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進行課堂教學改革
(1)新理論、新政策指導下的改革。經過較長時期的規劃和專家論證,形成改革方案,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此種改革往往在一個國家或較大范圍內進行。
(2)實驗性改革。在一定理論指導下,在某一地區或學校進行整體或單項改革試驗,取得數據,積累經驗教訓。
(3)推廣性改革。對經過長期實踐檢驗的優秀教學經驗或改革實驗成果進行精選、優化之後,有計劃、有步驟地在較大地區和范圍內推廣。
(1)高中課堂教學改革論擴展閱讀:
課堂教學歷史沿革:
隨著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教育對象范圍的擴大和教學內容的增加,就需要有一種新的教學組織形式。16世紀,在西歐一些國家創辦的古典中學里出現了班級教學的嘗試。
如法國的居耶訥中學,分為十個年級,以十年級為最低年級,一年級為最高年級。在一年級以後,還附設二年制的大學預科。德國斯特拉斯堡的文科中學,分為九個年級,還設一個預備級,為十年級。
與此同時,天主教設立的耶穌會學院,也實行班級教學,分為初級和高級兩部:初級部又分為五個年級(其中五年級為兩學年),共六學年;高級部一般為三個年級;還在章程中詳細規定了每月、每周的教材內容和每天的時間表。這些都是班級教學的萌芽。
17世紀捷克教育家J.A.誇美紐斯總結了前人和自己的實踐經驗,並在其所著的《大教學論》(1632)中,加以論證,從而奠定了班級教學的理論基礎。
此後,班級教學在歐洲許多國家的學校逐步推廣。中國採用班級教學最早的雛型,是始於同治元年(1862)清朝政府在北京開辦的京師同文館。20世紀初廢科舉、興學校以後,逐步地在全國採用班級教學的組織形式。
㈡ 課堂教學改革和課程改革的異同點是什麼
課堂教學改革和課程改革都屬於教育改革。
課堂教學改革是個人行為。課堂教學改革的主體是任課教師,他變革的是自己所從事的課堂教學活動。
課程改革是集體行為(從某種意義上看是國家行為)。課程改革的主體是教材編寫者,他變革的是教育理念和教材內容。
㈢ 論述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
(一)堅持「一個為本」
堅持「一個為本」就是在課堂教學中要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這里的「發展」是指:(1)學生的全面發展,即使學生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得到主動、全面和諧的發展;(2)學生的個性發展,即發現學生的潛能,發展其個性,發展其特長,同時根據學生基礎和程度等不同,使其分層發展;(3)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即為學生終身發展打好基礎。以學生發展為本是課堂教學改革的著眼點和落腳點,是課堂教學改革的根本。
(二)搞好「四個調整」
1、調整課堂教學的目標。一是要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要引導學生創新和實踐,培養學生的科學思想、科學態度、科學方法、科學素養和科學精神,不斷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鼓勵學生質疑,贊賞學生具有獨特性和富有個性的理解和表達。構建旨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考核成績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使課堂教學的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二是要在努力實現知識與技能目標的同時,注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促進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目標在課堂教學中的整合。
2、調整課堂教學中的師生關系。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即師生相互交往、共同發展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要實現三個重新「定位」:一是師生關系的定位,師生關系定位為交往,即在課堂教學中,師生雙方是共存的主體,師生之間通過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實現共識、共享、共進。二是教師的定位,教師定位為主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再是單純的知識的傳授者,而是課堂教學的策劃者、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教師的這個定位決定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實現如下五個轉變:(1)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變;(2)由重教師的教向重學生的學轉變;(3)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4)由封閉向開放轉變;(5)由信息的單身交流向信息的綜合交流轉變。三是學生的定位,學生定位也是主體。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不再是教學的被動者或知識的接受者,而是課堂教學的主動參與者、學習的主人,在課堂得到充分發展的主體。
3、調整課堂教學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教師要調整好教學方式,在動用教學方式努力做到以下幾點:(1)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2)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3)要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4)指導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5)要尊重學生的人格;(6)關注個性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7)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8)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9)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10)要使每個學生都能做到充分的發展。同時,教師也要指導和幫助學生調整好學生的學習方式,積極倡導主動、探究、合作學習。以及上述學習方式的交互使用和整合的。
4、調整課堂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在繼續發揮傳統的教學媒體(黑板、粉筆、掛圖、模型等)和傳統的電子教學媒體(錄音機、幻燈機、放映機等)積極作用的同時,要大力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的普遍應用。促進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工具。要把現代教學技術與傳統教學手段結合來,努力挖掘所有教學技術手段的使用價值,促進各種教學技術手段之間的協同互補,從而促進教學技術體系整體協調發展。
四、 案例分析題
1、有人認為:新一輪的數學課程改革,僅僅是「換本子」,沒有實質改變。試說明你的觀點,為什麼?(判斷分析說明題)
重要的是要轉變廣大數學教師的教學觀念,在數學課堂中推進素質教育,在《標准》的理念下進行教學創新。《標准》在這一方面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思想。
第一、數學學習的主要方式應由單純的記憶、模仿和訓練轉變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數學課堂由單純傳授知識的殿堂轉變為學生主動從事數學活動,構建自己有效的數學理解的場所;數學教師由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數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第二、學生要從單純的知識的接受者轉變為數學學習的主人。數學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
第三、數學學習評價應由單純的考查學生的學習結果轉變為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以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況,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個性傾向。
2、要求:下面的案例有沒有體現《數學課程標准》精神或新的教育理念,如果有,體現在哪裡;如果沒有,要怎樣做才能體現。
葉老師上20以內的退位減法「十幾減9」,投影屏幕上顯示商店裡賣玩具的場景,小朋友在買玩具,總共有16個玩具,賣掉了9個,先讓學生提出有關數學問題,再列出算式16-9;緊接著放手讓學生嘗試、探索計算方法;最後組織小組互相合作交流演算法,結果有多種不同的計算方法:①16-10=6 6+1=7 ②10-9=1 1+6=7 ③9+7=16 16-9=7 ④6-6=0 10-3=7 ⑤6-4=2 10-5=5 2+5=7
葉老師提問:在這些方法中,你喜歡哪一種方法?為什麼?學生的回答,老師統統是微笑、點頭、贊許,沒有評價哪一種方法最好,接下來的練習,又允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做。
答:葉老師能從學生經驗出發,因材施教,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為個性化學習提供了開放空間,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發展,體現了以學導教,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使「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這樣做尊重學生的意見,同時也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小心呵護,老師有新課標理念;體現了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老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學習數學是自我建構的過程,除了他自己,任何人都無法代替。
㈣ 結合有效教學論,談談如何進行課堂教學改革
首先,善抄於創設教學情景。新課前緊密結合新課內容,用朗讀一首詩,唱一支歌,猜一則謎語,講一個故事,表演一段小品等形式,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為新課進行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身心才智得到了健康全面的發展。其次,優化課堂結構,採用示例設疑、討論解疑、歸納明理、運用導行的結構模式,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討論,增強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精心設計活動,培養學生穩定的興趣利用課內外時間,開展辯論賽、演講賽、社會調查、模擬法庭和模擬各國首腦會等活動,在活動中學生得到全方位的鍛煉和提高。運用激勵手段,培養持久的興趣。尊重激勵。教師尊重學生的自尊心,相信學生的智能,虛心聽取學生的各種意見,接受支持學生創造性的建議等措施。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安全感、責任感和自豪感。尊重、信任、理解和關懷是高級享受,學生才覺得活得有滋有味。教師就要注意了解學生、研究學生,放手讓學生大膽地參與各種活動和班級管理,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信賴與自身的責任。目標激勵。沒有目標的努力,就像在黑暗中遠行,建立適當而具體的目標,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動機,鼓舞和激勵學生採取積極的方法去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或達成目標。
㈤ 如何做好高中政治課堂的改革創新教學
【摘 要】高中課堂教學具備著很強的目的性和通識性,其學習指向性為高考。我們盡管需要對教學指向性進行明確,但也要避免把考試當做方向的政治教學可能會誤導學生變成應試教育過程中的犧牲品。由此一來,不僅使學生學習的求知慾以及積極性有所降低,還使課堂教學質量有所降低。因此,如何有效的使高中政治教學質量得到提升,直接影響著課程的順利開展、課堂教學的有的放矢以及知識的順利傳達等。
【關鍵詞】高中;政治課堂;教學質量;改革;創新
隨著社會的日趨發展,以往的教學觀念以及教學模式越來越制約著教育自身的發展。在改革不斷深入以及不斷發展的今天,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模式也得到了很大的轉變。以往的高中政治教學主要把課堂、教材以及教師當做核心,其教學手段往往是滿堂灌,嚴重的制約了學生創新精神的發展,並致使學生失去學習政治的興趣,從而不能使學生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發揮。
一、靈活選取導入方法
(一)引經據典法
按照教學內容合理的選取一些具有典型性以及感性直觀的名人名言、歷史故事、寓言故事、生活故事以及成語典故等引入到教學中,能夠使深刻的問題更加通俗化、抽象的問題更加具體化、枯燥的問題更加趣味化、復雜的問題更加簡明化,非常容易激發學生進行學習思考。
(二)小組辯論法
政治課教學具備著很強的理論性,並且乏味枯燥,所以如何讓學生可以迅速的辨明真偽,能夠准確記憶,並為學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成為了教學過程中面臨的重要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的進行組合,並分組辯論,從而使存在的難點被順利的解決。在進行辯論前,需要先讓學生進行討論,並擬出小組所支持觀點的依據。在進行辯論時,一定需要等對方陳述完畢後,才可以提出新的意見以及進行補充發言。在小組辯論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認真的指導學生進行辯論。
(三)知識競賽法
按照學生具備較強好勝心的主要特點,往往把學生劃分為小組的形式進行知識競賽,可以以搶答的形式,還可以以必答的形式,這樣的話有助於學生更好的對知識進行掌握,並使學生的競爭意識以及口頭表達能力有效的提升,從而使學生具備的團結合作精神得到培養。
二、明確政治課堂教學目標
政治學科中的知識點和其他科目進行比較是比較集中的,因此,想要使課堂教學質量有效的提升,就需要教師明確政治課堂教學的目標,並通過課堂教學把其傳達至學生。由此一來,則使教師和學生之間產生了無形的互動,從而使課堂教學的效果更加的明顯。除此之外,需要有效的對教學目標與課程導入進行區分,盡量的把其總結成本堂課的關鍵知識點,而不是過多的對課程內容進行描述。這樣的話,不僅可以有效的對學生求知慾進行激發,還可以讓教師更加合理的對課程內容進行安排。
三、創新政治課堂教學思維
在政治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如果想要充分的對學生的活躍性以及積極性進行調動,最主要的一點就是教師對教學思維的全面理解以及對課堂的態度。在教育不斷發展的現今社會,教師應該清晰的意識到,以往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用。而如果想要使該教學模式有效的被轉變,就需要使教學具備的教學思維得到轉變,並不斷的對教學思維進行創新,革故鼎新,從而構建出具有新思維的政治課堂。該課堂下師生的角色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可以相互轉換的。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學生還能夠大膽的說出對知識點以及課程的理解,由此一來,不僅可以使學生主動思考,還可以為教師教學提供良好的契機。總而言之,只有使課堂教學思維得到創新,教學手段不斷的增加,並打破以往的教學模式,就能夠有效的使教學質量得到提升。
四、豐富政治課堂教學內容
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已經意識到豐富政治課堂教學內容的重要性,但高中政治政治學科中的知識點和其他科目進行比較依舊顯得非常枯燥乏味。而豐富政治課堂教學內容,不只是要滿足案例以及課件需求,更重要的是教師需要先轉變思想,而不應該具備課件等看似偏離知識點的教學內容就是在浪費時間。教學需要對教學目標進行明確,既要對重要的知識點進行講解,還需要讓學生更好的對這些知識點進行接受。所以,政治教師需要創設更加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可以大膽探索,並親自實踐,有助於學生通過不同手段對問題進行思考與探索,並有效的解決遇到的問題,從而使學生具備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因此,課堂教學需要把引導學生積極的接受知識點當做重點,而不是把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內容當成擺設。
五、結語
教學模式轉變主要體現在學生學習模式的改變,把學生被動、單一以及他主的學習模式轉變成為合作探究學習的模式,其實質是由學生握有學習主動權,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所以,政治教師需要創設更加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可以大膽探索,並親自實踐,有助於學生通過不同手段對問題進行思考與探索,並有效的解決遇到的問題,從而使學生具備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