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在小組成員間形成開放、包容的學習氛圍,使小組成員間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那麼,怎樣在數學教學中有效地開展合作學習活動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注意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動機和願望
合作學習,首先應注意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動機和願望。 在平常的教學中,我主要採取兩方面的措施:一是充分重視外部獎勵的促進作用。二是積極創設寬松的學習氛圍,藉助有利於小組合作的情境,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動機。
二、把握合作交流學習的時機與時間
1、把握合作學習時機,提高參與的慾望
合作並非每堂課都適宜,也不一定在整堂課進行,教師要把握恰當的時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帶著迫切的慾望投入合作學習之中。
(1)在課的引入階段,營造小組自主學習的積極氛圍。
例如:學習相遇問題,為了掃清學生學習障礙,在課的開始,就可以創設這樣的情景:同學們以組為單位演示:「相遇、相距、相向、同時」四種不同的動作,通過具體的演示,學生加深了對概念的理解,積極主動開始了對知識的探求。
(2)當思考出現困難,需要群策群力時進行合作學習。
如上《統計》一課時,播放某路口機動車通過時的一段錄像,讓學生對不同種類車輛通過的情況進行統計。學生獨立統計時,盡管很認真地進行觀察與記錄,但仍無法准確進行統計。這時,有學生提出了小組合作進行統計,這種想法馬上得到了大家的贊同。正是這樣的一個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合作慾望,使學生自然地感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並通過合作順利完成了任務。
(3)學生意見不統一時進行合作學習。出現意見不統一時,採用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組內冷靜地思考,理智地分析,有利於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如教學倒數的認識時,我提出:0有沒有倒數?部分學生說「0的倒數是0」,部分學生說「0沒有倒數」,雙方堅持已見、互不相讓。我趁機說:「你能說明理由嗎?請分組討論。」集體交流時,有的從分數的意義說明:「0如果有倒數,寫成 ,而0不能作分母,所以0沒有倒數」。有的從倒數的意義說明:「找不到哪個數與相乘等於1,所以0沒有倒數」。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也發展了思維。
(4)解答「開放型」問題時進行合作。為促進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在教學中我常常會安排一些開放性問題。當學生給出的答案可能會五花八門,這時可以安排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把自己的結論展示出來,培養了學生全面考慮問題和善於從別人身上取長補短的好習慣。
2、給足充分的合作交流時間,促進有效合作
合作交流的時間太短,會使合作交流流於形式。因此,教師在設計合作這一環節時,一定要有預案,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掌握合作技巧。
三、培養學生合作的技能,促進有效交流
交流是合作學習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只有通過交流,學生的不同見解才能匯集,才能融合為集體的智慧。那麼老師如何讓學生能夠更有效地進行交流呢?
1、學會獨立思考
我在組織學生參與討論或探索之前,一定要留給學生一定的獨立學習思考的時間,並有效地引導每個學生進行合作前的獨立思考。例如上《圓的周長》一課時,當用課件出示圓形與正方形的一段路程時,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你認為哪段路程長一些?能算出具體的路程嗎?接著鼓勵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這樣既養成了獨立思考的好習慣,又能保證每一位學生都有表達自己看法的機會。
2、學會傾聽
我常告訴學生合作交流的前提是傾聽別人的意見,不隨便打斷別人的發言,當與自己意見發生沖突時要善於表達意見,並教給學生一些發表意見的模式,如「我認為××同學回答得很好…」,「我覺得××同學的意見是對的,但我有補充…」,「我××認為同學的意見是錯的,我的看法是…」,「請問××同學…」等。在課堂教學中,用一定的時間進行這樣的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同時傾聽與反應能力也有一定提高。
3、學會討論
為了提高討論的質量,我常教給學生討論的方法:各組由一人匯報自學或獨立思考的內容,其它成員必須認真聽,並且有自己的補充和見解,最後,還應將各自遇到的問題提供給全組成員討論,對達成共識和未能解決的問題分別歸納整理,准備發言。例如,我在上《圓的周長》這一節課時,當學生認識了什麼是圓的周長後,我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利用桌上的物品,你們能想辦法測量出圓的周長嗎?比一比,哪個小組的方法多。當時我上的是一節校內公開課,在這個環節中,我發覺學生在動腦動手的基礎上,充分進行了討論,場面熱烈而不亂,在合作過程中,每個學習小組基本上都能想到繩測法與滾動法,達到了合作的效果,受到了聽課教師的一致好評。
4、學會表達
合作學習需要每個成員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對方的觀點。我在表達能力的培養方面,會以自己的示範為主。首先,我會引導學生如何把一句話說完整;其次,再教他們怎樣做到有條理。例如在解決問題部分的教學中,我就比較重視讓學生都來說說自己的思考過程。全班匯報展示成果時,我會讓更多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讓別人聽懂你的見解,不光是優生要會表達、善表達,那些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學生也要學會表達,整體提高學生的表達技能。
四、建立評價機制,延伸合作
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為了更大地發揮學生間合作的效能,可採用表揚激勵法,小組得分制,評選最佳組長、最佳組員等。每接一個新的班級後,我會讓學生選出代表自己小組的圖標,畫在教室牆上學生們自己設計的一塊地方。小組間合作得好,便在牆上的「合作愉快」欄目中加上一顆小星星,達到10顆小星星可得到一個獎杯,貼在黑板報的相應欄目中。這樣的評價,可以燃起他們「奮發」的慾望,哪怕只是一個拇指的表示,都會給學生帶來驚喜、帶來信心、帶來動力。這樣的評價猶如一個個台階,指引著學生前進的步伐,促進了小組合作學習的穩步發展。
五、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教師應從數學課堂單一的數學知識傳授者的角色,逐步向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轉變,教師在合作中既要當導演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又要當演員積極參與,傾聽學生的意見,在學生發表完意見後再談出自己的想法,使自己成為小組合作學習中的一員,同時讓學生感悟到教師是他們的朋友和榜樣,從而懂得了在交往中要相互尊重、溝通包容、知識互補、成果分享等。這樣,合作學習的優勢就突現出來了,小組合作學習也真正收到了實效。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應該建立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之上,走出為合作而合作的形式主義誤區,建立有序的合作交流的常規,抓住恰當的合作交流的契機,用合適的評價機制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這樣就能使小組合作學習成為學生發揮潛能、激發興趣、培養創新能力的樂園,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2. 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更好利用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復作學習,是制指在課堂教學中,藉助異質小組的基本形式,通過小組同伴的溝通與交流,以小組目標達到為標准,以小組總體成績為評價、獎勵依據的教學策略。
那麼,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確保小組合作活動有效開展的基本條件是什麼。
怎樣設計合作活動的目標、選擇適當的內容
3. 淺談數學課堂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新課程使數學教學呈現出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而小組合作學習是其中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准,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學中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提高單位時間內學生學習的效率,優勢互補,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利於培養合作精神,也有利於學生人際交往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那麼,如何提高數學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呢?
1、組建合理的合作學習小組
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單位,學生在討論中交流思想,互補學習一種教學活動。在目前課堂教學中,最常見的合作學習小組形式是按前後座位自然分成4人小組,而座位的編排往往是按學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這樣分組雖然使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簡便易行,但人員搭配不合理,不利於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班主任編排座位時就要考慮全面,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使四人中有一個優等生、兩個中等生,一個學困生,同時兼顧到男女性別、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的差異。我認為教師不應拘泥於平時座位前後的4人小組之間的合作學習,還應根據學習內容階段性表現,進行彈性調整(比如有的學生幾何是優,計算差,動手能力強、邏輯思維差等差異進行調整)。這樣不僅能提高他們的合作學習的興趣,還可以改變學生在小組中長期形成的地位,給每個學生提供發展的機會,同時為全班各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打下基礎。
2、合作學習中分工職責要明確
實踐初期,我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前,都會要求是「小組里每個人都說,等一會兒小組里派代表來發言」。可在全班交流時,很多小組都沒有代表來交流或是只有小組長舉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經過思考研究,發現是因為學生對於小組內的分工並不明確。
因此,要使小組合作學習有效,組員之間明確的分工和職責很重要。一般情況下小組內應有四個角色:小組長、記錄人、匯報人、評價人,組內的角色分工定時進行輪換,當角色明確就不容易造成少數人包辦小組合作學習的現象。我有時也根據不同活動的需要設立不同的角色,並要求小組成員既要積極承擔個人責任,又要互相支持,密切配合,發揮團隊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組學習任務。
如在《有趣的七巧板》這一課教學片段:
師:首先小組交流(學生事先回去找資料或上網查詢)七巧板的由來,然後製作出有自己特色的七巧板並小組集體改進,塗上不同的顏色,剪下,並在製作過程中思考七巧板中所蘊藏的數學知識,然後通過小組內交流,推選一位同學上講台代表本組發表自己的感覺。接下來我們就要在小組內開展交流評價各自製作七巧板的體驗。怎樣交流評價呢?我們一起來看方法!
1、輪:組內同學依次輪流介紹自己的設計和體驗。
2、說:輪到的同學向組內的其他同學介紹自己的活動方案,要注意說清理由。
3、聽:當一個同學介紹時其他同學要認真聽。
4、評:評小組要對組內每一位同學的設計進行評價,評完以後請派代表匯報評價結果。
師:現在開始其中1組的活動片段如下:
組長:我們來評ⅩⅩⅩ的設計方案吧。
生1:我覺得他的設計方案……
生2:我覺得他的設計方案……
……
這節課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後,充分展示了小組合作的力量,他們拼出了的房屋、各種小動物等美麗的圖案。在案例中,我在布置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任務時,要求的分工非常明確,讓每個學生都清楚自己的任務和職責,因而每個學生也能夠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認真傾聽,積極發言,客觀評價,使得這次小組合作學習成為有效的學習。我們還能發現明確的組內分工能促進學生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的養成。
3、選擇最佳的合作時機
經過探索實踐和學生調查問卷的整理,數學教學主要分以下幾類使用合作學習,優勢互補。
1.訂正答案。涉及的知識點少,較容易的題目,小組長協調幫扶進行訂正答案。
2. 學生個人探索遇到困難。有一些挑戰性難題、找規律性的題目和當獨立思考出現思維障礙時,採用小組合作學習,鼓勵學生展開討論,學生在觀點的碰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更能有效的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 解答一題多解的開放性題目。「開放性」問題其解題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個人的思維能力畢竟有限,很難多角度的去思考,須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種策略和結論。如實數和勾股定理應用,有一道貨車通過隧道的問題,有的學生利用先滿足隧道的寬然後比較貨車的高與隧道的高得出答案,有的學生利用先滿足隧道的高然後比較貨車的寬與隧道的寬。兩種方法都能得到正確答案,通過交流,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4.探究新知時,個人動手操作無法完成。某些數學動手操作任務比較繁雜,若安排學生獨立完成任務,課堂教學時間明顯不足。如,在學習生日相同的概率時,對數據收集和整理的工作量很大,這是安排組內調查,然後匯總、歸納和統計,也很快完成了,從而提高了效率。
5.由於課時調整,課堂時間減少,自主時間增加,部分學困生當堂不能將作業改完,小組長督導其獨立改完,並適當幫扶,合作優越性體現出來。
6.具有實驗性的課程有助於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相似圖形的研究中我們特意設計了一節活動課——相似圖形與自然,讓學生回去到自然界中收集相似的植物葉子,帶到課堂中和同學們一起交流。在小組活動中,我讓他們測量相似葉子的直徑(即葉子上兩點之間最長的距離)和周長。並和同學們一起討論如何測量周長,同時提出以下研究步驟:
(1)測量兩片相似葉子的直徑,並計算出相似比k;
(2)測量兩片相似葉子的周長,並計算出周長比k;
(3)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周長比與相似比有何關系?在這一節課中,發現學生對研究的問題很有興趣,小組合作學習很容易展開。
4、培養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
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是小組合作學習成功的保障。在課堂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景象:老師宣布討論,教室里立即熱鬧起來,仔細一看,合作學習並不合作,要麼有的小組演變成了個別學生的「一言堂」,少數同學往往一言不發,等待小組中的領袖侃侃而談,大家在熱鬧中草草結束所謂的「合作學習」;要麼,走向另一極端,你說,我說,大家搶著說,誰也不聽誰的,只顧表達自己的意見,整個小組合作草率結束。
那麼,如何培養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呢?
首先要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教師要在合作學習之前留給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時間;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充裕的合作學習時間,讓學生在充分的操作、探究、討論、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和互相補充、更正、辯論的時間,使不同層次學生的智慧、情感、態度、能力等都得到發揮和提高。尤其一些學生平時基礎差一些,在日常合作學習中往往處於弱勢,自己想到的總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錯誤的,不被其他組員所接受,而其他組員的意見更具代表性,受到大家的重視,因而產生了自己說不如不說,自己想不如聽的惰性觀念,常此以往,就會懶於思考,也不會思考了。
其次要培養積極參與、踴躍發言和認真傾聽他人發言的習慣。在教學中,我們應盡力為小組合作學習創設一個平等、自由的學習氛圍,尊重、保護、鼓勵每位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同時教師也要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去,並對小組的學習情況及時進行鼓勵、引導、幫助,以促進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主動參與、積極發言、認真傾聽等良好合作習慣的養成。
最後還要培養學生對別人的發言進行辨別、評價和歸納總結的能力和習慣。培養學生對別人的發言進行辨別、評價的能力及習慣,是向別人學習的重要一環;通過輪流分工當匯報員,發現問題及時引導幫扶等措施培養歸納總結能力。
5、採用恰當的小組合作評價
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情況下,小組合作學習結束後,常常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全班性的匯報交流。但很多時候,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常常停留在對個別交流學生的評價上,而忽略了對小組的集體評價。老師很少會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參與程度以及實踐能力進行評價、特別是很少關注那些平時性格內向、少言寡語的學生。這種不公正不全面的評價極易挫傷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因此我覺得教師的評價一定要有激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要重視個人評價和小組集體評價相結合,更要注重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的評價,要更多地去關注學生們傾聽、交流、協作情況,對表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給予充分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教學中,我每天都進行小組評比(用小紅旗表示,進行積累),每周匯總評比最佳小組,激勵所有成員主動承擔責任,使小組內出現互動、互助、互勉、互進局面,強化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全面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
總之,合作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動力。學會共同生活,培養在人類活動中的參與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合作學習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所倡導的自主、探索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它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地促進學生知識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真正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進一步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4. 如何讓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更有效
小組合作研究性學習的實施方式靈活多樣。合作學習小組一般由研究興趣相近的學生自願組成,每組3-6人。在組建小組時,教師可視情況進行協調,給予幫助,例如,幫助個別因為某種原因自己未能落實到組的學生加入到合適的課題小組。 各合作小組開展研究性學習選擇題目並據以建組的方式,可以取開放式、半開放式和集中式三種。
1.開放式
基本式:全年級或班級不設統一研究主題,小組研究題目由學生提出,學生自願組成合作研究小組,各小組研究的課題互不重復。 這類組織方式的特點是,各組研究題目完全由學生根據興趣愛好自主選擇決定,選題領域不受限制,對於學生興趣與特長的發展比較適合;小組研究課題互不重復,其成果豐富多樣,經展示交流,將拓寬同學的視野;選題領域廣泛,學生同社會的聯系面比較寬。 變式:與基本式有一點不同,即每一個研究題目至少有二個小組各自獨立地開展研究。 變式基本保持了基本式的優點,同時又便於形成"組間競爭、組內合作"的良性機制。
2.半開放式
基本式:全年級或者全班確定一個共同的內涵豐富的研究學習主題(例如:"人與自然"、"科技與社會"等),然後由學生提出一個在該主題范疇下自己感興趣的研究題目,將這些題目交全班討論予以調整(如合並相近題目,刪減不適當的題目等),確定一批可供開展合作研究的題目。由研究興趣相近的學生自願組成課題研究合作學習小組,實施研究。各小組研究的主題相同但具體題目互不相同。 半開放式的特點是,學生必須在統一的主題范圍內,自主選擇研究題目。 設定統一主題有利於交珠關注目光引向當今同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引導他們研究、探索科學與社會發展的熱點問題。 變式:與基本式的區別就在於小組研究的題目可以重復,每個題目都有二個或二個以上的小組獨立開展合作研究,易於達到"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效果,促進研究水平的提高。
3.集中式
基本式:由全體同學討論或師生共同交流,最後確定一個引起廣泛興趣的研究題目,作為唯一的研究題目,各合作學習小組獨立開展研究。 這種組織方式研究題目非常集中,但各合作小組就同一個題目獨立地開展研究,其研究的視角、方法、過程及至結果各不相同,差異性大,所以學習活動仍然具有開放性特點。但是"組間競爭"可能比較激烈,相應地引發組內學習夥伴間較強烈的合作動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上可以組織全班(或全年級)就同一問題成功地開展討論與交流。這種組織方式不僅適用於綜合性活動型研究性學習,而且適用於學科教學。例如:政治課就"科索沃問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各小組課余收集大量有關資料,開展合作研究之後,各組在課堂上展開討論,交流研究結果,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開展研究性學習,究竟採取上述三種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方式及其變式中的哪一種,應當視學校、年級、班級學生的不同,考慮課程的類型、學習的內容、教師的條件、學生的興趣與能力特點,予以確定。
5. 如何提高數學課堂中小組合作的有效性
提問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分工協作、互相交流、綜合概括,從而獲得知識的教學形式。在小組學習過程中,學生學會了傾聽,學會了表達,學會了合作,學會了取長補短不斷修正自己的觀點,形成小組意見。總之一句話,就是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全面的發展。但是,現實中的小組學習卻不盡如人意,組長一言堂,或是熱鬧表面中的偽合作偽學習,或是一潭死水等等這樣的現象比比皆是。那麼,如何使「小組合作學習」真正落到實處,從而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全面的發展?筆者認為,加強數學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主要有如下幾個途徑:
一、構建結構合理的合作小組,是有效合作學習的前提
教師在構建合作小組時,應注意結構的合理性。一是小組人數要合理,一般以4人為宜,不超過6人。人數太多不利於學生間組織和交流,勢必會有小組學習交流中的看客,特別是一些性格內向或自覺性不高的學生,不利於這些學生的發展;人數太少則達不到交流的目的;二是分組應遵循「以優帶差,以優促差,組際競爭」的原則。教師應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的差異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使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這樣分組不但有利於學生間的優勢互補,相互促進,而且為全班各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三是小組成員應是動態的。可以根據組內成員在學習中的表現出來的個性特色,進行角色的轉換,也可以讓原組長根據組內同學表現,推薦新組長,由原組長輔助進行合作學習等。這不僅使學生有新鮮感,提高合作學習的興趣,而且還可以改變學生在小組中長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學生始終處於控制地位,有的學生始終處於從屬地位,給每個學生提供發展的機會。
二、制定有序的合作常規,是有效合作學習的保障
在課堂中,經常出現這種現象,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後立即讓學生討論,教室里馬上就會出現一片熱烈討論的場面。但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難發現,這種假熱鬧後的無序性。有的小組幾個人同時各抒己見,根本不會傾聽別人的發言,更別談合作了;有的組只有兩個較好的同學在討論,其他人則無所事事;有的小組則你推我讓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組合作學習的規
6. 數學課堂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一、組建結構合理的數學學習小組
學習小組的組建是否科學合理,關繫到合作學習效率的高低。在組建學習小組時,應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解決數學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成員性格特點的差異進行分組,分成數學學習小組,把學生進行優化組合。一個班三十幾個同學,按4-6人一組,分為六個小組。這樣分組對於提升學生對數學這一學科的興趣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有利於學生間的優勢互補、相互促進,也為全班各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
二、努力培養小組成員的集體榮譽感
沒有榮譽感,就沒有責任感,小組就無法成長,每個成員就成了散兵游勇,整個組就會喪失競爭力。因此,分組後,重中之重是先選出合適盡職的小組長。小組長是小組的核心人物,他的態度和能力直接決定著小組的成長方向,左右著小組成員的思想動態。老師要不斷培訓組長,教給組長管理方法,培養責任感,樹立小組長的自信心。剛開始時,我們堅持每天對每個小組的紀律表現和數學概念的理解、作業的完成、知識的拓展等學習情況一日一總結,在小組內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探索中我們發現那些所謂調皮的學生往往對於老師的教育不長記性,但他們最在乎的是周圍人對他的看法,誰都不願意為小組落後承擔責任。可抓住這點引導他們發揮集體的力量相互監督,引導幫助他們制定最適合本小組的組規和切實可行的獎懲制度,調動所有人的積極性。可定期開展優秀小組經驗介紹,樹立小組榜樣帶動全班,引導每一位學生把自己小組的榮譽看得高於一切。
數學學科是有許多作業需要檢查的,我們就採取組間交換檢查並評比,一個小組全體同學到另一小組組長處接受檢查,小組內每個學生都非常認真,擔心自己沒完成或者完成效果不好而影響了本小組的榮譽。如此人人就拼著學,收效非常顯著,學生學習效率高了,也減輕了教師的工作負擔。我們再充分利用數學課堂開展一系列競賽活動,學生自然會熱情高漲、積極參與。
三、採用多元化評價,推動小組合作學習
合理的評價和激勵對促進學生參與學習活動、提高合作學習效率十分重要。怎樣才能讓小組合作學習充分發揮其有效性和實效性呢?我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了一些實踐和探索,主要採用以組間競爭促進組內合作和小組合作成員間捆綁式評價的方式,來提高小組的凝聚力,激勵合作學習,使學生在紀律、學習中形成同獎同罰、「榮辱與共」的觀念。這樣,在一個學習小組里,一個人的進步或退步不僅僅是個人的事,而是與學習小組中每個人的獎與罰密切相連,促使人人自覺學習,互相幫助,互相督促,共同提高,產生不能拖後腿的想法。
同一組的同學,努力合作,覺得學不好、做不好不僅僅是自己的事,更會覺得對不起其他組員,所以每天都在想著把學習任務完成好,爭取多加分,為組里多作貢獻。
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為更大程度地發揮學生間合作的效能,我們採取了一系列競爭的方法,如小組得分制度,操行評比獎勵,評選最佳組長、最佳組員等。把小組合作中的成果具體量化,在操行評比表上堅持每天朝會、課堂即時性打分,堅持做到每月評、期末總評,每月評選出優秀組三個、操行總分前五名、最佳組長三個、最佳組員三個,期末評操行總分前十名,對評比結果進行公布,給予獎勵,帶動全班同學向優秀組、優秀組長、優秀組員看齊。通過對表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具體的肯定,起到了榜樣促進作用,形成了整體向上的合作氛圍和你追我趕的組間良性競爭。
教師的評價一定要有鼓勵性、針對性、全面性,而最重要的是要有持久性,一定要堅持不懈,按既定的評價制度貫徹執行到底。評價時既要重視個人評價與小組集體評價相結合,又要重視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對表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獎勵,以此保證學生長期的學習熱情。在一周一總結會上,要經常引導小組這樣總結:你認為你們小組本周表現怎樣?好在哪些方面?問題出在哪裡?哪些人值得表揚?哪些人需要批評?哪些人在進步?哪些人在退步?哪些方面需要改進?怎樣改進?……引導他們自我反思、自我總結,激勵他們集全組成員的智慧,找到最適合本組的辦法,隨時隨地齊心協力為小組的榮譽而戰,從而保持長期的合作熱情。
四、放手讓學生充分討論,鼓勵學生創新思維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教師要敢於放手,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動手動腦,充分地討論,盡情地交流展示。
如在教學三角形中位線一節時,我就沒有直接指出三角形中位線和第三邊有怎樣的關系,而是讓學生自己准備硬紙片等材料,在課堂上分組動手合作,讓他們通過討論,動手剪、拼,分別從位置和數量上猜想三角形中位線和第三邊的關系。課堂氣氛特別活躍,學生學習積極性特別高,最終各組都自己得出了結論:三角形的中位線平行且等於第三邊的一半。通過這樣的放手實踐活動,日積月累,同學們的創新能力就會不斷得到培養。
五、以嚴明的紀律和常規保證小組合作學習順利進行
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初期實踐中,也曾遇到過一些困難:有時候會感覺課堂紀律不好把握,總是顯得熱鬧,有時候甚至感覺有些失控。「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小組合作學習如果沒有了嚴明的紀律保證,那麼整個課堂就會亂起來,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甚至還會出現個別學生說起與學習無關的話題來,最後導致無法進行下去。所以對待學生要嚴格,從每一個細節規范學生的一言一行,讓學生養成遵規守紀的好習慣。
任何同學在紀律和常規面前都沒有特權。這樣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對整個課堂掌控起來自然會得心應手,理所當然就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7.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小組合作學習是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中應用最廣泛的學習方式。它是一種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各因素之間的互動,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准,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組織形式。其實質是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品質和學習習慣。由於是集體商議的結果,成功了每個人都有成就感,失敗了大家共同承擔,這樣可以打消很多學生的顧慮,給更多的學生提供機會,擴大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渠道,也給學生主動學習提供了空間。它既可以讓學生獨立思考,又可以滿足他們表現的需要。學生個體由於在小組中的努力會獲得其他成員的認可,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起參與教學的興趣。久而久之,在小組合作學習時,便會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其中,想更好地展示自己,表現自己。那麼,如何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呢?
一、科學組建小組,搭建學習平台
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基本單位進行教學活動的,構建合作學習進行合作學習活動的組織前提。合作學習小組在構成上要根據每組成員的性別、性格、成績、智力等方面的比例進行組向平行微調,使同號的組員實力相當,組與組之間的綜合水平基本平衡。這樣構建的合作小組「但內異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礎,而組間同質又為在全班各小組間展開公開競爭創造條件。合作小組的人數,一般建設4人,4人相鄰合作學習,2人同桌,對空間場地的變化要求不是很高,較容易實現。每組成員里包含成績好、中、差的學生。這樣小組間力量相當,小組間學習成為可能,便於學習時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讓中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鍛煉,學困生得到幫助,同時還能保證各小組間公平競爭。
二、設計合理內容,體現合作價值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些合作的內容必須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真正體現合作的價值所在。不是所有的課堂學習內容都要採用小組合作方式,如果是較簡單的學習任務,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問題盡量讓學生自己解決,以發展學生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免產生依賴。如果是較復雜的學習內容,依靠學生個體的獨立思考是沒辦法解決的,這時就可採用小組合作學習,鼓勵學生之間展開討論。有的教師組織學生合作學習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顯示課堂形式的多樣和課堂氣氛的熱烈,為了合作而合作,徒有形式,並沒有多大的實效。不論什麼都合作,失去了合作的意義和作用。把一些毫無討論價值或過於簡單的毫無難度的問題交給學生討論,純粹是浪費時間。數學學習中那些具有很強的開放性、探究性和趣味性內容,才是我們運用小組合作的內容。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可以分成小組讓學生在相互協作中完成測量;該活動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對學生的活動提出了分工的要求:幾名學生測量,其他幾個學生對測出的結果進行記錄、計算。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掌握了測量工具的使用,記錄方法,以及面積公式的應用,以及發言時語言的組織。這樣的內容才是我們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不容錯過的。
三、營造寬松、民主的學習環境
為了確保小組活動能夠真正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小組成員之間要建立起真正的合作關系。每個小組成員必須承擔相應的角色與責任,並且在尊重學生意願的前提下採取角色輪換制,為學生提供平等的表現機會,使學生得到不同的鍛煉和提高,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小組的共同的目標。為此教師要加強多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素質訓練。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啟發學生善於敏銳地發現和提出問題,主動地探索問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從而真正做到發揮小組合作的目的。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創設民主、和諧、平等的教學情境,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才能放下精神上的包袱,沖破心理上的枷鎖,自由聯想,暢所欲言。在學生中形成一種共識;不怕見解錯,就怕沒見解;不怕問題提得不好,就怕沒問題。課堂上教師對學生所犯錯誤一定要有高度的容忍精神,要引導學生對所發現問題展開討論。教師要設計好交流的問題;交流的問題要體現知識的連貫性和深刻性。同時,老師還要做好有效的調控,使討論始終處於寬松的氣氛中,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努力營造有疑問、有驚訝、有爭論、有競爭、和諧的、生氣勃勃的化學課堂氛圍,這樣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小組合作學習應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需要,要為不同的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課堂討論平台;要用愛心為學生創造一種心靈放鬆,敢於探究求異的快樂的教學氛圍,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參與熱情,採用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尤其是讓學困生積極地參與活動,發揮集體合作討論功能。在合作學習之前,還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時間,因為只有當學生在解決某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時進行合作學習才有成效。
四、採用鼓勵方式
為了激發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興趣,發揮其合作功能,教師要對小組合作的活動情況進行積極地評價,小組與小組之間要評一評、比一比、賽一賽,哪一組最有創新,哪一組最守紀律,哪一組最團結,哪一組最快等等。對小組中成員的表現也要進行分階段的評價,主要從參與是否積極,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認真負責等方面進行,尤其要關注那些在學習上有一定困難,對他們的絲毫進步都要給予及時的肯定。對表現好的小組和個人要發給一些小獎品,如五角星、作業本等,定期評比選出「合作小明星」、「協調小助手」等等,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的評價一定要有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當學生進行匯報發言時,要關注學生的傾聽、交流、協作情況,對表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給予充分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
小組合作學習為課堂注入了活力,越來越受到很多教師的首肯,也越來越被學生所喜歡。這種學習方式不僅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而且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訓練了學生的語言,交流了情感,鍛煉了學生學習的能力,融洽了師生關系,使課堂教學更加科學合理。合作學習產生的輻射作用,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前景,這種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將越來越顯示其強盛的生命力,作為教師的我們應從實際出發,結合學生特點,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研究讓我們的小組合作更有效!
8. 如何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提高數學課堂效率
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合作學習」主要體現在教學中師生、學生之間切磋、教學相長、互相促進上。《數學課程標准》在學生的數學學習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數學教學活動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的經驗。」。實踐證明,數學教學中有效地運用合作學習的機制,能充分發揮數學教學系統中的各個要素的相互作用,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由於教育投入不足、班額過大、資源短缺等客觀原因,以及教師對新課程新理念的理解不夠等主觀因素,導致許多時候合作學習徒有形式,而沒有實效。現選擇幾個初中數學課堂中的典型事例進行透視:
事例1:學生雖然團團坐,幾個人在一起,但小組里往往成為優等生的「一言堂」,他們的意見和想法包辦了其隊小組成員。
事例2:教師在設置的合作學習環節中,沒有把合作任務、要求布置清楚,加上學生合作技能欠缺,不能圍繞重點積極有效地討論,你說你的,我說我的,各行其道,談論與學習無關的話題,爭執、吵鬧,加上班額過大,教師難以全面顧及。
事例3:學生雖然進行了合作交流,但由於教師沒有正確理解合作的要旨,把一些毫無討論價值的問題交給學生討論,純粹是浪費時間,也有一些確有合作必要的問題,但問題一出現,教師就立即組織小組合作交流,而不引導學生先自產探究,深入思考。
綜觀以上幾種現象,教師只注意了合作學習形式——讓學生分組圍聚在一起學習,卻忽略了合作學習的實質——通過合作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培養良好的合作品質和學習習慣。那麼,如何把握好初中數學新教材的特點提高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呢?我認為應做好以下幾方面。
一、合作學習應當呈現數學本質、達成教學目標
在合作學習教學時,首先創設問題情境,向學生展示合作學習內容,呈現合作學習目標。為了使合作學習真正富有實效,應深入研究教材,明確所要體驗的新理念,精心設計適宜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內容,討論的問題遵循「難度大於個人能力,小於小組合力」的原則。
例如,在初一課程中《從三個方向看》這一課,我們組織學生舉生活中從不同方向看的的實例,大家在活動中積極發表看法:
生1:我們拍照時是從正面看。
生2:蓋房的圖紙很多也是從正面看的。
生3:我經常看電視中直播的NBA籃球賽,那些教練用黑筆在白板上,向隊員布置戰術時給我的感覺就是從上向下看;還有在足球比賽中,進球後的鏡頭回放,球是否過端線也經常用的是從側面看;邊裁看進攻隊員是否越位是從側面看。
生4:我看在學校舉行的短跑比賽中,裁判員都是坐在終點的記錄台上,他們看運動員沖刺到達終點的時候都是從側面看。
生5:電視中經常播劉翔在奧運會上奪冠的鏡頭,那是從正面看的。
……
通過激烈的發言,學生對學習《從三個方向看》的目的性十分明確,並對主視圖,左視圖,俯視圖三個概念有了清楚的認識。
二、把握合作時機,使學生積極、有效地合作
合作學習的開展,往往跟上課的內容、上課的形式、上課所提出的討論問題的難易程度等是息息相關的.關鍵在於教師要正確把握合作時機,根據教學的需要,適時地採用合作學習形式,讓學生體會到合作產生的價值,積極、有序、有效地組織開展合作學習.
1、在重點、難點處。教學的重點難點往往是學生理解掌握的難點,在這些地方加強合作,有助於教學目標的達成。 例如:《平方差公式》一節中,經歷平方差的推導過程是滿面學生學習的重點,如何歸納出公式是教學的難點。在教學中,教師先出示四道計算題:
(1)、(1+3X)(1-3X) (2)、(a+3)(a-3)
(3)、(100+2)(100-2) (4)、(X-4)(X+4)
教師先讓學生求出答案,再啟發:大家自己找一找,這4個題存在什麼規律?經過幾分鍾後,再組織學生合作交流,教師深入到每個小組,針對不同情況加強引導,然後各組中心發言人代表本組與全班同學交流,最終推導出平方差公式。這里,教師先讓學生獨立思考,街時機成熟後再合作探究,然後組間交流,較好地發揮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效能。
2、驗探究規律時。數學教材中有很多規律需要學生通過操作才能發現其奧妙,僅憑個人的才智是不夠的,須挖掘集體智慧,實現真正的把握和理解。例如,蘇科版八年級上冊《軸對稱的性質》教學中,將一張矩形的紙對折,用針在紙上扎出簡單的圖形或數字,將紙打開鋪平。仔細觀察回答下列問題,我把性質的教學放手給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集思廣益,學生能輕松地將圖中 「線段被摺痕垂直平分」等性質探求獲得。
3、辨析易混概念時。比如我在教學蘇科版七年級下冊《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時,學生探索 「兩邊及一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是否全等,因為存在「兩邊夾角」、「兩邊一對角」兩種不同的情況,看似相似的條件,其結果卻一個是公理,一個是假命題。如果直接告訴學生結果,以後勢必會出現「邊邊角定理」的錯誤,如果讓學生充分進行合作探究,尋出錯例,就會減低發生錯誤的概率。
4、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時。如讓學生探求測量教學樓高度的方案,因方法的多樣性,我組織進行學生合作學習,以便能拓寬學生的思路。結果通過分組討論後,得到多種測量方法:a直接測量教學樓的高度;b先測量每層樓的高度,再計算教學樓的高度;c利用同一時刻實物與影子的比相同,再測出教學樓的影子通過計算獲得結果;d用鏡面反射的原理求出教學樓的高度等,通過合作學習所獲得的方法比教師單一說教要豐富並且生動得多。
5、解答「開放性」問題時。「開放性」問題的解題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個人的思維能力畢竟有限,很難多角度地去思考,這時可以先通過獨立解答,再將作業在小組內互閱、互改、互評,從而展示各種策略和結論,彌補了自主探索的不足。
三、科學評價合作學習的過程,培養學生合作交流能力
對合作學習進行科學的評價,是合作學習成功的關鍵,合作學習的評價要重視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要重視合作小組集體的評價與小組中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前者的評價要更注重學習過程,因為過程最能體現小組的合作情況,後者的評價更注重集體,因為合作講究是依靠學生之間的互學、互幫、互補、互促達到提高學習的效率,所以要通過評價,促進小組成員之間的分工合作,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
例如:在學習「用字母表示數」一節時,按照傳統的數學教學,老師會直接告訴學生:「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數」。作為學生來說,他們只有毫無懷疑的接受,殊不知這種教學方式,剝奪了學生許多學習發展的機會。依據新課程理念,把這節課的情景創設改為游戲形式:「搭一個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棒,搭兩個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棒,請你計算一下搭n個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呢?」
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不到兩分鍾,同學們陸續舉手,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① [4+3(N-1)]根;②(3n+1)根;③[4n-(n-1)] 根;④[n+n+(n+1)] 根;……在學生搭建火柴棒的過程中,有的學生想到了更多的方法。不同基礎的人在這個過程中都獲得了新的發展。通過交流、合作、討論、質疑、反思、協商,最後明確了「用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數」的實際意義。
四、注重鄰近合作交流,提高學習效率
在教室內,前後左右的同學彼此接觸機會較多,由此產生的影響是不可低估的。因此,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運用「鄰近合作」的作用,充分運用鄰近的空間位置克服學生的「獨學而無友」、「孤陋而寡聞」的不良個性習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如對每節課的「想一想」教材處理,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同桌互相討論,可採用從「想一想」到「議一議」,再到「動一動」、「畫一畫」、「算一算」。對於某些要機械性認識和概念,如特殊角的三角函數值、20以內自然數的立方值、30以內自然數的平方值、簡單的勾股數等,可發動同桌同學之間「互相讀一遍」、「互相背一遍」、「互相測一遍」、「互相批改訂正作業」、「互相交換意見」等方式,讓學生學會如何與別人切磋、研討,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五、把合作學習與學科德育聯系起來
合作學習的本意在於建設一種課堂文化。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體現教育公平,保護弱勢群體,因材施教,教學相長,弘揚團隊精神,養成彼此尊重,相互友愛的風氣,形成禮貌謙讓、助人為樂的美德,歸根結底,合作學習顯了培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態度,是一種道德教育。
「將軍決戰豈止在戰場!」學生學習,教師教學也不僅僅局限於課堂。作為課堂交流的延伸,課外數學合作學習的自由更大,時間更充分,范圍更廣。教師要建立起課外合作學習根據自己的意願去尋找學習夥伴,成立數學興趣小組等。真正讓學生掌握合作學習的方法,領悟合作學習的思想。
合作是一種品質,需要教師耐心地培養和長期地訓練;合作學習是一種形式,需要教師優質地組織和高效的實施,才能使真正的合,才能使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之一,但是綜觀課堂實踐過程,小組合作學習實際效率並不是很高,究其原因是沒有注意細節問題.教師應努力地創設小組學習合作方式的學習情境,更多地給學生提供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機會,讓學生更好掌握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和技巧,更多地體驗互相幫助,共同分享快樂.總之,要切實為學生養成合作意識與發展協作能力搭建舞台.努力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9.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地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在小組成員間形成開放、包容的學習氛圍,使小組成員間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那麼,怎樣在數學教學中有效地開展合作學習活動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注意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動機和願望
合作學習,首先應注意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動機和願望。 在平常的教學中,我主要採取兩方面的措施:一是充分重視外部獎勵的促進作用。二是積極創設寬松的學習氛圍,藉助有利於小組合作的情境,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動機。
二、把握合作交流學習的時機與時間
1、把握合作學習時機,提高參與的慾望
合作並非每堂課都適宜,也不一定在整堂課進行,教師要把握恰當的時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帶著迫切的慾望投入合作學習之中。
(1)在課的引入階段,營造小組自主學習的積極氛圍。
例如:學習相遇問題,為了掃清學生學習障礙,在課的開始,就可以創設這樣的情景:同學們以組為單位演示:「相遇、相距、相向、同時」四種不同的動作,通過具體的演示,學生加深了對概念的理解,積極主動開始了對知識的探求。
(2)當思考出現困難,需要群策群力時進行合作學習。
如上《統計》一課時,播放某路口機動車通過時的一段錄像,讓學生對不同種類車輛通過的情況進行統計。學生獨立統計時,盡管很認真地進行觀察與記錄,但仍無法准確進行統計。這時,有學生提出了小組合作進行統計,這種想法馬上得到了大家的贊同。正是這樣的一個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合作慾望,使學生自然地感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並通過合作順利完成了任務。
(3)學生意見不統一時進行合作學習。出現意見不統一時,採用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組內冷靜地思考,理智地分析,有利於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如教學倒數的認識時,我提出:0有沒有倒數?部分學生說「0的倒數是0」,部分學生說「0沒有倒數」,雙方堅持已見、互不相讓。我趁機說:「你能說明理由嗎?請分組討論。」集體交流時,有的從分數的意義說明:「0如果有倒數,寫成 ,而0不能作分母,所以0沒有倒數」。有的從倒數的意義說明:「找不到哪個數與相乘等於1,所以0沒有倒數」。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也發展了思維。
(4)解答「開放型」問題時進行合作。為促進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在教學中我常常會安排一些開放性問題。當學生給出的答案可能會五花八門,這時可以安排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把自己的結論展示出來,培養了學生全面考慮問題和善於從別人身上取長補短的好習慣。
2、給足充分的合作交流時間,促進有效合作
合作交流的時間太短,會使合作交流流於形式。因此,教師在設計合作這一環節時,一定要有預案,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掌握合作技巧。
三、培養學生合作的技能,促進有效交流
交流是合作學習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只有通過交流,學生的不同見解才能匯集,才能融合為集體的智慧。那麼老師如何讓學生能夠更有效地進行交流呢?
1、學會獨立思考
我在組織學生參與討論或探索之前,一定要留給學生一定的獨立學習思考的時間,並有效地引導每個學生進行合作前的獨立思考。例如上《圓的周長》一課時,當用課件出示圓形與正方形的一段路程時,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你認為哪段路程長一些?能算出具體的路程嗎?接著鼓勵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這樣既養成了獨立思考的好習慣,又能保證每一位學生都有表達自己看法的機會。
2、學會傾聽
我常告訴學生合作交流的前提是傾聽別人的意見,不隨便打斷別人的發言,當與自己意見發生沖突時要善於表達意見,並教給學生一些發表意見的模式,如「我認為××同學回答得很好…」,「我覺得××同學的意見是對的,但我有補充…」,「我××認為同學的意見是錯的,我的看法是…」,「請問××同學…」等。在課堂教學中,用一定的時間進行這樣的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同時傾聽與反應能力也有一定提高。
3、學會討論
為了提高討論的質量,我常教給學生討論的方法:各組由一人匯報自學或獨立思考的內容,其它成員必須認真聽,並且有自己的補充和見解,最後,還應將各自遇到的問題提供給全組成員討論,對達成共識和未能解決的問題分別歸納整理,准備發言。例如,我在上《圓的周長》這一節課時,當學生認識了什麼是圓的周長後,我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利用桌上的物品,你們能想辦法測量出圓的周長嗎?比一比,哪個小組的方法多。當時我上的是一節校內公開課,在這個環節中,我發覺學生在動腦動手的基礎上,充分進行了討論,場面熱烈而不亂,在合作過程中,每個學習小組基本上都能想到繩測法與滾動法,達到了合作的效果,受到了聽課教師的一致好評。
4、學會表達
合作學習需要每個成員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對方的觀點。我在表達能力的培養方面,會以自己的示範為主。首先,我會引導學生如何把一句話說完整;其次,再教他們怎樣做到有條理。例如在解決問題部分的教學中,我就比較重視讓學生都來說說自己的思考過程。全班匯報展示成果時,我會讓更多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讓別人聽懂你的見解,不光是優生要會表達、善表達,那些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學生也要學會表達,整體提高學生的表達技能。
四、建立評價機制,延伸合作
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為了更大地發揮學生間合作的效能,可採用表揚激勵法,小組得分制,評選最佳組長、最佳組員等。每接一個新的班級後,我會讓學生選出代表自己小組的圖標,畫在教室牆上學生們自己設計的一塊地方。小組間合作得好,便在牆上的「合作愉快」欄目中加上一顆小星星,達到10顆小星星可得到一個獎杯,貼在黑板報的相應欄目中。這樣的評價,可以燃起他們「奮發」的慾望,哪怕只是一個拇指的表示,都會給學生帶來驚喜、帶來信心、帶來動力。這樣的評價猶如一個個台階,指引著學生前進的步伐,促進了小組合作學習的穩步發展。
五、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教師應從數學課堂單一的數學知識傳授者的角色,逐步向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轉變,教師在合作中既要當導演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又要當演員積極參與,傾聽學生的意見,在學生發表完意見後再談出自己的想法,使自己成為小組合作學習中的一員,同時讓學生感悟到教師是他們的朋友和榜樣,從而懂得了在交往中要相互尊重、溝通包容、知識互補、成果分享等。這樣,合作學習的優勢就突現出來了,小組合作學習也真正收到了實效。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應該建立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之上,走出為合作而合作的形式主義誤區,建立有序的合作交流的常規,抓住恰當的合作交流的契機,用合適的評價機制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這樣就能使小組合作學習成為學生發揮潛能、激發興趣、培養創新能力的樂園,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