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意義是什麼

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意義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1-02-20 18:10:31

Ⅰ 什麼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界定

教學的根本任務是為了有效地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影響學生個體發專展的因素很多屬,其中活動與交往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關鍵性因素。要使課堂教學活動有效地促進學生個體的發展,提高活動的發展效應取決於下面四個條件:(一)活動對個體所提出的要求與個體現有發展水平的相差度,因而教學要求掌握在「最近發展區」為宜;(二)活動本身的組織結構水平與重復程度,如贊可夫主張「以高速度進行教學」的原則,其基本精神正是立足於充分展開學生的精神力量,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一般發展」;(三)主體對活動的自主程度;(四)活動是否取得成效以及活動主體對成效的感受。

Ⅱ 為什麼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要根據教抄學目標、學生的需要襲以及當地客觀條件,積極地和有創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不斷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為具有創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師。只有在吃透課標、深鑽教材、研究學生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精心備課,在教學中胸有成竹和有的放矢。

Ⅲ 什麼是課堂教學有效性

所謂「有效」,主來要是指通源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有效教學的「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和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引發學生的學習意向、興趣。教師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教學在學生「想學、願學、樂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二是明確教學目標。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學什麼」和「學到什麼程度」。三是採用學生易於理解和接受的教學方式。

Ⅳ 如何理解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如何理解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前 言

當前,新課程的推進進入了關鍵階段和深化階段,對培訓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訓工作要與時俱進,不僅培訓內容要反映新課程推進的最新動態,培訓方式也要充分利用網路的優勢,唯其如此,培訓工作才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這是本書編寫的背景動因。

本書圍繞當前課堂教學改革的熱點難點問題,分教學的有效性、教學的生成性、三維目標、教學情境、教學關系五個主題,從案例與理念、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角度進行深入淺出的探討和分析,為解決教師實施新課程遇到的困惑提供有針對性和說服力的解答。

本書五個主題的設立是經過編委會多次討論,並廣泛徵求一線教師的意見才確定下來的。劉堅教授、蔣敦傑院長對寫作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問題要抓准、案例要生動、切入點要低、觀點要鮮明、闡述要簡明。總之,心中要裝有一線教師,為他們而寫,想他們所想,急他們所急,一定要讓他們感到實在、有用。這是一項改變角色的寫作,為此,無論是問題、觀點的提出和分析,還是案例、材料的收集和篩選,我都與教研員和一線教師共同討論,每個主題寫出初稿,我都請他們審讀並提出修改意見。本書就是在這個互動的過程中完成的。

本書的寫作力求既客觀反映新課程教學改革所取得的進展和成績,又真實地暴露新課程教學改革所存在的問題和誤區,當然最重要的是探求新課程教學改革深化發展的方向、策略和機制。

本書在寫作過程中參考和引用了大量同行的相關研究成果,特別是每個專題後面還直接附上其他作者的文章,這些文章是正文的有意義的補充和拓展,值得一讀。在此我們謹對同行作者表示深深的謝意。

《課堂教學》第一主題 教學的有效性

當前,課程改革在課堂教學層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戰就是無效和低效問題。課堂教學改革就其總體而言,在朝著新課程的理念和方向扎實推進,並取得實質性的進展,但是由於對新課程理念理解、領會不到位以及由於實施者缺乏必要的經驗和能力,課堂教學改革也出現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現象,可以說,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

教學有效性究竟指什麼

我們先從關於有效性的一個隱喻談起:企業之間的競爭就好比是去穿越一塊玉米地,那麼,穿越玉米地要比什麼呢?

第一個要比誰穿越得快;

第二個要比在穿越的過程當中掰玉米,看最後誰掰的多;

第三個是比過程當中,玉米葉子可能會刮傷皮膚,穿越過去看誰身上的傷口少。

這就是企業平常所說的速度、收益和安全。成熟的企業家都知道速度、收益和安全必須要全面考慮,必須要整體考慮。

速度、收益、安全也是有效教學必須考慮的三個要素:速度可看作學習時間(長度)——投入;收益可看作學習結果(收獲) ——產出;安全可看作學習體驗(苦樂) ——體驗。可以說,時間、結果和體驗是考量學生有效學習的三個指標。

學習時間指學習特定內容所花費的時間,它意味著學習效率,即學習速度的快慢,顯然,學習速度快,學習特定內容所花費的時間就少,效率也就高。節約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首先要求把時間用在學習上,課堂教學不能把時間浪費在非學習上;第二要提高單位時間的學習質量。

學習結果,指學生經過學習所發生的變化、獲得的進步和取得的成績。這是有效性的核心指標,也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有效性,每節課都應該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感覺得到的學習收獲,它表現為: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從不能到能的變化和提高。學習結果不僅表現在雙基上,而且表現在智能上,特別是學習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維方式的發展。

學習體驗指的是學生的學習感受,即學習活動所伴隨或生發的心理體驗。這是被傳統教學所忽視的考量有效性的一個向度。孔子說過: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生在課堂上是興高采烈還是冷漠呆滯,是其樂融融還是愁眉苦臉?伴隨著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對學生學科學習的態度是越來越積極還是越來越消極?學生對學科學習和信心是越來越強還是越來越弱?這就是我們所強調的學習體驗,它是有效性的靈魂,學生越來越愛學習是學習有效性的內在保證。

顯然,這三個指標是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的,它們具有內在的統一性。學習時間是前提,投入一定的時間並提高學習效率,這是增加學習結果和強化學習體驗(積極)的基礎;學習結果是關鍵,學習的學業進步和學力提升不僅能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也能增進學生學習的積極體驗;學習體驗是靈魂,積極的體驗和態度會促使學生樂於學習,並提高學習的效率和結果,實際上,學習體驗本身也是重要的學習結果。總之,考量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必須綜合考慮這三個要素,提高學習效率、增進學習結果、強化學習體驗(積極)是學習有效性的努力方向和追求目標。

從教師的角度來講,有效的教指的是促進學生學的教,它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是直接的促進,即通過教師的教,學生學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其二是間接促進,即通過教師的教,學生學會了學習,掌握了學習方法,提升了學習能力,達到了不需要教!直接促進是立竿見影的,能夠即時顯現的;間接促進是著眼於長遠的。相對而言,前者是短效,後者是長效,這兩種效果要同時兼顧。無效的教指的是阻礙學生學的教,它也有兩種表現:其一是顯型的,教師不得要領、冷漠無情、枯燥乏味的教,使學生的學大倒胃口,從而失去學的興趣和熱情;其二是隱型的,教師照本宣科地講授學生自己通過閱讀便能看懂的課本知識,這種教剝奪了學生學(獨立學習)的機會,從而阻礙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積極性的發展,阻礙學生學的所謂教是糟糕透頂的誤人子弟。

從教育學專業角度說,有效性指通過課堂教學學生獲得發展,那麼發展指什麼?新課程倡導什麼樣的發展觀?

首先,發展就其內涵而言,指的是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整合。即相對於人的發展這一總目標,任一維度的目標都不能脫離整體而單獨優質服務,缺失任一維度都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發展。其中,知識和技能目標只有在學習者的積極反思、大膽批判和實踐運用的履歷過程中,才能實現經驗性的意義建構;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只有伴隨著學習者對學科知識技能的反思、批判與運用,才能得到提升;而過程與方法,只有學習者以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為動力,以知識和技能目標為適用對象,才能體現它本身存在的價值。總之,人的發展是三維目標的整合,缺乏任一維度,都會使發展受損,但這並不意味著三維對人的發展的貢獻是等值的。因而,著眼於人的發展的教學要根據各學科的特殊性和學生原有基礎有所側重。就教學而言,一方面要注重挖掘學科教材中蘊含的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靜態、凝固、共性),另一方面要注重開發課堂教學中生成的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動態、流動、個性)。

第二,發展就其層次而言,包括現有發展區和最近發展區。

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1896-1934)就教學與發展問題,提出了「最近發展區」之說,即兒童發展可能性的思想,歸結為「教學應當走在發展的前面」的結論。關於教學作用於兒童發展的途徑,由於維果茨基引進了區分兒童發展的兩種水平的原理而揭示出一個清楚的觀念。第一種水平是現在發展水平,由已經完成的發展程序的結果而形成,表現為兒童能夠獨立解決智力任務。維果茨基把第二種水平稱為最近發展區。最近發展區說明那些尚處於形成狀態,剛剛在成熟的過程正在進行。這一水平表現為:兒童還不能獨立地解決任務,但在成人的幫助下,在集體活動中、通過摹仿,卻能夠解決這些任務。兒童今天在合作中會做到,到明天就會獨立地做出來。我國傳統教學中也有「跳一跳、摘果子」的優秀經驗,實踐證明,只有針對最近發展區的教學,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而停留在現在發展區的教學,只能阻礙學生的發展。發展的過程就是不斷把最近發展區轉化為現有發展區的過程,即把未知轉化為已知、把不會轉化為會、把不能轉化為能的過程。新課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就是要促進兩種發展水平的良性循環。

第三,發展就其形式而言,存在「內在發展」與「外在發展」。

內在發展是一種著重追求以知識的鑒賞力、判斷力與批判力為標志的發展;外在發展是一種以追求知識的記憶、掌握、理解與應用為標志的發展。簡單地說,內在發展是智慧發展;外在發展是知識發展,兩種發展具有關聯性,又具有相對獨立性,傳統教學過份追求外在發展,導致內在發展受損,新課程倡導內在發展,為此,在教學任務和目標的定位上,要強調通過課程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懷疑意識、批判意識和探究意識,從而使他們從小懂得知識是永遠進步的,沒有哪一種知識是不需要質疑和發展的,新的觀點、新的方法、新的技術永遠是值得關注和學習的。

第四,發展就其機制而言,有預設性發展和生成性發展。

所謂預設性發展是指可預知的發展,即從已知推出未知,從已有的經驗推出未來的發展;所謂生成性發展是指不可預知的發展,也即這種發展不是靠邏輯可以推演出來的,在教學中,它往往表現為「茅塞頓開」、「豁然開朗」、「悠然心會」、「深得吾心」;表現為「怦然心動」、「浮想聯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表現為心靈的共鳴和思維的共振;表現為內心的澄明與視界的敞亮。新課程在注重預設性發展的同時,強調生成性發展。

第五,發展就其時間而言,有眼前發展和終身發展。所謂眼前發展是指即時發展,它要求立竿見影,注重可測性和量化;所謂終身發展是指面向未來的發展,它著眼可持續,注重發展的後勁和潛力。顯然,眼前發展注重教學的短效,長遠發展注重教學的長效。

第六,發展就其主體而言,有學生發展和教師發展。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有效性不僅僅要讓學生學到有利於自己發展的知識、技能,獲得影響今後發展的價值觀念和學習方法,而且要注意讓教師在課堂里擁有創設的主動權,能充分根據自己的個性、學生與社會發展的需求來發展自己的教學個性,這正是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有效性需達到的目的。

可以說,以上六個方面是我們新課程考察教學有效性和發展性的專業向度。《課堂教學》第一主題 教學的有效性

新課程教學的有效性主要表現在哪裡
受教育部委託的素質教育專家調研組在對義務教育課程改革進行全面深入調研後,得出這樣的結論:課程改革使我國基礎教育發生了本質的、積極的變化。一位小學教師在寫給中國教師報的文章中呼籲:真正扎實搞課改的教師,都有一個共同的感覺:用新課程理念教學,學生明顯地愛學習了,自信心增強了,能自己提出問題並尋求解決辦法了,有自己的見解了,學習的渠道和空間拓寬了,表達能力和學習能力提高了,交流和合作的機會多了,嘗試探索和實踐的意識和能力增強了,等等。這些方面的變化使學生學習更有「後勁」,對今後的發展會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這難道不是學生終身發展必需的「基礎」么?

總之,我們認為,新課程在提高教學有效性上作出了積極的努力,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其中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生變了。課改以後,學生的變化和進步是明顯的。

學生變得愛學習了。

讓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種外在壓力,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體驗,使兒童從「受逼」學習的狀態中解脫出來,讓學生變得愛讀書、愛學習,是課程改革的頭等大事和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可以說,讓學生愛學、樂學,給兒童一個幸福的童年,也是一線教師的共同心聲。一個實驗教師說,看到學生快樂、幸福,自己也變得快樂、幸福了。我們在實驗區調研時深切地感受到:學生變了,變得愛學習了,學校成了學生嚮往的地方了。一位實驗老師十分動情的寫著:「孩子們在課堂上不時蹦出精彩的發言,展現出可愛的動作,流露出欣喜的眼神。每當此時,我就會感到無限的快樂和滿足。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想:我要是也像他們那麼大,也能沐浴課改的春風,多幸福!」學生綜合素質明顯提高了。

在實驗區調研時,一位小學老校長十分自信地告訴我們:「課改不一定能提高學生考試成績,但一定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學生綜合素質的高低,這是判斷課改成敗得失的一條根本標准。本次課改的一個主要出發點就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二十一世紀需要的不是應試高手,而是綜合素質高的人才。課改幾年來,學生綜合素質明顯提高了,突出表現在:
學生識字量增大了、閱讀能力提高了;
學生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
學生交流和表達能力提高了;
學生質疑創新能力提高了;
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提高了。
我們在聽課時還發現一個重要的事實:小學高年級學生比低年級的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行為、方式、習慣、技能、能力等方面有明顯的進步。很多老師滿懷信心地告訴我們:「課改這樣搞下去,學生將來不得了!」

二、教師變了。新課程的實施有力地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教師的觀念變了。
新課程改變了教師僅把課程當作教科書或科目的觀念,教師不再是課本知識的可憐的解釋者,課程的忠實執行者,而是與專家、學生等一起構建新課程的合作者。新課程的民主性、開放性、科學性,讓教師找到了課程的感覺,形成了課程的意識,以教材為平台和依據,充分地挖掘、開放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已經成為教師的一種自覺行為。教學中再也不以本為本,把教材作為「聖經」解讀,而是十分注重書本知識向生活的回歸,向兒童經驗的回歸,十分注意對書本意義的多樣化解讀。因此,教學不再只是忠實的傳遞和接受課程的過程,而更是課程創生與開發的過程。
教師的角色變了。
新課程把「教師即研究者」這一理念擺上了議事日程,促進了這一理念向現實的轉化。教師自己就應該是一個研究者,實際上,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廣大實驗教師參與教學研究的積極性、主動性被極大地激發出來了。在教學的同時,積極開展研究,促使教學與研究「共生互補」。不少教師堅持寫實驗日記、教學反思和教育隨筆。教師之間隨時在一起討論實驗中的問題,主動把自己的問題提出來,請別人為自己提供幫助,自己也為別人提供幫助。這樣的研討,能把教師身邊發生的、與教師有密切關系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得到適時解決,也使他們真切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我們欣喜地看到,實驗教師正在與新課程一起成長,新課程實施有力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三、課堂教學變了。
課堂教學目標變了。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十分注重追求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有機整合,在知識教學的同時,關注過程方法和情感體驗。突出表現在:①把過程方法視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從而從課程目標的高度突出了過程方法的地位;盡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探索、思考、觀察、操作、想像、質疑和創新等豐富多彩的認識過程來獲得知識,使結論和過程有機融合起來,知識和能力和諧發展;②關注學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體驗,努力使課堂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努力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這種對人的情感和道德的普遍關注是傳統的以知識為本位的課堂教學所難於想像的,也難於企及的。用實驗教師自己的話說:「現在的課堂不能只有知識的授受,還要關心學生是怎麼學會的,他們學的過程有什麼樣的體驗。」這實在是了不起的進步,它把以人為本、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的思想落到實處。
課堂教學活起來了。
只有課堂活起來了,學生才有可能主動、生動、活潑地發展。在傳統的教學中,「悶課」是較為普遍的現象,悶課的主要特徵是,課堂氣氛沉悶,教師照本宣科滿堂灌,學生昏昏欲睡,課堂無歡聲笑語,無思想交鋒,思維呆滯,悶課的結果是摧毀學生的學習興趣,扼殺學生的學習熱情,抑制學生思維的發展。新課程的課堂較之傳統的課堂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活」起來了,課堂充滿了生命活力,呈現出了生氣勃勃的精神狀態,思維空氣濃厚,情理交融,師生互動,興趣盎然。
《課堂教學》第一主題 教學的有效性
如何克服無效和低效的教學
要克服無效和低效的教學首先就得了解和把握其表現和成因:
1.三維目標的割裂
三維目標的有機統一是教學促進學生發展進而保證教學有效性的內在機制。但是課程實施中卻出現了三維目標的割裂現象,其一,「游離」於知識、技能之外的過程、方法,為活動而活動,這種活動既不利於知識、技能的掌握,又無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是沒有價值的,因而是低效、無效的;其二,「貼標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即脫離教學內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機械生硬地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這種教育是空洞的、無力的,因而也是低效甚至無效的。其三,只關注知識的授受和技能的訓練,這種現象依然存在,這種教學在強化知識、技能的同時,冷落、忽視了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從而從根本上阻礙了學生的發展。
2.教學內容的泛化
課程資源開發是本次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課程意識的確立和課程資源的開發使教學從內涵到外延都產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由於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缺乏有效把握的經驗,在實施層面上便出現了教學內容的泛化現象,其突出表現就是學科味不濃,教材受到冷落,學科特有的價值沒有充分被挖掘出來。如語文課:或者喪失自我,異化為生物課、歷史課、物理課、文化課、思維課、班會課等;或者忽視語言文字,重在人物形象、主題思想、寫作技巧的分析,高唱人文主義,教學內容虛泛、空洞;或者教師急於向課外延伸、拓展,學生獨立閱讀、感悟課文的時間得不到基本的保證。[1]在數學課上:一些數學內容被機械地套上了情境,牽強附會地聯系實際,過多地強調生活來源,其結果是既浪費了寶貴時間,又妨礙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真正理解。
如:一年級上冊《0的認識》
上課開始,老師在黑板上畫了一個「0」,問:小朋友們,知道老師在黑板上畫的是什麼嗎?
學生急忙舉手回答:「零」。
老師似乎不滿意其回答,暗示起坐下。啟發道:誰再動動腦筋,0又像什麼?
生2:像輪胎。
老師:你真會動腦筋,想得非常好。
生3:「0」像太陽。
生4:「0」像十五的月亮。
生5:「0」像西瓜。
……
與此同時,教室里的學生都是掄起手臂把桌子敲得震山響,紛紛搶著發言,各種想像應有盡有。
(老師分別予以表揚,表揚他們有豐富的想像力。)
活躍的課堂的氣氛持續了將近20分鍾。學生所描述的都是有關「0」像什麼。
即將下課,老師進行著課堂小結。
老師:小朋友們我們這節課學了什麼?
生1:我們學習了「0」,我知道「0」像雞蛋、像地球、還像……
學生還想說,老師馬上暗示其坐下,讓其他的學生回答。
生2:我知道了「0」像太陽。
生3:我還知道「0」像車輪胎。
連續叫了4個學生,學生的回答都是「0」像什麼。老師只能作罷,草草說了有關「0」的作用與意義,就宣布下課了。
從案例中可以看出這是一堂很熱鬧的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很注重對學生想像思維的啟發,對學生的鼓勵和肯定。這堂十分貼近生活的數學課雖然有以上優點,但是從最後的小結可以看出明顯偏離了數學教學的目標,「數學知識」幾乎成了生活例子的附庸。
3.教學活動的外化
新課程實施以來,課堂變活了,這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和主動精神,但在「參與」和「活動」的背後,卻透露出浮躁、盲從和形式化傾向,學生內在的思維和情感並沒有真正被激活。典型表現在「自主」變成「自流」,只賦權卻不增能,課堂展現的是學生膚淺表層的、甚至是虛假的主體性,失去的卻是教師有針對性引導、點撥和具體幫助的重要職責;合作有形式卻無實質:學生之間在缺乏問題意識和交流慾望的背景下,應付式、被動式地進行「討論」,缺乏平等的溝通和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層的交流和碰撞;探究有形無實,學生只是機械地接部就班地經歷探究過程的程序和步驟,缺乏好奇心的驅使和思維的探險以及批判性的質疑,從而導致探究的形式化和機械化,變成沒有內涵和精神的「空殼」。有人批評我們的課堂有「溫度」無「深度」,也是這個道理。課堂上學生「小臉通紅,小眼發光,小手直舉,小嘴常開」。雖然讓人感受到熱鬧、喧嘩,但極少讓人怦然心動,究其原因,就是課堂缺少思維的力度和觸及心靈深處的精神愉悅。
4.教學(層次)的低下
與學生的兩個發展水平相對應,我們把教學分為兩個層次:針對最近發展區的教學是高層次的教學,針對現有發展區的教學是低層次的教學。顯然,只有高層次的教學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從教學實際來看,當前課堂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就是,教學滯後於學生的發展水平和學習能力(學習潛力):從具體一節課來說,我們首先要弄清楚:哪些教學內容是屬於現有發展區的問題,是學生可以通過獨立學習掌握的,哪些教學內容是屬於最近發展區的問題,是需要同伴互助和教師幫助才能掌握的。現在的課堂教學往往層次不分明,教師常常花很多時間解決學生能夠獨立解決的問題,這不僅導致教學水平和效益的低下,更為嚴重的是阻滯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以及學生責任感的形成。一位文學教授曾經指陳中學語文無效教學的重要原因就是語文老師的解讀思維活動與學生同在一個層次上,他要講的不用講學生就已經自明,即便這個時候老師明智地採用提問式,讓學生自己給自己講,這仍然是浪費教學資源。因為這對學生來說沒有增加新的信息。教師講授往往只是對文本信息的重復性歸結,是學生已經懂得的「真理」,學生不能從老師那裡攝入任何有效的能夠生成思維能力的成分。這是當前語文課文本解讀最失敗的地方。[2]從教學全過程來說,整個教學過程就是一個「從教到學」的轉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作用不斷轉化為學生的學習能力,隨著學生學習能力由小到大的增長,教師的作用在量上也就發生了相反的變化,最後是學生完全的獨立,教師作用告終。遺憾的是,現在的教學缺乏一種動態的、變化的觀點,教與學始終處於平面、定格的關系,先教後學,教多少學多少,教支配、控制學甚至替代學,學的獨立性、獨立品格喪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成為遏制學的「力量」,教師越教,學生越不會學,越離不開教,學生雖然獲得了知識,但學習能力並沒有真正的提升,所以,教學層次也就始終上不去。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現在常看到這樣的怪現象:年級和學段越高的課堂,教師教得越多,教得越滿。
5.預設生成的沖突
預設和生成是矛盾統一體,課堂教學既需要預設,也需要生成,預設與生成是課堂教學的兩翼,缺一不可。沒有預設的課堂是不負責任的課堂,而沒有生成的課堂是不精彩的課堂,但是,當前課堂教學卻出現了兩者的沖突現象,表現之一,預設過度,擠占生成的時空,表面看教學有條不紊、井然有序,實質上這是傳統以教為中心、以知識為本位教學觀的體現,這種教學由於缺乏學生的獨立思考、積極互動和個性化解讀,學生只能獲得表層甚至虛假的知識,這種知識缺乏活性,不能轉化、內化為學生的智慧和品質,所以,從根本上講,這是低效的教學;表現之二則是生成過多,一方面,生成過多必然影響預設目標的實現以及教學計劃的落空,從而導致教學的隨意性和低效化;另一方面,生成過多就會使教學失去中心,失去方向,同時也會導致泛泛而談,淺嘗輒止,從而最終也背離了生成的目的。
針對上述問題,要著力做到:
第一,要牢固確立三維目標的意識,為每一節課制訂切合實際的課程目標,並准確地加以描述,使每一節課都有明確清晰的教學方向,這是提升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第二,要依據學科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精選教學內容,突出學科特色,抓住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使每一節課都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認知收獲和學科感悟。
第三,要真正確立學生主體地位,認真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即要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又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維和有深度的交流討論。
第四,要在最近發展區上做文章、下功夫,要十分注重發揮學生的獨立性和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以及學習責任感,加強教學的針對性,不斷提升教學的層次和水平,使教學走在發展的前面。
第五,要把生成和預設和諧統一起來,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預設又要注重動態的生成,從而既提升知識教學的效率又提升能力培養的效果。
可以說,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克服無效和低效教學的五條基本措施。

Ⅳ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表現在哪些方面

一、教學發展的有效性
教學的根本任務是為了有效地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影響學生個體發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活動與交往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關鍵性因素。要使課堂教學活動有效地促進學生個體的發展,提高活動的發展效應取決於下面四個條件:(一)活動對個體所提出的要求與個體現有發展水平的相差度,因而教學要求掌握在「最近發展區」為宜;(二)活動本身的組織結構水平與重復程度,如贊可夫主張「以高速度進行教學」的原則,其基本精神正是立足於充分展開學生的精神力量,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一般發展」;(三)主體對活動的自主程度;(四)活動是否取得成效以及活動主體對成效的感受。
二、教學知識的有效性
在教學過程中知識的有效性是保證課堂教學有效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條件。對學生而言,教學知識的有效是指新觀點、新材料,他們不知不懂的,學後奏效的內容。我認為教學效果不取決於教學內容是否正確、是否豐富和教學時間的長短,而取決於有效的知識量。教學首要的、根本的任務是給學生以基本的方法、系統的知識,教學中學生知識的增長是教學成敗的關鍵。學生的智慧發展、思想提高以及教學的心理效應都取決於有效知識量,「教學中有所得、有所獲、有所感,通過對知識的獲取產生愉悅的心理效應,才能成為活動的原動力和催化劑。
三、教學調控的有效性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教學速度、難度的調控,直接影響到教學效率的高低。主要表現為:其一是課堂教學的速度。它是指單位時間內所完成教學任務的一定量,教學速度的快慢意味著在恆定的單位時間里接受信息量的多少。判定教學速度是否適當的標準是極難確定的,一般以學生的接受水平為依據。其二是課堂教學的密度。它是指單位時間內完成一定質教學任務的程度。課堂教學傳授新知識越多,其教學密度就越大。如果一堂課鬆鬆垮垮,沒有足夠的思維密度,長此以往就會造成學生思維膚淺,不善於動腦分析和解決問題,學生的智能得不到應有的發展。提高思維密度即設法讓學生在一堂課上有較長的有意注意時間,積極主動充分地開展思維活動。課堂教學中採用學生實驗、問題討論、表揚激勵等方法,讓學生通過動腦動手,動筆動口進行學習,使各種感官受到刺激,能夠改變大腦的興奮點,促使大腦對各種感官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形成概念,這樣的課堂教學的思維密度是比較高的。其三是課堂教學的難度。它是指教授和學習者在教學時感到表達、理解、運用等的難易程度,這里主要是指學生學習時的難易程度。過難,學生不理解,是浪費;過易,既降低了教學要求,又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更是浪費。其四是課堂教學的時間。有的教師對一堂課的時間缺乏精打細算,使課堂教學效率下降。為了減少時間的損耗,建議在教學中應做到:課前做好准備;准時上課;提煉和濃縮教學語言;精簡板書;提高提問技巧;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等等。
四、教學方法的有效性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強調啟發式教學,這也可以說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一種途徑。但啟發式教學不是盲目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而是通過揭示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中的矛盾因素,促使學生主動地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運用啟發式教學的關鍵在於教師的善於引導。人們往往誤認為啟發式就是「問答式」,其實在實際教學中啟發式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如:目的啟發、問題啟發、形象啟發、比較啟發等。最終是為了達到最優的啟發效果。在教學中怎樣在學生一定的有限的知識基礎上,用大量典型的實例,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這正是啟發式的用武之地。另外,在教學方法的實施中教學策略的選定和設計又是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它是為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所採取的方法、步驟、媒體和組織形式等教學措施構成的綜合性方案。有針對性加以選擇和組合相關的教學方法、手段、形式和內容,可以構成有特色的教學方案。
五、教學信息傳輸的有效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一定的教學方法和藝術手段對學生輸出教學信息。教學過程也就是由書本等知識媒體或教師頭腦中的知識(貯存狀態的知識信息)通過傳輸(傳輸狀態的知識信息),成為學生頭腦中的知識(貯存狀態的知識信息)的過程。在這一傳輸過程中為了保證教學的有效性至少應注意三個環節:
(一)解決好信息的變換問題。教師備課過程中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即准備將貯存狀態的知識重新組合,以便變換成傳輸狀態的信息而輸出,其基本要求是簡化信號、合理編碼。
(二)解決好信息的傳輸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主要是通過視、聽、觸覺來接受教師所傳來的信息,而一般認為以視覺最為有效。
(三)掌握好對教學過程的調控。對教學過程的調控是教師主導作用的重要表現。雖然沒有輸出就沒有輸入,但教學效果如何卻不能用教師輸出多少來加以判別,它取決於學生的有效輸入。
六、教學交往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其相互影響和交織構成了教學活動的復合主體。教學活動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一復合主體中雙邊的關系。如融洽的程度、了解的程度等。作為當代教師應該運用心理規律去組織課堂教學,獲取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運用心理規律組織課堂教學應做好以下幾點。
(一)應提高學生的注意力程度。
1 、無意注意 ---- 不需要任何努力的注意。主要與刺激物的強度、刺激物的新異性、刺激物的對比關系和刺激物的運動變化有關。
2 、有意注意 ---- 即是自覺的、有目的性的注意,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人類所特有的心理現象,有意注意的引起和保持與以下因素有關:對學習目的和完成學習任務的理解程度有關、對學習的間接興趣有關、對講解重點和難點去強化注意有關、對克服困難排除干擾程度有關。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的轉化。
兩種性質不同的注意不能截然分開,二者可相互轉化,有意注意需要緊張的意志努力、消耗能量多,持續時間過長會使人產生疲勞;無意注意無需主觀努力,不易疲勞,但易受新異刺激干擾。所以,課堂教學全靠有意注意來維持高度緊張的學習是有困難的,應該有意和無意交替進行,把學生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教學內容上。「一個教師創造性的勞動和教學的基本功就在於傳授抽象的知識時而讓學生感到不抽象。」
(二)應充分考慮社會心理在課堂教學中的效用。「課堂社會」的復雜性是每一位教師不可能沒有體驗或不可能不覺察到的。有幾點影響應值得注意:
1 、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教師的第一印象,是通過一個中介環節起作用的,這就是班集體的群體氣氛、交往的形式、輿論等活動的過程。
2 、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合作與競爭心理,這里的相互學習包括爭論問題、學習榜樣的影響、學習方法上的啟示。不同教師、書本學習之處在於「別的同學都學得好,我也應學得好」的比賽與競爭。這是一種交互作用的社會活動過程。
3 、學習風氣的影響。從眾與類化心理,其主要包括班集體共同的價值觀、在集體學習活動中相互之間的凝聚力、集體輿論、學習態度的一致性。上述的這些社會心理現象都需要加以認真研究。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信息、鍛煉提高多種能力和養成一定思想觀念的主渠道,因此課堂教學的效果直接關繫到教學的質量和人才培養的實際價值。

Ⅵ 什麼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

一、注重抓學生課堂行為規范
學生的課堂行為不規范會直接影響版教學的質量,也影響權老師的心情。為此規范學生的課堂行為尤為重要,我在每學期新開學、每個周一都花一定的時間和學生一起回憶課堂上我們要做什麼,學生能說出很多,怎麼坐、怎麼站、怎麼聽課、怎麼舉手發言、課本怎麼擺放等等,由他們自己說出來的要比老師強行要求要好的多,學生印象會很深刻。
二、有效調控課堂教學,不磨洋工

Ⅶ 課堂教學有效性指什麼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四個要素: 1.時間要素:一節課而言 2.空間要素:回課堂,但不僅是教室答。 3.班級授課制:從面向全體到面向每一個鮮活的個體。 4.效率追求:指投入與產出的關系,不僅指知識。 從專業角度: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 (發展就其內涵而言,指的是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 通俗地說: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 課堂教學有效性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1、內容是有效的-----教學有價值 2、達成了學生要實現的目標------教學有效果 3、科學的效益觀------教學有效率 4、可持續吸引力------教學有魅力 學生主動參與。學生是否主動。 教學有明確具體的目標。(可測量) 有挑戰性的思維活動。 有深刻的情感體驗。 有適切的學習方式。 學生能完成知識有意義的建構。 有一種清晰的反饋。 有遷移和創造的慾望和能力。

閱讀全文

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意義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