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健康教育教學論文

健康教育教學論文

發布時間:2021-02-18 21:46:49

1. 求大學生健康教育論文~ 不是心理健康啊

大學生健康教育感想
在這一學期里,我們學習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我受益匪淺,了解了很多關於健康的知識。也意識到日常生活中在自身健康方面存在著許多的問題。
首先,這門課程讓我對生命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讓我更加懂得珍愛自己的生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身心的健康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而生命的長短除了遺傳因素之外,後天的飲食、作息等生活習慣也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膳食的平衡,各種人體所需營養素的攝取,適度的體育鍛煉,這些都是我們保持自身健康不可忽視的。
其次,在這門課上學習了一些非常實用的基本急救知識和急救方法,這使我在今後面對突發情況的時候不至於手足無措,能夠更加從容的面對並進行自救或救助他人。天有不測風雲,有很多事是我們不可預知的,因而學會基本急救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課堂上老師詳細講解了進行急救的步驟、生命體征的判斷方法、各種注意事項、心肺復甦術的具體操作方法等。通過一系列系統的學習,當遇到他人需要急救的時候,能夠操作得當,贏得寶貴的救援時間,挽救生命,是非常有意義的事。
第三,對艾滋病、幾種常見傳染病有了更全面的認識。詳細了解了艾滋病有哪些主要傳播途徑,哪些日常接觸是沒有感染艾滋病風險的,艾滋病的窗口期、潛伏期、發病期等。艾滋病目前無法治癒,雖可怕,但我們不能因此而孤立、遠離艾滋病人,應消除對艾滋病人、艾滋病毒攜帶者的偏見,以正常眼光關心他們,而不是歧視與漠然。對幾種常見傳染病的致病機理,傳播、預防途徑等也有了更為詳盡的認識。通過學習,面對疾病,我不再是一味盲目地懼怕,而是能夠在根源上減少感染的可能性,能夠理智地對待。
第四,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我不僅在身體健康方面收獲了許多,在心理健康方面也收益頗深。對剛踏入大學的我們來說,在許多方面會不適應,會產生許多如焦慮、抑鬱、自卑,憤怒,嫉妒、冷漠的不良情緒,在面對這些不良情緒的時候,自我心理的調節顯得格外重要。通過學習,我能夠進行簡單的自我調節,能正確應對生活、學習中面臨的挫折及其他負面情緒,並能講負能量轉化為正面能量,用更為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未來的生活。
健康是美麗的。健康好似一抹陽光,它能驅逐「寒冷」,溫暖心扉;健康是一劑良葯,它能消除「痛苦」,感受快樂;健康是一種態度,它能催人奮進,使人快意。健康是「心力」與「體力」的完美結合。感悟健康,即是感悟生命的美麗和快樂的生活。健康是平和的心態。是下班後面對一杯熱茶的恬淡;是洞明世事、人情練達的嫻熟;是面對浮躁的沉思;是刀光劍影後的沉寂;是手捧書卷與大師的對話。健康是可以修煉的。健康是對自我的悅納。面對浮躁的世態內心不能平靜,一時失意就捶胸頓足,犯了錯誤就懊惱不已,別人發財自己急紅了眼,他人取得成就自己心生嫉恨,等等,都不是健康的表現。要看到我是獨特的,我所擁有的一切,成就與失誤,優點與不足,都無須迴避與掩飾。尊重自己,愛自己,是生存的前提。健康是對自己充分地肯定與認可。健康是對他人的尊重與友好相處。離開了社會,很難想像人會怎樣活著。不與他人交往的人,或者難以與人交往的人,生活將會失去很多,也將失色很多。尊重他人,與他人友好相處是禮貌的需要,也是人的一種能力,更是健康的具體內容。健康是對已經過去的事情的良好回味、是對未來的藍圖的美好憧憬。健康是應當是生命的最佳狀態,是人的一種非常有意義的活法.。健康是每個人都想得到的寶貝。可是呢,健康說輕松就輕松,說困難就困難。健康每天都悄悄的從我們的手指中見溜走了。例如每天吃飯前不洗手。當時說是沒事,可是呢日後呢,每個人都會後悔的。每每後悔的時候,健康已經都離你而去了。健康像一滴水,一滴放在肥皂上的水。少不住意就會滑向那一望無忌的深淵。健康,怎麼樣才能保護得住呢。你們一定都知道,勤洗手不喝酒,少吃肉,多吃綠色食品……你們可能會覺得我絮叨。但是呢,你們有幾人能做到呢,又有幾人能堅持的住呢?在這我大膽的評論一下,為什麼中國人的人均壽命比國外的人均壽命要低呢?因為中國人比較愛吃野味,野味里有許多毒素,人吃了後會有病菌留在人體,所以對人體有害。還有中國人自己騙自己,往食品里放一些對人體有害的東西。吃了後會讓人上癮,還有一種,讓食品變的更加新鮮,外觀會讓人看上去覺的這食品十分新鮮。我敢打保票,在這樣下去,中國人會慢慢的失去健康。
我們一定要保持健康,健康成長。長大後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希望能夠幫助你)

2. 幼兒園心裡健康教育教學反思論文怎麼寫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反思論文
一、課題研究的意義和價值
從社會發展對人的需要來看: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生活節奏日益加快。面對這種高速變革,只有具備健康的心理素質,才能不被繁重的工作壓力擊倒。
從人的發展本身來看,健康的心理素質是人獲得成功的關鍵。在歷年中學生中,莘莘學子在各方面的壓力面前,由於具備了不同的心理素質,以至於產生不同的結果。有的人成績優異進入大學繼續深造,有的人意志消沉、名落孫山,甚至走上了毀滅家庭和自己的道路。目前這種現象已逐漸向低齡化蔓延。
從當前3—6歲兒童現狀來看,由於他們處在心理發展人格形成的關鍵期,可塑性大,心理上極不成熟,自我調節控制水平低,極易受環境等不良因素的影響。再加上父母過分注意對孩子生活上的關懷和呵護,很少細心關照孩子的心理感受,使孩子形成了膽怯、自卑、孤獨、焦慮等不健康心理。他們在同伴中不和群,做事不自信,缺乏責任感和競爭意識,從而影響了孩子的整體發展。
從目前幼兒園的教育來看,主要是以「德、智、體、美」為內容的教育模式,設置的課程也基本停留於傳授某些知識及養成某種行為習慣的教育層面,實際上幼兒園的德、智、體、美等教育中都包含著心理教育的內容和意義,只是沒有系統與獨立的心理教育。「心育」多被納入「德育」的范疇,《體育》、《健康》也只重視幼兒健康知識的掌握和身體素質的培養,很少從身心健康方面去研究。就當今社會的發展,當代教育的發展、當代人的發展而言,心理教育應該在幼兒園教育中佔有重要位置。
綜上所述,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從小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質,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當前及未來教育的需要,也是人的發展的需要。為此,我們試圖通過對3—6歲幼兒心理障礙及各個因素間影響的調查和分析,尋找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特點,從而提出培養幼兒健康的心理素質的教育方法,為幼兒心理素質的啟蒙教育提供科學依據。

二、課題總體設計

(一)概念界定
健康:指不但是沒有身體缺陷和殘疾,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
心理健康: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圍內,將個人心境發展成最佳的狀態。
目前較為普遍的觀點認為心理健康是能夠充分發揮個人的最大潛能,以及妥善處理和適應人與人之間環境間的相互關系。它包括兩層含義:其一是無心理疾病;其二,能積極調節自己的心態,順應環境並有效地,富有建設性地發展和完善個人生活心理健康。情緒愉悅穩定,生活態度積極,人際關系和諧,行為能自我調節和控制。國際心理衛生大會明確指出,心理健康的標志是:(1)身體、智力、情緒十分調和;(2)適應環境、人際關系中彼此謙讓。(3)有幸福感;(4)在工作和職業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過有效率的生活。
(二)理論假設
通過「幼兒心理健康」的探索和實驗,構建適合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模式、教育教學模式,可以使實驗條件下的3—6歲兒童心理健康,並形成一個比較穩定的發展傾向,使他們具有活潑開朗的性格,克服困難的勇氣,認真做事的態度,待人熱情,懂得寬容,富有獨創精神和耐挫能力,以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為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奠定基礎。

3. 哪位高手能提供一篇大學生健康教育論文啊!

論學校「軟環境」與學生的心理健康

學校環境是學生賴以成長和發展,並不斷走向社會化的重要土壤,它是指學校中能夠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產 生實際影響的全部條件。學校環境的構成是極為復雜的,按其控制和作用的特點,本文作者將其劃分為「硬環 境」和「軟環境」兩大類。學校「硬環境」是指學校中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產生實際影響的,有較為明確的要求 和具體評價標準的客觀條件,如學校中的學科設置和教學、學校的常規管理以及教學設備、周邊環境等等。與 「硬環境」相對應的學校「軟環境」是指學校中客觀存在的,主要由教師控制和把握的,經常以潛移默化的方 式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產生實際影響的各項條件。如學校和班級的風氣、教師的人格特點、教師的教育方法等等 。如果將學校視為一個完整的系統,那麼學校「硬環境」可以說是這個系統中的硬體,它對學生的身心發展一 般起積極促進作用,而學校「軟環境」則是這個系統中的軟體,它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產生何種影響,取決於在 這一環境中起主導作用的教師,其影響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軟環境」中的消極因素如果不能得 到有效抑制,就會對學生的健康發展產生不利影響,而這種影響的最直接後果是危害學生的心理健康,甚至導 致學生產生各種心理障礙。本文試從學校「軟環境」的特點出發,闡述其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深切影響,以引起 廣大教育工作者對學校「軟環境」建設的更為廣泛的關注和探索。
一、學校「軟環境」的特點
學校「軟環境」對學生身心發展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但它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最為深切,學校「軟環境 」對學生身心發展的影響如空氣般無時不在,但實際發生影響的某些要素卻經常在無意識當中被人們所忽視, 教師在學校「軟環境」建設中應該起主導作用。但由於教師本身對「軟環境」中很多要素的理解各有不同,因 此,教師控制下的學校「軟環境」會存在很大差異。上述種種情況的客觀存在都和「軟環境」本身的特點直接 相關。概括地說,學校「軟環境」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軟環境」內涵和標準的模糊性。
學校「軟環境」概括地說主要包括四大方面,即學校和班級的風氣;教師的教育方法;教師的人格特點和 心理健康狀況;每個大的方面里又包含若干個要素。從大的原則上來看,這幾大方面的內容以及其中各要素的 內涵都不難理解和把握,如我們崇尚什麼樣的校風、班風,好的教育方法有哪些特點,教師應該具備哪些優良 的個性品質等等,這些問題在一些相關的教育理論中都有比較明確的闡述,凡是接受過較為系統的職業培訓的教師頭腦中並不缺乏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但是,在實際的教育中,在將這些理論轉化為具體的教育行為時, 各要素的內涵和標准就不那麼容易把握了,大多數情況下需依具體情境而靈活掌握。比如,「自由」和「紀律 」,什麼時候應該讓學生享有充分的自由,什麼時候又必須要求學生嚴格地遵守紀律,這必須依具體事件、具 體場合,甚至具體的每一個學生而有所不同,因此,理論中的所謂「民主」,在實際的教育中,只是一個「彈 性原則」而不是「硬性標准」,「軟環境」中的各要素都具有這一特點。
二「軟環境」理解和控制的差異性。
正因為「軟環境」中各要素的內涵和操作標準是模糊的,實際上只是一個一般性指導原則,所以,在具體 的教育實踐當中,由於每位教師本身所持的兒童觀、教育觀各不相同,因此,他們對「軟環境」中各要素內涵 的理解有很大差異,而教師對各要素內涵理解上的不同,必然導致實際教育控制中分寸和尺度把握上的差異。 例如,以人為本的教育中特別強調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認為這是實施有效教育的重要前提,也是塑造學生優良 個性品質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關鍵。但是,究竟什麼是尊重,怎樣做才是真正的尊重,每位教師的理解各不 相同,每位教師對它的重視程度也不相同,體現在具體教育手段和方法中的教育行為就更不相同了。
三「軟環境」影響和作用的滲透性。
學校「硬環境」的存在是客觀的,每位身臨其境的教師和學生都能清楚地意識到它的存在和它所發生的每 一個變化,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以及教育科研的深化,學校「硬環境」會不斷改善,逐漸為學生提供更好 的教學條件,設置更為科學而合理的各科教學並實施更為有效的教學管理。學校「軟環境」雖然也客觀存在, 但它的存在更多的時候就象空氣一樣,雖然非常重要,但卻時常被人們忽視,它對學生的影響也象空氣一樣, 時刻相伴,但卻是在不知不覺中慢慢滲透,可以說教師組織下的每一個教育環節,教師對學校中發生的每一個 事件的處理過程,教師無意識下的一言一行,甚至一個眼神,都構成一種環境,它潛移默化,日積月累,對學 生的身心發展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二、學校「軟環境」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學校「軟環境」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是極為深遠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軟環境」影響學生正確自我認識的形成。
自我認識是人類自我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概括地說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自我觀念和自我評價。正確 的自我認識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也是兒童個性全面發展和優良個性品質形成的前提條件。學生正確的自我 認識是在良好的教育、教學條件下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這一過程中由教師調節和控制的學校「軟環境」 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由於各年齡階段學生心理發展的不成熟性和認識水平低的局限,而使他們表現出 對來自教師的評價較為敏感,對自己在同齡夥伴中的地位較為關注,對學習中成敗的體驗較為深刻等特點,這 就更使他們對學校「軟環境」中各要素的影響有著很強的易感性。所以,教師對每個學生所持的態度、所做的 評價和所採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都會直接影響學生對自己的評價和認識,最終影響學生正確自我認識的形成 。
二「軟環境」影響學生和諧人際關系的建立。
人際關系和諧是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對心理健康的一種強有力的促進。學生能否在學校里和老 師、同學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系,對他們心理的健康發展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研究表明,學生中出現的各種 心理問題以至於較為嚴重的心理障礙,很多都和學校中不良的師生關系、不和諧的同學關系密切相關,所以, 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校人際關系是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教師是學校中人際關系的核心,是學 校中各種人際關系的主要協調者,教師的人格特點,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教師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師 所倡導和培育的班風,無不對學校中的各種人際關系產生深刻影響,所以,加強學校「軟環境」建設是建立和 諧人際關系的重要前提。
三「軟環境」影響學生健康情緒生活的營造。
人的任何心理活動都伴有相應的情緒體驗,所以,情緒是否健康,能比較明顯地反映出一個人的心理健康 狀況。學校「軟環境」中的許多要素都能夠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學生的情緒,使學生產生積極或消極的情緒反應 ,也就是說,在這種由教師營造的心理氛圍和環境中,學生既可能形成滿意、愉快、樂觀、開朗的良好情緒狀 態,也可能產生壓抑、憂慮、恐懼等不良情緒反應。所以,每一位教師都應該關注與學生的情緒生活息息相關 的學校「軟環境」,幫助學生營造健康的情緒生活,讓積極向上的樂觀情緒成為學生社會生活的主導情緒。
三、學校「軟環境」建設的著力點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學校中的「軟環境」比「硬環境」更為重要,其發揮作用的原理就如同計算機上的硬 件和軟體,硬體固然很重要,但是,硬體作用的真正發揮必須依靠先進的軟體。學校「軟環境」對學生的心理 健康產生深遠影響的事實再一次提醒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並加強學校「軟環境」的建設。
一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
教師的理論素養和水平是他們在教育實際中能否很好地把握學校「軟環境」中各要素基本原則的重要前提 ,所以,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和水平,並在此基礎上形成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應 該成為貫穿每個教師整個職業生涯的基本任務。在基礎教育崗位上工作著的教師,大多數畢業於正規師范院校 ,或曾經接受過較為系統的職業培訓,對於教育理論他們並不陌生,有的甚至學過兩遍、三遍,但是,就一個 人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的形成和確立來說,這樣的學習還遠遠不夠。首先,在系統學習教育理論時 ,他們之中的很多人還只是從一個校門跨入另一個校門、毫無教學經驗而言的學生,在缺乏經驗佐證的情況下 ,他們對很多理論問題的理解是很膚淺的;其次,在很多學習中人們過於關心如何考試、如何結業,並沒有真 正動腦筋去思考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有些知識不可能真正轉化為自身的教育觀念;最後,教育理論本身在社 會不斷進步的新形勢下也是在發展的,隨著教育科學研究水平的不斷提高,新的研究成果層出不窮,新的教育 方針、政策時有出台,教師一旦忽略了理論學習,其思想和觀念就會落伍,甚至和時代的發展背道而馳。
二在教師中普及心理衛生知識。
關心並自覺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做學生的心理保健醫生,這是時代賦予教師的新的使命,也是社會發展 對教師提出的更高的要求。為了完成這一使命,培養具有良好心理素質和健康心理狀態的跨世紀人才,就必須 面向教師普及心理衛生方面的知識,以引起廣大教師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高度重視和對學校「軟環境」建設 的廣泛關注。只有教師思想上重視了,並掌握了這方面的初步知識,他們才能夠不辱心理保健醫的使命,自覺 營造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學校環境,及時發現、控制學生身上可能出現的心理方面的問題,並對個別學 生已經出現的心理方面的問題給予必要的幫助。目前,基礎教育工作崗位上的絕大多數教師,在校期間學的老 心理學教材中,這方面的知識遠遠不夠,需要補上這一課。
三開展針對於教師的心理咨詢活動。
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作為學校「軟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深遠的影響。心理健康 的教師,可以通過自身的言行為學生塑造一個藉以模仿的完美形象,使學生在其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向健康的方 向發展;心理健康的教師,能在學生中間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松愉快。相反,教 師心理不健康,會直接危害學生的心理健康,如教師對學生懷有敵意,態度專橫,學生創造性、獨立性的發展 就會受到抑制;教師本身有依賴感,不安全感,他便可能通過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幫助,使學生也形成依賴心理 ,從而使教師自己的安全需要得到滿足。教師職業是崇高而偉大的,但教師工作的辛苦、繁瑣和壓力,卻極易 使他們滋生各種不良情緒,或產生一些其它方面的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疏導,會逐漸加 重甚至導致各種心理障礙,所以,在學校中開展針對於教師的心理咨詢活動,使每個教師都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狀態,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
四重視優良校風和班風的培育。
優良的校風和班風是學校「軟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和學生保持健康心理狀態所必須的重要土壤 ,學校和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這方面的建設:
1.營造民主平等的心理氛圍。
所謂心理氛圍,概括地說就是對人的心理發展有實際影響的氣氛和環境。學校和教師應努力創造一個民主 平等的心理氛圍。學校中應大力倡導學術民主,教學相長,鼓勵教師和學生獨立思考,敢於向權威挑戰,敢於 發表不同意見;領導和教師的工作方式要民主,領導和教師之間、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是既是師長,又是朋 友,既是領導,又是同志,任何強迫命令、簡單生硬、粗暴干涉的工作方法都是不可取的;領導和教師要一視 同仁地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處理問題要公平、公正。
2.倡導團結合作互助精神。
學校在教師之間、學生之間倡導互助合作的精神,鼓勵和指導教師和學生互相尊重,互相愛護,培養起學 業上互相切磋,生活上互相關心,政治上互相幫助,工作上互相配合的良好風氣。要正確處理競爭和合作的關 系,既要利用好競爭的激勵作用,又要設法避免可能由競爭帶來的不良影響。尤其是在逐步實現從「應試教育 」向「素質教育」轉軌的今天,學校和教師更要注意正確對待考試成績,不能把考試成績作為衡量教師和學生 的唯一尺度,更不能把它當做「制服」學生的有力武器;學校和教師要指導學生以各種方式關心家庭生活、學 校學習、社會適應等方面有困難的學生,使這些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和同學的幫助下,早日邁進新生活的大門。
3.培養遵章守紀的良好習慣。
學校和任何社會群體一樣,既要有民主,也要有集中,既要有自由,又要有紀律,既要培養學生敢想、敢 說、敢做的精神,又要養成接受行為規范、遵章守紀的良好習慣。為此,學校和教師應堅持對學校制定的各種 規章制度進行督促和檢查,適時而合理地進行獎懲,形成凡事有章可循、有章必依、遵章守紀的良好風氣。
總之,從學校「軟環境」的改善和建設入手,優化學校教育環境,是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精神實質的重 要環節,是推進和實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培養具有良好心理素質的跨世紀 人才的有效途徑,應該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

4. 健康教育論文

SSJ您好我是一名剛畢業走向社會的研究生,現在在一家單位實習,我當初的課專題是在網上屬一個叫做「90碩士網」上訂制的,論文我非常滿意老師評價也很高的。我算了一下我們班上有4個在他家訂制了的,都通過了。所以你可以去訂制啊。

5. 需要一篇淺談少年兒童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實用性的論文

小學健康教育教學的點滴體會 我國中小學在校學生約佔全國人口的五分之一,做好兒童青少年的健康教育工作,可以使他們從小接受系統的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知識水平,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強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預防各種常疾病,可以為他們一生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小學生中開展健康教育,也是貫徹國務院《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的主要內容。下面我就結合自己二年來的健康教育教學的經歷,談我的幾點粗淺的體會。 一、提高認識,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健康關繫到人一生的發展。教師首先要提高認識,堅決糾正教育健康可有可無的思想,本著對學生終身負責的思想,來開展健康教育教學,在師生腦海里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從健康的新觀念出發,通過規范的健康教育,向學生傳授系統的衛生知識;指導學生了解自己的身心發展的過程和變化,認識和理解影響自己身心發展的要素,學習一些調控自己身心健康的必要方法;培養學生的良好身心健康意識、行為習慣、衛生習慣,幫助學生逐步建立科學進步、文明健康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和救助他人,以及與自然、社會環境相適應的能力,以達到提高學生身心素質的目的。 二、鑽研教材,做好課前准備 以前有的老師認為健康教育是一門副科,上級要求開課,只要拿著課本讀讀就可以了。其實,健康教育課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它有著與其他學科不同的特點,它既有教育的一般性質和特點,又具有醫學、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科的性質和特點。教材篇幅短,文字敘述少,課時量也不多,但涉及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醫學、生物學、美學諸多學科方面的內容,這些教材內容有較嚴密的科學性、先進性、可讀性、實用性和趣味性。老師上好這門課,就必須先鑽研教材,查找資料,研究教法,做好充分的准備。 1、要熟悉教材的編排體系。現行《健康教育》教材是以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過程為依據的,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全套書既保證了知識的系統性和層次性,又力求用簡明的文字,生動形象的畫面,突出了安全、救護、心理、營養、青春期、常見病防治以及消費衛生等方面的教學內容。教學時,應嚴格按教材的知識程度進行教學,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實適當內容。 2、教師要具備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各方面的知識,要注意充實自己的生理學、醫學、生物學等方面的知識,在講授健康教育知識時,教師應運用圖片、游戲等樂學的方式進行教學課前做知識的准備和教具學具的准備。 3、根據本地區自然環境以及季節性差異靈活處理教材內容,特別是流行性疾病高發季節,不要完全拘泥於教材的安排,要適時給學生傳授這方面的預防知識。 4、要全面了解學生。根據學生體檢資料和心理咨詢的形式了解和分析學生身體素質、營養狀況和健康方面的情況,對學生在生理上的個體差異做到心中有數。 三、採用靈活多樣的方式,注意因材施教 1、現身說法聯系實際 在小學健康教育中有很多內容可以採取聯系實際現身說法的方法進行教學。如講授《保護視力》時,讓患有近視的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患上近視的和近視給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帶來哪些不方便。通過他們的現身說法,使學生認識到保護視力的重要性。當講授到近視的形成原因、預防措施和用眼衛生學生的興趣更濃,印象更深。通過這種方法的教學,學生對眼睛保健知識的掌握程度大大超過以前,自覺做眼保健操,注意用眼衛生的同學增加了30%以上,使我校學生近視力率呈逐年下降趨勢。 2、課堂練習實際操作 為了使學生掌握健康教育知識提高操作技能,在學習怎樣測量體溫、脈搏、呼吸、身高、體重等內容時,採用以具體練習,實際操作為主的教學方法。老師先示範,講清要點。再讓學生分組練習,大大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互幫互學共同提高,很快就掌握了測量方法。既使學生掌握了方法又活躍了課堂氛圍。 3、用現代電教直觀教學 健康教育教材中有很多內容可以採用電教手段進行教學,將圖畫、文字、色彩、動畫、音響及各種特技有機地結合,發揮整體功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習活動高潮迭起,興趣盎然,為學生生動活潑參加學習全過程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4、穿插游戲寓教於樂 在導入新課時可採用猜謎語、聽故事、看錄象等形式一激發興趣;在講重難點時可採用分組討論、猜一猜等形式來化解難點;在鞏固練習時可採用讀兒歌、找朋友等形式加深印象,使學生在娛樂中學習,再游戲中鞏固。 5、結合學生實際因材施教 對於低年級學生,由於掌握文化知識少,理解能力較弱,偏重於形象思維,他們愛聽故事,看圖畫,好摹仿,教師在教學中應多利用掛圖,標本,多媒體等直觀教具,採取教兒歌、歌曲、做游戲、講故事、實物操作等方式進行教學,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調動了學生的動腦、動口、動手,使他們對健康教育課產生濃厚的興趣。 對於高年級學生,他們認識能力、接受能力都比較強,思維也比較活躍,對什麼知識都感到新鮮和好奇,喜歡刨根問底,在教學中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擴大知識面,盡量講清楚一些知識的前因後果,給學生一個比較完整的知識輪廓。 三、課堂內外相結合,做好學校健康教育工作 學校健康教育不僅僅局限於健康教育課程,老師的工作也不能只局限於課堂。還應該積極和學校相結合,開展多種健康教育活動,向兒童青少年的學習和生活滲透健康教育。我積極和學校相協調,切實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提高兒童青少年衛生科學知識水平。通過課堂內外的教育方式向兒童青少年傳授衛生科學知識是學校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其目的是將兒童青少年的行為引向正確的方向,抑制不良行為和習慣的影響,有效地以正確的方法維護自身的健康。 2、降低兒童青少年常見病的發病率。兒童青少年正處在生長發育時期,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及對某些致病微生物的免疫能力較差,易患一些常見的疾病。老師和配合學校大力開展健康教育,使學生掌握有關預防知識和必要的技能,結合學校定期體檢和矯正,降低少年兒童的發病率。 3、改善兒童青少年對待個人和公共衛生的態度。兒童青少年對待衛生的態度如何,是促使其將衛生科學知識轉變為行為和習慣的動力,是健康教育取得良好社會效益的前提。為此我抓住生命早期這一有利時期,配合開展學校健康教育,讓學生從我做起,從身邊的事做,搞好個人衛生和公共衛生,形成良好的衛生行為和習慣。 4、預防各種心理障礙,促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從學校方面來看,學習緊張,有各種測試和競賽,可能導致學生陷入緊張、焦慮等不平衡狀態中。從社會方面來看,社會上一些負面影響,比如色情、暴力以及不法網吧等,都對青少年造成不良的刺激。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其正常、健康全面發展的保證。我注意加強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預防與消除小學生心理問題的滋生,讓學生保持積極、樂觀、健康心態,努力提高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6. 大學生健康教育論文。

心理健康問題是我們大學生目前所關注的重要話題之一,當代的大學生中無論背景或生活條件如何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心理問題,它也成為了大學生健康成長中的重要危害,大學生心理問題有很多種,其中一種就是心理差距。

那麼,如何消除他們的心理差距,使其順利成才呢?其具體的途徑和方法如下:

第一,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良好的人格品質首先應該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悅納自我的態度,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其次應該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對挫折有正確的認識,在挫折面前不驚慌失措,採取理智的應付方法,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與個人的思想境界、對挫折的主觀判斷、挫折體驗等有關。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應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樹立科學的人生觀,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豐富人生經驗。

第二,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已為科學研究所證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堅持體育鍛煉、少飲酒、不吸煙、講究衛生等。大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心理壓力較大,為了長期保持學習的效率,必須科學地安排好每天的學習、鍛煉、休息,使生活有規律。學會科學用腦就是要勤用腦、合理用腦、適時用腦,避免用腦過度引起神經衰弱,使思維、記億能力減退。

第三,加強自我心理調節。自我調節心理健康的核心內容包括調整認識結構、情緒狀態,鍛煉意志品質,改善適應能力等。大學生處於青年期階段,青年期的突出特點是人的性生理在經歷了從萌發到成熟的過渡之後,逐漸進入活躍狀態。從心理發展的意義上說,這個階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這是因為,經驗的缺乏和知識的幼稚決定了這個時期人的心理發展的某些方面落後於生理機能的成長速度。因而,在其發展過程中難免會發生許多尷尬、困惑、煩惱和苦悶。另一方面,我國正處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目標的關鍵時期。社會情況正在發生復雜和深刻的變化,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科學技術急劇發展。這種情況也會在早晚要進入社會的青年學生中引發這樣或那樣的心理矛盾和心理沖突,例如父母下崗、家庭生活發生變故、學習成績不佳、交友失敗、失戀等。這些心理問題如果總是揮之不去,日積月累,就有可能成為心理障礙而影響學習和生活。讓學生正視現實,學會自我調節,保持同現實的良好接觸。進行自我調節,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改造環境,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所以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里邀游,拚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

3、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樂於交往心理健康的學生樂於與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寬容、友誼、信任和尊重的態度與人和睦相處。通過人際交往,使他們能夠認識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培養遵守紀律和社會道德規范的習慣。增強心理適應能力,能與他人同心協力、合作共事,與集體保持協調的關系,保證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4、保持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對大學生心理產生影響和作用的環境包括生存環境、成長環境、學習環境、校園環境等。

第四,積極參加業余活動,發展社會交往。豐富多彩的業余活動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而且為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課堂以外的活動機會。大學生應培養多種興趣,發展業余愛好,通過參加各種課余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身心健康。通過社會交往才能實現思想交流和信息資料共享。發展社會交往可以不斷地豐富和激活人們的內心世界,有利於心理保健。

第五,求助心理老師或心理咨詢機構,獲得心理咨詢知識。心理老師具備了較雄厚的理論功底和生活實踐經驗,對學生所面臨的心理問題具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處理技巧。大學生在必要時求助於有豐富經驗的心理咨詢醫生或長期從事心理咨詢的專業人員和心理老師。心理咨詢是指通過人際關系,運用心理學方法和技巧,幫助來訪者自強自立的過程。從心理咨詢具有治療功能的角度來說,心理咨詢屬於心理治療,作為一種治療方法和治療手段,心理治療的對象主要是正常人和有輕度心理障礙的人。通過咨詢者與求詢者的交談、指導,針對求詢音的各種心理適應和提出的問題,幫助求詢者正確地認識到自身心理問題的根本原因;引導求詢者更為有效地而對現實,為求詢者提供建立新型人際關系的機會;增加求詢者的心理自由度,幫助求詢者改變過去的心理異常,最終恢復健康的心理。心理咨詢兼有心理預防和心理治療功能,通過心理咨詢,為咨詢對象創設一個良好的社會心理環境和條件,提高其精神生活質量和心理效能水平,以實現降低和減少心理障礙,防止精神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目的。

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所以大學生要取得優秀的學習成績,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沒有意志,沒有不屈不撓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以積極進取、服務於社會的人生觀作為自己人格的核心,並以此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願望、目標和行為統一起來,樹立遠大理想,「以天下為己任」,從而產生強大的學習內驅力,推動大學生努力完成學業,自覺攀登科學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有了良好的心態,不僅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有益於終身的發展。如果離開良好心理的培養,就培養不出具有先進文化知識的合格大學生。綜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提高大學生整體素質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學生全面發展,成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證和基礎。

總之,大學生要做到心理健康,爭取身心健康是關繫到成才與否的頭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生理素質相結合,加之其他積極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學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內在條件,一顆顆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與地球,則國雄於地球。」梁啟超先生這一名言震盪著一代代年輕大學生的心靈,我們大學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質迎接未來的挑戰,為國家的富強奉獻自己的青春。

7. 關於健康教育的議論文、

關於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推動了素質教育的進程。特別是隨著獨生子女群體數量的增大,家庭問題的復雜化,現代觀念更新的加快,素質教育,特別是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學校教育的一個新課題,是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學習,生活,擇業和人際關系,培養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徑。由於學生正處於半獨立半依賴、半成熟半幼稚的成長時期,有其特殊的心理矛盾,有成人難以理解的困惑與苦惱。他們的許多心理沖突,或被自我掩蓋,或被成人忽視,以至於不少學生感到孤立無助,只好都隱藏在心靈深處,備受煎熬,甚至誘發各種心理障礙乃至心理疾病。

嚴峻的現實提醒著我們:不能只關心學生文化知識的掌握而忽視他們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在此我認為,青年學生首先應學習一些心理知識,促使他們對自己的認識,提高自我教育能力,並且對將來的學習生活都有好處。其次,青年學生應了解心理健康的標准,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形成良好的個性和統一的人格,始終保持熱情飽滿,樂觀向上的情緒。最後,心理輔導也是促進學生正確的認知結構和情感與態度模式形成的重要途徑。

中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根本任務是按青少年心理發展規律盡可能充分發展並提高學生的心理潛能,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的和諧發展。對教育的關注,從家庭到社會,處處可以體現。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個新課題,是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好學習、生活、擇業和人際關系,培養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徑。

一. 中學生應該學習一點心理知識

1、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發生發展的客觀規律的科學。心理學知識對學習大有益處,它可以促進學生對自身的認識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中學生學習了心理學的知識以後,能按心理學規律去學習,學習成績就會有較大的提高。比如:學習了記憶的規律,就可以解決上課不專心,開小差的問題;學習了思維規律,就可以解決記不住,記不牢以及死記硬背的問題;學習了有意注意的規律就可以使思維開闊、更敏銳、更富有創造性,還可以調節考前情緒,消除緊張,輕松上考場。

2、心理學知識還可以解答中學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一些疑難問題,從而更深刻地認識自己,達到自我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完善。比如,學習了有關性格的知識,就可以使自己對自身的性格有所了解,從而矯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鍛煉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學習了情感的知識,可以使自己學會調節情緒、升華情感的方法;學習了青春期的心理問題,可以了解青少年在青春斯的心理變化規律,從而主動掌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順利地度過青春發育期。

3、學習了心理知識不但能提高自己,還能對正確地處理好人際關系有所幫助。因為在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時,也學會了了解同學的心理,這樣便可以對不同氣質、性格的同學採取相應的態度,從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加強與同學的友誼。

心理學的應用非常廣泛,滲透到各行各業當中,不論學生將來從事什麼樣的工作,現在學一些心理學的基礎知識都是有益的,將來的祖國建設需要心理素質較高的一代青年。為了學生的現在也為了將來,中學生應學習一點心理學。

二、優化心理環境

研究證明:某一個體心理健康與否,與該個體所處的心理環境,某一社會團體(或某一群體)的人際關系,即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帶來的影響具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也就是說,個體心理狀態受制於整體,個體水平受制於整體水平。所以,我們在教育中要善於在整體中發現問題,研究整體是否適應個性發展需要,不斷更新整體塑型機制,優化個性發展所需要的心理環境。

1.營造寬松的氛圍

寬松是一種總體感覺。置身於寬松氛圍的每個成員的心理此時此地應是放鬆的自在的,在一定程度上情感可以自然流露,思想可以任意馳騁,不必受太多的拘束。

⑴放下教師的「架子」

在傳統的教育中,可謂是「師道尊嚴」。但學生作為獨立的社會個體,他們身上具有無限的潛能。教師的作用正在於幫助學生最充分地發揮其內在的潛能,所以必須放下為師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走近學生,讓學生從心理上接受你。每個人都有權利表明自己的觀點,也應接受他人的批評,包括教師在內。教師不再是自我權威的維護者和教材的代言人,而應是學生能力的激發者、培養者、欣賞者。

⑵減少「規定」

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的行為往往受到嚴格的限制。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做過多、過細的限制,雖然能達到整齊劃一的效果,但無疑,學生會因為害怕違反教師的各種規定而感到緊張、焦慮和壓抑,喪失了自由表現的機會,抑制了主動創新的動機。因而,減少不必要的規定,還給學生自由表現的機會,有益於激活學生思維的火花,使學生得以生動活潑的發展。

2.建立友好的交往關系

交往是人的重要社會生活內容之一。不善交往會給學生的心理帶來極大的困擾。學生在廣泛的交往中可以感受時代的脈搏,體驗友情的美好,懂得協作的重要。

⑴同伴的「互動」

同伴的交往對兒童的情緒發展與調節具有重要作用,能給他們以情緒支持和安慰,幫助他們應付生活中出現的種種緊張和壓力。要鼓勵學生進行廣泛的同伴交往,指導、培養、鍛煉他們的交往技能,幫助他們掌握各種交往策略,學會和同伴和睦相處,真誠合作,從而培養其良好的心理素質和交往能力。

⑵教師的「期望」
師生的交往也是雙方互動的交往。調查表明,學生對教師的態度中情感成分比較重。他們對自己喜歡的老師常作出積極的反應,而對自己不喜歡的教師往往予以消極的反應。由此可見,教師努力保持與學生的良好關系,用期望的目光關注每個孩子的成長,有利於學生良好心理的形成和教育的有效實施。

3.開展公平的競爭

競爭意識是克服人格缺陷的一劑良葯,是推動個體戰勝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動力。在教育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注重向學生傳播競爭的思想,使學生具有競爭的觀念;另一方面要組織合理的富有競爭性的活動,使學生受到競爭的熏陶和訓練。在一定條件控制下的相互競爭,能夠激發學生的進取精神和學習熱情,推動他們去創造性地解決各種問題,奪得最終的勝利。

三、優化心理疏導

所謂心理疏導,是有計劃地協助學生發展健全的個性,防止產生偏異心理的一種教育過程。心理疏導的目標是指導學生形成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使其健康發展,「心理咨詢」「熱線電話」等都是心理疏導的方法,但教師往往處於「被動狀態」。如何變「被動」為「主動」呢?

1.學會傾聽

一項調查顯示,中小學生在遇到困難和心理煩悶時先和父母講的佔30%,先和老師講的僅佔3.3%,和誰也不說的達到29.7%。是孩子們不願意與老師或父母講心裡話嗎?他們說:「愛玩是我們的天性,每當我們打完球帶著滿心歡喜、滿臉笑意走進教室時,老師總是說應該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學習上……」可見,能不能讓孩子們說心裡話關鍵在大人。現代教育中的德育功能是通過信息反饋實現的。心裡話的傾訴是教育的重要鏈條,因而成為不可缺少的信息通道。教師要善於傾聽學生的心聲,並以此為突破口,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2.巧設情境

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當今的兒童備受家庭和社會的寵愛。他們從小受贊揚多,受批評少。過分的保護使他們不知受挫的滋味是什麼,面對困難無所適從、驚惶失措。在教育中,可巧妙地創設情境,如設置難題、製造挫折等,使學生在達到目標的過程中,既不是望而生畏、束手無策,也不是一帆風順、輕而易舉,而是需付出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難後才能取得,以增強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懂得如何迎接困難的挑戰,以適應未來激烈競爭的社會。

三、注重心理輔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中學生正處於青春發育期,是人生發展的重要年齡階段。要從未成熟兒童期向逐漸成熟化的青春期交替轉換過程中,會產生種種矛盾的心理,因此,很需要心理輔導老師,幫助他們順利安全渡過青春發育期,並把這一時期轉化為學習的「最佳期」,人生的「黃金時代」。

心理輔導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也不等同於德育。心理輔導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些教導,但倘若只有教導或只在說教,絕對不是心理輔導了。心理輔導也不僅僅是進行邏輯分析,給予忠告與建議,更不是幫助當事人解決問題。心理輔導也不是普通的會見,不是社交式的談話,更不是指責、批評、游說、嘲諷或恐嚇;至於用同情的態度、行為去安慰與開解等,也都不是心理輔導。

若從廣義看,心理輔導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具體來說心理輔導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心理輔導老師的職責在於通過心理輔導,給學生以一定的幫助、指導,促進他們認識結構和情感與態度模式有所變化,能對自己的行為作出評價和選擇,解決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從而更好地適應新環境,不斷保持與增進身心健康,使人生有統合與豐富的發展,邁向自我實現。

8. 青春與健康教育論文

你大概需要多少字數的啊

9. 有關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在轉化後進生的過程中,作為教師自然要經常與後進生交往。但在交往的過程中後進生很容易產生一些抵觸情緒,心理上總是存在一定的隔膜,這為後進生的轉化工作帶來了很多不便。通常後進生給我們的印象是麻木,對學習毫無興趣,對成績持無所謂的態度。在這種表面的背後,我們可以發現後進生的內心是十分敏感的,矛盾的。對後進生的心理特點剖析從宏觀上看,通常表現為:強烈的自尊心與得不到尊重的矛盾;自卑與反抗自卑的矛盾;希望上進與習慣惰性的矛盾;渴望成功與經常受到挫折的矛盾等等。從微觀上看,由於每個人的氣質特點不同,其心理狀態又不盡相同。後進生復雜的心理特點也決定了他們具有較強的心理防禦機制,要想讓後進生敞開心扉以便更好的了解他們,有效的轉化他們。
一、運用期望理論
轉化後進生的關鍵是要對後進生充滿信心和期待。只有這樣,在與後進生進行交往時,才會減少無意中傷害他們自尊心的幾率,讓師生的心靠得越來越近。教師的期望也是學生進步的一大因素,教師良好的期待會使學生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從而加倍努力,獲得更大的進步。
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對小學生作了一次所謂的學習潛力測驗。然後,隨機地在各個班抽取少數學生,故意告訴教師說,他們是班裡最有發展潛力的學生,並要求教師長期觀察,但不要告訴本人。8個月後發現,這些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智力真的比其他同學進步快,並且在感情上顯得活潑開朗,求知慾旺盛,與老師的感情也特別深厚。原來,這一項心理學實驗所提供的名單純粹是隨機的。他通過自己「權威性的謊言」暗示教師,堅定了教師對名單上學生的信心,調動了教師獨特的深情,教師通過眼神、笑貌、嗓音,滋潤著這些學生的心田,使這些學生更加自尊、自信、自愛、自強。這就是心理學上的「羅森塔爾效應」。由此我們可以發現教師的期望的作用。所以,教師不應該放棄後進生,要充分利用羅森塔爾效應,要改變「朽木不可雕」的觀念,堅信「人是可以改變的」,牢固樹立後進生也是人才、也能成才的堅強信念,對他們滿懷期待。只有這樣,在與後進生接觸的過程中才會真正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信任、愛好、尊重和期待,他們就會很自然地產生肯定的傾向、愉快的心情,消除對教師的敵對心理,願意對老師講真心話,願意接受教師的幫助和教育。也只有這樣,後進生的自尊感、自信心和學習熱情才能油然產生。教師接受到後進生良好的反饋後,他的「熱情期待」再次受到強化,無意或有意地又給這些學生以更大的關懷、更多的指導,產生良性循環。在這樣良好的心理氛圍里就能產生「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效應,這是後進生發生轉變的重要環節。
二、利用身體言語溝通
人與人溝通的類型十分復雜,除了言語溝通,還有一種較重要的是身體言語溝通。身體言語語溝通是指非語詞性的身體信號,包括目光與面部表情、身體運動與觸摸、身體姿勢與外表、身體之間的空間距離等。心理學家經過嚴格的觀察發現在人際溝通中,55%以上的信息交流是通過無聲的身體語言實現的。身體語言在人際溝通中有著口頭語言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為身體語言所傳遞的的信息是內心感情的真實流露,是無法掩飾的。我們知道,表面上後進生可能對很多事都顯得滿不在乎,其實內心都很脆弱、多疑、敏感。有時教師一個細微的動作可能增強了後進生的自信心,縮短了彼此的心理距離,也可能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產生一些消極情緒。因此在與後進生交往時一定不能忽視自己的表情和動作,因為這也是讓後進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愛護的有效途徑之一。
三、利用空間距離的縮短
空間位置結構與人際心理距離是聯系在一起的。傳統的教育方式是:課堂上,教師站在台上,居高臨下,師生之間的距離拉大,形成一道無形的心理防線;辦公室里,老師坐著學生站著,師生間的不平等性明顯拉大。在與後進生交往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與他們邊走邊談,也可以請他們坐下一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他們感到老師尊重他們,信任他們,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教室座位的編排上,可以讓他們的座位盡量靠前。而不要總是把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排在前面。如果有條件可以將課桌排成圓形或半圓形,學生自由選擇座位,與教師圍坐在一起,讓後進生感到老師是在平等的對待他們。隨著教育者身份的淡化和師生空間距離的縮短,心理距離也自然縮短了。
四、利用鼓勵
來自學業的失敗,使後進生自己看不起自己,認為別人也看不起自己,在同學老師和家長面前總覺得低人一等,處處表現出自卑感。消除自卑感最有效的方式是鼓勵,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一次在課上與學生談到如何提高學習興趣時,一位女學生不好意思的說:「不知為什麼,哪個老師表揚我,我就感覺特別愛上哪個老師的課,不知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樣。」教室里一下子沸騰了,同學們都深有感觸的說:對!就是這個樣子,我也是。看來表揚和鼓勵確實能夠縮短師生的心理距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後進生來說鼓勵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在與一位學習成績特別差的學生聊天時,當我問到他最近學的怎麼樣時,他一改以往的沉默不語,自豪的說:「語文老師說我比以前有進步了。」後來經了解因為他在聽寫字詞時,比以前有一點進步,語文老師及時鼓勵了他。這小小的鼓勵,對這位學生來說卻是莫大的鼓舞。教師的鼓勵之所以對後進生會產生極大的影響,一方面是因為老師在他們心中是神聖的,另一方面是因為後進生很少能得到別人的肯定,更不用說是表揚和鼓勵了。因此,對後進生來講,老師的每一次鼓勵,每一個微笑,對他們的心靈都是一種安慰和激勵。教師在鼓勵後進生的同時不但縮短了教師和後進生的心理距離,也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
五、利用班級環境
影響學生成長的環境可以分為兩大類即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對於教師來說最可以利用的也是最能利用好的便是班級。從物資環境來講,班級的每一個角落都應給人以美的感受,使學生從中得到教育和心靈的凈化。班級心理環境最重要的是良好的班風,良好的班風能催人積極上進、團結,人際關系和諧。不難想像,在這樣的班級中,後進生也能感受到生活在班集體中的的樂趣,與老師的關系自然也非常和諧。初中一年級的一位男同學對我說:「老師,我感到很沒意思,每天都是上學、放學、吃飯、睡覺,總是在機械的重復。」可想而知,在學校、在班級找不到一點快樂的學生,他就是再怎麼努力,成績也不會有很大提高。所以,創造良好的班級環境對提高後進生的學習興趣也是非常重要的。不但如此,良好的班級環境,有利於培養學生與老師和諧的人際關系,讓後進生在良好的集體氛圍中逐漸往好的方面發展,後進生的轉化工作便得心應手了。
後進生的轉化不是輕而易舉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後進生在進步的過程中及易出現反復,這也是很正常的現象。但無論怎樣,只要教師與後進生的心靈相通,心理相近,並努力做到以愛動其心,以言導其行,以頑強的毅力、耐心細致的工作,後進生的轉化工作一定會取得更大的突破。

在轉化後進生的過程中,作為教師自然要經常與後進生交往。但在交往的過程中後進生很容易產生一些抵觸情緒,心理上總是存在一定的隔膜,這為後進生的轉化工作帶來了很多不便。通常後進生給我們的印象是麻木,對學習毫無興趣,對成績持無所謂的態度。在這種表面的背後,我們可以發現後進生的內心是十分敏感的,矛盾的。對後進生的心理特點剖析從宏觀上看,通常表現為:強烈的自尊心與得不到尊重的矛盾;自卑與反抗自卑的矛盾;希望上進與習慣惰性的矛盾;渴望成功與經常受到挫折的矛盾等等。從微觀上看,由於每個人的氣質特點不同,其心理狀態又不盡相同。後進生復雜的心理特點也決定了他們具有較強的心理防禦機制,要想讓後進生敞開心扉以便更好的了解他們,有效的轉化他們。
一、運用期望理論
轉化後進生的關鍵是要對後進生充滿信心和期待。只有這樣,在與後進生進行交往時,才會減少無意中傷害他們自尊心的幾率,讓師生的心靠得越來越近。教師的期望也是學生進步的一大因素,教師良好的期待會使學生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從而加倍努力,獲得更大的進步。
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對小學生作了一次所謂的學習潛力測驗。然後,隨機地在各個班抽取少數學生,故意告訴教師說,他們是班裡最有發展潛力的學生,並要求教師長期觀察,但不要告訴本人。8個月後發現,這些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智力真的比其他同學進步快,並且在感情上顯得活潑開朗,求知慾旺盛,與老師的感情也特別深厚。原來,這一項心理學實驗所提供的名單純粹是隨機的。他通過自己「權威性的謊言」暗示教師,堅定了教師對名單上學生的信心,調動了教師獨特的深情,教師通過眼神、笑貌、嗓音,滋潤著這些學生的心田,使這些學生更加自尊、自信、自愛、自強。這就是心理學上的「羅森塔爾效應」。由此我們可以發現教師的期望的作用。所以,教師不應該放棄後進生,要充分利用羅森塔爾效應,要改變「朽木不可雕」的觀念,堅信「人是可以改變的」,牢固樹立後進生也是人才、也能成才的堅強信念,對他們滿懷期待。只有這樣,在與後進生接觸的過程中才會真正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信任、愛好、尊重和期待,他們就會很自然地產生肯定的傾向、愉快的心情,消除對教師的敵對心理,願意對老師講真心話,願意接受教師的幫助和教育。也只有這樣,後進生的自尊感、自信心和學習熱情才能油然產生。教師接受到後進生良好的反饋後,他的「熱情期待」再次受到強化,無意或有意地又給這些學生以更大的關懷、更多的指導,產生良性循環。在這樣良好的心理氛圍里就能產生「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效應,這是後進生發生轉變的重要環節。
二、利用身體言語溝通
人與人溝通的類型十分復雜,除了言語溝通,還有一種較重要的是身體言語溝通。身體言語語溝通是指非語詞性的身體信號,包括目光與面部表情、身體運動與觸摸、身體姿勢與外表、身體之間的空間距離等。心理學家經過嚴格的觀察發現在人際溝通中,55%以上的信息交流是通過無聲的身體語言實現的。身體語言在人際溝通中有著口頭語言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為身體語言所傳遞的的信息是內心感情的真實流露,是無法掩飾的。我們知道,表面上後進生可能對很多事都顯得滿不在乎,其實內心都很脆弱、多疑、敏感。有時教師一個細微的動作可能增強了後進生的自信心,縮短了彼此的心理距離,也可能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產生一些消極情緒。因此在與後進生交往時一定不能忽視自己的表情和動作,因為這也是讓後進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愛護的有效途徑之一。
三、利用空間距離的縮短
空間位置結構與人際心理距離是聯系在一起的。傳統的教育方式是:課堂上,教師站在台上,居高臨下,師生之間的距離拉大,形成一道無形的心理防線;辦公室里,老師坐著學生站著,師生間的不平等性明顯拉大。在與後進生交往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與他們邊走邊談,也可以請他們坐下一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他們感到老師尊重他們,信任他們,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教室座位的編排上,可以讓他們的座位盡量靠前。而不要總是把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排在前面。如果有條件可以將課桌排成圓形或半圓形,學生自由選擇座位,與教師圍坐在一起,讓後進生感到老師是在平等的對待他們。隨著教育者身份的淡化和師生空間距離的縮短,心理距離也自然縮短了。
四、利用鼓勵
來自學業的失敗,使後進生自己看不起自己,認為別人也看不起自己,在同學老師和家長面前總覺得低人一等,處處表現出自卑感。消除自卑感最有效的方式是鼓勵,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一次在課上與學生談到如何提高學習興趣時,一位女學生不好意思的說:「不知為什麼,哪個老師表揚我,我就感覺特別愛上哪個老師的課,不知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樣。」教室里一下子沸騰了,同學們都深有感觸的說:對!就是這個樣子,我也是。看來表揚和鼓勵確實能夠縮短師生的心理距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後進生來說鼓勵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在與一位學習成績特別差的學生聊天時,當我問到他最近學的怎麼樣時,他一改以往的沉默不語,自豪的說:「語文老師說我比以前有進步了。」後來經了解因為他在聽寫字詞時,比以前有一點進步,語文老師及時鼓勵了他。這小小的鼓勵,對這位學生來說卻是莫大的鼓舞。教師的鼓勵之所以對後進生會產生極大的影響,一方面是因為老師在他們心中是神聖的,另一方面是因為後進生很少能得到別人的肯定,更不用說是表揚和鼓勵了。因此,對後進生來講,老師的每一次鼓勵,每一個微笑,對他們的心靈都是一種安慰和激勵。教師在鼓勵後進生的同時不但縮短了教師和後進生的心理距離,也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
五、利用班級環境
影響學生成長的環境可以分為兩大類即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對於教師來說最可以利用的也是最能利用好的便是班級。從物資環境來講,班級的每一個角落都應給人以美的感受,使學生從中得到教育和心靈的凈化。班級心理環境最重要的是良好的班風,良好的班風能催人積極上進、團結,人際關系和諧。不難想像,在這樣的班級中,後進生也能感受到生活在班集體中的的樂趣,與老師的關系自然也非常和諧。初中一年級的一位男同學對我說:「老師,我感到很沒意思,每天都是上學、放學、吃飯、睡覺,總是在機械的重復。」可想而知,在學校、在班級找不到一點快樂的學生,他就是再怎麼努力,成績也不會有很大提高。所以,創造良好的班級環境對提高後進生的學習興趣也是非常重要的。不但如此,良好的班級環境,有利於培養學生與老師和諧的人際關系,讓後進生在良好的集體氛圍中逐漸往好的方面發展,後進生的轉化工作便得心應手了。
後進生的轉化不是輕而易舉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後進生在進步的過程中及易出現反復,這也是很正常的現象。但無論怎樣,只要教師與後進生的心靈相通,心理相近,並努力做到以愛動其心,以言導其行,以頑強的毅力、耐心細致的工作,後進生的轉化工作一定會取得更大的突破。

閱讀全文

與健康教育教學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