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淺談如何打造美術課堂中的教學亮點
從授課到作業的輔導,是教師與學生互動交流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身專份是平等屬的。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曾指出:「教師不應企圖將知識硬塞給兒童,而應該找出能引起兒童興趣、刺激兒 童的材料,然後讓兒童自己去解決問題。」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可以使學生即善於動腦,又善於動手。體現在美術課堂上就是通過不斷的引導、模仿、互動,來培養學生用線條、色彩、圖象表現自己的想像和技能。在作業設計上,同樣要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解決的方法和途徑。
❷ 如何有效地進行美術課堂教學
興趣是美術課的前提要求,積極的思維和良好的效率往往建立在濃厚的興趣之上。興趣是學習心理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它能夠成為學習的直接動力。能否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打開學生心扉、提高教學質量的捷徑。但是處在心智發展特殊期的初中生對美術課缺乏興趣,一小部分學生甚至有厭煩情緒,致使教育的預期目的難以實現。面對初中階段美術教學的兩難境地,如何做到既適應當前素質教育新要求又符合受教育者的心智發展規律,發揮美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使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與高昂的情緒,切實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中應注意幾個環節。
一、把握學生心智發展規律,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首先教學內容、方法、形式要符合學生年齡特徵和認知習慣。學習興趣是個體力求探究事物並帶有強烈情緒色彩的認知傾向,是一個人對事物感覺喜愛的一種情緒。學生對學習內容有無興趣,直接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書本上的教學內容不一定是學生最感興趣的,所以教師要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教學需要選擇能更好完成教學任務的內容,適當增添校本教材內容。尋找新授知識在學生頭腦中「相合」的結合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在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的選用方面要靈活多變,遵循學生年齡特徵和認知習慣,滿足學生好奇、求新的心理,才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樂於接受。
其次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信心,給學生以希望。初中學生的情感豐富而且易外露,當他們看到自己繪制的作品被老師和同學們贊美時,情緒就會振奮,並能帶動其他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引發求知、探究、創作的慾望與信心。在教學安排上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使學生覺得只要稍加努力就會獲得成功,在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悅中變得更加努力。
再次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美術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對全體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提高學生感受美、欣賞美、鑒別美的能力,而不是把所有學生培養成為藝術家。作為美術教師,要承認學生中存在的個體差異,允許學生個性的自由發展,允許學生興趣的不同發展方向,給學生以足夠的空間和時間來消化和掌握知識,營造一個愉快、寬松又充滿藝術情趣的學習環境,以培養學生參與美術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採取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與手段,聯系生活實際
中學美術課程標准要求:「以學習活動方式劃分美術學習領域,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像力和創造力,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增強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發展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與能力。」緊扣新課標,美術教師必須對以往的美術課堂常規經驗和教學組織形式重新審視,立足美術色彩沖擊力、渲染力和愉悅身心的獨特魅力,探索適應新課標的教學組織形式。藝術本身是充滿想像力的,創造力的。老師不應該以灌輸的方法讓學生學習,應該引導學生充分展開想像,發揮潛能。所以課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備,把可以調節學生興趣、氣氛的內容、手段溶入課程教育中。如多媒體教育、意境的創造、各種工具的使用。教學組織形式不能採取「填鴨式」的灌輸,眼光也不能只盯住課本,而應根據實際情況,讓學生走出課堂,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學習更多的知識。新學期伊始的第一節美術課對那些剛入初中的學生來說充滿著新鮮感,而課本中的第一課全是理論,很是枯燥。如何把這些理論同實際結合起來,讓學生獲得最真切的感受呢?在第一堂課上我沒有講授理論的知識,而是在畫室舉辦一個小型畫展, 作品都是歷屆學生的優秀習作, 包括教師作品,內容題材什麼都有.學生非常新鮮和好奇。教師在對這些作品一一講解的同時,把書中的知識點巧妙地穿插進去。對這一教學形式,學生的興致特別高,收到的效果也特別好,既增長了學生見識,又學到了知識,激發了他們學習美術的熱情,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實際事物和具體環境,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和審美想像能力,不斷給學生以高尚的審美體驗。
藝術源於生活,藝術一旦脫離現實生活,也就失去了它生存的土壤與意義。這一點對中學美術教學尤為重要,這也要求在組織教學過程中盡量多地與生活聯系,引導學生主動探求生活中的美,積極投身於審美體驗。如在講圖案設計時,可把它與民族服飾上的圖案、家中的沙發靠墊圖案、床單上的圖案等有機地聯系起來講解,還可以穿插講一些關於顏色的搭配、服裝色彩與個人氣質等學生感興趣的內容。
三、加強學科之間的聯系,拓展美術教育視野
美術是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但不是孤立的學科,它與許多學科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在中學的各科教材中,有許多需要運用圖像來闡明科學內容、剖析理論的問題,甚至有些問題,僅用語言文字元號難以表達,而運用圖像符號則一目瞭然。美麗的圖像又能使學生產生美感,滲透著美的教育。因此,積極主動地加強與各科教學的聯系,拓展美術教育視野,是有效發揮學生想像力、提高學習興致的教學途徑。如有機結合初中語文課的景物描寫文章繪制插圖
❸ 如何開展美術課堂教學
美術課的教學設計一般有以下四個步驟: 一、教學目標的設計 教學目標是進行教學設計的依據,只有明確目標,教學設計才能有的放矢。教學目標的設計要明確、具體、恰當,突出學科特點,符合教材和學生的接受能力。 二、教材的分析和處理 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的基本材料,也是學生認識世界的媒體。對教材進行分析和處理是教學設計的基礎 1、掌握教材的知識結構,是進行教學設計的必要步驟。知識結構的設計要有針對性、目的性,知識脈絡清楚,要針對學生心理活動和知識特點,設計相應的分析、引導學生學習過程,突出趣味性、游戲性。 2、正確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 教學重點是教材中最本質、最重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也是教學的核心。教學難點是教材中難學、難教的內容,教學中的難點大多是學生學習的關鍵。教師分析教材時,要找准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並提出突破重點和難點的措施,措施要具體而有效。 三、教學媒體的設計 教學方法的運用往往需要相應的媒體與之配合,使之發揮最佳效果。教學媒體的設計要善於把各種媒體組成最佳的結構,使他們在教學中發揮整體效益,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有力的學習工具。 四、教學程序的設計 教學程序的設計是教學過程的優化問題,如何根據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以及教學條件,設計教學過程的最佳方案,使師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收到最佳的效果。是教師創造性勞動,也是教師教學水平、教學藝術的體現。 1、導入的設計:教師要根據課型特點,設計多種生動有趣、富有啟發性的導入方法引起學生的新奇感和求知慾,進入最佳學習狀態。 (1)教師採用啟發談話、直觀教具以及現代化教學手段、形式,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揭示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學生根據教師的啟發、引導、積極參與、大膽想像、探索思考、整體感知、了解獲得、引起興趣。 2、新授的設計:這是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程序,其任務在於使學生獲得新知識、新技能、發展創造性。 (1)教師在教學中講究教學藝術,靈活地運用各種方法,啟發學生聯想、想像、感受、認知、領悟,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發展智能。 (2)學生通過討論、交流、主動參與、加深理解、體驗情感、發展思維、使智能得到訓練和培養,使經驗得以逐漸擴充和發展。思想更主動、靈活。 3、實踐的設計:目的在於使學生對課堂上學習的知識,理解、掌握並動手實踐,在探索中取得經驗、提到認識、體現個人價值。 (1)教師從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生活范圍與信息積累中,找出導向性、啟發性的直觀形象,通過構思—藝術加工—構圖的實踐學習中,對學生進行直觀地創作啟迪,鼓勵學生想像創造,突破教學難點。 (2)學生在具體的作品形象、色彩、基本形、美感等要素上欣賞,感受中主動的進行體驗與實踐。 4、作業的設計 (1)教師通過繪畫表現、欣賞提示、輔導學生多法表達,以豐富的情感影響學生,感染學生,以情育人。 (2)學生通過自練、小組合作、個人創作、作業反饋在對美的體驗中,驅動情感、凈化心靈,提高綜合能力與審美素質。 以上教學設計程序只是一個基本過程,在實際應用中,教師要根據具體情況作具體分析和處理,保持高度的靈活性和變通性。依靠自己的經驗和智慧,及時對教學設計方案加以調整,以增強適應性,獲取最佳的教學效果
❹ 淺談怎樣有效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魅力
作為教師,首先要有扎實的教學功底,還要有淵博的知識儲備。這是魅力教學的共性。美專術是一門藝術學屬科,需要專業的精神,塑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生的興趣,展現美術的魅力,就能提高課堂教學的魅力。
❺ 如何使美術課堂教學具有節奏的美感
節奏是課堂教學要素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古代《禮樂記》中說:「節奏,謂或作或止,作則奏之,止則節之」可見,節奏原指音樂中交替出現的有規律的強弱,長短現象,也比喻為均勻的有規律的工作過程。明快流暢的節奏給人以美的享受,如同音樂的輕重緩急,繪畫的濃淡疏密,借用到教學上來,節奏是指課堂進程的緩急張馳,節奏藝術則是指課堂進程如何運用緩急張馳的藝術。
1. 課堂教學中要把握語言的節奏,抑揚頓挫,激情洋溢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課堂結構的具體需要來加以確定,就一般意義上講,有這樣的一種模式;開課稍快:精彩、少套話、廢話;切入正題;放慢但語調可高昂些;展開講解:要快,形成「小高潮」,烘托起愉悅的氣氛,轉入下一個問題:稍慢,結束:稍快,乾脆利落,嘎然而止,或為下一節課鋪墊,或練習,做作業。必須處理好導入展開,高潮,結尾四環節,注意首尾照應自然,高潮設置及時,過渡銜接得當,以體現教學結構的和諧美,曲線美和整體美。這種課堂宏觀節奏,同學們的心理和生理運動曲線恰好成反向趨勢,能解決學生的「疲勞區」的問題。同時教師優美的有節奏的語言是給學生最美的教育享受,課堂教學語言應有抑揚頓挫,節奏變化,作到直觀生動,富有藝術性。應少一點如雷貫耳,面目可憎,多一點優美動聽,和顏悅色;少一點平淡無奇,平鋪直敘,多一點盪氣回腸,激情洋溢;少一點語言慌張,羅嗦繁瑣,多一點娓娓道來,語言精煉。寓情於理和寓理於情的語言,能夠消除學生的重重凝惑。用語言去發蒙、去啟智、去激勵、去引悟、去贊美、去督促。教師的語言節奏美是實現偉大的教育功能的基本途徑。
2. 課堂教學中應注意空間符號節奏教學中同時還要注意書面語言節奏的處理。主要是板書、板畫等,它同教師口語一樣,都是教學信息的物質載體,是教學內容的傳輸介質或外殼。講述是教師用字音說話,板書、板畫則是用字形、圖形說話,也都同樣存在著節奏的處理問題。板書、板畫是一種視覺語言符號,它除了要動用人的大腦思維等系統外,還要使用人的其他動覺系統眼、手等才能出現語義信息的傳送,因此,它傳輸速率是比較緩慢的。所以,在一堂課里,對板書、板畫本質的處理、安排,要有一個合理的層次節奏。一般說來,在課堂審美中,學生最忌一抄就是一大片,抄寫時間過長,容易使學生疲乏,產生厭倦情緒。因此,在板書、板畫的處理上,應注意層次分明,重點突出,能少寫的絕不多寫,並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結構的需要,讓板書、板畫分層次、有節奏的出現,並注意板書、板畫和口語交叉處理,同時進行的「交叉節奏形式」,其審美效果也是獨具優勢的。在「交叉節奏中」,板書、板畫與口語二者的有節奏的間隔進行,使課堂教學處於一種波浪式的起伏變化旋律之中。快和慢、高和低、參差和錯落,顯示出節奏之美的魅力。此外,板書在講究字跡工整、美觀,行列安排適當的基礎上,還要注意書寫的速度即節奏問題,教師的板書速度應該略快於學生書寫的速度。否則,就會使學生產生「延長視聽」的感覺。讓學生處於寫——等待——寫——等待……這樣一種節奏中,在生理和心理上形成不和諧的循環。
3. 課堂教學中應注意語義信息的節奏除了上述課堂節奏的外部表現形態以外,從內部表現形態看,講課的內部節奏也要注意美感。所謂講課的內部節奏,就是指教學內部的節奏,包括教學內容的詳略、多寡、取捨、分布等等,即語義信息的含量和流速。在一定時間內,學生的大腦運動機制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學生的理解和吸收能力也是有限的,而且在不同的生理、心理曲線上,其興奮中心也是不同的,因此,這種語義信息量的多少和流速的快慢,必須要與之相吻合。於是,這就要求教師對教學內容不能原樣照抄照搬,而要根據上述要求,進行合理的有機的再創造,使教學內容的語義信息流動節奏,與課堂教學的外部形式口語、書面語等的節奏完美結合,以符合學生的興奮中心運動規律,有經驗的教師總是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剪裁與安排,調整順序,做到由淺入深,在認知需要上合乎學生的思維規律;由易到難,在心理上也合乎學生的接受習慣;由快到慢,在節奏上又合乎學生的審美體驗。這樣,既增加了學生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又為前後兩部分教學內容的節奏尋覓到了一個和諧的音階,並為學生的審美需要搭起了一座心理的彩橋。
總之,課堂教學的節奏美,可謂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教學重點突出,洋略得當,活動循序漸進,由淺入深,過程張馳有度,動靜結合,環節過渡自然,層次分明,教師字字珠璣,起伏有致,疏密相間的課堂結構,啟發誘導,虛實相生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內在的科學性,與教學外在表達的形式構成的藝術等等,均是課堂教學節奏美與藝術美的集中體現,是課堂教學高效,生動的「催化劑」。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已經看出,要把握好講課的節奏,必須要組織好課堂結構。講課節奏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不能游離於課堂結構之外,它必須服從於教學內容,服從於根據教學內容需要而建立的課堂結構。必須要把握好講課節奏,遵循學生生理和心理的運動規律。只有合乎學生生理和心理運動規律的節奏,才具有美感,只有合乎人類語言運動規則的節奏,才具有審美價值。必須對節奏的追求進行處理,應當是有節制的、相對的、合理的、節奏太快,感覺不到「秩序」;太慢,則感覺不到「完整」;兩者均不能給學生以審美享受,只有追求節奏的和諧,才可以求得真、善、美的統一。
❻ 淺談如何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摘要:教學無痕,潤物細無聲。美術教學的實效性非常重要,它表現在美術教學的方方面面,只要我們注重美術課堂中的「音樂情境、詩歌情境、生活情境、游戲情境」,才能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從而達到美術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關鍵詞:音樂情境 詩歌情境 生活情境 游戲情境 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新課程的美術教育強調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強調自主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強調情感體驗、注重學習過程,通過美術活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最終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終生受益。這種教育要求美術教師在教學中重新定位角色,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輔導者。教學中我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注重創設課堂教學情境,設計實用有效、生動有趣的美術活動,讓學生在情境教學中獲得審美、愉悅,從而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一、利用音樂情境,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音樂與美術同屬藝術范疇,記得哪位哲人說過:「一切藝術都趨向於音樂」。而音樂與美術之間有許多可以融合的地方。音樂中的音符高低起伏、快慢相間的組合產生旋律、節奏。美術也一樣,不同的色彩、線條,通過變化、交叉、疊加組合在一起,才會呈現出豐富多彩的畫面。音樂是時間的藝術,美術是空間的藝術。在美術教學中穿插詩意的音樂,可以營造輕松、愉快、活潑的氣氛,激發、促進學生想像力和創造力。欣賞王文彬的油畫《拾穗》時,讓學生傾聽《勞動最光榮》,一邊欣賞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一邊觀察人物的動態結構;如欣賞課中,我們一邊聽著古箏《高山流水》的彈奏,一邊欣賞著董源、范寬的筆墨丹青;在欣賞約翰·斯特勞斯的圓舞曲《藍色多瑙河》,一邊欣賞梵高動人心魄、絢爛奪目的色彩魅力,一邊為畫家潦倒、貧困孤寂的一生感嘆不已;上技能課時,我同樣嘗試用音樂的熏陶,比如:第九冊《色彩的世界》,我先讓學生欣賞幾段音樂,感受音樂當中的情感,然後再轉入美術的色彩情感,讓學生覺得形與象相通;而在嘗試用超現實主義的表現技法創造時,可以讓學生一邊欣賞米羅、達利的作品,一邊欣賞爵士音樂或黑人強勁的鼓號聲;如痴如醉的樂典無形地牽引著我們進入畫境,感染畫中的精神,畫中的韻律,不僅使學生在感情上產生共鳴,而且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二、利用詩歌情境,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古希臘詩人西摩尼得斯「把繪畫稱為無聲的詩,把詩稱為有聲的畫」。中國山水畫家強調「畫中有詩,詩中有畫」。可見詩歌與繪畫這二種藝術真稱得上水乳交融了。把詩歌引入美術課堂,依據學生的豐富想像;把詩歌與繪畫聯系起來,去領略詩情畫意,增強審美感受。如在上第五冊《四季歌》時,欣賞徐英槐的作品《月落烏啼霜滿天》時,根據圖意引入了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整首詩寫出詩人張繼強烈的思鄉情,這種「靜與響、虛與實、遠與近」有機的結合將國家的安危和個人的鄉愁緊緊串聯起來,創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藝術境界。此畫就是根據詩意而來,徐英槐所表現的就是一種非常大膽、出色的藝術創造。又如,第五冊《飛流直下三千尺》,欣賞李可染的《千岩競秀,萬壑爭流》這一作品時,先提問:這副畫里描寫的主要是什麼景物?看了這副畫你想到了什麼?在討論的基礎上出示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在欣賞作品之餘,配上聲情並茂的詩朗誦,把學生融入到極其誘人,美妙的詩情畫意中,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為創新能力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圖文欣賞是感性與理性統一的復雜的心理活動,欣賞者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文化素養、審美觀等,在對審美客體有所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感知、想像、情感、思維等心理活動,對審美客體進行再創造,構成腦中的審美意象喚起美感。欣賞的目標不僅只是解讀一幅作品,而是通過對一幅作品的賞析,提升欣賞者的審美能力。通過聯想、創造,從而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創造能力。 聯想繪畫,領悟詩中用色的妙處,一幅優美的山水畫就會躍然紙上。詩畫結合,使學生達到更高的意境和審美享受。 三、利用生活情境,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早就提出「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美就在生活中,美就在自然里」。好的校園生活應該是學生身心舒展、思想活躍的生活,充實而有成就感的生活,隨時可獲得各種關愛和幫助的生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藝術貴在完全可以「學以致用」,將生活中那些為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拿過來,用於教學,是完全可能的。開發學生身邊的課程資源,設計藝術生活化的教學活動。在美術教學中,我時時注意聯系生活實際創設一些生活情境,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像力和創造力,增強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學習美術,閉門造車是不行的,還得走出室外,到社會中去。一是體驗生活,深入觀察,掘取素材,捕捉創作靈感。二是與人交流,互相切磋,感悟美術的真諦,不斷提高。如第七冊《台燈設計》一課,當同學們做完各種造型台燈時,我們模擬了一個買賣台燈的現場,一部分同學叫賣,一部分同學當顧客買台燈。在買賣的過程中,用語言交流,使自評互評在游戲中有趣地進行,遠遠超過了只是老師批改作業的范圍,學生創作熱情大,把自己溶入現實生活,讓美術教學與社會生活緊密結合,讓評價在交流中展開,使學生感受到實用美術的真諦。另外要引導學生在大自然中吸取審美的營養。如第四冊《春天來了》一課,天氣晴朗,地點設在室外,讓學生融入大自然中,親自去聞一聞花香,摸摸花草樹木,這樣他們會很興奮。因為這里有著作者的寓意。課堂上看一看,聽一聽,聞一聞,摸一摸,嘗一嘗,讓學習生動,讓學生心動,心動而產生美感體驗,從而使學生樹立牢固的實踐觀,使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在實踐中獲得培養與校正。要讓學生創造美,要讓學生感受到美。美,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美,需要我們去發現;美,需要我們去鑒賞;美,需要我們去傳導;美,需要我們去創造。大師貝多芬說過:「自然是培養心胸的學校。」 對兒童來講,只有當美術學習是一個自然而快樂的過程時,他們才能永葆探索的興趣和熱情,把美術學習變成一種生活的需要。教師需要給他們充分的自由,提供多樣的表現機會,他們才能煥發出驚人的創造力和表現力,去探索世界,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四、利用游戲情境,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愛動是孩子的天性,游戲是孩子的最愛。游戲化的課堂教學能使學生學得更輕松,更開心,使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表現,還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有了興趣學生才會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成為學習的主人。所以,在教學中,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方式來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努力對未知領域進行探索。如第三冊中的《好大的向日葵》一課,可以將本課設計成四個環節,即學生要創的四關,每一關都有學生喜歡的卡通人物為他們助威。第一關:你會畫向日葵嗎?第二關:比一比誰畫的向日葵最美?第三關:比一比誰畫的最向日葵最大?(都說自己的向日葵大,沒辦法比)問題出來了,怎麼解決呢?第四關:你畫的向日葵究竟有多大?怎麼才能看出來?你能想辦法讓你的最向日葵大嗎?(學生討論)學生熱情高漲。這樣,學生在游戲中獲得了創作的快樂。 關注尊重每一個學生,為他們創設一個展示的舞台,讓他們在學習活動中發揮自身的創造潛能,在體驗中感受美、創造美。法國雕塑家羅丹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古人說:「學起於思,思源於疑」 。美術課堂教學對於開發學生的學習潛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都起到很大的作用。在今後的美術課堂教學中,我將與各位同行一起探索、研究、實踐,不斷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❼ 如何在美術教學中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魅力
小學美術新課程標准按學習方式把美術課程分為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大學習領域。美術教師如何在新的課程改革中,讓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魅力呢?筆者認為,只有不斷創新的美術教育,才能展現美術學科的獨特魅力。給學生一片自由的想像空間,最大潛力地挖屈他們內心世界的藝術美,進而來培養學生的藝術綜合能力。 一、教學方法要靈活,與生活並行,課堂中感受與眾不同的快樂 聽過許多特色的展示課,課堂表面的熱鬧非凡、花枝招展,難道這就代表了讓學生體會到美術課的快樂嗎?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趣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所以,我們在知識的傳授中應該充分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高興還是冷漠呆滯,對學習的態度是越來越積極還是越來越消極,對學習的信心是越來越強還是越來越弱,這種關注應有機地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去。更要關注學生在師生互動、自主學習、同伴合作中的行為表現、參與熱情、情感體驗和探究、思考的過程,不能拘泥於教材。教學有法,亦無定法,貴在創造,妙在靈活。對於外來經驗,教師應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借鑒、運用、發展。對不同的教材可採用不用的方法,讓學生對教師的教法常有一種新鮮感,以引起學生求知的興趣,讓美術課更接近生活。 二、鼓勵、引導學生創作方法要多變 感受與眾不同的快樂創造性思維訓練能有效地開拓和更新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具有明顯的效用性,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為美術課堂練習注入了新的活水。低年級學生較側重聯想訓練法。方式一:圖形聯想訓練。教師在宣紙上用各種顏色暈染形成肌理效果,讓學生展開想像,說說紙上變出了什麼?有的學生說變成島嶼,有的說變成老鷹、鹿角還可以利用圖形讓學生進行大膽想像:如白色的背景上畫上幾個五彩的小圓圈,由此讓學生展開聯想:由這張畫你會想到什麼?有的學生說:天空上放飛熱氣球;有的學生認為,這是綠色的海洋里魚娃娃們吐的小水泡這樣,讓學生展開聯想的翅膀,盡情想像,去享受圖形的變化帶來的快樂。方式二:添畫聯想訓練。教師提供一些不完整的線條或圖形,讓孩子們大膽地進行聯想添畫、補充畫面,比比誰完成的作品更生動、更有創意。小學生正處於思維活躍的年齡階段,他們有豐富的想像力,能想到成人不能想到的東西,如奇形怪狀的建築、五顏六色的天空、漂亮的精靈等世界上不可能存在的事物或沒有見過的東西,他們的這種創造能力是不可多得的。現代社會正需要這種不拘於格的創造意識,需要孩子們把想像運用到創造上,而美術被公認為是培養創造力最具成效的課程之一。 三、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在活躍的氛圍中體會美術學習的樂趣 在玩的過程中享受快樂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師要積極鼓勵孩子進行探索性玩耍,創造玩的條件,使其享受玩帶來的快樂,將枯燥的知識轉變為有趣的游戲,如智力搶答、講故事、變魔術等。在書中看到一位老師的《色彩的世界》一課是這樣導入的:課前,教師在桌前放了一杯無色的水,調動了孩子們的好奇心,教師以魔術師劉謙的形象出現,攪動杯中的無色水,誰知水在老師的攪動下慢慢散開變出很多種顏色,讓學生初步體驗色彩變化。像這樣的導入,提高了學生的興趣,豐富了他們的想像力,讓他們感到無比快樂,從而使我們的教學目的得以實現。除此之外,在學生藝術創作的實踐中,我們還可以換換環境來教美術,而不一定讓孩子僅僅在教室這個單一的環境中創作。教師可以引導性的,讓他們自發地組織、設計、分工、討論,可以在音樂室、實驗室、操場上、校園里,有條件的甚至可以到學校附近的鄉間或小溪邊,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尋找美術、參與美術活動,讓學生走進美術,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享受美術的快樂,表達個人的情智,獲得審美體驗。 四、美術教學中材料利用的多樣化, 嘗試多角度的個性組合小學生興趣的穩定性較差,如果提供的工具材料是單一的、固定的,久而久之,會使他們感到乏味,降低學習積極性。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不斷改變拓展工具材料的新鮮性和獨特性,引發學生興趣。要積極引導學生善於發現生活中可利用的材料,引導孩子從多角度去聯想和製作,逐步養成從多思路創作作品的好習慣。如學習《裝飾畫》一課,有的學生帶來了麥桿、稻草、麻繩、鵝卵石,有的帶來了匾、貝殼,紐扣、啤酒瓶,有的還帶來了各種各樣的花瓣、花生殼、廢紙板通過粘貼製作,一個個別具風格的裝飾畫就這樣誕生了。又如第五冊《植物籽粒拼圖》的教學,提早讓學生收集各種植物籽,包括小的飾品(紐扣、珠子等)。在教學中,學生就可以自由地去粘貼圖片,獲得學習的樂趣。 在平時的教學中,還要引導學生善於選用生活中的廢棄材料,增強變廢為新的創新意識,如把生活中常見的廢紙板製作成個性化的鏡框、小畫夾等手工作品;並且還可以啟發孩子多角度地去思考利用這張廢紙板,如用彩繪的形式、水粉畫裝飾的形式、線描的形式。 作為新課程下的美術教師,應該注重所學知識的滾動性,培養孩子把書本知識用活的意識,把課堂上的知識延伸到課外。如上《植物寫生》這堂寫生課時,發給孩子不同的植物種子寶寶,讓孩子們當一回農民伯伯,體驗植物寶寶生長的樂趣,並且要求孩子們把每個階段植物的不同變化描繪下來。 這就是生活中的美術,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能力,又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了體驗和感悟,在體驗感悟中又發展了新的情感、能力和覺悟。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要讓創新的火花在課堂中不斷地閃現,讓我們的美術教學永遠充滿生機與活力,讓孩子們盡情地享受著美術帶來的魅力,這還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探索。 五、利用多媒體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通過教學實踐,我認為利用多媒體技術優化後的課堂教學對學校開展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讓學生直觀地感覺教材,有利於重、難點的突破。學生們喜歡活動的畫面,有趣的情節。而多媒體的直觀具體、變換靈活,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正符合學生的要求,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認知結構和生活經驗,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想像力,在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這種學習方式就需要老師充分相信學生,大膽放手,讓學生憑借自身的感受、觀察、思考、體驗、發現、討論、搜集、嘗試、反思等學習完成學習目標。把思維和表現的空間交給學生,讓學生擺脫教師和課本的思維圈子,在美術的天地里展開聯想的翅膀。 六、教師現場示範的時機選擇 教師課堂示範的內容與形式有了恰當的安排,示範的時機就顯得極為重要了。同樣的內容、同樣的形式,示範的時機不對,仍然會阻礙學生想像力、創造力的培養。曾在書上看過一位教師上《夢中的我》,開始用動畫導入,引出夢的話題,然後引導學生追憶夢中的我,最後指導學生描繪夢中的我。經過前兩個環節的引導、挖掘,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極大的拓展,他們爭先恐後地用語言、動作來描述自己夢中的情景,想像如小鳥一樣在藍天上自由自在飛翔。到第三個環節指導學生描繪夢中的我時教師:老師昨天做了一個有趣的夢,說給你們聽聽,好嗎?(教師講述自己的夢,同時出示描繪夢的范畫,引導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觀,要實現夢想必須持之以恆地努力。)教師引導學生評析范畫,指導學生描繪夢中的我。很顯然,這節課學生的作品全是教師的夢。 美術課堂中教師示範時機往往是因課而異的。如曾看過一位低年級教師這樣示範:老師最喜歡多啦A夢了(在黑板上畫出多啦A夢),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領嗎?你還想賦予它一些更加神奇的本領嗎?生1:成為大廚師。師:好,老師給它帶上廚師帽。(教師示範:畫上帽子)生2:成為歌手。師:不錯的想法。誰願意幫多啦A夢手上畫個話筒呢?(學生畫,教師幫助修改)生3:成為超人。師:這個想法太棒了。你會給多啦A夢穿上超人的斗篷嗎?(學生畫)這里的教師示範猶如一根導火索,點燃了學生技能與情感的火焰,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教師在課堂現場示範是最直接、最具體、最直觀、極有效的教學方法。如教學中國畫時,對墨色濃淡的調配、用筆用墨的方法、色彩的配置、干濕的銜接等等,教師在課堂上親自揮筆做具體詳細的示範指導,學生目睹了作畫的關鍵,則心領神會。學生在練習中還會不時提出作畫的種種問題,教師均當場示範,其效果遠遠超過任何口頭上的解答方法。 教師不可能在所有需要示範的教學環節中都現場作畫,這就需要課前准備好恰當的范畫作品,有效地啟發、引導學生學習。如:教學命題畫、想像畫或設計創作時,為了打開學生的創作思路,可以事先准備相關的范畫,並將創作的體驗、構思的方法及技法講授給學生,從而引導學生由此及彼、觸類旁通,逐步學會創作和設計的方法。不僅展示了多幅美觀的構圖范畫,還可展示幾幅構圖不恰當的范畫,多幅相比,逐步淘汰,最後剩下最完美的一幅。這種比較式示範,一方面向學生揭示了一些容易走的彎路和常犯的錯誤,另一方面,在比較中使學生對美術作品鑒別有明確的認識,提高學生藝術鑒賞水平。 總之, 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美術教學的教學方法有多種多樣,只要我們認真地把握好學生心理特點、教學內容的側重點、教學過程的創新性, 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機會,讓學生通過手腦並用的探究活動體驗學習的樂趣,培養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施過程中要深入滲透新的課程理念和目標意識,善於總結經驗,汲取教訓,揚長避短,勇於創新,才能不斷改進和完善美術教學,提升美術教學的魅力。讓創新的火花在課堂中不斷地閃現,讓我們的美術教學永遠充滿生機與活力,讓孩子們盡情地享受著美術帶來的樂趣,這還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