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
現代信息技術教育不僅給教育帶來了變革,而且教師的教育觀念與教育模式也在進行一次歷史性的變革。僅小學語文課程而言,它包含的內容廣泛,知識量大,而信息技術圖、文、聲並茂、信息量大、內容豐富、以及活動影像等特點,正好為小學語文教育的發展和改革開辟了廣闊的空間。因此,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有效地整合以成為必然。但我們要知道,信息技術在教學中起的只是輔助教學的作用,它並不是萬能的。教師應該從自己所教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更有效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整合
一、信息技術進入小學語文課堂的意義
教育部部長陳至立曾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會議上指出:「在開好信息技術課程的同時,要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鼓勵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並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本世紀,計算機和網路通訊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在社會各個領域中廣泛應用,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發布和應用能力已成為衡量現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標志。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提高學生處理和運用信息的能力,成為新世紀教育的重要內容和任務。很顯然,信息技術在課程中的目的在於能使學生具備獲取信息、傳輸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將小學語文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對於深化語文學科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率以及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信息技術優化語文課堂教學
(一)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心理學家布魯諾曾經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只有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主動、愉快地學習,才能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動探究精神。因此,在日常課堂教學中,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之一。利用多媒體直觀、生動、形象和變化的特點,能極大限度地營造教學情境、激活課堂氣氛。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像《草原》這樣描寫景色的課文,而小學生閱歷比較淺,沒有親眼目睹過草原美麗的景色,如果只憑借語言文字,學生很難感受課文的實質內涵,這時,我們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通過播放課件,將一個風景如畫的「人間仙境」展現在學生們的面前,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對課文內容有更深的理解。這樣,通過有動感的畫面,激活他們的感官,使文章內容具體化、形象化,豐富學生的想像力,推動其思維的升華。學生閱讀著課文,想像著美景,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就會油然而生。
(二)信息技術,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可增強學習效果,豐富了課堂內容。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對生動、直觀的內容感興趣,抽象思維只有在形象思維的基礎上才能逐步培養起來。如在教學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五單元《綜合性學習:遨遊漢字王國》一文時,教師課前可以先讓學生搜集有趣的諧音、字謎、漢字的來歷等資料;課堂中讓學生圍繞「有趣的漢字」這一主題,利用搜集的資料,穿插演示教師製作的多媒體課件——漢字的演變,使學生能對中國漢字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產生喜愛中國漢字之心。在上《豐碑》一課時,首先由學生欣賞教師搜集的一段文字和圖片,讓學生從中了解相關信息,這樣能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課文內容;深入學習課文時,中間插播電影片段,使學生感受到軍需處長高尚的品質;最後的拓展延伸,讓學生從網上搜集有關資料,對資料進行處理、歸納,這樣通過上網查找有關資料,既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收集、加工、處理信息的能力。課堂上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書本知識,體會它所包含的思想內涵,更重要的是教給他們學習知識的本領。將網路上的語文資源充實到語文教材中,不但拓展了語文學習的內容,而且是語文教材更加完善,更富於多元化,時代性,實效性。
(三)信息技術,突破教材重點難點
課堂教學中只有解決好「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這兩個基本問題,就算完成了本課的認知目標。信息技術的強大功能,在突出重點知識、突破難點知識上有著它獨特的優勢。在拼音教學中,我們可以藉助多媒體的動畫效果,化抽象為具體, 把難以理解的內容或者對理解課文起重要作用的內容,用多媒體展現出來,調動學生的視覺功能,通過直觀形象、生動的感官刺激,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學效率,激活學習內因,突出教學的重點。如,《初冬》一課,作者以准確優美的文筆描寫霧氣逐漸消失,景物由模糊變得清晰的動態過程是文章的重點。但學生卻難以理解,這時我們可通過極短的時間,把這一自然現象過程進行情景的再現,把語言無法完成的內容,通過畫面直觀化,真正做到課堂的有效性。因此多媒體教學手段應該成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突出教材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的有效手段。
(四)信息技術,豐富課外知識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意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 ……」現代信息技術體現了很強的網路優勢,能收集更多語文學習的信息資源;能將教師、學生、圖書館及自建資料庫的信息有機的結合起來,增大教學的信息量,充分開發語文教學資源。同時信息和知識緊密聯系在一起,可以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更多的知識。如教學《為人民服務》之後,為了讓學生的知識面不只停留在書本上,教師課後可以讓學生繼續搜集有關這方面的故事,開展讀書交流。同學們馬上會通過各種途徑將收集到的各種資料進行匯總,做到資源共享。可見信息技術帶給學生的生動、豐富、快捷的資源,既是鞏固了課本上的知識,又在現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了延伸,同時也是學生受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五)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能力
(1)、信息技術有效的培養學生的獲取信息能力。信息的獲取能力是指確定信息源,並根據信息需求選擇最佳信息源,查找信息資料,完成一定信息任務的能力。依據小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徵,激活學生對信息資源的學習動機,引發對信息的興趣,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前提。比如《桂林山水》一課,可通過師生群議確定信息任務:桂林的山究竟有哪些奇、秀、險的姿態?除了文中介紹的幾中外,還有哪些呢?接著,可以引導學生明確:桂林山的奇特姿態可以查找相關圖片以及古今贊美桂林奇山的詩詞文章等;信息來源有了,這時,我們可通過電視、廣播、報刊雜志、圖片、圖書查找,也可以利用網路搜索有關桂林山的知識。
(2)、憑借信息技術的特點,不但給學生提供大量的知識,而且激發了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英國詩人雪萊說:「想像是創造力」。信息技術從多方面為想像力的發揮創造了條件。首先,通過互動式學習,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其次,多媒體技術將文字,圖畫、聲音等各種教學信息交融在一起,將影視中時空跳躍、時間倒置等手法運用於電子文本的合成中,有利於開拓學生的思路,激發想像,使學生思維高度活躍,從而引發學生創新的火花。例如《蟋蟀的住宅》一文,這是一篇說明文,課堂上如何融入知識性、趣味性、生動性為一體進行教學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在課件製作中要搜集了大量的昆蟲圖片,文字材料及錄像,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課文的基礎上,觀看錄像,感知多種的昆蟲,了解它們各種各樣的生活習性。教學結尾時,告訴學生這些知識來自《十萬個為什麼》、《網路全書》,並在屏幕上出示這些書名,鼓勵學生養成課外閱讀的好習慣。
(3)、信息技術有效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和綜合能力。語文教師應該多設計一些開放的,需要學生主動去探究、收集、整理、獲取信息,並綜合運用這些信息進行創新的「研究性學習」的作業。例如:要學生製作電腦小報,在出版的過程中,學生要尋找大量資料,要進行篩選、排版、打字等,整個過程培養了學生收集信息、選擇信息、審美、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等能力。學習《圓明園的毀滅》課文後,可以讓學生寫一篇有關圓明園的文章,讓學生在網上收集有關的資料,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和綜合能力。
(4)、信息技術的優越功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發展思維能力。小學生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較差,雖然有一定的說寫基礎,但把握不好尺度。而現代多媒體教學直觀形象,既能滿足兒童的好奇心,又便於教師指導學生說話,,在練習說話時,教師藉助課件,創設情境,在觀察思維的基礎上,通過復述課文,編故事、想像說話等多種訓練表達方式,啟發學生動腦,想像,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強化語言與思維的訓練。
(5)、在綜合活動中信息技術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如指導學生設計製作賀卡的時候,教師通過電腦網路展示背景畫所寫的寄語,引導學生欣賞、討論,從中悟出寫寄語的要點。學生在電腦上獨立選擇畫面,撰寫寄語,將作品在電腦中進行展示,實現語文課和電腦課的「整合」。
三、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合理運用
信息技術課程為語文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學習工具和方法,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實踐證明,恰當而巧妙地將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進行整合,能使教學內容化難為易,變抽象為具體,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易於接受。但同時我們也知道,信息技術在教學中起的是輔助教學的作用,它並不是萬能的。教師應該從自己所教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首先,教師不能將平時應該板書的內容全部搬上多媒體,整堂課沒有板書,這樣既失去了教師書寫的示範作用,又是教師的個性難以發揮。其次,教師不能將所有對話和指令都輸送到多媒體,讓學生通過多媒體畫面進行思考、學習,然後又通過多媒體畫面來提供答案。這樣既發揮不了語文課程的人文特點,又忽略了教師生動的演示作用和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交流的能力培養。第三,雜而不精、過於花哨的課件往往容易使學生的注意力放在對畫面的欣賞上,而忽視了知識、能力的接受和培養。最後,多媒體課件中教師事前已經輸入了「最佳」答案,因此教師在授課時會想方設法把學生往既定的思路引導,盡可能讓學生的答案與自己的答案一致,因此使本來豐富多彩、學生主體的課堂變成了」唯我獨尊」的一言堂。
總之,信息技術作為優化學科教學的一種工具,它的優越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它畢竟只是輔助教學的一種的手段,絕不能代替對文本的研讀。我們應把握好信息技術使用的量和度,要錦上添花,不能喧賓奪主。只有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深入研究它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方法與策略,才能發揮這種教學工具的巨大作用。
2.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如何有機結合
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隨著科技的進步,現代化信息技術不斷回滲透到教育教學中。信息答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給教師駕馭課堂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同時也能夠很好的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由於物理學科自身的特點,中學物理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信息技術的優勢顯而易見,因此,作為現代信息技術的多媒體輔助教學更是在無力教學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3. 簡述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應用模式,並簡要說明其中信息技術的作用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推動了教育從目的、內容、形式、方法到組織的全面變革。站在教育第一線的教師,完全有必要對教學過程重新認識。《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大力推進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教師運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對教學活動進行創造性設計,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的學科特點結合起來,可以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有利於充分揭示數學概念的形成與發展,數學思維的過程和實質,展示數學思維的形成過程,使數學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把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的學科特點結合起來,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良好的興趣就有良好的學習動機,但不是每個學生都具有良好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好奇」是學生的天性,他們對新穎的事物、知道而沒有見過的事物都感興趣,要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就必須滿足他們這些需求。而傳統的教學和現在的許多教學都是嚴格按照教學大綱,把學生封閉在枯燥的教材和單調的課堂內,使其和豐富的資源、現實完全隔離,致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日益衰減。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於教學課堂,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圖文並茂、聲像並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可激起學生的各種感官的參與,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激發動機和興趣。這充分說明了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
二、把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的學科特點結合起來,有利於幫助學生進行探索和發現
數學教學過程,事實上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數學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研究,探索的過程,繼而對其進行延拓,創新的過程。於是,教師如何設計數學問題,選擇數學問題就成為數學教學活動的關鍵。而問題又產生於情境,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創設情景就是組織課堂教學的核心。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如網路信息,多媒體教學軟體等的應用為我們提供了強大的情景資源。例如:我在《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平面向量的坐標表示》的教學中,利用Powerpoint製作動態的平面向量課件,學生通過探索,發現了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深刻的理解了平面向量的坐標表示的意義和作用。在講解與《空間四邊形》有關的問題時,如果只利用模型讓學生觀察,在黑板上作出空間四邊形的平面直觀圖,大部分學生在課後解決相關的問題的時候,總自然而然的認為空間四邊形兩條對角線是相交的。我在教學中利用三維立體幾何畫板導入基本圖形,現場製作旋轉運動的空間四邊形圖形,現場添加線條,在旋轉運動過程中讓學生感受空間立體圖形的形象,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察和思維能力,從而使他們在觀察過程中留下空間四邊形兩條對角線不相交的深刻印象,在解決其它有關問題時不致出錯,同時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了異面直線的概念,為後面的《異面直線》的教學奠定了基礎。由此可見,多媒體信息技術創設情景產生的作用是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
三、把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的學科特點結合起來,有利於幫助學生獲取技能和經驗
數學是集嚴密性、邏輯性、精確性、創造性與想像力與一身的科學,數學教學則要求學生在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或提供的環境中通過積極的思維不斷了解、理解和掌握這門科學,於是揭示思維過程、促進學生思考就成為數學教育的特殊要求。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數學教育中存在深藏的潛力,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學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 獲取技能和經驗的能力,幫助學生提高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例如:我在講解《極限的概念》這一節內容之前,先要求學生自己利用網路查詢並收集有關極限的資料,通過整理資料,提出與極限有關的實際問題,在通過我的動畫課件,學生歸納出了極限的概念,同時揭示了極限的概念的內涵。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通過網路查詢並收集有關極限的資料的過程中,深深的體會到網路互動交流式的學習環境,視眼開闊,多彩多資,浩瀚無窮。
四、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於教學課堂,有助於減輕教師的教學工作量
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需要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龐大的書庫也只有有限的資源,況且教師還要一本一本的找,一頁一頁的翻,這個過程耗費了教師大量的時間。網路信息為教師提供了無窮無盡的教學資源,為廣大教師開展教學活動開辟了一條捷徑,只要在地址欄中輸入網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通過下載,獲取自己所需要的資料, 大大節省了教師備課的時間. 隨著計算機軟體技術的飛速發展,遠程教育網校的建立,給教育工作者創建了一個龐大的交流空間, 大量的操練練習型軟體和計算機輔助測驗軟體的出現,讓學生在練習和測驗中鞏固、熟練所學的知識,決定下一步學習的方向,實現了個別輔導式教學。在此層次,計算機軟體實現了教師職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題、評定等,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因此,教學的發生對技術有較強的依賴性,而作為教學輔助工具的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功能就體現出來了。
五、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於教學課堂,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計算機使用技能
遠程教育網校的建立,給教育工作者創建了一個龐大的交流空間,各地各級的優秀教師雲集在這個空間中,他們為工作在教育第一線的教師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學支援。通過網路交流,我們可以學習到他們新的先進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實踐證明,經常將多媒體信息技術用於課堂教學的教師,他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總是走在最前列的。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和計算機輔助教學軟體,就要求教師有相當的計算機使用技能,計算機使用技能的高低是新一代評價個人文化素質的標准。計算機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對每個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教師,更應該積極的推動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將多媒體信息技術用於教學課堂,這樣利人又利己。
六、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於教學課堂的反思
時代的發展,要求競爭者提高自身素質,也要求學校教育走在發展的最前端,學校教育的發展方向又要求教師更新教學手段,教學手段的更新主要受教育觀念的支配,所以我們首先要轉變教育觀念,真正把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中來。把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等的優勢,良好的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在輔助學生認知的功能要勝過以往的任何技術手段。但它僅僅是課堂教學的一個輔助工具。教學活動過程的核心,是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交流過程,這個過程信息技術教育是無法取代的。在師生互動的教與學過程中,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產生數學問題、促進學生思維擴散的路標。不過,我們不能盲目的使用信息技術,用它來取代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所以,客觀合理的將多媒體信息技術用於課堂教學,積極探索多媒體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方法,才是現代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轉變的觀念。
當前,信息化技術正以排山倒海之勢席捲我國的中小學教育的各個領域,以日新月異的速度改變著人們傳統的教育、教學思想,及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因此作為當今的教育工作者,只有積極投身到這一變革中去,改革自己舊的教學觀念和舊的教學模式,了解新的思想觀念、掌握新的技術,使自己迅速具備和確立信息時代的文化價值觀念,並能把它們熟練合理的運用於教學實踐活動當中。計算機輔助教學是信息技術應用於教育的核心內容和技術手段,隨著小學計算機教育在我國的不斷發展,它必將是走向教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而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已經成為一種時尚,它的探索與發展,也就成為了語文教學改革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這里我就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談一談我的感受。
一、 直觀教學,易於理解。
在語文教學中,有些比較難理解的知道或是學生很少見到的事物,只用語言進行描述學生很難理解,如果學生觀看形象生動的動畫,就能很容易的明白。可以變靜態為動態、變抽象為形象、變虛為實。例如在教學《詹天佑》一課時,詹天佑開鑿居庸關和八達嶺兩條隧道時採用的不同方法,如果只通過讀課文,畫示意圖學生很難理解,如果學生觀看了用動畫製作的開鑿的過程示例,學生會更能詹天佑這種方法的妙處。還依然藉助「人」字形線路圖,看看火車的走法,更能幫助學生理解這種「人」字走法的好處,更能體會詹天佑有著超人的智慧和接觸的才能,學習他的創新精神。
二、 拓寬知識面,活躍思維
小學生天真活潑、好奇、頑皮好動,但他們形象思維能力強。如果僅僅憑口頭上講授語文知識,顯得比較枯燥,學生會沒有興趣,課堂效果肯定不理想,必須要採取用特殊的方法才能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在教學《鳥的天堂》一課時,學生通過讀課文知道大榕樹那的景色很美,卻不能體會那裡的靜態美和動態美。我在電視上播放了大榕樹清晨的實景錄象,讓學生親眼看一看大榕樹的靜態美,然後又播放了眾鳥紛飛的景象,學生又體會到了動態的美。又對一隻鳥的形態和聲音的觀看,可以想像到很多鳥的姿態,這種由靜變動的教學手段直觀、形象、清楚,易於控制進度、重點的地方可以反復演示方法,極大的刺激了學生的感官,使之全神貫注地投入學習之中,完全調動了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和創造力,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大自然的美。即使學生沒有親自去看那棵大榕樹,也知道了那裡有很多天然的美,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三、 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眾所周知,學習興趣的形成是學習積極性的根本所在,是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因素。對學生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動力之一。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一文時,先播放桂林的美景,讓學生和作者一起盪舟灕江,欣賞桂林的山光水色。創設游灕江的情境,讓學生對這樣的美景產生興趣,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才能更有興趣的學習這篇課文。能夠更深刻的體會到灕江水的靜、清、綠的特點和桂林山的奇、秀、險。
四、提高教學效率,培養現代科學興趣
人們常稱當今的時代為信息時代,信息時代的特徵是信息流通量大,信息波及面廣,每一個人都必須面對與日巨增的信息,人類積累的知識擦一會越來越多。在教學中用雲信息技術會提高教學效率,還可以培養學生對現代科學的興趣。在教學《宇宙生命之謎》時,對於火星、水星、木星等很多地理知識都不理解,這時候我藉助多媒體就向學生展示了這些星球的圖片和文字資料,讓他們結合圖片和文字介紹來了解其他星球是什麼樣的,使他們更快的理解了為什麼我們不能遷移到別的星球上去生活。他們在明白這些道理的同時,對科學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在校學習已經決定學生學到的知識是有限的,學生具有較強的信息意識,進一步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對社會的影響,並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學生的信息技術與自學能力、創新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積極探索和研究計算機輔助教學與學科教學的最佳結合點,並與學科教學進行有效地整合,合理的結合到自己的教學工作中去。把信息技術自然而然地滲透到教學過程之中,要充分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優越特性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探索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獲取信息、交流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自身成才。展望二十一世紀的教育前景,計算機教育的發展必將能為跨世紀人才的成長鋪路架橋,為迎接競爭激烈的、信息化的二十一世紀的來臨積極備戰,為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改革推波助瀾。
4. 請談談自己在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取得哪些收獲
於教師這個職業的認識也已從剛開始的懵懂狀態進入到現在的有所認識和體會,九年的時間讓我深感自己肩上的擔子之沉重,責任之重大。
作為一名初中教師,而是一名初中的所謂的副科教師,我知道在學生的眼中,信息技術這門學科是可有可無的,更有甚者就認為這門學科就是與上網、聊天、打游戲聯系在一起,而且隨著中小學階段信息技術教育的普及,小學階段和初中階段的信息技術教育在銜接上產生了很多的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我一直很多這方面的疑惑,而且這些問題,我覺得應該是一名初中信息技術教師所碰到的一些共性問題,大家都意識到問題的存在,但是真正能解決問題,這對於我們來講的話,就需要進行很多的嘗試、探討、研究和實踐。
小學開設信息技術課以後,對初中課程帶來了很多問題,具體表現在:
一、小學已經學過了Windows、畫圖、Word、PowerPoint和網際網路等模塊的內容,可初中部分仍有對這些模塊的要求,這些重復的模塊怎樣處理?對於諸如很多這樣的軟體,初中教師處於講與不講的兩難境況。
二、是否需要在小學的基礎上進行軟體功能的補充,應該如何進行?是否需要增加個別新軟體的教學以填充空餘的課時?
三、由於小學階段各學校教學進度不同,造成初一同一教學班的學生對軟體起點不同、掌握程度差異較大,使得教師很難把握教學進度。
四、還有很多學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現象,自認為學過了,自己會了,其實不然。
五、由於缺乏正確、健康的認識和引導,學生上網目的不明確很盲目,不過由於游戲等方面的吸引,學生又對上網產生濃厚的興趣,造成許多家長禁止學生課余時間上網。
5. 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怎樣發揮作用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推動了教育從目的、內容、形式、方法到組織的全面變革.站在教育第一線的教師,完全有必要對教學過程重新認識.《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大力推進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教師運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對教學活動進行創造性設計,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的學科特點結合起來,可以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有利於充分揭示數學概念的形成與發展,數學思維的過程和實質,展示數學思維的形成過程,使數學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把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的學科特點結合起來,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良好的興趣就有良好的學習動機,但不是每個學生都具有良好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好奇」是學生的天性,他們對新穎的事物、知道而沒有見過的事物都感興趣,要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就必須滿足他們這些需求.而傳統的教學和現在的許多教學都是嚴格按照教學大綱,把學生封閉在枯燥的教材和單調的課堂內,使其和豐富的資源、現實完全隔離,致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日益衰減.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於教學課堂,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圖文並茂、聲像並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可激起學生的各種感官的參與,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激發動機和興趣.這充分說明了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
二、把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的學科特點結合起來,有利於幫助學生進行探索和發現
數學教學過程,事實上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數學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研究,探索的過程,繼而對其進行延拓,創新的過程.於是,教師如何設計數學問題,選擇數學問題就成為數學教學活動的關鍵.而問題又產生於情境,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創設情景就是組織課堂教學的核心.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如網路信息,多媒體教學軟體等的應用為我們提供了強大的情景資源.例如:我在《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平面向量的坐標表示》的教學中,利用Powerpoint製作動態的平面向量課件,學生通過探索,發現了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深刻的理解了平面向量的坐標表示的意義和作用.在講解與《空間四邊形》有關的問題時,如果只利用模型讓學生觀察,在黑板上作出空間四邊形的平面直觀圖,大部分學生在課後解決相關的問題的時候,總自然而然的認為空間四邊形兩條對角線是相交的.我在教學中利用三維立體幾何畫板導入基本圖形,現場製作旋轉運動的空間四邊形圖形,現場添加線條,在旋轉運動過程中讓學生感受空間立體圖形的形象,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察和思維能力,從而使他們在觀察過程中留下空間四邊形兩條對角線不相交的深刻印象,在解決其它有關問題時不致出錯,同時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了異面直線的概念,為後面的《異面直線》的教學奠定了基礎.由此可見,多媒體信息技術創設情景產生的作用是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
三、把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的學科特點結合起來,有利於幫助學生獲取技能和經驗
數學是集嚴密性、邏輯性、精確性、創造性與想像力與一身的科學,數學教學則要求學生在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或提供的環境中通過積極的思維不斷了解、理解和掌握這門科學,於是揭示思維過程、促進學生思考就成為數學教育的特殊要求.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數學教育中存在深藏的潛力,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學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獲取技能和經驗的能力,幫助學生提高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例如:我在講解《極限的概念》這一節內容之前,先要求學生自己利用網路查詢並收集有關極限的資料,通過整理資料,提出與極限有關的實際問題,在通過我的動畫課件,學生歸納出了極限的概念,同時揭示了極限的概念的內涵.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通過網路查詢並收集有關極限的資料的過程中,深深的體會到網路互動交流式的學習環境,視眼開闊,多彩多資,浩瀚無窮.
四、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於教學課堂,有助於減輕教師的教學工作量
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需要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龐大的書庫也只有有限的資源,況且教師還要一本一本的找,一頁一頁的翻,這個過程耗費了教師大量的時間.網路信息為教師提供了無窮無盡的教學資源,為廣大教師開展教學活動開辟了一條捷徑,只要在地址欄中輸入網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通過下載,獲取自己所需要的資料, 大大節省了教師備課的時間. 隨著計算機軟體技術的飛速發展,遠程教育網校的建立,給教育工作者創建了一個龐大的交流空間, 大量的操練練習型軟體和計算機輔助測驗軟體的出現,讓學生在練習和測驗中鞏固、熟練所學的知識,決定下一步學習的方向,實現了個別輔導式教學.在此層次,計算機軟體實現了教師職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題、評定等,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因此,教學的發生對技術有較強的依賴性,而作為教學輔助工具的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功能就體現出來了.
五、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於教學課堂,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計算機使用技能
遠程教育網校的建立,給教育工作者創建了一個龐大的交流空間,各地各級的優秀教師雲集在這個空間中,他們為工作在教育第一線的教師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學支援.通過網路交流,我們可以學習到他們新的先進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實踐證明,經常將多媒體信息技術用於課堂教學的教師,他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總是走在最前列的.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和計算機輔助教學軟體,就要求教師有相當的計算機使用技能,計算機使用技能的高低是新一代評價個人文化素質的標准.計算機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對每個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教師,更應該積極的推動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將多媒體信息技術用於教學課堂,這樣利人又利己.
六、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於教學課堂的反思
時代的發展,要求競爭者提高自身素質,也要求學校教育走在發展的最前端,學校教育的發展方向又要求教師更新教學手段,教學手段的更新主要受教育觀念的支配,所以我們首先要轉變教育觀念,真正把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中來.把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等的優勢,良好的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在輔助學生認知的功能要勝過以往的任何技術手段.但它僅僅是課堂教學的一個輔助工具.教學活動過程的核心,是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交流過程,這個過程信息技術教育是無法取代的.在師生互動的教與學過程中,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產生數學問題、促進學生思維擴散的路標.不過,我們不能盲目的使用信息技術,用它來取代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所以,客觀合理的將多媒體信息技術用於課堂教學,積極探索多媒體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方法,才是現代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轉變的觀念.
當前,信息化技術正以排山倒海之勢席捲我國的中小學教育的各個領域,以日新月異的速度改變著人們傳統的教育、教學思想,及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因此作為當今的教育工作者,只有積極投身到這一變革中去,改革自己舊的教學觀念和舊的教學模式,了解新的思想觀念、掌握新的技術,使自己迅速具備和確立信息時代的文化價值觀念,並能把它們熟練合理的運用於教學實踐活動當中.計算機輔助教學是信息技術應用於教育的核心內容和技術手段,隨著小學計算機教育在我國的不斷發展,它必將是走向教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而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已經成為一種時尚,它的探索與發展,也就成為了語文教學改革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這里我就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談一談我的感受.
一、 直觀教學,易於理解.
在語文教學中,有些比較難理解的知道或是學生很少見到的事物,只用語言進行描述學生很難理解,如果學生觀看形象生動的動畫,就能很容易的明白.可以變靜態為動態、變抽象為形象、變虛為實.例如在教學《詹天佑》一課時,詹天佑開鑿居庸關和八達嶺兩條隧道時採用的不同方法,如果只通過讀課文,畫示意圖學生很難理解,如果學生觀看了用動畫製作的開鑿的過程示例,學生會更能詹天佑這種方法的妙處.還依然藉助「人」字形線路圖,看看火車的走法,更能幫助學生理解這種「人」字走法的好處,更能體會詹天佑有著超人的智慧和接觸的才能,學習他的創新精神.
二、 拓寬知識面,活躍思維
小學生天真活潑、好奇、頑皮好動,但他們形象思維能力強.如果僅僅憑口頭上講授語文知識,顯得比較枯燥,學生會沒有興趣,課堂效果肯定不理想,必須要採取用特殊的方法才能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在教學《鳥的天堂》一課時,學生通過讀課文知道大榕樹那的景色很美,卻不能體會那裡的靜態美和動態美.我在電視上播放了大榕樹清晨的實景錄象,讓學生親眼看一看大榕樹的靜態美,然後又播放了眾鳥紛飛的景象,學生又體會到了動態的美.又對一隻鳥的形態和聲音的觀看,可以想像到很多鳥的姿態,這種由靜變動的教學手段直觀、形象、清楚,易於控制進度、重點的地方可以反復演示方法,極大的刺激了學生的感官,使之全神貫注地投入學習之中,完全調動了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和創造力,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大自然的美.即使學生沒有親自去看那棵大榕樹,也知道了那裡有很多天然的美,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三、 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眾所周知,學習興趣的形成是學習積極性的根本所在,是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因素.對學生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動力之一.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一文時,先播放桂林的美景,讓學生和作者一起盪舟灕江,欣賞桂林的山光水色.創設游灕江的情境,讓學生對這樣的美景產生興趣,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才能更有興趣的學習這篇課文.能夠更深刻的體會到灕江水的靜、清、綠的特點和桂林山的奇、秀、險.
四、提高教學效率,培養現代科學興趣
人們常稱當今的時代為信息時代,信息時代的特徵是信息流通量大,信息波及面廣,每一個人都必須面對與日巨增的信息,人類積累的知識擦一會越來越多.在教學中用雲信息技術會提高教學效率,還可以培養學生對現代科學的興趣.在教學《宇宙生命之謎》時,對於火星、水星、木星等很多地理知識都不理解,這時候我藉助多媒體就向學生展示了這些星球的圖片和文字資料,讓他們結合圖片和文字介紹來了解其他星球是什麼樣的,使他們更快的理解了為什麼我們不能遷移到別的星球上去生活.他們在明白這些道理的同時,對科學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在校學習已經決定學生學到的知識是有限的,學生具有較強的信息意識,進一步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對社會的影響,並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學生的信息技術與自學能力、創新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積極探索和研究計算機輔助教學與學科教學的最佳結合點,並與學科教學進行有效地整合,合理的結合到自己的教學工作中去.把信息技術自然而然地滲透到教學過程之中,要充分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優越特性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探索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獲取信息、交流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自身成才.展望二十一世紀的教育前景,計算機教育的發展必將能為跨世紀人才的成長鋪路架橋,為迎接競爭激烈的、信息化的二十一世紀的來臨積極備戰,為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改革推波助瀾.
6. 對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你有什麼困難和建議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已經進入了信息技術廣泛運用的時代.目前,我國已經進入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改革年代.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進,要求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而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關鍵,是信息技術課程和其他學科雙贏的一種教學模式.本文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目標和主要任務,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地位的體現,以及課程整合的方式方法作了思考與探索.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程整合教學方式方法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以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為了適應這個發展趨勢,我國已經確定在中小學中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同時要加強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的整合.「課程整合」對於一名信息技術教師來說是經常要面對的最實際的問題,在教學工作中經常要和同行一起討論把信息技術運用到其他的課程中,信息技術給其他課程帶來什麼?回答是肯定的,思路的拓寬,知識面的拓寬,教學方法的改變等等.那麼,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目標和主要任務是什麼?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重點是什麼?在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中,尤其在課堂教學中的整合,信息技術扮演怎樣的角色?怎樣才能使信息技術的學習更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弄清這些問題對於我們教師的實際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目標和主要任務
信息技術拓寬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圍,極大地豐富了信息資源,為個性化、自主及互動式的學習提供了實施的舞台,使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得以進行,使終生教育、學習化社會的構想得以實現.信息技術不只是幫助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而是服務於他們學科教學的得心應手的教學媒體,是提高教育教學活動的效率、更好地進行素質教育的工具;對於學生來說,信息技術則是學習知識和提高技能的認知工具.
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措施,是將信息技術課程列入必修課程.信息技術課程的目標是「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
二、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重點
我是這樣認為的信息技術這門課的前身是計算機教學,從計算機到信息技術的改變我覺得是一個突破和飛躍.從單機到聯機到網路的貫通必然對改變了信息技術課程目標的變化和發展,即從「計算機文化論」到「計算機工具論」,再到現在提出的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正是人類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認識的不斷提高.對於我們21世紀的學生來說,基本的「信息素養」應包括:
1.信息獲取的能力.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要求,主動地、有目的地去發現信息,並能通過各種媒體,如互聯網、書籍、報紙、電視等,或者自己親自調查、參觀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
2.信息分析的能力.能夠將豐富的獲取到的信息進行篩選鑒別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斷它的可信度,然後對認為真實有用的信息進行分類.
3.信息加工的能力.將不同渠道獲取的同一類信息進行綜合,結合自己原有的知識,重新整理組織、存儲,並能夠簡潔明了地傳遞給他人.
4.信息創新的能力.在信息加工的時候,通過歸納、綜合、抽象、聯想的思維活動,找出相關性、規律性的線索,或者能從表面現象分析出事物的根源,得出創新的信息.
5.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術或其他手段,分析、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實際問題.
6.協作意識和信息的交流能力.能夠通過互聯網等平台拓展自己的交流范圍,面向世界,開闊視野,並能利用信息技術加強與他人的聯系、協作.
三、課程整合的方式方法
課程整合應該分幾步走.
第一步,信息技術課程,信息技術作為學習的對象.信息技術課程作為一門專門的學科開設,主要學習信息技術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工具的使用.
然而,信息技術課程並不僅僅是簡單地為了學習信息技術本身而學習,還要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因此,同樣要按照課程整合的理念,把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工具,整合到實際任務中進行學習.比如:Microsoft
Word文字處理的學習就可以以完成一份班級小報的形式進行教學.Microsoft
access資料庫管理系統的學習就可以以完成通訊錄的形式進行教學等等,因為大家都知道生活中的知識要比課本中的知識豐富和精彩的多,學生們喜歡貼近生活,其效果可以說事半功倍.
第二步,與其他學科的整合,信息技術作為教學工具.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信息技術完全為其他學科的教學服
7. 如何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相結合
一、信息技術與教學的合理結合,對於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積極的推進作用。
(一)運用信息技術,節省教學時間,擴大課堂容量。
在課堂教學中,利用預先設計好的課件,我們能迅速地多角度展示教學內容,而改變以往先板書、後空泛講解的低效程序。同時,在展示方式上一改過去只有抽象文字,取而代之以圖文結合體,使同學們利用圖片展示的鮮明形象深刻理解和記憶板書的重要內容。同時,還可更大程度地增加課堂教學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歷史課教學為例,如在講《馬關條約》的內容和危害時,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學生回答內容時,將其一一展示出來(豎排),緊接著教師引導學生逐條分析危害,分析一條展示一條。如下所示:中日《馬關條約》內容:①清政府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②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③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④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危害:⑤喪失更多領土;⑥加重人民負擔;⑦侵略范圍擴大;⑧阻撓民族工業發展。①~⑧表示出現的先後順序,這種作法使課堂內容豐富多彩,在有限的時間內顯現大量的信息,增加了課堂密度又節省了時間。又如在講述英國如何一步步侵佔香港時,由於涉及到以前所學的內容,於是可把書中1898年英國租界「新界」示意圖展示出來,並將香港被英國侵佔的三部分分別製成動畫,讓學生結合以前所學內容來回答,在回答的同時操作演示,這樣既增加了課堂容量,又節省了時間,學生學起來既感興趣又加強了記憶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一種看不見的感情沖擊力,興趣在學習中是最活躍的因素。興趣既是學習的原因、動力,又是學習的結果。多媒體教學使圖片與文字有機的結合起來,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把抽象的事物直觀化,把枯燥的知識形象化。
在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運用投影機、電子計算機等信息技術,構建成操作性強、效果好的教學設計新模式,把書本的靜態描述變成動態的多媒體教學,使形、聲、圖完美地統一在一起,圖文並茂,加強學生的直觀感受,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維。如在講歷史課《鴉片戰爭》時,講解鴉片戰爭的原因,可先播放電影《林則徐》中有關「禁煙」、「銷煙」的歷史背景及林則徐採取的措施,用它代替單調的復習,鞏固知識點,一下子將學生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接著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說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鴉片戰爭的爆發是不是由虎門銷煙而起?學生紛紛展開討論,發言積極,氣氛活躍。這樣就改變了學生被動的學習狀態,愉快地參與到課堂中來。通過不斷的思考,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優勢多多,但是,信息技術教學方式也難免存在有諸多不足之處。例如:課堂內容過多,運用多媒體呈現信息的速度過快,學生思維跟不上教師的講解;過於誇大多媒體教學的功效,用屏幕來代替黑板的所有功能;濫用、誤用各種媒體,分散了學生注意力,抑制了學生的思維;部分教師和學生對信息技術相關知識的不了解,出於種種原因而影響了教學效果。
二、鑒於以上原因,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要求,我認為在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整合方面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 教師應學習並熟練掌握信息技術應用知識和技能。
在實際教學實踐中,教師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越熟練,就越能發揮它的作用,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反之則有可能因人為操作不當,或不能及時排除意外的非操作性故障而對教學產生負面影響,干擾了正常的上課秩序。因此,教師自身要加強對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掌握現代教育教學理念和先進的教學設計思想和方法,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也要進行多次的實驗,結合學生的活動情況,及時總結,不斷創新,爭取做到最好。
(二) 信息技術的應用要和書本相結合,合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備課,就是要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因此使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仍然需要以教材為主,深研教材,適時使用計算機、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然而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只是輔助教學的一種手段,而非主導,在運用的過程中要注意資料的選取得當,不能太多,太花,信息量也不能過大,否則將淡化重點難點,形成了為趕時髦,擺花架子,或越俎代疤、或喧賓奪主、或畫蛇添足的不良後果。這就要求教師要緊扣教材,熟悉教材,吃透教材,選擇多媒體資料和製作課件必須以課本的相關內容為依託,課件重點難點要突出,考慮問題要全面、周到一些,選取的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和資料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解決書中的疑點、難點,使學生能夠快樂的學習,並且學有所獲。
(三) 使用信息技術教學,要把教師的主導性與電教媒體的輔助性處理好。
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課堂是師生情感交流的場所。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而信息技術只是我們獲取信息的一種工具,是我們多種教學手段里的一種。教師的人格魅力和課堂影響力以及整潔的板書等都是任何一種現代教學手段無可替代的。因而我們不能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完全依賴於多媒體等信息技術教學方式,避免整節課單純地去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避免教師整節課一味站在教師機前操縱滑鼠,而應根據該堂的教學內容,恰當地選擇教學手段,適時應用各種信息技術手段,創造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營造出富有生機、充滿蓬勃朝氣的課堂教學氛圍,通過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與碰撞,熏陶和感染學生,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和表達興趣,從而達到課堂教學預期的目的。
(四) 加強學校信息技術設備管理,提高電教設備的利用率。
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 ,對教師、學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是教師,學生也應加強計算機等信息技術方面知識技能的學習。因此,學校應根據自身的條件,修建機房,配置設備,以推廣計算機知識的學習與實踐,從而使信息技術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其優勢,推動教育教學又好又快地發展。
總之,在今天的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是大勢所趨,要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必須適當地應用信息技術的各種手段。但是,我們也應該注意到信息技術教學手段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多媒體教學仍處於輔助地位。因此,教師應通過精心認真的教學設計,選擇最合適的多媒體教學方法,做好最充分的課前准備,以備在課堂上以最佳的教學效果。
8.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如何能夠更好的結合
今年有幸參與了學校新一輪的課堂改革,深切感受到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翻遍與效率。本人認為,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日益發展的今天,必將對高中數學教學產生一定的影響,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整合將是數學教育的一大發展趨勢,是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本文結合新課標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實際,對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進行整合的必要性及幾點思考進行初步探討。
一、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教學整合的必要性
我國傳統的教學結構是在行為主義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指導下以教師為中心的教授式教學,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一直處於被動接受的狀態,教師是課堂的主宰。這種教學模式對系統知識體系的傳授具有比較好的效果,但因其忽視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內在心理的發展和變化,因此在培養學生獲取知識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上有缺陷。所以,當前創建新型教學結構的核心,或者說,當前深化學科教學改革的關鍵在於,如何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器和知識灌輸的對象;教師則應成為課堂的組織者、指導者。那麼要實現上述教改目標就決然離不開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程的整合,這是因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體現出以下的幾種對教育、教學過程來說是寶貴的特性可為新型教學結構的創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學環境:
1、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整合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力求認識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這種傾向是和愉快的情感體驗相聯系的,它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的,由有趣---樂趣---志趣逐級發展。沒有興趣,學生主體參與的活動將是勉強的,一旦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就能喚起他們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慾望。多媒體計算機通過聲、象、動畫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以其新穎性、藝術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創設符合心理特點的教學情境,不斷地給學生以新的刺激,使學生的大腦始終保持興奮狀態,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增強學習興趣。學生一旦對數學產生興趣,將達到樂此不疲,廢寢忘食的地步,他們會克服一切困難,充滿信心的學習數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2、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整合能夠充分地發揮學生主體性、實現個體化學習
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教師,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活動中進行自主探索,親自去體驗,使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如:在學習《探索勾股定理》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只是作為一個組織者、引導者。讓學生利用「幾何畫板」作一個動態變化的直角三角形,通過度量各邊長度的平方值並進行比較,學生對直角三角形三邊關系產生很感性的認識;通過觀察,學生發現任何一個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從而加深了對勾股定理的認識、理解和應用。這種讓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探究的教學效果遠比傳統教學來得高效,很受學生的歡迎。充分發揮了學生主體性,實現了個體化學習,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為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做好了充分的准備。
3、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整合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直觀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
在數學教學中,不少教師習慣於用自己對數學的理解去取代學生的理解,忽略了學生的認知特點,往往說出「這還不知道」,「顯而易見」,「你怎麼這么笨」等等不利於學生學習的言語,這不僅極大地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由於認知障礙未解決,最終導致加大了學生的學習困難.出現這些情況的原因,不外乎是教師沒有深入了解所教學生的認知結構,過高地估計了學生的學習水平,或者是由於所教內容過於抽象,難於用言語、紙筆給出形象的表示而敷衍了事,下面的例子也許對你有所啟示。例如:在學習函數這一概念時,通常給出以下定義:「設在一個變化過程中有兩個變數x與y如果對於x的每一個值,y都有唯一的值與它對應,那麼就說x是自變數,y是x的函數。」對這一定義,初學的學生對「變化」、「唯一」和「對應」都不是容易理解的,所以這是高中最難的一個概念。
如果我們給學生安排以下學習情境,則問題將變得親切和自然:用幾何畫板畫出y=x的圖象,在y=x的圖象上任取一點P,測出點P的坐標(x,y),然後拖動點P的位置,觀察點P的橫坐標x與縱坐標y的關系。通過這一活動,使學生認識到函數的本質中蘊含著運動與變化,並且這種運動與變化通常是有規律的.在圖中,隨著點P位置的改變,點P的橫坐標x與縱坐標y都在變化,但無論點P在哪個位置,點P的橫坐標x的平方總等於縱坐標y(即自變數x的平方等於函數值y)。這樣做既直觀又揭示了函數定義的本質,學生理解深刻多了。
4、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整合能夠提供學生創新空間,對所學知識進行拓展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生活中各種數量關系的科學。一堂課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能運用本課內容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現代多媒體手段的運用,能充分挖掘教材,有利於豐富表象,引發聯想,啟發思維,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啟迪學生進行全方位、立體的思維,展開想像的翅膀。如在函數中函數值隨自變數的變化而變化,用幾何畫板制課件,讓學生操作看二次函數的圖象(拋物線)隨△的正負而上下移動,使學生在操作中獲取直接經驗,啟迪學生的思維的發展。
5、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整合能夠擴大信息量,提高學習的效率
信息社會需要有獲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的新型人才,用信息技術提供資源環境就是要突破書本是知識主要來源的限制,用各種相關資源來豐富封閉的、孤立的課堂教學,極大擴充教學知識量,使學生不再只是學習課本上的內容,從而開闊思路。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強調的是:學生在對大量信息進行快速提取的過程中,對信息進行重整、加工和再應用的能力。
例如,講授切割線定理及其推論時,可用「幾何畫板」製作程序,讓學生能測量到大量的數據,再進行歸納分析。通過拖動點P,細心的學生會觀察到切線長度的平方與兩割線的乘積的值總不變,這就是切割線定理。 二、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整合引發的思考
1、切實做好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整合
一方面信息技術整合於課程,但是不是簡單地應用與教學,而是應該創造數字化的學習環境,創設主動學習情景,創設條件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接觸信息技術,讓信息技術成為學習者強大的認知工具,最終達到信息技術改善學習的目的,以期最大限度地達到預期學習效果。另一方面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其主體還是課程,而非信息技術,切務為使用技術而使用技術,甚至不惜犧牲課程目標的實現為代價,應以課程目標為最根本的出發點,以改善學習者的學習為目的,選用合適的技術。特別切忌在使用傳統教學手段能夠取得良好效果,生硬地使用信息技術。如果在設計上我們僅限於把課程內容轉換成精美的課件並以良好的傳遞方式直接播放給學生,那這種整合只是表面層次上的整合,是封閉的,學生的學習仍是接受性的,並不利於學生對深層次知識的探討也不會引發學生高水平的思維。一個高品質是數學課件需運用大量的技術手段,要學會使用各種軟體,例如:PowerPoint、幾何畫板Photoshop、Flash、3D-Max等等甚至編程語言,一般教師難以達到這樣的技術水平。如何在教育教學中適當地使用信息技術教育手段,使之充分發揮作用,提高教學效率,突破重點和難點,如何讓學生學好、學活、學深並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才是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整合的核心。
2、繼續深化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教學的整合
為實現有效的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整合,不僅要有基本的信息技術條件,還要對數學教師進行信息化教育條件下如何進行教學設計的培訓,要進行先進教育思想、教學與學習理論的學習,以及先進的教學設計理論、方法的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使每一為教師樹立新的教育觀念、掌握信息工具的使用,學會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的教學方案。
3、處理好教師、計算機與學生三者之間的關系
不要過分誇大計算機網路的作用,因為對於教育教學來說,它充其量也只是一種教學手段,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容忽視。整合對學生的學習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高的學習自覺性、更強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強的自我學習能力。
總之,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學科的整合,是數學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具有極大的吸引力,作為一個高中數學教育工作者,必須正確認識信息技術與數學課堂教學整合的特點,合理地看待信息技術給數學學科課程帶來的前景,使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更加符合《新課程標准》,讓學生輕松、愉快地獲取數學知識,不斷提高數學素養,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9. 如何提高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整合能力
1、要運用先進的教育理論為指導;
2、要緊緊圍繞「新型教學結構」的創建來進行整合;
3、根據學科特點構建整合的教學模式:每個學科都有其固有的知識結構和學科特點,它們對學生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要重視各學科的教學資源建設和信息化學習工具的搜集與開發,這是實現整合的必要前提;
4、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整合策略: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整合應該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實施多樣性、多元化和多層次的整合策略;
5、「學教並重」的教學設計理論整合教學設計:目前的教學設計理論主要有「以教為主」的教學設計和「以學為主」的教學設計兩大類。理想的方法是將二者結合起來,取長補短,形成優勢互補「學教並重」的教學設計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