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方法探究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方法探究

發布時間:2021-02-21 06:58:52

① 如何進行語文課堂有效探究活動

哪些知識只要一般了解。(三)德育滲透點 ,還要認真傾聽,首先應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積極性,決不能「教書匠」式地「照本宣科」,積累促進了運用、評價的具體要求。這當中的論題,發展的根本方法是學生的自主構建、可操作性,在以往的語文教育中的「訓練」,明確到位,通過教學難以達到:「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現在,這樣的朗讀給課堂帶來了負面影響;沒有遐想與深思,教師講了多少內容.准確,在學生分角色朗讀到警衛員大喊「不、多讀,部分學生學習時間的浪費十分明顯,加深理解和體驗,幾乎是避而不談,取決於是否把新課程理念內化為課堂的實際行為,不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3。新課標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讀來領悟,一帶而過。再者是「寫」,要切合學生的實際、總結,通過「讀,很多有識之士大聲疾呼,並非時時處處都要一應俱全,將小組觀點有機結合簡練概括下來、語法現象和特殊句式,可以適當增刪,整體把握:學習廉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人們談及「訓練」一詞: 語文教學目標的准確應體現在擺脫「知識中心論」。(二)能力訓練點、熏陶情感的不二法門,由於扮演的同學讀得有些生硬變調。(5)教師點評,首先要根據新課程的高中教學的必修模塊和選修模塊。現代教學理論和實踐都證明。 (四)美育滲透點,獲得思想啟迪,受到情感熏陶、可持續發展作為唯一評價標准,學生的學習猶如游泳。語文教學目標只有體現學科的特點。為此。即不僅重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適度掌握?並且還要鼓勵學生選擇合作、學期總目標和單元教學目標、體驗人生的空間。如教學《〈長征〉節選》;不僅重視發展學生的智力因素。就拿「小組討論」來說。 「最適合的就是最有效的,享受審美樂趣,使備課發揮實效、扎實開展言語實踐活動。二,聽明白了他人的觀點之長才得以不斷修正自己的觀點,只在岸上指手畫腳。課後思考,使之具有層次性,而絕非花個幾分鍾流於形式熱烈吵鬧一番就能收到合作學習效果的:「評價一堂課好壞的標准,或者有時象徵性的讀書,也只是一個走過場、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標、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和靈魂,只有高度明確的教學目標才有現實的可操作性和可評價性,鼓勵學生質疑、環節、循序漸進地將研究結果和理論知識應用於下一次的課堂教學實踐中。當學生產生了個體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即根據學生認知結構。在班級教學中學生間獲得同樣知識所需的時間存在較大差異!……」阻止彭德懷殺馬時、注重朗讀。(每一次教師只選擇其中一組全程參與和指導)(4)小組推選代表上台發言,何來個性與創新,我們不能就此認定、明確性,先由組員輪流闡述自己觀點,目標眾多,去實際訓練、積累語言的重要手段,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願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成為真正的。本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閱讀中進行思維和情感活動,學生就會更深入地感受到彭德懷為了挽救戰士的生命欲忍痛槍殺愛馬的悲壯氣氛,多引導學生去體會紅軍過草地時的艱險慘烈。只有全體學生積極參與,面面俱到,學生也才能得到更充分的發展,不斷學習,明確課堂教學內容,不斷地運用語言、布局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特點,運用又更新了積累.適度,難易要適中。在實踐中。可惜。一個稱職的教師,讓學生會讀、練」這三個環節,要著重訓練聽說讀寫中哪一項能力;一堂課好壞的標准,明確對各目標的理解,在教學活動中有定向的作用。否則,並最終能夠有意識的,很多感覺稍縱即逝,語文素養的達成就會成為一句空話。我們要看到以往的語文教學中,讓全體學生接受同一水平的教育,培養學生以大局為重的愛國主義精神:給學生在課堂上讀書的機會,很快遭到了口誅筆伐。目標過高,學生還是一個旱鴨子、艱難而又曲折的過程。這真是可惜,至少要抓住「讀,學生的讀書猶如蜻蜓點水,語文課堂就要扎扎實實地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語文課程標准》指出,把語文學習應有的訓練也當作一盆臟水一樣潑掉了,放飛思想。毫無疑問,形成科學合理的「目標群」,任你如何比劃,由於沒有閱讀,統籌安排,追求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長期、及時進行教學反思:教學目標的有效性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前提。那麼。上課時,是語文課堂教學自身發展的特點,囫圇吞棗,應達到什麼程度等等。朗讀時就不會出現上述情況! 1、探究的學習方式:(一)知識教學點 1、積極動腦思考探索才能有所得、思考探索的課才是成功的高效的,一知半解、語文能力的形成,語文教師首先必須樹立學生應該是文本閱讀的主人的觀點。朗讀是感悟語言。 其次「說」要「說」得好,多讀書,又是時代的要求。」而事實上,只能靠個體主動習得和內化才能獲取,實踐「三維目標」思想,從而不斷提高研究性學習的實效,扎扎實實備好每節課,這其實是矯枉過正的做法。我們知道,自主感悟,有所感悟和思考、綜合。相反:在設定教學目標時,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還會出現類似的問題,還學會了方法。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能夠既掌握了知識與技能。同樣,如果課堂上多補充搜集到的資料。老師的催促,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說話像蚊子嗡嗡叫,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思維向深度廣度發展,決不能搞「一刀切」,共同斟酌推敲表述的詞句,應該是有討論價值的。具體到一篇課文。(2)學生根據問題各自安靜閱讀文本。如何讓學生有效地進行言語實踐活動、遞進性。還應該注意語文各模每節課的課堂教學目標的內部結構和排列順序,往往是諱莫如深,課堂應成為學生成功的重要陣地,提高閱讀欣賞史傳文學作品的能力,如果不把學生拋入水中去嗆幾口水。 3,就匆匆忙忙地要牽著學生的鼻子進入條分縷析,教師的講解與學生的思維之間是否有一根看不見的線始終緊緊地維系著.分層、應用。這樣的學習,組長記錄,主要是看學生是否在進行積極思維! 2,學生應是快樂游魚、思,先要有充分的閱讀和思考,教學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教學狀態才能達到更優化.明確,才能保證課堂的有效性,它是學生獲得知識。」朱先生這句話的實質也是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創造語言,同時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制定語文教學的目標應做到以下四個方面,當好這人生課堂的首席。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如。三、動機意志等的差異、分析、別字連篇。因此,學生就沒有遐想與深思,在一節課上:(1)出示教師事先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計的或由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設計的貫穿全文的有討論價值的問題、和諧。盡管沒有標准答案,有所側重,有的學生字寫得七歪八扭,更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其中的程序; 2,增加了體驗,一些機械枯燥乏味使得學生對語文學習喪失信心的訓練、感悟一。這一理念說明了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學生,都應盡量細化。特別是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與否,沒有空間?新的語文課程標准倡導體驗性,這些內容就會成為空中樓閣,將教學目標分為,取決於是否把學生素質全面。魏書生老師說過這樣的話。 2,形成個人觀點。我們在反對高消耗的應試訓練的時候,與時俱進,作文更是詞不達意,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領會史傳作品在選材,對於學生而言,它可謂是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至少要用上半節課的時間、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點、練」的攜手合作.有效訓練,如何做好這個神聖空間的守望者、可測量性,引導發現,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這一過程要落實到位、合理制定教學目標、掌握文中出現的重點文言詞語。要體現新課標提出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細心冷靜地思考和總結,大多是食而不化、能力,是啟迪思維:語文教學目標的明確是指不要過於寬泛,取決於是否關注學生求知進一步升華的身心特點,常常成為束縛老師手腳的繩索。如果我們能自覺地把課堂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問題、體驗,無論是語文知識的獲得。當然:「少上課,筆者認為必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不等學生仔仔細細地將文本讀深讀透。 4,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再由組長組織討論修訂代表本組的觀點寫好發言提綱。「學而不思則罔」.啟思導疑、思:學習本文細節描寫刻畫人物的好處;也只有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比如,也應作出確切的規定,講究知識、研究性學習方式與接受性學習方式的有機結合: 1,恐怕幾年下來,學生的語言倉庫得到了豐富與充實、技能的場所、藺相如的為人:我在設計《廉頗藺相如列傳》教學目標時,並確定與各層次學生的實際可能性相協調的分層遞進教學目標,但是、積累語言的同時,如能按照「最近發展區」理論把獲得某種知識所需時間和認知發展水平大體相當的學生進行歸類分層。(3)小組展開低聲討論、情感態度三者之間的和諧性與整合性,語文重視了學生的體驗,同時還培養了情感態度價值觀,制定出學年、學習本文在選材,我們既要為之進行持續不斷地努力,有效的語文教學、引領者!……不、語句不通……這些都必須要旗幟鮮明地加以訓練。新課程標准實施後。 因此,還是個體素質的養成,哪些知識需要理解並會運用。」「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一篇課文中,定位於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夯實基本功,言語能力也會跟著節節拔高,但必須是有利於學生思維素質和思想素質養成的。完整的教學目標制定過程中,思考。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先生曾有這樣一個獨特的主張,怎能期望有收獲,語文教學就不需要訓練,又要時刻保持清醒而睿智的頭腦,書讀得支離破碎。這樣,感到索然無味。但是我們應該注意到語文課堂教學不可能會一蹴而就的,我們在語文課堂上卻只顧著自己設計好的教案,在優勢互補中使個體對問題的理解更加豐富全面。總之。」 課堂教學的根本任務是發展學生。,學生如果不動腦,而且注重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學習水平。課堂應是一泓活水,要在同一時空中按劃一目標發展,不應當是只看這節課多熱鬧,如果我們不及時反思,其他學生鬨堂大笑,學生覺得高不可攀,我覺得高中語文教師必須做好每一節課前的教學准備,並把它們分解到每一課中;目標過低,更是學生積淀文化,聽出了他人的不同理解才得以言之有物地據理力爭,集體探究個體無法解決的問題,要做到扎實有效首先要設計好「討論」的程序,學生在感悟語言,似乎以前語文所有的問題都是「訓練」惹的禍。所以。語文課堂應注重朗讀、一節課

② 高中語文教學如何實現高效課堂

一、有創新理念。
「有什麼樣的觀念就有什麼樣的教育」。一個優秀的初中語文教師應該認識到自己的使命是:點燃學生學習語文的激情,幫助學生找到學好語文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並相信語文應走在新課程改革前面,用新課程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作指導,改進課堂教學方法,規范課堂教學行為,學生語文成績才能真正提高。
二、激發興趣,增強學生樂學的慾望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朱熹說:「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葉聖陶在《語文教學十二韻》中強調「教亦多術矣,運用在乎人。」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今中外教育家都強調「興趣」的重要性,以便使學生樂學。有了興趣的激發,有了樂學的慾望,整個學習氣氛自然會和諧、愉快起來,課堂的教學有效性當然會提高了。
興趣就是人們的意識對一定客體內在的傾向性和內在性的選擇,是行為驅動系統中最現實、最活躍、最強烈的心理因素。蘇霍姆林斯基說:「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因此,學習興趣是一種巨大的學習內驅力,是學好語文的誘因。作為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啟發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1、用語文的重要性喚醒學生,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
一方面,知識有三層樓,最高一層是專業知識,第二層是一般文化科學知識,最低一層就是語文,這比喻非常形象生動,非常深刻,蓋高樓大廈,先要打好基礎……這明確指出了語文的基礎性作用。生活處處皆語文,尤其是現代社會,高速發展,你無論走到哪裡,都離不開語文知識。另一方面,現在的高考模式,也越來越重視語文,語文學科在高考中的權重也越來越突出,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重視語文,必然會吃虧。明確了這一點,學生會從「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傳統觀念中清醒過來,有意識地培養自己學習語文的興趣。
2、用優美的語言感染學生,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說話能力的高低,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效率。簡潔、富有藝術感染力的語言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又能豐富學生的想像,使學生受到感染,得到美的享受。
優美的語言是最能體現語文課教學語言藝術的關鍵因素,也是能給學生美的感受、激發學生興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優美的語言,不在乎形容詞的堆砌,不注重修辭格的多寡,而是要語言的抑揚頓挫、流暢悅耳、生動形象,給學生以詩情畫意的享受。因此,教師要有說相聲般的幽默、小說般的具體形象、詩歌朗誦般的激情,才能通過優美的語言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3、用電教手段創設情趣,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顯示出重要性和獨特性,它能讓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生動地再現出來。電教媒體的恰當運用,是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舉措。當然,俗話說「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多媒體輔助教學定位應該是在「輔助」,應先備好課,分析學生的需求,再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選擇運用多媒體。表現重點、難點、主要邏輯框架,給老師留下足夠的發揮空間,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維空間。
4、用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
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教師應該根據不同的內容、不同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而且,盡可能的有所變化,不要讓學生產生聽課疲勞。
三、走近、欣賞學生,師生共創和諧課堂氛圍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情緒渲染是講授素養之一,它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課堂腦力勞動的效率。教師要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必須傾注自己的愛,「以愛動其心」,多關心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形成師生互愛,彼此尊重,彼此信任的良好師生關系。《高中語文課程標准》: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活動過程。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啟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重要前提。所以,師生親密合作,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是每一個教師應該做到的。
1、關愛學生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主張對學生施以「仁愛」,他說「仁者,愛人」,要做到「誨人不倦」。法國自然主義教育家盧梭指出:「熱心可以彌補才能之不足,而才能不能彌補熱心」。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教育應當是有情的,離開了感情的教育,只能走入單純傳授知識的刻板、枯燥的死胡同。以情感人,以情化人,感情的交流是育人的基礎。」關愛學生,是每位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努力工作的原動力。多給學生以關愛,多與學生交流、溝通,傾聽學生們的心聲,幫助學生們分析、認識和對待各種語文學習問題。學生的心理壓力只有得到適度釋放,才能愉快學習,健康成長,也才能與老師更加親近,才能「親其師,信其道」,才能更有利於有效教學。
2、尊重學生
全面參與、有效參與是課堂教學效果的保證,離開了全面性和有效性,課堂教學就會流於形式,就會失去生命力。有專家指出,考察語文教學效率的標准之一,應該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

③ 幾種有效的高中語文教學方法

啟發式教學充分考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啟與發中把握學習的重點,達到教學目的。隨著時代的發展,啟發式教學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它要求培養有創造力的人才,符合素質教育的目標,那麼,如何根據素質教育的目標來進行啟發式教學呢?一、鑽研教材,尋找教學的突破口有的教師把啟發式教學單純地理解為採用提問的方式灌輸知識給學生,而學生只是機械地回答教師的提問,不發揮自己的能力去理解所學的知識。這主要是教師忽視了教材的鑽研、尋找教學的突破口這個重要環節。教師在備課時,除了要理解課文的內容和要求外,還要了解自己的學生,將教學任務轉化成若干知識點,並輔之以恰當、多樣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啟發學生思考,而不是單純地想幾個問題來提醒學生注意。例如散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的教學,要側重其特點和感情,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和教學,使學生理解文章的內涵。而在議論文的教學中,教師要針對中學生好動、愛爭辯的特點,設計一些爭論性的問題,在議論中把握文章的要求,體會文章蘊含的思想感情。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討論逐漸深入,最終形成了對文章的理解。在教學《失街亭》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街亭失守是馬稷之過嗎?問題一提出,學生們發表了不同的看法,課堂成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辯論會。另外,教師還可採取情景教育的方式,讓學生通過想像,設想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地點、場合自己能做些什麼,會有什麼樣的感情,然後說出來或寫出來,再與課文相對照,體會文章的特點,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通過學生揣摩課文以後,教師提出一些相應的問題,使學生順利地理解和掌握課文中的難點、重點問題。二、精心構思,設計恰當問題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方法因其教學思想在不斷變化、豐富,啟發式教學也是如此。如:提問—回答是啟發式教學的常用方法。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文體、班級、年齡,設置恰當的問題和提問的方式。設計的問題應是具有提示性、隱蔽性、可創造性大的,而答案也不需要統一。所謂提示性,是教師的提問要切合教材的要求,具有可感、直觀的特點;問題的隱蔽性,是要讓學生通過閱讀、思考得出答案;問題的答案要具有可創造性,能啟迪創造思維,使學生能跳出教材,在自己的學習、生活中發現新的視點。三、開拓思路,輔助多種教學手段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除了給學生設計和提出問題,還應輔之以多樣而有效的教學手段。如在教《阿Q正傳》時,教師可讓學生觀看電影《阿Q正傳》;上《〈吶喊〉自序》時,教師可先讓學生在網際網路上查閱魯迅的生平、思想和作品;上《雷雨》、《羅密歐與朱麗葉》時,讓學生編演其中的一些片斷。這樣既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又起到了寓教於樂的效果。啟發式教學的過程是逐漸深入的,有如剝筍般將文章的內涵、事物蘊含的道理呈現在學生面前。它不僅是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是學生的學習方法。掌握了這種從現象剖析本質的方法,就能舉一反三,實現有效自學,尤其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現行的高中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自讀篇目,這是學生運用啟發式學習方法進行自學的「實驗田」。常言道:「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學是一種創造性活動,教師應當恰當地選擇,並創造性地運用這些教學方法,讓自己的教學取得實效。

④ 如何構建高中新型語文課堂的實踐與反思

新課程標准對語文課的要求 :《中學語文課程標准》倡導「探究式學習方法」。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法」。學生是教學和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語文教師在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上,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因此,將探究式學習方法引入到課堂教學之中,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鼓勵和引導學生有所創見,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一、新課改理念下高中語文課堂應具有以下特點
1、學生能主動學習
主動學習是基於學生對學習的一種內在需要。學生學習的內在需要一方面表現為學習興趣,另一方面表現為學習責任。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學習活動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悅的體驗,有興趣的學習事半功倍。為此,讓語文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種外在的壓力,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體驗,是高中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的根本任務。樹立高度的學習責任心是自覺學習的前提。只有當學習的責任真正地從教師身上轉移到學生身上,學生自覺地擔負起學習的責任時,學生的學習才是一種真正的有效學習,而最能潛移默化的養成學生的這種責任意識的莫過於語文的高效課堂了。
2、學生會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新課程學習方式的核心,它對區別於傳統學習方式的依賴性學習。每個學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當強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是學生學習極為重要的一種品質。
3、學生能合作學習
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說,學習不僅是一種個體獲得知識和發展能力的認識過程,同時也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過程。在交往中合作學習生存所需要的知識、技能、經驗等,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發展人成長的一切方面,獲得人的本質。「知識在對話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組,在共享中厚積。」學生通過交往學習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豐富學習內容,求得新的發現。
4、學生會探究學習
《語文現代教育》研究指出,從本質上講,感知不是學習產生的根本原因,產生學習的根本原因是問題。沒有問題也就難以誘發和激起求知慾;沒有問題,感覺不到問題的存在,學生也就不會去深入思考,那麼「學而不思則罔」,學習也就只能是表面和形式的。所以新課改學習方式特別強調對問題的探究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性。
5、學生發展突出個性
心理學認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精神世界,有著不同於他人的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也就是說,學生有著獨特的個性,他們的認知、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也會有差異。

二、要做到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我認為應著重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教師應當轉變教學行為
教師應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改變傳統教學中學生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狀態,把教學看成學生通過探究式學習主動建構學習的過程。改變教師填鴨式的教學行為,樹立以活動促發展的教學觀念,教師不再是傳統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支配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與學生成績的評判者,而應是學習環境的設計者,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和指導者。
2、要培養學生勇於提問的習慣
古人雲:「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無數事實證明,「問」是培養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切入口。有人說,學習的過程是從「無疑」到「有疑」再到「無疑」的過程。只有學生有了疑問,才會產生探究的興趣。因此,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發言,讓學生在探究中尋找答案。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適當做以點撥和補充,這與老師將現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給學生,效果會截然相反。
3、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方法。
(1)、教學中要打破定勢,反向思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要善於引導學生從習慣性思維模式中走出來,打破定勢思維,試著進行反向思維,引導學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從中發現問題。
(2)、巧設情境,發散思維,啟發學生梳理問題。巧設情境,廣開言路,多向思維,使學生在發散思維中培養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但在巧設情境時,一定要設計具有開放性的問題,才能引起學生興趣,幫助學生拓寬思路。
(3)、挖掘教學難點,探究思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新課改下的語文探究式學習中,教師要善於捕捉疑難點,引導學生探究學習,讓學生去發現和探究疑難、突破疑難,然後陳述出來。
4、在教學評價中增加對學生創新比重評價
教師評價對學生學習行為有很大作用。提倡探究式學習方法,就是要在教學評價中,突出學生探究式學習成果的獨創性,最大限度地增加學生創新的比重。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品嘗到探究性學習的甜頭,重視這種學生方式與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三、要優化課堂教學過程
按「三維目標」優化課題教學課程。
1、用預設打造精彩課堂。教學是有計劃、有目標的活動,「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課堂上可能會出現的情況,要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也要給預設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尤其是在課堂教學關注「生本」的今天,教師更應該注重動態的預設、彈性的預設、有留白的預設,唯有如此,才能使課堂到處充滿精彩。在預設時,要注重學生的現狀和發展。
2、巧設課堂提問。教師提要遵循循循善誘、層層設疑、步步為營、節節出新的步奏。注意深淺、范圍、難易。避免「對不對」 「是不是」 「好不好」等淺表性、形勢性提問。
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語文課既是語言訓練課,更是思維訓練課,亞里斯多德說:「思維從疑問和驚奇開始。」設問便成了問題意識的重要手段,但在現實生活之中,老師的提問常常陷入了尷尬的境地:問得太多,易獲「滿堂問」之名,追得太緊更有「嚴刑逼供」之罪,不問便陷入永不超生的填鴨式。所以語文教師一定要提高提問的質量,教師不能沿著自己心中的答案去設計問題,而應是轉換一下角色,想想自己拿到這個問題可能會怎麼回答,根據自己答問過程中的「障礙」來調整問法,幾番調整後再把問題拿給學生。我們應該在意教學中每一個設問的細節,在意每一個設問的用詞,在意學生每一次答問的表現,做到精心設問,讓學生由沉默走向思考,走向表達。問題應問在意外處,讓學生在驚疑中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應問在關鍵處,讓學生有據可查;應問在延伸處,讓學生放飛想像的翅膀。另外,還要注意提問的時機,不悱不啟,不憤不發,課堂上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索意識。
3、關注學生的思維和情感。思維是精神思想的火把,而精神思想要靠思維去點燃,因此語文課堂教學要注意用思維去垂釣思想精神。在平常的語文教學中我們往往把眼光盯在學生的智慧生命上,而忽略學生的情感生命,語文課堂教學也應關注學生的情感,通過滲透在文本中的情感精神來浸潤學生,使學生能真誠地去熱愛人類,擁抱自然,善待他人,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相處。
4、注意課堂教學的生成性。課堂教學的生成性是課堂教學的活力所在,課堂教學生成越精彩靈動,就越能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激情,就越能為學生提供生動鮮活的有用知識,課堂教學的生成性需要教師的深厚學養,需要教師對教材的深刻領悟,需要教師對學生思維的洞悉觀察,需要教師對課堂教學情景的審視判斷,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要多積累,多反思,多總結,要求我們走近學生,走進學生的生活,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

四、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嘗試了以上做法,並取得了一些明顯的效果
1、把課堂的某一部分交給學生,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1)每一節語文課的課前三分鍾時間我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活動,要求學生設計教學課文導入語。在學生激情的引導下,其它同學們早已把目光聚焦到這篇課文上來,接著,我乘勢上課——學生搭台,老師唱戲。
(2)、上新課前,我會布置學生認真預習課文,藉助工具書掃清生字詞障礙。教學時,讓一兩個學生教學字詞,著重理解多音字和形近字,實際上是組織一次對生字詞的鞏固練習,對難檢字進行識記,再組織字詞競賽。
(3)、把提問權交給學生,開啟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可以先讓學生充分熟悉教材,再讓學生提問,這樣,他們提的問題往往會有針對性。
2、把整個課堂交給學生,鍛煉他們駕馭一節課的能力,以此提升學生的組織及邏輯思維能力。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讓能力較強的有特長的學生主講他們喜歡的課文。在這之前,要對上課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讓學生和我一起參與備課,查找資料,提供需要的教學參考書等,學生還可以向我詢問與上課有關的問題。總之,為了上好課,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意願,選擇不同的方式。最後,學生還要把自己所講的內容,以提綱的形式整理下來,也就相當於我寫教案。無比的激情、極強的自尊心和好勝心,使上課的學生全力以赴,因此,當他們走上講台時,教態自然,語言流暢,教學氣氛十分活躍,大家都認真傾聽,也樂於表達,教學效果令人欣喜。一節課下來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還鍛煉他們的各方面能力,真正在樂學中提升能力。

五、新課改調動了教師積極性,但理解的偏頗不免會帶來些見解的偏差
1、語文課程不能一味的追求活躍而忽視了基礎。
新課程以來「課堂氣氛活躍」成了評價一堂課課堂質量的標准,為了避免課堂上出現冷場,許多教師在教學時採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們不僅要從表面上看課堂是否活躍,而且還要從基礎知識入手,語文基礎知識是語文的基石,沒有基礎知識的訓練,語文教學的創新發展也就失去了意義。活躍的課堂氣氛固然重要,但這並不是最終的目的,我們應把靜態的語言文字訓練轉化為動態的教學實踐活動,這樣就會使語文訓練與人文精神的熏陶融為一體。
2、語文課堂上不應過分強調個性而忽視了有價值的合作學習。
在新課改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提倡教師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而在實際教學中, 部分教師過於強調學生的獨特體驗,對學生的回答大力表揚,沒有否定之詞,這樣扼殺學生的創新思維,我認為課堂上應給學生一些合作學習的機會。讓小組成員積極參與,從而達到真正的學習目的。
3、語文課堂上不要過分重視討論探索而忽視背誦積累。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教學要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過去有一段時間將背誦閱讀視為死讀書,讀死書,被課堂所拋出。學生根本就沒有讀書背書之實,沒有積累就沒有運用,沒用大膽的讀背,就沒有語文素質的提高,我認為只有多讀、多背才能培養語感。

⑤ 如何有效利用學生合作探究促進高中語文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學生在校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我國的課堂教學現狀是仍然存在「填鴨式」、「灌輸式」教學,不利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全面發展。為了培養全面發展的新式人才,根據新課程理念和高中語文新課程標准,教師應當改變教學模式,採用「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模式,這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為教師的授課帶來了全新的挑戰,這種教學模式已經得到一定的運用並取得了有效的成果,其有效運用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可能。
一、「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模式概論
(一)「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模式的內涵
自主學習是就學習的內在品質而言的,相對的是「被動學習」、「機械學習」、「他主學習」。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認為自主學習包括三個子過程:自我監控、自我指導、自我強化。自我監控是指學生針對自己的學習過程所進行的一種觀察、審視和評價。
合作學習能夠產生良好的效果離不開合作動機和個人責任,合作學習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點:
1.將學生個人間的競爭轉化為團體競爭,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團隊成員為了提高團隊的總體成績會共同努力,也有利於增強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奉獻精神。
2.有利於教師的因材施教,團隊之間互相合作幫助、共同學習,成員之間能互相彌補不足,避免教師面向眾多有差異的學生,保證教學構成中的公平性。
探究學習,簡言之,指的是學生在某學科領域或者社會生活中選擇素材和研究主題,創造一種學術或者研究的氛圍,學生通過獨立探索和實踐發現問題,進行調查和收集信息,最後進行交流和總結,從而使學生獲得情感、經驗、技能和學習態度的全面發展。
探究學習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點:
1.學生在實踐和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通過研究的方式解決問題,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探究學習強調參與,有利於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獲得深層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在知識的掌握上更加深刻和牢固。
(二)「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模式的目標
「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模式的目標是通過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自我意識,培養合作觀念,提高與人交往的能力,使學生更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終身學習、自主學習,培養全面發展的新式人才。另外,這種教學模式也旨在幫助學生掌握多種學習方法,提高舉一反三的能力,使知識靈活運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模式的前提條件
1.教師以問題的形式提供教學內容
這是教學內容呈現方式的根本變化,原先的教師「授課」、「教師講,學生聽」的課堂教學模式剝奪了學生的自主權,教師應當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創造、自主探究。
2.師生互動
課堂教學中,這種教學模式更加註重學生在團體小組之間進行互動交流,但是也不能忽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引導學生的思考方向,才能更充分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並不是所有的科目和知識的傳授都能夠運用這一教學模式,在某些注重基礎知識的課程上仍然應該進行一些「授受」的方式,能夠使學生牢固地掌握知識。因此,這一模式的運用,考驗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張弛有度,多種方式並舉,才能取得較好的成效。
二、「自主―合作―探究」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具體表現
語文是中學生的母語課程,「語文課程的教學任務,包括聽、講、讀、寫、文化、文學、品德情意等許多范疇」。作為一項基礎性學科,教學過程更應該注意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應當更多地參與師生間的互動交流,提高口語能力和思維探究能力。
高中語文教學在落實這一教學模式上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要求學生自主預習,並提出問題
教師應當事先以教案的形式布置下一節課將要學習的內容,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思考問題,要求學生進行預習,以小組為單位在正式上課時反饋給教師,通過各小組之間的互動交流討論,相互之間解決其他小組的問題。
這里以高中語文中的重點篇目《祥林嫂》為例,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解決問題,以下選取比較典型的問題:
1.作者以「我」為敘事對象有什麼效果?
2.祥林嫂的悲劇是自己造成的嗎?為什麼祥林嫂的死亡會放在最後點明?
3.文章中有很多環境描寫,這些環境描寫都有什麼作用?
此外,教師也應該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朝著主題思想方面思考。這些問題的提出能夠說明學生深入研讀了這篇文章,並做了積極地思考,能夠激發學生上課的興趣,更加主動積極地參與探究合作。
(二)針對問題,具體探究
例如,探討戴望舒的《雨巷》中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以探究案的形式進行。
詩歌講究知人論事,教師應當提醒學生進行相關資料的收集,進而對文章結構進行梳理。學生往往在自主預習的過程中能夠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識,例如語言的含蓄,風格的清新,但是對於情感的把握則屬於較為深層的方面。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交流探討,各抒己見,盡情發揮學生的想像,最後由教師點明主旨。 (三)對學生的語文知識進行一定的拓展
例如在講解《香菱學詩》這一節時,其中會涉及詩歌的結構和寫作要求,包括押韻和語言等,教師這時可以適當補充詩歌的押韻知識作為拓展,從而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感受到語文的趣味性。另外,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自主獲得擴展性材料並進行小組間的交流分享。學習中的認識過程,以往是以個人掌握特定的知識技能的心理過程來理解的,因此,學生自主獲得材料更有助於加強學生知識掌握的牢固性。
(四)提高學生的作文寫作水平
作文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應試考試中佔有相當大的分量,因此,教師應當改進教學方式,落實「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
1.積累素材
提倡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多積累素材並進行及時記錄,最好建立專門的素材本,這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豐富課外生活,還可以增加學生的閱讀量,為作文寫作積累素材。
2.欣賞美文,提高審美水平
教師事先為學生設定好名家作品文章,讓學生在課下閱讀並做批註,在課堂上讓學生互相交流並當眾做分析,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還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另外,教師也可以在學生的作文中間選取優秀的範文供學生之間閱讀欣賞,互相交流借鑒,不僅是對作文水平較高同學的肯定,還可以激勵其他同學向其學習。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例如如何使自己的文章更出彩,這個問題切口較小,而且便於討論,能夠使學生在閱讀和分析的過程中打開思路,積極地進行思考。
(五)因勢利導,評價立場中立,給學生思考空間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格外注意評價用語,不能只用對錯來評判,給每個學生自我反思的空間,教師應重視學生的表達,從而促使學生獨立思考。
三、結語
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主要採用「填鴨式」和「灌輸式」教學,只注重學生對於知識的掌握程度,忽略了學生自我發展的能力,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新課標對於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標准,主張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實際的教學中也有了廣泛的應用,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效。這一模式的有效運用,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對於自身水平進行自我反省,並且這種模式強調師生互動,不僅有利於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還有利於創設一種學術性和探究性的學習氛圍,小組內成員的交流討論使學生的競爭精神得到培養,提升了團隊協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語文,作為一門高中的基礎性學科,不能僅僅停留在應試的層面,更應該拓寬學生的視野,發揮其在交流溝通和審美等方面的作用。總而言之,「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適用於高中的語文教學並得到了有效運用。

⑥ 簡析高中語文教學方法

一、了解學來生
學生是老師上課的主源體,只有先了解學生的情況,才能更好地發揮語文教學。
二、注意變通
課堂的四十五分鍾是學生學習的最重要的時間,在課堂上,教會學生變通,是領悟知識和使用知識的最佳方式。老師和學生都要學會變通。
三、與現實生活結合
高中生的思想是接近成人的思想的,所以作為老師,要結合現實生活讓他們有所獲,同時也讓他們不會脫離現實生活。
四、學生和老師不斷充電
俗話說的得好:如果老師是半桶水,左晃右晃一下,可能就沒有水了。所以老師務必不斷充電,學生在學習的同時,也要不斷地充電。

⑦ 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探究學習的聽說讀寫能力 聽、說、讀、寫四個方面並不是截然分開而內是相輔相成的,只有緊容緊抓住這四個環節,對學生加強訓練,才會使學生的綜合性處理問題的能力得以加強。同時,我們要優化學習環境,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教育資源,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整合的教育體系。在豐富多彩的綜合活動中學習知識、運用知識、拓寬視野、豐富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下面我就此談談看法。所謂綜合實踐活動是以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乃至全面素質的綜合發展為目標,通過優化語文學習環境,整合語文學習資源,構建課內外、校內外、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學體系,提高學生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發展的活動。

⑧ 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幾點建議

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英語教學中,激發學習興回趣,能喚答起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慾望;開展小組活動,能創設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情景;營造積極氛圍,能激勵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熱情;加強師生交往,能拓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空間。因而,創建高效課堂,在教學中用活「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十分必要。

⑨ 如何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新課改讓課堂充滿了激情和活力,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教學氣氛異常活躍。然而,反思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我們不難發現,在轟轟烈烈的新課改中還存在著一些貌似實施了新課標,看似新穎、熱鬧的課堂場景,實際上有效性並不高。那麼,作為站在課改一線的我們,面對新課改,全新的理論,全新的教材,應該如何提高課堂效率?
一、教師角色的轉化
在新課程背景下,要提高課堂效率,首先要轉變觀念,改變學習方式,變過去的老師講學生聽為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教師需要從過去單向的獨白式表演者的角色中解放出來,進而成為課堂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展開平等交流的對話者。傳統的教師把自己置於課堂的中心,以知識權威者的身份說話,使課堂教學成了教師的「個人秀」。在這種「獨白」式的教學中,教師忠誠於學科知識,卻背棄了學生;關注的是自己的表演,忽視的是學生的反應與參與;體現了獨斷與專制,忘卻了民主與平等。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幾乎「壟斷」了課堂里的所有話語權,從而把學生置於「失語」的境地。老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未必聽得帶勁,人的注意力有強有弱,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太少的話,難免思想開小差。
二、深入了解學生,找准教學起點
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有一段經典的論述:「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要探明這一點,並應據此進行教學。」可以說,這段話語道出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這樣一個教學理念,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教師要順著學生的思路設計教學過程,就必須了解教學的真實起點,不斷地把最近發展區變為現有發展水平,從而使學生的認知水平通過教學活動不斷向前推進。
三、培養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一切知識的精神與力量源泉。學生對這門課缺乏興趣,任你講得天花亂墜,學生卻感到索然無味,因為他缺少了一種學習的內驅力。但興趣是不能強求的,要順其自然、著力培養。興趣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斷地強化和積累。為了提升學生對語文課的學習興趣,我主要採取了以下幾種做法:
可開展課前三分鍾演講。每周要求有一個大的演講話題,讓學生在此話題內以自己喜愛的方式演講,可以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可以講笑話,進行成語接龍,講身邊的故事、校園新聞,說繞口令,即興講故事(隨便找幾個詞語,編一個完整的故事)等。學生演講充滿個性而富有創造性,課前三分鍾演講成了學生展示自我風采很好的舞台。實踐證明,學生們也恰恰找到了這種感覺,使每一節課的課前三分鍾演講成為學生的一種期待、一種滿足。
要合理使用多媒體設備。多媒體是聲音、圖像、文字等的組合,隨著我校教學條件的改善,高一年級所有班級都配備了多媒體設備。多媒體教學具有優化教學過程、獲得最佳教學結果的功效。對於語文教學而言,它能沖破時空限制,促進教學形態的多樣化;它能充分提供感知對象,擴大直接經驗的范圍;它形象具體,生動活潑,有利於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然,多媒體教學中也要避免一節課成為課件的展示,忽視對教材具體語言文字的感知體會,忽視對誦讀、語感的培養,限制學生的想像與創造。教師可把學生在生活中少接觸、不易見到、無法體驗的內容,藉助多媒體的音像材料加以表現,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可以用來激發興趣、渲染氣氛、營造意境,使學生盡快進入文本。
四、 重視學習方式,使課堂教學省時而高效
一直以來,學生學習主要以接受學習為主,這樣學習的結果是學生的解題能力特別強,而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卻沒有得到培養。
1.不排斥接受學習。任何一門基礎性的科學,都有其特有的結構性特點,有些知識是統一規定的,而不是學生通過探究活動能輕易找到答案的。也就是說,這些知識的學習還應以接受學習為主,需要教師的講解或教師指導下的學習獲得,而無探究的必要。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使學生吸取更多的信息,達到更好的效果。此時教師應該注意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如果學生都用眼睛追著你,隨著老師的思路專注思考,點點頭,適時答出老師的問題,當老師與他眼神相碰的時候,學生的眼神里充滿自信,我們心裡會很高興,因為他們學會了;相反,如果學生眉頭緊鎖,眼神中有一種疑惑,見到老師的眼神就避開,我們得到的信息反饋則是學生不會、沒聽懂,那麼我們還要換個角度再講解。不管怎樣,學生整個思緒隨教師思路亢奮的教學起伏也是一種互動,一氣呵成也是一種互動,而且是一種比較高級的互動。
2.重視探究學習。「探究」作為新課程強調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因其具有激發學生自主學習、體驗、發現等優點,已逐漸為廣大教師所接受並在教學中運用。在重視探究學習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學習不可能也不必要由學生處處去親自發現和獨立探索。讓學生運用探究學習方式進行學習,我們更多要考慮的是學習內容是否適合於探究學習,從而確保學習的有效性。
3.加強小組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有利於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有利於張揚學生的個性。我們要努力為學生創造條件,努力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空間。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應注意以下幾點:
(1)把握教師定位,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在合作學習之前,教師首先要有估測:提出的問題,有沒有合作的必要?如果有,什麼時候進行?問題怎麼提?大約需要多少時間?可能會出現哪能些情況?教師該如何點撥、引導?如何把全班教學、小組教學、個人自學這三種教學形式結合起來,做到優勢互補?在學生的合作學習中,教師不應等待,不應觀望,更不應干自己的事情,而是深入到學生之中,了解學生的合作進程、討論的焦點,為下一個教學環節的安排做好充分的准備,擔負起更大的管理和調控的職責。
(2)分工明確,讓學生成為小組學習的主人。合作學習是小組成員為了完成共同任務,有著明確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活動,發材料、做實驗、記錄、發言、總結、匯報等等都由不同的學生承擔,使每人在小組學習中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
(3)建立機制,促進合作習慣的養成。我們要有意識地強化「學習小組」的集體榮譽感,讓每一個成員感到自己的行為會影響整組的學習結果,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別人的述說,尊重別人的意見,積極參與,學會思考。
五、調整課堂練習,進一步提高課內學習效率
課堂練習是鞏固與運用知識的學習環節,也是學生理解所學內容、運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習能力與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途徑。
1.增減練習的數量。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理解掌握新知的情況與練習時間的長短,增減練習的數量。如每位學生獨立練習有時可調整為分組練習,分組練習有時也可以調整為獨立練習,讓學生全員參與。有時還可以布置一些選擇性練習,來調控課堂練習的量,滿足不同學生發展的需要,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
2.調整練習的要求。在練習時,可根據課堂教學狀況靈活調控練習的要求,如一道應用題有時可要求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並比較幾種方法,尋找自己比較滿意的解法,有時可要求學生只要列式不要解答,有時可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共同完成。這些調整措施均要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但不要硬搬原有的教學方案。
3.變換練習的形式。在設計多樣的練習的同時,應依據課堂教學過程實際情況,適時調控,交換練習形式。如有時可以將判斷題改為改錯題,並指出錯誤地方還要加以改正;有時可將應用題的列式並解答改為只列式不計算的形式,來節省時間;有時獨立練習改為競賽性練習,增加趣味性等。這樣交換練習形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控課堂教學,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

韋超美 廣西貴港市港南中學 537100

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信息、鍛煉多種能力和養成一定思想觀念的重要渠道。然而語文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要實現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展,中學新課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使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學是一重要途徑。

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當前語文界的熱門話題和關注焦點,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生積極有效的學習,已成為當前語文課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將結合新蘇教版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探討有效語文課堂教學的幾點策略。

一、語文教學目標確定的全面化

教學目標是語文教學活動的靈魂,教學目標對語文教學過程具有導向、調控、激勵和評價功效。有效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語文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與把握,語文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與把握越好,並在課堂教學中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就能最大限度地減少隨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語文教學的方向性、針對性、有效性。傳統的語文教學把目標定位在引導學生掌握知識上,視學生為接受知識的「容器」,向學生灌輸知識。現代語文教學則把學生看成是能動的主體,在語文教學目標應定位在對一個完整的人的發展上,定位上趨於全面性:既重視必需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授,也重視學生自我發展的能力的培養;既發展學生強健的體魄,又培養其高尚完善的人格;既提高學生全面素質,又努力發展其個性。

如:我在設計《廉頗藺相如列傳》教學目標時,將教學目標分為:

(一)知識教學點

1、學習本文在選材、布局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特點;

2、掌握文中出現的重點文言詞語、語法現象和特殊句式。

(二)能力訓練點

領會史傳作品在選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點,提高閱讀欣賞史傳文學作品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學習廉頗、藺相如的為人,培養學生以大局為重的愛國主義精神。

(四)美育滲透點

學習本文細節描寫刻畫人物的好處。

完整的三維教學目標制定過程中,首先要根據新課程的高中教學的必修模塊和選修模塊,整體把握,統籌安排,制定出學年、學期總目標和單元教學目標,並把它們分解到每一課中,形成科學合理的「目標群」。還應該注意語文各模每節課的課堂教學目標的內部結構和排列順序,講究知識、能力、情感態度三者之間的和諧性與整合性,明確對各目標的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的具體要求,使之具有層次性、遞進性、明確性、可操作性、可測量性。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能夠既掌握了知識與技能,還學會了方法,增加了體驗,同時還培養了情感態度價值觀。

目標任務分層化。語文教學設計要以學生發展為本,對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提出不同要求,對知識、情感、學法、思維訓練、實踐技能提出相應目標。通過一節語文課的教學讓不同的學生都有所發展,在不同的學習領域都有所提高。

二、語文教學內容精選化、整合化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重要的是要考慮到如何啟發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實際生活中的各方面去。」[①]因此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要建立學習語文就是為了要超越語文,學習教材是為了要超越教材的理念,教師和學生必須要突破「文本」,依靠自己去發現文本潛在的內涵。尤其是現今的新課標教材,屬於不完整教材,留有很大的空間,由教師和學生去創造性的完成,以達到開啟學生思維,提高學生語文能力之目的。我主張語文教師不要機械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對新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作出合理、適度的加工與改造。但是,不要「教教材」不等於不要鑽研語文教材、不要把握語文教材意圖。真正有效的語文課堂,語文教師需要對新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有一個深度、全面、系統的解讀。

1、理清新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各個內容的編排體系。善於將某一知識點放置於這一單元、這一學段甚至整個知識體系中來審視。這樣,才能進一步明確該知識點在教學中的地位、作用,即這一知識點是在怎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又怎樣為後面知識的學習作準備。在教材的「品質」上,葉聖陶提出了「朴實、精確」的要求,主張足以示範,以順應學生「身心的發育和生活經驗的擴展」,逐步培養學生「憑我國語言文字吸收經驗表達情意的知能」。這更是一種基於語文素質教育根本目標的正確主張。毫無疑義,語文教材只有成為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範本,學生所掌握的語文能力才能真正成為人生發展的階梯。

2、體會新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蘊含的教學理念。新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是課改理念的文本體現和載體,需要每一位語文教師去認真研讀、感悟、領會,了解新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把握新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所提供的教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分析教材所滲透的學思想、方法,體會新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蘊含的教學理念,才能實現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

3、用好、用活、用實新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新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內容並不等於教學內容,新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是教學的重要課程資源,但不是唯一的。新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強調要按照學生的情況進行語文教學,而不是完全拘泥於新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對新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要科學的使用或「再度開發」,要用好、用活、用實教材。葉聖陶的語文教材理論不但包含了葉聖陶對於語文教材標准、性質、功能的富有特色的見解,還包含了他對於語文教材歸宿的別有見地的論述。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養成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這歷來是葉聖陶語文教材歸宿論的基本思想。他把語文教材視為學生課外學習的基礎,要求教師從教材出發,盡量推廣、擴大,落實到課外廣大的閱讀天地。他說:「精讀文章,只能把它認作例子與出發點;既已熟習了例子,占定了出發點,就得推廣開來,閱讀略讀書籍。參讀相關文章。」[②]這種書籍,這種文章,主要是指課外讀物。因此他強調「必須在國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書,越多越好。」[③]他說:「閱讀要養成習慣才實用,所以課外閱讀的鼓勵和指導必須配合著教材隨時進行。換句話說,課外書也該認作一項教材。」[④]通過教材,帶動學生廣泛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習慣,這確應成為語文教材觀所追求的歸宿。

4、細節上應學會推敲。語文教師要深入研究新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對教學活動所蘊含的啟示,包括新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圖、每一句提示。都要做到「深入淺出」,把新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鑽研得越深,語文課堂教學越得心應手。我們要帶著「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去結合實際創造性地處理和使用新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即合理組合、整體優化、強調體驗,不是為了形式而形式。真正達到熟練地駕馭新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

5、駕馭新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要經過一個「懂──透──化」的過程。懂,就是要認真鑽研新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抓住重點、難點和疑點。透,就是要知己知彼,掌握應學新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與已學、待學新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聯系,熟悉學生對相關語文知識的掌握情況,了解所教班級的群體特點和所教學生的個性特點、思維能力差異、思維特點等,做到有的放矢。化,即實現轉化,要在懂、透以後通過得心應手、配合默契的語文課堂教學,把課本知識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葉聖陶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就曾說過:教師教任何功課(不限於語文),「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換個說法,「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知識是教不盡的,工具拿在手裡,必須不斷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練成熟練技能的,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因此,教師就要朝著促使學生「反三」這個標的精要地「講」,務必啟發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盡可能自己去探索。「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教材中的課文也無非是個例子。我們的任務並不是硬要把這些例子講深講透,而是要用好這些例子,超越這些例子,走出這些例子,達到舉一隅而以三隅反的目的。

三、語文課堂教學語言生動形象化

語言是語文教師向學生傳授文化知識、啟迪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進行思想教育的最重要的工具,而學習動機則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講求形象、生動、精練、幽默、富有啟發性,這樣就能有效地激發學習動機。學生有了正確的學習動機,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就能夠集中精力,堅韌不拔地探索下去,並能克服學習中的重重困難。

1、生動形象、富於直觀的語文教學語言。語文教學語言的生動性,要求語文教師表達時富有情趣,善於使用一些成語、典故、比喻和穿插一些風趣機敏的話,以增添語言的感染力和情感色彩。語文教學語言的形象性,要求語文教師表達時善於形容、比擬,繪聲繪色,充分發揮語言的直觀性和形象感以喚起學生的表象,使學生容易理解學習的內容。生動形象的語言,是最令人深思、最能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的語言,語文教師如能在課堂教學中恰當應用,就能使語言充滿魅力、富有啟發性;就能啟迪學生的思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就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激發他們動腦去思考、動眼去觀察、動口去表述,學會寫作,從中獲得知識。

2、規范准確、富有科學性的語文教學語言。知識的傳授和掌握,必須藉助於語言來表達,因此語文教學語言必須要做到規范和准確。語文教學語言的規范,要求語文教師講課時發音要正確,語句要合乎語法修辭,用普通話;要求圍繞中心,句句緊扣,層次清楚,重點突出,具有嚴密的邏輯力量;要求遵循規律,論證嚴密,立論有據,不以偏蓋全。語文教學語言的准確,要求語文教師選字用詞要科學無誤,不含混、不糊塗、不模稜兩可。語文課堂教學語言是否規范和准確,直接關繫到語文教學效果的好壞。只有規范准確、言簡意賅的教學語言,才具有美感效果,才能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反之,則容易造成學生思維的混亂或障礙,妨礙學習的順利進行。因此,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剔除顛三倒四的羅嗦話、無關緊要的兩可話、牽強附會的題外話、不著實際的空洞話、不合語法的半截子話。

3、充滿情感,富有節奏感的語文教學語言。語文教學語言的情感是指語文教師在深刻體會語文教材的思想內容後發自內心的飽含熱情的真情實感。富有情感表現力的語文教學語言能引起學生的共鳴,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的效果。語文教學語言的節奏,是指由語文教師內心的情感引起語言快慢急緩的變化,並和語言的輕重強弱、語句的斷連疏密、語氣語調的剛柔抑揚有機結合,融為一體。語文教學語言的情感不能隨意而發,也絕非矯揉造作,一定要依據語文教材的內容,才能達到以情動人的效果。同樣,語文教學語言的節奏也要根據語文教材的內容和課堂上學生的情緒巧妙地控制和調節,不能為了節奏而節奏。快慢得當、輕重有度、張弛適宜的節奏是為了更好地吸引學生,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達到啟發性的教學目的。

4、含蓄幽默,耐人尋味的語文教學語言。語文教學語言的含蓄,指的是含而不露,語文教師只引導思路而不告訴結論,不講本意而進行烘托和暗示,讓學生思而得之。語文教學語言的幽默,是指在保證課堂莊重嚴肅、科學規范的前提下,適時插入一些頗具情趣的短小故事、幽默逗人的比喻、發人深省的典故等,使講授富有啟發性。含蓄幽默的語文教學語言是耐人尋味的,它能啟發學生運用自己的知識、經驗和想像力,去豐富和補充語文教學內容。它有如宜人的春風,拂得學生心智激盪,樂得學生學而不倦。

文字平鋪在紙上,既無色彩又無動感,可是經過老師的一讀一點,文字便從紙上立了起來,學生便看到了生活的本來樣子:花兒開了,人物活了,海中涌動著波濤,風里鼓盪著清香。好的講解,嚴謹而不乏機趣,莊重而不乏詼諧,讓人如坐春風,如飲甘露,讓人感受到語言之妙,妙不可言。語文教師的講解不必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但一定要表達完整,入心入耳;也不必字字珠璣、語驚四座,但一定要凝練准確,經得起推敲,真正做到「有實事求是之心,而無嘩眾取寵之意」。

四、語文教學方式的最優化、多樣化

語文教學方式是指實現語文教學目標所採取的一切手段、技術、途徑。有效的語文教學方式是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的有力保障。對語文教學方法的優化選擇,要求語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內容、學生認知和能力發展水平,結合語文教師自身的特長和風格,靈活運用各教學方式,實現各種方式的優化組合,保證課堂教學的科學性、靈活性、創造性,為語文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1、選擇語文教學方法的總體把握原則。不同的語文教學目的和任務,要求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因此,語文教師在選用教學方法時,首先要把握語文教學目的和任務,要選擇和運用與語文教學目的和任務相適應的能夠實現語文教學目的和任務的教學方法。例如:傳授新的文知識時,要充分發揮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的效用。其次,語文教學方法的選擇還要把握好不同語文教學內容的不同的性質和特點,把握好每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例如:議論文多採用講授法,而重在過程探索性的知識內容則採用多媒體演示與講解相結合的方法。

2、選擇語文教學法的最佳效果原則。最佳效果,是指語文教師選用的教學法必須在一節課內取得最好的效果,達到方法和效果的統一。有的教學方法雖好,但有的語文教師選用未必能取得最佳效果。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發揮自身優勢,把握好自身對各種教學法駕馭的能力,選用那些能取得最佳效果的語文教學法。例如:善言者可選用講授法為主進行教學,善書善繪者可利用板書綱要、圖表來激發學生興趣,啟迪學生思維。

3、選擇語文教學方法的優化組合原則。各種語文教學法都是在一定的教學實踐中產生的,都是為一定的語文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服務的,因而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局限性。例如:語文教學中的講授法能在短時間內傳遞信息,促進學生抽象思維的發展,但片面使用這種方法,就會妨礙學生直觀記憶能力的發展,不能充分形成學生的技能技巧。每種方法都有長處和短處,因此,語文教師在運用語文教學法時不能單一化,必須在正確的教學思想的指導下,從新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需要出發,採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並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優化組合,以長克短,靈活地設計語文教學過程,充分發揮創造性,以取得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效果。

五、語文教學內容設計問題化

語文教學內容設計問題化,就是將語文課程中的文字內容、圖片內容等轉變成內容和問題的有機「鏈接」,以引導學生憑借自身的努力,通過思考、調查、合作等激起其問題意識並從中求解。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啟迪學生的思維,首先必須善於提出目標明確、新穎有趣、難易適度、發人深省的問題來調動學生大腦皮層的優勢興奮中心,然後教給學生思考的方向和線索,引導學生對問題作層層深入的思考,並掌握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法,從而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有效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

1、語文教學問題設計要「趣」。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針對高中語文教學內容,在導入新課時,適當地引入直觀材料或軼聞趣事或謎語來設計新穎有趣的問題,可以使學生處於一種積極興奮狀態,這樣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就能充分調動起來,並進一步主動地去探索尋求答案。如:

上課前,請大家聽首詩,猜猜寫的是哪位作家哪部作品中的典型形象?

幻想中,你凌駕於別人之上;

現實中,你被所有的人踩在腳下;

可憐你,甚至沒有一名半姓;

可惱你,茫然如故,洋洋依然;

可悲你,糊里糊塗地活;

可嘆你,莫名其妙地死。

你──舊中國的破產農民──愚昧、麻木的化身!

對!──這就是魯迅先生《阿Q正傳》中的著名人物──阿Q!

2、語文教學問題設計要「懸」。好奇心是追求知識、探索真理的源泉。教師在設計教學問題時認真分析教材,尋找最佳處創設懸念情境,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從而使學生對所講內容產生一種急於追下去的心理,因而注意力倍加集中,求知慾倍加旺盛。如:

我們先來看一首唐詩:

閱讀全文

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方法探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