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學校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
學校教育在青少年成長中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 學校經常各種教育實踐活動,提高青少年的綜合素質
1.學校經常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
學校利用法定假日或者中國傳統節日對青少年進行愛國教育,還可以利用課外活動組織學生閱讀愛國主義書籍、觀看愛國主義電影。
通過開展這些活動,青少年就會更加深入地了解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優良傳統,懂得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經歷的種種災難和中華民族勇敢抗擊外來入侵者的英勇表現。
青少年通過參加這些活動,能夠更加熱愛祖國,樹立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2.學校注意培養學生日常行為習慣,提升青少年的文明行為。
學校採取多種多樣的形式使學生學習《中學生行為規范》中的內容。通過學習,青少年能夠形成基恩的道德觀念、法制觀念,懂得辨別事情的對與錯,提高了區分是非善惡的的能力,增強了守規、守法意識,使青少年身心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青少年犯罪的可能性。
3.學校開展科技教育,提升青少年的科學素養。
學校能夠通過很多形式對青少年進行科學思想的宣傳,為青少年普及科學文化知識。這能很好地培養青少年熱愛科學的好習慣,提高未來公民的科學素養。學校可以使青少年了解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學習科學家的獻身精神。科技教育開啟了未成年人智慧的大門,培養了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提高了綜合素質,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4. 學校開展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識。
法制教育是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大舉措。預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項艱巨任務,學校教育對培養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作用舉足輕重。學校把法制教育也納入正規的教學課程,這樣就會使青少年具有高度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
除此之外,學校可以結合具體的實際情況,多舉辦一些以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為主要內容的教育活動,對青少年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以達到全面預防青少年犯罪的目的。
5.學校開展誠信教育,增強青少年的誠信意識。
誠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則,學校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的工作也不能忽視。學校通過黑板報、校園廣播等手段大力宣傳誠信教育的內容,舉辦關於誠信的主題班會,使學生增強了誠信意識,樹立守信為榮、失信為恥的道德觀念,從小立志做講誠信、講道德的人。
6.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養青少年良好的心理素質。
青少年不僅要掌握現代科學技術,還要有健康的身體,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學校對學生進行心理問題問卷調查,全面掌握青少年心理狀況,並在此基礎上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甚至建立了針對學生心理問題的心理咨詢室。
學校通過一系列活動,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心理教育,提高青少年抗挫折能力、協調能力、與人交往能力等等,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了學生心理健康意識,矯正了學生的犯罪心理,從而促進個性的和諧發展。
2. 學校教育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的意義
學校是從事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是青少年思想教育的關鍵,在青少年成長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學校教育在青少年成長中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學校經常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學校利用法定假日或者中國傳統節日對青少年進行愛國教育,還可以利用課外活動組織學生閱讀愛國
主義書籍、觀看愛國主義電影。青少年通過參加這些活動,能夠更加熱愛祖國,樹立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2.學校注意培養學生日常行為習
慣,提升青少年的文明行為。學校採取多種多樣的形式使學生學習《中學生行為規范》中的內容,形成基恩的道德觀念、法制觀念,懂得辨別
事情的對與錯,提高了區分是非善惡的的能力,增強了守規、守法意識,使青少年身心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3.學校開展科技教育,提升青少年的科學素養。學校能夠通過很多形式對青少年進行科學思想的宣傳,為青少年普及科學文化知識。這能很好地培養青少年熱愛
科學的好習慣,提高未來公民的科學素養。學校可以使青少年了解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學習科學家的獻身精神。
4.
學校開展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識。法制教育是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大舉措。預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項艱巨任務,
學校教育對培養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作用舉足輕重。學校把法制教育也納入正規的教學課程,這樣就會使青少年具有高度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
5.
學校開展誠信教育,增強青少年的誠信意識。學校通過黑板報、校園廣播等手段大力宣傳誠信
教育的內容,舉辦關於誠信的主題班會,使學生增強了誠信意識,樹立守信為榮、失信為恥的道德觀念,從小立志做講誠信、講道德的人。
6.學校開
展心理健康教育,培養青少年良好的心理素質。學校對學生進行心理問題問卷
調查,全面掌握青少年心理狀況,並在此基礎上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甚至建立了針對學生心理問題的心理咨詢室。
7.學校大力營造優良的
校園文化氛圍,使青少年的成長環境,不受污染,這是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有力保障。為了培養良好的學風、校風,增強青少年辨別善惡、誠實守信的自覺
性,學校經常舉辦一些專項教育活動。
8.學校控制網路機房的開
放,積極正確地引導青少年上網。學校充分利用自己的網路資源優勢,正確引導學生合理利用網路。使青少年意識到網路不是游戲的工具,只是方便人們與外界溝
通,能夠方便、快捷的查詢各種各樣問題答案的工具,形成良好的興趣愛好。這能夠有效減少網吧對青少年的吸引,使青少年的成長環境更加健康。
總之,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學校的作用不容忽視,一定要大力推進學校建設,充分發揮
學校作用,保證青少年健康成長。當然,面對新形勢,學校教育還存在許多不適應的地方和亟待加強的薄弱環節,家庭、社會一定要密切配合學校教育,切實肩負起
培育健康的為了接班人的崇高使命。
3. 學生教育活動等方面發揮哪些作用
1讓學生自主確定教學活動中的學習內容
在教學《晏子使楚》- -課時,文中面對楚王的三次做法和晏子的三次反駁,第- -課時如何取捨,的
確讓人左右為難。與其讓教師作做出選擇,讓學生被動的"跟著走」, 不如把這個權利教給學生,讓學
生自己選擇第一課時的學習內容,學生在初度課文,選擇自己最想讀的內容之後,再圍繞"文章中哪件
事最使你感興趣」這個中心問題去自讀課文,自主感悟,開想像,圖文結合,加深感受,學生已有的
感情得到升華。再學習另外兩件事時,已有的情感體驗使得學生充分融入其中,暢所欲言,體會領悟文
章的主題:尊嚴。
2讓學生自主選擇教學活動中的學習方法
教學《飛奪盧定橋》一課時,課前先讓學生提出自己學習本文希望採用什麼學習方法,學生們各抒
己見。課堂上沒小組同學各顯其能,有的同學採用講故事的形式,"話說長征途中 奪盧定橋之
....」來掌握事情的發展順序;有的同學抓住看圖學文的"特點,仔細觀察畫面,理解課文內容;有的
同學通過查找資料,幫助理解課文的結構,從總體上把握課文,有的同學做出精美的電腦課件進行演
練;有的同學反復朗讀,在朗讀中理解、品.... .每一 位學生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甚至
連平時極易被教師忽視的後進生學習興趣也十分濃厚,精彩之處層出不窮。
3讓學生自主參與教學實踐活動
學習《田忌賽馬》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模擬賽馬情景,有些學生在操場比賽選"馬」 ,也有些學
生別出心裁,試著製作同向運動演示器,他們親眼目睹了比賽結果,有了身體驗,再讀課文時,學生
對「還是原來的馬,只調換了一下出場順序,就可以轉敗為勝。」這句話也有了更深的理解,讀起來也
就不覺得有什麼不懂的了。
4讓學生尋找教學活動中的學習搭檔
教學《」掃一室」與「掃天下」》這課,尊重學生意願,組合好學習小組。在小組討論交流中圍
繞"讀懂的、不知道的還想知道的」開交流。然後再去進行全班合作探索,各小組匯報學習收獲和小
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再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關鍵句、特殊段學習,通過再讀、再想、再議,切
切實實的把語言訓練落實到實處。在這個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敢於提出異議,大膽爭辯,以達到取人
之長,補己之短。,
總之,教師努力拓展自主學習空間,發揮學生課堂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主動探索、發展、體驗中
獲得真切的學習感悟,以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這樣,才能在教
學活動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有效的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
4. 學校教育在影響人的發展上具有哪些獨特的功能
1、學校教育在影響人的發展上具有的獨特的功能:
(1)學校教育按社會對個體的基本要求對個體發展的方向做出社會性規范;
(2)學校教育具有加速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
(3)學校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響不僅具有及時的價值,而且具有延時的功用;
(4)學校教育具有開發個體特殊才能和發展個性的功能。
2、學校教育是與社會教育相對的概念,專指受教育者在各類學校內所接受的各種教育活動,是教育制度重要組成部分。一般說來,學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學校教育是由專業人員承擔,在專門的機構,進行目的明確、組織嚴密、系統完善、計劃性強的以影響學生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社會實踐活動。
3、學校教育是個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組成部分,個人在學校里接受計劃性的指導,系統地學習文化知識、社會規范、道德准則和價值觀念。
學校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講,決定著個人社會化的水平和性質,是個體社會化的重要基地。知識經濟時代要求社會尊師重教,學校教育越來越受重視,在社會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4)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好處擴展閱讀:
學校教育是在學校中實施的教育。特點:有固定的場所、專門的教師和一定數量的學生,有一定的培養目標、管理制度和規定的教學內容。學校的產生是在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出現了社會分工和剩餘產品,文字發展比較成熟之後。
通常認為,產生於奴隸社會初期,由非專門教育機構逐漸演變為培養人的主要場所。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學校教育得以逐步完善。學校按水平可分為初等學校、中等學校、高等學校,按性質可分為普通學校、職業學校和各種專門學校。
學校教育是個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組成部分,個人在學校里接受計劃性的指導,系統地學習文化知識、社會規范、道德准則和價值觀念。
學校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講,決定著個人社會化的水平和性質,是個體社會化的重要基地。知識經濟時代要求社會尊師重教,學校教育越來越受重視,在社會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5. 學校教育的好處、優點
學校教育是由專職抄人員和專門機構承擔的有目的、有系統、有組織的,以影響受教育學校教育者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社會活動。
學校教育是個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組成部分,個人在學校里接受計劃性的指導,系統地學習文化知識、社會規范、道德准則和價值觀念。學校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講,決定著個人社會化的水平和性質,是個體社會化的重要基地。知識經濟時代要求社會尊師重教,學校教育越來越受重視,在社會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是終身教育,它開始於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兒期),嬰幼兒時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著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學、中學後,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
家庭教育的缺點和不足就是受制於教育者(即家長、家庭成員)的素質。
6. 學生教育活動等方面發揮了哪些作用
我是布點法的研究者,也是傳承者。布點法的觀點「以自己的知與不知來加工外界信息以便趨利避害」,根據這個觀點我這里就只能以我的所知用學術話語來回答你的問題。
就我所知教育在個體的發展上有認知發展,如果發展,道德發展等作用。其中最有價值的,如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的四個運算期;埃里克森人格發展的八段論;柯爾伯格道德發展三期六段論。這里就不能給你展開細致的談,上網查查就知道。
今天給你稍微多介紹一下教育在個體的生涯發展中作用。人的生涯發展一般可分為5個階段:生長期(growth)0–14歲,主要是熟悉和適應生存環境、獲得生存所必須的知識和經驗、培育健康的身體和心理素質、形成基本的生活和學習能力;探索期(exploration)15–24歲,建立個人生活方式、確立人生理想目標、學會與人交往、競爭、適合自己生存發展的職業,並創造實現自己自身價值的條件;建立期(establishment)25–44歲……;維持期(maintenance)45–64歲……;衰退期(decline)65歲以後……;
正是為了順應個體的生涯發展需求,特別是滿足青少年學生對生涯認知、生涯設計的迫切需求,幫助他們順利實現科學的生涯規劃,提高生涯發展水平,生涯教育或稱生涯輔導便應運而生了。
教育的本質就是實現個體的完美發展。確切地說,也是為了提高個體的生命質量。同時,個體的生涯發展的兩個重要階段——生長期和探索期——又是學校教育所承擔義務的重要時期。
今天就到這里,但願我的回答能給你一點幫助。
7. 學校教育的重要性
1、職能的專門性 .學校教育職能是專門培養人,學校是專門教育人的場所。學校教育同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相比,其不同之處首要的便是學校教育的專門性。學校教育的專門性特點主要表現在任務的專一。
2、組織的嚴密性 .教育的特點在於對人影響的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學校教育正是體現了教育的特點。學校教育的目的性和計劃性集中體現在嚴密組織性上。學校教育是制度化的教育。學校教育具有嚴密的組織結構和制度。
4、內容的系統性 .適應培養造就全面完整社會人的需要,學校教育內容特別注重內在連續性和系統性。學校教育既注意知識體系,又要符合認識規律,所以,教育是系統的、完整的。教育內容的完整性和系統性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
學校教育的特點:有固定的場所、專門的教師和一定數量的學生,有一定的培養目標、管理制度和規定的教學內容。學校的產生是在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出現了社會分工和剩餘產品,文字發展比較成熟之後。
通常認為,產生於奴隸社會初期,由非專門教育機構逐漸演變為培養人的主要場所。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學校教育得以逐步完善。學校按水平可分為初等學校、中等學校、高等學校,按性質可分為普通學校、職業學校和各種專門學校。
8. 什麼是教學教學在學校工作中有什麼重要意義怎樣才能處理好教學和生活的關系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一種人類特有的人才培養活動。通過這種活動,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積極自覺地學習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促進學生多方面素質全面提高,使他們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
簡單說來,教學就是教師「教學生學」。作為學生來講,知識是重要的,但是比知識更重要的是獲得知識的方法。
教學是學校實現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務的基本途徑。人類經過千百萬年的反復嘗試實踐和理性選擇,從前人摸索出來的多樣的經驗傳授途徑中篩選出幾種最有利於學生身心發展的途徑保留下來,如學校教學、課外活動,各種形式的勞動、學生集體組織的活動、社會公益活動、家庭活動等,成為現代教育中為學校教育活動廣泛運用的途徑,各種途徑相互作用影響學生發展。在諸種途徑中,教學是學校教育的基本途徑,學校教育目的的貫徹落實和各種教育任務的完成主要是通過教學途徑實現的。因為在各種途徑中,教學的知識容量最大,計劃性、系統性更強,活動的效果更明顯,因而對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特長的發揮有更強的作用。
教學出現以來漸次形成的特殊作用是:
(1)教學以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形式進行人類經驗的傳授,使教學活動有著良好的秩序和節奏,從而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效率。各種教學規章制度的形成更規范了師生的教學行為,使教學活動免除了隨意性和零散性,從而變成一種專業性很強的特殊活動。
(2)教學將傳授的內容,經科學的選擇,依據知識構成的邏輯順序和學生獲得知識的認知規律編成教材,作為學生認識世界的媒體。這比起學生自己選擇,自發學習社會上散在的經驗,無論其目標、內容、時間、效果都要優越得多。
(3)教學又是在教師的引導和精心安排的過程中進行的。它可以避免自學上的困難和反復的嘗試錯誤過程。而且,教師又總是試圖選擇最優的方法去完成教育的任務,這就保證了學習者學習上的每一步都能夠順利地進行。
(4)教學所要實現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它要完成的任務始終是全方面的,既有知識的獲得、智力的發展、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又有思想品德的完善、基本技能的形成、個性特長的發展等等,這種全面發展的實現只有教學才能做到。
教學的上述作用客觀決定了學校工作以教學途徑為主是學校教育客觀規律的反映。學校工作以教學為主,即指教學是學校的主要的、中心的工作,在時間安排上以教學為主或教學佔用的時間最多。學校工作必須以教學為主,首先是因為,以教學為主是學校教育工作的特點決定的。原始社會的教育是在社會生活和生產勞動過程中進行的,隨著學校的產生,教學活動作為學校的獨立活動,區別於在社會生活和生產勞動過程中的教育活動,並且是學校教育活動中的主要內容。以教學為主,從學校產生時起,便是學校教育工作的特點了。教學為主是學校同工、農、商等部門的根本區別,沒有教學就沒有學校。其次是因為,以教學為主是學生以學習間接經驗為主決定的。學校的主要職能就是,使學生走捷徑,盡快掌握人類已經積累起來的社會生活和生產勞動的經驗,即學習間接經驗。教學則是學生盡快掌握間接經驗的捷徑。學校工作若不以教學為主,如以生產勞動為主,學生便不可能盡快掌握人類已經積累起來的社會生活和生產勞動的經驗。再次是因為,以教學為主是學校教育工作的歷史經驗的概括和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學校教育遵循以教學為主的規律,曾經進行三次大的調整,從而保證了教育質量,培養出了合格的人才。
第一次是1963年,把課外活動過多調整到以教學為主的軌道上來。此前,社會上各個部門都可以向學校指派任務,非教學活動過多,學生學習的知識不系統,為此發布《關於整頓中小學教學的指示》提出:教學工作是學校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教師的主要責任是做好教學工作,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好各門功課。這一次調整,保證了教育質量的提高,956年出現了第一次教育質量高峰。
第二次是1959年,把學校教育以生產勞動為主調整到以教學為主的軌道上來。針對1958年在貫徹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方針過程中,勞動過多的偏向,國務院於1959年6月發布《關於全日制學校的教學、勞動和生活安排的規定》規定了教學、勞動和生活時間的安排,糾正了以生產勞動為主的偏向。後來,雖然出現過把教學作為惟一途徑,學生負擔過重的現象,但是由於把以生產勞動為主調整到以教學為主的軌道上來,1966年出現了第二次教育質量高峰。
第三次是1976年,把以政治運動、以干代學為主調整到以教學為主的軌道上來。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以政治運動、以干代學為主代替了以教學為主,1976年粉碎「四人幫」之後,把學校教育調整到以教學為主的軌道上來,1977年大學恢復通過高考招生,盡管存在著片面追求升學率的現象,但是教育質量開始逐步提高。
教學作為現代學校教育實現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務的基本途徑,它的基本性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指教學要以完成智育任務為本,這是教育途徑中,教學有別於其他途徑的主要特點;其二,教學以完成智育任務為中心,不等於教學僅僅完成智育的任務。教學作為基本途徑,它是各育共有的途徑,因而也要完成德育、體育、美育等各育的任務。這些任務包括:向學生傳授系統的科學知識,訓練學生形成基本技能、技巧,發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
培養學生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共產主義的道德品質。
使學生身體正常發育,健康成長。
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審美觀點和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知識和能力。
使學生掌握現代工農業生產的基本知識,學會使用基本生產工具的技能。
教學要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上述任務,一個至關重要的方面是必須遵循教學規律,處理好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相結合的關系,傳授知識和提高思想覺悟的關系,傳授知識和發展智力的關系,以及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調動學生積極性、自覺性的關系。
教學又是藉助不同的形式實現的。到目前為止,我們在運用教學這一途徑時可供我們選擇的教學組織形式有:教學的基本形式--課堂教學;教學的輔助形式--現場教學和個別指導;教學的特殊形式--復式教學;教學的電化形式--多媒體教學。
教學的概念是從教學現象和教學實踐抽象和概括出來的,教學的內涵也隨著歷史的發展而發展。因此對教學這一概念的釐定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但人類對教學的認識是有連續性的。回顧歷史上對教學這一概念的解釋對我們正確認識教學這一概念具有重要意義。
早在商朝,甲骨文中已經出現了「教」字,如「丁酉卜,其呼以多方小子小臣其教戒」①。甲骨文中也有了「學」字,如:「壬子卜,弗酒小求,學。」②通過甲骨文中的字形分析看,教是從學派生出來的。「教」和「學」最初都是獨立的單字。最早將「教學」二字連為一詞,據有人考證見於《書·商書·說命》。③「教學」二字建立聯系成一個詞,但這個詞並沒有專有的解釋。
根據中國古代文獻的記載,「教」有「教授、教誨、教化、告誡,令使等含義」④。《說文解字》中記載:「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有人分析,「其『施』就是操作、演示,即傳授蓍占和龜卜;其『效』就是模仿、仿效,即學習蓍占和龜卜」⑤。「教」、「學」還是被單獨解釋的。
「教學」一詞在英文中有很多詞可以表達。在英語世界與教學相對應的詞有「teach」,「learn」,「instruct」,以及 「teach and learn」。
根據胡森主編的《國際教育網路全書》中的解釋:learn來自中世紀英語中lernen一詞,意思是「學」和「教」。Lernen的詞干是lar, lar是lore的一個詞根。Lore原來的意思是學習和教導,現在常用來指所教的內容。也就是說我們可以說learnt 和teach是由同一詞源派生出來的。「teach」一詞還有另一種派生形式。它源自古英語中的taecan一詞,taecan又是從taikjan一詞派生來的。Taikjan的詞根是teik,意思是「說明」。Teik通過前條頓語可以一直追溯到梵文的dic。Teach這個詞與token(意為「信號」或「符號」)也有關系。Token一詞源自古條頓語的taiknom。這個詞與taikjan(後來成為古英語的taecan)同源,意思是「教」。所以,token和teach這兩個詞在歷史上是有聯系的。從這個詞源看,「教」的意思就是通過信號或符號引起別人對事物、人物、觀察和研究的結果等做出反應。由這種派生關系看,teach同進行教學的中介有關。
teach和instruct二詞也有區別,teach常與教師的行為有聯系,作為一種活動;而instruct常常與教學情境有關系,強調教學過程。正因為此,經常有人認為,不能僅用teach一個詞來對應教學,而應該用teach and learn,以同時強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
然而值得指出的是,與漢語中的「教」源自於「學」有所不同,英文中teach和learn是同一詞源派生出來的。
9. 簡述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所起的作用
1、學校教育按社會對個體的基本要求,對個體發展的方向與方面作出社會規范,即個體社會化。
2、學校教育具有加速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即個體個性化。
3、學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學的基礎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響不僅具有即時的價值,而且具有延時的價值。
4、學校教育具有開發個體特殊才能和發展個性的功能。
(9)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好處擴展閱讀:
一、教育特點
1、組織的嚴密性
教育的特點在於對人影響的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學校教育正是體現了教育的特點。學校教育的目的性和計劃性集中體現在嚴密組織性上。
學校教育是制度化的教育。學校教育具有嚴密的組織結構和制度。從宏觀上說,學校有各級各類、多種多樣的體系結構。
從微觀上說,學校內又有專設的領導崗位和教育教學組織,有專司思想、政治、教學工作、總務後勤、文體活動等專門組織機構,還有一系列的嚴密的教育教學制度,如此等等,是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態所不具備的。
2、作用的全面性
學校教育對人的發展作用是全面的。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對人的成長影響多少都帶有一定的偶然性,影響的范圍也往往只側重在某些方面。
而學校教育是全面培養人的活動,它不僅要關心教育對象的知識和智力的增長,也要關心學生的思想品德形成,還要照顧受教育者的身體健康成長。培養塑造全面完整的社會人,是學校教育的特有職責。而這一職責也只有學校教育才能承擔起來。
3、內容的系統性
適應培養造就全面完整社會人的需要,學校教育內容特別注重內在連續性和系統性。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教育內容上一般具有片斷性。即使是有計劃性的社會教育,也往往是階段性,就其知識總體來說也具有片斷性。
學校教育既注意知識體系,又要符合認識規律,所以,教育是系統的、完整的。教育內容的完整性和系統性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
二、教育目的
1996年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了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其中最核心的思想是教育應使受教育者學會學習的教育目的的思想,即教育要使學習者「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和「學會生存」。這一思想很快被全球各國所認可,並被稱為學習的四大支柱。
10. 家校教育的重要性
在教育中,家庭、學校、社會三者的聯系愈加緊密。學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加強家庭與學校的合作,統一整合對孩子的教育影響,才能保證良好的教育效果。家庭方面,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了解掌握孩子情況,主動了解學校教育,積極學習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學校方面,要做好與家庭方面的聯系,促進家校溝通,辦好家長學校,搞好家長資料中心,發揮家長的作用。只有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對學生的成長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家校合作有利於真正了解學生的道德品質,個性特點。通過家校合作,充分了解學生的道德品質、個性特點等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正確促進引導學生健康的成長。學校與家庭是學生成長中最關鍵的兩個場合,學校與家庭之間的通力教育,將教育功能最大化,學生充分感受到來自家庭和學校的關懷,能夠進一步健康成長,成為有用之才。家校合作最終的目的就是在於使學生成長成才。
家校合作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這不單單是老師的工作,家長有著不可或缺的責任。學生為什麼對游戲感興趣,而且不會厭煩呢?因為他們感到快樂。我們怎麼把這個快樂與學習橋接起來呢?我想這應該是我們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關鍵。首先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很多家長對老師說:孩子就交給您了,孩子就聽老師的話,我們的話就不聽。孩子為什麼不聽家長的話?有兩條,失信和逆愛。從這一點出發,要做到家校有機結合。要建立長效的家校聯系機制,為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一個孩子一生接受教育的渠道有三條:家庭,學校和社會。在孩子未走入社會之前,他所接受教育的就主要來自於家庭的教育和學校的教育,學校是孩子學習文化知識的主要場所,它對孩子進行德,智,體三方面的培養和教育,這三方面的教育是並駕齊驅的。因此只有家庭和學校相互配合,才能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家校合作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現在的學生從小嬌生慣養,在家庭、社會卻耳聞目睹了許多光怪陸離、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對父母立的家規也並不十分遵守,因此家庭教育的效果並不明顯。這樣,學生一旦走向社會,面對多彩多姿的社會時,思想信念、道德情操顯得單薄,脆弱。而家校合作就有了學校的介入,學校教育側重於正面教育,灌輸的是真、善、美的東西,教育的雙向性使教育力度增加,達到更好的效果。學生包括道德品質等在內的綜合素有質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家校合作有利於提高教育水平。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努力學習,考出好成績。家長對待子女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態度,往往因此而對子女過分寵愛,違背了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家校合作可以促使家長到學校去學習先進的教育方法,通過與其他家長溝通、交流,借鑒好的教育經驗,從而更新家庭教育觀念,提高教育素養。對於家長來說,家校合作使他們有機會參與到學校教育中來,參與到孩子每天的學習生活中來,能夠深刻地體會到孩子學習的不容易,從而更加關注孩子,不僅關注他們的衣食住行,更關心其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與小夥伴的交往情況,等等。家長還能通過學校舉辦的活動與孩子進行深入的溝通,加強對孩子各個方面的重視程度。而對於學生來說,通過家校合作,他們看到了父母的關心,也看到了父母的不容易,進而能體諒父母、理解父母。和諧的家校合作關系增進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感情,有利於親子交流。在家校合作中,家長對於學校的辦學起到了一定的監督的作用。通過家校合作,家長對學校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同時也會提出改善學校教育的要求,使得學校的教育的水平不斷提高,教育資源進一步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