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評價實踐案例

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評價實踐案例

發布時間:2021-02-21 01:38:17

㈠ 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評價理論有哪些

1、指導性原則:評價指標要具有指導性,評價結果對優化教學具有明確的導向作用。
2、全體性原則:面向全體學生,創設一切有利條件,促進每一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和發展,達到教學大綱所規定的要求。
3、整體性原則:結合化學科的特點和內容,通過課堂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和諧發展以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4、主體性原則:徹底摒棄「以師為本」的「注入式」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代之以「以生為本」的啟發式、討論式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即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協調和諧共進。
5、一致性原則:以教學大綱為依據,與教材內容確定的教學目標一致。
6、科學性原則:以現代教育科學理論為基礎,以中學化學教學的任務和要求為依據,遵循化學教學規律,確定評價指標及權重。
7、客觀性原則:著眼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多方位對課堂教學進行綜合評價,評價過程和結論客觀地反映整個課堂教學。

㈡ 如何寫課堂教學評價案例

先看一個教學案例:
尊重個性解讀 重視文本取向
——《一面五星紅旗》教學案例與反思
新課程理念下的閱讀教學,以「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發展」為宗旨,從關愛學生人格健全和生命發展的基點著眼,提倡多元個性化閱讀,鼓勵自主感悟,關注獨特體驗。為此,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喚醒學生閱讀文本的主體意識,調動學生已有生活體驗,啟發學生盡可能多維、多層面地去揣摩感受課文的內涵,通過體驗、感悟、移情等形式,形成比較穩定的、個性化的情意態度和價值觀念體系。學生的思維也因此獲得了自由馳騁的空間,閱讀行為變得靈活、生動而充滿靈性。課堂上我們經常被感動、被難住、被震驚……能聽到別樣的聲音,捕捉到感人的細節,采擷到一朵朵思維跳動的火花。以此同時,我們也發現了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當學生個體獨特感悟與課文的價值取向大相徑庭甚至是背道而馳時,教師如何處理多元個性化解讀與課文價值取向的關系?
筆者近期聽了一節語文課——「一面五星紅旗」(課程標准人教版小語三下)。課堂上一個學生別樣的聲音,引發了我與教師之間的討論和個人的一些思考。用片段實錄與反思的形式呈現給大家,真誠期待聽到來自實驗一線教師的聲音!
課堂情境
教師:當老闆告訴我,可以用鮮艷的五星紅旗換麵包時,我是怎樣做的呢?
隨學生發言出示句子:「我愣了一下,然後久久地凝視著手中的五星紅旗。」
教師:說說你讀了這句話體會到了什麼?
學生1:我從「愣了一下」體會到,作者聽到老闆說可以用紅旗換麵包,很驚訝,老闆真是太講平等交易了,他怎麼沒有一點同情心呢?
學生2:我覺得這個學生在猶豫,他在想是不是該用五星紅旗換麵包。
教師:「凝視」是怎樣看?請同學們用動作告訴大家你的理解。
[全班大多數同學雙手捧著書——「國旗」,眼睛盯著「國旗」看]
教師:凝視,就是——(學生)專心地盯著它一動不動地看。
教師:(創設情境體驗,讓學生設身體驗)請同學們手捧著書,讀讀句子,想一想,假如你就是這位留學生,凝視著五星紅旗,你可能會想什麼呢?
[一陣自言自語後,小手紛紛舉起來了]
學生1:我三天沒有吃飯了,我多想得到麵包啊!
學生2:五星紅旗是我們的國旗。國旗是中國的象徵,我不能用國旗換麵包!
學生3:「我」是一位中國留學生,我不能把鮮艷的五星紅旗給老闆。
學生4:老師,我覺得即使我把紅旗給了老闆,我心中仍然愛國呀!……
同伴交流
聽課後,帶著疑惑與教師們交流。大家觀點不一,主要表現在:
觀點一:這是學生的真實體驗與感悟,應當給予肯定。閱讀教學關注學生生命發展。生命的成長過程是不可能沒有心靈的自由面對和鮮活的真情投入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有點缺陷的真實遠比強行統一的完美更有價值。再說,在新時代,愛國應更重實質,給不給老闆國旗換麵包是一種形式。在當時餓之極、生命垂危的情況下,這樣做是一種策略。只要活著,就能更好地報效祖國。
觀點二: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但不能肯定學生的解讀,要適時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文本價值取向去解讀課文。
語文新課程,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但語文教學同樣承擔對學生正確價值觀與人生觀的熏陶。五星紅旗是國旗,國旗是一個國家的尊嚴。假如一個留學生在面臨飢餓與極度疲憊的情況下,就可以舍棄尊嚴,那很難想像他學有所成後,能經得住金錢、名利的誘惑,回到祖國。學生真實的體驗或個性化的解讀不等於文本的價值取向。
觀點三:不去評價學生的認識正確與否。讓學生在不斷豐富閱歷和情感體驗後,自己去作出判斷和行為選擇。
教研反思
閱讀,理應成為師生思維自由馳騁的空間。對非教學的個體閱讀來說,「我讀、我想、我感悟」,天地之寬,信馬由韁,別人想管也管不著,應該非常個性化的事情。但,作為教學的閱讀,文本已不再是自由的文本,課程賦予了它「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的重任。在此研讀《語文課程標准》,我個人認為:
1.尊重學生個性解讀的權利,但不能忽視文本的價值取向。
新理念下的閱讀教學,關注兒童的經驗世界,倡導學生帶著自己不同的生活經歷與經驗走進文本,用自己的喜歡的方式與文本對話,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多元化個性解讀。而尊重不等於一味認同。作為教師,深入領會並挖掘蘊涵於課文字里行間的人文內涵,巧用「假如你就是這位留學生,你可能會想什麼?」引導學生「設身體驗,個性表述」,讓學生作出多元反應,是一種積極的教學行為。但是,小學生生活閱歷較淺,認識事物的能力偏低,對文本意境的把握水平不高。他們對文本的解讀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盡管大多情況下,表現為學生的真實體驗,而有時「真實」不等於「正確」,不等同於「基本道德素養」。教師應駕馭文本的價值取向,採用「精讀感悟、觀點辯論、問題探究」等策略,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讓學生真正與文本、與作者、與編者進行有意義的對話,實現積極的文本消費。
《一面五星紅旗》中老闆由「講究平等交易」到「為留學生出醫葯費」並將五星紅旗插在鮮花叢中。老闆的態度為什麼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課堂上學生的心聲:
教師充分利用課文中「泡泡」的提示——「我們想對那個麵包的老闆說……」深化對課文思想感情的感悟。
學生:我不是想對老闆說。我想說的是,老闆說用紅旗換麵包,是不是想考驗這個年輕人。
教師:是啊,假如這個年輕的留學生用國旗換了麵包,老闆的態度會改變嗎?是什麼讓老闆改變了態度?
學生1:是「我」的愛國行為感動了老闆。
學生2:老闆由執意要求等價交換轉變為給留學生出醫葯費,就是這個留學生愛國的品質打動了他的心。
學生3:他把國旗插在鮮花叢中,不僅是表達他對留學生愛國行為的尊重,也是對中國人愛國精神的敬佩。
是啊,「愛自己的祖國,愛國旗,從一點一滴的言行開始。不論您人在何方,身處何境。」這就是教學內容傳遞給讀者的價值取向,教學中教師把握住了這一基點。
2.關注學生的獨特體驗,但不能忽略對學生人文素養的熏陶。
關注學生的獨特體驗,體現了新課程下的閱讀教學對於「獨立的有差異有思想和尊嚴的人」的關愛與尊重。「所謂獨特體驗,是指學生個體在閱讀過程中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對文本所建構的意義」。新課程非常重視「珍視學生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語文課程標准》),把學生有獨特的體驗看成是人性的覺醒——不再沒有自我,只會人雲亦雲;不再揣摩老師課堂所需,或變成「沉默的大多數」。對學生獨特體驗的尊重和珍視,是對學生的一種人文關懷、人性關愛。尤其是對消極體驗的理解和包容,就是對「發展中的人」的尊重和呵護。但同時,我們應看到,語文課程承載著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的重任,且「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遠的。」因此,語文教學,不僅僅要關注學生知識的建構,語感的積淀,閱讀能力的提升,還要關注學生情感的豐富、態度的改變和價值觀的引導。當學生個體的感悟明顯與文本基本思想背離時,教師要做的不僅是「指出」,還應該捕捉時機,將三維有機地整合為一體,彰顯語文教學的個性特色,使閱讀教學真正成為學生知識能力的感悟積淀、情感體驗的感染升華和道德品格的凈化提升的過程。(已發表)

上述案例,從文章結構上看,包含以下幾個基本的元素:「案例主題與背景、情境描述、問題討論、詮釋與啟示」等。
①主題與背景:每個案例都應該提煉一個鮮明的主題,它通常應關繫到課堂教學的核心理念、常見問題、困擾事件,要富有時代性,體現改革精神。背景主要敘述案例發生的地點、時間、人物、事情起因等一些基本情況。
②情境描述:案例描述應有一定的文學色彩,而不只是課堂師生對話的簡單實錄。無論主題多麼深刻、故事是多麼復雜,它都應該以一種有趣的、引人入勝的方式來講述。
③問題討論:提出引發閱讀者思考、討論的問題,問題要開放而且無定論。如果有定論就沒有討論的必要。這部分內容主要是為案例式教學或案例學習服務的,目的是提高閱讀者主動參與的能力,引發思維互動。
④詮釋與啟示:對案例作多角度的解讀,可包括對教學行為作技術分析,教師的課後反思等,案例研究所得的結論可以在這一部分展開。這里的分析,應回歸到對課堂教學的基本層面的探討才能展示案例的價值,如果僅限於個別情境或特殊問題,或陷於細節、技巧的追索,會失去真正的意義和價值。
問題討論、詮釋與啟示在具體的案例中可以以「建議思考的問題、專家評點、同行解讀、自我反思」等形式呈現出來。
三、怎樣進行教學案例評析
寫好教學案例評析,一般從哪幾方面入手呢?
評析或者評點是在記敘基礎上的議論,表明對案例所反映的主題和內容的看法和分析,以進一步揭示事件的意義和價值。
評析可以是自評,就事論事,有感而發,也可請專家或者同行點評、深化。例如,《人民教育》2003「期行」以課題為題,專家評點的主題是——教學是一種充滿親和力的過程。非常明確的表明了自己的觀點,並體現新課程理念。
「期行」案例評點是在提供好的教學情境基礎上作評析,這就與自己收集的案例不同,自己收集時,非常清楚他的主題、背景以及亮點與不足。可以通過對背景、問題、解決問題方法的描述,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學行為,總結利弊得失和啟示。那麼,對於一個別人提供的教學情境,要寫好評析,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要讀懂案例放映的內容和主題;
其次,要研讀教師、學生的課堂教學行為——包括問題設計,方法指導、疑難點撥,過程引導等等。
然後,回顧課程理念,調動已有經驗積累,對教學的亮點與不足進行思考,看教學在符合一般教學規律的基礎上是否有所創新。寫出自己的看法與分析,也可以提出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要寫出讓人「印象深刻」的案例評析,關鍵問題是——
要有獨到的思考。同一件事,可以引發不同的思考。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案例的質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決定的。要從紛繁復雜的教育現象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這需要一雙「慧眼」。具備這樣的功力沒有什麼秘訣和捷徑,只有通過長期的觀察、思考才能做到。
例如,實錄型案例——《新課程要革「講」的命嗎》(《人民教育》)提供了語文教學中「教師講授與學生自主探究如何把握」這樣的典型事例。面對同一個情境,不同的教師可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為什麼會有各種不同的做法,這些教育行為體現的內在的教育本質規律是什麼?
教師從不同角度思考課堂教學行為,評點眾說紛紜。從人民教育後續報道的不同評析短文可見一斑:
——錯誤的以詩解詩
——不要擠占學生的解讀空間
——美麗的錯誤
——閱讀是一項被引導的創造
——新課程需要什麼樣的「講」
用自己獨特的視角表達個性化思考,是寫好案例評析的關鍵。

㈢ 初中化學課堂觀察與評價的策略與技巧有哪些

一、重視化學實驗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實驗是化學教育的一種最有效的教學形式,它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和鞏固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獲取化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教材在內容上有許多有趣的實驗,都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完成以後,自行歸納總結物質的性質、用途。
例如水的凈化原理,通過自製的簡易的凈水器,既了解了污水中含有的主要污染物,又掌握了凈水的一般方法,更切身感受了污水帶給人類的危害。
不少學生還利用身邊的廢棄物創造發明了各種各樣的簡易凈水器。
教材上還安排了到附近的工廠、農村去實地參觀學習,參加實踐活動,這樣使許多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都得到較大的提高。
1、鼓勵學生走進實驗室。
在新課程標准下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習策略,就要從化學實驗教學入手,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實驗和合作實驗。
學校可以開放實驗室,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化學實際問題,鞏固和運用課堂中所學的化學知識,養成自主的學習習慣。
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有高度的情感投入,有明確的目標追求,能積極地尋找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途徑,通過這些學生內存動力的支持去達成目標的實現,這樣的學習就是非常有效的。
在合作式學習中,個體與同伴的合作與交流中,把自己與別人的做法相互比較,從而認識到自己與別人做法的不同,對別人的做法提出疑問或修改意見,在這種交往中,學會擺脫權威的束縛,相互尊重,互相協作,發展自己獨立的評判能力,逐步融入到社會中去。
2、老師和學生的角色定位轉換。
實驗課上,作為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參與、組織交流等活動,建設一個生動直觀的學習情境,和諧平等的交往場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課堂,營造一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
適當減少課堂講授時間,增加學生自主動手的時間,營造課堂教學的創新情景。
讓學生在現代化環境中學習。
通過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和開發,不斷地提供給學生以新的環境,為學生營造一個自主、合作的學習環境,學生由傳統教學的單純聽講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轉變為自主學習與積極探索知識的主體地位。
這樣既有利於成績好的學生進行超前學習和競爭性學習,發揮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鍛煉和提高其自學能力;
也有利於基礎差的部分學生,讓能按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能力層次來選取知識內容,進行選擇性學習和合作化的學習,以便養成良好的學習化學的習慣,防止其產生厭學情緒而失去學化學的信心。
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的學習能力會逐漸增強。
3、 教師要細致的指導學生學會觀察。
對於初三學生來說,對化學實驗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很容易被突如其來的新現象所吸引,從而忽略了真正的觀察。
為此,教師一開始就注意當好領航員,告訴學生應該觀察什麼。
其實,所謂觀察實驗現象,就是要觀察實驗過程中物質的狀態和顏色的變化以及是否伴有發熱、發光,產生氣體,生成沉澱等。
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領」,使學生逐步形成獨立觀察習慣。
其次,教師在實驗教學中指導學生怎麼觀察。
實驗前,要求學生觀察葯品的狀態、顏色、儀器的形狀和連接。
實驗中,要求學生集中精力觀察,力爭做到看準、看細,避免感知信息的片面性,同時還要善於帶著問題去觀察,抓重點,抓本質,對一些異常現象也不放過。
例如,做鎂帶的燃燒實驗,學生指導實驗現象簡單描述為「劇烈反應,發出耀眼的強光」,其實伴隨鎂帶的燃燒,還向上升起了一鏤白煙,更重要的現象是燃燒前物質是銀白色,有金屬光澤,有彈性,而燃燒後物質是白色,無光澤,鬆脆粉米狀固體。
這一現象說明反應變化後,生成了新的物質,這正是此實驗的本質。
抓住此實驗的本質,進一步指導學生學會觀察。
4、教師引導學生學會探究。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曾經說過:「記錄在紙上的思想就如同像某人留在沙漠上的腳印。
也許能看到了走過的路線,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見了什麼東西,就必須用自己的眼睛。
」因此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宜把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而應合理創設情景,指導學生自己去參與,自己去探索,即教會學生學會探究。
探究性學習是學生從問題或任務出發,通過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以獲得知識和技能、發展能力、培養情感體驗為目的的學習方式。
在教學中,的教師對一些知識,盡力讓學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尋找問題,解決一些疑難。

㈣ 《如何進行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探究》的案例評析

去知網下載幾篇相關的文獻 仔細研讀下 就能解決你的需求

㈤ 結合實例談談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情境有哪些

現代學習理論非常強調學習情境對學生學習的促進作用。創設恰當的學習情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能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化學學科有著天生的魅力,如果教師能巧妙運用跟化學有關的實驗、問題、故事、史實、新聞、報道、實物、圖片和影像資料等,就可以為課堂教學創設出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生動性、新奇性、新穎性、形象性和實效性,從而激發學生進入學習活動狀態,以促進知識的主動意義建構以及知識、技能和體驗的連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下面以初三化學為例,談一談課堂教學中學習情境的創設方法:
一、運用化學實驗,創設真實情境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中設置情境的有利因素。利用實驗可以設置許多生動、有趣的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同時也有利於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例如,在人教版初三化學第七章第二節「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教學中,教師可安排學生從家中自帶小玻璃水杯、湯匙和適量蔗糖,上課開始,就讓學生自己動手砌一杯糖水,並引導學生注意觀察一杯水中能否無限地溶解蔗糖。當學生發現加入過量蔗糖,杯底就會出現沉澱時,教師就指出他們現在所得到的上清液就是蔗糖的飽和溶液,然後指導學生為飽和溶液下一個定義。這時教師可提出問題:如何把所得的蔗糖飽和溶液變得不飽和?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具體操作,學生會發現如果升高溫度或增加溶劑,原來的飽和溶液就會變得不飽和,於是就意識到只有在溫度和溶劑的量一定時,談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才有實際意義。通過兌糖水這樣的簡單實驗,為學生創造了一個真實的情境,學生不僅很容易理解飽和、不飽和溶液兩個重要概念,同時也學會了兩者之間相互轉化的方法,輕松掌握了本節課的重點。
二、聯系生活實際,創設趣味情境
生活中處處涉及化學知識,我們可以運用真實的生活情景創設教學情境。尤其是初中化學教學,更應聯系日常生活,讓學生從感性上體會到學習化學知識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學習動機。另外,加強化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不但能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學習化學的重要性和實用性,開闊學生視野,還能使化學知識更加生動有趣,有利於學生掌握。例如在初三化學「物質鑒別」教學中,教師可設計這樣一道練習:小明的媽媽在做飯時不小心把盛放純鹼和食鹽的瓶子弄混了,你能想出哪些化學方法幫她鑒別一下?通過創設這樣一個真實親切的生活情境,使學生輕松愉快地鞏固了Cl-和CO32-的鑒別。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三、追蹤社會熱點,創設時尚情境
化學與社會緊密相連,是一門孕育著巨大創新機會的學科,它和社會生產以及生命、環境等方面有著廣泛而緊密的聯系。無論是生活中接觸到的新材料和新葯物,還是新能源開發、環境保護等社會熱門問題,都與化學緊密相關。例如「現代化工業生產與技術」、「化學與新材料」、「化學與新能源」、「化學與生活」、「化學與生命科學」、「化學與環境」等學科知識都可成為設計教學情境的豐富素材。教師平時要善於積累相關素材,並與課堂教學適當聯系。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文化修養。
四、利用化學故事,創設生動情境
很多中學生熱衷於聽故事,許多化學故事也是妙趣橫生、引人入勝的。故事容易吸引並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從而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因此,用化學故事創設情境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五、結合學生心理,創設游戲情境
興趣是有意注意的開始,唯有興趣,才會變無意注意為有意注意。因此,我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常利用兒童喜歡做游戲的心理特徵創設愉悅的游戲情境進行課堂教學,以化學自身的魅力去誘發學生的主動參與,使學生一接觸就有妙趣橫生之感,從而開闊思路。這種課堂教學的實施,能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學習知識、理解知識,並有效地從實踐中獲取知識。例如在初三化學元素符號的教學中,記住常見的元素符號對於初學化學的學生來說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教師可把重點的元素符號都製成卡片,一面是名稱,另一面是符號,然後組織學生做接龍游戲。當教師高舉卡片時,被叫的學生要馬上說出卡片背面的內容,回答不上來的同學要接受一定的「懲罰」。這樣來組織教學,學生的積極性都很高,注意力也集中了,學習效率自然會提高。
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再去認識更高層次問題的過程。「情境」對學習過程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引導作用。以「情境」為中心,圍繞科學的並能激發學生思維的「情境」展開學習,也是科學探究學習的重要特徵。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設恰當的「情境」,通過「情境」啟發學生積極的觀察、思維,以「情境」為主線來組織和調控課堂教學,就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參考文獻
[1]曹家忠 《新課程教學設計》(初中化學).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化學課程標准》(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吳俊明 《新課程理念與初中化學課程改革》.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4]王後雄 《化學新課程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策略研究》.化學教育,2005。

閱讀全文

與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評價實踐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