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素質教育教學質量的關系

素質教育教學質量的關系

發布時間:2021-02-14 22:20:50

1. 素質教育與教學質量有矛盾嗎


就是有矛盾了
素質教育看中的是素質,是提高素質,達到所謂的比較高的水平。專
教育質量看中的屬是分數,是不管用什麼方法,只要分數上去了目的就達到了。
教育質量相對於素質教育來說無異於拔苗助長。
在短時間內速成的成績已經不符合客觀事實發展規律。
也許分數上去了,但苗已經死了,還談什麼素質?!

也就是不矛盾了
素質教育是為了成就高素質的人才
教育質量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成就高素質的人才,所以不矛盾
其實兩者的最終目的是不矛盾的,但是在中國的應試教育下,在大多數家長過於殷切的望子成龍下,其過程會比較極端,而且中國的大環境是這樣的,也就是說大家都是這樣的,你不這樣做,似乎就是差等生,在中國,分數就是衡量一切的標准,所以也許在國際上,這兩者是不矛盾的,就象人家不一定就認為你成績好就是高素質人才,但是成績好機會就要比其他人多謝。兩者關系是永遠說不明白的,就象雞生蛋還是蛋生雞一樣的。

2. 如何處理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關系

「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素質教育。 既是迎接21世紀經濟和科技挑戰的需要,也是社會不斷進步和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 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需要。

這是一個理論性、 實踐性很強的課題,是一個長期的、 艱巨的和復雜的系統工程。

只有通過實踐,加深對素質教育的理解, 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科學方法,才能使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其中對怎樣處理好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關系是目前教育中的一個關鍵問題。

3. 如何處理好課堂教學與實施素質教育的關系

素質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環境中,全面提高思想品德、文化知識、身理心理、勞動技能等多方面的素質。實施素質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深刻變革和必要選擇。搞好課堂教學,上好語文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渠道。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素質教育的質量和效益。因此,實施素質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是關鍵,那麼如何改進課堂教學呢?
一、更新教學觀念,處理好課堂「雙邊」關系
實施素質教育,改進課堂教學,必須牢固地樹立兩個觀念:一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為中心的主體觀。學生是受教育者,但不是被動受教育者,如果一味地向學生灌輸某些知識,且強迫他們接受,那麼學生處於被動狀態,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作用,這種學也只能是死學,起不到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的作用。語文課堂教學,尤其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養成勤動腦、勤動手、勤動口的學習習慣。如字詞教學,要使學生達到識、解、用的目的,就得要求學生自己動手查閱工具書,識其形,知其音,解其義,然後再結合課文內容,動腦筋思考其在一定的語境中的具體含義。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再被動學習中表現出的積極性,遠遠低於自主學習。改善教與學的雙邊關系,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成功的體驗,學生才能實現由「學會」向「會學」轉變。二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導」為主的教師觀。教師是主導,但不是主宰。教是雙向之間的知識與情感的交流活動。教師又是要為學生主體學習服務,因此,教師要逐步搞好由教到導的轉化。如何變教為導呢?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今天,變教為導就必須改變以前的教學模式,教師以「導」為主,使學生思維的主動性,深刻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的體現和發揮,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才能實現由「教」到「導」的轉化,達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
二、優化課堂結構,變老師提問為學生提問
優化課堂結構,首先要優化課堂的教學目標。重靈活處理教材,淡化機械照搬,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習動機,創設學習情境,強化學法指導,淡化直接傳授。
優化課堂結構,關鍵在於優化教學方法。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就要採用啟發式教學、主體教學、創新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以此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提出問題。並通過他們所提問題的差異性暴露其不同層次。教師可根據他們的差異性及不同的層次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學生可根據自己不同程度提出不同的問題,以求得教師的解答,弄懂自己不懂得東西。我們語文老師要堅持政治理論和業務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學習相關的學科知識,開闊視野,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理論水平,以適應這種新的教學模式。
三、提高教師素質,變「學會」為「會學」
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今天,要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根本在於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
教師要樹立面向未來的教育觀念,樹立素質教育的教育觀,就是品德上追求高尚,理想上追求卓越,情感上追求關懷,立志上追求堅強,個性上追求突出。拋棄應試教育的分數至上觀,樹立綜合素質的質量觀,把課堂教學的著眼點放在發展提高學生的創造思維上,用新的教學理念,優化課堂教學管理,深入了解學生,熟練運用新的教學方法,不僅讓學生「學會」,而且還要學生「會學」。教學的實踐告訴我,以前的應試教育總要求學生啃書本,刻板地學,以學會為目的,且全班一個調,好生差生一個樣教,不講方法,不講過程,只講「學會」,由於沒有教給學生很好的學習方法,也沒注意其層次性,因而語文學科的質量一直提不高,被視為出力不討好的一門學科。實施素質教育以來,我在學習外地經驗的同時,大膽地採用「分層教學」法,即是按班級學生的基礎、程度、智力的不同,分成多種層次,並根據不同層次,設計不同的教法,授於不同的知識,因材施教,變齊步走為分層次走。將素質教育貫穿於語文課堂教學的始終,讓學生認識到,語文課教學光靠讀書是不夠的,還要靠思考,讀書和思考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變「學會」為會學。
教師應具有「一專多能」的綜合素質,要具備精深的專業知識,包括專業基礎知識、專業主體知識、具備與教學相關的橫向知識,專搏結合,要具有全面的教學能力。首先要有傳授知識技能的能力,其次要有培養學生興趣,特長的能力,寓教於樂,再次要有轉化「後進生」的能力。素質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不能忽略「後進生」。只有這樣才能把素質教育與語文課堂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
總之,實施素質教育,教法改革,視在必行。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都要認真學習,積極探索新時期中學生的生理特點,努力尋找適應中學生心理的教學方法,使語文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

4. 簡述「素質教育」「課程改革」「課堂教學」的關系

素質教育的含義: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三者關系:從教育的發展看,素質教育是目標,課程改革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環節,課堂教學是實施課程改革、落實素質教育的主渠道。

首先,素質教育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需要,是當今教育的發展方向。它使人才選拔由知識型人才向能力型人才轉變,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實施素質教育是高素質人才培養的保證。

其次,課程體現著教育價值的取向,直接影響著學生身心成長和整體教育質量的提高。長久以來,我國的課程設置僵化滯後,影響了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課程改革對素質教育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它是完善素質教育體系的核心環節。在課程改革的框架下,單一的課程結構被打破,缺乏整合性的課程結構趨向合理,學生課業負擔有所減輕,學生的個性教育開始得到重視。我們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先在樹立素質教育課程觀的基礎上,大力進行全方位的課程改革。

再次,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實施課程改革、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課堂教學擔負著使學生主動掌握知識的同時實現全面發展,以及在一般發展的同時實現個性才能的特殊發展的重要任務。課堂教學中,貫徹落實新課程理念,課程標准,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方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

總之,我們要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加強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國家培養高素質人才。

5. 如何處理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關系

「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素質教育。 既是迎接21世紀經濟和科技挑戰的需要,也是社會不斷進步和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 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需要。這是一個理論性、 實踐性很強的課題,是一個長期的、 艱巨的和復雜的系統工程。只有通過實踐,加深對素質教育的理解, 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科學方法,才能使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其中對怎樣處理好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關系是目前教育中的一個關鍵問題。就此我發表幾點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們區分一下兩者概念:素質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體受教育者的基礎素質水平和個性發展水平為目的的教育, 是按照黨的教育方針,促進學生在德、智、 體諸方面主動發展的教育,是以人為核心, 促進每個個體在與社會發展目標和諧一致的條件下,主動開發個人潛能, 以爭取個性的最佳發展的教育; 是對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的研究和發展。而「應試教育」是以提高考試成績和升學率作為教學管理的唯一宗旨的教學方法。從這點上看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是完全對立的。
其次,我們要明確一個問題,素質教育是對「應試教育」的根本否定,但不能說素質教育是對現行教育的根本否定,因為不能說現行教育就完全是「應試教育」,不能簡單地在現行教育與「應試教育」之間劃等號。我國中小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系統掌握是較扎實的;在現行教育中有很多優良的傳統,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同時,廣大教育工作者積極進行教育改革,探索出如「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和諧教育」、「創造教育」、「主體教育」等一批體現素質教育思想的教育模式和學科教學整體改革經驗,一些地區還積極開展了區域性素質教育改革實驗,取得了重要經驗。這些改革在深度和廣度上一直在持續發展,為進一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奠定了堅實基礎。提出由「應試教育」向全面素質教育轉變,沒有否定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勞動,沒有否定過去的成就;相反,正是在過去的成就基礎和各項改革探索基礎之上,才提出了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
再次我們要明確素質教育與考試的關系。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的基礎教育,。但素質教育並不是否定考試, 而是要求把考試作為衡量教育教學質量的一種手段。 要不斷改革和完善考試的內容和方法, 改進和完善教育評價的制度,兩者並非非此即彼的關系。考試既可以為「應試教育」服務,也可以為素質教育服務。素質教育否定「應試教育」傾向,並不是不加區別地取消一切考試,而是要改革考試的目的、內容和方法,健全和完善教育評價制度。鄧小平說:「考試是檢查學習情況和教學效果的一種重要方法,如同檢查產品質量是保證工廠生產水平的必要制度一樣。當然也不能迷信考試,把它當作檢查學習效果的惟一方法,並且要認真研究、實驗,改進考試的內容和形式,使它的作用完善起來。」這是對待考試的正確態度。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在基礎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要強調水平考試,以面向全體。如果說考試作為指揮棒在目前還是不可避免的話,那麼這個指揮棒應該促進學生全面提高素質。教育評價全面了,教育便易全面;教育評價關心素質,教育便也關心素質。
實施素質教育,可以克服「應試教育」的弊端,准確地貫徹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它既體現一種教育思想,又表現為一種教育模式,不僅強調全面性, 而且強調全體性、整體性、基礎性、發展性。 多年來的實踐經驗表明素質教育有助於克服在教育方針貫徹中出現的問題,為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和保證。但也要弄清應試教育的概念,尤其要認清考試與應試教育的區別,千萬不能混為一談,尤其不能把目前教育與應試教育混在一起,不然就會在教育中迷路。只有區分好這幾個概念才能處理好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關系。現如今,一提起素質教育,部分人就立馬將應試教育放到了它的對立面,並大肆抨擊應試教育的缺點,好像搞素質教育就不用管學生有沒有應試能力。這是典型的『只見森林不見樹木』,只看見了應試教育的缺點,沒重視應試教育的長處。

應試教育由來已久,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就是典型的例證。正所謂「學而優則仕」,讀書人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最後謀個一官半職。這種教育方式及封建科考制度,幾乎全部是脫離社會、脫離現實、禁錮思想、束縛創新精神的說教。封建的科考制度摧殘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毫無疑問,我們今天摒棄的是這種封建的、落後的應試教育,而不是那些先進的考核手段。試問,不通過一定形式的考試,如何才能考查一個人的真才實學呢?如果只舉著素質教育的幌子,而不重視教學質量,也是行不通的。其實,應試教育的落後不在於考試本身,而在考試內容的科學性。換句話說,只要我們科學的採取考試手段,將考生的正真素質體現並區分出來,就找到了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平衡。

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之間的本末關系是顯而易見的,素質教育是本,而應試教育只是考察素質教育的一個手段而已。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絕不能只為了考生最後的分數,而去潛心研究應試教育中的許多歪門邪道。例如,一年級數學的應用題計算,題目中出現「總共」、「和」等字眼,就將所謂的考試竅門灌輸給孩子,告訴他們用『加法式子』解答。這十分不利於孩子思維方式的培養,是典型的生搬硬套式的應試教育。又例如,看圖作文,圖中所畫的是五個五角星,要求孩子們描述圖中所畫內容。很多老師又按照應試教育的思維,一上來就灌輸給孩子,那是國旗的圖案,於是『熱愛祖國』等一大套早就背好的句子就搬出來了。教育孩子熱愛祖國並沒有錯,但是這樣無異於抹殺了孩子的想像力。五角星難道就只能是國旗上有嗎?孩子們當然可以把它看成晚上的星星,也可以將其想像成手、腳、頭一樣大的怪獸——這是筆者教學中的親身經歷,一個小朋友將五角星的五個角看作動物的頭和四肢,他們更可以將其看成一個大星星和四個小星星在玩『過家家』。孩子們的看法是充滿想像力的,可是,最後讓我們的老師一引導,個性全都喪失了。這就是應試教育之害。更有甚者,有的學校將體育、音樂等課程全部砍去,取而代之的是文化課的學習,這更是不注重全面發展,只重分數的應試教育。

所以,我們應該利用遺傳與環境的積極影響,調動學生認識與實踐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的生理與心理、智力與非智力、認知與意向等因素全面而和諧的發展,促進人類文化向學生心理品質的內化。只有這樣,將來學生離開了老師,才會具備自我學習、自我規范的能力。要是學生的知識都由老師來灌輸,那麼肯定會出現『弟子一定不如師』的局面,越是到高級的教育階段,教學越是無法進行,因為那時老師不見得比學生高明多少。

緊緊抓住素質教育這個『本』,採取多樣化的手段提高學生在各個方面的能力,才是當前教學的重中之重。教學完成後,運用靈活科學的考試手段,去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不僅能摸清孩子們的掌握程度,還能檢驗這階段素質教育的成果如何,所採取的素質教育手段是否恰當。總之,我們教學的目的不再是學生的考分,也並代表任由孩子自然發展。只有將素質培養和考試手段結合起來,才能不斷提高孩子們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才是我們教學的真正目的。

6. 如何處理素質教育與成績的關系

強化教研教改,深化素質教育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調研報告

柞水縣教研室 黃斌峰

教育質量是教育事業發展的生命線,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是社會進步、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全縣人民對優質教育的迫切願望,也是當前應對區域教育競爭的現實需要。要提升教育質量,就必須走強化教研教改,深化素質教育的道路。

目前,隨著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深入進行,用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指導工作,我對全縣十二所初級中學中的曹坪中學、杏坪中學、鳳鎮中學等學校進行了調研,調研的重點是如何強化教研教改,深化素質教育。本次調研共發放調查問卷128份,走訪教師109人,座談6場次,聽課16節,檢查教案75本,檢查學生作業375餘本。通過調研,取得了大量的詳實的第一手資料。

通過調研分析,我認為建立良好的機制是強化教研教改、深化素質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建立教研教改導向機制,是強化教研教改、深化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素質教育主要是通過對教育目標的設定而付諸於課堂教學工作中的。因此,全面建立教研教改目標機制,可有的放矢地引導教研教改向素質教育方向發展。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應該從五個方面建立了教研教改目標導向機制。

1、強化教研教改,首先要研究教學目標

素質教育是根據人的發展性與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發揚學生主體和主動精神,充分開發人的潛能,形成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徵的活動,它不同於應試教育的特點,是具有多向性、全體性、主體性、基礎性、發展性。因而建立完整的教學目標體系是強化教研教改、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

(1)知識目標

從教研教改入手,以廣泛的學科基礎知識教育全體學生;對不同學生傳授不同層次的知識,激發學生主動性和尊重學生個性差異。

(2)能力目標

以教研教改為抓手,培養學生最基本的技能、技巧(實驗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注重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及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3)德育目標

開展教研教改要結合學科教研成果、知識特點對學生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及方法和愛國主義思想品德教育。

(4)情感目標

開展教研教改,要注重培養和訓練學生的科學態度、方法、愛國意識等。

2、強化教研教改,要科學的整合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具有科學性、有序性、合理性、實踐性、教育性。

3、強化教研教改,注重校本教研,研究尋找科學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

(1)教師教法:教法的選擇應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學生知識能力水平靈活處理,特別就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突出啟發思維、探索創新。例如:近幾年我們在全縣范圍內推廣了生物"導學式教學法"、語文"讀寫一體"、數學"分層教學法"和"創新教育"、英語"張思忠教學法"和"瘋狂英語教學法"、化學物理"目標教學法"、政治"討論法"、歷史地理"和諧教學法"等。

(2)學生學法:要求教師在常規五環教學方法的基礎上應不失時機地根據學科特點傳授合適的學法,最終達到學生能運用一定的方法主動探索,促進思維的創造性發展。

4、強化教研教改,還要研究有效性教學原則

(1)可接受性原則:即要從學生的知識基礎分層設計教學。

(2)遞進性原則:即教師應鼓勵低層學生向高層發展。

(3)反饋性原則:即教學過程中應多途徑反饋,及時補救。

5、強化教研教改,還要研究有效的教學模式

大力提倡多種課堂教學模式並存,百花齊放。例如:我們在全縣范圍內推薦了以下教學模式供教師學習、選擇、應用,它們是"討論法"模式,"導學法"模式,"誘思探究"模式等。

二、建立教研教改檢查機制,是強化教研教改,深化素質教育的主要手段

1、教學設計檢查

(1)查教師備課是否是教學目標全面;教學內容重點、難點突出;課型、教法選擇適宜;課堂教學過程清晰;板書設計得當;練習配合適度;教學分析准確;作業布置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等。

(2)查思路設計是否全面、流暢。它包括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教學條件、自身經驗重新加工處理教材的思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對知識進行學習的認知思路;教學中體現教師主導作用的傳授思路。

2、教學效果反饋評價

(1)目標達成情況:要求課堂結構設計緊湊、按時完成教學任務。

(2)教師教學能力:要求教師教態自然、語言生動、表達准確、文字規范、調控及時有效。

(3)學生成績檢測: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練習、實驗、測試等活動中理解、掌握知識的正確率高。

三、建立教研教改學習機制,是強化教研教改、深化素質教育的主要方法

1、學習理論,更新觀念

教師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對學生的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未來社會對學生的要求,歸根結底取決於教師素質的高低。為此,我們把學習理論、更新觀念做為培訓教師首要任務,具體做法是分散與集中相結合,自學與輔導相結合。周六下午集中學習,課余時間自學,並寫出心得體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素質教育理論、教學論、學習論、教育控制論、教育資訊理論、教學模式理論等。經過學習,教師教育觀念初步實現了四個轉變。

(1)從重視少數學生的教學轉變為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

(2)從只重視認知領域的教學轉變為認知、情感和技能三者並重。

(3)從只重視研究教師對教材的處理轉變為還重視研究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

(4)從只重視課堂教學轉變為課堂教學、課外活動與實踐活動相結合。

2、研究教材,改革教學

學校中的素質教育主要是通過學科教學來完成的,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要求教師必須將素質教育思想恰當地與教材相融合,最終通過教學活動付諸實施。所以培訓機制的第二步是研究學科教學,包括教學大綱的要求、教材的編排體系、知識的結構、實驗的技能、能力培養、教法的發展、課型的確定等。具體做法是每周全校集中一次培訓,培訓內容應比實際授課提前。會議前大家充分准備,同時確定一位教師做中心發言; 會上集思廣益,共同討論,統一調整教案。通過個人備課與集體研究相結合,課堂教學改革實現了兩個優化:

(1)從個人備課轉變為集體備課,實現了教學過程設計的優化。

(2)從只備怎麼教又備學生怎麼學,實現了雙邊活動設計的優化。

四、建立教育科研機制,是強化教研教改、深化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強化教研教改,推進素質教育,要求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而且要具備實習操作技能和技術,不僅能卓有成效傳授知識,還必須站在科學發展前沿陣地,動態的指導學生。要求教師成為具有教育科研素質,能進行創造性勞動的開拓型、創造型的教師,為了盡快促進這一轉化,我們要積極組織各種教學科研活動,如校本教研的開展、課題研究等。

1、撰寫教育教學論文

教師撰寫教學論文是提高專業知識水平和教學理論修養的有效途徑。首先,各校教務處每學期都向教研組公布研究課題,並指導論文撰寫,有計劃地做好論文的評審、交流工作;每學年組織一次論文評選活動,召開交流大會,選擇不同專題的論文代表宣讀,其次,鼓勵教師在教學同時,以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在身邊尋找一些有價值,且具有可行性、實用性、創造性的課題進行探索、實驗、積累資料 ,並逐步運用科學的方法,分析、提煉,從而養成科研習慣。

2、開展多種活動

組織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可以使一些好的經驗、成果及時推廣,並為一些教學新秀提供施展才華的機會,促使教師們爭先創優、發奮鑽研。幾年來,我們除舉辦常規的公開課、觀摩課、優質課外,還有計劃地組織了"教學能手大賽"、"骨幹教師跟班培訓"、"說課與演課"、"教學基本功比賽"、"課後反思"、"論文評選"等一系列教學科研活動,既提高了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又落實了素質教育的要求。

五、建立教研教改激勵機制,是強化教研教改、深化素質教育的得力保障

1、為鼓勵教師積極承擔教改實驗課題研究,學校提供資金扶助,提供時間便利,讓教師外出參觀考察學習,吸取經驗。

2、對取得一定實驗成果的教師,即使是考試成績暫時弱一點,也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

3、對在課題研究中成績突出的應該給予表彰獎勵,在評優樹模、晉升職稱等方面優考慮。

總之,要強化教研教改、深化素質教育,就必須通過建立落實"五項機制",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促進教育內涵發展。

7. 什麼是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意義是什麼

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意義:可以培養孩子以下能力
1. 創造性能力的培養:能力的本質是創造性。創造是社會發展的前提。創造性是生產力發展和社會文明發展的基礎。創造能力培養特別應貫穿於幼兒教育、義務教育始終,從小培養敢於創新的思想和創新思維的能力;中國的「應試教育」已經嚴重束縛了一代人創造能力的培養和發揮,影響了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
2. 自學能力的培養:當今社會,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知識劇增。而在中學階段,只能選取最基礎、最基本的知識教給學生。自學能力是學生在已有的知識水平和技能的基礎上,不斷獨立獲取新知識並運用這些知識的保障。
3. 社會公德教育:社會公德是人類社會都應該遵循的人與人相處的行為准則和規范。每一個人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必須學會遵守社會公德,完成心理和精神上的進化和成熟,從為生存而生存、自私、野蠻的動物本性的禁錮中解放出來。社會公德主要可概括為五個方面:
文明禮貌、敬老愛幼。文明禮貌、敬老愛幼是人的最基本道德。
保護環境、講究衛生。保護環境、講究衛生是為人類當前生存和子孫後代生存的道德。
遵紀守法、勤懇敬業。遵紀守法、勤懇敬業是為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本貢獻。
助人為樂、見義勇為。助人為樂、見義勇為是為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層次的貢獻。
誠實守信、正直向上。誠實守信、正直向上是為社會穩定和持續發展的貢獻。
4. 世界觀教育: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根本看法。科學的世界觀必須在不斷學習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形成。
5. 人生觀教育:人生觀是人們對人生的根本看法。主要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價值。以天下為已任,從全人類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出發,不斷發展生產力,為實現全人類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為最高目標,是科學的人生觀。
6. 勞動觀念教育:人要不斷發展社會生產力,提高生存、生活質量,為人類的持續發展而勞動。人必須成為社會生產力、成為勞動力,能創造財富。
7. 終生學習教育:21世紀是科技革命的新世紀,是知識爆炸的時代。每個人都不可能在學校學好今後走上社會所需的一切知識。隨著社會的發展,每個人都必須在生產實踐中根據需要不斷學習、充實、完善。因此,每個人還必須把培養自己不斷學習、善於學習能力放在重要地位。現代人必須終生學習。
8. 審美觀念與能力的培養:在中學教學中加強學科審美教育,可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美感,使之形成對各學科的愛好,啟發他們學習的最佳動機,促進創造思維的發展,以此促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而審美能力也是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永久性記憶、提高學習效率的基礎。

8. 如何抓好素質教育與提高教學質量的關系

這首先需要對「教學質量」進行界定,你所說的教學質量是語文、數學等各個科目的學習成績么?

素質教育是針對以高考為指揮棒的「應試教育」所提出的一種培養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按照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人在1.語言 (Verbal/Linguistic);2.數理邏輯 (Logical/Mathematical);3.空間 (Visual/Spatial);4.身體-運動 (Bodily/Kinesthetic);5.音樂 (Musical/Rhythmic);6.人際 (Inter-personal/Social);7.內省 (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8.自然探索 (Naturalist,加德納在1995年補充);9.存在(Existentialist Intelligence,加德納後來又補充)九個方面的能力是有差異的。

傳統上,學校一直只強調學生在邏輯─數學和語文(主要是讀和寫)兩方面的發展。但這並不是人類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智能組合,例如:建築師及雕塑家的空間感(空間智能)比較強、運動員和芭蕾舞演員的體力(肢體運作智能)較強、公關的人際智能較強、作家的內省智能較強等。

所以抓好素質教育促進每個學生的特長發展,就是提高了教學質量。只是現在的評價機制僅限於某一到兩個方面的考察評價。

當前關鍵問題是:國家尤其是教育部的上層設計沒有搞好,讓教師處於兩難境地。。。。

9. 如何認識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得關系

首先,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存在對立和差別。
應試教育的另一特徵反映在其專教育對象和質量屬效益的片面性和狹隘性上,對待學生的態度往往是靜止的和僵化的,勿視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個性差異,用考試升學這唯一標准去衡量所有學生,而不顧學生是否具備了社會發展和個體發展所需求的基本素質,往往造成個體的不正常發展。「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是「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素質「,並以促進學生素質全面和諧發展,進而提高全民族素質為出發點和歸宿。
其次,由於事物都有雙面性,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也有統一的方面。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互相聯系,互相依存,它們根源於社會政治經濟的具體要求。作為傳遞文化的教育無論從目的、內容,還是從方法、手段上都集中反映當時社會政治經濟的客觀要求。我們在認識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關系時,就應與它們所在的社會歷史條件聯系起來考慮。

10. 如何處理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關系

首先,我們區分一下兩者概念:素質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體受教育者的基礎素質水平和個性發展水平為目的的教育, 是按照黨的教育方針,促進學生在德、智、 體諸方面主動發展的教育,是以人為核心, 促進每個個體在與社會發展目標和諧一致的條件下,主動開發個人潛能, 以爭取個性的最佳發展的教育; 是對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的研究和發展。而「應試教育」是以提高考試成績和升學率作為教學管理的唯一宗旨的教學方法。從這點上看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是完全對立的。
其次,我們要明確一個問題,素質教育是對「應試教育」的根本否定,但不能說素質教育是對現行教育的根本否定,因為不能說現行教育就完全是「應試教育」,不能簡單地在現行教育與「應試教育」之間劃等號。我國中小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系統掌握是較扎實的;在現行教育中有很多優良的傳統,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同時,廣大教育工作者積極進行教育改革,探索出如「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和諧教育」、「創造教育」、「主體教育」等一批體現素質教育思想的教育模式和學科教學整體改革經驗,一些地區還積極開展了區域性素質教育改革實驗,取得了重要經驗。這些改革在深度和廣度上一直在持續發展,為進一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奠定了堅實基礎。提出由「應試教育」向全面素質教育轉變,沒有否定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勞動,沒有否定過去的成就;相反,正是在過去的成就基礎和各項改革探索基礎之上,才提出了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
再次我們要明確素質教育與考試的關系。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的基礎教育,。但素質教育並不是否定考試, 而是要求把考試作為衡量教育教學質量的一種手段。 要不斷改革和完善考試的內容和方法, 改進和完善教育評價的制度,兩者並非非此即彼的關系。考試既可以為「應試教育」服務,也可以為素質教育服務。素質教育否定「應試教育」傾向,並不是不加區別地取消一切考試,而是要改革考試的目的、內容和方法,健全和完善教育評價制度。鄧小平說:「考試是檢查學習情況和教學效果的一種重要方法,如同檢查產品質量是保證工廠生產水平的必要制度一樣。當然也不能迷信考試,把它當作檢查學習效果的惟一方法,並且要認真研究、實驗,改進考試的內容和形式,使它的作用完善起來。」這是對待考試的正確態度。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在基礎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要強調水平考試,以面向全體。如果說考試作為指揮棒在目前還是不可避免的話,那麼這個指揮棒應該促進學生全面提高素質。教育評價全面了,教育便易全面;教育評價關心素質,教育便也關心素質。
實施素質教育,可以克服「應試教育」的弊端,准確地貫徹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它既體現一種教育思想,又表現為一種教育模式,不僅強調全面性, 而且強調全體性、整體性、基礎性、發展性。 多年來的實踐經驗表明素質教育有助於克服在教育方針貫徹中出現的問題,為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和保證。但也要弄清應試教育的概念,尤其要認清考試與應試教育的區別,千萬不能混為一談,尤其不能把目前教育與應試教育混在一起,不然就會在教育中迷路。只有區分好這幾個概念才能處理好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關系。現如今,一提起素質教育,部分人就立馬將應試教育放到了它的對立面,並大肆抨擊應試教育的缺點,好像搞素質教育就不用管學生有沒有應試能力。這是典型的『只見森林不見樹木』,只看見了應試教育的缺點,沒重視應試教育的長處。

應試教育由來已久,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就是典型的例證。正所謂「學而優則仕」,讀書人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最後謀個一官半職。這種教育方式及封建科考制度,幾乎全部是脫離社會、脫離現實、禁錮思想、束縛創新精神的說教。封建的科考制度摧殘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毫無疑問,我們今天摒棄的是這種封建的、落後的應試教育,而不是那些先進的考核手段。試問,不通過一定形式的考試,如何才能考查一個人的真才實學呢?如果只舉著素質教育的幌子,而不重視教學質量,也是行不通的。其實,應試教育的落後不在於考試本身,而在考試內容的科學性。換句話說,只要我們科學的採取考試手段,將考生的正真素質體現並區分出來,就找到了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平衡。

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之間的本末關系是顯而易見的,素質教育是本,而應試教育只是考察素質教育的一個手段而已。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絕不能只為了考生最後的分數,而去潛心研究應試教育中的許多歪門邪道。例如,一年級數學的應用題計算,題目中出現「總共」、「和」等字眼,就將所謂的考試竅門灌輸給孩子,告訴他們用『加法式子』解答。這十分不利於孩子思維方式的培養,是典型的生搬硬套式的應試教育。又例如,看圖作文,圖中所畫的是五個五角星,要求孩子們描述圖中所畫內容。很多老師又按照應試教育的思維,一上來就灌輸給孩子,那是國旗的圖案,於是『熱愛祖國』等一大套早就背好的句子就搬出來了。教育孩子熱愛祖國並沒有錯,但是這樣無異於抹殺了孩子的想像力。五角星難道就只能是國旗上有嗎?孩子們當然可以把它看成晚上的星星,也可以將其想像成手、腳、頭一樣大的怪獸——這是筆者教學中的親身經歷,一個小朋友將五角星的五個角看作動物的頭和四肢,他們更可以將其看成一個大星星和四個小星星在玩『過家家』。孩子們的看法是充滿想像力的,可是,最後讓我們的老師一引導,個性全都喪失了。這就是應試教育之害。更有甚者,有的學校將體育、音樂等課程全部砍去,取而代之的是文化課的學習,這更是不注重全面發展,只重分數的應試教育。

所以,我們應該利用遺傳與環境的積極影響,調動學生認識與實踐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的生理與心理、智力與非智力、認知與意向等因素全面而和諧的發展,促進人類文化向學生心理品質的內化。只有這樣,將來學生離開了老師,才會具備自我學習、自我規范的能力。要是學生的知識都由老師來灌輸,那麼肯定會出現『弟子一定不如師』的局面,越是到高級的教育階段,教學越是無法進行,因為那時老師不見得比學生高明多少。

緊緊抓住素質教育這個『本』,採取多樣化的手段提高學生在各個方面的能力,才是當前教學的重中之重。教學完成後,運用靈活科學的考試手段,去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不僅能摸清孩子們的掌握程度,還能檢驗這階段素質教育的成果如何,所採取的素質教育手段是否恰當。總之,我們教學的目的不再是學生的考分,也並代表任由孩子自然發展。只有將素質培養和考試手段結合起來,才能不斷提高孩子們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才是我們教學的真正目的。

閱讀全文

與素質教育教學質量的關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