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初中生物教師教育教學心得體會

初中生物教師教育教學心得體會

發布時間:2021-02-20 22:07:15

『壹』 論文.初二生物學習心得(1500字)我給高分~

通過對初中生物新課程標准和有關專業書籍的學習,聽取名師的新課改經驗傳授,以及和課任老師的交流,使我對新課改有了新的認識,認識到新課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面就新課程,談幾點看法:
一、內容體繫上的改變
根據改革的要求,新的課程內容拋棄了以往追求科學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的知識體系。它以學生的發展和社會的需要為出發點,綜合考慮生物科學發展的現狀和未來趨勢,根據生命科學的本質,重新組合內容,構建全新的體系。
二、行為動詞的改變
生物課程中對以往表示不同認知層次的了解、理解、掌握,以及技能目標運用和使用等也已約定俗成的慣用術語,並不一概排斥,而是兼用並蓄,以及通用過重新界定,來提高其可測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
三、能力要求上的改變
高中生物的《課標》在能力方面提出了三個方面的要求:第一,能夠正確地使用一般的實驗器具,掌握採集和處理實驗材料、進行實驗的操作、生物繪圖等技能;第二,能夠運用多媒體搜集生物學信息,學會鑒別、選擇、運用和分享信息;第三,發展探究能力。
四、教學觀念上的改變
傳統的教學,往往把學生當成一個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老師教學生多少知識,幾乎就要求學生掌握多少。學生所學的知識是死知識,學生掌握的技能是沒有創新的技能。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改變「滿堂灌」、「一言堂」的授課方式,教師的教學地位不再是教學的主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角,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傳統教學方式把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角,忽視學生的地位。生物學科是一個實驗科學,這就要求在學科教學中,創設各種問題情景,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教學方式進行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選擇地對學生進行目的教學。不要忽視學生創造性地學習,不要限制學生思維的發展,不要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閃光的地方。高中生物的教學中有很多設計實驗的題目,教師不要包辦,要讓學生大膽去設計,大膽開拓自己的思想。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每位學生的設計思路進行分析比較,找出不足之處,進行改正,教師在整個的學習過程中,是一個指導者,是一個輔導者。
素質教育要培養學生主體精神、參與意識、獨立思考和創造才能。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必須依據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認識規律,在每一個環節上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創造參與的機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每一個學生的才能。要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積極思考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獨立進行觀察分析或實驗操作,並能在信息交流中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
五、評價方式上的改變
在傳統教學中,人們關於評價的理念存在一些誤區。這些誤區表現在:把評價的過程和學習過程割裂開來,將評價看作是學生學習的終結;把評價的方法簡單等同於考試和測驗;把評價的目的和功能簡化為選拔和等級評定;把評價的主體窄化為教師或行政部門肥學生排除在評價主體之外。
掌握科學的記憶方法
記憶是學習中最重要的學習手段。首先要有來年搞好的記憶習慣。不論是哪門學科都有背誦的任務,要求背誦的必須背誦,以形成習慣。再就是根據遺忘規律去記憶,即即使的重現,勤復習、多復習。當天的內容當天復習,本周的功課周復習,一月還有小復習,考前再做總復習,這樣學習才記憶牢固,才能取得最佳學習效果。
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四:
及時做好筆記與作業
記性好不如爛比頭。記筆記是一種良好的聽課習慣,好筆記不是全記,不是漏記,不能只聽不記,更不能只記不聽。可以記在課本上、教學內容附近,這樣記錄的內容不易丟失,又易和教學內容相聯系,既實用,又利於今後復習。布置作業的目的是鞏固學習的知識。多數學生為了完成任務,不復習就急於做作業,這不利於知識的鞏固。做作業前首先閱讀一遍課本內容,和老師講課的內容對照一下,看一看是否一致。這樣做等於及時地復習了一遍,3然後再做作業,既快速又能保證作業質量,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貳』 初一上學期生物學習體會 300字左右

生物課是我們初中一年級學生新接觸的一門學科,是一次神秘的旅行,讓我們走進大自然的空間、探索人體的奧秘、訪問微生物的世界。可是有些同學卻不能適應它,對它感到陌生、茫然,彷彿生物是他們的敵人。

要想化敵為友,首先要上課時認真聽好每一個知識點,要把書本上的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把基本知識掌握,以便在做題時靈活運用。上課時應該跟著老師思路走,認真記筆記,對每個知識點了解透徹,老師講解習題時,更要仔細,弄懂為什麼要這樣做,以及會做錯的原因。如果能在每堂課四十分鍾就把以上幾點都做到,那就很不錯了。

當然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那樣的,如果不行,你就要多加時間去了解它。課後去問老師、同學,看參考書。多在不懂的地方花時間,認真做作業,不要抄襲,要通過自己思考得到的答案才是最有用的。就算錯了你也會對這道難題更透徹,不要保證下次不會再錯。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你如果對它產生濃厚的興趣,它一定也願意和你成為好朋友。如果你一上生物課就感到乏味,當然也學不好。

生物是屬於理科,不要你花時間去死記硬背,只要你理解了其中的知識,記背起來就不是難事。做題目也是有一定的方法,要把知識從記憶中提取出來,把中間的概念、公式拿出來,看清題目的要求、條件,經過大腦的邏輯思維去思考,最終得出答案。而且要注意不要寫錯別字,不要漏題,一些題型沒有看清的錯誤不要犯法。

考前的復習也是最重要的,雖然臨時抱佛腳是沒有用的,但如果在考前認真復習,你還是能把生物考好的。制定一個復習提綱,把每個單元要記背的圖畫後,標上結構。我還把每個單元的知識點,要記背的重點製成一個表格。反復記背,理解各個結構的功能變化、意義以及公式,還要在圖上記住它們的位置。這樣理解加記憶三遍左右,達到了以上幾個要求,相信生物考試你就能笑著去面對它。

考試的心態要調整好,你應該以樂觀、平靜去看待這次考試。你和它就像朋友一樣,幫助你共同完成這次考試。

我們相信,只要你上課認真、作業自主、反復復習、心態良好、考試仔細,你也一定能跨過這道坎,不再為生物考試而擔憂。

『叄』 初中生物學年會學習心得

佟客《立志》:遠山大漠夕陽下,遍地秋風卷黃沙。俺這里,練刀練劍勤比劃,有誰敢來閑嗑牙。胸中豪情,胯下戰馬,仗劍走天涯。非俺自誇,非俺自誇,不掃盡天下不平不還家。

『肆』 學生物的心得體會怎麼寫

奮發讀遍解剖圖
生物學很變態

『伍』 初中生物課第一課的感受和想法

了解了什麼是生物,生物的特徵,生物和非生物的區別。
作為生物體,自豪啊~

『陸』 學習生物有感

學習生物有感
本學期,我所上的是六年級的生物課,如何在新課標的要求下上好生物課,讓學生既容易接受又感興趣,是一個值得探討和反思的問題 。
新課程觀認為課程不僅是知識,同時也是經驗,還是活動;課程不僅是文本課程,更是體驗課程;課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新知識的過程;教師與學生都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共創共生,形成「師生學習共同體」;每個學生都帶著自己的經驗體會、帶著自己獨特的感受來到課堂進行交流,這本身就是課程建設。學生從同學身上、教師身上學到的東西遠比從教材中學到的要多;課程與教學是整合的。因此,在新一輪的課程的改革過程中如何上好生物課,讓學生既容易接受又感興趣,是一個值得探討和反思的問題。
老師把課堂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根據學案自己解決問題,解決不了的老師在從中進行適當點撥,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要求。老師成為了真正的引導者。吳老師上課語言簡練,環環相扣,對重難點的解釋點到為止,從不多說一句,干凈利落。江老師老師利用學案引導學生提前預習教材,並在課前把學生預習中存在的問題收集起來,在課堂中就可以有針對性地為學生解惑,充分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學模式。劉老師製作的生動的課件,為枯燥的學習增添了不少趣味,同時她優秀的課堂教學組織能力也是我們為之努力的方向。初三教師的復習課內容多,任務重,但教師們仍能在學案的引導下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他們重視學生思想認識的灌輸;劉老師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等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柒』 生物學習心得

1 生物學習心得
通過對初中生物新課程標准和有關專業書籍的學習,聽取名師的新課改經驗傳授,以及和課任老師的交流,使我對新課改有了新的認識,認識到新課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面就新課程,談幾點看法:
一、內容體繫上的改變
根據改革的要求,新的課程內容拋棄了以往追求科學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的知識體系。它以學生的發展和社會的需要為出發點,綜合考慮生物科學發展的現狀和未來趨勢,根據生命科學的本質,重新組合內容,構建全新的體系。
二、行為動詞的改變
生物課程中對以往表示不同認知層次的了解、理解、掌握,以及技能目標運用和使用等也已約定俗成的慣用術語,並不一概排斥,而是兼用並蓄,以及通用過重新界定,來提高其可測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
三、能力要求上的改變
高中生物的《課標》在能力方面提出了三個方面的要求:第一,能夠正確地使用一般的實驗器具,掌握採集和處理實驗材料、進行實驗的操作、生物繪圖等技能;第二,能夠運用多媒體搜集生物學信息,學會鑒別、選擇、運用和分享信息;第三,發展探究能力。
四、教學觀念上的改變
傳統的教學,往往把學生當成一個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老師教學生多少知識,幾乎就要求學生掌握多少。學生所學的知識是死知識,學生掌握的技能是沒有創新的技能。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改變「滿堂灌」、「一言堂」的授課方式,教師的教學地位不再是教學的主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角,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傳統教學方式把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角,忽視學生的地位。生物學科是一個實驗科學,這就要求在學科教學中,創設各種問題情景,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教學方式進行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選擇地對學生進行目的教學。不要忽視學生創造性地學習,不要限制學生思維的發展,不要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閃光的地方。高中生物的教學中有很多設計實驗的題目,教師不要包辦,要讓學生大膽去設計,大膽開拓自己的思想。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每位學生的設計思路進行分析比較,找出不足之處,進行改正,教師在整個的學習過程中,是一個指導者,是一個輔導者。
素質教育要培養學生主體精神、參與意識、獨立思考和創造才能。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必須依據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認識規律,在每一個環節上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創造參與的機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每一個學生的才能。要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積極思考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獨立進行觀察分析或實驗操作,並能在信息交流中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
五、評價方式上的改變
在傳統教學中,人們關於評價的理念存在一些誤區。這些誤區表現在:把評價的過程和學習過程割裂開來,將評價看作是學生學習的終結;把評價的方法簡單等同於考試和測驗;把評價的目的和功能簡化為選拔和等級評定;把評價的主體窄化為教師或行政部門肥學生排除在評價主體之外。
掌握科學的記憶方法
記憶是學習中最重要的學習手段。首先要有來年搞好的記憶習慣。不論是哪門學科都有背誦的任務,要求背誦的必須背誦,以形成習慣。再就是根據遺忘規律去記憶,即即使的重現,勤復習、多復習。當天的內容當天復習,本周的功課周復習,一月還有小復習,考前再做總復習,這樣學習才記憶牢固,才能取得最佳學習效果。
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四:
及時做好筆記與作業
記性好不如爛比頭。記筆記是一種良好的聽課習慣,好筆記不是全記,不是漏記,不能只聽不記,更不能只記不聽。可以記在課本上、教學內容附近,這樣記錄的內容不易丟失,又易和教學內容相聯系,既實用,又利於今後復習。布置作業的目的是鞏固學習的知識。多數學生為了完成任務,不復習就急於做作業,這不利於知識的鞏固。做作業前首先閱讀一遍課本內容,和老師講課的內容對照一下,看一看是否一致。這樣做等於及時地復習了一遍,3然後再做作業,既快速又能保證作業質量,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2
生物新課標學習心得

推薦新課標用高度概括的語言,表述了生物學的基礎性重要性。生物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生物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生物課程的內容要滿足社會和學生雙方面的需要,生物課程應具有開放性,課程的評價應能促進科學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的基本理念。

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生物教師?首先要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刻領會其中的精神實質,更新科學教學理念。生物課的教學要注重初中學生與生俱來的對周圍世界的探究興趣和需要,強調用符合初中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要注意把對學生「學」的關注轉向對學生周圍世界的關注。要進行科學探究方面的訓練,了解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原理、方法、要點,認識科學探究的性質及在科學中的核心作用等。同時還要補充必要的生物基礎知識,生物教師必須具有堅實而廣泛的基礎知識,必須了解主要生物學基本事實、理解其基本概念,知曉和弄懂某些輔助性的實驗知識和理論知識。此外,科學教師還要對基礎內容、學習方法、教學方法、學生情況等各個方面都有所了解,並把這些知識應用於生物教學。初中生物教師必須具有指導那些基於學生所提問題而進行的探究活動所需要的種種技能,必須參與研究和改進教學、評價和課程設置等的新方法和新途徑。自覺參加各種教學實踐,在實踐中鍛煉、提高自己。教學工作是很復雜的,需要不斷學習、不斷總結和思考。教學的新知識、新技能和新策略有多種來源,可以來源於研究,來源於新教材新手段,來源於對先進教學法的報道,來源於同事,來源於專家,來源於對教學的自我總結,來源於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的思考,等等。所以教師的教學實踐過程也是教師教學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只有不斷參加和經歷各種教學實踐活動,才能把自己錘煉成一個合格的科學教師。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所以,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思考和總結,才能提高自己的科學教學水平

『捌』 誰能幫我寫一篇學習生物的體會感想

現行《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生物教學大綱》是重新修訂後於2002年5月頒布的,在大綱頒布之時,《課程標准》正在研究之中,由於大綱修訂和標准研製在工作和人員上的連續性,使得此次生物課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在大綱中已經有適當的體現,兩者在課程改革上的方向是一致的,但與《教學大綱》相比,新課程仍有許多變化,這些變化決定了新課程課堂教學的變化。本文著重分析課程內容的變化及在這種變化背景下的課堂教學難點。

1 課程內容的變化

1.1 必修部分的變化

1.1.1 課程內容組成上的變化

高中生物教學大綱側重於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按生命的基本特徵為線索展開,其內容和體系主要是高校《普通生物學》的內容和體系,即生物學的學科體系。新的高中生物學課程則拋棄學科體系,綜合考慮高中學生的發展、社會發展和生物科學的發展需要,對原教學大綱的教學內容進行刪減、增補和整合,精選出三個模塊,即生物1(分子與細胞)、生物2(遺傳與進化)、生物3(穩態與環境)。

1.1.2 課程內容的具體變化

《分子與細胞》模塊整合了大綱教學內容中的「生命的物質基礎」、「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及「生物的新陳代謝」三個章的內容,刪掉「生物的新陳代謝」一章中「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礦質營養」、「人和動物體內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和「新陳代謝的基本類型」四節的內容,增加了「說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骨架」、「分析細胞學說建立的過程」、「使用顯微鏡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研究影響光合速率的環境因素」、「探討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討論惡性腫瘤的防治」及「細胞膜系統結構功能」、「細胞的凋亡」等內容。

《遺傳與進化》模塊整合了原大綱教學內容「生殖和發育」、「遺傳和變異」及「生物的進化」三章內容。刪掉第五章中「生殖的類型」和「個體發育」兩部分,增加「關注轉基因生物和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探討人類遺傳病的監測」、「關注人類基因組計劃及其意義」等內容。

《穩態與環境》模塊整合了大綱教學內容必修部分中「生命活動的調節」、「生物與環境」與「人與生物圈」三章內容。刪掉「生物圈穩態」中部分內容,及「動物行為產生的生理基礎」、「生態因素」等內容。增加了「探索動物激素在生產中的應用」、選修本「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和免疫」(第一章)、「群落的演替」及「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等內容。

在三個必修模塊中保留了原來必修部分十二個實驗中的七個,補充十五個,合計有22個實驗,此外,在《課標》活動建議部分還增加了八個搜集資料活動、六個調查活動及一個參觀活動、一個學生討論活動。

1.2 選修部分的變化

三個選修模塊除基因工程、細胞工程、微生物和發酵工程、酶工程等少數的內容來自原大綱教學內容的選修部分,其餘絕大多數內容都是全新的。選修模塊共有14個實驗,除「DNA粗提取和鑒定」這個實驗外,其餘13個實驗全部集中在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都是全新的內容。

1.3變化的特點

新課程內容變化的特點是內容多而新,實驗內容及其他活動多,體現生物科學的時代性和實踐性,注重生活性,強調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2 課堂教學的難點

2.1 課堂教學的組織

2.1.1 面向全體學生

任何教學都有個起點,這就是學生的知識基礎,課堂教學在多大程度上能面向全體學生,往往受制於學生知識基礎的整齊度,面向全體學生的課程觀念要求教學要給所有的學生提供同樣的學習機會 ,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使所有學生都能達到《課標》規定的基本要求。面對知識基礎差異的學生,特別是選修課上的學生,如何組織課堂教學,才能體現向全體學生呢?有專家提出如下建議:1、精心設計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事可做;2、課堂提問及練習既要有針對性,又要有全面性;3、努力改進教學方法,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主動性;4、布置給學生的作業要根據難易程度分級編組。雖然有專家的建議,但在具體操作上仍不乏難度。

2.1.2 探究性活動

科學既是一個知識體系又是一個探究過程,倡導探究性學習是普通高中生物新課程的一個基本理念,《標准》建議「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親歷思考和探究過程,領悟科學探究的方法」。在探究性學習的課堂上,教師講解的時間不多,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獨立的自主探究,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進行富有創造性的指導。探究性學習的指導是一門嶄新的教學藝術,他不僅涉及教育心理學,學習心理學等教學理論,還涉及組織、引導、指導等方面的技術,如何進行行有效的指導以及如何在有限的課時中既完成大量教學內容,又騰出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這將是探究性學習教學組織的難點所在。對於時間問題,有專家建議:1、把完整的探究活動和局部探究活動相結合;2、把課內探究和課外探究相結合。對於探究性活動的組織,《課標》也提出一些建議(詳見《課標》實施建議部分),但建議歸建議,具體操作上仍是困難很大。

2.2 教學內容的處理

課程標準是根本,教材是在《課標》基礎上再創造的結果,任何一本教材都無法適應不同地區的所有學生。同樣,我們所選用的教材(人教版)雖然對現行教材有一定的繼承性,但畢竟有不少變化,比如教材中的完整探究性活動過程不一定都適應我們的學生,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據《課標》及學生情況對教材的教學內容進行取捨。

另外,由於高中教學都要面對高考,因而,如何取捨教材還要考慮高考的需要。顯然如何創造性的使用教材,也是一個教學難點。

2.3 實驗課的開課率和效率

新課程的實驗課比重明顯增大,實驗內容新,完成實驗所需的條件較高。受到實驗室條件的限制,有些實驗內容在短時間內還沒法開課,特別是選修1的實驗,比如DNA擴增需要DNA擴增儀,這得在實驗室建設逐漸完善之後才能開課。

新課程的學生實驗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以實驗操作技能訓練為主的技能性實驗,如觀察細胞中的DNA和RNA、酶及DNA的提取;第二類是以檢驗已知的事實、概念或原理的真實性為主的驗證性實驗,如驗證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及復原、觀察有絲分裂等;第三類是以引導學生通過探究獲得新知識和接受科學方法訓練為主的探究性實驗,如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等。

每一類實驗都有其特定的基本程序,如驗證性的實驗的基本程序是確定論題、獲得論據、進行論證;探究性實驗的基本程序是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和表達、交流。因而每一類實驗活動的完成各有難度,如第一類實驗主要難度在於學生操作技能的掌握教學上,每二類實驗除操作上難度外,論證過程的教學也需要教師進行科學的設計,第三類實驗主要難度在於組織上。顯然,要上好實驗課,不僅需要教師有較好的實驗操作技術和嚴密的邏輯推理能力,還需要教師有較強組織能力。這對於絕大多數教師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4 針對學生的課堂教學評價

在《標准》所倡導的改革中,教學評價改革處於十分重要的地位。鑒於傳統評價方法重結果輕過程,重知識輕情感、態度等缺點,《標准》對課堂評價提出如下建議:1、重視學習過程的評價,建立學生學習記錄卡;2、在不同的教學方式中採取不同的評價策略;3、對紙筆測驗進行適當改革;4、根據學生實際操作情況,評價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5、從多個側面評價學生的探究能力等。這些評價建議中,除對紙筆測驗進行適當改革及對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進行評價外,其餘評價方式都是全新的,因而,在實驗內容多、難度大、教材量大的課堂教學中,如何安排時間有機地使用多種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課堂評價,以最大限度地激勵學生,促進學生的發展,也是課堂教學的難點之一。

2.5 選修模塊的選修率及課堂效率

影響選修模塊選修率的因素有:必修模塊教學對學生學習生物學興趣的影響(或學生對教師教學的認同程度)、學生對選修模塊興趣程度、選修模塊實驗開課率、學生對選修模塊教學認同度、學科選修廣告的的煽動性、其它學科選修模塊影響及高考的需要等。可以看出在這些因素中,課堂教學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影響因素。與物理、化學相比,同樣做為實驗科學,生物實驗設備不足、實驗教學資源緊缺、高考對實驗教學的沖擊,以及因而產生的對實驗教學的長期忽視導致的學科教師實驗教學經驗和能力水平的有限,將嚴重影響生物學科課堂教學的魅力,從而影響選修模塊選修率。

與大綱選修部分教學內容相比,新課程選修模塊的內容新、難度大、容量多的特點,對於選修模塊的教學都是很大的挑戰,在短時間內一個教師要適應三個選修模塊的教學,困難很大。對此,有學者建議先嘗試教師分工,一個人上一個模塊;但若選課人數不平衡也可一個模塊由多個教師來上,或外聘部分教師授課。即便如此,每位教師仍應加強培訓學習,以勝任選修模塊教學。

『玖』 初中生物的學習感受

一.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學習的能力

自主探索學習能力的主要形式是閱讀。閱讀有預習閱讀、課中閱讀、復習閱讀和課外閱讀等形式,不論哪種形式的閱讀,教師都必須在方法上給予正確指導,才能收到良好的自主探索學習的效果。

預習閱讀是學生在教師未授課時事先閱讀相關課文。產了提高預習閱讀的有效性,我都是先擬好預習提綱,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指定的課文,並要求閱讀後作出解答和提出疑難。如「植物種子的萌發」一課,我設計下列預習提綱:①什麼叫胚?②大豆種子的結構有哪些?③種子萌發有哪些內部原因?④種子萌發需要哪些外界條件?⑤種子萌發有什麼樣的過程?閱讀提綱要力求啟發性、懸念性,以激發學生積極地獨立探求知識的興趣和慾望。我指導學生在預習閱讀中,要先根據預習提綱縱覽全文,了解梗概。然後再精讀細讀,對課文中的重點和難點用筆圈點勾畫,並運用批註法在課文空白處批註提綱要點和感想,做到重點落實。

課中閱讀是教師隨教學進程提出問題讓學生閱讀一個或幾個重點的相關段落。為了使學生對所閱讀的重點段落做到字斟句酌,我常變換形式提出問題讓學生閱讀思考。如閱讀光合作用概念時,我提出的問題是:①光合作用的條件是什麼?②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什麼?③光合作用的產物是什麼?④光合作用的場所在哪裡?⑤光合作用的公式是什麼?我指導學生在閱讀容易混淆的概念時,要運用對比法加以區分,找出異同點,從而掌握概念的實質。如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DNA和RNA,反射和條件反射等。

復習閱讀是在教師講完一個單元或全部課程後,要求學生進行系統的閱讀。為了使學生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強化記憶,我指導學生運用分析綜合法進行專題閱讀,對不同章節出現的同類知識進行歸納、整理,組合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如在復習初中《生物》「人體內的物質運輸和能量供給」一章時,我要求以血液循環為線索,整理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①血液的組成和功能;②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的區別;③心臟的結構和功能;④體循環和肺循環及血液循環的過程;⑤呼吸系統的結構和功能;⑥呼吸運動及氣體交換的過程;⑦人體內能量的供給。

課外閱讀通常是學生在參加課外科技活動實踐中,為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去查閱課外參考書和網上閱讀資料。由於生物學課外參考書種類很多,網上學習內容豐富。為了遵循可讀性、實用性和科學性原則,我都主動幫助學生選好課外書,和網上導讀。我在指導學生閱讀時,要求做到:①有所側重;②棄粗取精;③做好筆記。為了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課外讀,我要求每位學生每學期根據自己課外科技活動實踐寫一篇生物小論文。我還利用與生物有關的節日(如植樹節、愛鳥周和環境日等),要求每位學生緊扣節日主題摘編一份生物學小報。課外閱讀不僅擴大學生的知識眼界、激發學習生物學的興趣,還加深對課內知識的理解,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學習的能力。

二.科學公正的檢查評價,激發自主探索學習的熱情

不論是讓學生閱讀還是讓學生參加實踐,單有布置而沒有檢查無法落實,而有檢查沒有評價無法激發自學熱情。我的做法是:每節新課前,都要利用預習提綱中的問題先提問學生。在教學進程中,對一些較易混淆的概念和較難懂的問題先讓學生討論,再由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進行回答。對學生的作答,我都是當場給予評價,肯定正確,指出錯誤,對回答好的打成績予以鼓勵。對學生的生物學小論文和生物學小報,組織全教研組教師進行評選。對優秀小論文給予列榜公布並發給獲獎證書,對優秀生物學小報採用在全校展覽並選登在學校的《生物園地》上。以上做法使學生感受到獲得自主探索學習成就的喜悅,進而增強自主探索學習的信心。

三.養成勤奮的行為習慣,提高自主探索學習的能力

無數事實證明,大凡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都掌握了較好的自主探索學習的方法和養成良好的自主探索學習的習慣。因此,我在平時教學中就有意培養學生以下4種自主探索學習的習慣:

(1)養成不先預習不聽課、不先復習不做作業的自主探索學習習慣。課前預習可使學生對新課有了大概了解,哪些難懂的地方需要在課堂上問老師也心中有數,這既提高了學生聽課的效率,也提高了教師授課的針對性。課後及時復習不僅有利於對新知識的消化吸收和強化記憶,也有利於提高完成作業的效率。

(2)養成勤查工具書的自主探索學習的習慣。中學生物學教材中涉及到許多生物學理論、學說和定律,生物學現象,動植物和微生物名稱、名詞,生物學著作和生物學家等知識,由於在教材中沒有做詳細的註解,學生在自主探索學習中必然會遇到許多疑惑不解的名詞術語,那麼解決的最好辦法就是查閱工具書。生物學工具書有《辭海》、《詞典》、《網路全書》和《教學參考書》等,我鼓勵學生購置備用。堅持使用工具書不僅能豐富生物學知識,還能克服不求甚解的毛病。

(3)養成愛思考、愛質疑的自主探索學習的習慣。「學源於思,思源於疑。」我啟發學生在自主探索學習過程中要善於發現疑點,敢於提出自己獨立的見解。教會學生質疑不僅可調動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興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激發學生的智慧潛力。邊閱讀邊思考也有利於知識遷移。

(4)養成博覽群書的自主探索學習的習慣。中學生單從課本中獲取知識是很有限的,因此我引導學生要多讀一些與生物科學有關的報刊和課外書籍,通過摘錄、剪貼建立自己的「生物學資料庫」。這不僅可擴大學生的科學視野,還能吸取更多的課外知識、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閱讀全文

與初中生物教師教育教學心得體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