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教學機智的特點有哪些
教學機智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主要體現在對課堂偶發事件的處理上。課堂偶發事件的發生,對教師來說是一種嚴峻的挑戰。然而,應該認識到挑戰與機遇並存,在偶發事件中,既有不利於正常教學的一面,也有有利於正常教學的一面。盡管如此,只要掌握教學機智的運用策略,就能使偶發事件經過教師及時、巧妙、靈活的處理,對教學起到烘托、補充和增效的作用。
類型
(1)處理教學失誤的機智
課堂教學是一種極其復雜的勞動,盡管教師認真准備,但仍不能避免自身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失誤。出現失誤並不奇怪,尤其對於一些年輕的教師而言更是如此,關鍵在於教師如何隨機應變,如何正確地對待和處理這種失誤。
(2)處理學生失當行為的機智
學生失當行為有互相吵鬧、打架、摔文具等,其中學生的"惡作劇"是最常見的失當行為,如男生在女同學文具盒中放入蒼蠅、蟲子,在同學座位下放死老鼠,在同學起立時挪開凳子,往前座同學背上貼紙捉弄人等。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鎮定寬容、迅速果斷地採取相應的對策化解矛盾,擺脫窘境。
(3)處理教學環境突變的機智
教學環境突變是指外來干涉事件的發生導致課堂教學環境的不協調,它不是由學生引起的,而是由外界某些偶然因素的干擾引起的事件,對於這類事件的處理同樣需要運用教學機智。
(4)處理學生意外回答的機智
教師在課堂講解、提問、組織討論時,會碰到難度很大的問題,甚至一時難以回答。學生思維活躍,視野有時比教師開闊,會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具有良好的知識修養,而且還要具備靈活地運用知識、機智地處理問題的能力。
遵循原則
( 1 )情感原則:對教育事業和學生的愛是一種潛在的應變機智,是促使教師努力提高自己、充實自己的動力。尊重學生,愛學生。
( 2 )民主原則:教學機智的思想基礎應該是教學上的民主思想。教師的責任是教育他們,不應以權威壓制學生,而應運用民主的方式和態度予以解決。把民主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態度始終融於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始終貫徹於我們和學生的溝通和交流中,才能使我們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成為真正有情感的互動,才能使教學達到比較好的效果。
( 3 )個性原則:教學機智是教師對教育思想、教學原則與教學規律的靈活運用,一切均應視當時的情況而定,即要因人而異,因時有別,因事制宜,不能搞"一刀切"。
( 4 )求實原則:教師只有熟悉教材教法,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才能駕輕就熟,既能對課堂偶發事件應對自如,同時能使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得到很好的延續。這種教學機智要講求實效,要有利於課堂教學,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思想及技能素質,而不能僅為了"藝術"而擺花架子。
局限性
教學機智對教師來說很重要,但它又不僅僅是教師教學能力和教學智慧問題,在其深層起到支配作用的是教師的教學觀念問題。教學觀念潛在地影響教師對教學情境的認知水平以及情感和態度,進而支配教師對教學機智的選擇和應用。要真正實現教師觀念的轉變,特別是在觀念引導下轉換成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對於老師來說是一個痛苦的轉變過程,因為人的知識有兩種,一種是顯性的,一種是隱性的,顯性知識是能說出來表達出來的,隱形知識是支配具體行為的。如果教師的教學觀如果不能真正轉變的話,無論教學方法手段怎麼靈活,在整個目標的設定上和學生發展上,還是會發現一些問題。所以我們說在傳統教學中,由於受教學觀的影響,教學機智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 1 )教育目標的狹隘性。有的時候說教學機智的發揮僅僅是為了完成當下的教學任務,只關注智育目標,忽視其他的教育目標。
( 2 )教學機智發揮與展開的被動性。在傳統教育觀念影響下,課堂管理方式是一種控制,在老師的預設下,沿襲這樣一種思路展開,而不是激活學生的思維,因此教學機智主要是應用在應付教學意外,疏導沖突,消滅矛盾,使得意外事件煙消雲散。因此這種機智表現為教學過程中的救場或者說是應急。
( 3 )生發教學機智條件的有限性。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學機智的生發和展開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約,除了它必須服務於書本設定的教學目標,服從於課堂的教學流程和組織管理外,傳統教學中教師的權威地位、權威角色也會妨礙教師的心理自由和開放。因此在傳統觀念中,教師絕對是知識的代表、正義的化身,所以在這種角色意識的支配下,教師機智發揮就缺乏了平等交往的和諧與輕松。這種觀念阻隔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⑵ 淺談在小學科學課堂中如何激發教學機智
一、關注學生感興趣的事,激發教學機智
一節科學課上,一隻色彩斑斕的大蝴蝶不期而至。同學們的注意力立即被吸引了,對我的講解已充耳不聞,無奈之下我只好指揮幾位同學拿課本來驅趕它。可這位不速之客沒那麼好說話,依然在教室里旁若無人,翩翩飛舞。怎麼辦?看到同學們看著蝴蝶那好奇、驚喜的樣子,我靈機一動,問:「你們想觀察蝴蝶嗎?」「想!」全班同學異口同聲。老師說:「好!給你們10分鍾時間觀察,要把看到的、想到的、對蝴蝶的了解互相說一說。」「行!」回答聲整齊又響亮。於是,我讓學生將教室門窗關上了,課堂上立刻人聲鼎沸,熱鬧非凡,大家都在興致勃勃地邊看邊議論。十幾分鍾過去了,門窗打開了,蝴蝶也飛走了,同學們興致盎然地獲得了有關蝴蝶的好多知識。
一隻花蝴蝶將課堂擾亂了,預定的教學任務沒完成,可培養和愛護了學生的求知慾望,助長了學生探索發現的意識。課堂上涌動著好奇,涌動著探究,涌動著快樂,這不正是科學的真諦嗎?
二、關注實驗過程,激發教學機智
有一次我上「溶解」一課,在一隻燒杯中加入了鹽和適量的冷水,問學生怎樣讓鹽溶解得快一些。預設的答案是加熱或是攪拌,誰知,這個問題剛拋出來,竟有一學生沒舉手就興奮地說:「往裡面倒些開水,我喝糖水經常這樣,糖化起來特別快。」還有幾個同學附和著:「就是,就是。」此時我不怒不惱、不慌不忙,真讓這名學生倒熱水,讓其他同學觀察。接著問:這是為什麼?其實倒熱水就是加熱,和在燒杯下面放酒精燈加熱性質是一樣的。
在這一案例中,學生正是基於他自己的生活經驗解釋了實驗的結果,在這一經驗之上理解加熱可以加速溶解就容易多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三、關注教材舉例的普適性,激發教學機智
教材中所舉的例子、動植物是針對全國學生的普遍情況而選取的,而對全國各地學生來講,地域風貌的差異、氣候的差異、學生經歷的不同等,都將直接影響對教材中基本知識的感知和對基本原理的理解。
飼養蠶寶寶是三年級的科學教學內容,但我們這里沒有人養蠶,對於蠶大家都感到很陌生,所以飼養蠶寶寶的活動對於我們來說是較難開展的。但總不能不開展啊,我思考著能否尋找到一種當地常見的能替換蠶的小昆蟲,同樣能達到飼養蠶寶寶的教學目的呢?無意中我發現一片樹葉上爬著一條大青蟲,這時我想起了平時到菜地摘菜時,爬在菜葉上的一條條胖乎乎的菜青蟲,它和蠶的外形很相似,同屬節肢動物,而且它們的生長發育過程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還很容易養活,用飼養菜青蟲的活動替代飼養蠶寶寶的活動應該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於是我和同學們就一起飼養起菜青蟲來了,我們養的菜青蟲可壯了,同學們可喜歡它們了。
四、關注學生情感、學習狀態,激發教學機智
教學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教師的施教不能一味將信息單向傳輸給學生,也要關注施教中學生的情緒、學習的狀態、達成教學目標的程度等,從學生反饋給自己的問題信息中獲得信號、抓住時機,用教育智慧來化解疑難、解決問題,促進學生全面提升素質。一次聽了一位老師的科學課《紙的觀察》,課到了後半段,要通過觀察了解發現紙的主要材料是纖維,學生出現了一些消極情感。教師靈機一動說:「我們來玩個游戲,跟著老師做!」教師撕白紙,學生跟著撕,觀察紙的邊緣;老師又讓學生把白紙揉成團,學生跟著揉,觀察紙的表面。學生發現表面不光滑、有皺紋、有毛毛的東西,教師相機引出:這毛毛的東西就是纖維。
這節課中觀察紙的纖維的活動,教師就以自己的教學智慧調節課堂,把本來操作型的撕紙、揉紙在老師帶動下變成了「游戲」,玩中學。
教學機智在當今新課改課堂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教師要自如地駕馭課堂這個復雜多變的動態系統,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就必須掌握教學機智。教學需要設計,精心設計才能使教學精彩,但設計盡管浸透了教師的心血,也只是一種教學預案,實際教學中何時學生的智力因素受阻、何時非智力因素受到干擾是很難預料的,即便教師精心地將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預設於教案之中,也很難保證教學過程不受阻。所以,教師在關注教學生成這一環節上多投入些精力,認真面對意外發生的卻具有教育意義的教學生成,在課堂教學中及時調整教學預案,激發教學機智,一定能得到很好的效果,教師也必將在這一教學實踐中加快專業發展的步伐。
⑶ 淺談課堂教學中如何應用教學機智
老師在課堂抄教學中要想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故矢」,就必須要具備准確、深刻、細致、敏銳的觀察能力。通過觀察,抓住問題症結所在予以解決即「對症下葯」, 同時還必須察覺出突發事件與教學目標之間的偏離度,如果偏離了教學目標這個「定向」或控制要求,就要抓住有效信息,充分發揮教學機智,調控教學過程。
⑷ 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教學機智」
處理課堂突發事件,前提要有愛心和耐心,其次要講究藝術和方法。作為一個教師要「多用情,少發火」。要以情感人、親切和藹、心平氣和。由於課堂教學環境的不同,出現的課堂偶發和突發事件的類型也有所不同。總的來說有這樣幾種類型:外部干擾型、教師失誤型、學習困擾型、課堂異常型等等。處理課堂突發事件,前提要有愛心和耐心,其次要講究藝術和方法。作為一個教師要「多用情,少發火」。要以情感人、親切和藹、心平氣和。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課堂中的突發事件層出不窮,作為人師,我們應以「尊重學生、愛護學生、理解學生、體貼學生」的原則來謹慎、恰當地處理好課堂的突發事件。在課堂上,只要我們能根據不同的情況,因勢利導,採取相應的應變方法,就一定能夠處理好各類偶發事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細致地概括來說,處理課堂偶發和突發事件有大致以下幾種方法。1、以變應變法。當課堂教學超出原來的設想,突然出現意料不到的情況,且影響到正常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採取以變應變的方式。案例:我校一名科學教師在上課的時候,突然有一為學生大叫:「蜘蛛」,頓時課堂出現了一片混亂的現象。這時,老師讓學生趕走蜘蛛後,開始了對昆蟲這一知識點的講解。這樣做不但有利於緩解學生恐懼的心理,而且將學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課堂,很好地與課堂內容相結合。2、將「錯」就「措」法。這種方法其實在課堂運用得比較普遍。往往是在老師自身不小心犯錯的情況下,礙於面子,不能直接說老師自己錯了,但又不能將錯就錯,不加糾正,影響教學效果。這種情況下來個將「錯」就「措」,詢問學生,剛才老師哪裡有不對的地方?這不失為一種良好的教學機智。3、實話實說法。案例:有一次,我在教唱課的時候,有一個音應該唱六拍,而我在教的時候是五拍,學生雖然在跟我唱,但聲音越來越小,聲音里透露出一種疑問和不肯定的感覺。我問:「怎沒不唱了。」有問同學說:「老師,這里是唱六拍,不是五拍。」我一看果然錯了,於是我馬上對同學們說:「剛才這位同學說得對,老師不夠仔細,唱錯了,我們一起來改正好么?」這時,課堂又回到了原來的教學狀態。有時候,教師由於不夠仔細難免會出現一些小狀況,但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失誤,而不去管學生心中的疑問,這樣就不對了。有時候教師坦誠的襟懷、實事求的做法是能馬上解決這些小小的問題,而且也不會影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相反錯了不改正,學生會對老師產生不信任感。4、因勢利導法。所謂「勢」,是指事情發展所表現出來的趨向。處理偶發事件時,要注意發現和挖掘事件本身所表現出來的積極意義,然後順勢把學生引向正路,或逆勢把學生拉向正軌。課堂中有些偶發事件的出現,已經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完全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想讓學生重新注意於原定的教學內容是很難的。這時教師可以轉而發掘事件中的積極因素,順應學生好奇心,滿足學生求知慾,因勢利導地開展教育或教學活動。這樣,不僅保證了課堂教學的秩序,而且擴充了課堂教學信息,從而達到教學目的。案例:在一堂數學課上,一位數學教師正在講關於質數與合數的基本概念,突然,教室外基建工地傳來「嘭、嘭、嘭……」的拖拉機發動聲,而且這聲音還一直響下去,使教學無法進行,學生也煩燥不安,張望窗外。這時,教師靈機一動,大聲講道:「現在大家開始數數,看拖拉機的響聲有幾下,然後回答你數的是質數還是合數。」這個案例中,學生注意力已游離了教學目標。如果這時命令或強制學生聽講,不僅教學效果不好,而且會影響師生之間的融洽關系。這位教師因勢利導,巧妙地把環境中的噪音變成了有利於教學的情景,順應了學生的心理,使他們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學習中,並且加深了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正確教育,因勢利導地處理課堂偶發事件,教師要堅持正面教育,循循善誘,因勢利導。遇到課堂偶發事件時,教師可根據學生特點,結合教學的實際,正面啟發,善於誘導,且要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民主平等。是說服而不要壓服;是疏導而不要懲治報復;是誘導攻心而不要簡單粗暴;是真心接受而不要強迫服從。為此,就要求教師遇到偶發事件時要耐心、動之以情、規之以矩、導之以行,循循善誘,因勢利導,啟發自覺,幫助學生自我認識錯誤,從而有效地處理課堂偶發事件。
⑸ 淺談課堂教學中如何運用教學機智
授課是一個動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習者與授課者都會遇到各種的突發狀況。教內學機智是教師面臨復雜教學情容況所表現的一種敏感、迅速、准確的判斷能力。作為老師,培養處理教學突發事件的教學機智,才能夠對意外的課堂狀況作出迅速正確判斷與及時應對策略
⑹ 教學機智的因素
過去對教學機智的研究只是限於教學技巧方面。實際上,教學機智一方面是一種教學技巧,另一方面折射出的是教師思想的深度,因此,研究教學機智實際上是對教師核心觀念的深度進行探討,也是對教師教學素養和教學行為的考察。
影響教師教學機智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的品德修養決定著教師教學機智的品位和格調:如教師的人格境界、對教學工作的熱情和責任、對學生的摯愛和關心等,對教師教學機智的開拓和加深起著重要作用。高品位、高格調的教學機智要求教師有一種以學生為指向的多元的、復雜的關心品質和責任品質。在教學中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坦誠對待每一位學生的經歷,容忍每一位學生的缺點,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的成長。教師用高尚的品德感染每一位學生,使所有學生在教學中得到關注得到發展。
2.教師的知識結構決定著教學機智的層次。如知識的儲存量、知識的廣度、深度、系統性以及各種知識的聯系,對教師在教學中廣征博引、深刻論證、感化育人提供了理論依據。高層次的教學機智要求教師具有精深的專業知識、廣博的文化知識和深厚的教育科學理論,這些知識使教師在復雜多變的教學情境中發現並讀懂教學中的困難和學生表現出的各種困難,並能做出機智有效地處理。教師的知識結構不僅影響著學生知識結構的形成和發展,還影響著學生的情感體驗、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和發展。
3.教師的思維特徵決定著教學機智的廣度。教師敏銳的思維,對教育情境獨特性的敏感程度決定著教師對教育情境和教育時機的利用能力。「課堂教學的存在是動態的、充滿偶發性的、不連續的。」每節課的情境是獨特的,蘊含著豐富的教育時機和教育機會,甚至每節課的每一分鍾也蘊含著不同的教育時機。教師如果沒有敏銳的思維,沒有對獨特教育情境的敏感性,就不能從復雜的教學情境中分辨出教育時機富有意義的因素;不能通過間接的線索(如神態、手勢、表情等)來理解學生內心的思想、感情和願望;不能對學生的各種情緒信息做正確判斷和有效處理。
4.教師的反思能力決定著教學機智的深度。教師對教學實踐的反思能力是教學機智得以豐富和提高的重要途徑。「充滿智慧的反思能發現事物,而未經反思的行動是『缺乏智慧的,沒有機智的。」教師對過去教學經歷進行反思的體驗,能豐富教師的教學經歷並使其更具有智慧。教學中教師面對復雜教育情境時迸發了教學機智,對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師來說,這一切並沒有結束。教師對這些具有經驗意義的問題,進行理解與反思,以此為基礎,教師就能理解或接近理解在那個經歷中所隱含的意義體驗。從而在未來的教育情境中能更加機智的、富有思想的採取行動。
⑺ 如何發展課堂教學機智
如何發展課堂教學機智
作為教師如何對小學課堂中出現的意外情況進行隨機調控,以做到教學機智的正確運用呢?
1.利用自己的錯誤,巧妙施教
每個人都會犯錯,教師也不例外,在面對一些特殊的教學場面時,教師出錯的現象會更容易發生。如果課堂上一旦出現失誤,教師必須保持冷靜,千萬不能手忙腳亂。對於個別失誤,教師可以不急於改錯,而是恰當地利用自己的錯誤,引出一點教訓,從而強化學生對這個問題的更深刻的記憶。
比如,有位教師在上公開課的時候,由於緊張,把《北大荒的秋天》一文中的「高粱」二字寫成了「高梁」。一位學生站起來吃驚地說:「老師你錯了,『高粱』的『粱』底下是『米』。」這時教師看了一眼自己寫的字,馬上意識到了自己的失誤。
當坐在下面的聽課老師都為其捏了一把汗時,卻只見這位教師依然面帶微笑,神情自若地說:「這位同學說得非常正確,看來同學們看得都很仔細。以往老師在教授這個字時,有不少同學會犯同樣的錯誤。」
接著老師又問:「你們知道『高粱』的『粱』字為什麼下面是『米』嗎?」學生們七嘴八舌地回答:「因為『高粱』是糧食,所以是『米』。」
接著,老師強調:「對,同學們分析得很有道理,『高粱』是糧食的一種,所以下面是『米』字,而這個『梁』是棟梁,是一棟房子最重要的支撐點,是用木頭做的,所以下面是『木』字,大家記住了嗎?以後可不能再犯和老師同樣的錯誤哦!」
就這樣,這位教師運用教學機智化解了一場課堂危機,既挽回了自己的「面子」,也使教學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承認自身不足,以誠感人
現在的學生視野寬廣,思維敏捷,而且有些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在課堂上,往往會提出一些超過教師認知水平的問題。教師應該實事求是地處理學生提出的問題,既不能不懂裝懂,胡編濫造以蒙蔽學生,也不應壓抑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慾。
這時,教師可以將這些問題留給全體學生討論,這樣,既能讓師生之間進行平等的情感溝通,又能使學生們的思維得到激發和碰撞。
如果問題仍然解決不了,則可留在課後解決,從而保證正常教學過程的順利完成。
曾聽過這樣一節課,教學內容是小學三年級的《西湖》。當講到西湖是杭州十景之一的時候,有位學生站起來提出了一個問題:「老師,杭州十景到底是指哪些景色啊?」
那位老師顯然是沒有準備到這個內容,看著同學們等待答案時充滿渴求的目光,老師坦白地說:「不好意思,同學們,老師的答案也不是很全面。那麼同學們有誰去過杭州,游過西湖嗎?有誰願意來說說啊?」
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地回答了起來,但沒有一人能說全。老師想了想,說:「這個問題,老師也說不準,等查完資料後再告訴大家。現在我們繼續來了解杭州十景之一的西湖。」
課後,老師通過查資料,把答案告訴了學生。學生們都為她的誠懇態度和求知精神所感動,既感受到教師的人格,又沐浴了知識的甘露,獲益匪淺。
⑻ 如何培養教師的教學機智
教學機智是課堂教學中一種無需預設、無法預知的精彩。它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面對復雜的教學情景。迅速,准確,敏捷的做出判斷,處理,並保持課堂平衡、維持教學的一種能力。
⑼ 教學機智的培養
1. 通過提高教師的思維能力與應變能力 , 培養他們處理教學突發事件的機智。
一要開闊視野,轉變觀念;二要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既要勤於思考,善於思考,更要深入思考,提高思維的質量;三要掌握多種不同的思維方法,既要能形象思維,又要能抽象思維;既要能聚合思維,又要能發散思維,更要有創新思維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過程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突發事件難以預測,因此處理這類事情需要教師具備機敏的應變能力,而培養應變能力的關鍵實際上在於教師有深厚的理論基礎、精深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教學經驗,任何應變能力的形成都是在理論的指導下,不斷積累經驗,不斷豐富在不同教學情景下處理各種教學問題的實踐性的能力,所以善於把經驗性的感性認識提升為理性認識的過程需要老師勤於學習,勇於實踐,善於總結,不斷反思和提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容地應對各種不測。
2. 通過提高教師的創新能力和反饋能力,培養他們優化課堂教學過程的機智。
創新能力一方面體現在教師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精神,敢於標新立異,能夠別出心裁地進行創造性的教學;另一方面也體現在教師能夠及時更新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使其教學有獨特的藝術風格。
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教學反饋能力,善於觀察,勤於思考,敏於判斷,及時掌握學生的反饋信息,分析學生的反饋信息,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3. 通過提高教師掌握教材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為教師教學機智的形成奠定堅實的基礎。
提高教師掌握教材的能力要求教師能夠理解教材的內涵,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理清教材的知識點,並且能夠把知識點分解為最小的單元,力求做到頭腦中有目標,心中有教材,手中有方法,能夠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障礙有充分的估計,並做好突發事件的應變准備。教學語言表達能力是教師學術水平、思想修養、個人涵養以及教學機智的綜合表現。
⑽ 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運用教學機智
所謂課堂教學機智,就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處理有關教學的偶發事件地 能力,即應變能力,教學機智的實質是一種處理教與學矛盾的教學技巧。作為一名教師,除了有較好的責任心、教高的業務水平、廣泛的興趣好愛好外,還應具備一定的教學機智。正如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說:「不論教育者是怎樣的研究教育理論,如果他沒有教育機智,他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教育實踐者。」 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師課堂教學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幾十名活生生的學生在一起學習,他們的知識水平、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各異,課堂教學中的表現必然會出現千差萬別,加之外界環境影響,課堂教學中出現偶發事件、意外情況是難免的、必然的。當偶發事件出現時,作為教師是課堂教學的掌舵人,就應當因勢利導,以變應變,調整預設,給學生騰出空間,機智地駕馭課堂,正確處理課堂教學的偶發事件,讓課堂呈現別樣的精彩。有的教師不是沒有發現教學中的「偶發事件」,而是發現了但一時措手不及,不知如何處理。當課堂上出現偶發事件時,教師應如何妥善處理呢? 珍視並挖掘教學中的生成性資源 將學生的發展放在第一位 如果要使課堂上能有鮮活的動態生成,一是學生善於思考,另外更重要的是教師把學生的發展放在第一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把發展學生的質疑能力和創造能力作為改變教學程序和方法的目的和出發點。只有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教學活動中的對話,才有可能發生在對話雙方自由的探究或自發的討論中,發生在對話雙方人格上真正的相互回應與相互碰撞中。所以,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發展為根本,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課堂機智產生的基礎。 做一個敏銳的傾聽者和發現者,把「偶發事件」的價值最大化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更是教學「資源」的重要構成與生成者。他們在課堂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學習興趣、積極性、注意力、思維方式、合作能力,他們提出的問題與爭論乃至錯誤的回答,無論是以語言還是以行為、情緒的方式表達,都是教學過程中的生成資源,教師要做一個敏銳的傾聽者和發現者,善於抓住課堂上每一個這樣的契機,把「偶發事件」的價值最大化。 二、設計彈性方案,拓展自主空間 教學是有目標、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要想取得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必須充分的的預設。因此,預設是教學的基本要求。而鑽研教材,了解學情,是進行預設的重點。教材是落實課程標准,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載體,也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教師只有對教材的深刻的理解,對相關的知識點博學精通,心中有數,以及注意對教材內容的前後聯系,這樣才能回答和處理學生就教材內容提出的疑問,也才能就教學情況變換教學方法。例如,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一時答不上來,怎麼辦?或放緩思考的坡度,或化難為易,或變換角度等。這些都必須熟悉教材才能辦到。 深挖教材內容,既能使自己准確把握教材,有針對性地處理好教材,又能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如魚得水、游刃有餘。 學情是學習者在某一單位時間內或某一學習活動中的學習狀態。它包括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方式、學習思路、學習進程、學習效果等諸多要素。學情具有以下幾個特徵,第一,學情客觀存在;第二,學情復雜多樣;第三,學情可以改變。學情的2幾個特徵給我們的啟示是:一要針對學情備課;二要靈活調整學情。熟悉學生情況。教師在上課前必須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及興趣愛好、課外閱讀等方面的情況,把握學生的思維動向。對同一個問題,由於每個學生知識基礎和觀察思考的角度不同,會有不同的看法。這就要求教師注意把握學生思維的脈搏,從學生的角度關注知識生成的過程。 基於對教材的鑽研和對學情的了解,在進行充分預設是必要的。但預設應該是有彈性、留有空白的。因為教學過程本身是一個動態的建構過程。因此,教師充分考慮可能會出現的情況,在預設時,預留「彈性時空」,從而使整個預設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在實施過程的設計上要「大氣」,不求老師一廂情願、滴水不漏式的預設,重在全程大環節的關聯式策劃;在每個大環節中又要充分考慮到各種情況,例如,學生會提出什麼疑問,教師如何作答;教師提出某個問題,學生會怎樣回答,一般有幾種答案,教師怎樣引導,最後該怎樣導歸納等。如果在備課過程中多從學生方面考慮,會有利於提高教師的應變能力。 增加文化底蘊,積累教學智慧,靈活駕馭實施過程 加強學習,不斷擴大知識面。任何一種能力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知識作為前提條件的。因此只有加強學習,不斷擴充、積累、反思已有的教學經驗,才能在課堂教學中隨機應變。 課堂上,教師怎樣才能發現學生回答中富有價值和意義的東西並靈活機智的處理呢?這需要教育機智。教學機智並不神秘,它是教師多種教育能力的結合,可以通過培養鍛煉得以形成和提高。一個教師要掌握教育機智能力,提高教育的藝術水平,需要在教育理論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積累多種「案例」和「處方」,可以說經驗越豐富,遇到意外事件心中就越有底,就可「處變不驚」,反之經驗貧乏,就可能驚慌失措,束手無策。但教育機智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它有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首要的是加強學習,增加文化底蘊。生物知識浩如煙海,教師要不斷豐富知識,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雜家」,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擴展自己的教學思路,適應現代生物教學的需要。另外,掌握常見的教學策略,積累豐富的教學機智也是必不可少的。如: 1、繞道迂迴,調節難度。在課堂教學中,發現當原來設計的問題失去對學生思維的鍛煉效能時,應及時調節難度。如果原來設計的問題難度過大,要適當變換角度或適當補充鋪墊繞道迂迴,放緩思考的坡度或化難為易;如果原來設計的問題過於淺易,要追加問題,以調節難度,實現預期的教學目的。 2、因勢利導,爭取主動。在教學過程中,由於突發事件的發生,使課堂陷入被動,這時可想辦法轉移學生的注意力,因勢利導,把出現的事情與教學聯系起來,扭轉被動局面,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作演示實驗時,由於客觀原因實驗不成功或出現結果異常,學生議論紛紛,這時教師可馬上話鋒一轉,叫學生回答實驗為什麼不成功,這樣可引導學生從反應的原理、實驗裝置設計、試劑的選擇以及條件的控制等方面進行思考和分析,同樣可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3、製造氛圍,創設情境。沉悶的課堂氣氛難以激發學生的思維,但過於喧嘩的課堂又難以使學生冷靜思考,及時把握教學中學生的情緒,及時調控課堂使學生的思維保持興奮活潑狀態。如在課堂教學中,將實驗設計更具有突發性,儀器安裝更具有審美性,操作演示更具有科學性和規范性;將思考問題的設計帶有連續性、階梯性、跳躍性;教學語言的選擇注重情感性、幽默感以及懸念的巧設和思維路徑的變異等都是創造良好課堂氣氛的有效途徑。 4、啟發誘導,對症下葯。當學生的發問或回答出乎意料之外,可根據場景給予鼓勵並及時引導,避免因猶豫不決而帶來的課堂混亂和學生思想上的彷徨。及時把握學生的思維脈搏,發現症結,採取針對性措施。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要求教師以組織者、引導者和規范者的身份具有良好的教學機智,教學機智的形成並非一日之功,它與教師高度的修養、深厚的功力、廣博的知識、熟練的技巧和豐富的經驗為基礎的,在教學過程中,做到對教材的高度理解、對學生的充分熟悉、對知識的科學態度和對學生的真摯感情,才能適應新課程理念下教學的需要,靈活自如地駕馭課堂教學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