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進行教學質量評價
一.進行教學質量分析的意義
學校之間的競爭,說到底,還是教學質量的競爭,而不在於學校大樓有多雄偉,場地有多寬闊,規模有多大。學校辦得如何,它在社會上的反響怎樣,能不能得到百姓的擁護與信賴,關鍵在於這所學校教學質量的高與低。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葉瀾老師講:把育人質量擺在辦學第一位的學校才是好學校;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質量、學生可持續發展上的教學幹部才是好乾部。
以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為課題,將實踐行動與研究探索緊密結合的行動研究法,越來越多地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其實,作為學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每時每刻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嘗試著教學行動研究:「對自己的教學行動進行反思→意識到教學問題所在→拿出新的教學行動方案→再嘗試教學行動」。在這個循環往復的行動研究過程中,「教學行動反思」一環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是發現並提出問題,明確今後行動研究方向,進而提高教學行動研究質量的前提與保證。
及時撰寫教學質量分析報告,進行全面的反思和分析,就是教學幹部或教師對自己所分管的學校教學工作、學科教學成績狀況進行全面、深刻、系統地反思,總結經驗、查找不足,進而拿出新的具體措施、制訂出下一步行動研究方案的過程,就是不斷接收、吸納新的教學思想,不斷調整教學改革方向的過程。可以說,它是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保證學校教學工作穩定、可持續發展的「驅動器」。
二.我區各小學質量分析現狀
通過一次性檢查、督導評估以及調研,我們發現如下情況:
1.只有不到10%的學校有比較規范的質量分析,每次大型考試後能及時進行數據統計,進行全面有針對性的質量分析,且分析比較規范,能夠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引起教師重視,為教學指明方向。
約有50%的學校每次考試後能進行質量分析,但是存在一定的問題,過程不夠規范,分析不夠具體,改進措施籠統。
還有一部分學校的質量分析只是為了迎接檢查,將老師的分析進行堆砌,簡單的復制粘貼,缺少數據統計,缺少提煉,更沒有有價值的建議和措施。
2.質量分析報告質量高的學校的教學成績屬於全區同類學校中的佼佼者,這是不爭的事實。而沒有正式的質量分析,分析不規范的學校成績明顯居於後列。
3.具體問題是:
(1)不重視:學校領導沒有認識到質量分析的重要作用,並不進行系統的分析;
(2)不全面:要麼只對考試學科進行分析,對考查學科置之不理,要麼只就數字分析,浮於表面,還有的是一篇教學工作總結,沒有從成績入手;
(3)不科學:數據統計不全面不科學,缺少全面的統計、橫向縱向的比較、沒有目標的達成度,分析不完善、不具體,沒有與學校工作聯系,沒有指導意義,改進措施籠統,缺乏操作性。
三.教學質量分析的程序
教學質量分析是一個自下而上在自上而下的完整過程。一般來說要經歷如下幾個流程:
1.教師個人對任教學科成績的統計和分析
2.年級組長對整個年級、教研組長(主任)對整個學科成績的統計和分析
3.主管教學的校長對全校成績的統計和分析
4.召開教學質量分析會:全校——分學科——年級組學科組內——教師個人——班級學生
四.什麼是教學質量分析報告
教學質量分析報告或稱質量評價報告,是一種大型正規性考試或檢測以及考查結束後,對教育教學質量進行客觀分析並對今後教育教學工作提出指導或建議性意見的書面報告。其作用是匯報教學工作,剖析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現狀,指導學校教學工作,為學校強化教學管理提供依據,是教研員、學校管理者、廣大教師常用的一種文體。
五.教學質量分析報告的種類
對於一所學校來說,從分析者的角度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學校教學質量分析報告——校長或主管教學的副校長
2.學科教學質量分析報告——主管學科的主任或教研組長
3.教研組教學質量分析報告——備課組長或年級組長(一般可以省略)
4.班主任教學質量分析報告——班主任(初中的經驗)
5.教師個人質量分析報告——任課教師
6.學生個人的分析報告——學生(對於有能力的學生而言)
六.教學質量分析報告的特點
1.針對性:教學質量分析報告是在某種考試或考查結束後,針對試題或考試效果所作的實事求是的分析,解決教師所關心的考得怎麼樣、今後怎麼辦這樣的問題。
2.功利性:教學質量分析報告指出的是學科教學中所出現的確確實實的問題,提出的是實實在在的改進措施,對今後的教學工作有幫助作用,對下一步提高質量有促進作用,是對考試的理性認識。
3.時效性:教學質量分析的目的是針對試卷中出現的問題,改進今後的教學工作,為進一步提高質量奠定基礎,時間性很強。因此分析要迅速,報告要及時,如果時過境遷,就失去了指導意義。
4.指導性:質量分析報告不同於其它的應用文,它要求我們分析試題特點、教學效果時要抓准典型試題,典型問題。分析典型時,要與當時教育發展的形勢、任務、要求以及基層學校存在的傾向性結合起來,使分析報告具有普遍意義和指導作用。一篇好的分析報告,能引起反思、引起改進、引起調整教學思路和學習策略。當前,我們分析試題時,要站在素質教育的高度,以新課程標准為依據,這樣,才能站得高、看得遠,指導作用強。
5.全面性:對於學期或學年的質量分析報告來說,如果僅僅就考試學科進行分析,很明顯就違背了「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其結果只能是導致師生只注重筆試,忽視音體美等綜合素質的提升,這是片面和狹隘的。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能就數據說數據,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要將考試結果與平日教學工作相聯系。還要關注整個報告項目的全面。
七.教學質量分析報告的結構
1、考試及批卷組織形式介紹
這是數據是否真實客觀的前提,對監考、批卷中出現的問題要客觀的予以呈現,比如誰監考不認真、批卷漏洞多、數據統計不準確等情況都應進行總結,這既是為以後考試做好規范,也是為下一步分析奠定基礎。
2、試卷出處及評價
主要有:
(1)創設試卷的策略思想;
(2)試卷考查的內容;
(3)試題分數權重;
(4)試題的難度及效度和信度。
如果是自己命的題,就更應該進行客觀的評價和分析。即使是區里的命題,也可以進行客觀的評價。不一定非要指出問題,對試題的難度、對教學的導向都應該有所分析,這也是下一步分析的基礎。
3、考試整體的數據呈現及認識
(1)必須准確。這是一個重頭戲,是所有老師最為關注的地方,所以首要的要求是准確。分析前必須經過多種形式的反復校對,不容許出任何的疏漏。可以在分析前將表格下發給老師校對。
(2)呈現應該多層面、多維度。優秀率、及格率、平均分的統計,全校總體成績、年級組成績統計,年級班級達標情況,與區均值比較統計,與前次考試比較統計等等。
(3)根據校長思路、學校傳統、學校考核指標以及考試具體情況等因素確定數據的呈現形式。要重點突出、立場鮮明、不卑不亢。
(4)要對數據進行解讀,從中得出學校教學質量的總體發展水平。
4、從考試中提煉的優勢、經驗及發現的問題
教學質量分析報告不同於向上級領導所作的教學工作匯報,也不同於教學工作總結和一般的教學論文。教學質量分析報告是反思內容與反思過程的具體承載形式。重在體現「分析」、「反思」,這是教學質量分析報告的主要特點。也是最能體現分析者水平的地方。
具體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1)分析學生。學生的成績與表現,包括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興趣態度、學習習慣、品德修養、審美情趣等。分析時,可以著重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進行考慮。
(2)分析教師。教師是學生的第一責任人。有一流的教師,才有一流的學生。學生的學習成績怎樣,總能從教師身上找到根源與佐證。分析教師時,可以著重從備課、上課、批改、反思、輔導等方面去考慮。
(3)分析學校。教學幹部是學校教學規章的制訂者,教學實施的研究者、指導者和管理者。教學幹部只要研究到位、指導到位、管理到位、服務到位,教師就能落實到位。可以著重從教學常規管理、課外校外活動、教科研工作、教師隊伍培養等方面去考慮。
分析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
(1)優勢與問題要並存,既要讓老師充滿信心,又要清醒地認識到問題。
(2)不能簡單的羅列各學科問題,必須整合提煉。
(3)既要綜合,又要具體。所謂綜合就是結合學校的管理來說,不能把所有責任都一攬子推到教師身上,從學校計劃入手,結合學校目標,圍繞學校主要工作來分析。所謂具體,就是要分析到年級組、班級、任課教師,甚至分析到某一個學生。不僅要對考試的整體情況作出分析評價,還要對學生進行個體化的了解和分析。它包括:
a.分類比較研究與個別化評價
教育學理論和實際教育經驗都告訴我們,同樣的分數並不意味著同樣的發展,同樣的等級並不意味著有同樣的答題結構和答題思路。因此,通過分析比較各個學生(特別是尖優生和有典型代表意義的學生)具體的答題情況,了解學生答題時的個性特點和思維過程,了解學生的特殊才能與天賦或思維缺陷,能夠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具有針對性的評價和指導。
b.學習困難學生的診斷分析
就是分析研究學生的試卷,了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從而找到學生可能的學習困難所在和可能的先覺知識缺陷,並通過與學生面談來驗證,進而採取必要的補救措施。有選擇地研究那些學習特別困難且需要幫助的學生的試卷,結合平時觀察和測驗判斷,對學生因材施教,這是教師的責任,也是最具人文關懷的教育方法。
c.教學診斷分析
通過學生答卷進行分析,比如選擇題的各個選項比例,有可能發現一定范圍內共同存在的學習錯誤和教學薄弱環節,從而對教學存在的問題作出診斷分析,提出改進教學或教學補救的方案,這是教師提高教學能力、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一項有效措施。
(4)要用事實說話。不能高高在上,必須深入調查,親自統計、閱卷。例如作文出現的問題,必須要有得分率的統計,具體案例的分析。
6、改進措施及意見
(1)要關注整體和個體.
(2)要針對前面所提到的問題。
(3)切忌空洞,要有可行性。
八.教學質量分析報告的一般形式與要求
1.題目要簡練,揭示報告主題。為揭示教學質量分析報告的主題,同時體現文體特點,擬題時,可採用正、副標題的形式。如:《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與提高——××小學教學質量分析報告》。
2.關鍵詞要准確,亮明報告的重點與創新點。應以報告中多次出現的,突出學校教改、課改重點與亮點的詞作為關鍵詞。關鍵詞不要多,3-5個為宜,要抓住特點、找准典型,不要面面俱到。每次考試,由於學生形形色色的都有,所以反映在答卷上千奇百怪,因此在寫分析報告時,一定要把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典型性問題作為重點,進行深層次的分析,找准症結,提出對策。
3.結構框架要垂直升降,清晰有序。安排教學質量分析報告的結構框架,與報告前的分析思路正好相反,可按照由此及彼、由教學管理到教學質量的順序去考慮。一般可這樣安排報告的結構框架:一、學校基本情況;二、主要教學成績(報告重點之一)1.學校辦學目標;2.學校教學常規管理;3.學校教、科研工作; 4.內容要集中,突出教學工作重點。既然是「教學質量分析報告」,就不宜過多地將德育、後勤管理等內容摻雜進來。
5.論述要客觀,詳實具體。既要詳細、實事求是地介紹學校或自己分管學科的「主要教學成績」,進而總結成功教學經驗、教學管理經驗,又要全面、客觀分析學校或自己分管學科教學存在著的「主要問題與成因」,並拿出詳實具體、切實可行、具有可操作性的「加強與改進方法」。對「主要教學成績」談得很清楚、具體,而對教學存在著的「主要問題與成因」、「加強與改進方法」兩部分內容卻輕描淡寫,示意性地一帶而過,這樣的教學質量分析報告反思的全面性、深刻性是不夠的,對以後的教改、課改是不會起到多大指導、促進作用的。
6.要將定性分析與量化展示有機結合。既要注重運用語言准確論述,又要注重運用清晰的數據來如實反映。如,學科基本功(朗讀、背誦、查字典、單詞認讀、數學口算、數量關系等)測查統計,學科作業良好率測查,寫字規范、端正、勻稱、緊湊測查統計,學科綜合考試成績(優秀率、良好率、合格率、待合格率)統計。
7.語言要朴實、准確。「教學質置分析報告」屬行動研究論文范疇,因此語言基本表達方式應以論述、分析為主。報告中要少描寫、抒情,不使用誇張。
8.對事不對人,不怕得罪人。
9.優勢要說夠,問題要說透。
⑵ 教學質量評價三類評估包括什麼
教師的教學效果,可以從三個方面選擇合理的考核指標:
1、教師的學術業務水平。如對教材內容的熟悉程度,對重點、難點掌握的准確程度,組織課堂討論、選用編寫教材、選習題及試題的水平等方面。
2、教師的教學方法。如突出重點、分散難點的講授方法是否恰當,是否結合學生實際,是否達到教學大綱要求及能否妥善組織各個教學環節,承前啟後及啟發式教學方式運用得如何,表達與板書是否清楚與有條理等。
3、教師的教學態度。如是否認真備課,是否執行教學計劃,能否不斷改進教學、更新教學內容,能否既教書又育人等。
對於評價教學效果的各項考核指標,可採用加權記分法。學術業務水平、教學方法、教學態度三方面,如對基礎課可用權重4:3,3;對專業課可用權重5:3:2。對於各項具體指標,也可用加權記分,由教師及學生組成評審組,得出一門課程教學的總得分。
(2)教學質量評價的方式擴展閱讀
具體做法
(1)從學生原有知識基礎出發,提出經過努力應達到的符合教學大綱要求的各學科質量標准和綜合教學質量標准;
(2)對教師的備課、講課、布置和批改作業、輔導、考核,學生的預習、聽講、復習、作業、小結等主要教學環節提出質量標准;
(3)對教學輔助工作,如各處室對教學活動的協調和服務、資料供應和數據統計等提出質量要求。衡量教學質量,既要有數量指標,如識字量,優秀生率,不及格人次占參加考核人次的百分比,領導和教師聽課節數等。
也要有程度標准,如教師講課要體現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布置作業要考慮學生負擔。學生聽講要理解教師思路,抓重點、關鍵和難點。實驗要有記錄和報告等。通過教學管理實踐,不斷總結研究,使教學質量具體化、科學化、標准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教學質量標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教學質量評價
⑶ 教學效果評價指標與方式有哪些
質量 1.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情況 15、教學基本功 16.容量和難度的關回系處理 8.容量的大小 7、容量 6.板書 17.內容聯系答專業聯系實際情況 4、教學手段 14、儀表 8.內容的正確性 2教師教學評價指標體系 1、教學方法 12.治學態度 9.教態.組織形式與教學內容 5.重點的處理教學內容 5.課前准備情況 21.教學組織過程 11、應用性 9.實驗教學改革與建設 7.內容的講解 3、教學組織 10.內容熟練程度教學態度 20、備課質量 19.對學生學習要求情況 23.對傳統教學法的改革情況 6、主動性的情況教學藝術 13.難點的處理 4、教書育人 22.層次和結構 2.增加課堂知識容量的措施 3.調動學生積極性.語言 18.為人師表 24
⑷ 簡述教學評價的內容和方法
教學評價是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並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是對教學活動現實的或潛在的價值做出判斷的過程。教學評價是研究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價值的過程。
教學評價一般包括對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教學環境、教學管理諸因素的評價,但主要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和教師教學工作過程的評價。 教學評價的兩個核心環節:對教師教學工作(教學設計、組織、實施等)的評價——教師教學評估(課堂、課外)、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 ——即考試與測驗。 評價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
教學評價的方法:測驗、徵答、觀察提問、作業檢查、聽課和評課等。
(4)教學質量評價的方式擴展閱讀
教學評價分類
(1)根據評價在教學活動中發揮作用的不同,可把教學評價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三種類型。
診斷性評價
診斷性評價是指在教學活動開始前,對評價對象的學習准備程度做出鑒定,以便採取相應措施使教學計劃順利、有效實施而進行的測定性評價。診斷性評價的實施時間,一般在課程、學期、學年開始或教學過程中需要的時候。其作用主要有二:一則,確定學生的學習准備程度。二則,適當安置學生。
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為調節和完善教學活動,保證教學目標得以實現而進行的確定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形成性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改進、完善教學過程,步驟是:
①確定形成性學習單元的目標和內容,分析其包含要點和各要點的層次關系。
②實施形成性測試。測試包括所測單元的所有重點,測試進行後教師要及時分析結果,同學生一起改進、鞏固教學。
③實施平行性測試。其目的是對學生所學知識加以復習鞏固,確保掌握並為後期學習奠定基礎。
總結性評價
總結性評價是以預先設定的教學目標為基準,對評價對象達成目標的程度即教學效果做出評價。總結性評價注重考察學生掌握某門學科的整體程度,概括水平較高,測驗內容範圍較廣,常在學期中或學期末進行,次數較少。
按評價所參照的標准劃分:(1)目標參照評價 (2)常模參照評價。
(2)根據評價所運用的方法和標准不同,可分為:相對性評價和絕對性評價。[3]
相對性評價
相對評價法是從評價對象集合中選取一個或若干個對象作為基準,將余者與基準做比較,排出名次、比較優劣的評價法。相對評價法便於學生在相互比較中判斷自己的位置,激發競爭意識。
絕對性評價
絕對評價法是在被評價對象的集合以外確定一個客觀標准,將評價對象與這一客觀標准相比較,以判斷其達到程度的評價方法。
絕對評價設定評價對象以外的客觀標准,考察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可以促使學生有的放矢,主動學習,並根據評價結果及時發現差距,調整自我,具有明顯的教育意義。
⑸ 如何進行教學質量分析
一.進行教學質量分析的意義
學校之間的競爭,說到底,還是教學質量的競爭,而不在於學校大樓有多雄偉,場地有多寬闊,規模有多大。學校辦得如何,它在社會上的反響怎樣,能不能得到百姓的擁護與信賴,關鍵在於這所學校教學質量的高與低。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葉瀾老師講:把育人質量擺在辦學第一位的學校才是好學校;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質量、學生可持續發展上的教學幹部才是好乾部。
以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為課題,將實踐行動與研究探索緊密結合的行動研究法,越來越多地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其實,作為學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每時每刻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嘗試著教學行動研究:「對自己的教學行動進行反思→意識到教學問題所在→拿出新的教學行動方案→再嘗試教學行動」。在這個循環往復的行動研究過程中,「教學行動反思」一環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是發現並提出問題,明確今後行動研究方向,進而提高教學行動研究質量的前提與保證。
及時撰寫教學質量分析報告,進行全面的反思和分析,就是教學幹部或教師對自己所分管的學校教學工作、學科教學成績狀況進行全面、深刻、系統地反思,總結經驗、查找不足,進而拿出新的具體措施、制訂出下一步行動研究方案的過程,就是不斷接收、吸納新的教學思想,不斷調整教學改革方向的過程。可以說,它是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保證學校教學工作穩定、可持續發展的「驅動器」。
二.我區各小學質量分析現狀
通過一次性檢查、督導評估以及調研,我們發現如下情況:
1.只有不到10%的學校有比較規范的質量分析,每次大型考試後能及時進行數據統計,進行全面有針對性的質量分析,且分析比較規范,能夠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引起教師重視,為教學指明方向。
約有50%的學校每次考試後能進行質量分析,但是存在一定的問題,過程不夠規范,分析不夠具體,改進措施籠統。
還有一部分學校的質量分析只是為了迎接檢查,將老師的分析進行堆砌,簡單的復制粘貼,缺少數據統計,缺少提煉,更沒有有價值的建議和措施。
2.質量分析報告質量高的學校的教學成績屬於全區同類學校中的佼佼者,這是不爭的事實。而沒有正式的質量分析,分析不規范的學校成績明顯居於後列。
3.具體問題是:
(1)不重視:學校領導沒有認識到質量分析的重要作用,並不進行系統的分析;
(2)不全面:要麼只對考試學科進行分析,對考查學科置之不理,要麼只就數字分析,浮於表面,還有的是一篇教學工作總結,沒有從成績入手;
(3)不科學:數據統計不全面不科學,缺少全面的統計、橫向縱向的比較、沒有目標的達成度,分析不完善、不具體,沒有與學校工作聯系,沒有指導意義,改進措施籠統,缺乏操作性。
三.教學質量分析的程序
教學質量分析是一個自下而上在自上而下的完整過程。一般來說要經歷如下幾個流程:
1.教師個人對任教學科成績的統計和分析
2.年級組長對整個年級、教研組長(主任)對整個學科成績的統計和分析
3.主管教學的校長對全校成績的統計和分析
4.召開教學質量分析會:全校——分學科——年級組學科組內——教師個人——班級學生
四.什麼是教學質量分析報告
教學質量分析報告或稱質量評價報告,是一種大型正規性考試或檢測以及考查結束後,對教育教學質量進行客觀分析並對今後教育教學工作提出指導或建議性意見的書面報告。其作用是匯報教學工作,剖析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現狀,指導學校教學工作,為學校強化教學管理提供依據,是教研員、學校管理者、廣大教師常用的一種文體。
五.教學質量分析報告的種類
對於一所學校來說,從分析者的角度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學校教學質量分析報告——校長或主管教學的副校長
2.學科教學質量分析報告——主管學科的主任或教研組長
3.教研組教學質量分析報告——備課組長或年級組長(一般可以省略)
4.班主任教學質量分析報告——班主任(初中的經驗)
5.教師個人質量分析報告——任課教師
6.學生個人的分析報告——學生(對於有能力的學生而言)
六.教學質量分析報告的特點
1.針對性:教學質量分析報告是在某種考試或考查結束後,針對試題或考試效果所作的實事求是的分析,解決教師所關心的考得怎麼樣、今後怎麼辦這樣的問題。
2.功利性:教學質量分析報告指出的是學科教學中所出現的確確實實的問題,提出的是實實在在的改進措施,對今後的教學工作有幫助作用,對下一步提高質量有促進作用,是對考試的理性認識。
3.時效性:教學質量分析的目的是針對試卷中出現的問題,改進今後的教學工作,為進一步提高質量奠定基礎,時間性很強。因此分析要迅速,報告要及時,如果時過境遷,就失去了指導意義。
4.指導性:質量分析報告不同於其它的應用文,它要求我們分析試題特點、教學效果時要抓准典型試題,典型問題。分析典型時,要與當時教育發展的形勢、任務、要求以及基層學校存在的傾向性結合起來,使分析報告具有普遍意義和指導作用。一篇好的分析報告,能引起反思、引起改進、引起調整教學思路和學習策略。當前,我們分析試題時,要站在素質教育的高度,以新課程標准為依據,這樣,才能站得高、看得遠,指導作用強。
5.全面性:對於學期或學年的質量分析報告來說,如果僅僅就考試學科進行分析,很明顯就違背了「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其結果只能是導致師生只注重筆試,忽視音體美等綜合素質的提升,這是片面和狹隘的。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能就數據說數據,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要將考試結果與平日教學工作相聯系。還要關注整個報告項目的全面。
七.教學質量分析報告的結構
1、考試及批卷組織形式介紹
這是數據是否真實客觀的前提,對監考、批卷中出現的問題要客觀的予以呈現,比如誰監考不認真、批卷漏洞多、數據統計不準確等情況都應進行總結,這既是為以後考試做好規范,也是為下一步分析奠定基礎。
2、試卷出處及評價
主要有:
(1)創設試卷的策略思想;
(2)試卷考查的內容;
(3)試題分數權重;
(4)試題的難度及效度和信度。
如果是自己命的題,就更應該進行客觀的評價和分析。即使是區里的命題,也可以進行客觀的評價。不一定非要指出問題,對試題的難度、對教學的導向都應該有所分析,這也是下一步分析的基礎。
3、考試整體的數據呈現及認識
(1)必須准確。這是一個重頭戲,是所有老師最為關注的地方,所以首要的要求是准確。分析前必須經過多種形式的反復校對,不容許出任何的疏漏。可以在分析前將表格下發給老師校對。
(2)呈現應該多層面、多維度。優秀率、及格率、平均分的統計,全校總體成績、年級組成績統計,年級班級達標情況,與區均值比較統計,與前次考試比較統計等等。
(3)根據校長思路、學校傳統、學校考核指標以及考試具體情況等因素確定數據的呈現形式。要重點突出、立場鮮明、不卑不亢。
(4)要對數據進行解讀,從中得出學校教學質量的總體發展水平。
4、從考試中提煉的優勢、經驗及發現的問題
教學質量分析報告不同於向上級領導所作的教學工作匯報,也不同於教學工作總結和一般的教學論文。教學質量分析報告是反思內容與反思過程的具體承載形式。重在體現「分析」、「反思」,這是教學質量分析報告的主要特點。也是最能體現分析者水平的地方。
具體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1)分析學生。學生的成績與表現,包括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興趣態度、學習習慣、品德修養、審美情趣等。分析時,可以著重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進行考慮。
(2)分析教師。教師是學生的第一責任人。有一流的教師,才有一流的學生。學生的學習成績怎樣,總能從教師身上找到根源與佐證。分析教師時,可以著重從備課、上課、批改、反思、輔導等方面去考慮。
(3)分析學校。教學幹部是學校教學規章的制訂者,教學實施的研究者、指導者和管理者。教學幹部只要研究到位、指導到位、管理到位、服務到位,教師就能落實到位。可以著重從教學常規管理、課外校外活動、教科研工作、教師隊伍培養等方面去考慮。
分析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
(1)優勢與問題要並存,既要讓老師充滿信心,又要清醒地認識到問題。
(2)不能簡單的羅列各學科問題,必須整合提煉。
(3)既要綜合,又要具體。所謂綜合就是結合學校的管理來說,不能把所有責任都一攬子推到教師身上,從學校計劃入手,結合學校目標,圍繞學校主要工作來分析。所謂具體,就是要分析到年級組、班級、任課教師,甚至分析到某一個學生。不僅要對考試的整體情況作出分析評價,還要對學生進行個體化的了解和分析。它包括:
a.分類比較研究與個別化評價
教育學理論和實際教育經驗都告訴我們,同樣的分數並不意味著同樣的發展,同樣的等級並不意味著有同樣的答題結構和答題思路。因此,通過分析比較各個學生(特別是尖優生和有典型代表意義的學生)具體的答題情況,了解學生答題時的個性特點和思維過程,了解學生的特殊才能與天賦或思維缺陷,能夠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具有針對性的評價和指導。
b.學習困難學生的診斷分析
就是分析研究學生的試卷,了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從而找到學生可能的學習困難所在和可能的先覺知識缺陷,並通過與學生面談來驗證,進而採取必要的補救措施。有選擇地研究那些學習特別困難且需要幫助的學生的試卷,結合平時觀察和測驗判斷,對學生因材施教,這是教師的責任,也是最具人文關懷的教育方法。
c.教學診斷分析
通過學生答卷進行分析,比如選擇題的各個選項比例,有可能發現一定范圍內共同存在的學習錯誤和教學薄弱環節,從而對教學存在的問題作出診斷分析,提出改進教學或教學補救的方案,這是教師提高教學能力、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一項有效措施。
(4)要用事實說話。不能高高在上,必須深入調查,親自統計、閱卷。例如作文出現的問題,必須要有得分率的統計,具體案例的分析。
6、改進措施及意見
(1)要關注整體和個體.
(2)要針對前面所提到的問題。
(3)切忌空洞,要有可行性。
八.教學質量分析報告的一般形式與要求
1.題目要簡練,揭示報告主題。為揭示教學質量分析報告的主題,同時體現文體特點,擬題時,可採用正、副標題的形式。如:《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與提高——××小學教學質量分析報告》。
2.關鍵詞要准確,亮明報告的重點與創新點。應以報告中多次出現的,突出學校教改、課改重點與亮點的詞作為關鍵詞。關鍵詞不要多,3-5個為宜,要抓住特點、找准典型,不要面面俱到。每次考試,由於學生形形色色的都有,所以反映在答卷上千奇百怪,因此在寫分析報告時,一定要把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典型性問題作為重點,進行深層次的分析,找准症結,提出對策。
3.結構框架要垂直升降,清晰有序。安排教學質量分析報告的結構框架,與報告前的分析思路正好相反,可按照由此及彼、由教學管理到教學質量的順序去考慮。一般可這樣安排報告的結構框架:一、學校基本情況;二、主要教學成績(報告重點之一)1.學校辦學目標;2.學校教學常規管理;3.學校教、科研工作; 4.內容要集中,突出教學工作重點。既然是「教學質量分析報告」,就不宜過多地將德育、後勤管理等內容摻雜進來。
5.論述要客觀,詳實具體。既要詳細、實事求是地介紹學校或自己分管學科的「主要教學成績」,進而總結成功教學經驗、教學管理經驗,又要全面、客觀分析學校或自己分管學科教學存在著的「主要問題與成因」,並拿出詳實具體、切實可行、具有可操作性的「加強與改進方法」。對「主要教學成績」談得很清楚、具體,而對教學存在著的「主要問題與成因」、「加強與改進方法」兩部分內容卻輕描淡寫,示意性地一帶而過,這樣的教學質量分析報告反思的全面性、深刻性是不夠的,對以後的教改、課改是不會起到多大指導、促進作用的。
6.要將定性分析與量化展示有機結合。既要注重運用語言准確論述,又要注重運用清晰的數據來如實反映。如,學科基本功(朗讀、背誦、查字典、單詞認讀、數學口算、數量關系等)測查統計,學科作業良好率測查,寫字規范、端正、勻稱、緊湊測查統計,學科綜合考試成績(優秀率、良好率、合格率、待合格率)統計。
7.語言要朴實、准確。「教學質置分析報告」屬行動研究論文范疇,因此語言基本表達方式應以論述、分析為主。報告中要少描寫、抒情,不使用誇張。
8.對事不對人,不怕得罪人。
9.優勢要說夠,問題要說透。
⑹ 教學評價的原則有哪些
教學評價的原則如下:
1、客觀性原則
客觀性原則是指在進行教學評價時,從測量的標准和方法到評價者所持有的態度,特別是最終的評價結果,都應該符合客觀實際,不能主觀臆斷或參入個人情感。因為教學評價的目的在於給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以客觀的價值判斷,如果缺乏客觀性就失去了意義,因此而導致教學決策的錯誤。
2、整體性原則
整體性原則是指在進行教學評價時,要對組成教學活動的各方面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評價,而不能以點代面,一概而論。由於教學系統的復雜性和教學任務的多樣化,使得教學質量往往從不同的側面反映出來,表現為一個由多因素組成的綜合體。因此,為了反映真實的教學效果,必須把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綜合起來,使其相互參照,以求全面准確的判斷評價客體的實際效果,但同時要把握主次,區分輕重,抓住主要的矛盾,在決定教學質量的主導因素。
3、指導性原則
指導性原則是指在進行教學評價時,不能就事論事,而是要把評價和指導結合起來,要對評價的結果進行認真分析,從不同的角度找出因果關系,確認產生的原因,並通過及時的,具體的啟發性的信息反饋,使被評價者明確今後的努力方向。
4、科學性原則
這條原則是指在進行教學評價時,要從教與學相統一的角度出發,以教學目標體系為依據,確定合理的統一的評價標准,認真編制、預試、修訂評價工具;在此基礎上,使用先進的測量手段和統計方法,依據科學的評價程序和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數據進行嚴格的處理,而不是依靠經驗和直覺進行主觀判斷。
5、發展性原則
教學評價是鼓勵師生、促進教學的手段,因此教學評價應著眼於學生的學習進步和動態發展,著眼於教師的教學改進和能力提高,以調動師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評價是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並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是對教學活動現實的或潛在的價值做出判斷的過程。教學評價是研究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價值的過程。教學評價一般包括對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教學環境、教學管理諸因素的評價,但主要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和教師教學工作過程的評價。
教學評價的兩個核心環節:對教師教學工作(教學設計、組織、實施等)的評價--教師教學評估(課堂、課外)、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 --即考試與測驗。 評價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
⑺ 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量表評價法、隨堂聽課評價法。
拓展資料:
一、量表評價法
量表評價法是傳統課堂教學評價中最常採用的方法,它是事先確定好需要進行評價的指標,並給出評價的等級,在評價過程中,評價者對照課堂教學的實際狀況,逐項給出相應的等級評定。
二、隨堂聽課評價法
隨堂聽課評價法是評價者通過對被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的直接觀察,獲取有關該教師的教學行為、過程、特點以及所展現出來的教學能力等第一手信息,從而能夠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的評價,並相應地提出建設性的意見,以此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和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
拓展資料:
教學評價是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並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是對教學活動現實的或潛在的價值做出判斷的過程。教學評價是研究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價值的過程。
教學評價一般包括對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教學環境、教學管理諸因素的評價,但主要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和教師教學工作過程的評價。 教學評價的兩個核心環節:對教師教學工作(教學設計、組織、實施等)的評價——教師教學評估(課堂、課外)、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 ——即考試與測驗。 評價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
教學評價是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按照科學的標准,運用一切有效的技術手段,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測量,並給予價值判斷的過程。教學評價:是對教學工作質量所作的測量、分析和評定。它包括:對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價,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和進行課程評價。
診斷作用
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可以了解教學各方面的情況,從而判斷它的質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全面客觀的評價工作不僅能估計學生的成績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教學目標,而且能解釋成績不良的原因,並找出主要原因。可見教學評價如同身體檢查,是對教學進行一次嚴謹的科學的診斷。
激勵作用
評價對教師和學生具有監督和強化作用。通過評價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成績。經驗和研究都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內,經常進行記錄成績的測驗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具有很大的激發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動課堂學習。
調節作用
評價發出的信息可以使師生知道自己的教和學的情況,教師和學生可以根據反饋信息修訂計劃,調整教學的行為,從而有效的工作以達到所規定的目標,這就是評價所發揮的調節作用。
教學作用
評價本身也是種教學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學生的知識、技能將獲得長進,智力和品德也有進展。
教學評價的方法:測驗、徵答、觀察提問、作業檢查、聽課和評課等。
⑻ 從哪些方面分析教學質量
一、做好撰寫教學質量分析報告前的分析與統計工作
教學質量是依靠先進教學理念、腳踏實地做出來的,而不是想出來、編出來的。只有工作做得好,有切實的收獲與感受,才有可能寫出高質量的教學質量分析報告。因此,撰寫教學質量分析報告前,首先要按照由彼及此、由教學質量到學校管理的順序,對前一階段的教學工作進行認真分析。
1.分析學生。學生的成績與表現,包括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興趣態度、學習習慣、品德修養、審美情趣等,承載著學校教學質量高低的百分之百的份額。分析時,可以著重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進行考慮。如:
(1)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怎樣。知識是形成能力、發展智力的基礎,能力是評價學習成績高低的重要因素。就說語文:寫字,基本筆畫、偏旁部件是否合格,形體間架結構是否勻稱、規范;閱讀,是否掌握了基本的閱讀方法,能否讀懂程度適合的文章;習作,是否達到了文從字順,內容具體清楚,表達內心真實感受。
(2)學習是否主動、熱情,有比較濃厚的興趣。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學生有熱情、興趣,才會用全部精力去學習,學與樂不可分。沒有熱情與興趣,就沒有主動與記憶。就說語文:學生是否具有主動識字、練字的積極性;是否具有高昂的課外閱讀熱情;是否對練筆、寫日記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3)是否形成最基本的良好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比一個學生的智力因素更重要。就說語文:學生是否養成了把字看清楚、然後一氣呵成寫下來(不是看一筆寫一筆),不粘筆畫、不塗抹,若寫得不好、比較後再寫的習慣;是否養成了邊讀邊思考、標畫、注釋,堅持作閱讀筆記的習慣;是否養成了留心觀察生活、勤於動筆、自主自由表達的習慣。
(4)是否初步具備了認真、沉穩、踏實的學習晶格。坐得住,學得進,效果好,持之以恆,這比什麼都重要。因為,這是學生能夠可持續發展、提高的行為基礎。
2.分析教師。教師是學生的第一責任人。有一流的教師,才有一流的學生。學生的學習成績怎樣,總能從教師身上找到根源與佐證。分析教師時,可以著重從備課、上課、批改、反思、輔導等方面去考慮。
(1)在備課方面,可著力分析:①教師是否肯於深人研究教材、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教師是否確實有研究教材、設計教學的時間。②教師是否真正掌握學科《課程標准》中提出的課程基本理念及所教年級具體教學目標與要求;備課是否詳細、實用,是否能依據所教年級具體教學目標與要求在教學設計中認真落實課程基本理念。③教師如若採用電子備課形式的話,可著力分析教師們是否做到正確、科學運用共享教學資源。
(2)在上課方面,可著力分析:①教師上課是否能將課程基本理念轉化為自覺的教學實踐行為。②教學目標、學習條件、學習指導與教學調控、學生活動、課堂氣氛、教學效果、學科特色等評價指標(北京市《中小學課堂教學評價方案》),符合程度怎樣。③是否指導和要求學生按時且高質量地完成了每學期學校所規定的大作文、小練筆、日記、閱讀筆記的篇數。
(3)在作業布置、批改方面,可著力分析:①用本、用筆是否統一。②作業布置是否體現自主性、層次性、操作性、創造性,有利於及時鞏固、強化所學內容,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造精神。③教師批改是否及時、認真、規范,以身作則;評價方法是否科學、靈活,以表揚、激勵為主,具有啟發性和指導性。
(4)在課後反思方面,可著力分析:①教師能否進行及時、認真、深刻地反思--透過課堂教學現象,探索教學規律,反思教學問題。②教師能否抓住教學中的主要問題,及時調整、改進自己的教學行為。③教師能否及時將教學反思的內容條理化、系統化,不斷總結教學經驗。
(5)在課後個別輔導方面,可著力分析:①教師是否做到分層輔導,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與提高。②個別輔導是否有效,成績是否突出。「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這應成為教師工作的座右銘。因為,任何一個學生落伍,對於這個學生,對於這個學生的家庭來講,都是百分之百的失敗。
3.分析學校。教學幹部是學校教學規章的制訂者,教學實施的研究者、指導者和管理者。教學幹部只要研究到位、指導到位、管理到位、服務到位,教師就能落實到位。可以著重從教學常規管理、課外校外活動、教科研工作、教師隊伍培養等方面去考慮。
(1)在日常教學常規管理方面,可著力分析:①教學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規范。如《教學常規》、《教學質量評價方案》、《學生學業成績考核辦法》等,是否健全、規范,與時俱進。②落實教學常規是否扎實、到位。如,從宏觀上分析:是否積極推進北京市課改試驗方案;由學科教學計劃到備課、上課、評價、反饋,是否做到了教學全程管理;是否做到了學科教學評價過程化、全面化、多樣化,反饋、調整及時化。從微觀上分析:學科教學計劃是否科學全面、突出重點、具體可行、體現創新並認真落實;所進行的教學分析、輔導是否切中學校教學實際;幹部深人課堂、深人教研組,指導教學措施是否得力;組織的研究課、示範課、評優課,是否有效地解決了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否將教學檢查、「雙基」檢測與學科競賽結合,做到經常化、制度化;單元過關、期中檢測,是否對重點年級、重點班級進行了嚴格監控和認真分析;對檢測和學生作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否及時進行了總結、反饋,並得到了有效的解決。
(2)在課外、校外活動方面,可著力分析:①課外活動是否列人教學工作計劃。如,開展古詩文經典背誦、課外閱讀活動,針對《語文課程標准》中提出的數量與質量要求,各年級段誦讀哪些內容(必背哪些篇目、推薦閱讀哪些書籍),在什麼時間讀,怎麼讀,如何檢查、評價、展示成果等,是否有通盤的考慮與切實的措施。②各學科是否按照學校常規要求分別成立了興趣小組,學生參與面和積極性怎樣,活動是否做到了經常化,成果展示是否做到了制度化。
(3)在教、科研工作方面,可著力分析:①學校是否形成了以科研帶教研、教研科研緊密結合的統一思想認識。②教科研活動開展得是否扎實有效。如:教科研專題是否是學校或地區帶有普遍性且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研究形式是否靈活多樣;在教師當中是否營造出了學習、爭論、實踐、競爭的研究氛圍。③研究成果是否眾人皆知,深人教師心中,並成為教師改革教學的自覺行為。
(4)在教師隊伍培養方面,可著力分析:①學校有沒有長遠的教師、名師工程培養計劃。②教師有沒有比較充裕的理論學習時間和學習機會。既要「馬兒跑得好」,又要「馬兒不吃草」,這是不可能的。③學校給沒給教師搭建、創造展示教學智慧、教學才乾的舞台和機會。
(5)在辦學目標方面,可著力分析:學校辦學目標是否明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學校辦學特色是否突出,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使撰寫教學質量分析報告前的分析、准備工作更加詳實與客觀,根據需要,事先可對學生進行學科單項或綜合性的檢測,可進行教師或學生的問卷調查,可組織針對教師或學生的小型座談。
二、把握撰寫教學質量分析報告的一般形式與要求
1.題目要簡練,揭示報告主題。為揭示教學質量分析報告的主題,同時體現文體特點,擬題時,可採用正、副標題的形式。如:《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與提高--××小學教學質量分析報告》。
2.關鍵詞要准確,亮明報告的重點與創新點。應以報告中多次出現的,突出學校教改、課改重點與亮點的詞作為關鍵詞。關鍵詞不要多,3-5個為宜。
3.結構框架要垂直升降,清晰有序。安排教學質量分析報告的結構框架,與報告前的分析思路正好相反,可按照由此及彼、由教學管理到教學質量的順序去考慮。一般可這樣安排報告的結構框架:一、學校基本情況;二、主要教學成績(報告重點之一)1.學校辦學目標;2.學校教學常規管理;3.學校教、科研工作;4.學校教師隊伍建設;5.學校教學質量。(1)學生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2)學生學習熱情與興趣;(3)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養成;(4)學生學習品格狀況;6.課外、校外活動成績。三、主要問題與成因(報告重點之二);四、加強與改進方法(報告重點之三)
4.內容要集中,突出教學工作重點。既然是「教學質量分析報告」,就不宜過多地將德育、後勤管理等內容摻雜進來。
5.論述要客觀,詳實具體。既要詳細、實事求是地介紹學校或自己分管學科的「主要教學成績」,進而總結成功教學經驗、教學管理經驗,又要全面、客觀分析學校或自己分管學科教學存在著的「主要問題與成因」,並拿出詳實具體、切實可行、具有可操作性的「加強與改進方法」。對「主要教學成績」談得很清楚、具體,而對教學存在著的「主要問題與成因」、「加強與改進方法」兩部分內容卻輕描淡寫,示意性地一帶而過,這樣的教學質量分析報告反思的全面性、深刻性是不夠的,對以後的教改、課改是不會起到多大指導、促進作用的。
6.要將定性分析與量化展示有機結合。既要注重運用語言准確論述,又要注重運用清晰的數據來如實反映。如,學科基本功(朗讀、背誦、查字典、單詞認讀、數學口算、數量關系等)測查統計,學科作業良好率測查,寫字規范、端正、勻稱、緊湊測查統計,學科綜合考試成績(優秀率、良好率、合格率、待合格率)統計。
7.語言要朴實、准確。「教學質置分析報告」屬行動研究論文范疇,因此語言基本表達方式應以論述、分析為主。報告中要少描寫、抒情,不使用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