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論述杜威教育思維和教學方法

論述杜威教育思維和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1-02-21 01:50:33

『壹』 1.結合實際,論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對教育的影響

教育思想會影響到教育的,因為老師的教育思想就會對學生的教育有不同的影響。

『貳』 杜威在教學方法上主張什麼科學教育項目

德國著名教育家赫爾巴特是傳統教育思想的典型代表,所謂傳統教育思想是與現代教回育思想答相對立的一個概念。
一、赫爾巴特的四段教學法
當赫爾巴特提出將教育學建立在心理學之上時,他實際上將教育學建立在他所經營的以「明了—聯想—系統—方法」為思維過程的心理學之上,這使發展學生的思維問題第一次正式地獲得了形式化的思維步驟以及相應的教學程序。
二、杜威的五步教學法
第一步:感覺到困難。第二步:困難的所在與定義。第三步:對可能的解決辦法的設想。第四步:運用推理對設想的意義所作的發揮。第五步:進一步的觀察和實驗。

『叄』 杜威的主要教育觀點

(一)教育即「生活」、「生長」和「經驗改造」

教育能傳遞人類積累的經驗,豐富人類經驗的內容,增強經驗指導生活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從而把社會生活維系起來和發展起來。廣義地講,個人在社會生活中與人接觸、相互影響、逐步擴大和改進經驗,養成道德品質和習得知識技能,就是教育。由於改造經驗必須緊密地和生活結為一體,而且改造經驗能夠促使個人成長,杜威便總結說「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為「經驗改造」。

(二)教育無目的論

在杜威的心中,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會中,教育只是外力強加於受教育者的目的的。在民主的社會中就不同了,應當奉行無目的論。實則,在階級斗爭和無產階級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強調教育在改進社會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論的資產階級性是顯而易見的。

(三)「學校即社會」

杜威認為人們在社會中參加真實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長和改造經驗的正當途徑。所以教師要把教授知識的課堂變成兒童活動的樂園,引導兒童積極自願地投入活動,從活動中不知不覺地養成品德和獲得知識,實現生活、生長和經驗的改造。

(四)教學論

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長和經驗改造的理論為基礎,對教材和教法等課題。作出和傳統觀念不同的論述。

在教材的選擇上,杜威建議「學校科目的相互聯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學……而是兒童本身的社會活動」。具體地講是學校安排種種作業,把基本的人類事物引進學校里來,作為學校的教材。

在教學方法上,杜威主張「從做中學」,他認為兒童不從活動而由聽課和讀書所獲得的知識是虛渺的。

(五)道德教育論

杜威說:「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終的目的。」「道德過程和教育過程是統一的。」在杜威看來,德育在教育中佔有重要地位。杜威極力強調道德才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力量。在實施方面,杜威首先主張「由活動中培養兒童的道德品質」,其次是要求結合智育達到德育的目的。再則,他很注重教育方法的道德教育作用。

(六)兒童中心論

杜威是在批判舊教育的過程中提出「兒童中心主義」思想的,也就是說,是在「破舊」中「立新」的。在杜威看來,在傳統教育那裡,「學校的重心在兒童之外,在教師,在教科書以及你所高興的任何地方,唯獨不在兒童自己即時的本能和活動之中」,教科書「是過去的學問和智慧的主要代表」,而「教師是使學生和教材有效地聯系起來的機體,教師是傳授知識和技能以及實施行為准則的代言人」。

拓展資料:

約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現代著名的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教育理論家和心理學家。《新大英網路全書》(1979年版)在介紹杜威時說,他是「20世紀上半期美國教育改革中所謂進步運動的卓越思想家」。1930年,巴黎大學在授予杜威榮譽博士學位時,稱他是「美國精神的最深刻、最完全的表現」(轉引自《新大英網路全書》第5卷,1979年版,第680頁)。杜威的教育思想曾經在全世界廣泛傳播,有人說,「杜威的教育學說,不僅塑造了現代的美國教育,且影響了全世界」。可以認為,杜威是現代西方教育史上最有影響的代表人物。

『肆』 簡述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

杜威從實用主義哲學出發,高度重視經驗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作用,在杜威看經驗是個體與周圍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它包含著個體主動地嘗試的過程和被地承受結果的過程,它應該既要讓學習者獲得一些認識的結果,又要增強他們的經驗,為他們今後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基礎。他指出:「教育是對經驗的重建和重組,它能增添經驗的意義,使人們指導今後經驗過程的能力得到增強。」杜威提出「教育即經驗的改造」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習者從傳統的被動學習中解放出來,充分發揮學習者的主體精神,讓他們積極地投入到探究學習的實踐中去,「在做中學」,從經驗中學習,不斷豐富他們的經驗,增強他們對不斷變化世界的適應能力。

總之,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和「教育即經驗的改造」的口號,這是三個不同的角度對教育本質的解釋。這三個關於教育本質的論斷在本質上是一致都要求教育者要優化學習者周圍的環境,尊重學習者的人格,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加強學習內容與他們周圍生活的聯系,讓他們在活動與交往中學習,促進他們身心和諧發展,增強他們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四)學校即社會

杜威認為教育離不開環境,只能利用環境的作用間接地進行教育。而學校就是特殊的環境。在杜威看來,學校應該從教材和教育方法上進行根本的變革,主張將各類型的手藝、自然研究、科學常識、藝術引進學校,「使得每個學校都成為一種雛形的社會生活」,兒童在這樣的小社會里受到熏陶和感染,從而最終建立起「一個有價值的、可愛的、和諧的大社會。」

『伍』 杜威所提出的「思維五步」和「教學五步」有何發展意義

杜威所提出的「思維五步」和「教學五步」與「做中學」的原則一致。在這種思維版和教學過程中,兒權童主要通過發現式的學習,學到創造性知識,以應付社會生活之需。杜威的思維五步和教學五步的理論適合於兒童從實踐中手腦結合的探究學習,而不適用於被動的、靜聽式的課堂教學。應該說,在教學過程中,有可能採取這樣的步驟,但如果將其作為教學過程的一般規律,則有失偏頗。

『陸』 杜威的教育思想是什麼

杜威的教育思想如下:

  1. 教育即「生活」、「生長」和「經驗改造」

    教育能傳遞人類積累的經驗,豐富人類經驗的內容,增強經驗指導生活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從而把社會生活維系起來和發展起來。廣義地講,個人在社會生活中與人接觸、相互影響、逐步擴大和改進經驗,養成道德品質和習得知識技能,就是教育。由於改造經驗必須緊密地和生活結為一體,而且改造經驗能夠促使個人成長,杜威便總結說「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為「經驗改造」。

  2. 教育無目的論

    在杜威的心中,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會中,教育只是外力強加於受教育者的目的的。在民主的社會中就不同了,應當奉行無目的論。實則,在階級斗爭和無產階級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強調教育在改進社會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論的資產階級性是顯而易見的。

  3. 「學校即社會」

    杜威認為人們在社會中參加真實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長和改造經驗的正當途徑。所以教師要把教授知識的課堂變成兒童活動的樂園,引導兒童積極自願地投入活動,從活動中不知不覺地養成品德和獲得知識,實現生活、生長和經驗的改造。

  4. 教學論

    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長和經驗改造的理論為基礎,對教材和教法等課題。作出和傳統觀念不同的論述。

    1、在教材的選擇上,杜威建議「學校科目的相互聯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學……而是兒童本身的社會活動」。具體地講是學校安排種種作業,把基本的人類事物引進學校里來,作為學校的教材。

    2、在教學方法上,杜威主張「從做中學」,他認為兒童不從活動而由聽課和讀書所獲得的知識是虛渺的。

  5. 道德教育論

    杜威說:「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終的目的。」「道德過程和教育過程是統一的。」在杜威看來,德育在教育中佔有重要地位。杜威極力強調道德才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力量。在實施方面,杜威首先主張「由活動中培養兒童的道德品質」,其次是要求結合智育達到德育的目的。再則,他很注重教育方法的道德教育作用。

  6. 兒童中心論

    杜威是在批判舊教育的過程中提出「兒童中心主義」思想的,也就是說,是在「破舊」中「立新」的。在杜威看來,在傳統教育那裡,「學校的重心在兒童之外,在教師,在教科書以及你所高興的任何地方,唯獨不在兒童自己即時的本能和活動之中」,教科書「是過去的學問和智慧的主要代表」,而「教師是使學生和教材有效地聯系起來的機體,教師是傳授知識和技能以及實施行為准則的代言人」。因而,傳統教育的弊病是顯而易見的:「傳統教學的計劃實質上是來自上面的和外部的灌輸。它把成人的標准、教材和方法強加給只是正在逐漸成長而趨於成熟的兒童。差距是如此之大,所規定的教材、學習和行動的方法,對於兒童的現有能力來說,都是沒有關聯的。……盡管優秀的教師想運用藝術的技巧來掩飾這種強制性,以減輕那種顯然粗暴的性質,它們還是必須灌輸給兒童的。」由於傳統教育把教育的「重心」放在教師和教科書上面,而不是放在兒童的本能和活動中,於是,兒童只能受到「訓練」、「指導和控制」以及「殘暴的專制壓制」。去除這種弊病的出路是使教育實現重心的轉移。「我們教育中將引起的改變是重心的轉移,這是一種變革,這是一種革命,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學的中心從地球轉到太陽一樣的那種革命。這里,兒童變成了太陽,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則圍繞著他們轉動;兒童是中心,教育措施便圍繞著他們而組織起來。」把教育的重心從教師、教材那裡轉移到兒童身上,這就是杜威倡導的「新教育」(或「進步教育」),也就是「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

『柒』 簡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

1、「兒童中心論」

杜威認為,學校生活組織應該是以兒童為中心,一切需要的措施都應該是為著促進兒童的生長。

2、「從做中學」

杜威認為兒童在出生後對每一件事都是要學習的,但是他們只有對真實的活動本身產生了興趣,才會對活動中產生的一切進行觀察;然後發現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

杜威是美國哲學家、教育家,實用主義的集大成者,杜威建造了實用主義的理論大廈。他的著作很多,涉及科學、藝術、宗教倫理、政治、教育、社會學、歷史學和經濟學諸方面,使實用主義成為美國特有的文化現象。

(7)論述杜威教育思維和教學方法擴展閱讀

1、主要著作

《哲學之改造》、《民主與教育》(Democracy and Ecation,或譯為《民本主義與教育》)、《自由與文化》、《我的教育信條》、《教育哲學》、《明日之學校》、《兒童與教材》、《追求確定性》(The Quest for Certainty,1929)、《心理學》、《批判的理論學理論》、《學校與社會》、《經驗和自然》、《經驗和教育》、《自由和文化》、《人類的問題》。

2、人物影響

杜威的教育思想曾對二十世紀上半葉的中國教育界、思想界發生過重大影響。民國時期一些重要人物如胡適、陶行知、郭秉文、張伯苓、蔣夢麟等均曾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留學,曾是杜威的學生。

杜威反對傳統的灌輸和機械訓練、強調從實踐中學習的教育主張,對蔡元培、晏陽初以至毛澤東等都有一定的影響。

『捌』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基本原則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基本原則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關於教育的定義,杜威認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為「經驗改造」。
教育能傳遞人類積累的經驗,豐富人類經驗的內容,並用經驗指導生活增強適應社會的能力,從而把社會生活維系起來和發展起來。
二、「學校即社會」 。杜威認為人們在社會中參加真實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長和改造經驗的正當途徑。 所以教師要把教授知識的課堂變成兒童活動的樂園,引導兒童積極自願地投入活動,從活動中不知不覺地養成品德和獲得知識,實現生活、生長和經驗的改造。
三、教育不應該有目的。杜威認為,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會,教育只是外力強加於受教育者的目的的。在民主社會中就不同了,應奉行無目的論。但他又強調教育在改進社會方面的效用。
四、關於教學內容的設置,杜威建議「不是科學……而是兒童本身的社會活動」。具體地講是學校安排種種作業,把基本的人類事物引進學校里來,作為學校的教材。
五、在教學方法上,杜威主張「從做中學」,他認為兒童不從活動而由聽課和讀書所獲得的知識是虛渺的。
六、強調道德教育。杜威說:「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終的目的。」「道德過程和教育過程是統一的。」杜威認為,德育在教育中佔有重要地位。杜威強調道德才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力量。在實施方面,杜威主張「由活動中培養兒童的道德品質」,要求結合智育達到德育的目的。

閱讀全文

與論述杜威教育思維和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