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教學古代宮廷禮儀的視頻
一、立容、行容、跪容、坐容。
1、立容(男女通用):身體肅立,袖手或手臂自然下垂放於身體兩側,目視前方,從容優雅;
2、行容:
(1)男:身體肅立,袖手(禮儀場合)或手臂自然下垂,目視前方,步伐從容,莊重大方;
(2)女:身體肅立,袖手(禮儀場合)或手臂自然下垂,目視前方,步伐較小,步履莊重;
3、跪容:
(1)跪立(一般為跪、正坐起身時的准備姿勢):
男:取跪姿,雙膝著地分開與肩同寬,上身(膝以上)直立,足尖立起,袖手或手臂自然垂放於身體兩側,目視前方;
女:取跪姿,雙膝著地並攏與頭同在一線,上身(膝以上)直立,足尖立起,袖手或手臂自然垂放於身體兩側,目視前方;
(2)跪坐(一般為拜禮時的姿勢):
男:取跪姿,雙膝著地分開與肩同寬,上身(腰以上)直立,足尖立起,臀著於足踵之上,袖手或手臂自然垂放於身體兩膝上,目視前方;
女:取跪姿,雙膝著地並攏與頭同在一線,上身(腰以上)直立,足尖立起,臀著於足踵之上,袖手或手臂自然垂放於身體兩膝上,目視前方;
4、坐容(包括經坐):上身(腰以上)直立,袖手或手臂自然垂放於身體兩膝上,目視前方,如為經坐,則足背平放於地,臀坐於腳後跟上;
二、揖禮,女子福禮,欠身禮,茶禮。
(一)男子揖禮:拱手當心以作揖。王見諸侯的作揖禮式。《周禮·秋官·司儀》:「詔王儀,南鄉見諸侯,土揖庶姓,時揖異姓,天揖同姓,所以別親疏內外也。」 鄭玄 註:「時揖,平推手也。」
1、 長揖:肅立,俯身,拱手高舉,自上而下移至最低,俯身90度,是謂「長揖至地」。
2、 天揖(揖禮手位於高者,標准揖禮):正式禮儀場合,如祭禮、冠禮等行此禮,對尊長及同族中人行此禮。
身體肅立,雙手合抱,左手在上,手心向內,俯身推手時,微向上舉高齊額,俯身約60度,起身時自然垂手或袖手。
3、 時揖(揖禮手位於平者,又叫:拱手,推手,抱拳):同輩日常見面,辭別禮,漢服或便裝均可。
身體肅立,雙手合抱,左手在上,手心向下,從胸前向外平推,俯身約30度,起身,同時自然垂手或袖手。
4、 土揖(揖禮手位於下者,又叫:下手):用於長輩或上司還禮。
身體肅立,雙手合抱,左手在上,手心向內,俯身約30度,推手稍向下,起身,同時自然垂手或袖手。
(二)女子揖禮、福禮
1、 女子揖禮:用於日常行禮。
身體肅立,雙手疊抱於腰前,右手在上,手心向內,欠身約20度。
2、 女子福禮(又叫:萬福禮或道萬福):用於同輩著漢服日常見面,辭別時。
身體肅立,兩手相扣,右手在上,放於胸前或左腰側,微俯身約20度,微動手,微屈膝。
(三)男女坐時欠身禮(包括正坐)(男女通用)(飲茶禮):一般用於還禮時。
端坐,袖手或手自然垂放於兩膝,欠身約20度。
(四)奉茶、受茶、還茶禮:奉茶者雙手執奉茶盤或茶盞,上舉齊眉,同時微俯首,微欠身(約20度);受茶者雙手接茶盞,口稱謝,微欠身(約20度),如奉茶者將茶盞、茶盤置於幾案上,則受茶者行欠身禮;還茶禮如受茶,接盞變為還遞盞。
四、綜合禮儀
1、再拜:
(1)男子再拜:一次天揖→一次稽首或頓首→一次天揖。具體行禮方法:肅立,兩腳微分呈外八字,行天揖禮,手不放下,仍疊抱當胸,雙膝同時跪下,膝分開與肩同寬,呈跪坐,拱手下於膝前,至地疊放,手心向下,左手在上,俯身,頭部輕觸手背稍作停留,直身跪坐,自然垂手於身體兩側,再次拱手下於膝前,至地疊放,左手在上,俯身,頭伏於手前邊地上,停留片刻(約三秒),直身跪坐,垂手,跪立,雙膝同時離地,起立,再行天揖禮一次,恢復立容,禮畢。
(2)女子再拜:一次揖禮→兩次肅拜(中間直身袖手不起立)→一次揖禮。
2、一禮三拜
(1)男子:一次天揖→三次空首(中間直身垂手不起立)→一次天揖。
(2)女子:一次揖禮→三次肅拜(中間直身袖手不起立)→一次揖禮。
3、三禮九拜:最隆重的拜禮。用於祭祀、冠禮、婚禮等重大禮儀場合。行禮方法:重復三次「一禮三拜」。
五、其他禮儀(袖手)
雙手疊抱(相疊)於腰際,手心向內,男左手在上,女右手在上,手在袖內。
六、行禮注意事項
1、對長輩要主動行禮,長輩則被動還禮;
2、漢家禮儀講究中正平和,行禮節奏要掌握從容;
3、對生者奇拜,對逝者偶拜;
4、禮儀場合應緩慢從容,切忌慌亂、東張西望。
三、拜禮
(一)男子跪拜禮
1、 男子稽首禮:最隆重的跪拜禮,屬於臣拜君,子拜父,學生拜老師以及拜天、拜神、拜廟之禮。
肅立,兩腳微分呈外八字,雙膝同時跪下,膝分開與肩同寬,呈跪坐,拱手下與心平,手心向內,左手在外,俯身,頭部輕觸手稍作停留,舉首,再拱手下於膝前,至地疊放,左手在上,俯身,頭伏於手前邊地上,停留片刻(約三秒),直身跪坐,垂手,跪立,雙膝同時離地,起立。
2、 男子頓首禮:地位相等的人互用的跪拜禮。
行禮方法與稽首禮同,只是俯身引頭至地就立即抬起,不作停留。
肅立,兩腳微分呈外八字,雙膝同時跪下,膝分開與肩同寬,呈跪坐,拱手下與心平,手心向內,左手在外,俯身,頭部輕觸手稍作停留,直身跪坐,自然垂手於身體兩側,跪立,雙膝同時離地,起立。
(二)女子拜禮(女子正拜:肅拜):用於正式禮儀場合的跪拜禮。
兩腳並攏肅立,袖手於腰際正前,雙膝同時跪下,兩膝相並,跪坐,右手壓左手,下手至於膝上(重者至地),頭微俯,欠身約30度,稍停留(約三秒),直身,跪坐,收手、袖手於腰際正前,跪立,雙膝同時離地,起立。
四、綜合禮儀
㈡ 古典舞蹈簡單的 教學視頻
教學視頻好像都是找不到的,你可以選一個簡單一點的古典舞劇目,然後屏幕對著鏡子,照著裡面學動作,這樣扒也挺快的。
㈢ 漢朝的舞蹈文化
舞蹈是人類最早的藝術形式之一,它的內涵和功能隨著時代的不同而發展變化,中國文化古籍里就有「帝俊有子八人,是始為歌舞」「擊石拊石,百獸率舞」等有關原始舞蹈的記載。我們在殷商甲骨文中便見到了「舞」這個最早的文字,它描繪出一人雙手執牛尾和鳥羽而舞的形象。青海出土的馬家窯類型舞蹈紋彩陶盆,則再現了早期集體舞蹈的風采。西周初期制定的雅樂體系,標志著樂舞文化進入了成熟期。春秋戰國時,諸侯征戰,「禮崩樂壞」,民間舞蹈蓬勃興起,表演性舞蹈有了新的發展。大批專業歌舞藝人的出現,成了推動當時歌舞藝術發展的重要力量。統治階級對聲色享樂的追求是這支隊伍存在和壯大的主要原因。著名的「楚舞」以細腰為美,細腰一時成為審美的時尚,以致出現了「楚靈王好細腰,國中多餓人」的眾人餓飯減肥的現象。這種審美觀一直延續至漢代,纖瘦苗條是漢代婦女對美的追求。
在繼承前代舞蹈藝術的基礎上,又通過對西域樂舞的交流吸收,漢代把中國古典舞蹈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為後世中國舞蹈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綜合性的大型舞蹈——百戲,以及多人共舞、雙人對舞等多種舞蹈形式都很流行,加上伴奏的隊伍和各類樂器道具的陳列,豐富多彩,氣勢恢宏。歌舞成了人們生活中的普遍需求,不僅是女性,男性能歌善舞者也很常見,「馬步」「弓箭步」等英武舞姿一直流傳至今。一塊漢畫像石上刻畫的一對雙人舞,簡朴傳神、剛勁瀟灑。這種形象和當代的舞蹈幾乎沒有區別。
值得一提的是漢代留下了許多傑出的舞蹈藝人的姓名,其中最著名的當推因她那出神入化的舞技而被漢成帝所寵愛的「學歌舞,號曰飛燕」的趙飛燕了。傳說她「身輕若燕,能作掌上舞」。河南鄭州出土的漢畫像磚上的舞女正是這種身輕若燕的舞蹈形象,特別有意思的是畫磚左上角雕刻的一隻飛燕,明白向人們表明了它的主題。除趙飛燕外,高祖的寵姬戚夫人「善為翹袖折腰之舞,歌出塞入塞望歸之曲」。武帝寵愛的李夫人「妙麗善舞」等等,都是名噪一時的舞蹈家。由此也不難推斷玉舞人在漢代廣為流行的原因了。統治階級上層對歌舞的愛好和支持是漢代舞蹈繁榮興盛的一個重要原因。史籍記載,高祖劉邦在平定了淮南王英布叛亂之後的返回途中,於其老家的沛宮設宴,召集鄉親們飲酒,並親自擊築,高唱他本人創作的《大風歌》。在歌唱中起身舞蹈,慷慨抒懷,還激動地流下了眼淚。皇室親王們對歌舞的迷戀,後妃們本身便是舞蹈高手,這些對漢代舞蹈無疑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漢代舞女的舞蹈有兩個最重要的特點:一是「舞袖」,古諺「長袖善舞」,可見古人對舞袖的欣賞和喜愛。運用道具作舞,是我國傳統舞蹈的一大特點,漢代舞蹈幾乎都以長袖作舞,舞袖凌空飄逸,如行雲流水,曼妙靈動,千姿百態。舞袖技藝的發展提高,大大豐富了我國傳統舞蹈的表演功能。「巾舞」是加長了的舞袖,從而使其更多變化,更具表現力。除「舞袖」外,另一特點是「舞腰」。腰是牽動人身的樞紐部位,它的扭動變化,既舞動了上身,又帶動了下肢,使動作前俯後仰,左右傾折,豐富善變,綽約多姿。「舞腰」動作要求舞人練就一身柔功,做到「繞身若環」「柔若無骨」,是很不容易的。「翹袖」「折腰」是當時舞蹈技巧中具有代表性的尖端技術,二者組成了美妙的舞姿,一直傳承至今。
㈣ 節奏感比較強的古典舞蹈教學視頻 急求
wonder girls-nobody、so hot、tell me
4minute-muzik
㈤ 請古典舞老師推薦一個最簡單的入門舞蹈, 教學視頻, 可以自學的!
古典舞需要芭蕾的基訓啊
但有一些就需要找老師教了
㈥ 舞蹈教學視頻,適合初學者的
你想要什麼舞種的視復頻呢?我個制人感覺初學者學HIPHOP會好學一些吧
但這只是個人專建議
給你個視頻網址
這個屬舞蹈時間比較短
但不是很難而且跳好了感覺會很棒
這個是個JAZZ舞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gxOTEzMzky.html
㈦ 漢朝禮儀的教程
漢代禮儀,顧名思義是漢代時候人們的禮儀。包括立容,坐容,行禮,迎賓,宴請。
1立容:
賈子曰:固頤正視,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閑二寸,端面攝纓。端股整足,體不搖肘,曰經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肅立;因以垂佩曰卑立。
參考文物,經立時正身、平視,兩手相合,掩在袖子里。手從胸口到下腹,放在任何位置都行,甚至持著、拄著東西也行。注意:中國人注重自然,而不是筆挺,所以手臂要柔軟,切忌僵直——這樣漢服才會順勢鋪成柔和的曲線,展示出華夏之美。
我們常見夫子行叉手禮的像——但這個動作應當是配合磬折來表達敬意的——也就是說,腰應當同時彎曲大概三十度。當然,處於藝術上的考慮,畫家還是畫成了直身。
應用:竊以為經立是漢服同道必須注意的,對師長應當共立。鑒於人不行大禮,我們可以根據情況增減躬身的程度——但至少,低頭示敬是必須的。
2坐容:
賈子曰:坐以經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視平衡曰經坐,微俯視尊者之膝曰共坐,仰首視不出尋常之內曰肅坐,廢首低肘曰卑坐。
參考文物,漢代的經坐(這在古人就叫坐,為了區分,專稱雅坐)是膝蓋並緊,臀部坐在腳跟上,腳背貼地,雙手放在膝蓋上,目視前方。對於胡坐,道理一樣,端正,兩腿不得叉開,雙手放在膝蓋上。雙手可以握拳,沖前方;也可收攏抱在腹部。
應用:隨著漢文化的復興,會有越來越多的場合需要雅坐。若在這種正規場合,您只能通過稍稍上下膝蓋的方式解除一下疲勞。當然,對於友人聚會等生活場景,大家箕距(臀部著地,兩腿叉開)或者趺坐(佛教式的盤腿)都行。
3行禮:
1、正規揖禮:左手壓右手(女子右手壓左手),手藏在袖子里,舉手加額,鞠躬九十度,然後起身,同時手隨著再次齊眉,然後手放下。
2、一般揖禮:直立,兩臂合攏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兩臂自額頭下移至胸,同時上身鞠躬四十五度。正規場合,對朋友。
3、拱手:類揖手,只是身子和胳膊不用動。
4、頷首致意。
5、正規拜禮:直立,舉手加額如揖禮,鞠躬九十度,然後直身(這段叫鞠躬),同時手隨著再次齊眉。然後雙膝同時著地,緩緩下拜,手掌著地,額頭貼手掌上(這叫拜),然後直起上身,同時手隨著齊眉(這叫興)——然後根據禮節,平身或再拜……平身時,兩手齊眉,起身,直立後手放下。
6、一般拜禮(用於雅坐時):抬起臀部,直起上身,膝蓋支撐身體,然後拜手(手至地,頭貼手)或叩頭(頭扣地)或稽首(時間長)或頓首(時間短)。
7、女子行禮:本著平等的精神,不要求女子特殊行禮。但處於忍讓的風度——女子行禮兩手合攏放胸前,微屈膝,微低頭即可;若拜禮,上身直,膝著地,攏手下垂,頭微低,即可。
應用:5用於一般用於祭祀,或非常敬重的場合。6用於雅坐時。1到4,應當作為漢服時的日常行禮,依據具體情況——對方受尊敬的程度,和具體場合容許你表現禮節的程度……人缺少禮儀觀念,不必過分要求,但拱手應當能做到。如果在與人交談的時候又有人來,當注意問候時要根據身邊人的情況,決定行禮的程度。
4迎賓:
古人迎賓講究衣冠嚴整,所以如果主客在門口不期而遇,那麼主人會裝作不認識,不理不睬地把門關上,等換上衣服再開門迎賓。迎賓時,主人立在門右(其實就是主人在東,客人在西——如果在外面迎接客人就更是如此),客人走門左。迎客進門以後,為客人指路,每到拐角,要說「請」,客人答「請」,要為客人開門、掀簾子……主人請客人上座(就是做到右邊的椅子上),客人請辭——最終看情況決定坐次。
今天這一切都不必要了。由於建築布局多樣,所以不可能主位客位分清楚,但主人引路,客人後主人行,是應當把握的精神。
5宴請:
東道先說「請」,客人辭讓,東道固請,同時拿筷子就可以了,不必過分謙讓。
喝茶、飲酒時,用左手的大袖擋住杯子,以求雅觀。
總之,原則是:心安則行之,可以行則行之——其他不強求。
㈧ F(X)所有舞蹈教學視頻
這位小抄朋友想跳街舞么,那你最好不要吃太多糖和巧克力.體育課也不要偷懶.可以的話鍛煉一下體力,減一減肥. 關於HIP-HOP的舞蹈教學視頻網上的確有很多,但太雜碎了.估計你也沒時間一一去看. 所以我的建議是跟著一些歌星的舞曲MV去學跳. 跳HIP-HOP要求舞者對歌曲的節奏感要很敏感,舞曲MV中的舞蹈是跟據該舞曲的節奏編排的。邊聽邊跳對初學者也有一定好處。 我可以介紹幾條不錯的舞曲給你(MV自己上土豆找): 一), 王心凌 《愛你》 歌曲節奏感不錯,舞蹈也很簡單,挺可愛的,最好找多幾個人跟你一起跳; 二), 蕭亞軒 《I'll be there》 畢竟是條主打歌 且動作簡單 三), 蔡依林 《舞娘》 舞後級作品,有點難.好好看多幾遍. 四), 黑澀會 《叫姐姐》 聽說不錯,自己好好學. 五), 蕭亞軒 《表白》 動感十足 超性感..... 其它的你可以自己再去找找,基礎自己要打好. (PS.要練的話先把門窗關好,不要嚇到別人.換一下你的發型) 推薦你一部電影《舞出我人生2》(PS.《1》關於芭蕾舞《2》全是街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