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書法美術教學中的德育教育

書法美術教學中的德育教育

發布時間:2021-02-22 10:26:23

㈠ 如何通過美術教學來有效滲透德育教育

美術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美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而且還要對學生進行靈活多樣的德育滲透。這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創新人才的需要。然而,美術學科又有別於其它文化學科,德育滲透不可離開美術學科本身的特點,牽強附會地把美術課變成單純的思想教育課。通過小學美術學科的教學實踐來看,美術學科的德育滲透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課堂滲透
在美術學科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達到育人目的,教師所講述的道理不能是空泛的說教,而要做到有情感的滲透、感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個人的意志和行動,在「潤物細無聲」當中受到啟迪和熏陶。
1、在欣賞課中滲透德育
(1)從傳統的民間藝術文化中提煉出愛國主義情操。許多欣賞作品中,體現了民族文化精神,注入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審美理想,利於學生了解祖國豐富的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遺產、優良的藝術傳統和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對學生起了一定的愛國主義教育。
如:《年年有餘》、《生命花樹》、《秦皇陵兵馬俑》、《北京故宮建築群》等作品對學生樹立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的意義。
(2)從我國現代的美術作品中了解我國革命戰爭期間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所反映出的優良革命傳統、積極的生活態度和時代精神,培養學生奮發向上的品格和堅定的信念。特別是反映歷史上和當代的愛國主義人物、民族英雄和無私奉獻的勞動者的作品是十分好的教育素材。
如:《貧農的兒子》、《母親》等作品,闡述他們的優秀事跡,以此激發學生學習他們堅強的意志和對黨對革命事業的忠誠信念,也使學生知道勝利的果實、美好的生活來之不易而更珍惜今日的時光,熱愛生命,為建設祖國的未來而好好學習。
(3)從同齡兒童的美術作品中感受健康的、積極的生活樂趣、陶冶美好情操。教材中,除欣賞課外,還有大多數的課都提供了較為典型的兒童作品供學生參考。這些作品盡管不及美術家們的作品的表現技巧和思想深度,但更接近兒童自己的生活,容易被兒童接受。
如:《風來了》表現了自己對生活的感受,但是,在低年級的兒童作品中經常會有一些反映暴力及其它不利於道德健康的作業出現,其實這也是一種正常情況,是兒童在一定認識階段對外界事物刺激的正常反映,同時也伴隨著一種模擬的道德判斷意識。對這樣的作品,教師不可輕率的予以否定。對個別心態很差的學生,可做一些調查和給予一定的幫助。
(4)對人物及其生活的觀察。
人物的題材在美術課中佔有重要地位。兒童眼裡看到的人物千姿百態。他們對兒童的心理發展起巨大的作用。老師在人物題材類的教學中,也應注意抑惡揚善,讓兒童知道哪裡是真、善、美的事物,利用作品中的表現對象作為抒發和表達思想感情的重要媒介,表露他們對社會生活的認識。如《猜猜我是誰》這課,教師可在談話中,引導學生互相談談好朋友或同學之間發生的各種好人好事,並要他們說出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之處。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繪畫的興趣,進一步掌握了人物的個性特徵,也使學生懂得了要珍惜好朋友之間的友誼,從而培養他們自信、謙遜、善良的品格。
在觀察的教學內容中,德育內容是較為明確的,教師要把握住作品的思想內容,抓住作品的藝術特徵,結合兒童的實際進行欣賞教學,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提高了審美能力和審美情感,在思想品德上也與作品產生了共鳴。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讓形象說話,而不是空洞的說教可以替代的。從德育的意義上看,應引導學生要注重對生活對自然的認識,用正確的審美態度來觀察生活和自然。
2、在繪畫課中滲透德育
繪畫在美術課教學內容中佔有很大比例,其本身包含諸多內容。在基礎繪畫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教學手段,來陶冶學生的心靈,培養學生的各種優良品質。一幅完整的線條造型或素描作品,需要學生平心靜氣、一絲不苟才能完成,這就需要學生嚴謹、認真。學生可以通過臨摹,懂得線條的組織、形體的塑造、色彩的協調、構圖的平衡,從而對每幅作品的藝術美有更深的體會。我們要巧妙地抓住基礎知識與德育的關聯點,向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境界。
還可利用繪畫中的命題創作,如《我的家鄉》、《未來的我》、《未來的兒童宮》等這些課,通過教師和同學之間的探討和啟發,讓學生大膽想像創作,這對培養未來的建設者將可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還可樹立開拓的信念和創造的志向。同時,老師可有意地強調這些創作的難度,讓學生懂得建設好這些美好的事物,除了有頑強不畏艱難的精神,還要有勤勞塌實、認真耐心的好學風。
3、在工藝課中滲透德育
工藝美術與人民的生活有密切聯系,無論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建設上都不可缺少。在教材中內容種類很多,有包裝、折紙、紙塑、樹葉拼貼畫、賀卡製作等等,佔美術課內容的30%左右。不僅要教學生製作原理和製作方法,還要對學生進行愛藝術、愛勞動及愛集體的高尚情操的培養。教學中可利用課堂中的製作內容來引導同學們的愛國情感,以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例如在剪貼、設計、造型作業中,學生使用的工具材料較多,計劃性很強。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有序的工作習慣和講衛生、愛整潔、維護公共利益的行為習慣,逐步培養學生耐心細致、不怕失敗、堅持不懈的心理品質和創造性的工作態度。同時,學生的這些品質也會受到教師教學作風的影響,這也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特別是在示範過程中不可不予重視。
二、活動滲透
美術綜合實踐活動是美術課教學的主要形式之一,可以在實踐活動中滲透德育,使美術課的教學具有育人功能。可配合學校組織的各項主題活動,讓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發揮自己的特長,寓教育於活動中,愉快和諧地滲透德育。具體方法如下:
1 、抓住重大節日進行教育。
美術學科可配合學校利用「五一」國際勞動節、「七一」黨的生日、「十一」國慶節和元旦佳節,以及「五四」、「一二·九」等節日,開展一些美術宣傳活動,如組織學生進行繪畫比賽、主題性的海報展示、紀念性的圖片展覽等活動,謳歌祖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繁榮昌盛的大好形勢,憧憬祖國美好的未來;可參觀紀念館、美術館、博物館、名勝古跡、游覽名山大川,使學生撫今追昔,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 、開辟課余活動進行教育。
美術學科除正常的教學時間以外,可為學生開辟「第二課堂」,讓學生從中開闊視野,豐富課餘生活。如組織繪畫興趣組、書法興趣組、書畫研究興趣組、藝術品收藏興趣組,開展各種活動,使學生縱橫馳騁於藝術的殿堂之中,從中受到審美教育。
三、環境滲透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說明了環境影響人的身心發展。但凡有經驗的美術教師,通常都非常重視各式的環境布置,潛移默化地使學生接受美的教育。學校里的優美環境布置,宣傳廊、櫥窗的新穎精細的製作;以及藝術館、電影、電視、雜志和人文景觀等都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教師完全可以布置或利用這些有利環境進行德育滲透。比如,為了培養學生環保意識,教師可以給學生當前環境污染狀況的資料,並將資料圖片在校園展出,然後呼籲學生根據自己的願望設計或創作環境保護題材的畫作;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領略民間工藝的精湛技藝,教師可以請民間藝人到校園開展工藝品展覽,並請上講台示範表演;為了讓學生了解社區深厚的文化積淀,教師可以把他們帶到大街小巷進行調查,了解,用寫生、默寫或融入其他繪畫手法表達自己獲得的認識。
美術教學的德育滲透,關鍵是要靈活多樣,結合實際,當然,美術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形式多種多樣,關鍵是教師要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能根據美術學科的特點和學生實際靈活運用,使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清新和諧的情感氛圍中,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審美趣味和完整的人格,從而使他們成為一個德、智、體、美全方面發展的人。

㈡ 如何在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李明臣 山東省平度市明村鎮前樓小學 266700 一、美術欣賞課中的德育教育 美術欣賞課主要是通過對中外古今各種優秀作品的介紹、賞析,使學生逐步獲得審美的愉悅,受到教益和啟迪。在美術教學中,美術欣賞課對學生的思想意志、情感有很大的影響,而思想、意志、情感是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美是道德純潔、精神豐富和體魄健全的有力源泉。」因此,通過欣賞課可以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美術課本中每一冊都安排有欣賞課,欣賞課的內容包含很多,有中國的刺綉、剪紙、風箏、臉譜、年畫等民間藝術欣賞,有中國的書法繪畫、園林建築的欣賞,還有西方繪畫、雕塑、建築欣賞等。通過讓學生欣賞這些作品,在教師生動的講解中,能讓學生感受偉大祖國的悠久歷史、燦爛文化以及民間藝術的優美和深沉。在欣賞視覺傳達設計作品時,通過讓學生欣賞和自己動手製作環保或反戰招貼畫,讓學生認識到了環境保護和愛護和平的重要性,增強了學生愛護環境、珍惜水資源的意識,激發了學生更加愛護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這些欣賞課中,很多作品後面也都蘊藏著深刻的教育意義,我們教師應該分析加工和利用。例如六年級課本上的一幅潘鶴的雕塑作品《艱苦歲月》,它取材於長征途中兩個紅軍戰士在行軍休息時吹橫笛的情景,通過一老一少兩個戰士對革命充滿必勝信念的形象,歌頌了革命戰士的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通過欣賞,使同學們能聯想到艱苦歲月時期那些南征北戰、流血犧牲的烈士,對他們來說具有很強的感染力,也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二、美術繪畫課中的德育教育 繪畫在美術課教學內容中佔有很大比例,其本身包含諸多內容,如國畫、彩畫、素描等。繪畫內容不同,滲透方式也不一樣。例如:中國畫是我國傳統的精緻文化,是我國民族智慧的結晶、民族情感的表現。由於表現獨特,風格高雅,在世界林苑中佔有重要位置,從工具、材料、技法、表現內容到審美意蘊上都與西方繪畫有很大的差別。它熔詩、書、畫、印為一爐,具有獨特的怡神功能和鮮明的風格。中國畫的繪畫材料包括筆、墨、紙、硯、色等,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和悠久的歷史,其中「筆墨紙硯」中紙的製造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以此來引導學生進行習作,有助於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化遺產的思想,陶冶他們的愛國情操,增強民族自豪感。 有些課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顯而易見,有些則並不明顯,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挖掘出思想品德教育的材料。如在上《傳遞我們的心聲》一課時,我給學生講解了很多字體的特點,讓學生先總結黑體字的筆畫結構特點:橫平豎直,方方正正。然後告訴學生:做人也要站得正、行得直,堂堂正正,穩穩當當,踏踏實實,不幹壞事兒。在教學《美麗的校園》、《多彩的學校生活》等課時,我帶領學生深入其中,讓學生發現大自然的美景,去表現家鄉、校園的美景,激發了學生熱愛家鄉、熱愛校園的情感。 三、美術工藝設計課中的德育教育 工藝美術與人民的生活有密切聯系,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建設上都不可缺少。教學中可利用課堂中的製作內容來引導同學們的愛國情感,以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例如中國民間美術等,它們蘊含著勞動人民的智慧,濃縮了中華民族文化,內容廣泛,風格獨特,為世界罕見。中國民間美術在漫長的創造過程中不斷發展變化,直接反映了特定歷史條件下人民的生活面貌、社會風俗和思想情感,為人民所喜聞樂見,成為華夏民族美術傳統的源泉。這可以使學生深深感覺到民間美術是一個豐富和珍貴的藝術寶庫,使同學們在親自動手中了解民間藝術,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感,使他們在自覺和不自覺中接受耳濡目染的熏陶,打下良好的審美意識基礎。雖然有些作品(如剪紙等)屬土俗藝術,卻與所謂的「高雅」藝術具有同樣的審美價值,是我國民族美術和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同樣能使學生獲得美的感受,達到美育之目的。 四、美術綜合實踐活動課中的德育教育 美術綜合實踐活動是美術課教學的主要形式之一,可以在實踐活動中滲透德育,使美術課的教學具有育人功能。比如為了配合我校德育處組織的各項主題活動,我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其中進行宣傳活動,幫助學校製作各種主題性的宣傳欄等。這樣既深化了主題活動,又使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發揮了自己的美術特長,寓教育於活動中,愉快和諧地滲透德育。 美術教學中的德育不同於思想品德課中直接的道德教育,它是在進行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的同時進行的,會收到「潤物細無聲」的神奇效果,毫不遜色於思想品德課的滲透。綜上所述,在美術教學中,我們應該全方位地滲透德育,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一切線索和資源,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讓學生感到美本身就是一種心靈的凈化。要寓教於情感、趣味、娛樂之中,使學生的情趣受到陶冶,道德受到影響,心靈受到凈化,智慧受到啟迪。作為一名美術教師,只有在教學中充分發揮藝術教育的德育功能,才無愧於「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美稱。

㈢ 書法課程融入德育教育國理論依據是什麼

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

2016年9月,源潭一中建起了鄉村少年宮,設有書畫室、版科技室、圖書室、心理咨詢室等權活動場地。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組建了33個興趣小組,開設了33門專業課程。源潭一中八年級學生潘慧正在書畫室練習書法。與其他書法練習內容不同,潘慧寫的內容是「開創廣東工作新局面」。

原來,源潭一中近3年來,將書法課的書寫內容從傳統詩詞歌賦擴展到時事熱詞,「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謝秋萍說,學校會以班會課的形式對黨的精神進行宣講。同時,學校利用鄉村少年宮,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學生更加深入了解。

除了學生自己了解黨的政策,他們還主動上街去宣傳黨的政策。5月22日,源潭鎮在火車站廣場舉辦學習宣傳貫徹「四個走在全國前列」暨書法展活動,潘慧和她的同學們在活動現場即席揮毫。

「通過書法展活動,更加了解"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內涵,這樣的活動十分有意義。」潘慧說。

㈣ 如何在小學書法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我們常說「文以載道」,作為教師,在我們傳授知識的同時,更應該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即「育人」。書法教學中應巧妙的滲透德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具備良好的「書德」進而形成良好的個人品質。
一、書法價值的德育滲透
藝術是人民創造的,它最具有人民性和民族性,可以賦予我們高尚的情感——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之情。書法更是如此,它是人們使用中國特有的書寫工具——毛筆,來書寫中國的漢字而產生異態紛呈的視覺效果,表達人們內心復雜的思想情緒。正如邱振中在他的《書法美學引論》中所說:中華民族選擇了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書面語言的視覺形式,作為民族精神的載體,經過了漫長的歲月,使這門藝術積淀了極為豐富的歷史內容,成為中國文化的象徵之一。由於漢字的豐富性,成為固有文化藝術形式之一,只有我國的漢字,在不斷演化中,形成了獨立的藝術,其他國家的文字雖然也有書寫好壞之分,但是始終不能獨立成為藝術,可以說書法為中國之特有,實乃國之寶也。而且,自唐代以來,書法遠播海外,如日本人學習漢字和書法,其重視程度亦絕不在我國之下。現在書法藝術愈來愈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這是多麼讓我們自豪的事情,讓小學生了解書法的意義和地位,產生民族自豪感,不正是最好的愛國主義教育嗎?
二、書法本體的德育滲透
1、 漢字的結體,也可以說間架結構,具有無以倫比的美感,耐人尋味的情趣,這是前人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經驗,小學生以學習楷書為主,教師在教學間架結構時,不應該只停留在知識的傳授,更應該挖掘蘊涵的德育因素,比如:漢字組成中大多為合體字,是由兩個以上的獨體字組合而成的字,這樣,產生了許多的偏旁部首(單立人旁、三點水旁、草字頭、提手旁……),實際上這些偏旁部首,都是由獨體字演化而來,像單立人旁就是變「人」字的捺畫為豎畫,這樣,在組合成其他的合體字時,作為偏旁的單立人旁就占據了次要的位置(如「體」字,左邊單立人旁,書寫時較小,為的是避讓右邊的「本」字,使「本」字成為這個字的主體,學生剛開始書寫漢字時,不懂得避讓的道理,寫的鬆散。我們在講解時,可以通過這種「結構上的避讓」產生美感,引申到「做人的避讓與謙遜」也會產生美好的道德),偏旁部首和其他獨體字的組合多為錯落、避讓的組合形式,表現了中國傳統美學和哲學的「禮、讓」之風,正如翩翩君子之態。又如「明」字的「日」讓著「月」,反過來,「月」字的撇畫穿插到「日」字之下;「都」字左邊「者」字偏上,右邊的右耳旁偏下,再如:將兩個相同的獨體字組合成一個合體字時(林、朋、羽、竹、赫……),可以稱這樣的字為:相隨結構。概括它們的從屬規律。傳統的道德觀在書法中的結構中得到了具體的體現。這樣的教學,既有知識的傳授,又滲透了德育,同時激發了興趣,有利於知識的掌握。
2、毛筆的獨特性,古人雲:筆軟則奇怪生焉,產生了中鋒、側鋒用筆,楷書多用中鋒,堂堂正正,起收轉折,一絲不苟,學習楷書用筆,可以使學生形成始終如一,認真嚴謹的態度,這有利於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唐代大書法家柳公權除了以書法成就名傳千古之外,其"心正則筆正"的"筆諫"也被世人傳為佳話。有一次穆宗皇帝問柳公權如何將書法寫好,柳公權對曰:"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如果人品不高,則落墨無法。蓋因穆宗怠於朝政,柳公權以書喻政,一方面說明其面對書法創作的態度,一方面也巧妙地藉由書法藝術的精神進諫。從此"心正筆正"說一直流傳至後世,成為書法倫理標准之一。學習楷書正是適合培養學生的認認真真學習,堂堂正正做人的高尚品質。
3、書寫的內容上,體現積極向上的德育因素,那些優美的字詞篇章,積極向上的名言佳句都是我們書寫的對象,教師輔導學生完成一件完整的書法作品,應著力精選適合學生特點的內容,或者結合一些重大活動,組織學生創作。如在全國少工委無煙日宣傳中,組織學生自編內容,學生寫下了「花季少年,遠離煙草,德智體美,健康成長」等,這樣的活動,既培養了學生書法創作的能力,又較好的滲透了德育。教師要善於創造這樣的機會給學生,使德育內容潤物無聲。
4、書法作品的布局謀篇和書寫內容的完美結合給人以美的感受,進而陶冶情操,凈化心靈。教師在講解名家作品時,或者介紹書法家時,要著力和學生探討書法藝術的主觀因素——書法家的功力、修養、 情感、 氣質等內容以陶冶學生的心靈。
清代揚守敬指出:品高則下筆妍雅,不落塵俗.不同的書法家的不同風格,產生了諸多不同的美感因素,可以使人感受到或蒼勁、古拙,或飛動、飄揚,或莊重、嚴謹,或俊秀、瀟灑,或粗獷、豪放,或疏朗、空靈,或方正、嚴整,或敦厚、凝重等等不同的抽象意念,這一系列美的因素,通過人的視覺感官,從心理上使欣賞者產生共鳴,形成其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潛移默化地起著陶冶性情,鍛煉品格,啟迪思維,培養情操的作用。
小學生的知識面不寬、理解力還不是很強,就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才能形成正確良好的欣賞習慣。如我們在講授顏體楷書時,要讓學生了解其書法的時代背景和人格魅力,有助於對書法的理解,學生知道了顏真卿剛正秉直,曾高舉義旗,抗擊安、史叛軍,後來為維護大唐的統一,堅貞不屈,英勇就義,事跡被後人稱頌。還可以讓學生通過網路、書籍,自己查閱顏真卿的勤學故事,同學間交流,再欣賞顏真卿博厚雄強,宛如其人,自始至終均用正鋒,能充分發揮男性的沉著,剛毅的作品,就非常容易理解和產生共鳴。最終師生探討「斯人忠義出於天性,故其字畫剛勁獨立,不襲前跡,挺然奇偉,有似其為人。」的含義,使學生思想境界升華。
5、書法的題款中包含著極強的傳統思想道德觀,如表示謙遜的常用語有:斧正、指正等。表示尊敬的落款方法是:贈送給別人的作品,把受贈者的名字放在前面或較高的位置,自己的名字在後。書寫名人的詩詞時,加上「敬錄」二字,(如:敬錄陳毅元帥詩一首。)當然,古人在落款時時常有些過分的謙詞和客套語,已經不可取,我們在教學中,要辨證的講解,讓學生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表現出謙虛文雅的態度,有些教師忽略了這些德育因素的挖掘,是不可取的。
三、學習過程的德育滲透
蘇東坡說:「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志。」一個人在某一項專業上取得成績,其智力因素和學習方法固然重要,但是非智力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實,往往智力一般,但是非智力因素優秀者,取得成就的人比那些雖然聰明伶俐,但非智力因素差的人要多得多。可以說,非智力因素差的人很難成功。學習書法有助於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和發展。
學習書法必須要精神專注,細致精微,在臨摹碑帖時,「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從一點一畫的運筆方法,到字體的間架結構,點畫的位置關系,一絲不苟,看到精確微妙變化,使其獲得專注、細致的精神。學習書法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古語說:字無百日功。學習書法雖然不象有些人說的那樣高不可攀,但決不是短時間就看見成效的,有了正確的方法,必須經過相當長的練習,才能逐漸掌握運筆的方法,以至揮灑自如,間架結構更是長期的臨習和不斷研究中逐步提高的,沒有堅強的毅力和持之以恆的精神是不能成功的。換言之,書法學習正是鍛煉毅力,培養持之以恆的精神和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一種途徑,在我國的書法發展史上,曾經出現過許多藝術大師,如:王羲之、顏真卿、米芾、歐陽詢、懷素、文徵明……,他們各具風神,其勤奮好學,意志堅強更是學習的榜樣,教學中,教師穿插他們的勤學故事,激勵學生,如「懷素二十年不下樓,刻苦練字」、「王羲之墨池的故事」、「顏真卿辭官拜師」等等,這樣上課時教師旁徵博引,使課堂教學避免了空洞的說教,有了生機,激勵了學生。當然課上教師侃侃而談,來自教師課下的精心准備。
總之,小學生學習書法的過程,要成為滲透德育的具體化的體現,需要教師深挖其諸多德育因素,積極探索,在潛移默化中感染學生,最終達到陶冶性靈、鍛煉品格、啟迪思維,培養情操的作用。

㈤ 如何在初中美術課堂中滲透德育教育

《美術課程標准》把對美術的學習劃分為「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通俗的講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 「繪畫課」 、「工藝課」 、「欣賞課」和「美術綜合實踐活動」等四項內容。因此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德育教育。一、 在欣賞課中滲透德育。 國家教委決定在學校開設藝術欣賞課的有關文件中,明確指出開設藝術欣賞課是為了「全面貫徹教育方針,開闊學生的文化藝術視野,提高藝術修養,陶冶情操。使之樹立正確的審美觀,促進其全面發展。」主要是通過對中外古今的各種優秀作品,有代表性的作品的介紹、賞析,使學生逐步獲得審美的愉悅,受到教益和啟迪。在美術教學中,美術欣賞課對學生思想意志、情感有很大的影響,而思想、意志、情感是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美是道德的純潔、精神豐富和體魄健全的有利源泉。」因此,通過欣賞課可以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中學美術課本中每一冊都安排有欣賞課,欣賞課的內容包含很多,有西方繪畫雕塑欣賞,有中國的民間刺綉、剪紙、風箏、臉譜、年畫等民間藝術欣賞,還有中國的書法繪畫、園林建築的欣賞等等。通過讓學生欣賞這些作品,在教師生動的講解中,讓中學生感受偉大祖國的悠久歷史、燦爛文化以及民間藝術的優美和深沉。如在上《洋洋八千兵馬俑》、《漫步書法世界》和《北京故宮》等欣賞課時,經過教師的指導,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了學生熱愛祖國、熱愛藝術的良好思想品格;在上《生命之源》、《沉重的紀念》、《我們愛和平》等課時,通過讓學生欣賞和自己動手製作環保和反戰招貼畫,讓學生認識到了環境保護和愛護和平的重要性,增強了學生愛護環境,珍惜水資源的意識,激發了學生更加愛護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這些欣賞課中的很多作品後面也都蘊藏著深刻的教育意義。我們教師應該分析加工和利用。例如七年級課本上的一幅潘鶴的雕塑作品《艱苦歲月》,它取材於長征途中兩個紅軍戰士在行軍休息時吹橫笛的情景,它通過一老一少的兩個戰士對革命充滿必勝的信念的形象,歌頌了革命戰士的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通過欣賞使同學們能聯想到艱苦歲月時期的那些南征北戰,流血犧牲的烈士,對他們來說具有很強的感染力,也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二、 在繪畫課中滲透德育。 繪畫在普通中學美術課教學內容中佔有很大比例,其本身包含諸多內容,如:國畫、彩畫、素描等。繪畫內容不同,滲透方式也不一樣。例如:中國畫是我國傳統的精緻文化,是我國民族智慧的結晶,民族情感的表現。由於表現獨特,風格高雅,在世界林苑中佔有重要位置,無論從工具、材料、技法、表現內容到審美意蘊上都與西方繪畫有很大差別。它熔詩、書、畫、印為一爐,具有獨特的怡神功能和鮮明的風格。中國畫的繪畫材料:筆、墨、紙、硯、色等,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和悠久的歷史,其中「筆墨紙硯」中紙的製造被稱為四大發明之一。以此來引導學生進行習作,有助於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化遺產的思想、陶冶他們的愛國情操,增強民族自豪感。 有些課的內容對學生進行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顯而易見,有些則並不明顯。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挖掘出思想品德教育的材料。在上《漫步書法世界》一課時,我給學生講解了很多書體的特點讓學生先總結黑體字的筆畫結構特點:橫平豎直,方方正正。然後告訴學生做人也要站得正,行得直,堂堂正正,穩穩當當,踏踏實實,不幹壞事兒;在教《小橋、流水、人家》、《姑蘇行》等課時讓學生發覺家鄉的美景,表現家鄉的美景,激發了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三、 在工藝課中滲透德育。 工藝美術與人民的生活有密切聯系,無論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建設上都不可缺少。教學中可利用課堂中的製作內容來引導同學們的愛國情感,以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例如:中國民間美術等,它蘊含著勞動人民的智慧,濃縮了中華民族文化,它歷史悠久,品種繁多,內容廣泛,技藝精湛,風格獨特,為世界罕見,中國民間美術在漫長的創造過程中不斷發展變化,直接反映了特定歷史條件下人民的生活狀貌、社會風俗和思想情感。為人民所喜聞樂見,成為華夏民族美術傳統的源泉。這可以使同學深深感覺到民間美術是一個豐富和珍貴的藝術寶庫,使同學們在親自動手中了解民間藝術,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感,使他們在自覺和不自覺中接受耳濡目染的熏陶,打下良好的審美意識基礎,雖然有些作品(如剪紙等)屬土俗藝術,但它卻與所謂「高雅」藝術具有同樣審美價值,是我國民族美術和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這同樣能使學生獲得美的感受,達到美育之目的。 在新教材中,工藝課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內容種類很多,有包裝、折紙、紙塑、樹葉拼貼畫、賀卡製作等等,佔美術課內容的40%左右。在工藝課中,不僅要教學生製作原理和製作方法,還要對學生進行愛藝術、愛勞動及愛集體的高尚情操的培養。如在《剪貼風景畫》一課中,通過用色彩紙剪貼風景,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同時在動手製作過程中,使學生懂得勞動創造了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我們周圍的一切都是勞動人民用雙手辛勤創造的,為了更加幸福、燦爛的明天,我們應該愛勞動、愛人民、愛藝術,刻苦學習,運用我們學到的知識,動手創造美好未來。 又如,在上《封面設計》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充分地了解設計、包裝的重要作用,我先給學生講了一個故事:「某山區出產豐富的土特產,那裡的野生蘑菇質量很好。以前是用麻袋來裝的,賣得很便宜,由於外觀不美,還賣不出去,那裡的農民很窮。後來,有一個農民的兒子考上了工藝美術學校,畢業後回到家鄉,他把野生蘑菇改成250克一袋的小包裝,還專門設計了漂亮的圖案和商標。由於商品的外觀很美,蘑菇的銷路很好,而且比原來的價格提高了不少,山區的農民開始富起來了,大家都感謝這位大學生。」學生受到了啟發,然後出示幾件商品的包裝和有關的圖片資料。我又適時地放上音樂,很多學生都感激這位大學生。欣賞完後,我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為什麼同樣的蘑菇,有了美觀的包裝後,不但價錢賣得貴,而且人們反而要爭著買?有的同學說:「漂亮的包裝人人喜歡,看到這么好的商品當然要買嘍。」還有的同學說:「要感謝這位大學生,知識就是能創造財富。我們現在要抓緊時間學習,學好知識和本領,將來也要為家鄉出力。」聽,說得多好呀!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激起學生的情感,較好地完成了德育的滲透。四、 在美術綜合實踐活動中滲透德育。 美術綜合實踐活動是美術課教學的主要形式之一,可以在實踐活動中滲透德育,使美術課的教學具有育人功能。為了配合我校德育處組織的各項主題活動,我讓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發揮自己的特長,將自己親手繪制的一幅畫或新年賀卡送給可敬可愛的人;還讓他們畫家鄉的小橋流水。這樣既深化了主題活動,又使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發揮自己的美術特長。寓教育於活動中,愉快和諧地滲透德育。

㈥ 如何在中學音體美教學中滲透德育子課題階段總結

內容提要: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美術教育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質方面所具有的獨特作用。本文通過「欣賞課」、「繪畫課」、「工藝課」、「美術綜合實踐活動」等美術教學內容闡述了在美術教學中是如何滲透德育的。關鍵詞:中學美術 欣賞課 繪畫課 工藝課 美術綜合實踐活動德育 眾所周知,教師有「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美稱。這就要求:在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傳授好知識,更重要的是育好人。因此,德育是當前學校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重點之一。在學校中,實施德育的途徑很多,其中通過各學科教學使德育與教學相結合,用知識本身去吸引、教育、影響學生是重要的途徑之一。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美術教育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質方面所具有的獨特作用。美術課以其自身的特點向我們證明在教學中也可以滲透德育。它主要是通過完美的藝術形象的感染來樹立學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樂觀的生活態度和良好的品德意志。新《美術課程標准》中指出:「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學生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完善人格。」在中學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有其必要性和實效性。那麼如何利用美術教學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並產生良好效果呢?我就個人的一些體會談一點不太成熟的想法。 《美術課程標准》把對美術的學習劃分為「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通俗的講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 「繪畫課」 、「工藝課」 、「欣賞課」和「美術綜合實踐活動」等四項內容。因此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德育教育。一、 在欣賞課中滲透德育。 國家教委決定在學校開設藝術欣賞課的有關文件中,明確指出開設藝術欣賞課是為了「全面貫徹教育方針,開闊學生的文化藝術視野,提高藝術修養,陶冶情操。使之樹立正確的審美觀,促進其全面發展。」主要是通過對中外古今的各種優秀作品,有代表性的作品的介紹、賞析,使學生逐步獲得審美的愉悅,受到教益和啟迪。在美術教學中,美術欣賞課對學生思想意志、情感有很大的影響,而思想、意志、情感是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美是道德的純潔、精神豐富和體魄健全的有利源泉。」因此,通過欣賞課可以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中學美術課本中每一冊都安排有欣賞課,欣賞課的內容包含很多,有西方繪畫雕塑欣賞,有中國的民間刺綉、剪紙、風箏、臉譜、年畫等民間藝術欣賞,還有中國的書法繪畫、園林建築的欣賞等等。通過讓學生欣賞這些作品,在教師生動的講解中,讓中學生感受偉大祖國的悠久歷史、燦爛文化以及民間藝術的優美和深沉。如在上《洋洋八千兵馬俑》、《漫步書法世界》和《北京故宮》等欣賞課時,經過教師的指導,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了學生熱愛祖國、熱愛藝術的良好思想品格;在上《生命之源》、《沉重的紀念》、《我們愛和平》等課時,通過讓學生欣賞和自己動手製作環保和反戰招貼畫,讓學生認識到了環境保護和愛護和平的重要性,增強了學生愛護環境,珍惜水資源的意識,激發了學生更加愛護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這些欣賞課中的很多作品後面也都蘊藏著深刻的教育意義。我們教師應該分析加工和利用。例如七年級課本上的一幅潘鶴的雕塑作品《艱苦歲月》,它取材於長征途中兩個紅軍戰士在行軍休息時吹橫笛的情景,它通過一老一少的兩個戰士對革命充滿必勝的信念的形象,歌頌了革命戰士的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通過欣賞使同學們能聯想到艱苦歲月時期的那些南征北戰,流血犧牲的烈士,對他們來說具有很強的感染力,也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二、 在繪畫課中滲透德育。 繪畫在普通中學美術課教學內容中佔有很大比例,其本身包含諸多內容,如:國畫、彩畫、素描等。繪畫內容不同,滲透方式也不一樣。例如:中國畫是我國傳統的精緻文化,是我國民族智慧的結晶,民族情感的表現。由於表現獨特,風格高雅,在世界林苑中佔有重要位置,無論從工具、材料、技法、表現內容到審美意蘊上都與西方繪畫有很大差別。它熔詩、書、畫、印為一爐,具有獨特的怡神功能和鮮明的風格。中國畫的繪畫材料:筆、墨、紙、硯、色等,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和悠久的歷史,其中「筆墨紙硯」中紙的製造被稱為四大發明之一。以此來引導學生進行習作,有助於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化遺產的思想、陶冶他們的愛國情操,增強民族自豪感。 有些課的內容對學生進行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顯而易見,有些則並不明顯。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挖掘出思想品德教育的材料。在上《漫步書法世界》一課時,我給學生講解了很多書體的特點讓學生先總結黑體字的筆畫結構特點:橫平豎直,方方正正。然後告訴學生做人也要站得正,行得直,堂堂正正,穩穩當當,踏踏實實,不幹壞事兒;在教《小橋、流水、人家》、《姑蘇行》等課時讓學生發覺家鄉的美景,表現家鄉的美景,激發了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三、 在工藝課中滲透德育。 工藝美術與人民的生活有密切聯系,無論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建設上都不可缺少。教學中可利用課堂中的製作內容來引導同學們的愛國情感,以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例如:中國民間美術等,它蘊含著勞動人民的智慧,濃縮了中華民族文化,它歷史悠久,品種繁多,內容廣泛,技藝精湛,風格獨特,為世界罕見,中國民間美術在漫長的創造過程中不斷發展變化,直接反映了特定歷史條件下人民的生活狀貌、社會風俗和思想情感。為人民所喜聞樂見,成為華夏民族美術傳統的源泉。這可以使同學深深感覺到民間美術是一個豐富和珍貴的藝術寶庫,使同學們在親自動手中了解民間藝術,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感,使他們在自覺和不自覺中接受耳濡目染的熏陶,打下良好的審美意識基礎,雖然有些作品(如剪紙等)屬土俗藝術,但它卻與所謂「高雅」藝術具有同樣審美價值,是我國民族美術和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這同樣能使學生獲得美的感受,達到美育之目的。 在新教材中,工藝課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內容種類很多,有包裝、折紙、紙塑、樹葉拼貼畫、賀卡製作等等,佔美術課內容的40%左右。在工藝課中,不僅要教學生製作原理和製作方法,還要對學生進行愛藝術、愛勞動及愛集體的高尚情操的培養。如在《剪貼風景畫》一課中,通過用色彩紙剪貼風景,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同時在動手製作過程中,使學生懂得勞動創造了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我們周圍的一切都是勞動人民用雙手辛勤創造的,為了更加幸福、燦爛的明天,我們應該愛勞動、愛人民、愛藝術,刻苦學習,運用我們學到的知識,動手創造美好未來。 又如,在上《封面設計》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充分地了解設計、包裝的重要作用,我先給學生講了一個故事:「某山區出產豐富的土特產,那裡的野生蘑菇質量很好。以前是用麻袋來裝的,賣得很便宜,由於外觀不美,還賣不出去,那裡的農民很窮。後來,有一個農民的兒子考上了工藝美術學校,畢業後回到家鄉,他把野生蘑菇改成250克一袋的小包裝,還專門設計了漂亮的圖案和商標。由於商品的外觀很美,蘑菇的銷路很好,而且比原來的價格提高了不少,山區的農民開始富起來了,大家都感謝這位大學生。」學生受到了啟發,然後出示幾件商品的包裝和有關的圖片資料。我又適時地放上音樂,很多學生都感激這位大學生。欣賞完後,我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為什麼同樣的蘑菇,有了美觀的包裝後,不但價錢賣得貴,而且人們反而要爭著買?有的同學說:「漂亮的包裝人人喜歡,看到這么好的商品當然要買嘍。」還有的同學說:「要感謝這位大學生,知識就是能創造財富。我們現在要抓緊時間學習,學好知識和本領,將來也要為家鄉出力。」聽,說得多好呀!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激起學生的情感,較好地完成了德育的滲透。四、 在美術綜合實踐活動中滲透德育。 美術綜合實踐活動是美術課教學的主要形式之一,可以在實踐活動中滲透德育,使美術課的教學具有育人功能。為了配合我校德育處組織的各項主題活動,我讓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發揮自己的特長,將自己親手繪制的一幅畫或新年賀卡送給可敬可愛的人;還讓他們畫家鄉的小橋流水。這樣既深化了主題活動,又使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發揮自己的美術特長。寓教育於活動中,愉快和諧地滲透德育。 中學美術教學中的德育不同於思想品德課中的直接道德說教。它是在進行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的同時進行的,它會起到「潤物細無聲」的神奇效果,不亞於一切思想品德課的滲透。綜上所述,在美術教學中,我們應該全方位地滲透德育,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一切線索和資源,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讓學生感到美本身就是一種心靈的凈化。寓教於情感、趣味、娛樂之中,使學生的情趣受到陶冶,道德受到影響,心靈受到凈化,智慧受到啟迪。做為一名美術教師,只有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了藝術教育的教育功能,才無愧於「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美稱

閱讀全文

與書法美術教學中的德育教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