主性、積極進取、勇敢、樂觀、毅力、自製力、好學、勤奮、刻苦、認真、愛惜時間、喜歡思考等良好心理品質。
(三)思想品德能力發展目標
1.思想品德認識能力
具有以道德思維為主,包括對人們之間道德關系、思想關系、政治關系,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道德判斷、道德推理的能力。也就是具有在實際生活中表現出的道德評價能力,對社會思潮的分析、評價能力,對社會信息的辨析篩選能力,對社會政治的定向能力,對行為後果的預測能力等。
2.情感能力
具有對客觀道德情境的情感體驗能力,包括直覺情感體驗能力(即直接感知一定道德情境的情感體驗能力)、想像的情感體驗能力(即對想像某種道德形象的體驗能力)、理性的情感體驗能力(即對一定道德觀念、道德概念、道德理論的體驗能力)。
具有共感能力,即從他人的觀念感知某種現象或體驗他人情感的能力。
有體驗自己情感需要的能力,調節、控制自己情感的能力。
3.品德踐行能力
具有把思想品德的知、情轉化為行的能力。能對客觀社會生活情境作理智的分析,有把一定的道德觀念貫徹到實際行動中去的熱情和意志,能將一般的道德規范、思想規范、政治規范化為具體的行動指令。
具有道德選擇能力,包括對不同道德體系、思想體系的價值選擇,對同一道德體系、思想體系中不同規范的選擇。
具有實際執行某種道德規范的能力,抵制不良誘因。
調節、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
㈥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
學校的主要教育形式是課堂授課,學生在校受教育的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課堂里度過的.因此,廣大教師結合日常教學內容,找准道德教育的切入點,不失時機地滲透德育教育是學校德育最基本的而且是切實有效的途徑.而語文課程在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中又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語文是生命之聲,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園,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語文教材中每篇精選的課文內容都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藍本,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影響是廣泛而深遠的.現結合自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體會,談淡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一、利用小學語文課文中的插圖及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語文教材思想內容豐富,插圖及電教配套設施直觀新穎,符合兒童觀察特點,對兒童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插圖及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直觀感受,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達到陶冶學生情操的作用.如:第三冊語文教材中《識字學詞學句(一)》第一課,書中有八幅關於祖國的首都——北京建築物的插圖,教學時可先讓學生觀察插圖,認識這些建築物,然後利用多媒體播放有關天安門、故宮、天壇、頤和園等建築物的資料,並進行適當的講解,引起學生對首都北京的嚮往,激發學生熱愛首都的思想感情.小學階段的語文教材中,許多課文都涉及到愛國題材的內容,如《我愛祖國》、《北京》、《看雪》、《北京亮起來了》等,這些篇章都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素材.因此,我在講授這些課文時,除了讓學生掌握本課的基礎知識外,還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思想教育.我在教學《北京亮起來了》一文時,結合文章內容,播放介紹北京夜景的資料,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北京的亮麗、輝煌,課後許多學生產生嚮往北京、熱愛祖國的理念. 二、將課文中關鍵性詞句的理解與實踐相 結合,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語文教材中,揭示課文思想內容的關鍵性詞語、句子或段落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最佳「悟點」,它是入「道」之門.要找准「悟點」,十分重要的是把握教材的個性,不僅在深入挖掘每篇課文內在的思想教育因素的基礎上把握課文的總體,而且把握課文的局部,即對每個關鍵性詞語、句子、段落的個性均有所領悟.共性寓於個性之中,個性把握得准,把握的深,德育教育的點就越能落實.如:在講授人教版第四冊第二十一課《清澈的湖水》中「船靠岸了,小潔手裡還是緊緊地攥著麵包紙.」這一句時,我先讓學生表演攥著麵包紙的動作,理解「攥」的含義,再進一步提問,小潔為什麼緊緊地攥著麵包紙,如果她把麵包紙扔進湖裡,湖水會怎麼樣?通過誘導啟發,學生充分認識到「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然後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帶著學生到堵河邊撿垃圾,讓學生在實踐中增強環保意識.再如:在教學第五冊第八課《一次成功的實驗》,理解實驗成功的關鍵原因——小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這句話時,我讓學生先聯系前文,想一想「先」的意思,接著提問:「從『先』字,你體會出什麼?」學生們分組討論、交流後回答:「從先字,我體會出小女孩在危險時刻,先想到別人,後想到自己.」「那麼,你從中受到什麼教育?」學生們思考片刻,有位學生發言:「我想到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要總是以自我為中心,要心裡多想著別人.」然後,我又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談談自己是否「心裡想著別人」,學生紛紛舉手發言,其中有幾名學生對自己在生活中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從來不為他人著想而感到慚愧,並表示今後要向小女孩學習,做到「心中有他人」.最後,我給學生布置以「心中有他人」為內容寫一篇小作文.有名學生以《獻愛心,讓我幸福》為題,寫了自己走在路上,看見一位衣衫襤褸的老爺爺跪在地上乞討,連忙把自己准備買月餅的錢捐給他的事.文章最後寫道:「是啊,給別人幸福,自己也會感到幸福的.」由此可見,她已經把「心中有他人」這一良好的思想落實到行動中去了.教學中,把學生的學習與實踐有機地相結合,既培養了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又使學生受到了正確的思想教育. 三、利用故事啟迪學生的高尚美德.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生動有趣且內容豐富的故事,如:《誠實的孩子》、《幸福是什麼》、《丑小鴨》、《三個兒子》等,利用這些故事的意義可以使學生受到熏陶,從而啟發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培養高尚的情操.在《誠實的孩子》一文中,講述了列寧在姑媽家做客,不小心打碎了桌子上的花瓶,開始不敢承認錯誤,欺騙姑媽,後來回家以後,主動寫信認錯的事.學生學習了這個故事,懂得了犯了錯誤,應該勇於承認錯誤,並改正錯誤.孝敬父母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如今有許多獨生子女,在家長的寵愛下,不僅不知道孝敬父母,反而把父母當成呼來喚去的「傭人」,作為老師我們可以利用課文內有關題材,對學生進行教育,第五冊第四課《三個兒子》一文中,通過寫三個兒子在看到各自的母親艱難地提水,只有一個兒子跑上去接過 水桶幫助母親提水的事,贊揚了
㈦ 在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
一、以身作則,滲透德育教育
古人雲:「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不能正其身,而正人何?」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學生,是學生模仿的榜樣。為此,作為學生道路上的引航人——教師要將那些價值導向、情感陶冶、意志磨礪、自我示範的良好典範都融入到「無言之教」中,比如,教師的以身作則、模範言行、嚴於律己、作風正派、注意身教、無私奉獻等精神都會使德育教育達到「潤物細無聲」之目的。教師以身作則滲透德育教育,可以說是最有效最實用的德育教育方法。
二、因材施教,豐富德育教育內容
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可以進行與之相應的德育方向的滲透。如將一些較為簡單的、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融入其中,在無形中滲透德育教育理念。比如如跑、跳、球類、投擲、游戲等融入到體育教學中,藉助這種教學形式,使體育課更輕松、活潑,通過建立歡快的氛圍去感染學生,讓學生都能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培養他們樂觀豁達的人生觀。再如,也可將一些較為枯燥的項目通過教法的靈活運用、教師語言的有意選用,鼓勵學生堅持、不放棄。以此來培養他們努力拚搏、吃苦耐勞、勇敢頑強的品質。對一些表現好的學生,要及時給予肯定的賞識,為學生創設可以充分展示他們自己能力的舞台,促進德育教學健康、可持續性的發展。可以說,德育教育的滲透是多方位、多渠道的,只要教師把握好平台,將德育融入其中,既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又能增強思想教育的效果。
三、加強實踐性教學,塑造學生良好的內在品質
德育教育已成為基礎教育的重點,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在德育教學中,作為師者,要時時刻刻將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將實踐教學放在整個教學工作的首位,這既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而且也能有效促進學生良好內在品格的形成。在實際教學時,結合教學內容,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一些德育實踐活動,根據教學需要,設定一定的德育活動主題,讓學生都能參與到活動當中,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總去感受德育活動的真實意義。在實踐活動中促進身心健康發展,以此來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
㈧ 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其實就是應該貫穿到所有的學習中,在正常的日常教學環,你總應該以後德育的滲透。所以你可以在每節課都抽一定的時間來進行德育教育。
㈨ 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滲透學生的德育教育
教書育人,德育為先。德育工作是學校整個教育工作中的統帥,是靈魂。
無論是小學和初中的素質教育,還是高中的新課程的實施,都有一個不變的主題,就是教書重在育人,「培養什麼樣人的問題」是擺在新時期教育工作者的一個新課題。探索和完善新形勢下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徑是時代賦予給教育工作者的歷史使命。其首要任務是把青少年培養成為對社會、對人類有作為的人才,培養成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培養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抓好德育教育,其他矛盾便會迎刃而解。中共中央國務院於2004年2月26日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新形勢下學校德育工作的目標、方法及途徑,為各學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為探究學校德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思考。德育教育要與時俱進,增強時代感。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增強德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使之更好地發揮學校德育工作的作用。在學校里,我是初中美術學科的教師,更深深的認識到美術教育在提高學生德育與完善人的素質方面所具有的獨特作用。把德育寓於美術教學之中,努力做到把教書和育人緊密結合起來,是我在教學中最主要的任務和責任。美術課是初中的一門基礎課,擔負著對學生進行美育的任務,是進行審美教育的主要途徑。通過對學生進行系統,集中的審美教育,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想像能力,豐富他們的審美情感,樹立正確的審美情趣,激發創造美的慾望和熱情,培養學生高尚的品德和情操,拓寬知識視野,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和重要的意義。因此,德育必須放在首位,必須加強德育教育。美術教學必須改革單純的技能技法學習,注重德育滲透。這樣才能真正地完成現代美術教學的任務,才是真正的「教書育人」。美術教師只有在教學中充分發揮藝術教育的德育功能,才無愧於「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下面談一談我在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一點體會。
一、利用新課中的導入,滲透德育教育
在教學中,首先抓好「導課」這一環節。我用生動、形象的電化教學和富有感情語言,將學生的思想感情帶入教材所描寫的情境之中,引起學生內心世界的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使他們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如在教《設計海報》時,我先將事先准備的海報作品張貼於教室的櫥窗中,讓學生一走入美術教室就被眼前的精彩作品所吸引,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然後上課開始以幻燈片的形式圖文並茂地介紹海報的由來、發展及現狀,讓學生了解海報藝術是我國所特有的,使學生的內心自然而然產生一種繼承並發展這一我國所特有的傳統藝術願望。
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主動地滲透德育,上課之前要求我們老師認真鑽研教材,挖掘其中德育的材料,利用美術中豐富多彩的內容,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如初一年級的《春天的暢想》一課,我除了充分發揮個性潛能、激發形象思維和表現個性、特性能力外,還積極創設各種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教學情境,利用生活實踐和對大自然的感受鼓勵學生參與討論交流,還以欣賞古今名作的形式、學生語言表達的形式和繪畫的方式表現不同學生內心的體驗,並根據作品的內容講述自己對環境資源的理解和認識。同時我適時地播放一些古今描繪我國大好河山的圖片、詩句,使學生增強愛護環境意識的同時也增強了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意識。
三、在美術技能訓練和作品欣賞中有機地滲透德育,美術技能訓練是培養、提高學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質、文化修養和個性特長的重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