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自媒體高中政治課堂教學

自媒體高中政治課堂教學

發布時間:2021-02-21 20:07:15

1. 小議提高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種方法

一、分層教學法
分層教學法是近年來提出的一種重要教學方法,在實際的教學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然而對於政治學科教學而言,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並沒有將分層教學法運用於課堂教學,教師認為分層教學法比較適合自然學科等邏輯性較強的學科的教學,而對於政治這門人文學科卻不太適合。實際上並非如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本人發現,分層教學法對政治課堂教學也十分適用,是提高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得力助手。
對於政治學科的學習,對學生政治基礎知識的要求並不高,因為只要教師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講解,學生都能夠理解,有些知識點甚至不用教師講解,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就能夠掌握,之所以要在政治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分層,主要是針對學生在政治學科中存在的問題。有些學生既能夠掌握基礎知識,又能夠通過對知識的靈活應用解決問題,教師在分層的過程中應該將這一類學生分為一層。有些學生雖然能夠熟練的掌握政治知識點,但是在運用知識點過程中存在問題,難以通過對知識點的應用解決問題,教師應該將在政治學習過程中出現這種問題的學生分為一類。有些學生受其他因素的影響,既在掌握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存在困難,在對知識點進行應用的過程中也存在困難,教師要將這類學生分為一層。教師針對不同學習情況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策略,對促進學生政治學科學習有很大幫助。
二、恰當採用多媒體教學
隨著現代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多媒體也走進了課堂,成為教師教學的得力助手。對於高中政治課堂教學而言,將多媒體教學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無疑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個有效途徑。
1.將多媒體教學與政治課堂教學結合起來,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多媒體能夠將很多需要教師用語言描述的情節直觀的展現在學生面前,對學生產生強烈的視覺沖擊,避免學生在政治學科學習的過程中出現枯燥感,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有趣,更好的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教學中來,同時對培養學生的政治學科學習興趣也有重要意義。
2.將多媒體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有助於學生理解知識點。高中階段雖然學生在理解很多政治知識點的過程中都比較順利,然而一些知識點由於比較抽象,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困難。例如:對立統一理論等,都是比較抽象的知識點。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這些比較抽象的知識點教學的過程中,如果僅僅依靠口頭的解釋,學生的理解難度較大,如果教師輔助以多媒體,那麼學生就更容易接受知識點,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在實際的教學中,將多媒體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能夠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小組學習法
政治是一門用理論知識解釋實際問題的學科,因此很多問題的解決都需要進行討論,需要從不同的角度找到不同的解決方法。就目前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現狀來看,由於學生的學習時間比較緊張,教師在課堂上一般將精力集中於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講解與重點與難點知識的講解,學生針對具體的問題展開討論的機會卻比較少,這就導致學生通過整治學科學習雖然掌握了大量的知識,卻對學生能力提升的幫助不大,因此本人建議在政治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學習。
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學習的主要目的是為學生提供更多進行討論的機會。為了提高小學學習的有效性,教師先要能夠科學的進行分組,小組內部成員的成績應該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這樣才能使具有不同學科水平的學生進行交流與討論,小組之間成員的成績應該相當,小組成員的人數也要科學。想要達到小組教學的目標,不僅要能夠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還要為學生選擇有效的討論話題,這樣才能使學生通過討論思路更加開闊,學生收獲更多知識。
四、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作為一名高中政治教師,應該掌握的一個很重要的教學技巧就是實現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的有效結合。是一個大舞台,在這個大舞台上有無數與政治學科知識相關的鮮活例子,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能夠將生硬的政治學科知識與鮮活的例子結合起來,那麼將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我們可以通過下面這個例子理解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性。一個單純對學生進行政治理論知識講解的課堂,學生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十分被動,並且有些學生昏昏欲睡,課堂教學效果可想而知。有些政治課堂教學以鮮活的例子為支撐,整個課堂教學生動形象,十分有吸引力,課堂教學的效率自然很高。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實現理論知識的教學與實際生活的結合。
五、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
政治是一門對學生的三觀形成能夠產生重要影響的學科,為了達到進行政治學科教學的目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結合政治學科自身的特點展開教學活動。學生對政治理論知識進行死記硬背是難以適應現代教學要求的,只有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對政治理論知識進行靈活應用,才能收到好的學習效果,為了給學生提供一個更加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輕松活躍的課堂教學環境,能夠使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活躍,學生能夠積極大膽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對培養學生靈活應用理論知識的能力有很大幫助。
現代教學不僅要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且要能夠通過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政治作為一門既能夠提升學生的理論水平,又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學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將多種有助於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與技巧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使整治課堂教學質量更上一層樓,在提升學生知識水平的同時,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

2. 如何優化高中政治課堂教學

中學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人才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課堂教學水平和質量。政治課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政治理論知識,更要的是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現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以及運用政治、經濟和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圍繞上述政治課教學目標,我們廣大政治教師都在努力為學生創設一些引人入勝、輕松和諧的具有探索性、啟發性、創造性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了解問題的實質,啟發學生從多方面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其中利用cai創設多媒體教學情境是一種不錯的方式。
一、教學情境創設的必要性
政治課教學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現實問題是具體多樣的,但政治知識大多是純理論的知識,往往深奧、抽象,形成了政治知識的抽象性與實際問題的具體性的矛盾。但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常常進行灌輸式的教學,從理論到理論,學生則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缺乏應有的主動性、創造性。嚴重影響了政治教學的效果和教學目標的實現,也挫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如何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提高教育效果一直是我們政治教師感到困惑的問題。
實踐證明,多媒體教學手段,它可以有效地模擬現實情境,將文字、音響、動畫、圖像等信息組合在一起,傳送送給學生,還可以自由拆卸,自由的放大、縮小,且不受時空限制,從而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接觸實際、探究知識的氛圍,有效地解決了政治知識的抽象性和實際問題的具體性之間的矛盾。一個模擬實際的典型的教學情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口、腦等多種感官,促使學生主動記憶、認真思考、努力探索、積極地參與。這比學生直接接觸現實,獲得知識有時更能提高學習效率。下面就本人在《矛盾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教學中,具體是如何運用多媒體技術來創設教學情境,整合優化政治課教學,提出自己的一些做法和看法。
二、教學情境的創設1、巧設話題,導入課題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勝的新課導入,它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教學目標的完成奠定堅實的基礎。雅典奧運會是學生熱衷於討論的問題,提起我國體育健兒為祖國贏得了多少枚金牌,學生幾乎都能答上來。
讓學生分組討論並個別發言。但學生往往會形成不同的觀點和派別,可以說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說誰有理,但究竟誰更有理呢?當這個時候,可以說水到渠成,教師點明課題:這堂課我們就來探討與這個話題有關的哲學問題:事物發展的原因。
這樣,直觀、形象、生動的導入,激發了學生的思維,避免了單憑教師獨白的平淡開頭,同時為學生探究打下了伏筆。2、層層深入
同學通過思考和討論,一般就能回答出:要孵化出小雞必須要有種蛋和適宜的溫度等。
教師在此基礎上,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如果只有種蛋或者只有適宜的溫度能不能孵化出小雞,學生一定會知道不能。從而可以得出結論:在事物的發展中,內因和外因是同時存在的,缺一不可,事物的發展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在學生知道了事物的發展變化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後,教師就可以點明這里所講的內因和外因的因就是指矛盾。
學生通過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教師小結,並出示《小結》:綜上所述,事物的變化發展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兩者缺一不可,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要通過內因而起作用。事物的內部原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外部原因則是事物變化發展的第二位的原因。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總之,素質教育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怎樣才能讓學生自己走進教學,而不是教師去趕或拉他們進來?我認為,重要的是為他們創造一個合適的學習情境,當他真正融入其中的時候,一切就會變得主動。

3. 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課堂有效教學 理論依據

課堂提問既是一種教學手段,又是一種教學藝術。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科學有效的提問十分重要,它是促進師生良性溝通的重要紐帶,是啟發學生獨立思索、自主探究的重要方式。一名優秀的教師,必須懂得課堂提問的技巧,通過智慧的引導、巧妙的提問,來「喚醒」學生的知識慾望,啟發學生的思維,促成學生的自主學習,達到教學的最高境界。
以下是筆者從事高中政治工作多年總結的經驗,以供參考。
一、單刀直入,開門見山
單刀直入式的提問,也是開門見山、直接地發問。這種提問方式的優點是簡單、直接、直觀,不需要太多程序,直奔主題。這種提問方式適合在新課導入、知識小結以及復習測驗時使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也離不開單刀直入式的提問,它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
例如,教學《生活與消費》時,這一課的內容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相關性較強,沒有過多深奧或學術性強的概念。那麼導入新課時,就可以單刀直入地提問:什麼是貨幣?什麼叫外匯?經濟活動中常用的結算信用工具有哪些?影響價格變動的因素有哪些?消費有幾種類型?不加修飾、不必委婉,直截了當的問題讓學生迅速進入到學習的狀態。
二、精心設計,選好方式
精心設計提問,意思是指在上課前,進行教學設計時,要選好問點。教師在課前必須認真挖掘教材的廣度、深度,精心設計每一個問題,真正體現激疑的藝術,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對課堂教學提問的設計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教材的要求來進行。教師在備課時要精心設計提問的內容與形式,所提的問題既要能抓住學生求知的心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要有典型性,突出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使提出的問題問在知識的關鍵處。
例如,在學習「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的內容時,我使用一次性餐盒和筷子的問題為例,把問題設置為:
1.上述事實反映了什麼社會現象?
2.我們應該樹立怎樣的消費觀?
3.請為解決「白色污染」、「資源浪費」出謀劃策。
這樣的設置既有層次性,方便不同層次的學生作答,同時又囊括了本課內容的重、難點知識。學生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和回答,能夠很好地掌握本節課的內容。
三、把握時機,講求藝術
把握恰當的提問時機,講求課堂藝術,並不是說什麼時候提問、提出什麼問題都能啟迪思維,發展能力,提高智力。孔子雲:「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一個教師必須善於揣摩學生的心理,認真研究並把握學情,適時提出問題,巧妙加以引導,因為提問的火候未到,學生難以出現積極反應;錯過了良機,也難以發揮提問的最佳效應。最佳提問時機,就是在學生的「憤」、「悱」之時,這時提問定能促使他們積極思維,反復求索。
例如,在「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的教學中,我先提出問題:「田忌是怎樣運用系統優化的方法贏得比賽的最終勝利的?」然後層層誘導啟發學生明確「田忌不在意一匹馬的比賽結果,而是統籌全局」、「注重整體目標,根據對方的部署,調整馬匹的出場次序」、「通過合理安排次序, 使系統結構出現優化調整」,最後使學生認識到掌握系統優化方法的三個要求。但提問不能就此停止,在學生認知的基礎上,我進一步提問:「三個和尚沒水喝」與「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的不同結果,說明了什麼哲學道理?
又如,在學習「市場經濟的局限性」時,我向學生展示「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的新聞報導,從感情上引起學生的共鳴。然後向學生提出問題:
1.你認為造成慘重後果的直接原因是什麼?
2.造成這樣的結局,根本原因是什麼?
3.我們該怎樣防止上述現象的發生?
政治課教學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十分緊密, 一些時政熱點、焦點問題往往是學生的興趣所在。所以提問要經常與這些問題聯系起來。這樣既能使課堂充滿時代性,又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積極思維。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四、疑惑啟發,復雜簡單化
疑惑是開啟學生智慧的金鑰匙。疑惑啟發式的提問,簡而言之,就是指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將多元的問題個體化,用最簡單的小問題去啟發學生思考、理解,從而解決復雜多元的大問題。高中政治中的「經濟知識」是學生們普遍認為較難的部分,那麼教學時就可以採取疑惑啟發式的提問,用疑惑誘導學生探索,用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較難的知識。
例如《財政與稅收》這一課,內容比較多而且復雜,還比較有難度,讓不少學生深感頭疼。為了便於學生理解學習,首先教師問學生:我國的經濟、教育、文化、軍隊建設需要經費對吧,那麼這些經費從哪兒來?是如何管理與支配的呢?這樣,用通俗的語言就將枯燥的理論引出來了,也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啟發學生去思考。接著,再通過提問理清知識脈絡,如什麼是財政?什麼是財政收入和支出?國家財政有什麼作用?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是什麼?再接著理解稅收的概念、種類、作用等知識時就變得容易了。
五、層層深入,步步推進
層層深入式提問,顧名思義就是從最簡單的問題開始,層層深入、步步推進、由淺至深地提問,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地思考、理解,從而掌握政治生活現象及其政治理論的本質。如果說啟發誘導式提問是化繁為簡,那麼層層深入式提問則是由簡到繁,同樣是幫助學生深入掌握政治理論知識的有效方法。
以學習高中政治哲學部分《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這一課為例,就可以採取層層深入式的提問,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從而理解到唯物辯證法聯系觀的哲學實質。首先以學生們耳熟能詳的事例入手提問:為何城門失火會殃及池魚?什麼是「蝴蝶效應」?這正是因為事物是普遍聯系,有直接聯系也有間接聯系。此外,聯系還具有多樣性,有必然聯系也有偶然聯系,有現象上的聯系也有本質上的聯系,要依據具體的時間、地點、條件來進行具體的分析。這樣,以生活中的現象入手,以最簡單的問題開始引導,將學生的思維逐步引向深入,促進學生深層次地理解問題。
六、情境體驗,活躍課堂
政治課程是一門培養學生基本政治素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人生價值觀的理論學科。但理論離不開實際,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採取情境體驗式提問,將理論知識融入到真實的情境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在學習《實現人生的價值》這一課時,就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進行提問,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思考。可以藉助多媒體播放四川地震後,志願官兵英勇救援、各地誌願者紛紛趕赴前線支援、各學校、單位、社區紛紛發起捐款支援災區的感人畫面。教師再抓住時機,順勢提問:志願官兵、志願者及捐款者們他們的行動是否有價值呢?他們的價值是什麼?評價他們價值大小的標准又是什麼?通過這樣的情境體驗和提問,不難得出結論:原來人的真正價值是在無私奉獻、履行社會責任中實現的。由於情境體驗的提問方式渲染了課堂的教學氣氛,讓枯燥的政治理論變得活躍起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接下來的教學就顯得輕松多了,學生們不僅很快掌握本堂課的要點,還學會發散思維,多角度剖析問題。
七、熱情鼓勵,及時評價
當代中學生自尊心比較強,不少學生害怕沒有很好地回答問題會被同學笑話,會「丟面子」,所以逃避回答問題。筆者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提問後適當運用「誰來曬曬自己的觀點」「我們不要總是把成功讓給別人」等帶有鼓動性的話語,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增強學生自主參與課堂問答的意識。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筆者認為,教師在評價學生時要注意以下三點:
第一,熱情鼓勵,充分保護,哪怕學生只答出了一點,也要充分肯定。
第二,評價准確恰當,針對學生的回答,准確地找出「症結」,強化學生的正確認識,糾正學生的錯誤觀點,不濫用誇大其辭的評價語言。
第三,教師清晰、簡明地提出問題後,要給學生留有幾秒鍾的思考時間,然後再要求學生回答。教師提問學生後,不論學生回答得怎樣,一定要及時進行積極的評價,絕對不能用簡單的一句「坐下」了事。如果學生對所提問題一時回答不出來,教師要以適當的方法鼓勵、啟發、誘導學生作答。如果對學生回答的對錯與否,不作評價,馬上又提出第二個問題叫學生回答,或者評價含糊其辭,叫學生如墜雲霧,摸不著頭腦;或者只說缺點,不說優點,或者過早地把答案告訴學生,代替學生思維。久而久之,學生將沒有激情,得不到鼓勵,逐漸失去參與的積極性。教師應積極以不同的方式評價學生的答案。如追問其中某一要點或引導學生回答有關的另一問題;更正學生的回答,就學生的答案提出新見解、補充新信息;強調學生的觀點和例證,引導其他學生參與對答案的訂正和擴展。所以,教師在提問時適當運用「說說看」、「勇敢地談談自己的看法」、「說錯了沒關系」的鼓勵性詞語,消除學生回答問題的一些心理障礙,諸如害羞、畏難等。對於後進生還可用一些淺顯的問題,使其體驗成功的喜悅,這樣學生的自信會極大地增強,自主參與課堂的意識也將會增強。
實現高中政治課堂有效提問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需要教師不斷地去探索和發現,並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豐富與完善。讓我們在實踐和反思的基礎上,努力構建和諧互動課堂,問出課堂精彩。

4. 高中的政治教學視頻去哪裡找

我知道個非常不錯的學習網站,這里有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的講學,更重要的是有版20個小時的免費試聽,希望權對你有所幫助!www.etlearning.cn/g1/f/?c=vip445825

5. 淺談如何讓高中政治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相聯

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回觀念答。但是,一直以來高中政治教學就脫離學生的生活,導致學生認為高中政治是遠離自己生活的,這樣在課堂上就經常出現了學生無心聽講,昏昏欲睡的情況,致使教學效率低甚至有時候沒有效率,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的。追根究底,無非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過於傳授空洞的理論知識而脫離了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感受到政治課的枯燥乏味。因此,教師要重視高中政治教學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系,讓高中政治課堂教學走進生活。

6. 如何做好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

十八大對我國教育提出了新的六項任務,要求在國家事業的發展中優先教育的發展,在教育事業中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教育目的是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培養思想政治素質高、道德品德高尚、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德智體美全方位發展的人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的重要依據,提高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對實現十八大教育的最終目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我國思想政治教學中,存在著重灌輸,重考試,學生死記硬背的現象,思想政治教學效率低,甚至有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存在排斥心理。因此,需要教師優化教學過程,提高高中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的熱情,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效率,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
一、我國高中思想政治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式落後
由於一些教師對新課程的內涵、本質認識不足,理解不透徹或者曲解了新課程的要求,因此,在部分高中學校的思想政治課堂上教師教學理念落後,仍以敘述為主,導致課堂氛圍死氣沉沉,缺乏活力。由於思想政治本身是較為枯燥且理論性較強的學科,加上教師過於死板的教學方法,給學生造成了思想政治課無趣的感覺,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熱情,這是非常不利於提高教學效果的。
2.教學內容陳舊
十八大教育文件精神指出新時期教育的目的在於全方位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但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存在內容老套以及教材內容滯後性的現象,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滿堂灌,學生聽得一頭霧水,根本無法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這與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實踐能力的要求不相符合。因此,優化高中思想政治教學過程,提高思想政治教學效果迫在眉睫。
二、優化高中思想政治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的措施
1.做好教學准備工作
要想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效果,必須做好教學前准備工作。教師在教學中應要求學生做好預習工作,提出具體的預習要求,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部分教師由於沒有重視課前預習的作用,學生在課前沒有做好充分的准備,對課堂講授的思想政治知識沒有做相關的了解,所以,在課堂上出現不知所措的現象。只有要求學生做好課前預習且教師自身做好課前准備工作,才能提高課堂45分鍾的教學效果。如,在教學「政府的職能」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教師可要求學生先閱讀課文,並要求學生收集當前我國政府職能方面的知識,了解政府職能缺失的現象以及角色錯位的問題,然後在課堂上針對學生收集的問題結合本章節內容進行講解,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而且有利於提高教學效率。
2.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高中生相對於其他年齡的學生在身心的發育上已經比較接近成人,但其思想還未發展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所以,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促進學生在思想上進行交流,教師給予適當的引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如,「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的講解,可以結合部分學生過分追求名牌,非名牌不要或者學生之間進行消費攀比的現象引導學生展開有關消費觀的討論,引發學生在消費觀上思想的碰撞,部分學生認為應該根據自身的經濟實力消費,部分學生認為可以超前消費,教師在此時應該給與適當的引導,支出消費要量力而行,超前消費要在自身有能力償還的情況才能進行,如果超出了自身的能力,過度超前消費將會影響生活質量的提高。這種教學有利於學生掌握這一章節的內容,同時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有利於思想品德教學目標的實現。
3.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高中生由於自身生理機構的特點以及思想水平的特徵,其自主學習能力較初中生自主學習能力變強,因此,思想政治教師應當給予學生適當的自主學習空間,實行探究性學習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如,在「影響價格因素」的講解中可以組織學生成立學習研究小組,自己確立研究主題,決定研究手段以及得出最後的研究結果,然後讓小組總結研究性學習報告,讓小組之間進行探究學習的評價,教師在這時只需要給學生講解沒有注意到的知識點或錯誤的地方。有小組根據前段時間生薑堪比肉價的現象進行了研究,得出了出現該種價格現象的原因在於近年來氣候的異常以及農戶減少了生薑種植面積的結論。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的教學方法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還能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這不僅有利於教學效率的提高,還能滿足十八大中教育思想對思想政治教學培養創新性人才的要求。
4.建立情景教學模式
高中思想政治教師在教學中要緊密貼近學生的生活,盡力尋找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的契合點,創建情景教學方式,讓學生通過模擬的情境親身感受思想政治內容,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如,講解公民行使投票權力的過程中,可以創建居委會主任選舉的現場,由兩名學生扮演居委會主任候選人,進行拉票演說,講解自己就職後能為居民解決的問題以及惠民措施,其他學生根據兩名候選人的演講進行投票。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公民行使選舉權利的意義,同時啟發學生的科學思維,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另外,這樣有利於增加課堂的趣味,提高思想政治教學效率。
5.切實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與其他學科的教學一樣,是為了讓學生通過相關知識的學習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思想政治教學中應該讓學生結合時事熱點與思想政治知識,採用政治思想和觀點分析熱點問題,因此,在教學鞏固階段可採用聯合時事進行練習的方法來鞏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比如,2013年熱點問題之一就是全國各地霧霾天氣異常。教師要指導學生查看相關霧霾新聞,如,學生需要了解PM2.5相關的知識,引導學生對各城市設立PM2.5檢測站意義的思考以及政府部門應履行哪些政府職能來解決這種環境污染的問題,要求學生用文字的形式總結,這種聯系方式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主觀判斷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同時還能培養學生關注時事的習慣,幫助學生養成科學的思維,從而鞏固教學效果。
6.豐富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
高中思想政治理論性較強,因此,在教學中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對思想政治學科的熱情,從而保證教學的質量。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藉助高新科技實現教學手段的科技化、豐富化成為思想政治教學改革的趨勢。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科技為課堂情景的模擬提供技術支持,同時拓展教學渠道和空間,滿足現代教育的需求。如,教師在講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章節時,可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起源以及隨著歷史的發展不斷完善的相關知識製成專題片,在課堂上以故事的形式講述出來,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就會了解人民代表大會的相關知識,同時能夠提高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採用現代網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通過網路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在與學生的日常交流中滲入相關的思想政治知識,這種方法在授課方式上較為隨意,但其教學效果較好,學生通過教師的交流,減少了對理論知識的排斥情緒,且提高了對知識的理解度,從而修補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不足,進一步鞏固思想政治教學效果。
7.提高思想政治教學隊伍的素質
思想政治教師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質量的保證,尤其是思想政治教師應該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同時提高自身的道德思想要求,保證自身的文化素質能夠滿足新時期思想政治教學的需求。高中思想政治教師應該認真研究新課程的標准,正確看待自身在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不足,增加自己在教育學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在思想政治教學中依據高中生心理特點採用合適的教育方式進行教學,探索一條符合高中生的教學道路。同時,作為思想政治教師,要時刻關注國家大事和社會熱點問題,並主動尋找解決這些問題的政治措施,保證自身在課程內容的講解中做到胸有成竹。總之,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應該解放思想,根據新課程教育要求更新教學觀點,同時提高對自身的要求,不僅要充實自身在思想政治方面的知識,也要提高在心理學等方面的修養,針對高中學生對思想政治的態度探索一條符合時代教育要求的教學之路,提高教學效率。
十八大對我國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教師應該根據思想政治教學的實際情況,分析思想政治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採取相應的措施提高教學效果,如,加強課前預習效果,重視課中教學效果,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探索,同時藉助高新科技對教學的促進作用建立情景教學模式,利用網路加強與學生的日常交流,通過課後練習來鞏固教學效果。作為思想政治教師,不僅要通過優化教學過程來提高教學效率,還應從提高自身全方位的素質著手,確保思想政治教學效果。

7. 思課網做自媒體培訓為什麼能夠取得成功

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這份文件中有個詞引人關註:核心素養體系。研究提出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註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 核心素養體系被置於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成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關鍵」因素,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環節。
一、核心素養體系的提出,並非我國單獨的聲音,而是一種世界趨勢。 本世紀初,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率先提出了「核心素養」結構模型。它要解決的問題是:21世紀培養的學生應該具備哪些最核心的知識、能力與情感態度,才能成功地融入未來社會,才能在滿足個人自我實現需要的同時推動社會發展。
多年來,不同國家或地區都在做類似的探索。比如,美國對核心素養的關注起源於注重知識創新的高新企業團隊,這些企業從用人所遇到的問題反饋到教育中,指出基礎教育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哪些能力和素質,他們稱之為「技能」。這些技能不是簡單、具體的,而是在21世紀里必需的生存技能,是當今社會每個人都應該掌握的內容。再比如,從2009年起,日本國立教育政策研究所啟動了為期5年的「教育課程編制基礎研究」,它關注「社會變化的主要動向以及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適應今後社會生活的素質與能力,從而為將來的課程開發與編制提供參考和基礎性依據」。從2005年開始,我國的台灣地區啟動了核心素養研究,確立了專題研究計劃――《界定與選擇核心素養:概念參考架構與理論基礎研究》(簡稱DeSeCo計劃)。
分析核心素養提出的背景,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無論是由政府主導還是由民間組織來推動,全世界范圍內核心素養研究的興起和發展與時代發展、社會變革密切聯系在一起,它面向教育體系外的社會需求,是教育變革與發展的國際趨勢。我國也不例外。隨著時代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社會對人的綜合素養和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面臨著更大挑戰。同時,經過多年教育改革,素質教育成效顯著,但「與立德樹人的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重智輕德,單純追求分數和升學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較為薄弱」。具體到課程領域,體現為「高校、中小學課程目標有機銜接不夠,部分學科內容交叉重復,課程教材的系統性、適應性不強;與課程改革相適應的考試招生、評價制度不配套,制約著教學改革的全面推進;教師育人意識和能力有待加強,課程資源開發利用不足,支撐保障課程改革的機制不健全」。教育要回應發展的難題和挑戰,必須有新的應對措施。構建核心素養體系便是試圖從頂層設計上解決這些難題。它的構建「使學生發展的素養要求更加系統、更加連貫」,重點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把對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總體要求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關內容具體化、細化,轉化為具體的品格和能力要求,進而貫穿到各學段,融合到各學科,最後體現在學生身上,深入回答『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二是為衡量學生全面發展狀況提供評判依據,引導教育教學評價從單純考查學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轉向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 核心素養體系的構建,成為順應國際教育改革趨勢,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提升我國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環節。
二、核心素養的內涵
1. 什麼是核心素養
素養是指一個人的修養,與素質同義。從廣義上講,包括道德品質、言行舉止、知識水平與能力才乾等各個方面。核心素養是指那些關鍵的、不可或缺的品質、能力、才幹及精神面貌。今天我們談核心素養,還需要考慮兩個針對性,一個是針對時代的需求,一個是針對現代年輕人的特點。
2.核心素養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信息素養。信息素養是網路時代的基本能力,是人們對信息的獲取、加工、利用、創造的能力。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尤其要重視對信息的選擇、加工與交流,尤其要培養利用網路進行學習的意識。其中,寫作是最重要的信息素養之一。
②思維素養。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思維訓練,是長期以來被忽視的一個問題。應該培養年輕人三種主要的思維能力,一種是邏輯思維能力,邏輯思維是科學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的基礎,它強調嚴格的推理和論證。一種是形象思維能力,這是非邏輯思維的一種,其他還有直覺思維、靈感和頓悟等。這種思維能力雖然不像邏輯思維那樣嚴謹,但容易激發創意。最後一種是創新思維能力。創新思維是邏輯思維與非邏輯思維的有機組合,一般在創意的萌芽階段,多採用非邏輯思維;在創意的完善階段,應採用邏輯思維。創新思維有助於打破心智枷鎖,獲得突破性解決方案。
③人文素養。未來的社會一定是向著更加文明的方向發展,教育的目標就是要培養現代公民。而其中民主與法制意識、人人平等意識、正義感尤為重要。此外還包括誠信、禮貌等基本素養。
④專業素養。專業素養主要指人人都應該有一技之長,這是因應社會分工的需要,未來的社會分工只會越來越細,因而也越來越強調分工與協作。因此,每個人都應該是獨特的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長,各種專長的人有機組合在一起,才能完成各種復雜的任務。
⑤身心素養。健康的身體、積極的心態、平衡的情感對現代人尤為重要。
3、作為中學階段,核心素養還包括:
①利用網路學習的意識。調查發現,中學生主要用網路來娛樂與休閑,因此強化他們利用網路進行自發性學習的意識非常重要。
②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並重。中學階段,人的邏輯思維能力有所發展,而形象思維能力有所減弱,此時應該通過藝術類課程來保持他們的想像力。
③創新意識。在未來只會越來越重要。
④民主意識、正義感
⑤為專業發展做准備
⑥積極、開朗、樂觀的心態
4、核心素養和過去我們所強調的知識、技能等是什麼關系?
①核心素養是最關鍵、最必要的共同素養。
杭州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張華教授認為,核心素養不是只適用於特定情境、特定學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養,而是適用於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養,這就是「核心」的含義。在個體終身發展過程中,每個人都需要許多素養來應對生活的各種情況,所有人都需要的共同素養可以分為核心素養以及由核心素養延伸出來的素養。其中,最關鍵、最必要、居於核心地位的素養被稱為「核心素養」。
②用核心素養來梳理培養目標,可以矯正過去「重知識、輕能力、忽略情感
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偏失」。
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劉恩山教授認為,「核心素養是一種跨學科素養,它強調各學科都可以發展的、對學生最有用的東西。比如核心素養中語言素養的概念,已經不是語文學科的概念,也不是外語的概念,這里如果使用『技能』概念定位可能會低一點,但對它的特點可以說得非常清楚,它的特點是有效的表達和交流,其實是一種廣義的語言概念,作為有效的表達和交流,遠超了語文的范疇」。核心素養也是知識、技能和態度等的綜合表現。它是知識、能力、態度或價值觀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問題解決、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維等「認知性素養」,又包括自我管理、組織能力、人際交往等「非認知性素養」。並且,「素養」一詞的含義比「知識」和「技能」更廣。「『技能』更多地從能力角度講,我們所提『素養』不僅僅包括能力,更多考慮人的綜合素養,特別是品德上的要求。這也符合我們的國情,落實起來更好一些。」劉恩山說,「我們如果強調知識的話,大家都會重視知識,強調能力的話也會一窩蜂,這個時候提出這個話題,兼顧了知識和能力,具有導向性。」
③核心素養的獲得是後天的、可教可學的,具有發展連續性,也存在發展階段的敏感性。
福建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院長、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主任余文森教授認為,「核心素養是最基礎、最具生長性的關鍵素養,就像房屋的地基,它決定房屋的高度。核心素養的形成具有關鍵期的特點,錯過了關鍵期就很難彌補」。
④核心素養的作用以整合的方式發揮出來。
盡管核心素養指標的內涵不同,發揮著不同作用,但彼此作用並非孤立,在實踐中表現出一定整合性。例如OECD指出,核心素養總框架包含了一系列具體指標,它們是整合在一起的,只不過在不同情境下各指標表現的程度不同。澳大利亞梅爾委員會也提出,任何核心素養指標本身不構成一套獨立體系,為了完成某一目標,素養應通過整合的方式發揮作用。張華教授認為「核心素養的習得與養成必須具有整體性、綜合性和系統性,這也決定了對它的測量與評價必須具有綜合性和發展性,對於課程設計與開發、教育質量評價技術等提出了新挑戰。」
三、核心素養體系對課程、教學產生的影響
作為一線教師最為關心的是核心素養與課程標準的關系,具體而言,就是核心素養體系將會對課程、教學產生什麼影響?
據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介紹,核心素養體系將成為課標修訂的依據。
在張華教授看來,對核心素養的研究將會對我國課程目標的進一步科學化產生影響。因為「長期以來,我國確定課程目標以及各級各類教育目標的時候,習慣於將國家政策文件中的相關話語直接移植過來。這既導致課程目標或教育目標缺乏科學性且無法檢測,淪於空泛與抽象,不能有效指導教育實踐;又導致課程目標或教育目標缺乏針對性,無法適應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發展需求」。他認為,在適時引入「核心素養」這一體系後,課程目標能夠進一步實現科學化。 劉恩山教授則認為,核心素養提出後,「目標更明確,因為這些要素提得更鮮明,它會把國家的教育方針突出表現在核心素養上,我們就可以在這個框架內更明確地定位學科教育。每個學科把這件事情做好,就可以更好發揮出學科課程的價值」。他進一步解釋,「它可以清晰地提示你,生物學或者其他理科,在科學素養之外能做什麼,比如,生物學里有沒有語言素養或數學素養的問題?過去很多人沒有去考慮,今天作為一種核心素養提出,語言素養、表達交流的能力也要
落實到生物學習中,所以我們要組織學生去合作學習,去探究自主學習,這個過程中伴隨著語言、人際交往的目標」。「原來的學科任務仍然在課程標准之中,在同樣的課程框架里,如果把這個框架比喻為一棟四層的大樓,每層代表不同的學段,我們可以裝入新的設備,讓大樓變得更加現代化或者功能更加完善。原來的辦公系統、上下水系統都在,但加入了電子感測系統,讓大樓的信息溝通、時間利用率會變得更高,這些東西可能不是我原有的東西,它們就是核心素養。」 同樣,這套系統可以加入政治學科,也可以加入歷史學科,各學科都具有這樣的功能,整個功能合在一起,就是核心素養。所以,劉恩山教授說:「它不僅僅是單一學科的,還要有一些輔助材料來支撐,彼此都撐起來後,就會變得更好。我覺得學科素養和核心素養是相輔相成的,核心素養的落實會強化學科素養,學科素養又為核心素養的學習提供了一個平台」。
在核心素養指標體系的總框架完成後,如何基於指標體系確定各學段的核心素養及其表現特點,從學生發展的角度做好不同學段核心素養的縱向銜接,就成為核心素養最終落實和培養的重要環節。
為了實現核心素養與各學科課程的有機結合,教育部組織研究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四個學段核心素養具體指標的主要表現及水平特點,實現核心素養指標體系總框架在各學段的垂直貫通。在總框架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到各個學段,從素養發展的角度提出各學段學生在不同核心素養指標上的表現特點和水平,把指標體系具體化到各學段,確定核心素養在不同學段的關鍵內涵。
四、高中學生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實現途徑
思想政治課作為德育課程、五育之統帥.對學生進行本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死、價值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起關鍵的作用。下面,筆者主要從政治課教學引領功能的角度談談對高中生進行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實現途徑進行探索。
不少專家認為,21世紀擺在我們面前的第一個挑戰,既不是新技術革命.也不是經濟發展,而是青少年一代的道德問題。一個道德情感缺乏,沒有責任感的人是不會真正懂得關心他人,也無法適應社會的。思想政治課作為德育課程,是五育之統帥,「思想」是其靈魂所在。但盡管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實施了多年,由下種種原因,目前政治課教學實施中,圍著「升學指揮棒」轉的現象還沒有得到有效糾正,教師更多的只是重視政治知識的傳授,機械地培養學生分析和理解知識的能力,而忽視了思想、情感和政治素養的培養。這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也影響了政治教學的實效性,不利於德才兼備的人才培養。以下從政治課教學引領功能的角度,談談對高中學生進行政治學科接心素養培養的實現途徑。

8. 如何實施中學政治課堂教學

一、做好課前准備,實施有效備課
主要分為 「分工備教、小組議教、集體定教、個性補教」 四個步驟。這四個步驟逐層遞進,環環相扣,能夠保證較高的備課質量,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便於跟蹤檢查,有效地杜絕了傳統備課模式的弊病。
1、分工備教
在學期初,教研組長將全冊教學任務分解給本組的各位老師,在指定的時間以內,教師將分工備課的內容上交,裝訂成冊。分工備教形成的教案,同組的教師人手一份。這樣,全冊的教學內容由多位教師分散備課,備課的內容少了,減輕了教師的工作負擔,但是,備課的質量要求更高了,提高了教案的水平。
2、小組議教
根據思想品德課的特點成立「備課小組」,小組根據分工備教的進度安排(一般針對下一周的教學內容進行研討),及時進行議教活動。小組議教時,在備課組長的組織下,對教案中的教學過程、教學重難點、課後作業等環節進行逐一推敲,研討的結果由備課組長進行記錄。
3、集體定教
集體定教,就是每周在固定的時間里,在教研組長的組織下,教研組全體教師針對分工備教的內容展開全面的研討,最後根據老師們的探討,確定最終的教學方案。集體確定的教案有權威性,代表了學科組的最高水平,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4、個性補教
不同的班級,有不同的實際情況,且教師個體之間也有很大的差異性,在集體定教以後,我們還要求進行個性補教。具體來說,就是在保持共性的基礎上,教師個人可以根據班級的現狀,個人教學風格,對教案進行再進一步的修訂,保持老師們的個性特色,充分展示老師的個人魅力。
二、優化課堂結構,打造高效課堂
課堂結構與課堂效益密切相關,課堂結構的把握,需要教師有豐厚的專業底蘊,高屋建瓴地把握一節課,它既包括宏觀的結構即教學總體構想,幾部分構成,時間如何分配;又包括微觀的結構即教學每個環節如何進行,時間如何分配。
一堂高效課,首先要懂得在課堂的伊始設計引發思考、導入主題、調動學生興趣的問題,進而運用各種形式來活動,在活動中讓學生為了探究新的問題,解決問題而去活動自己的思維,尋找答案,直到將所要學習和發現的知識被導出,師生作以總結,高潮之處嘎然而止,留出5分鍾時間思考,本節課你的結論如何得到的?你有什麼收獲?你的感受是什麼?使課堂在結構上一張一弛的,節奏快慢結合,就像一首歌,要高低音結合才會有跌宕起伏的感覺,才是一首優美的音樂,讓人餘音繞梁。
時間的優化安排是高效課堂的重要保證,教師要在課堂上惜時如金,堅決杜絕浪費時間的行為,同時還要學會節約時間。比方說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合理安排收發作業等。上課要守時,不要遲到,更不允許拖堂。教師要以自己的時間觀念影響學生時間觀念,幫助學生制訂時間安排,反思時間利用情況,讓學生學會經營課堂45分鍾,讓它產生最大的效益。
三、創新教學方法,實施合作互助
1、啟發激趣,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
(1)課堂導入有趣
導入,是一節課的開始,它好比是一首歌的前奏,如果前奏悠揚、動聽、氣勢磅礴,就很容易吸引聽眾。導入的方式多種多樣,如「表演小品」、「成語(詞語)接龍賽」、「故事大比拼」、「播放樂曲」等,也可用實物引導或小游戲來導入。如在設計七年級上冊第五課「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的導入時,便可設計實物引導法。首先展示實物——彈弓,一件學生人人都熟悉的兒時玩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設問:玩彈弓時,如何將其射的遠呢?讓學生思考並模擬操作。再問:若拉皮筋時用力過猛或拉的過久,會怎樣?學生思考得出結論:皮筋會斷。教師進一步引導,設問:這一游戲中的小經驗對我們的學習生活有什麼啟示?學生自然會得出:在學習生活中要做到「文武之道,一張一弛」。這樣教師就十分自然的導入了課題。又如,在講八年級下冊第十一課「樂於勞動,善於勞動」時可設計游戲導入:釘扣子比賽。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釘扣子的任務。通過這一小游戲既可檢驗學生的勞動能力,又能讓學生感受、體驗勞動的過程,進而為講授新課做好鋪墊。
(2)課堂貼近生活
初中思想品德課的內容和編排緊密圍繞學生的生活展開的。從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質和健康教育,從法制教育到發展常識和國情教育,無不與學生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生活中有豐富的案例和素材,教師可以多方面採集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例,讓事實說話。如,在講七年級上冊第三課「做大自然的朋友」一課中如何保護好環境時,就讓學生講自己學校,家庭的環境衛生狀況,以及就超市裡面購物不免費提供塑料袋等問題。在講八年級下冊第十一課「快樂的勞動者」時,可讓學生分組尋找自己心目中最快樂的餓勞動者是誰,並說明理由。教師可引導學生觀察父母、老師、衛生委員等,讓學生在尋找、觀察身邊勞動者的過程中,體會勞動的艱辛與快樂。
(3)課堂聯系時政
聯系時政的思想品德課是最鮮活的。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課堂上學生喜歡的事情就會讓他們聚精會神,興致勃勃。如講到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時,一提到台海局勢,3.14西藏打砸搶事件的時候,很多學生都能娓娓道來,其興致遠遠超過了教材上的其他內容。講到北京奧運會,抗震救災,抗雪災,教室里就砸開了鍋,每個人都有話說,並且在討論中明確了這些偉大的事跡無不凝聚著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精神。
2、互助合作,讓課堂變得融洽愉悅
合作學習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促進學生的情感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學生群體這種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任務就是當好導師,及時起到點撥導向的作用。
(1)互助合作學習的內容
在上課之前,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把握教材的教學重點、難點,教師把需要解決的問題分為三級目標
1)學生「需要」交流的問題
這一目標的基礎是「自主學習」,也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前提。教師在設計這一層次的問題時,要注意牽一發而動全身,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真正把學生的胃口調起來,激起學生的探究慾望,感受探索的愉悅。他們通過自讀教材,能了解大概,在獨立思考後,如果還有些疑惑,就會產生交流的需要,這時小組互助合作就水到渠成。從這個意義上講,初中思想品德課非常適宜開展互助合作學習,因為其中學生「需要」交流的問題很多。例如:「中學學習與小學學習有什麼不同,應如何應對?」,「你覺得什麼樣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拒絕不良誘惑有哪些有效途徑?」,「怎樣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等問題。顯然,互助合作學習的效果遠好於讓學生單獨回答
2)值得爭辯、探討、質疑的問題
小組互助合作學習要求教師關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善於運用發散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即敢於提出自主的意見,也勇於接受別人的批評;即敢於堅持修正真理,也勇於修正錯誤。在完成任務中,敢於創新」。尤其是在教學中出現易產生認知沖突的內容,學生意見不統一或有創新意見時實施小組互助合作學習,更能加深他們對學習內容的深層,全面的理解和感悟。這一目標的問題像「男孩女孩,誰更優秀?」,「如何看待競爭的作用」,「如何處理獨立自主與對外開放的關系?」, 「為什麼說我國還沒有實現全面的小康社會?」等,是對上一級目標的深化拓展,可以突出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及合作意識。落實「以學定教」,啟動全員參與式學習。由兩人組說意見到四人組談看法到八人組歸內總結,引導幫助每一個學生獲得成功感。
3)有爭議,各抒己見的復雜問題
初中思想政治課教材增加了許多探究與實踐內容,並要求學生在調查實踐的基礎上撰寫論文,而且考試內容也越來越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更有地方特色,靈活而開放。受思維能力、知識水平和社會交際能力的限制,單個學生無法完成這樣的學習任務,這就要求學生互助合作學習。學生人者見人,智者見智,通過交流,拓展思路,集思廣義。如調查周圍的環境狀況,並提出解決環境問題的可行性建議等問題。
(2)互助合作學習的調控。
1)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加強對學習過程的監控。
在學生互助合作的過程中,教師並不是無所事事的,而是要擔負起更大的管理責任。自主不等於自流。在教學中,每次開展合作學習,老師要深入到每個學習小組,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保證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對活動開展順利的小組,及時予以表揚;對角色分工不清,討論混亂無序的小組,幫助學生明確角色,使他們盡快地進入有效的討論;對討論偏離主題的小組,及時發現,及時制止,將他們引回到學習任務中來;對討論時出現的有價值,需深入理解的問題,拿出來供全班同學思考、討論,引導各小組關注,盡量讓學生自己找到規律,解決問題。
2)時間的把握
互助合作的時間,是教師在實施教學之前必須考慮的問題,也是較難把握的問題。太長,學生沒有緊迫感,討論容易偏離主題,浪費時間,甚至完不成教學任務。太短,又往往出現蜻蜓點水式的合作,深入不下去,多數學生得不到鍛煉,「需要」得不到滿足,達不到促進學生發展的目的。在教學實踐中,要根據學習任務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徵求學生的意見的基礎上,確定互助合作的時間,並隨時根據情況進行調整,確保互助合作的順利實施。
4、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讓課堂變得豐富直觀。
在教學中,有效地利用錄音,投影,掛圖,多媒體等輔助手段,以其新鮮、活潑、生動的形象,帶給學生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獲得課堂教學的高效率。如講「走進中學——校園剪影」時,可播放學校的宣傳片,讓學生對校園有更直觀的認識。在講「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勞逸結合」時,可播放一段舒緩的音樂,讓學生邊聽音樂邊識記知識點,這既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背誦效率,又可讓學生體會到真正的勞逸結合。再如講「哭泣的自然」時,可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圖片、漫畫資料,使學生認識到人們是如何浪費水資源,如何污染江河湖海,如何亂砍濫伐森林等等,讓學生在驚嘆、感慨、討論中直觀感受到我們面臨嚴峻的資源、人口、環境形勢,從而落實到教學目標:我們必須保護資源和環境,積極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四、注重師生和諧關系,營造課堂良好氣氛
傳統的師生關系是一種倡導師道尊嚴的不平等的關系。新課程的理念,就是要變傳統的師生關系為夥伴、朋友關系,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促進者。只有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才能站在學生的立場、從學生的角度去設計教學,做好自己的工作。只有把自己當作學生學習的夥伴,才能真正地為學生服務,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與學生同喜同悲,與學生同呼吸共命運,把自己的作用發揮到極致;也只有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中, 學生才能產生愉悅的心境,帶著積極的情感參與學習,暢所欲言,使師生間達到心與心的交流。
要想在課堂教學中實現情感和諧,作為教師要用好你的眼睛,用好你的語言,用好你的身教。
用好你的眼睛,即教師要善於駕馭課堂,要能夠隨時關注每位學生的學習動態。教師應有一雙會說話的眼睛,要時刻注意與學生眼神的對接,透過心靈的窗戶判斷學生在想什麼——是專心、走神、心領神會了,遇到尷尬了,還是情緒高漲,若有所思……然後,適時作出決策,調整教學內容、教學程序及課堂關注點,並隨時用會說話的眼睛向走神的學生傳遞提醒專心聽講的信息,向回答問題欲言又止的學生傳遞鼓勵的信息
教師的課堂語言是打動學生心弦,激發學生求知慾望,溝通師生感情,實現教書育人目標的重要工具。教師的語言首先要簡明得體、詞語達意,要讓學生聽得清,聽得懂,不能把本來一句話就能講透徹的問題,硬用幾句話來表達,更不能含糊其辭。其次,要條理分明,富有邏輯性,先講什麼,後講什麼,應圍繞主題,融會貫通,而不能語無中心,前後矛盾,散亂無章。從課前導語到講述到過渡到小結,能做到環環相扣,課堂上口若懸河、妙語連珠。讓學生感到聽老師講課就是一種美的享受,陶醉其中,並受到語言的熏陶。
用好你的身教,提高教師的個人素質。現在的學生見多識廣,教師要在教育活動中始終處於不敗之地,必須注意知識的及時更新。「腹有詩書氣自華」教師只有勤於學習,善於積累,才能夠「博學多才」永葆青春和活力。教師的非凡氣質,博學多才自然會成為感染、教育學生的魅力所在。作為教師應該用良好的師德,高尚的情操去感化學生;用飽滿的熱情,毫不吝惜的微笑去感染學生;用得體的著裝、文明的舉止去塑造學生。另外,教師要經常聽取學生對於本學科學習的建議,並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要盡最大可能地尊重學生意願選取學習方式。
總之,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能力培養之間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思維品質,完善學生的人格,激發學生學生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構建高效課堂。最後讓我們用全國著名課改專家傅道春教授的一句話共勉:「讓思想品德課成為學生長知識,長見識,長才幹,立思想,塑人格的好課」。

9. 如何構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

主體性,是指作為對象性活動的主體所具有的本質特性。它的基本結構是由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三個因素組成的。學生主體性發展的基本條件:一是內因即主體素質結構,這是決定主體性水平與發展的因素;二是指教育環境,它包括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個方面。作為個體能動性的具體表現,它是主體的參與性、主動性為基礎,以創造性為最高境界。主體性是學生作為人的發展的核心部分,主體性的發展需要通過主體的活動實現。高效課堂構建的關鍵在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課堂中獲得全面發展。那麼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自主、主動發展,促使他們自覺參與、自我選擇、自我組織、自我指導、獨立思考、自我評價等一系列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使他們真正成為具有主體意識和自主能力的人呢?這是從事高中政治教學與研究的工作者必須研究與探索的問題。 一、教給學生閱讀教材的方法 政治教學的任務是教育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教會學生學習,也就是把學法教給學生,讓學生今後在社會上能自主探索與進行創新活動。因此,在教學中必須構建師生互動平台,為學生提供討論、表演的機會,在活動中要善於設疑,討論前要給出提綱,以引導學生實現自己預設的目標。在討論中要注意學生的立場觀點是否正確,條理是否清晰,論述是否符合邏輯,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獨立地、多角度地展示其真實才能,但討論必須朝一致性方向引導,討論的問題必須與生活相結合,使彼此的思想能夠溝通。在小組討論中要注意導、讀、議、講、練、評的發揮,這樣才能體現教法與學法的高度統一。政治教學中,要提高效率,方法非常重要,方法正確,學習效率事半功倍,方法欠佳,學習效率事倍功半或徒勞無功。不少學生學習成績差不是不下苦功,而是學習方法有問題,導致學習困難越來越大,最後放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會學,而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則是使學生會學習的根本途徑。 二、指導學生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 新課程要求教師做引導者,一切以學生為主。因此,教學時,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一定要給予肯定。無論是什麼樣的問題,教師都要細心地加以解答,不能嚴肅地把學生的問題一帶而過。這樣不僅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而且會影響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更會引起學生對政治學科的厭惡。當學生提出問題時,教師一定要先投以贊許的目光,並激勵其他學生向其學習。只有這樣,學生的提問意識才能得到提高,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才能更加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理應在適當的時候啟發學生,引導學生,將學生一步步地領向真理。這就需要學生不斷地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很多學生在考試時,面對題目和材料往往無從下手,這說明他們平時缺乏這方面的鍛煉。 如我在講「依法治國和思想道德建設」時,採用了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後辯論的教學模式。分組後,我設置了「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哪個更重要」的辯論題目,先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自由討論,期間我會參與到學生的談論中,及時發現學生討論中出現的問題,並給予正確的引導,然後全班分為兩個大組針對這一主題展開辯論。學生為了在辯論中獲勝會收集材料,明確觀點。在這樣輕松的學習氛圍下,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高高興興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三、教給學生答題技法 政治中考命題,題型多樣,既有選擇題,又有辨析題、分析題,各類試題有的以文字的形式出現,有的以漫畫、圖表的形式出現。縱觀近幾年政治學科的中考情況,學生在答題時普遍存在的問題是不會提取有效信息,以至於失分過多。學生普遍反映不會解答政治主觀題。這個責任主要在教師,教師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獨立思考,沒有教會學生如何分析解決問題。政治課屬於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相比,它具有不確定性、多元性,同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同一個觀點可以用不同的語言表述。這是學生感到困難的重要原因之一。盡管如此,它也有規律可循。如「談談這一材料對你的啟示」一類的題,一是弄清材料的主題是什麼;二是明白「啟示」就是「依據主題,我們應該怎麼做」,它有一個統一的句式,即「我們要……」或「我們應該……」。只不過這些規律應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總結。在這方面,我們過去恰恰做得不夠,今後應借鑒理科的教學法――通過例題解析,總結解題的規律和思路。 政治試題的主客觀題目往往都是通過運用新材料、設置新背景考查學生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各種能力的,因此要教會學生審題、篩選信息、找到切入點等。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我還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

閱讀全文

與自媒體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