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教育教學理論方法

教育教學理論方法

發布時間:2021-02-17 00:25:25

① 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有哪些

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現代教學觀:
教學觀支配著教師的教學實踐活動,決定著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採取的態度和方法。由教師的教向學生的學轉化是現代教學觀。現代教學觀要求使用發展的觀點看待學生,著眼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即著眼於培養學生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能力,以適應不斷變化的世界。
一、教學以及教學觀的含義
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是育人的基本實踐活動。
教學觀就是教師對教學的認識或對教學的主張,具體地說,就是教師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對象等基本問題的認識。教師從這一認識出發,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程,並決定了教師在教學中對教育對象所採取的態度。因此,有什麼樣的教學觀就有什麼樣的教學行為,不同的教學行為必然導致不同的教學效果。
二、現代教學觀基本主張
1、學科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
教學的基本價值、基本作用、基本任務都決定了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全面育人。
在教學過程中以誘發學生的「主動性」為出發點,滲透「教育性」,著眼「創造性」,貫穿「實踐性」。從而達到學生主動參與,在學習中受到教育,發展能力等教學的根本目的。

2、從以「教育者為中心」轉向以「學習者為中心」
(1)在教育教學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應正確認識:1.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2.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3.學生是具有能動性、充滿活力的人。
(2)創建全新的教學方法。
從四方面轉變:1.從注重學生的外在變化轉向注重學生的內外變化。2.從強調學習的結果轉向強調學習的過程。3.從單純的教師教轉向師生共同活動。4從封閉的教學組織形式轉向開放的教學組織形式。
3、從「教學生學」轉向「教學生自己學」。
現代教師觀
教師觀是教師的教育觀念,是教師對教師職業的特點、責任,教師的角色以及科學履行教師職責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等方面的認識。
它直接影響著教師的知覺、判斷,進而影響其教學行為。
一、關於教師
教師定義廣義:凡是增進他人的知識技能,影響他人思想品德形成的人,都可以稱作老師。
狹義:指學校教育活到中的教師。
1、教師的作用
(1)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傳遞和傳播人類的文化科學技術知識,對人類社會的延續和發展起著橋梁作用。2.培養人良好的思想、塑造人高尚的品德。
(2)在教育過程中的作用
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起著主導作用。這是因為:第一,教師是代表社會要求的施教者。第二,教師是專門的教育工作者。第三,教師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動性的發揮相輔相成。教育的過程的客觀規律是:教師主導作用的正確的、完全的實現。其結果必然是學生主動性的充分發揮。
2、教師在社會中的地位
教師既然在人類社會的延續和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他們的社會地位自然應該是崇高的。在我國,一直存在著尊師的優良傳統。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文明的進步,教師必將成為讓人羨慕和受人尊敬的職業。
二、現代教師觀念的基本內容
教師的教育觀念是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形成的對相關教育現象、特別是對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所教學生的主體性認識,它直接影響著教師的知覺、判斷,進而影響其教學行為。
1、現代教師的使命
(1)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2)擔起「重塑中國人」的重擔,實施素質教育,切實提高民族素質。
(3)勇於創新,並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和教學風格。
2、現代教師的勞動特點:
復雜性、示範性、創造性、長期性、前瞻性
3、現代教師應具備的素質
(1)正確的教育觀念
(2)良好的職業形象
(3)多元的知識結構
(4)多向的教育交往
(5)完善的能力結構
(6)健康的心理素質
4、現代教師應具有的專業精神
(1)敬業樂業精神
(2)勤學進取精神
(3)開拓創新精神
(4)無私奉獻精神
(5)負責、參考精神
現在學生觀
學生觀即人們對學生的基本認識和根本態度,是直接影響教育活動的目的、方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
學生是發展的人
1、學生是具有生命意義的人
2、用發展的觀點認識學生
(1)學生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
(2)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
(3)學生是處於發展過程中的人。
(4)學生的發展是全面的發展。

② 教學方法有哪些

第一類方法:「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包括講授法;內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容法等。

第二類方法:「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參觀法等。

第三類方法:「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包括練習法;實驗法;實習作業法。

第四類方法:「以欣賞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例如陶冶法等。

第五類方法:「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方法」,如發現法;探究法等。

(2)教育教學理論方法擴展閱讀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為實現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要求,在教學活動中所採取的行為方式的總稱。

教學方法的內在本質特點:

1、教學方法體現了特定的教育和教學的價值觀念,它指向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要求。

2、教學方法受到特定的教學內容的制約。

3、教學方法要受到具體的教學組織形式的影響和制約。

③ 教師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1.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
(1)講授法。這種教學方法是教師通過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它包括講述、講解、講讀、講演等具體形式。講授法是一種最常見的教學方法。講授法具有傳遞知識信息和控制學生的認識活動兩方面作用,通過這些作用可以發展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思維活動處於積極的狀態中。他們一邊在緊張的思考,一邊又在感受求知的樂趣。教師在講授中既可通過分析和比較、歸納和演繹、綜合和概括,又可通過講重點、講關鍵、講難點、講思路、講規律、講方法等多種形式來促進學生掌握知識、認識知識的價值,並將其內化為一種學習的動力。
(2)談話法。又稱問答法,是教師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師生間的問答對話而使學生獲得新知識或鞏固知識、發展智力的教學方法。談話法分為復習談話和啟發談話兩種形式。談話法可使教師直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有利於學生獨立思考,並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一般來說談話法花費的教學時間較長,對學生知識准備情況要求較高,所以,在一堂課中,談話法一般與其它的教學方法配合使用。
(3)讀書指導法。這種方法是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和參考書以及課外讀物,使學生獲知識、發展能力的一種方法。它包括指導學生預習、復習、閱讀參考書、自學教材等形式。讀書指導法是加深理解和牢固掌握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很好的方法。在使用此方法的時候,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同時交給學生讀書的方法。當學生讀書完畢後,教師還要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學生相互交流,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2.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
(1)演示法。這種教學方法是教師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或作示範性實驗和動作,使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知識或印證所學書本知識的方法。演示法分為三種形式。第一,為了使學生獲得對事物的感性認識,主要通過實物、掛圖、模型等演示。第二,為了使學生了解事物發展變化的過程,主要使用幻燈片、投影儀、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媒體。第三,教師身體力行的示範性動作,例如體育課中的示範性動作。演示法是通過視覺刺激完成的,所以要養成學生有目的的知覺習慣,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發展。使用演示法,要依賴一定的物質條件,同時作為一種輔助性的教學方法,要與講授法、談話法等方法結合使用。
(2)參觀法。這種教學方法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組織學生去實地觀察學習,從而獲得知識或鞏固、驗證已學知識的方法。參觀法有準備性參觀、並行性參觀、總結性參觀三種形式。參觀法可使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豐富感性經驗,開闊視野,又可以在實際中受到生動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參觀過程中,為了防止學生偏離參觀目的,教師要在參觀過程中對學生加強指導,參觀結束後要安排學生討論參觀心得,或布置與參觀相關的作業。
3.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
(1)實驗法。這種教學方法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利用一定的儀器設備,進行獨立操作,通過觀察研究獲取知識,培養技能、技巧的方法。實驗法可分為感知性實驗和驗證性實驗兩種形式,被廣泛應用於中學理科教學,如: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學科的教學中。實驗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實習作業法。這種教學方法是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在校內外的一定場所,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實際操作或其他實踐活動,以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實習法的特點是感性、綜合性、獨立性和獨創性,在自然科學和技術學科中佔有重要地位,如數學的測量實習,物理、化學的生產技術實習,生物課的植物載培和動物飼養實習,地理課的地形測繪實習,勞動技術課的生產技術實習等。實習法有利於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原則,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和工作技能。
(3)練習法。這種教學方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練習法分為各種口頭練習、書面練習、實際操作練習、模仿性練習、獨立性練習、創造性練習等形式。練習法以一定的知識為基礎,具有重復性特點,在各科教學中被廣泛使用。它不僅能使學生鞏固和運用所學的知識,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而且還有利於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毅力、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等優良品質。
4.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教學方法
(1)討論法。這種教學方法是教師指導學生以小組或班級的形式,圍繞某一中心議題發表自己的看法,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從而獲得知識的方法。通過討論可以使學生們集思廣義,取長補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增長新知識,有利於活躍課堂氣氛,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學生民主協商的人際關系技能及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2)研究法。這種教學方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獨立地探索、創造性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獲取知識和發展能力的方法。使用研究法時,教師要為學生獨立思考提供必要的條件,選擇正確的研究課題,讓學生可以獨立思考與探索問題。

④ 教學方法有哪些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過敘述、描繪、解釋、推論來傳遞信息、傳授知識、闡明概念、論證定律和公式,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

2、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優點在於,由於全體學生都參加活動,可以培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

3、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或參考書,以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

4、任務驅動法

教師給學生布置探究性的學習任務,學生查閱資料,對知識體系進行整理,再選出代表進行講解,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也可以以個人為單位組織進行,它要求教師布置任務要具體,其他學生要極積提問,以達到共同學習的目的。

5、現場教學法

是以現場為中心,以現場實物為對象,以學生活動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本課程現場教學在校內外實訓基地進行,主要應用於育種試驗布局規劃、試驗設計、作物性狀的觀察記載方法等項目的教學。

6、自主學習法

為了充分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通常給學生留思考題或對遇到一些生產問題,讓學生利用網路資源自主學習的方式尋找答案,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然後提出討論評價。

⑤ 教育教學的理論

教學理論是教育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既是一門理論科學,也是一門應用科學回;答它既要研究教學的現象、問題,揭示教學的一般規律,也要研究利用和遵循規律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方法策略和技術。它既是描述性的理論,也是一種處方性和規范性的理論。教學理論來源於教學實踐而又指導教學實踐,與教學實踐成辯證關系。

⑥ 教育教學理論與方法 論文集

我以前發表過的,不過我勸你,現在什麼也不要問了,因為現在在這些論文集上發表沒有用了,現在評職稱這些論文不好使了,不加分了,也就是說國家不承認了,還去發表有什麼用呢,只是浪費金錢和精力!

⑦ 教育教學理論有哪些

高中生物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的特點及其理念
教育部制訂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生物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以下稱新大綱)已於2000年3月頒布。新大綱於2000年秋季在山西、江西、天津、遼寧等十省市擴大試驗,以後逐步在全國推廣,並最終取代1991年版的現行高中生物教學大綱。新大綱的頒布是我國生物教育發展中的一件大事,將對我國生物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產生重要影響。本文將對新大綱的特點和基本理念作一些分析和介紹。

一、基本情況

20世紀80年代以後,我國的高中生物教學大綱有過多種版本,如1981年版、1985年版、1990年版、1991年版和1996年版(供試驗用)。2000年版新大綱是在1996年版大綱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1999年5月教育部組織成立了大綱修訂工作小組,同年6月小組開始工作,至2000年1月完成大綱送審稿。在6個月的時間里,小組召開了三次工作會議,先後兩次將修訂稿送交審查委員和部分教師徵求意見,又根據這些意見對修訂稿進行了反復的修改,最後經教育部的專家組和領導審查通過後頒布。新大綱的問世是許多生物學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成果。

此次高中生物教學大綱修訂工作是我國「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的一個組成部分。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的規劃和「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的要求,我國中學生物學課程在今後10年中將有兩次大的變化。一是在2000年完成對現行初中教學大綱和高中的教學大綱(供試驗用)的修訂,並將修訂後的大綱付諸實施;二是在2000年啟動21世紀國家生物學課程標準的制訂工作,並陸續進行初中和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的試驗、修訂和實施。21世紀的國家課程標准從理念到內容都會有更大的變革。此次修訂而成的新大綱將成為由現行大綱向21世紀國家課程標准過渡的一個重要階梯。

二、大綱修訂的依據、原則和指導思想

(-)修訂大綱的依據

1.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和《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的基本精神,《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以及國家有關文件的規定和要求。

2.江西省、山西省和天津市試用1996年版普通高中生物教學大綱的經驗和反饋意見。

3.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對於這次大綱修訂工作提出的任務和要求。

4.國內外有關科學教育和生物學教育的研究成果。

(二)指導思想和原則

1.落實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精神,使新大綱體現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尤其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要求。

2.在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活動的安排上,要綜合考慮學科體系、個人發展和社會需求三者之間的關系,不能過於強調學科的完整性和系統性。

3.適當減少教學內容,降低難度,以減輕學生學業負擔,使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安排一些探究和實踐教學活動,使學生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形成正確的態度觀念。

4.思路要新,步子要穩。此次修訂既要反映時代的特點、生物科學的進展和當今生物學教育改革、發展的趨勢,又要充分考慮學校教學條件、師資水平和學生基礎等方面的實際情況,以及不同學校和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和多樣性。

三、新大綱的主要變化

1996年版普通高中生物教學大綱只在江西、山西、天津兩省一市進行了試驗,其他省市的教師對該大綱可能不夠熟悉。因此,本文將對照1991年版大綱來說明新大綱的主要變化。

要說明的是對這門課程的希望和要求,因此改用課程目的更加貼切。

課程目標是對課程目的的具體說明。課程目的只是概括地、抽象地表述了課程的方向和意圖,課程目標則是根據課程目的而提出的明確而便於操作的要求。

這兩項內容的表述方式也有明顯的變化。以往的大綱習慣用「要求學生掌握……」,「使學生受到……教育」等語句,體現了以教師為中心的、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教師「教」的課程理念。新大綱則強調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從學生學習和發展的角度提出了課程目的和課程目標,即指出了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應當獲得的學習成果,如「學生通過高中生物課的學習,將在以下幾個方面得到發展」「獲得……知識」「學會……方法」「養成……態度」「樹立……觀點」等。不難看出,這樣的表述方式更加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和發展,突出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這不僅反映了新的課程理念,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大綱中的課程目的和課程目標包括知識、態度觀念、能力三個領域。

1.知識領域。課程目的對知識領域的要求概括地說明了兩層意思,一是要求學生獲得生物學基礎知識,二是要求學生了解並關注這些知識的應用。強調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應用是近年來許多國家生物學教育發展的共同特點,新大綱也力圖使我國的高中生物課程在這一方面得到加強。

課程目標對知識領域的要求作了更加具體的闡述,概括地說就是生物學基礎知識、自我保健知識、生物學知識的應用和現代生物科學技術成就等四個方面。其中生物學基礎知識和自我保健知識是經典要求,新大綱未作較大變化;對於生物學知識應用的要求有所提高,教師在教學中應給予充分的重視;現代生物科學技術成就則是新增加的內容要求,這一點在選修課中有更加突出的體現,特別是生物技術的內容大量選入中學生物課程,在我國生物課程的發展中是一個明顯的變化。

2.態度觀念領域。在態度觀念領域,新大綱在原有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要求的基礎上,增加了對學生科學態度、科學精神、創新意識和科學的世界觀等方面的要求。新增加的這些要求是構成學生科學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生物課作為自然科學課程應該完成的重要任務。

態度和觀念領域的目標同以往的大綱要求相比變化很大。首先是標題的變化。以往我們將這一方面的要求稱為德育或思想教育目標,這一次改稱為態度觀念目標,意在強調從學生發展的角度提出要求,它所涵蓋的內容也更加豐富。其次是要求的內容明顯增加。新大綱由1991年版大綱的兩個方面的要求增加為4個方面的要求:(l)使學生形成生物學的一些基本觀點、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逐步建立科學的世界觀;(2)增強愛國主義思想情感,這里還特別要求學生正確認識我國的生物資源和生物科學技術發展的狀況;(3)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可持續發展的觀念;(4)養成科學態度、初步具有創新精神和合作精神。新大綱增加態度觀念領域的要求實際上是提高了這一領域在課程中的地位,使之符合素質教育的需要。最後是這些目標更加具體、明確,層次分明,能更好地結合生物學課程的教學內容、特點和自然科學課程的屬性,便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落實。例如,態度觀念方面課程目標的第一條,首先對生物學基本觀點作了具體闡述,這些基本觀點是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基礎,後者又是建立科學的世界觀的基礎,而這些觀念的確立,都離不開生物學知識的學習。因此,這一條目標表述為「通過生物學知識的學習,初步形成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局部與整體、多樣性與共同性相統一的觀點、生物進化觀點和生態學觀點,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逐步建立科學的世界觀」。
3.能力領域。在能力領域,課程目的和課程目標包括五個方面:即操作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與科學觀察相關的能力、科學探究能力(實驗能力)、科學思維的能力和習慣。其中,操作能力和與科學觀察相關的能力是多年來一貫的要求,而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科學探究能力、科學思維的能力和習慣是新大綱增加的內容。

能力目標的第二條「具有利用課本以外的圖文資料和其他信息資源進一步收集和處理生新大綱包括七個部分和附錄。這七個部分是:課程目的、課程目標、課程安排、教學內容、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教學評價和教學設備。附錄是關於教學要求層次的說明。同1991年版大綱相比,刪去了「選材原則」一項,增加了「課程目標、教學評價、教學設備」三項內容,對課程意圖和要求的闡述更加明確、具體。

⑧ 教育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首先,教育抄研究是襲促進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動力。通過教育研究,轉變教育觀念;探索教育體制、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改革的途徑、手段,並為教育行政部門制定教育政策、提高教育質量與辦學效益提供決策依據。教育研究既能提高教育決策的科學性,又能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和辦學質量。
其次,教育研究是發展和完善教育科學理論的基礎。教育研究是充實和完善教育科學理論體系的根本前提,它在理論開拓與學科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最後,教育研究能夠增強研究者的研究能力,是培養未來教育改革家的主要途徑。教育科學研究是提高研究者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對於廣大教師來說,通過教育科研,能夠使他們在教育實踐中勇於探索,由單憑經驗向依靠理論過渡,通過認識、學習和運用教育規律,掌握科研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成為研究型、學者型教師,成為未來的教育改革家。

⑨ 教育教學理論,方式,方法和價值觀的認識和應用.急!!!感激涕零!!

1.1. 政治、思想、道德素質

政治思想道德素質,從根本上講,就是一個人的政治態度、思想道德水準和社會責任感,就是把自己的事業與祖國的前途、人類的文明、社會的進步融為一體的品格。在建立市場經濟過程中,擁有「祖國的利益高於一切」和「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政治品格,顯得尤為重要。新世紀的人才首先要有實事求是、敢於堅持真理的精神。其次要具有良好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從更高層次上要求,則應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政治、思想、道德素質是人生發展的原動力,是高素質人才的基本點。

高等學校是科學、文化、知識的創造基地,也是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場所。創造和傳播科學、文化知識的高等學校肩負著培養莘莘學子的任務,其主要的任務也是在於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學、文化知識水平及素質。科學的問題是嚴肅的問題,來不得半點的虛偽。嚴肅認真、一絲不苟、孜孜以求,這才是科學素質的體現。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世界文化博大精深,一個具有良好文化素質的專門人才,不管是學什麼專業的,必須具有良好的知識結構,深厚的文化底蘊,高雅的文化氣質。有的學者認為,知識是一種資本,是發展經濟的生產要素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這就是說知識素質在知識經濟時代具有極端重要性。

1.2.思維、創造、能力素質

知識產生於思維和創造之中,良好的思維素質,能促使人不斷地追求新知。思維素質首先表現為勤於思考,其次表現為善於思考,要運用辯證的思維方法進行正向思維、反向思維、多向思維,才能在思維中有所收獲。創造素質,主要是指要有豐富的想像力和構建力,能舉一反三,聞一知十,觸類旁通,能發現別人忽視的東西,並給予重視;能尋找新的生長點,興趣廣泛,思路開闊,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隨著科技經濟的飛速發展,僅僅掌握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具有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能力是人類學習和運用知識的一種智能,是科學技術人員品質的核心,也稱為智能。高素質人才除了提高使用學科專業知識能力之外,也要提高外語、計算機應用能力,還要有良好的表達、組織、創新能力。當前,科技領域相互滲透、交叉的趨勢增強,重大攻關項目依靠「大兵團作戰」,因此,對高素質人才的領導能力、合作能力、協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 心理、身體素質

伴隨著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型,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由此也導致了人們心理的極大改變。當代大學生作為「最為敏感的群體」,他們的心理變化更是驚人的。大學生心理素質如何,直接關繫到他們能否健康生活、能否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從大的方面和長遠觀點看,關繫到21世紀中國的建設和民族的興旺。中國要贏得21世紀,就必須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加大競爭力度,充分調動人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而激烈的競爭向人們的心理素質提出挑戰。總的來說,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大學生身體生理健康的重要條件,是成才的內在動力,是人格健全的重要標志。

2、提高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途徑

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容易接受新觀念,伴隨著主觀意識的覺醒,出現了價值取向多樣化和價值追求的復雜性,尚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大學生素質結構是一個多要素系統,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質、專業素質、文化素質及身體和心理素質等,要提高大學生素質,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2.1. 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是前提

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的目標是教育大學生如何做人,樹立崇高理想,培養高尚情操。以此為核心,從根本上扭轉人生觀與價值觀上發生的偏差,圍繞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市場經濟需要的合格人才這個中心,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以及國情教育,使學生認識到國家前途與個人命運息息相關,增強社會責任感。

2.2. 專業素質教育是主體

21世紀是高科技發展的世紀,21世紀的時代特徵決定高等教育必須培養高層次專門人才。鄧小平同志多次強調學習和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性,他指出:「只靠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沒有真才實學,還是不能實現四個現代化,無論在什麼崗位,都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因此,筆者認為,專業教育應稱為專業素質教育,同時應當確立專業素質教育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主體地位,這種專業素質教育不應只是專業知識、技能的傳授,而是培養基礎扎實、知識豐厚、能力全面、素質優良的新型人才。

創新素質也是專業素質教育的一個重點。創新是民族進步、國家興旺發達的動力源,一個重大的科技創新甚至能帶動整個世界的迅猛發展。因此,我們要加強學生創新素質的教育,改變目前的教育觀念,在教育學生加強基礎理論學習、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的前提下,掌握科學的研究方向,提高創新能力。同時教育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和社會主義事業,具有為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而獻身精神,不斷追求新知識,具有實事求是,獨立思考、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

2.3.文化素質、身體和心理素質教育是必要補充

加強文化素質教育,使學生具有健康的審美能力,能夠正確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關系。因此,我們必須在強調專業素質教育過程中不斷滲透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藝術鑒賞等內容,給學生提供多層次、多側面、多角度的思想文化陶冶。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使當今社會來自各方面的挑戰越來越多,大學生不僅需要面臨學習壓力和學業的竟爭,還需要面臨就業等方面的挑戰。只有具有健康的體魄,才能保持充沛的體力和精力,迎接嚴峻的挑戰。據報導,我國有20%的大學生存在心理障礙,事實上,學生表現出的許多心理問題,並非思想政治問題,也不能等同於道德品質問題,作簡單的說教或嚴厲的批評是不能奏效的,甚至會適得其反,因此,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具有超常的愛心和耐心,認真研究青年人的心理特點,科學地加強心理教育,不僅要學會做事,更要學會怎樣面對失敗挫折的考驗。

在高等教育中,怎樣把各種基本素質教育融合起來,使大學生的素質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這是高等教育者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筆者認為,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必須以現代化教育觀念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為出發點,遵循教學規律,進行教學法內容改革,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力求有所創新,在抓好課堂教學的同時,應積極創造條件,開展和正確引導校園科技文體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在活動中使學生既加深理論知識、鍛煉實際能力,又豐富和發展了個性,為素質教育創造一個積極向上的氛圍。同時,進一步深化學生社會實踐,積極開展社區援助和青年志願活動,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發揮學生的專業優勢,培養提高他們所學知識為社會服務的能力和素質。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現代化社會的全面進步,使人們對現代人才的需求有了新的認識,國家提出的「科教興國」的戰略方針,要求高校培養和造就一批跨世紀人才,這些人才除了具有扎實的知識基礎和較強的能力,還要有全面的素質,堅持知識、能力、素質的辯證統一,這樣才能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閱讀全文

與教育教學理論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