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教師如何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
一個優秀的教師從來不需要維持課堂秩序一些教師能深入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案,但講課時卻收不到滿意的效果。究其原因,在於教師未掌握系統的運行和控制規律,不善於隨機應變地採取調控措施。教師應如何對教學過程進行有效地調控呢? 首先,教師要善於從多渠道獲取反饋信息。教學過程的可控程度,常取決於信息的交流暢通程度,特別是取決於反饋作用。所以教師要善於充分利用各種反饋方法,隨時收集從各個渠道來的反饋信息,才能針對信息進行有效地調控。 其次,要及時從多方面調控課堂教學。教師從反饋的信息中,發現教學現狀與教學目標之間的差距,從多方面進行及時、全面、有效地調控。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控制:①控制環境,主要控制師生雙方情緒。②控制知識,教師傳遞知識信息要注意知識的數量、難度及傳輸速度是否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與接受能力。③控制思維。思維調控的目的在於讓學生的思維處於最佳積極狀態,保持連續性與及時性。 第三,要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學生的自控能力。 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不斷解剖自己,及時找出知識與學習方法上的缺陷,及時修正自己,使自我組織活動有效展開,自我適應、自我調控能力增強。 總之,調控的目標是:一個優秀的教師從來不需要維持課堂秩序。 教師控制學生注意力的六種方法: 方法一:教師可運用多種音量的技巧捕捉和保持學生的注意力,講到關鍵句子和短語時提高音量或降低音量,通常能達到更佳的效果——「高聲私語」能使言語更傳神,還可運用感嘆句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重點。 方法二:運用短暫的沉默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沉默是教師最有力的工具之一,這能引起學生注意所學內容,激發思維。比如,講完一課的重點後停一下,然後,再輕聲細語地重復一遍,或向全班提出問題後,有意地停頓,暫不要求誰來回答,只需考慮。 方法三:教師講到主要詞語或句子時運用高音以避免學生精力分散,運用這一技巧淹沒學生的吵鬧聲。如果學生是竊竊私語,這辦法效果更好。 方法四:用微笑的面容、用愛撫的眼神、用柔和的聲音,增強親和力,使教師的言行似涓涓清泉,注入學生的心田。 方法五:在邏輯上與講課的內容保持一致。運用幽默、笑話等寓於講課之中。方法六:發現精力分散的學生,上前用手愛撫,用手勢制止,用眼神制止等行為示意讓學生集中精力,認真聽講。 課堂教學中的四個控制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環境等因素的變化調節課堂中出現的「離軌」行為,使課堂教學保持在實現教學目標的正確方向上。 1、練習的控制。控制練習的范圍應限於本節課的主要內容中,並考慮這些練習與該單元的關系;練習的難易應考慮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過難或過易都不能激發學生興趣。練習速度應考慮規定單位時間完成的練習量。 2、教學反饋信息的控制。首先,教師要把握正確的教學反饋信息。其次,反饋信息必須是簡潔的,應體現出科學性。再次,反饋要及時,只有及時才能強化學生正確的認識。 3、教師的自我控制。教師在講授的同時,必須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來捕捉學生反饋的信息,以隨時修正講授速度及方式。因此,課堂教學應要求教師板書科學、舉例生動、表述精要、作圖清晰,切忌隨心所欲、海闊天空。4、紀律的控制。課堂紀律直接影響教師和學生兩個系統對教學信息的輸出、接收和反饋。因此,課堂紀律必須由師生共同努力來管理,無論從個人或集體意義上說,師生間的熱情和融洽的關系是建立在良好紀律的基礎上。整個教學控制系統中,師生間信息交流頻繁,就能使系統維持穩定,整個控制系統的可靠性就越能保證。切忌大面積的訓斥,大面積懲罰(罰站、哄離教室),切忌教師面對學生「離軌」行為無奈而棄之課堂,切忌動不動找班主任匯報,交班主任處理,越這樣,日久天長,越降低授課威信,影響調控機能,失去管理尊嚴。 教師的課堂教學心理與教學效果 教師的課堂教學心理狀態和情緒,直接影響其教學效果。那麼,教師應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專心致志地進行課堂教學呢? 教師的心理素質與教學效果有密切關系。教師心理狀態穩定,情緒高昂,自然能吸引和感染學生,使之亢奮,進入學習最佳狀態,能夠聚精會神,積極思考,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鍛煉意志,增強自製力。要知道,征服學生最有力的武器不是師道尊嚴,而是教師高雅的氣質,淵博的知識和高超的講課藝術。只要教師具有心理優勢,臨變不亂。就能夠採用各種靈活有效的方法化解不利因素,巧妙地駕馭課堂,創造理想的課堂氣氛。養成課前「靜一會」的習慣。安神靜心,醞釀情緒,默想教學要點,步驟等,是進入良好的教學境界的必要條件。有些老師對此不大在意,臨上課了,才匆忙拿教案,上課後情緒久久安定不下來,這是一種鬆散疲踏的精神狀態,所以不能把「預備上課」視為細微小節,應把它當作一堂課的有機組成部分。 對講好課要充滿信心、充滿自信。認真扎實的課前准備,是講好課的基礎。對於備課,不僅應從狹義方面(全面把握教材,熟悉了解學生,選擇適當方法,然後寫成教案)理解,而且也應從廣義方面(教師平時多方面的學習探索,如科學文化知識的積累,教學規律和方法探索,語言表達的鍛煉等)理解。課堂上的思若泉涌,揮灑自如,是與平時的知識積累和對教學規律,方法的執著探求緊密聯系的。如果在這些方面都做出了艱苦的勞動,並且頗有收獲,就可信心十足地走上講台,以展風采。 怎樣才能優化教學過程 成功教學的起點應該是學生成功教學的充分條件有三個,即以學生為起點,以學生參與為基礎,以學生獲得知識形成良好人格為目標。 一、以學生為起點課堂教學究竟以什麼為起點?傳統教學主張以課本為起點,成功教育以學生為起點,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教學本身是以學生為對象的,是以學生發展為目標的,即一切教學活動都是為了學生,教師對學生的起點了解得愈清楚,教學也就愈切合學生的需要。 (一)以學生的知識水平為起點 成功有效的教學,首先要了解學生原有的學習基礎,並使教學內容和學生原有的學習基礎和認知發展水平相一致。教學內容若低於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或與學生原有的經驗相同,學生將感到過於簡單而索然無味.如果教學內容超過學生的認知發展能力,或與學生原有基礎全然無關,跳起來也摘不到果子,學生將感到疑惑太多而無法學習,所以教師要注意做好相關知識的鋪墊,減小難度。(二)以學生的學習特點為起點 學生的學習特點是不一樣的。有些學生善於用聽覺來獲取知識,有較好的聽覺記憶力,聽課能留下深刻印象,可以稱為「聽覺型」;有些學生則善於在動手過程中獲取和理解知識,有較強的運動記憶能力,需要動手或一經動手便能很快地掌握和理解,可以稱為「動作型」;有些學生雖沒有上述某一方面的明顯優勢,但能調動各種感官,採用多種方式去獲取新知識,可稱為「綜合型」。以上是以知覺類型來分。如果按思維類型來分,有的是「沖動型」,有的是「沉思型」,有的是「獨立型」,有的是「依賴型」,還有的屬「分析型」和「綜合型」。教師在教學中只有切實了解學生的知覺類型、思維類型,並以此為特點,開展教學,才能使教學真正有效。 (三)以學生原有的興趣為起點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佳的內在動機。興趣是環境與文化的產物,興趣既是學習的原因、動力,又是學習的結果 在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就要以學生原有興趣為起點,把學生已獲得的興趣,作為建立新興趣的基礎,找出這些知識和學生有興趣的知識領域之間的聯系,是成功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工作。二、以學生參與為基礎 任何一種有效的成功的教學都必須有學生參與。有一種習慣說法,認為學生是教師教會的,這是一種典型的教師中心論。應該說只有教師的教是教不會的,還得要學生主動地學,如果學生不學,教師教得再好也是枉然。教學的成敗歸根結底要看學生自身的努力,所有教學效果,都是以學生是否參與、怎樣參與、參與多少來決定的。那麼怎樣使學生始終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過程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兩種關系:一種是教師和學生的關系;一種是教師和知識的關系。 三、以學生獲得知識、獲得智慧與獲得良好人格為目的 傳統教學是以學生獲得知識為唯一目的,採用灌輸、強制方式傳授知識,現代教學強調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獲得良好的人格已成為現代教育的重要目標。所謂教書育人,教書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 常用的五種教學模式 (一)傳遞——接受式 它主要用於系統知識技能的傳授。基本程序: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復習舊課——講授新課——鞏固運用——檢查。這種模式的特點是:能使學生比較迅速有效地在單位時間內掌握較多的信息,突出地體現了教師直接控制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使其主動從原有知識結構中提取最有聯系的舊知識來「固定」或「同化」新知識。 (二)自學——輔導式 其基本程序為:自學——討論交流——啟發指導——練習總結。這種模式有利於學生自學能力和習慣的培養,有利於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教師只起解惑,釋疑的作用,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輔導。(三)引導——發現式 其基本程序是:問題——假設——驗證——總結提高。這種模式最主要的功能在於使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如怎樣發現問題,怎樣加工信息,對提出的假設如何推理驗證等。其局限性是較適用於數學、科學學科,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基礎知識儲備,學會怎樣才能從強烈的問題意識中找到解決問題的線索。 (四)情境——陶冶式 其基本步驟是:創設情境——參與各類活動——總結轉化。這一模式的主要作用是對學生進行個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養,較適用於外語課、語文課、課外各種文藝興趣小組和社會實踐活動。 (五)示範——模仿式 它多用於以訓練行為技能為目的的教學,通過這種模式所掌握的一些基本行為技能,如讀、寫、算以及各種運動技能,對人的一生都是十分有用的。它包括:定向——參與性練習——自主練習——遷移四個基本程序。 在實際教學中,教學模式遠遠不止這幾種,且每種模式都可以有許多變式,各種教學模式並不是和各個具體教學單位時間(課時)一一對應的,有時一個課題的教學過程往往需要好幾種教學模式綜合運用來完成,而有時一種教學模式又需要通過若干次具體教學活動才能完成。因此,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是選擇教學模式的基本原則。 如何優化教學過程 就教學全過程來講,應設計一個科學的教學結構、掌握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應達到的高度。教學過程優化的意思,就是按照教學的規律和原則要求來制定和選擇一個最好的教學方案,用盡可能少的教學時間,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教學過程要求教師有熟練駕馭教材的能力,而不能讓教材束縛教師。教師無權隨意增刪教學內容,但有權處理教材。教材處理的含義,不外乎就是,前後移動,引起過渡,適當換倒,突出結論等。所以教材處理得如何,反映出一個教師業務素質的高低。同一節教材,有的教師只能按教材羅列的順序去塞給學生,而有的卻經過動腦筋重新安排調整,使人聽後感到有創新,有發展。教學過程要體現出對教材能融會貫通,能注意知識的結構和規律,挖掘知識的內在聯系,課內、課外同生產、生活實際的聯系;能體現出教師知識淵博,能開拓學生知識視野。教學過程要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符合知識結構特點,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和知識水平。既要加強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教學,又要和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相結合;既重視「結論」的教學,更要重視「過程」的教學(所謂過程即分析總結的思路,解決問題的策略。) 優化教學過程還要注意節奏要緊湊,過渡要自然,方法要靈活,氣氛要活潑,時間分配要合理,有講有練,有鞏固檢測的時間。
B. 如何有效組織課堂活動
想要提高課堂效益,首先要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常規武器」就是備課、講課、作業等基本教學環節的設計與落實。1.精心設計主體性教學活動。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之前必須制訂好教學目標,提高對教育對象的認識,認真鑽研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設計好教學程序。傳統的化學教學片面強調知識和技能目標,忽視了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此,要領會課程改革的思想,貫徹《初中化學新課程標准》的具體要求和建議,必須把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科學素養放在首要的位置。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認識物質及其變化的規律,使他們通過探究實踐初步體會什麼是科學,什麼是科學探究,發展探究能力。在制訂教學目標以及實施教學時,要全面考慮"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的課程目標。 要把握好化學知識與技能的教學目標。化學概念教學不要過分強調定義的嚴密性,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階段性、發展性和學生的可接受性。例如,在教學中開始出現酸類物質時,不要急於給「酸」下嚴格的定義,只說明"像硫酸、鹽酸這樣的化合物屬於酸"即可。原理性知識教學要與元素知識相聯系,做到深入淺出,防止出現偏重思辯和過深、過難的現象。元素化合物知識教學要重視基礎性和實用性,注意聯系實際,糾正傳統教學中讓學生死記硬背的簡單做法。化學計算教學要讓學生體會從量的角度研究物質及其化學變化的意義,避免繁瑣的數學運算。化學實驗技能教學要從實際出發,有計劃、有步驟地在學生的實驗活動中予以落實,防止形式主義或過高的專業化要求。 在設計教學時,要對各方面的教學目標進行整合,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有計劃有步驟地做好教學的整體安排。常規備課主要強調備好教材。除了教材之外,還需要備好學生,備好學生的「底子」,認准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不是僅從教學任務出發,而是要考慮教學的「起點」,瞄準教學要求的「靶子」。立足課程標准、考試說明等綱領性要求與學生實際的差異,學生與教材的差異等進行分析。在這些關系網中尋找到最佳「立足點」,引領學生朝更高的目標前進。2.精心組織主體性教學活動。從教學活動的開始到教學活動的結束,教師總是要充分組織教學活動的各個因素,必須把主體性的學生組織起來,充分發揮學生積極、能動的主體性因素,並協調多種因素之間的關系,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和教學目標的實現。「主體參與」課堂教學模式主要包括自主學習、課前檢測、小組合作、師生研討、總結提升、當堂檢測、布置作業等環節。學生分組學習最好是好差搭配,讓他們取長補短。3. 精心創設教學情境。創設學習情景可以增強學習的針對性,有利於發揮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習更為有效。在創設學習情景時,應力求真實、生動、直觀而又富於啟迪性。 演示實驗、化學問題、小故事、科學史實、新聞報道、實物、圖片、模型和影像資料等等,都可以用於創設學習情景。例如,在有關"元素"教學中展示地殼、海水和人體中的元素含量表;在「化學材料"的教學中展示古代石器、瓷器、青銅器、鐵器以及各種現代新材料的圖片或實物;在有關"環境保護"的教學中組織學生觀看有關環境污染造成的危害的影像和圖片資料等。教師也可以通過精心設計的富有思考性和啟發性的問題,如"為什麼在新制的氧化鈣中加入水能煮熟雞蛋"等來設置學習情景。 教師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學生思維,營造和諧氛圍。課堂以問題為中心,圍繞問題來進行教學設計。由問題開頭,由問題結束,中間是分析和解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問題設計注意以下幾點:①問題設計要有準確性,准確性是指緊密圍繞教學目標、圍繞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設計問題,切中學生的疑惑之處,設置懸念。教師設計的問題是在研究了本課教材的基礎上,抓住了重點、難點和關鍵點,能夠引領學習不斷的思考和學習下去。②問題的設計要有層次性、條理性。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是相關的,教師設計提出的問題來自問題層次的高低,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為學生的思維鋪路搭橋,進行分層次、有梯度的設問,層層漸進,使問題環環相扣,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發展創造性思維具有積極的作用。注意理清了各部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依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設計問題,從而引發學生去思考、聯想。設計了這些思考性、挑戰性的問題後,要經過小組討論探討、合作、思考,全班交流最終得到解決。4. 精心幫助學生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主要有自主學習、 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主體性教學也要求轉變學習方式,而要轉變學習方式,主要的表現就是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或者讓學生帶著預習提綱的問題,閱讀教材,歸納總結,自己解決問題。這樣,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習的自覺性才能增強,學習品質才能得到培養。自主學習是科學探究的重要特
C. 如何有效的組織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學校培養人才的一種最基本的教育方式,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是學校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課堂教學的組織是整個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開發智力的重點方式。要講好一堂課,必須嚴密組織各教學步驟之間的過渡,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確保
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從學生熟悉的環境入手
正確的教學組織應當從學生感興趣或熟悉的知識和現象開始,而不是從不熟悉的知識和現象開
始。首先要明確本堂課的教學目的,把握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從熟悉的知識空間、知識領域進行引導,架設好到未知領域的橋梁,向未知的領域過渡。因而,教師要向學生提供必要的、熟悉的知識要求,提供一
定背景資料,為學生掌握本堂課教學內容作好准備。
二採取先進教學手段
條理化、增強形象性、生動性,能激發學生興趣,也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掌握。外國心理學專家研究表明:人們從語言方式獲得的知識能夠記憶15%,從視覺獲得的知識能記憶25%,而同時從聽覺和視覺獲得的知識可接受65%。因此,合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對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加大
課堂教學信息密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不論教材寫得多麼清晰,教師講述得多麼明白,要理解和掌握科學理論與原理,還必須靠學生自己來體會這些知識的涵義。一般來說,科學概念形成的過程是:事實--體驗--論證--文字(或符號),在教學中,要創造多種機會,讓學生對事實現象進行搜集、篩選和分類,或觀察與實驗,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將新的知識與原來已有的知識結合起來,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中,並堅持要求學生清晰地表現思想,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增強學習的自信心,鍛煉思維的
邏輯性,培養語言的表達能力。 (四)發揮肢體語言在教學中的作用
從教學信息交流的情況來看,單憑語言還是不夠的,因為有些信息無法用語言准確、恰當地表達和傳遞,還必須籍以身勢、情感等非語言行為來表達。通常說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此時無聲勝有聲」、「言傳身教」等都是非語言行為在教學中的具體概括。如身勢是傳遞信息、表露情感的重要手段和方式,都是恰當利用身體、運用手勢,眼神和微笑可以使師生之間產生心的共鳴,激發學生旺盛的求知慾,增加課
堂教學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提高教學信息的有效傳遞和交流。
五加強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交流
課堂是一種特殊的群體環境。在教學中,老師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建立和維持有效的積極的課堂群體,通過有意創設誘人的知識情景和創造懸念,通過問難設疑,讓學生在參與討論、答疑等活動中,實現知識的接受和創造,並運用問題解決方法和集體討論方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有所思、有所求,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生動活潑地發揮主體作用。心理學研究表明,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大腦處於最活潑狀態,能有效誘發學習動機,激起思維的積極性。因而,課堂教學中進行有效的師生交流顯
得格外重要。
D. 如何有效的組織小學課堂教學
小孩子最喜歡聽的是新奇有趣的東西,千萬不要「念課本」式講課,多講課外的回東西,然後結合答課本知識來講,就問問你自己,你小時候喜歡哪個老師講課?肯定是幽默風趣的老師講課,呆板的老師是不受歡迎的哦,祝你好運。
E. 如何有效組織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學校培養人才的一種最基本的教育方式,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是學校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課堂教學的組織是整個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開發智力的重點方式。要講好一堂課,必須嚴密組織各教學步驟之間的過渡,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確保
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從學生熟悉的環境入手
正確的教學組織應當從學生感興趣或熟悉的知識和現象開始,而不是從不熟悉的知識和現象開
始。首先要明確本堂課的教學目的,把握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從熟悉的知識空間、知識領域進行引導,架設好到未知領域的橋梁,向未知的領域過渡。因而,教師要向學生提供必要的、熟悉的知識要求,提供一
定背景資料,為學生掌握本堂課教學內容作好准備。
二採取先進教學手段
條理化、增強形象性、生動性,能激發學生興趣,也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掌握。外國心理學專家研究表明:人們從語言方式獲得的知識能夠記憶15%,從視覺獲得的知識能記憶25%,而同時從聽覺和視覺獲得的知識可接受65%。因此,合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對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加大
課堂教學信息密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不論教材寫得多麼清晰,教師講述得多麼明白,要理解和掌握科學理論與原理,還必須靠學生自己來體會這些知識的涵義。一般來說,科學概念形成的過程是:事實--體驗--論證--文字(或符號),在教學中,要創造多種機會,讓學生對事實現象進行搜集、篩選和分類,或觀察與實驗,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將新的知識與原來已有的知識結合起來,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中,並堅持要求學生清晰地表現思想,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增強學習的自信心,鍛煉思維的
邏輯性,培養語言的表達能力。 (四)發揮肢體語言在教學中的作用
從教學信息交流的情況來看,單憑語言還是不夠的,因為有些信息無法用語言准確、恰當地表達和傳遞,還必須籍以身勢、情感等非語言行為來表達。通常說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此時無聲勝有聲」、「言傳身教」等都是非語言行為在教學中的具體概括。如身勢是傳遞信息、表露情感的重要手段和方式,都是恰當利用身體、運用手勢,眼神和微笑可以使師生之間產生心的共鳴,激發學生旺盛的求知慾,增加課
堂教學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提高教學信息的有效傳遞和交流。
五加強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交流
課堂是一種特殊的群體環境。在教學中,老師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建立和維持有效的積極的課堂群體,通過有意創設誘人的知識情景和創造懸念,通過問難設疑,讓學生在參與討論、答疑等活動中,實現知識的接受和創造,並運用問題解決方法和集體討論方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有所思、有所求,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生動活潑地發揮主體作用。心理學研究表明,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大腦處於最活潑狀態,能有效誘發學習動機,激起思維的積極性。因而,課堂教學中進行有效的師生交流顯得格外重要。
F. 如何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
一直以來,課堂教學是實施課堂教學的主陣地,特別是在推進教學改革的今天,更應該向課堂要質量。要達到「堂堂清」,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有效組織尤為重要,那麼怎樣才能有效地組織教學呢,根據朱老師的課堂和我自己的切身感受做以下總結: 1、課前做好充分的教學設計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有效的課堂准備是對一節課起決定性的作用的,因此我們一定要弄清楚教學的重點、難點、學生的實際情況,預設好課堂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自己確實心中有數才能有效的組織整個課堂。 2、創設有效的情境 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願望與熱情,讓他們在自主探索交流中動手、動腦、動口,全方位的參與整個教學過程。在此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並以自信狀態迎接下一個挑戰,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如朱老師在教ie時,通過一個有趣的故事來引出,這也能發既形象又能吸引孩子,孩子學得起勁而且印象深刻。這樣學生一直以挑戰者闖關的積極狀態愉悅學習,真正投入到整個課堂教學。 3、運用多種方法,有效調動積極性為了更好的調動每位學生的積極性,朱老師採用采星獎勵制,積極主動表現好的小朋友就會得到老師的智慧星。我常對自己班上的孩子說,一定要多舉手回答問題,即使不可能每次都提問到你,但你做好回答的准備就說明你已經思考好了,就不容易走神。在我的課堂上我也常以同桌互相說一說,小組討論交流一下,小組合作的形式調動每位同學的積極性。今天在朱老師的課堂上,也有很多合作、游戲,這樣每位同學都動手,動口,動腦並在愉快合作中參與到整個課堂教學中。4、讓學生養成自覺遵守紀律的好習慣在課堂中肯定會有一小部分同學愛說話,對此不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應進行教育(為不影響教學,可在課間休息時)讓每個人養成守紀律的好習慣。這一點朱老師就做得特別到位。通過以上措施的實施,可有效的組織課堂,使我們的課堂變得扎實有效,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G. 如何組織有效的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育最主要的陣地。教學質量的高低取決於課堂效率的高低。高效課堂最重要的一環就是要有有效的課堂管理。如何實施有效的課堂管理呢?
首先,認真有效的備課,是實施有效課堂管理的前提。教師備課要認真研究課標、教材和學情。只有吃透課標教材,領會其精神實質,才能胸有成竹,教有底氣,管有效果。研究學情才能因材施教,管理才能有的放矢。一個備課不認真的教師,其課堂教學肯定是粗放型的,管理肯定是低效的。
其次,要實施有效的課堂管理,必須做到課堂教學目標明確、適切。教學目標就是課堂教學的一根紅線,所有教學工作都要為落實教學目標為服務。目標的確定需要教師認真備課。教師只有心中有標,才能知道什麼地方需要多講、深講或少講、不講。才能避免很多低效重復勞動,才能減輕學生負擔,才能提高效率。
第三,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愛學樂學,積極主動地學習,全身心地學習會大大提高課堂管理效率。甚至課堂此時就無需管理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改進教學方法,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無疑有助於提高課堂管理的有效性。
第四,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教師努力提高自己的親和力和教學藝術,對提高課堂管理的有效性作用巨大。
第五,加強教學常規教育,強化課堂紀律。規范師生課堂行為,讓學生知道在課堂上什麼事能幹什麼事不能幹。是提高課堂管理有效性的保證。
第六,良好的班風學風有助於提高課堂管理的有效性。
H. 有效組織課堂的方法
一、培養學生良好課堂習慣,有效組織課堂教學
1、思想教育先行,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聽課習慣,對學生自覺性培養
尤其是對於課堂上的一些「學困生」我從不能放任自流,置之不理,及時給予引導糾正,讓他們養成良好課堂習慣。只要培養學生良好課堂習慣,多關心學生我們才有收獲的希望。
2、制定有針對性的規則來規范學生的課堂行為
在實施課堂教學中,教師可採取一些針對性的規則來規范學生的課堂行為,比如我在課堂上對於一些愛搞小動作的學困生可讓他們當帶頭人——採取記名制,這樣他們會因老師重視自己反而表現的好一些。
3、小組之間進行評比,評「優秀同桌」
小組之間進行評比,評「優秀同桌」目的是在課堂上起到學生之間都起到互相監督的作用,帶動全班學生養成良好課堂習慣,形成良好的班風,營造班級積極良好的學習氣氛。
二、運用組織藝術,創造豐富有趣的課堂
1、採取合適的教學手段,如情景教學法
比如在語文課堂上可採取一些和生活實踐相結合的手段,創設適合於課堂教學的情景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精心設計教學語言,調動學生樂學情緒
比如在課堂可採取風趣幽默的語言,創造豐富有趣的課堂來調動學生樂學情緒。
3、發揮非語言行為在教學中的作用。如身勢、情感、等來表達
方法:目光注視法、表情感染法、趣味激勵法、停頓吸引法
三、加強師生間的互動與交流,適時給落後的學生以鼓勵
加強互動讓學生集中了注意力,鼓勵則給後進生增強了信心
1、走到學生身邊
2、讓學生分享老師對紀律管理的情感
3、使學生產生紀律需求
4、利用課件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教學中,我們要因勢利導,激發興趣,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課堂組織的方法多種多樣,要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為主,以取得較好的課堂效果。在課堂秩序的管理方面,不同的組織教學的方法會在學生的思想、情感和習慣等方面產生不同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