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上好數學復習課,提高課堂效率
首先你得對數學有一定的興趣,只有提高興趣才能專心聽講,其次就是要積極與老師互動!還有買本輔導書,最好是解析課堂知識點的,我這邊用的是課堂點睛!也許可以幫到你!
2. 如何提高數學復習課堂教學效 百度文庫
初三數學總復習是整個初中數學 教學中比較重要的環節之一,是對所學知識的深化,能讓學生系統、完善地掌握知識。由此可見,對於初三數學復習課,教師應該有計劃、有步驟
3. 如何進行初中數學復習課的教學
復習課是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在學習的某一階段,以鞏固、疏理已學知識、技能,促進知識系統化,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主要任務的一種課型。其目的是溫故知新,查漏補缺,完善認知結構, 促進學生解題思想方法的形成, 發展數學能力,促進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復習課是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形式、操作方法都與新授課有著鮮明的不同之處。平時教學中點狀、零散的知識需要系統化,成為線狀、網狀。平時學生所學知識的疑惑點需得以澄清,平時所學知識中重要的思想方法需加以提煉,通過復習課能更好的完成上述教學任務。 一個教學階段的前、中、後或各種考試之前常需要進行復習,比如:課前、課中的隨機性復習,章、節的終結性復習,期中、期末的考前復習,中考總復習等。 在復習階段, 如果我們能夠轉變教學理念,恰當地調整教學設計,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知識體系,就能使復習課的效率 「 事半功倍 」 (一)查漏補缺,矯正偏差,鞏固基礎。 復習課的教學要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鞏固基礎知識,對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情況進行查漏補缺,對學生的數學思想、思維方法等方面查漏補缺。 1. 以小題帶概念 復習不是讓學生簡單重復、再現已學的概念、公式、法則、定理等,而是精心設置一些題組,以帶動概念的復習,使學生在具體的題目情境中對所學知識進行再認識,同時加深對知識應用的理解。 2 . 展示學生近期作業、練習中的錯誤。 平時注意搜集學生解題時常犯的錯誤,復習課時以改錯形式重現,通過辨別達到鞏固基礎,查漏補缺的目的,再類比改編題目,加強對知識的正確理解。 在復習課中,需要注意錯誤率比較集中的問題,做好改錯反思:錯例是澄清概念的最好素材,因此我們要認真地分析、矯正錯例。 (二)加強知識之間的橫縱向聯系,促進知識條理化。 無論是哪種類型的復習課, 教師都需要引導學生按一定的標准對 所學的零碎知識 進行梳理、 歸納、 整合,作不同角度的分類,弄清它們的來龍去脈,溝通其縱橫聯系,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 教師可以引導、幫助學生進行知識梳理,讓學生課前採用結構框圖、表格、樹狀圖、大括弧圖等形式梳理知識,讓學生了解所學的內容之間的聯系,並發展其歸納能力。教師展示學生的梳理情況,並補充完善知識體系。 (三)深化提煉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的學習是從厚到薄,又從薄到厚的過程,復習的目的不僅是要使知識系統化,還要對所學的知識有新的認識,對解題的思想方法進行歸納或提煉,使方法系統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不同的程度的提高。 (四) 提高實踐應用能力 復習不是簡單的重復, 系統化不是復習的最終目的, 它的最終目的是 促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內化遷移、 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綜合 運用知識解決 實際 問題, 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可以安排例題變式 復習課還應注意的問題 1 .復習課教學目標的制定應該建立在對前期教學效果及學生學習現狀的回顧與反思的基礎上制定,目標要力求准確、具體、有針對性。 2 .要面向全體學生 教學設計的每個環節都要注意照顧各層次的學生,習題訓練或考試最好有針對性的編制分層題目,讓各類學生都能傾其所學、盡情發揮、各得其所。 3 .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與空間 問題是思維的核心,只有提出了有一定深度的問題,才能引發學生的積極思維,思考需要時間,帶有思考性的問題要給學生時間,先讓他們獨立思考,再進行師生、生生交流才能有效培養各類學生的數學能力。 許多復習題目是從同一道題中演變過來的,其思維方式和所運用的知識完全相同。
4. 如何打造數學復習課的高效課堂
我是作為學生出來的,其實課堂應該多與學生互動,多去了解學生的想法,要形回象生動,不要總答是您一個人在上面講,要多讓學生動腦,不然學生就會像機器一樣,想不出來就不在去想等待答案,數學的目的是開發孩子的腦筋而不是只是看到結果答案,中國只注重結果,卻從來不看中過程。
5. 數學復習課的課堂教學主要應包括哪些環節
1.創設情景,導入課題
2.知識回顧,形成網路
3.鞏固訓練,深化網路
4.回顧總結,評價反思
6. 小學數學總復習如何整理課堂教學材料
把課堂上老師講過的教義所包含的公式法則都列出來,然後在公式後面寫出老師課上講的例題。這樣就OK了~
7. 如何上好數學專題復習課
什麼年級的啊,高中?還是初中、小學?
8. 淺談提高初中數學總復習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
目前課堂教學,教師嚴肅有餘,親切不足,許多學生被動接受,畏於師道尊嚴專不敢質疑問屬難。為此,教師要創設「融洽」情境,使學生有主動參與的熱情。這里的「融洽」,不僅要求營造寬松、積極、愉快、和睦的課堂氣氛,教師在行動上、態度上對學生的尊重、信任和熱愛,而且要求建立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進行的心理接觸,心靈的交匯。教師富有情感的投入,會激起學生積極的情緒體驗,消除畏懼的心理障礙,使學生的身心得到解放,形成情感上的共鳴,從而產生主動參與的熱情。
9. 請問中考數學復習課是應該一節課就講一個專題,還是應該把一個專題分成幾塊,每節課只講其中一塊
一節課講一個專題,我們曾經中考就是這樣的
10.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畢業總復習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小學數學復習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系統地復習整理所學過的知識,使某些遺忘的內容得以重現,薄弱環節得以鞏固,將知識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以形成知識網路。它更多地是一個加深理解數學知識,擴大數學知識聯系,進一步提高數學知識掌握水平,提高數學知識應用能力的過程。那麼,如何提高小學數學復習課的有效性呢?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小學數學復習課,對於不同的教師,方法是不同的。但是從心理學角度和平時上課的經驗來說,提高學生的復習興趣,是最為重要的一個內容。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復習的內容發生興趣,就會在大腦中形成優勢興奮中心,促使各種感官處於最活躍狀態,從而為參與復習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備。因此復習課要從新角度,引發新的思考,給學生新的感受,使學生產生復習的興趣,從而溝通各知識之間的聯系,將知識形成網路,在學生頭腦里留下系統的、完整的印象。
現實的小學數學復習教學因其時間短,較之新授課相比研究關注少,可借鑒的經驗少而又少,使復習課教學存在以下問題:
1.重再現輕梳理。復習是一個疏通知識的過程,它必須理清知識之間的聯系,將「點」連成「片」內化為學生的東西。如何為學生提供一個線索,找准探究點是教學中常常忽略的問題,使整理出來的知識表面上看是體系,而缺少內在的知識聯系。
2.重溫故輕知新。復習課中我們常常看到老師帶領學生把某一階段內容所學的知識復習一遍,例如把教科書上的例題、概念、法則統統走一遍,練習再做一遍,成了「回憶+練習」的復習課,使學生的認識水平還停留在原有的層面上,在知識與方法上都沒有新的感悟,使學生的思維禁錮,得不到發散,不能實現知識的遷移,這樣的復習課學生覺得索然無味,毫無興趣,甚至對復習課產生「厭惡、煩躁」的情緒。
3.重帶領輕交流。上復習課時,老師往往表現得主觀意識很強,過度發揮了主導作用,很少照顧到學生會怎麼想,會怎麼說,會怎麼做。不是沿著學生的思路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是把學生引入自己的思路中,阻礙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在教學中缺少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學生與學生的交流、學生與教材的交流,使學生始終處於被動的地位。
面對復習課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我們把本次專題研究鎖定在復習課教學中,下面我們就結合本人在復習中的教學實踐,對提高數學復習課教學的有效性試談幾點感受。
一、創設有效問題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課標》中明確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學生在問題情境中解決問題、掌握知識、發展能力,並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張揚個性,進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效率。那麼,在復習課中創設什麼樣的問題情境視為有效?我們認為:
(一)興趣促學生主動參與
興趣是學生產生學習動機的主要原因,因此,激發興趣是問題情境創設的前提。教師要根據復習內容創設故事化的問題情境、活動性的問題情境、生活化的問題情境、開放性的問題情境等使學生感興趣的情境,這樣的問題情境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參與課堂活動,也能促進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發展學生思維。
例如:在《年月日》復習課中,教師在和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引出航天英雄楊利偉及「神州五號」載人飛船的發射時間。然後提出問題:你們知道「神州六號」的發射時間嗎?並出示相關的提示信息,引導學生根據提示猜測宇宙飛船的發射日期。這一環節一下子就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大家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老師出示的提示信息上,同時回憶有關的知識進行猜測。在學生准確地猜出「神州六號」的發射時間後,教師適時播放有關「神州六號」的一些資料,開闊學生的眼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隨後,教師繼續引導學生根據提示信息依次猜測「神州七號」、「神州一號」至「神州四號」宇宙飛船的發射日期,並適當補充相關資料。隨著活動一步步進行,學生的學習興趣越來越濃,參與的熱情也越來越高。
(二)綜合性促知識系統化
復習課數學知識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部分知識之間有著內在聯系,設計的問題情境要對所有知識有所兼顧,是一個綜合性的情境,它的背後應蘊藏著一個龐大的知識體系,對於這個問題情境的解決要促使學生從所學知識中挑選出與問題相關的知識去應用,達到「一題領一串」的目的。這樣的情境不僅能使學生平日所學知識系統化、條理化,有利於形成知識網路,也能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年月日》復習課中,教師展示完學生的整理作品後,出現了一座「數學王國」,打開大門,蹦跳出許多數字,這些數字排成一列:100、4、31、29、90、182、365……只有說出這些數字的含義,才能進入王國繼續學習。課上,學生們能夠異口同聲地說出好幾個數字的含義,如:一世紀是100年;大月有31天;平年上半年有90天……可見通過一節課的復習鞏固,學生能夠較熟練地掌握本單元的一些基礎知識。還有幾個數字,學生分別想到了不同的含義,如:4月是小月,有30天;一年有4個季度;一年有4個小月。可見學生對單元知識點能夠綜合運用,在完成練習的同時也再一次加深了認識。
二、引導學生抓住探究點,自主探索知識網路。
復習教學以對知識點梳理,形成知識網路作為首要目標,教師要引導學生抓准探究點,放手讓學生合作收集整理,編織知識網路,使學生能深刻地感受知識脈絡的走向。教師還要巡迴指導,發揮「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的作用,應盡可能參與各學習小組的合作、探究活動,了解不同層次學生對知識、問題的不同認識,指導學生搜集與問題有關的生發點,讓學生對這些知識關節點加以整理,仔細揣摩每個知識點的意義,通過表達交流,明確各有關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線索,在知識系統化過程中自主、自然地生成知識體系。
(一)引向切入點,為已知和新知之間搭建橋梁
六年級下冊《平面圖形面積的復習》中,本專題組採用了合作探究的合作方式:
師:以前,我們每學完一個單元就要對這一單元的知識進行整理,現在這6個平面圖形是不同年級不同單元所學的知識,它們的面積之間又存在著怎樣的聯系呢? (停頓,學生思考,教室一片安靜)
師:下面,我們就以小組為單位,
先想一想每個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再說一說推導過程。
最後利用手中的學具擺一擺,連一連,找到它們之間的聯系。
小組匯報……
師小結:通過我們的相互補充,在交流中清晰了平面圖形之間的聯系,無論我們應用哪種方法,我們都是先找到一個圖形,作為出發點,再看它與哪個圖形建立了聯系,整理出了知識網路。對於平面圖形來說,我們經歷了學習簡單的長方形到復雜的圓的學習過程,數學學習就是這樣一個由簡到繁,化繁為簡,不斷向前發展的過程。我們只有現在把每一個知識都學扎實,才能為新知的學習奠定基礎。
畫出聯系圖是本節課的重點,怎樣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梳理不同單元不同年級的數學知識,以什麼為切入點構建出聯系圖?經過反復推敲,設計了以上三個步驟,這樣的設計使學生原本無從下手的狀態突然見到了一縷陽光,嘗試著走下去,也許能在交流中見到一片光明,並開辟出一條新路徑,這條路上留下了他們思考的腳印。整理完聯系圖後,引導學生能夠感悟到:構建六個平面圖形的面積關系就看某一圖形能否轉化成其它圖形,但得到聯系的前提要以回顧每個圖形的面積推導過程做基礎,這樣既有教師正向的引導,也有學生逆向的反思。
(二)採用合作學習,提高復習效果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著眼於學生的發展,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時間,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參與數學教學活動,體驗數學知識的發展過程,構建屬於自己的知識結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合作學習被教師廣泛地應用到課堂中,它使學生人人參與學習過程,人人得到鍛煉機會,在參與的過程中,相互啟發思考,體驗學習的快樂,獲得心智的發展。
在上一教學片斷的合作學習環節,專題組深入到合作組中,關注小組成員的交流狀態以及學習效果,我們發現:
每個組長都能積極帶領組員按步驟進行討論交流。在進行第一個步驟時,有的組長先讓每個成員自由選擇圖形來發言,有的組長比較熟悉每個成員的學習狀況,把平行四邊形的推導過程讓組內平時學習稍弱的同學來說,看來組長也能像老師一樣根據組員的學習層次分配不同的學習內容,給每個成員參與學習的機會。合作中有的同學表達不清,便採用畫圖的形式邊畫邊講,組長與其餘組員認真傾聽並能做適量補充。在構建聯系環節,成員們分工明確,有的負責粘貼,有的負責安排圖形位置,有的在搭建聯系並聽取意見及時修正。每個成員在合作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下面展示的是不同的合作成果:
以往的復習課是教師幫學生歸納、整理,雖然也完成了對知識的系統化,但學生僅僅是作為一個被動的接受者,在對知識的主動建構和能力發展的方面收到效果是微乎其微的。復習課中,採取上述的合作學習方式,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引導、點拔使學生從不同角度梳理知識,發展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復習效率。
三、注重延伸拓展,獲得新生感悟。
復習教學要引導學生把相互聯系的知識點在分析、比較的基礎上經過梳理串聯、貫通起來,形成知識網路。在復習時,教師還要關注學生的認知起點,課標中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此時學生的認知點不再是新授課的起步階段,而是對知識點已掌握並能應用的基礎上,教師要通過探究式的復習,激活學生思路,生成平時所無法獲得的嶄新認知感悟,做到既能融會貫通成一體,也能溫故知新促生成,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如六年級下冊《立體圖形的復習》中 ,利用圓柱的側面積計算方法探索長方體的側面積,進而遷移到直稜柱的側面積
師:除了利用累加把每個面相加求側面積你還能想到其他方法嗎?
生:把長方體的側面展開後是長方形,長方形的長是底面周長,寬是長方體的高,可以用底面周長乘高求側面積。
師:他說的你們聽懂了嗎?誰願意一邊用這張長方形紙一邊演示一邊說給大家聽。(在學生演示的過程中,教師適時提問:長方體的側面是怎樣展開的?規范學生語言)
師:那麼它們的側面積公式都可以統一成底面周長乘高
······
師:想一想,還有哪些圖形的側面積公式可以用底面周長乘高表示。用你手中的長方形紙試著圍一圍。
(學生嘗試動手操作,全班交流)
師:我把同學們圍出的這些立體圖形按順序出示,看一看你發現了什麼?
(依次出示三稜柱、四稜柱······八稜柱、圓柱)
上下底面都是三角形的是三稜柱,底面是四邊形的是四稜柱,還有五稜柱·······隨著底面的邊數越來越多最後變成了圓柱。
師:這些圖形的側面積都可以用底面周長乘高來求,仔細觀察它們有哪些共同的特點?
生1:上下兩個面平行而且形狀相同
生2:都是直的(側棱和地面垂直)
師:具有這樣特點的立體圖形我們叫它稜柱,稜柱的側面積可以怎樣求?
······
四、加強「一題多變」,力求「一題多解」。
練習在復習教學中的作用是功不可沒的,它能讓學生將整理知識點時溝通聯系的隱性過程轉化成外在的解題方法。復習課練習應選擇內容新穎、思路靈活的習題訓練,訓練形式上要多樣,加強「一題多變」的訓練,並鼓勵尋找多種解題途徑,力求「一題多解」,在方法的對比中,尋求共性,有效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平面圖形面積的復習》一課中,教師設計了這樣的練習:
如果三角形的底
是6.28厘米,圓
的面積是多少平
方厘米?
如果三角形底是6.28厘米,圓面積是50.24平方厘米。平行四邊形的高是多少厘米?
如果長方形的周長是24.84厘米,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這個練習由圓轉化成三角形,三角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每次轉化都是動態化的,這不僅再次回顧了旋轉、割補的轉化方法,也使學生直觀地找到了圖形各部分之間的聯系,以聯系為突破口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時,也出現了不同的方法。例如解決第一問時,出現了三種方法:
6.28÷ =25.12(厘米)
25.12÷3.14÷2=4(厘米)
×3.14=50.24(平方厘米)
6.28÷ =25.12(厘米)
25.12÷3.14÷2=4(厘米)
6.28×(4×4)÷2=50.24(平方厘米)
6.28÷4=1.57(厘米)
6.28×2÷3.14=4(厘米)
1.57×4÷2×16=50.24(平方厘米)
正因為學生在這之前經歷了知識的整理過程,在整理的過程中頭腦里清楚地建立起知識之間的聯系,所以在解答問題時,能夠發散自己的思維,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五、讓學生參與評價,提高復習效果。
《課標》中指出:在評價學生的學習時,應該盡量讓學生多開展自評和互評,而不是僅局限於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所以老師們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發展的舞台,把課堂提問的權利還給學生,把自我展示的空間讓給學生,把評價的機會交給學生,讓他們在自我評價中學會自我肯定、自我反思。學生們只有在相互的質疑評價中,才能顯露出他們的不同思考和存在的不同問題,才能引發辨析,才能真正完善知識的網路。
「提高小學數學復習課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在不斷探索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首先教師教學方式變了。現在的復習課堂改變了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張嘴,教師從頭講到尾」的教學方式。變成了教師引導點撥,運用「討論」,「探究」,「情境」,「發現」等方法促使學生自主建構知識體系。其次學生的學習方式變了。復習課中的學生由被動的學習變為自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他們變得積極主動,在不斷扎實基礎知識的同時,能有效地提煉知識解決問題,使知識和技能有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