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落實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八大有效策略
「有效教學」是學校教學活動的一個基本追求,他作為一種理念,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但在不同年代卻有不同的關注主題,從誇美紐斯開始,到後來的赫爾巴特學派,以及社威教育理論為代表的「進步主義教育」,有效教學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什麼是「有效教學」?綜合多個流派的觀點,可以概括為:「有效教學」是指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學的功能和作用,在45分鍾中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學任務,達成育人目標。
關於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江蘇省特級教師姚煥成在他發表的《從學生的參與看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中提出: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通過歷史知識中的人文知識、人文精神和科學理性來養成學生的人文素養,使其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協調發展,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未來生活做准備,關鍵在於學生是否願意學、主動學以及怎麼學、會不會學;北師大的趙亞夫教授在他主編的《歷史課堂的有效教學》中也提出:有效教學應該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用自己的頭腦親自對信息進行加工,通過積極的探索獲得新知識的一切形式。學生不應該是被動、消極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主動、積極的信息加工者和探索者。作為一名教師在課堂教學必須破除「教師中心論」,確立師生「雙主體雙向互動論」,意識共享;拋棄教師「一言堂」和「單向灌輸」,精講多練與精講多議相結合,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通過兩位專家的論述,我們不難得出結論: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教師通過歷史課堂教學活動的實施,使學生達到在知識與技能上有所收獲、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有所提高、過程與方法上有所進步。通過有效課堂的實施,學生將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只有把課堂的有效性根植於教師和學生的內心深處,追求有效性的實踐活動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根據這一結論,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創設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主動學習。
教育家裴斯泰洛齊提出,教育的目的在於發展人的一切天賦力量和能力,這種發展應是全面發展、和諧發展、自由發展。因而營造一種自由和諧的學習環境,有利於形成和諧校園文化氛圍,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和諧發展。應充分關注並致力於優化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自由度與親合度。所謂自由度指課堂寬松和諧自然。這里的「自由」,意在力求確保學生想像的空間,有利於學生保持、優化和張揚個性;所謂親合度指師生平等合作交流。所謂「親和」,則是以教師的人格魅力與應有素養,創造保證學生健康全面發展所需要的和諧氛圍。心理學研究表明,教育的過程是一個以心理活動為基礎的認知過程和情感過程的統一。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是傳授知識,它必須由傳授者與接受者雙邊配合才能完成。對預定的教學內容來說,教學效果的好壞,完全取決於教與學雙邊活動,而影響這個質量水平的一條無形卻又有力的杠桿就是情感因素。歷史教師不僅要科學准確地傳授歷史知識,而且要用充分的情感創設一個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首先,對學生抱有愛心。馬克思說過:「只能用愛來交換愛,只能用信任來交換信任。」在此前提下教育學生,學生才樂意接受,教育方能獲得成功。其次,尊重學生。著名教育家愛默生曾指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於尊重學生。」這種尊重就在於把學生看成有思想、有個性的「完全平等的人」,而不僅僅是被管理的對象。沒有尊重,教育就難以深入人心,取得應有的效果。再者,理解學生。教師應該更容易理解做學生的苦衷,因為我們也曾有過那段純真而渴望的年代,讓每一顆心靈快樂健康地成長,是我們對教育最大的理解。
二、活用教材,巧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每節課能否都有個好的開頭,直接關繫到這節課的成敗。充分利用歷史教科書中所提供的廣闊背景,用豐富多彩的形式來縮短學生與教材之間的距離,縮小學生和教師間的差距,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產生渴求知識的心理,這將會大大有助於教學任務的完成。如:在七年級第一學期教授第五章「秦帝國的興亡」課文為例,在介紹「秦王掃六合」一目時,先組織學生朗讀李白《秦王掃六合》中「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的詩句,讓學生先對秦統一六國的壯舉有大致的認識,再自然地引入新課,學生就會自然地接受秦統一六國的原因、過程和意義。通過這種文獻資料的引入,起到了潤物無聲的效果。如果教師一上課就照本宣科,平鋪直敘,就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甚至成為催眠曲。在講《開放與交流》的「玄奘西行」這一目時,我先問學生:「有沒有看過《西遊記》?」。學生幾乎是齊聲回答:「有」。《西遊記》這一經典電視連續劇可是許許多多少年兒童追捧的劇目,對於初一年的學生來說,誰不熟悉呢!這一問馬上就把氣氛調動起來了。我緊接問:「那同學們知道劇中的內容嗎?」。學生臉上都現出不屑。看到這種情景我馬上接著問:「現實歷史中是不是真的有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的故事呢?」。學生們的臉上現出愕然!孫悟空、豬八戒的形象在他們心目可是栩栩如生。我又接著問:「唐僧是不是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才取回了真經?」。學生們都陷入了思索,孫悟空降妖除魔的高大形象已經深印在他們心中。這時候我開始講述玄奘西行的故事。並且強調貞觀年間玄奘是獨自西行的,他歷經千難萬險、九死一生,終於從印度取回了佛經,這一經歷與《西遊記》中唐僧取經的經歷相比毫無遜色,玄奘回國後還把西行途中的見聞口述下來,由他的弟子整理成《大唐西域記》一書。通過學生熟悉的神話故事與真實的歷史相比較,這樣的導入方法,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充分吸收了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迫切希望得到解答,上課就認真聽講,同時還會產生濃濃的探索歷史真諦的興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H·A多勃洛波夫曾說過:「當學生樂意學習的時候,就比被迫強制學習輕松得多,有效得多」。因此,教師巧設問題情境,依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好每一節課的開講導語,用別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導語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從而提高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三、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重現歷史情境,引發學生思考「歷史」原本是有生命的,是很生動的。
在教學上,應當運用多種教學方式,真正教給學生「有生命的歷史」,還原生動、深刻、鮮活的歷史,才能使更多的學生愛學、樂學歷史。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在教學中,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堅持情感教育,即在教學中創設能激發學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環境,把學生引入課文內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學生在感情上受震動,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又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這是很重要的。如:
1、運用掛圖、模型等直觀教具,增強學生對歷史的直接感知。在中國古代史教學中,對於漢唐時期絲綢之路的學習;近代史中,對於國共兩黨進行的三大戰役的學習等,我就藉助路線掛圖進行教學,變抽象為直觀,便於學生理解記憶。
2、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強感性認識。我們可以藉助多媒體手段,利用多媒體兼容性高的特點,把圖片、影片、錄像等史料重現,通過歷史的原貌的重現,增強學生的感官刺激,進一步加強對歷史知識的領悟、理解和掌握。在講授「開國大典」時,我給學生放映了中國悲壯的近代歷史簡評,同時,放映了第一屆領導集體走上天安門城樓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場景。當時,全班的學生都震撼了,他們更理解了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3、插入歷史故事、歷史資料使教學更具趣味性。有人稱歷史課是史話教學,可能有些偏頗,但也體現歷史教學的一個特點。在學習義和團運動時,我把當時民間傳誦的民謠:「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洋鬼子,全殺盡,大清一統定江山」跟同學們一起分析。講鴉片戰爭的時候,我給同學們講述了奕山「馬桶遇洋兵」的故事,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
四、實現教學內容的生活化,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內涵,把握歷史事件的現實價值。
歷史學科學習的內容都是源於生活的,是鮮活而又富有生命意義的。作為歷史教師,教學中只有把歷史教材的基礎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素材結合起來,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內涵,把握歷史事件的現實價值。
1、挖掘歷史教材與現實社會的切入點,增長學生的生活智慧。學習歷史可以幫助學生古為今用,以古鑒今。這是拓展學生思維,增強學生認識事物發展規律的重要保證。如:學習《近代工業的興起》一課時,我給學生看了很多當時洋務派興辦的軍用工業和民用工業的圖片,跟著學生一起分析洋務運動的價值,洋務派自身存在的歷史局限性的相關史料。在交流中,我特別關注了以下幾個問題:①如何認識晚清政府實行的洋務運動?②如何理解新中國實行的改革開放政策?③對中國加入WTO你怎麼看?④對和諧社會和小康社會你怎麼看?從對比中學生更加明確中國政府的做法是時代所需,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帶領中國人取得一個又一個經濟戰爭的勝利。
2、融入鄉土歷史,拉近歷史與學生的距離。歷史教材不是教學的唯一資源,老師應該從校本研修的角度做一名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和研究者。教學資源還包括多媒體、電子書庫、文物古跡、歷史遺跡、博物館、圖書館等。我們可以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家鄉歷史,樹立為家鄉發展服務的理念。《經濟發展與重心南移》一課中,在介紹「商業繁榮和海外貿易的興盛」知識,我就比較詳細地給學生介紹宋元時期泉州港的海外貿易情況,介紹鯉城區水門巷的市舶司、塗門街的清真寺、晉江的草庵寺等,並引導學生去游覽參觀這些歷史古跡。總之,結合自己本地區的特點,讓學生從研究鄉土歷史的角度學習歷史,更便於學生對家鄉的了解,擴展歷史知識。
總之,歷史教學實質上是一種生命的體驗。一名優秀的歷史教師應該是帶著學生走向歷史,而不應該是帶著歷史走向學生。只有把歷史的真實性還給學生,讓學生從歷史中不斷感悟,內化成自身的素養,才是學習歷史的終極目標。
❷ 歷史情境教學模式有哪些
歷史情境教學的方法
通過開展創設歷史情境教學實踐,我們提煉出行之有效的歷史情境教學方法有以下幾種:
第一、新穎、別致的導課開堂上課,重在一石激起千層浪,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求知慾.常用開篇形式有:直接通過詩詞、歌曲、故事、圖示、影片等引入,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興趣.如,學習《三國鼎立》時,郝穎謙老師先用電視劇《三國演義》的主題曲MTV導入,然後她說「那麼讓我們共同步入那個風雲變幻,人才輩出的三國時代,去揭開那一幕幕真實的歷史畫面吧!」這種導語起到投石激浪的效果,使學生的思緒彷彿回到了那個三國時代.
第二、恰當、適時的演示恰當、適時地演示課本插圖、地圖、實物等,及播放音像製品等直觀資料,再配合教師的講解,可以使知識內容圖文並茂,增強教學的生動性、直觀性,讓學生在想像、分析、綜合形象思維基礎上進行抽象和邏輯思維.例如:文華老師在講述《南京大屠殺》時,配以影視資料和各種圖片,使一幅真實的歷史畫卷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在「耳濡目染」的歷史事實中,加快接受知識的速度,對史實掌握得更准確、更透徹.從而進行了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第三、精彩、形象的講述馬卡連柯曾說道:「同樣的教學方法,因為語言不同,效果可能相差20倍.」教師在精心設計課堂、創造氣氛的同時,要對語言進行潤色、加工使之具有藝術性.藝術性的語言與歷史情景的展示相結合,使學生隨著教師的講解產生「移情現象」.例如:學習「岳飛抗金」時,我展示岳飛圖片,並簡介岳飛並有感情朗誦《滿江紅》.學生在「當時」的歷史氛圍中,思想情感轉移到了岳飛身上,達到主動體驗歷史的目的,增強了識別美、丑和客觀評價歷史事實的能力.
❸ 如何構建高效和諧的課堂教學模式
從學生角度來講,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兩個條件:
一是學生對三維教學目標專的達成度要高。二是在屬實現這種目標達成度的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參與並積極思考。從這個角度來說,高效課堂就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課堂,是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是學生對所學內容主動實現意義建構的課堂。
❹ 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歷史課堂如何進行有效教學
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是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魂。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歷史教師把握好課堂教學的這塊主陣地,以自身精湛的教學素養感染學生,以現代媒體為手段吸引學生,以創設情境營造和諧環境,以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令學生快樂輕松學習, 讓歷史這門古老的學科煥發出強大的生命活力。
關鍵詞:新課程 歷史課堂 有效教學
歷史課堂教學低效或無效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課堂教學枯燥乏味。那麼如何通過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來進行有效教學呢?以下是我根據結合個人的教學實踐談幾點膚淺的認識。
一、精心設計導語,創設情境。例:用「千年第一思想家」視頻讓學生感悟學習馬克思的偉大思想;通過播放《七子之歌》感受「七子」之思痛。觀看《南京大屠殺》電影激發學生「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的民族責任、感使命感。這種導入方式,把教學內容情景化了,學生的動機也被激發了。「學習動機的激發是指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誘因,使已形成的學習需要由潛在狀態變為活動狀態,形成學習的積極性。」 因此,教師應該設法激發學生心中求知的慾望,從而使學生很好地發揮課堂教學的主體作用。
二、增強趣味性,激發興趣。「在歷史教學中,還應該注意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所謂非智力因素,一般是指那些不直接參與認識過程,但又對認識過程起直接制約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氣質、性格等等。首先,教學過程中適時補充史料,可以增強趣味性。在講《鴉片戰爭》時,分析中英貿易狀況時,我講到外國商品最初在中國沒有被各個消費階層所接受,引用了學生非常熟悉的《紅樓夢》中劉姥姥進賈府這個情節,學生興趣盎然。
三、測試鞏固,反饋提高。學習的目的在於運用,設計習題反饋是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方面。我在實踐中是這樣做的:1.設計有層次的習題當堂鞏固,使不同學生都能嘗試成功以樹立其自信;2.布置作業自主探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創新能力。3.設計單元、期中期末檢測彌補教學中的不足,做好試題講評分析,並要求學生自我反思,寫答卷分析和改進目標、計劃,以提高學習效率。
四、授人以漁,豐富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學生走向自學和學會學習是我們教學的目標。我們必須創新教法以實現教學有效性。下面是我常採用的教法:1.小組合作法:它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這種「開放型」、「交往型」的學習方式為學生創造寬松愉悅的學習情境,人人參與,人人發言,人人做主人,是一種極富創意與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實施中應注意:應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原則科學結組;精心設計適宜於小組合作的問題;堅持先自主學習後合作交流相結合;教師在合作中做好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引導學生友善互助,創設良好的合作對話關系,規范同學的合作行為;做到科學評價激勵合作更成功。2.史政結合法:例在復習三次科技革命時,我讓學生對「科技是一把雙刃劍」舉例說明,有關科技的負面影響,學生就提出了地球溫室效應、生態環境惡化、日本海嘯、核泄漏等事例,關於怎樣解決,還很自然地說出應該趨利避害,也認識到了自己的歷史責任,突出了學以致用。3.競賽法:例布置預習問題課堂上小組競賽;單元復習時,令各組准備題目,進行對抗比拼;學到《西安事變》時組織學生針對「殺、放蔣」的辯論賽等。實踐表明:競爭狀態時的學習效果要比平時的學習效果好得多。4.文史融合法。人說文史不分家,我也嘗試把一些語文教法運用於歷史教學。例:單元大意、學習主題歸納,使學生迅速把握單元特徵、教材重點;撰寫論文,指導學生辯證分析、評價歷史事件、人物,明確論點,找出論據、指導論證,一片小論文水到渠成。5.參觀調查法:帶學生去參觀歷史的遺跡、遺址和各類博物館、紀念館以及歷史悠久的人文景點――滿城漢墓、清西陵、狼牙山、冉庄地道、保定總督署等可將課堂教育的范圍擴大化,寓教於樂,使學生在游歷中學習歷史、了解歷史、感悟歷史,生成濃濃的歷史情感。6.巧記法:如朝代順序歌――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秦統兩漢,三分魏蜀吳,貳晉前後延,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王朝至此完。喜聞樂見的形式提高了學生記憶效率。
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是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魂。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歷史教師把握好課堂教學的這塊主陣地,以自身精湛的教學素養感染學生,以現代媒體為手段吸引學生,以創設情境營造和諧環境,以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令學生快樂輕松學習, 讓歷史這門古老的學科煥發出強大的生命活力。
❺ 如何讓歷史課堂教學充滿生機活力
幽默的方式講解歷史故事
❻ 歷史新課程改革下,教學方法有何變化
長期以來,在歷史教學中,我們往往重視教師如何教,而忽視學生的學,傳統的歷史教學,教師追求的是將歷史的前因後果、人物事件、歷史影響、歷史評價講得一清二楚,使學生不用自己去思考,只要將教師傳授的知識記住就行,記憶成了學生學習的唯一方法,記憶和掌握歷史知識的多少成了衡量學生學習的標准。傳統意義上的歷史教學與新課改的理念相距甚遠,傳統的教學方法很難適應新課程理念下的歷史教學。新課程對歷史學科的規定是:「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形成正確的歷史時空的概念,掌握正確計算歷史年代,識別和使用歷史圖表等基本技能,初步具備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並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頭和書面語言以及圖表等形式陳述歷史問題的表達能力」。這就需要歷史教師在歷史教學中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要准確把握新課程標准,盡快學會實施方法,將新課程改革的理論與本校實際情況相結合。
一、改變教育觀念,注重發揮學生潛力
傳統的歷史教學,教師重視的是對歷史知識的灌輸,而忽視了對學生的全面培養。由於受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教師只注重與考試有關的內容,以灌輸為主,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更新教育觀念,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教學,不僅讓學生掌握歷史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從心靈深處激發出對歷史優秀人物的崇敬,從而受到歷史人物的優良品質的熏陶和感染,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新課程指導下的師生關系不再是教師主動的教,學生被動的學,而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學。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教師要尊崇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歷史課堂中,要充分體現師生之間的互尊和互動,教師在教中學,在學中教,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自主學習。通過創設情景來激發學生興趣,要引起學生的興趣,所設置的情境不能與生活脫節,必須要與學生實際有緊密聯系,要讓學生從思考、討論中得到滿足和快樂。
教學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人際交往過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成功教學的重要保證。由於歷史課的課時少,教學任務重,而每個教師的任教班級又多,教師與學生在課堂外的交流溝通的時間就會很少,所以教師必須緊緊抓住課堂上的有限教學時間,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重視教學中師生積極情感的建立、交流和發展。
二、改變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
在歷史教學中,教師除了要轉變教學觀念外,還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以學生參與為主要形式。歷史課堂提供學生的是具體的材料,如何讓學生感受到這些材料是活生生的,能從中提煉出有趣味的知識出來,就必須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比如在中國近代史中,有關辛亥革命問題,辛亥革命到底是勝利了還是失敗了,按照以往的教學,很多學生很難理解他勝利以及失敗的含義。所以在講到這節課的時候,通過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參與進來,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最後總結學生的觀點,在肯定他們觀點的同時,要讓他們理解辛亥革命成功是因為推翻了封建帝制,他的失敗是因為袁世凱篡奪了革命果實。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還有參與,就達到學習的目的,掌握歷史知識。只有讓學生投身教學中,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對歷史材料的興趣,學生積極思考,就可以活躍他們的思維,勇於表達他們的觀點,只有讓學生親身體驗學習的過程,才能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成功的喜悅。學生參與教學,學生才能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考慮學生的活動,讓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中來,使學生真正能夠主動學習,主動參與。
初中生的心理尚處於半成熟狀態,他們對各種事物充滿好奇心,有極強的求知慾。作為一名歷史教師,我們應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出能夠引發學生好奇心的導語導入新課,打動學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根據教材內容,導語可以有多種形式:利用謎語、成語導入,或者利用名言詩詞導入,或者利用鄉土歷史導入等。
比如,在講到「太平天國運動」是,考慮到學生大多數都是從農村出來的,就可以現提出問題,在農村農民平時都做什麼?地是自己家的嗎?以前是不是也是這種情況?為什麼?這一系列的問題,扣住了學生的心弦,驅動他們的好奇心。接著進入新課的講授,學生便很容易接受了。總之,從上課開始,就必須讓學生感到新奇,有懸念,有學頭,願意學,喜歡學。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學生的質疑、求知的慾望被激發起來了,作為教師當然就可順水推舟,將學生帶入知識的海洋里暢游。
歷史本身是一門內容豐富、趣味性很強的學科。但學生對學習歷史沒有多大興趣,上課感到枯燥乏味,容易走神瞌睡,甚至對歷史課產生抵觸情緒,主要的一個原因是他們喜歡的歷史史實在歷史課本中往往只是個大概,沒有生動的故事情節,因此我們教師切忌照本宣科。但值得我們嘗試的是,將歷史知識揉進故事情節之中,把史實故事化。
❼ 如何構建和諧健康的課堂教學模式 詳細
如何構建和諧健康的課堂教學模式 陸煒巍 (上虞市湯浦鎮中心小學,浙江上虞3123「) 摘要:課堂是心理發展的重要途徑。學生心理發展只 有在客觀條件下形成心理的興趣和慾望時才有可能。心理健 康只有在主動的行為中才能實現。在那種被居高臨下的控制 狀態下.強求用教材知識作為唯一的標准接受評判.只能損傷 學生的心理。因此.構建適應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課堂教學模 式.是課堂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 關鍵詞:學生心理 注意觀察主體導體創新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既趣味十足又苦澀無味的學科.若是 脫離實際講一些枯燥的理論知識,學生就會覺得乏味,而且不 容易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 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善於發現和捕捉機會.恰當地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以前的教學過程中。經常發現有不少學生都是帶著高興、激 動、興奮的心情而來,但總是掃興而歸。針對這些問題。我談談 想法。 一、「思」學生之所思 注意觀察學生聽課時的言表等心理反映,同時根據學生 的共同心理特點和因年齡不同、經歷不同所形成的個性差異, 充分利用學生的興趣、愛好而採取相應的方法進行教學,就能 使教學活動變得和諧愉快。並收到較好的效果。例如:在一節 校級公開課上,我向全班同學提出需要一個小朋友來幫助我 完成學習任務,有很多學生都舉手了,我只叫了一個同學上來 幫助我。這位同學做得很好,我表揚了他,並獎勵這位同學一 個小獎品。我覺得這樣做很不錯,但是我發現在不少小朋友臉 上有一種不悅的表情。為什麼?因為下面的小朋友有許多也都 會做,有的可能做得更好、更快.他們沒得到獎勵。他們的心裡 在想為什麼不叫我?為什麼我比他要多沒有獎我?他們的心裡 有著很多很多的「為什麼」。我在課後反思時就想到如果當時 我能用一些激勵性和鼓勵性的話去激勵和鼓勵他們。那麼個 別學生就不會有那樣的表情了。 二、「知」學生之所知 要想上好一堂課,首先就要了解學生。了解學生在今天這 堂課中,學生想知道什麼信息,收獲什麼信息。怎樣才能讓學 生主動想知道什麼.而不是教師想讓學生知道什麼呢?教師不 能光靠自己幾年的教學經驗就想上好一堂課。對於經驗,杜威 說:「經驗是一個不斷前進的,不斷變化的過程,經驗的這個性 質。不許有所謂完整和終極性。」「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 驗,至多隻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如果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 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他的發展將在受限制。」簡 單地說,經驗可能是狹隘和浮淺的,甚至可能是錯誤的。為了 突破經驗可能的膚淺、狹隘和錯誤,就需要對經驗進行反思。 我認為.錯誤的經驗最可貴。只要你從這錯誤的經驗中反思、 改進,就能得到更町貴的正確經驗。反思就是對經驗的過程、 經驗的依據和經驗的結果進行主動的、持久的、周密的思考, 從中得到改進。目的在於獲得相對更加正確的經驗。例如:我 在三年級下冊第二課裝扮桌面的教學過程中,提出我們為什 么要設屏幕保護這個問題?不少學生都會想,我為什麼要設 呢。不設不是也沒事呀。或者設也是為了好看。我在教學時讓 學生一直用眼睛盯著一個地方幾分鍾。讓他們感覺累嗎?那麼 大家上一節室外活動課,會感覺眼睛累嗎?通過這樣的實驗, 學生都知道設屏保的原因了。教師要了解學生想要知道些什 么,首先要對學生有一定的了解。 三、「升」學生之所生 將學生的課堂還給學生,也就是我們常掛在嘴邊的,讓學 生自主學習。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第斯多惠(德國教育 家)說:「好的教師是讓學生發現真理。而不只是傳授知識。」我 們只要把導和輔的作用發揮好就可以了,不要把學生的思路 一直握在手中不放,讓他們機械式學習。布魯納(美國著名心 理學家)說:「學習者不應該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 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給學生提供一個自主發揮的空 間.讓他們那富有想像力的腦袋運轉起來,並鼓勵他們敢於質 疑,大膽發表不同的觀點。 如果說學生能在信息的海洋中乘風破浪。那麼教師首先 就要讓學生成為一名優秀的舵手,掌握駕馭輪船的本領。這本 領就是獲取信息的能力.這是學生學習的前提。如:在教學過 程中培養合作學習和主動獲取信息的願望。在討論的過程中, 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討論中.表達自己的想法,調動學習的 積極性,並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他們平時積累的信息。相互交流 還能擴展大家的知識面.學習到新的知識。信息技術課程的整 個教學活動不僅僅是學生個人對學習任務的完成。它也離不 開學生團體的共同參與。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合作。另 默不語,死氣沉沉。對學生的個性觀點,教師不能強求答案的 一致。要保證讓學生的創新思路得以展示,時時刻刻想著給 學生創造良好的自主探究、自覺思維、獨立創新的環境。教師 要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與之同呼吸共悲歡,一起品嘗求 知的艱辛與幸福。這種和諧的氛圍,是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 力因素交織展示的最佳機會。學生置身於這樣民主氣氛濃厚 的課堂,就如同種子得到了適宜的溫床。主體意識被催生勃 發,情緒高漲,思維活躍.心理潛能隨之釋放,創造性思維也 就應運而生。 三、在質疑問難中提升創新 古人說:「學源於思.思源於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 發現問題,學習才會有興趣.才會主動探索求知。亞里士多德 曾說過.思維起源於疑問和驚奇。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積 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通過自己獨特的理解,發表自己的見 解,把存在疑問的問題通過討論更明晰。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大膽放手,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 228 生,引導學生從無疑處找出疑問,在探索中發現,在思考中質 疑。在質疑中創新.養成良好的質疑的習慣。 四、在實踐活動中強化創新 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習慣的培養,僅局限於課堂教學 是遠遠不夠的,對此教師必須樹立新的大教育觀,通過開展豐 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來培養。實踐活動一般包括兩個方面:一是 個體的活動.,例如書報的閱讀、資料的收集整理、觀察記錄、制 作廣告詞、調查報告等;二是群體的活動,如參觀訪問、社會調 查、興趣小組、工廠實習等。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學生能夠親身 感受客觀世界,產生求知慾望,鍛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 力,從而達到培養他們創新能力的目的。 2l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經濟就是一種創新的經 濟。作為新時代的人才,必須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 力。教師必須未雨綢繆,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適應社會 變革與發展的整體趨勢,才能真正為振興中國的教育,實現中 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也談對初中學生音樂興趣的培養 陳雙(岳陽市第三中學,湖南嶽陽414000) 摘要:音樂。作為人類實現自我價值的一種重要形式。 也是落實新《課程標准》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課程。在音樂教 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聽音樂,使他們對音樂有獨特的 感受與見解,從而提高他們對於音樂的興趣。本文主要談談如 何提高初中學生的音樂興趣。 關鍵詞:初中學生音樂興趣培養 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徵.當一個人對某 種事物發生興趣時.就會主動地、積極地、執著地探索。音樂, 作為人類實現自我價值的一種重要形式,是素質教育的重要 內容。有了濃厚的興趣.學生精神就會豐富,思維就會靈活、多 變、流暢。 一、從情感體驗出發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情感體驗是感知音樂的基礎。對於音樂美的感受和表現 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從藝術價值上看,音樂是最豐富情感的 藝術,是最容易激發和調動情感的。並能很好地體現個人的修 養。在初中的音樂欣賞課中。學生可通過大量的音樂實踐得到 情感的體驗、抒發,提高認識、評價、鑒賞能力,提高音樂審美 水平。情感體驗為引導式與自然流露相配合。與音樂緊密相 聯,突出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們要從情感體驗出發培養學生 對音樂的興趣。 根據初中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通過音樂欣賞課中的情 感體驗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青少年時期充滿活力、有熱 情、有感情。如欣賞門德爾松的《仲夏夜之夢》時,我先以簡練 的語言介紹了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這是一場離奇而愉 快的夢,仲夏蔥郁的森林裡,柔美浪漫的月光下,仙子在花叢 中輕舞。赫米婭和拉山德、海麗娜與狄米特律斯,因為不如意 的婚戀雙雙來到這兒。他們幾經波折,最後在仙王的幫助下, 有情人終成眷屬。當學生情緒受到劇情感染後,我再分主題、 分段落地播放樂曲.然後引導學生完整地欣賞全曲,同時採用 多媒體畫面,讓學生鞏固知識。此時,只有音樂在師生的心中 跳躍。學生的主觀性被調動.所學的音樂知識和音樂自身的表 現緊密結合,聽覺、視覺、感覺、知覺全部被打通,情境交融地 欣賞這首作品。音樂結束了.消失了。但它留在每個學生心中 的真摯的情感,不正是學生所具有的和正在尋找的嗎? 二、鼓勵和啟發學生對音樂的想像 由於音樂具有語言無法概括的模糊性,更有利於發揮學 生的豐富聯想。而聯想是創造力的基礎,又可以在音樂實踐 中提高,因此,要特別重視培養學生的想像力,使他們有音樂 創造的空間,能自由運用多種方法創新並發現自我。音樂帶 給每個人的感受各不相同.不能要求大傢具有千篇一律的感 受。只要都能為音樂中表達的真善美所吸引,與之產生強烈 的共鳴.喜愛這個作品,就可以了。在音樂教學中,從心理學 的角度講,受表揚能激發人的上進心。所以,教師要不吝惜自 己的表揚,尤其是對後進生。在學生有了點滴進步時,立刻及 時表揚.使他們深深知道,老師一直關注他們,沒有歧視他 們。千萬不要讓學生暫時的「不對」、「不好」影響了他們終生 學習音樂的願望。 音樂教師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施以不同的教育。對整體 素質較高的學生,在感受音樂的基礎上,要讓學生了解樂曲的 體裁、素材、風格特點,作曲家的創作意圖,各個時期音樂的特 點,以及音樂藝術與其它藝術之間的聯系。這對提高學生整體 的藝術修養大有裨益。但對於多數學生的音樂教育而言,則只 能是一般的知識性的講解.學生能掌握教科書上所介紹的內 容就足夠了。對於不同的學生施以不同層次的教育.對於不同 的學生施以不同的教學方法.這是非常重要的。 三、把握訓練漸進的原則 人的嗓音雖然在發聲原理和生理結構七具有共性,但每 個人的聲音特點是不同的.除有男聲、女聲、童聲,高音、中音、 低音之分外。還有音色、發音習慣、語言習慣的不同,另外,還 有生理和心理因素的不同。因此,每個人在學習聲樂的時候, 建立正確科學的符合自己聲音特點的發聲體系是關鍵。在練 習時.每發一個音都必須符合歌唱發聲原理;聲音通暢,氣息 流動.音色優美,自然動聽,有音量而不「傷嗓」是總的原則。初 中生有很強的模仿慾望和能力。而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也與他 所接觸到的音樂作品有極大的關系。好的音樂作品可以激起 學生的創造或表現慾望。沒有接觸過好打音樂作品的學生是 不可能有很強的表現慾望的。所以。教師應該提供盡量多的優 外,對於那些水平偏低,缺少合作勇氣的學生,教師要肯定他 們的能力,經常有意識地引導、鼓勵他們增強自信,調動他們 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 四、「反」學生之所范 教師不僅要瀆好學生這本書.更要寫好一本書。反思是教 師成長和自我發展的基礎.教師從經驗中學習,在反思中成 長,這正是反思的理論支點。孔子雲:「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 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日:教學 相長也。」反思強調以問題為中心.著眼於教師在教育教學中 遇到的「問題解決」。反思強調教師的自主學習。要使每一位教 師學會學習,使他們在群體學習活動的同時實現個性化。反思 強調「學以致用,學用結合」。以探究和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的 實際問題為基本點。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教學理念的外在表 現,所以教師要加強自身的學習.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不斷提 高對自己的認識。教師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對每個學生要有 一種愛,要有一種情,要有一種責任,把職業提升為自己一生 為之奮斗的事業。教師應該思考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讓每個學 生在知識技能的學習過程中擁有陽光的心理.讓每個學生成 為健康、快樂的陽光少年。葉瀾(當代作家和教育家)說:「一個 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 思可能成為名師。」要求教師學會反思,即強調教師從反恩人 手進行教育教學研究。對於教師來說,反思是一個積極的思維 活動過程。同時也是積極的行為改進過程。這又是一個不斷自 我監督、自我調節、自我激勵、自我強化的過程。 如果一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心所欲地將「思」、「知」、 「升」、「反」這四字靈活運用,這樣的課堂就是生動的課堂,就 是新課標下有潛力的課堂。這樣的課堂才會給學生一顆「糖」, 給教師一課堂的效果。
❽ 如何打造歷史和諧課堂
世界上最危險的職業有兩個,一個是教師,一個是醫生。從某種程度上說,教師比醫生還危險,庸醫害的是一個人,而庸師害的是一群人,毀掉的是孩子的精神和心靈。所以教師不僅僅是教書,更多的是育人。
一、歷史老師的困惑
歷史作為人文學科,初中歷史課教學作為基礎學科教育,和政治、地理、生物一樣劃為副科,歷來不受學校、家長、學生的重視,君不見,社會上轟轟烈烈熱熱鬧鬧的各種培訓機構中,培訓科目盡是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和化學,學生和家長不惜花高價犧牲節假日來提高這些科目的成績。而更讓歷史教師無奈的是:在學生的心目中歷史課是可有可無;課堂上想學就學,不想學就玩;學生家長一聽是歷史老師反映學生情況,態度也不夠熱情。歷史老師普遍感到課難上,學生亂,作業交不上來,成績提不上去,尤其是給一些生源質量差的班級上課,老師感到頭大害怕。走進教室,害怕面對那一幫學生,在新課改下,輕松愉快的高效課堂、和諧課堂無從談起。
二、課堂中的經驗教訓和反思。
作為一名歷史老師,我從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反思總結出一些課堂經驗和技巧,說出來共勉。
1.完善自己,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做一名陽光的教師,要提前三分鍾進教室打開多媒體等,做好上課准備。講課面帶微笑,表情要豐富,上課要有激情,課堂語言簡練、幽默,語調要抑揚頓挫。課外知識要淵博,古今中外歷史知識要信手拈來,學生心理上佩服,要會講課,最忌諱語言無味,面目呆板,一個表現,一個腔調,一種姿勢講下來,學生會睡著的。也就是說要會調節課堂氣氛。舉個例子,一次一個學生被其他同學私下的小動作引得咧嘴笑起來,雖沒出聲,被我發現,怎麼辦,批評還是裝作沒看見,我就看著他不緊不慢打趣說:「大家都瞧瞧某某,他的臉都笑成了一朵菊花(當時是秋季),什麼事這么開心,說出來大家分享一下。」全班同學都看著他開心大笑,他自己受同學們的矚目反倒不好意思了。歷史課本多有偉人毛澤東的事跡,為了增加語言的感染力,我這樣總結了毛澤東主席影響中國最為經典的十句話,學生聽了頗為新奇。
一條千古不變的真理:槍桿子裡面出政權!
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最豪邁、最傲氣的一句話: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最謙虛的一句話: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
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話: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最大義凜然的一句話: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最無奈又最神秘的一句話:天要下雨,娘要家人――由他去吧!
最充滿希望的一句話: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最有志氣的一句話: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最令為官者作難的一句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2.教育要嚴格,寬容是美德
課堂上,經常有學生做一些違反紀律的事情,比如上課遲到的,要求去廁所的;女生愛寫個小紙條,再從後面傳到前面;比如寫其他科作業的;比如趴在桌上睡覺的;比如拿個小鏡子照著,拿個小梳子梳頭在那臭美的……;老師怎麼處理?裝聾作啞裝著沒有看見,趕緊講課,還是暴呵一聲,大吵一頓。按前面的處理方式,老師顯然沒有盡責,沒有及時制止學生;按後面的處理方式,講課進程不時會打斷,光聽見老師生氣地在吵學生了,何不用溫柔的方式呢?老師一邊講課一邊走到學生身邊,悄悄示意一下,或輕輕碰他一下,或拍拍他的肩,那違紀學生自然心領神會,立馬好好聽課,也保全了他的面子。面對那些屢教不改的學生,要學會控制好你的情緒,要有耐心,可以暫時把他請到班主任辦公室,或找個時間課余和他談談心,千萬不要課上起沖突。一個學生一個世界,對那些問題大的學生不是簡單的管、粗暴的壓就能解決的,需要你的耐心和技巧來化解。
3.放下「師道尊嚴」和「上下尊卑」,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我是經常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的。歷史學科現在是開卷考試,背還是必要的,對於不太重要的知識點,只要求學生能找出在那裡即可。做歷史作業時,作業要少,為了給學生節省時間,一些很長的歷史專有名詞我就讓學生用速記的方式只寫第一個和最後一個字,比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出現頻率很高,讓學生平時寫成「半……會」,「資本主義社會」簡寫成「資……會」,作業上遇到需寫大段問答題時,讓學生從書中找出頁數和段數寫上,不必一字一句抄下來,因為抄一遍沒有啥作用,僅僅起到練字的作用,還花費那麼多時間。強調考試時寫規范完整,用很少的時間完成了作業,學生心理美滋滋的。結果其他科目作業,學生也如法炮製,被該科目老師給批評了,不同的老師要求是不一樣的。
有人說,人生有三大幸運:上學時遇到一位好老師,工作時遇到一位好師傅,成家時遇到一個好伴侶。有時他們一個甜美的笑容,一句溫馨的問候,一句鼓勵的話語,就能使你的人生與眾不同,光彩照人。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和勤奮的人在一起,你不會懶惰;和積極的人在一起,你不會消沉;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與高人為伍,你能登上巔峰。所以廣大的歷史老師們,不斷學習充實完善提高自己,把握好自己的課堂,用你的一言一行來影響學生的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