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運用語文課堂教學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首先,語文教師要更新觀念,轉換角色,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就意味著老師一定要改變「一言堂」的教學模式,變傳授者為學生學習和發展的促進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協調者。在閱讀教學中自覺為學生創設自由、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要學、想學、樂學,積極有效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老師要善於組織、引導,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創造性,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初步整體感知課文。
「自主學習」能喚醒學生的主動意識,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獨立性、積極性、主動性等良好心理品質的發展,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真正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要將學習的主動權真正地交還給學生,導學案的模式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每份導學案都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這就為學生指明了方向,學生可根據目標,結合課文前的預習提示和課後的「研討與練習」,以及手頭所具備的資料,認真閱讀課文,搜集信息,做上記號,初步整理。同時教師可在導學案「自主測評」這一塊設計一些題目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自學課文。以小說為例,可安排這幾方面的問題:文學文化常識、生字難詞、故事情節等。同時再給學生一個自由學習的空間,即設計一個題目,指導學生就閱讀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提出來,放到小組中去討論,如小說中的主要人物及形象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小說的主題、寫法揣摩等。並對有創新性的問題給予鼓勵,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增強自信,體驗成功的喜悅。學生在此基礎上,逐步掌握了初步感知小說的方法,為以後閱讀小說打下了基礎。
三、指導學生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全面、深刻地理解課文。 傳統的教學只是師生單項交流,就我們這種大班式的課堂,根本不可能關注到每位學生,真正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就不常參與課堂互動。這樣,就造成很多學生濫芋充數,不懂裝懂,也就越發失去學習的興趣。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組織學生先小組討論自主學習中提出的有價值的疑難問題以及導學案「合作探究」中設計的問題,比如,小說的主要人物形象,小說是如何刻畫的,文中有哪些環境描寫、各有什麼作用小說的主題是什麼,你認為文中最精彩的段落與語言是哪些等等問題。然後各小組在班上展示,全班同學討論交流。這樣,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方式的交流,使每個學生都有了語言實踐和自我表現的機會並將自己的閱讀信息在小組中交換,互為補充、修正,從而獲得更全面、更系統、更深刻的閱讀知識。
小組討論中,教師絕不是旁觀者,而應是學生合作的指導者、組織者,並且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其中。
四、指導學生探究學習,探討信息內涵,拓展知識外延。
「探究」是指在實踐中進行學習,要求教師在課堂學習中,藉助課文情景,創設主動、互動、生動的學習氛圍,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給各類學生提供適合各自發展的聽、說、讀、寫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培養探究問題的意識。
當然,要達到這一目的,首先要學生學會質疑。質疑是學生主動求知、主動學習的生動體現,也是培養學生創造性學習的重要途徑。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啟發學生學會質疑方法。(1)抓住課題質疑。揭題時,讓學生抓住課題關鍵詞質疑,有利於學生運用推測,猜想的方法去理解課文思路,以進一步學習課文的表達方法。如教《星星變奏曲》一課,就可質疑題目中的「變奏」是什麼意思?作者為何用「變奏」一詞?這樣,學生能去查閱資料,從而解決兩節詩的結構和語言上的異同。(2)從課後精心設計的問題學習質疑,
這些都是質疑的典範,學生可以思考這些問題提出的角度方法,學會提問。(3)抓重點語句質疑。對語言的揣摩賞析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點,要多讓學生在品詞賞句中提出問題。(4)從矛盾中質疑。如教《死海不死》一文,教師應啟發學生從矛盾處提問,讓學生猜一猜為何稱「死海」,為何又說「不死」。(5)從課文寫作特點上質疑。
學生學會了提出問題,還要知道怎樣解決疑難問題。這時教師可對學生啟發引導,讓學生自行解答。方法有:(1)聯繫上下文讀讀想想,從課文中找到解疑的依據;(2)展開想像;(3)新舊知識結合;(4)運用比較,區別異同;(5)舉一反三。
同時,在解決了問題後,在深刻理解信息內涵的基礎上,根據課堂容量及授課時間適度拓展知識的外延,有助於形成學生的能力。如:在理解了以物喻人的表現方法後,要求學生就「粉筆、蠟燭、楊柳、梅花」等事物展開聯想嘗試在課外練筆中運用;以線索貫穿全文組織材料的寫法在《台階》、《背影》等課文中均有運用,啟發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並在今後的寫作中加以運用;在綜合了不同文中環境描寫的不同作用後,可以讓學生的運用在習作中。
探究式的教學改變了學生接受式學習的被動局面,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感受了成功的喜悅,充滿自豪感,並從探究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合作、學會探究。
最後,教師歸納總結,學生整理內化,使知識系統化。
教師對全文的歸納總結,一方面依據教學目標,一方面結合課文的文體特點,再一次讓學生明確學習該類問題的課文從哪些方面突破。因此,此步驟不僅是對本課的總結,更是交給學生的必不可少的環節。學生的課堂筆記的整理,是內化所學知識,形成能力的一個有效措施。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語文的閱讀教學不應為教而教,而是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所以教師應更新觀念,轉變角色,靈活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閱讀習慣,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提高,真正讓學生喜歡語文、會學語文。
B. 課堂教學中怎樣進行合作
面對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發展的態勢,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應當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進行審視與回顧,重點研究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研究各種先進的教學改革經驗,對照新課程改革的各項要求,借鑒吸收,以更加優化的教學模式促進教學成效提升。在當前的教學活動中,注重體現學生主體地位,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引領學生更加有效深入地學習。
一、充分發揮預習環節作用,使課前預習與課堂探究密切配合、融為一體。作為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的有效組織環節,課前預習的作用不能忽視,教師應當將其作為開展整個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發揮其與課堂教學活動之間的密切配合作用,提高教學效率。首先就是對教學過程進行全面的設計安排。在進行教學過程的設計中,將課堂教學的兩個重要方面與課前預習環節有機結合起來,一方面是教材中的基礎內容,這樣的內容學習如果擠占課堂教學優先的時間,顯然不是科學的設計,要將其作為預習的基礎要求,讓學生在課前預習環節完成這些方面的內容,將課堂時間節省出來,另一方面將預習活動中學生遇到的難點問題作為設計探究題與組織探究活動的重要參考依據,提高兩者之間的關聯度。其次,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面注重聯動,雖然預習活動主要依靠學生的提前學習解決基礎性知識內容與搜集學習難點,但是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教師完全可以將自己在教學活動中需要重點突破的內容,以預習提綱的形式蘊含在其中,讓學生對將要在課堂學習中進行研究與突破的內容進行提前學習與研究,這樣,整個課堂探究教學活動就能夠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另外,在整個合作探究教學活動多組織中,還將預習環節的學習活動與課堂教學中的環節進行遙相呼應,一方面,以課堂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指導整個課前預習環節的內容與方式,另一方面,預習活動中反饋出來的各種學習信息也是筆者對教學方案進行完善與調整的重要方面,在每一節課教學之前都安排課代表對學生預習情況開展搜集,提高教學成效。
二、充分發揮合作探究作用,使個體思維與集體研究有效支撐、相互作用。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開展小組合作研究教學活動,一定要將學生的個人學習活動與小組這樣的集體學習研究活動密切結合起來,既要防止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裡面還是各自為政,這樣就弱化了學習小組這一學習載體的功能,也要防止學生過於依賴小組,對自己的思維活動放鬆要求,沒有能夠深入進行思考與分析研究。 首先就是進一步訓練學生深入思維的能力。
作為小組教學模式的組織者,老師要向學生闡述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那就是在每一個成員深入思考與研究的基礎上,集體進行深入思考研究,才能夠提高研究學習的層次與寬廣度。要求學生在小組學習裡面,首先對探究題進行深入的研究,依靠自己的知識基礎與思維能力,自行尋找問題答案,在此基礎上進行討論研究,比較相互之間的學習差異,以及提出難點所在進行研究,可以進一步提高合作研究學習的效果。其次,在教學中,要求每一個小組都發揮集體協作作用,在每一個學習小組裡面都明確了一名成績較為優秀,同時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作為組長,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由組長牽頭進行分析研究,因為每一個小組裡面都均衡地分布了不同層面的學生,需要在合作研究之中集聚集體智慧,同時對中後學生發揮引導作用。此時,優秀生要善於發揮示範引領作用,中後生要勇於提出自己的見解與疑問,在集體的學習研究中全面實現學習目標。另外,在合作教學中還要注重對學生歸納能力的培養。因為完全依靠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得出的答案,科學性與全面性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提煉與完善,這一活動環節的教學方面,要交給學生自己來完成,引導學生自主回答,集體補充,最後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總結,對學生的學習成果與回答內容進行整理,提高學生的梳理能力。
三、充分發揮教師點撥作用,使自主探究與思維啟迪融會貫通、螺旋上升。部分教師認為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活動,就是完全拋棄教師的講解,其實這樣的理念是不科學的,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是基礎,許多環節還是需要教師的引導與點撥作為引領,全面提升探究合作教學成效。首先,在教學中給予學生充分的學習空間,但是始終掌控整個教學進度安排,在學生開展分組學習的過程中,於各個小組之間進行巡視,了解學習進度,及時作出科學調整。其次,在教學中發揮對學生思維引導作用。在學生遇到學習困難的時候,或者具有普遍性的難點問題,都會進行啟發引導,重點是引導學生的思維向著正確分析解決問題的角度深入開展,以教師的點撥活動與學生的研究學習相互作用,共同促進教學成效提升。另外,在教學中還注重師生互動,在學生完成自主探究之後,讓學生進行成果交流活動,營造濃厚氛圍,促進教學活動有效開展。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緊扣重點,狠抓關鍵環節,全面提升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成效。
C. 如何在課堂上落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新課程標准對學生學習方式倡導的是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強調的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那麼在課堂上如何落實「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呢?
課堂教學中,不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總覺的沒有體現課改理念,而給了學生自主學習時間,學生不會學,效果很不好,又覺的浪費時間,不知怎樣才能讓學生學會自學。首先、教學目標要指向全體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目標要做到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三方面內在統一;要因材施教,按照多元智慧理論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要求;目標要有彈性,給學生留有其發揮主體性的空間和時間;以創新能力與個性發展作為教學目標中的重點。其次.
教學內容組織得當。內容要體現基礎性、現代性、綜合性的統一;作為教的內容的教材、教程與作為學的內容的學材、學程要規劃好。第三、教學方式方法選擇運用要貼切。選擇的標准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作基本參照;運用上要強調科學化、藝術化、個性化地運用。第四.
教學評價要完善。一切評價圍繞「促進學生發展」這一宗旨;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情感、意志、人格等方面的發展及學生的需求、潛能等也需要予評價;評價的方法與手段要多元化;讓學生以主體身份參與教育教學的評價。我覺的在自主學習階段,教師的任務就是把學生不會自主學習,幫助和指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學生不會自立,要幫助學生自己管理自己,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比單純教會知識更重要。學生自主學習不能簡單等同於學生自學,不是學生隨意的學習,而是在導學案的要求下完成課堂自主學習任務。
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淺層次問題均可在自主學習階段解決,不理解或解決不了的問題就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採用合作互研的方式加以解決。在合作學習階段,教師應千方百計地啟發學生主動、積極地思考,自覺地運用所學知識,並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首先,教師所設置的問題必須提得恰到好處,這就要求我們既要吃透教材,又要吃透學生,對不同的對象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其次,教師的啟發點撥要適度,要引導學生自己總結規律,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運用知識能力,使學生對所學的新知識當堂理解,當堂進行鞏固。此外,教師也可以使學生初步練習和運用新知識,並使學生及時了解練習的效果,及時反饋,鞏固和糾正,從而形成正確的、熟練的技能、技巧、進一步發展智能;或者也可以通過組織學生討論總結和閱讀教科書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教師的後導針對性強,是根據學生在自主學習學階段思考和存在的問題進行教學,這樣能實現教師少教,學生多學。先學後教使課堂有更大的開放性,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能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來確定,這就更加註重學生的質疑、交流、討論,使課堂呈現生動活潑的局面。
在課堂教學中,要確立探究式教學的理念。傳統的課堂教學強調知識的灌輸,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會死記硬背,缺乏創新思維的能力。在課堂探究階段,教師要激勵學生潛能的釋放以促進學生的學習,使學生始終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狀態,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引導學生積極開拓思維活動,實現教學內容。在課堂中教師要把學生看成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樹立動態的教學目標關。不要讓「死」的教材、教案支配和限制「活」的學生,不能讓充滿情趣的、原本鮮活靈動的課堂變得機械刻板、格式化;要為學生提供空白,讓學生在互動對話中不斷撞擊,產生新的生長點,課堂上不僅關注學識。更重要看學生是否對後續學習更有信心。
新課程標准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理念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精心設計教學案,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多種教學手段教學,比如,合理使用多媒體可以化靜為動,化無聲為有聲,使教學內容變得直觀、生動有趣、形象逼真,化枯燥為有趣。再加上教師適時恰當的點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主動思考、不斷探求,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主動去發現問題,並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這不僅培養了學生思維的能動性、擴散性,而且提高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導學案是落實「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有效途徑和很好載體,在課堂上導學案對每一階段的學習都有明確的目標和任務、方法和要求、檢測標准,因此,導學案的設計十分重要,教師要深研課標、吃透教材、了解每一位學生做到心中有數,精心設計,才能較好的落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並能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效率。
D. 課堂上怎樣指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
學生的合作學習一抄般按以下三個程序進行:在老師明確時間、明確內容、明確要求的前提下先讓學生自學,自學後兩人一小組進行互查互助,小組不能解決的再「對桌坐」組成4-6人的大組討論,小組能解決的大組就不再討論。如果一開始就組織4-8人的大組討論,就出現少數人佔有話語權,其他學生當觀眾的現象,這也是教育的不公平,現在的很多學校的課堂教學只是停留在形式上,讓少部分學生表演,大部分學生當觀眾,而且老師提問的問題有些是部分學生已經會了的知識,有的甚至是課本上就有的知識,沒什麼思考價值,課堂上熱熱鬧鬧,克服了老師課堂上大包大攬的做法,但老師還沒有真正領會學生自主的含義。這種做法浪費掉了學生的時間,大大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有很多老師擔心課堂上安排學生自學討論會浪費很多時間,不能完成教學任務,試想,學生自學會了的,小組不再討論,小組討論會了的,大組不再討論,大組討論會了的,老師就不再講了,那老師除了告訴學生知識框架之外,也就沒有多少需要講的了,當然也就不需要多少時間了,怎麼可能完不成教學任務呢?
E. 如何實現課堂「合作探究」的高效
課堂教學是師生雙方交流的平台, 課堂教學的最終結果, 不在於教師教得怎樣, 而在於學生學得如何。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 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應該首先從課堂教學上予以突破。 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成為當前的首要任務。 所謂「高效課堂」 就是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取最大教學效益的教學活動, 把課堂還給學生, 實現「教」 與「學」 的和諧統一。 它既是一種理念, 也是一種教學策略, 更是我們教學活動的基本追求。 教師所講的問題必須源於學生的學習思考和研究討論, 把課堂構建成三講(講重點、 難點、 盲點) 三不講(學生已經知道的不講、 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 講了學生也不會的不講) 的有效課堂。 為提高有效課堂的效率, 我們不斷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論, 通過外出學習交流教學經驗, 也逐步形成了一套較為系統的教育教學模式—— 「自主、 合作、 探究」 式教學。 「自主、 合作、 探究」 是一種「以人為本」 的教學理念, 實行教學自主與開放,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學生因材施教, 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不同的層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教師的啟發和幫助下, 以學生為主體, 充分發揮小組學習、 全班學習的群體作用, 在合作中學習, 豐富語言積累, 培養學生主動探究、 團結協作、 勇於創新的精神。 它不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 情感體驗與親身感受, 還關注學生學習的創造性與主體性人格的培養。 其中的自主是合作、 探究的基礎、 前提, 合作是促進自主、 探究的形式、 途徑, 探究是自主、 合作學習的目的。 「自主、 合作、 探究」 是既獨立又互為關聯的三個層面, 每個層面都以前一個層面為前提, 它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 「自主、 合作、 探究」 的實施關鍵在教師的指導, 教師要努力強化自己的多方面的積累, 扎扎實實練好基本功, 嘗試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 努力創設各種教學情境, 激活學生學習的熱情與需求, 通過有效的組織, 讓學生產生自主探究的慾望。 「自主」 環節要求在課前完成, 主要是學生根據教師制定的「導學案」 中涉及的問題, 充分利用自身的知識資源, 挖掘思維原動力, 嘗試解決較為簡單的問題, 同時自己找出問題, 為上課作準備。 提前對所要學習的內容有所了解, 甚至能達到基本理解, 從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動手做、 動情讀、 動筆寫、 動腦思」 各環節中領悟學習方法, 通過自己的獨立活動, 主動質疑, 使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 正如霍姆林斯基所說: 「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東西, 才能成為他自己的東西, 才是他真正掌握的東西。 」 「合作」 環節最常用的方式是討論。 孔子曾經說: 「三人行, 則必有我師」 學生間通過彼此切磋、 交換心得, 有助於個別學習。 教師精心設計教學程序, 創設與主題相關的、 盡可能真實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在進行了充分的預習和自學後, 發現問題, 提出質疑, 小組成員間(一個三到四人的合作探究小組) 合作討論。 在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時, 要進行明確的分工, 讓每一組的每一個學生都各盡其職, 各抒己見,取長補短; 觀點不一, 臉紅耳赤, 集思廣益。 生生之間、 師生之間通過相互交 流、 相互啟發對一些問題形成共識, 學會以他人之長, 補自己之短。 這樣, 組員間互相幫助, 多角度主動交流對問題的認識, 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努力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取得進步。 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 我們盡量讓每個人都意識到自己的成功與同伴是分不開的, 大家榮辱同當。 「探究」 的內容要具有價值性、 開放性、 合作性。 蘇霍姆林斯基說: 「在人的心靈深處, 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 研究者、 探索者。 」 教材中並不是所有問題都值得探究, 探究點的設置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教學問題的創設要注意四個原則: 一是針對性: 要針對課程標准和重點、 難點知識, 將知識問題化; 二是科學性: 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要將問題層次化, 要精選、適量, 切忌多而碎。 一節課重點解決一到兩個主要問題, 一節課緊緊圍繞一條主線展開教學, 做到化繁為簡, 深入淺出; 三是趣味性: 問題要貼近生活、 貼近學生, 富有時代氣息、 生活氣息, 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是挑戰性:關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著眼學生的最優發展區, 精心設計高質量的教學問題, 問題要有思維沖突、 思維含量, 要讓學生跳一跳摘桃子。 由於個體的差異, 不同學生對任務的理解和觀點可能會不同, 因此各探究小組開展探究性學習的情況是不一樣的。 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 相互啟發, 集思廣益, 不斷改進探究方案, 形成了「組間競爭、 組內合作」 的良性機制。 教師的評價要充分肯定學生的成績, 給予特殊的表揚, 爭取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經過充分的自學和討論, 學生對所學內容、 重難點的解決方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 並具備了一定的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但對所學知識點的內涵、 外延、 前後知識的聯系還不能達到本節的學習目標。 這就需要教師的點撥引導, 使學生對本節知識形成清晰的網路, 能熟練地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相關問題。 「教師點撥」 是本教學模式的畫龍點睛之舉, 是課堂教學內容進一步深化、 知識點進一步縱橫聯系、 知識深度應用的關鍵環節。 針對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程度要及時進行反饋檢測, 這就要求教師精選習題, 習題設計要有梯度, 既要考察知識, 又要檢測能力, 並能分層次要求,使不同層次的同學都能夠有所鞏固提高。 下課前 5 分鍾留給學生自行反饋總結, 不僅要總結知識內容還要總結學習方法, 解題規律等, 從而培養自己的概括能力。 課改是機遇, 也是挑戰, 新課程的啟動, 呼喚著教師角色的轉變。 在「自主、 合作、 探究」 學習的過程中, 教師已經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者, 而是要時刻變換自己的身份, 當好組織者、 引導者,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積極性和創新精神, 切實有效地優化課堂教學環節,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F. 什麼是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
(一) 意義
所謂「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就是在教師指導下,要以問題為載體,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為核心,以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為主要的學習方式,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和組間交流競爭為主要途徑,實現全體學生的主動性、社會性和創造性的和諧發展的教學活動方式。
(二)理論依據
1.教育社會學認為,同輩團體是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一種重要的現實因素,小組學習是一種動態的集體力量,使學生小集體成為認識的主體來發揮作用。
2.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合作與交往是主體性發展的重要條件,是共在的主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是人基本的存在方式。交往論強調師生間、學生間動態的信息交流,通過信息交流實現師生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交流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在「問題探究」教學模式中,通過師生、生生間的交往,達到學生心態的開放、主體性的突現、個性的張顯、創造性的解放:通過師生生生間的交往使教師明確上課不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課不是無畏的犧牲和時光的耗費,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
3.構主義理論認為,「每個學習者都不應等待知識的傳遞而應基於自己與世界相互作用的獨特經驗去建構自己的知識。」為此,我們在「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中,強調學習的積極性、建構性、診斷性與反思性、探究性以及問題定向的學習、基於案例的學習、內在驅動的學習等。
三 教師的作用
「用情景真實復雜的故事呈現問題,營造問題探究的環境,以幫助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活化知識,變事實性知識為解決問題的工具。」在人的心靈深處,有多種需要,那就是探究的需要、獲得新體驗的需要、獲得認可與欣賞的需要、承擔責任的需要。在問題探究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通過不斷激發和滿足學生這些與生俱來的需要,鼓動和引導學生去思考、去發現、在不斷的探索中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健康的態度、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對於他人與社會的責任意識和責任能力。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過程。實現教師角色的轉換——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而且要求教師要有科研意識和創新精神。
G. 課堂教學中合作探究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新課程改革倡導學生能夠自主學習,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探究、樂於探究,重視對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從而使其在探究的過程中能夠逐漸形成科學的態度與精神。
一、探究式教學的構成要素
1.提出問題
即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能夠認真觀察發現存在於日常生活、自然現象或實驗現象中的與物理有關的問題,並且能夠簡單表述這些問題。
2.猜想與假設
即敢於思考,大膽假設。根據生活經驗或是已有的知識儲備嘗試對提出的問題提出猜想,並猜測和假設可能出現的結果。
3.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根據假設與猜想制定出實驗計劃。初步考慮探究的方法及選擇需要的實驗器材,再考慮影響猜想的主要因素,確定實驗的變數問題。
4.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在實驗的過程中能夠主動收集數據,通過搜集信息、資料,可以自主評估相關信息的科學性,要求掌握一些簡單實驗儀器的使用方法,並且能夠准確記錄實驗數據。
5.分析與論證
根據所見現象描述實驗數據並記錄,然後對收集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比較論證,因果推理。
6.評估
根據所得結論進行評估,注意根據假設與探究結果間的差異來改進探究方案,可以從評估中吸取經驗教訓。
7.合作與交流
最後寫出探究報告,要求要准確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在合作中能聽取別人的意見,以進一步改進自己的探究方案。
二、探究式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及改正
1.教師要進入「探究」角色
現在一些教師還是習慣於傳統講授式的教學方式,他們往往「穿新鞋走老路」,在自己長期的教學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的課程講授和評價方法,往往不願意嘗試也不敢於去打破自己的體系。當然還是有一大部分教師敢於嘗試,不過即使他們已認識到探究式教學的獨特優勢,也看到了其實施的必然性,但是由於還沒有完全深刻理解新課程,探究式教學僅停留在文字上。因而表現在課堂教學中就是有些教師會把學生引導進入自己事先設計好的教學思路中,而使得學生沒有足夠的自由空間去思考探究,所以首先教師要改變這種定勢,轉變觀念,自己先進入到探究中,積極主動地學習有關探究的教育理論。例如在《牛頓第三定律》這一課:第一步,確定本節課的內容即牛頓第三定律的建立及實際應用。第二步,由內容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了解其主要推導過程並理解其意義,可以自主發現解釋現實生活中的現象,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及運用定律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步,收集有關牛頓第三定律的物理知識的資料,以及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第四步,研究學生思維特點。第五步,採用片段探究的方式,運用課堂實驗法再現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兩種現象,最後提出探究式問題:力與作用力是不是一樣大小?有何不同?
2.建立探究背景環境
在講授時為學生創設情境,與生活現象相聯系。可以引入本節課的學習,例如探究牛頓第一定律的時候,可以拿兩個雞蛋,一個生蛋一個熟蛋,讓學生們判斷。把雞蛋放在桌上,用手把雞蛋迅速扭動。離手後觀察它的轉動情形:如果雞蛋轉動得很順利,則為熟雞蛋;反之,如果轉動得不順暢,則為生雞蛋。因為熟蛋被扭動時,蛋白蛋黃全部一同被扭動,故轉得順利。反之,生蛋被扭動時,只是蛋殼受力,而蛋白和蛋黃幾乎未受力。由牛頓第一定律可知,蛋白和蛋黃因慣性幾乎停留不動。於是,蛋殼的轉動就被蛋白拖慢了。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全班學生的學習探究積極性,從而為探究本節的內容打下基礎。
3.多樣化探究方式
幽默詼諧的語言往往能夠激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學習動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恰當引入一些蘊含物理知識的諺語寓言、故事等,通過這些生動的形式引起學生的興趣,在快樂的環境中學習探究。例如:「真金不怕火來煉,真理不怕爭辯。」是因為從金的熔點來看,雖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溫度為800℃左右,由於火焰的溫度低於金的熔點,所以金不能熔化。還可以藉助多媒體,將學生親身嘗試和體驗的探究內容,用圖片或視頻的形式來展示,從而為學生營造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然後再用一些實驗器具供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發現。
H. 淺談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構建合作探究學習模式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經濟強調知識在經濟運作中的基礎地位和作用;強調人的創造力開發在經濟發展中的價值;強調高新技術在經濟發展中的主導作用.這種「知識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迫切需要與之相適應的新型人才.
一個在學校中度過9年的孩子, 如果整天被動的學習、機械的訓練和簡單重復,很難想像他們能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需要?因此,我們要培養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能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能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具有健全、獨立人格的新時期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就是為了培養這種新型人才而進行的一種研究和探索.下面,我從三個方面簡單談談自己的認識和想法:
一、 理論思考
所謂「自主學習」是相對「被動學習」、「機械學習」而言的,它是在教學條件下的高品質的學習,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
它有以下幾個特點:①能夠自己確定有意義的學習目標.②能夠針對學習內容自主選擇恰當的學習方法.③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參與,主動學習,即參與學,又參與教.④對自己的學習過程有正確的評價,並能做出相應的調整.所謂「合作學習」是相對「個體學習」而言的,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學習目標,進行明確的分工,並在過程中相互幫助的一種學習組織形式.
所謂「探究學習」是相對「接受學習」而言的一種學習方式,即從學習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題目,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於學術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信息搜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特別是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它具有以下特點:①學習目標的方向性更強.②具有較強的生活實踐性.③研究手段的多樣性.④更加重視學習過程的操作.
概括起來講,在指導學生學習過程中,我們要大力倡導充分的自主,有效的合作,適度的探究.
我們之所以倡導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方式,其理論依據是:
1、對「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的思考.20世紀,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以人為中心」的教學理論,倡導一種「非指導教學」、「自由學習」、「自我指導的學習」等教學觀點.之後,美國心理家布魯納提出的發現學習法、前蘇聯當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培養個性全面和諧發展的人」的理論等等,都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我們之所以特別強調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源於「以學生為本」,基於對學生的尊重.尊重學生,意味著尊重學生的選擇,尊重學生的需要,尊重學生的個性.關注和尊重學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首要條件.
2、學會學習的思考.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了一部影響巨大的教育報告――《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在這個報告中,提出了「明天的文盲將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學習的人」.這是向全世界教育機構發出的警告.隨後,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在1995年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報告里,把「學會求知」作為未來社會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
3、在新頒布的《語文課程標准》當中,明確地提出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並把它作為語文教學的基本理念.
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是導學研究的基本收獲
我校所進行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導學研究這項課題,包括了識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五大方面.目前,重點對閱讀教學、綜合性學習進行了初步探索.在探索的過程中,我們主要就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學操作方法進行了研究:
(一)閱讀教學方面
在實驗過程中,我們通過研究典型課例,研究學生的需求,總結以往的經驗,強調教師的反思,重視導學策略研究,力求為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服務,初步總結出了以下幾方面的導學策略:
師生合作再現情景.自編自導,創設情景;師生互動體會感情;自主設計朗讀方式;還原情景親身體驗.
設身處地,創設情景.讓學生自主體驗文中角色的內心世界,理解課文內容,和作者產生情感共鳴.
在講《難忘的一課》時,「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是文章的主要線索,我們創設情景,讓學生體驗當時的感受,在課本上,一筆一畫地書些「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
發現空白,展開想像.啟發學生發現文章的空白之處,根據課文的前後聯系,通過想像,補充空白,形成一個完整的認識,便於把握作者的整體思路.《地震中的父與子》中,父親營救兒子時,兒子在干什麼?父子相見後,家長,警察、救火隊長等他們又是怎麼說的,這兩個場面在文中是空白,通過啟發、引導,形成一個完整的認識.
提出不同的意見,引發討論.在教學中,教師故意提出或者藉助學生的問題,引發兩個或幾個不同的意見,讓觀點不同的學生依據課文內容或已有的生活經驗,展開辯論,最終達到自悟的學習.
自主確立學習目標,展開討論.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學生站在教師的立場,為大家提供本課的學習思路,並且監督學習過程,教師參與學生的學習,體驗學習的整個過程.
分組合作,達成目標.在團體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師生共同確定學習目標展開比賽,一個大組根據學習目標談對課文的理解,另一個大組進行概括總結.
自編自導課本劇:根據課文的具體內容,讓學生自編自導課本劇,再現課文內容,用表演的方式達到學習的目的.
圍繞課文焦點,展開辯論.教師或學生找著課文的焦點,組織學生就某一個問題展開討論,達到探究問題的學習結果,學生設計辯論方式,並監督辯論的過程.
根據學習內容適當拓展.按照學習目標,學習完課堂內容,如果有必要形成完整的認識或引申訓練,在補充相關的內容,進行拓展訓練.例如,在《一夜的工作》教學中,讓學生欣賞相關的詩歌,再如讓學生自編歌謠等.
拼拼畫畫.在講解課文內容時,為了讓學生形成比較形象直觀的認識,達到變抽象的文字為生動的畫面,可以畫課文,也可以畫課文的部分,也可以畫想像,使學生通過拼、畫的形式進行學習.
生生互動,出謀劃策.先確立學習目標,一方同學在完成某一學習任務時,可先讓另一方同學為自己出謀劃策,然後篩選學習策略,達到學習的目的.
對比探究.在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時候,教師有目的的選用另外一種寫法的語言片段,和課文中的語言片段形成對比,在學生討論中,比較寫法的優劣,效果的差異,達到訓練的目的.也可以允許比著課文的片段,自己用另外的方式來寫,體會效果的不同.
裝裝糊塗.例如,讓學生為老師出主意想辦法怎樣朗讀;老師有個問題不明白,請同學們幫助解決等.
實施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導學研究,使我們深深的體會到:教師的教學、知識、業務水平等受到了極大的挑戰,對教師的教學藝術要求更高了,對教師本身綜合素質要求提高了.
(二)綜合性學習
綜合性學習是與識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並列的一種新型課程.它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體現為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生活實踐的緊密結合,體現為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運用.
1、綜合性學習具有以下幾個特點:①語文學習的實踐性、知識的綜合性.綜合性學習,需要深入社會去調查研究,收集資料,生成調查研究報告,因此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綜合性學習,特別強調知識的整合和綜合運用,所以,它具有很強的綜合性.②語文學習的自主性、能力的綜合性.綜合性學習,主要是在生活實踐當中,進行的自主學習,它重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它體現了由學習到運用,有運用到學習,螺旋上升的發展進程.③語文學習的探索性、活動的綜合性.綜合性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的創造性學習為主體的一種探索活動,其形式豐富多彩,它體現了學生的獨立設計、獨立策劃、獨立展示等過程.④學習過程的合作性、評價的綜合性.綜合性學習與識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最重要的區別就是具有很強的合作性,從確立專題、調查研究到成果展示都需要大家的合作.對綜合性學習的評價,不在於學生單個作品水平的高低,而在於培養學生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除了教師的評價以外,我們格外注意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重視綜合性學習的整過程,重視學生的合作態度,重視學生自主發現問題並探索問題,重視評價學生的知識、能力的綜合性.
2、綜合性學習的具體操作步驟如下:①幫助學習選擇題目,打開思路,學生自主形成調查研究提綱方案.②組織學生到生活中調查研究,積累第一手素材.③指導學生整理、歸納、完善、調查研究獲得的材料.④做好展示准備,形成策劃方案.⑤展示匯報專題研究的成果,力求形式多樣.
3、主要專題:一年來,我們主要確立了以下幾個專題,指導學生進行綜合性學習:廣告與生活;百部好書向你推介;走進鞍山;新城風采;「變」在我們身邊;走近名人;中國的傳統節目趣談;話說成語;議蓮詠荷;我的動物朋友;秋的收獲.
通過進行綜合性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對學生所學的知識,已掌握的能力有了新的發展,同時也有了新的挑戰;各學科互相交叉,互相融合,達到了一種新的學習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