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原則

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原則

發布時間:2021-02-22 23:13:24

㈠ 進行課堂教學素質教育時要注意哪些原則問題

全面性原則

全面性原則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面向全體學生,全面完成課堂教學的各項任務,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具體說,課堂教學中的素質教育應圍繞三項主要目標實施:一是教學目標;二是教育目標;三是發展目標。

全面性原則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對象的全面性應樹立」」有教無類」」、」」長善救失」」和」」因材施教」」的教育觀、學生觀,使每一個學生都在自己的先天稟賦與後天發展的基礎上有所得、有所樂、有所發展。

(2)教學目標的全面性全面和綜合地考慮課堂教學目標,確立其目標系統,是課堂教學落實素質教育的第一步。

(3)人才觀念的全面性。遵循主體性原則,首先要體現教學民主性,其次要體現教學的科學性,再次體現教學的實踐性。

主體性原則

主體性原則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從學生所處的學習主體地位出發,制定教學策略、選擇教學原則和方法、設計教學方案、組織教學過程。課堂教學中要重視培養學生主動精神,這是素質教育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

遵循主體性原則,一是要體現教學民主性,二是要體現教學的科學性,再次體現教學的實踐性。

發展性原則

發展性原則指教師的課堂教學應以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亦即教育的發展功能,使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遵循發展性原則,一是要樹立以發展為內涵的三個」」課堂教學觀」」,即課堂教學本質觀、教學價值觀和教學質量觀。二是要把握發展的」」三個度」」,即向度、量度和效度。

滲透性原則

滲透性原則,即從素質教育出發,結合實際,全面地進行滲透教育,使學生素質在潛移默化中提高。

遵循滲透性原則,一是要提高對課堂教學滲透意義的認識,它是教書育人的重要保證。二是要重視滲透的全面性、教育性、啟發性和激勵性。

㈡ 課堂教學評價原則有哪些

(1)主體性原則。課堂評價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課堂要體現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學生參與廣泛師生充分交流。學生自主思考、探究學習。只有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的「教」才能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2)發展性原則。教師的專業成長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得到鍛煉專業的眼光、專業的晶質、專業的技能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得以形成。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的方向應該沿著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方向發展因此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應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

用發展的眼光去評價教師的語文課堂上的教學思想評價教師對文本價值的認識對師生關系的處理對語文課堂特點的把握。發揮課堂教學評價的導向、反饋、激勵等有效功能用客觀的、動態發展的眼光去評價教師把評價的著力點最終放在課堂教學質量上放在教師的綜合素質上放在教師的專業發展上。

(3)過程性原則。對語文課堂教學評價不能只看學生的最後表現評價的重點不在於鑒定教師課堂教學的結果或把課堂教學結果作為獎勵、評定教師專業水平的唯一條件而是診斷教師教學的問題調整教師發展的目標滿足教師個人專業發展的需要。因此要把評價的目光放在整個教學的全過程。

關注教師課前對文本價值的鑽研是否到位課堂中對教材的處理是否恰當最後對自己的教學評估是否適度。關注教師在教學全過程中是否把學生作為主體是否把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落實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

(4)有效性原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應以新課改教育教學理念、現代課堂教學觀為依據運用可操作的較為科學的手段評價主體按照一定的價值標准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各個要素及其發展變化進行價值判斷。

課堂教學評價的實施可以為被評價者進行教學程序的設計、教學方法的改進、教學手段的創新提供有效的參考和借鑒。要把定量和定性評價、教師自身、學生及他人的多元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使評價更加客觀、真實、有效具有促進意義。

㈢ 誰知道新課程教學應遵循哪些教學原則

新課程的主要實施者——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1、 主動性原則: 要引導學生學會選擇與主動發展。高中新課程方案,在保證所有學生都達到高中成就水平的前提下,通過課程的設計而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及個性化的學習過程提供了盡可能大的空間。它承認學生的個性差異,並把個性差異作為一種寶貴的智力資源,不求所有的學生在形式發展上的同一,而求學生內在品質的提高和豐富,為每個學生潛能的開發和自身發展,提供盡可能多的可能途徑。這也就意味著,在教學時,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勇於提出問題,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在選擇中學會選擇,主動發展。
2、 生活性原則:要強調與學生生活世界的密切結合。要改變教學「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強調與學生生活世界的密切結合,要「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增強「提高生命生活質量」的意識,使學生學會生活,並能積極主動地去創造健康向上的生活。
3、 人格養育原則:要注重陶冶學生的人格境界。當前教學論思維局限性的最突出表現,就是把課堂教學目標局限於發展學生認知能力。我們需要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完整的人的教育,因此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決不能以單一的知識、技能甚至所謂思維能力的訓練與培訓,來遮蔽對學生進行人格培育的光芒。
4、 主體性原則:要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課堂教學的最終結果,不在教師「教」得如何,而在於學生「學」得如何。過去,我們的課堂常常被教師所主宰,導致學生失去親身探究實踐的機會。新的課堂教學的著眼點,應該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形成「多維互動」的教學氛圍,從而使學生的潛能得到相應的發揮。

㈣ 談談課堂教學實踐中有效提問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課堂提問是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教學方法,可以說教師是離不開課堂提問的,這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但不同教師的提問,學生的反應卻是不同:有的是積極性很高紛紛舉手回答,有的卻出現冷場,有的說的頭頭是道,而有的卻不能反映出所學內容。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往往和教師對問題的設計,提問的表述方式;是否考慮到了學生理解程度,是否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有關。因此我們有必要從課堂提問這一看似簡單的問題入手,從以下四個方面共同來探討一下如何增強品德與社會學科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課堂提問,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學情分析等設計問題進行教學問答的一種教學形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把完成教學目標的教學過程分解為一個個的教學階段,又把教學階段分解為一個個的教學步驟。這些步驟的不斷推進,就構成了課堂教學進程的曲線。課堂提問是實施教學步驟的基本手段。正因為如此,人們認為它是課堂教學的「常規武器」。課堂提問適用於教學的各個環節。 問題是學生思考的起點和動力。從有疑到釋疑的過程,就是學生知識不斷豐富的過程,也是認知能力不斷發展的過程。教育心理學向我們揭示:學生的思維過程往往從問題開始。古語亦雲:學起於思,想源於疑。有經驗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總是精心設計提問,竭力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並有意識地為他們發現疑難問題、解決疑難問題提供橋梁和階梯,引導他們一步步登上知識的殿堂,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和社會性發展。廢除不恰當的提問,實現課堂教學提問的優化,不但要研究問題的類型、表達和提問的策略、技巧等,更重要的是,需要深入探討提問優化設計的標准與原則。要達到有效提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我們要遵循以下一些有效提問的基本原則。 一. 目的性原則課堂提問必須以教學目標為指南。教師在深入鑽研教材的同時,還要研究提問的目標,講究提問的藝術。每一次提問都必須以落實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為宗旨。其中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②對所學知識的評估; ③鼓勵學生自己獨立學習; ④提高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⑤幫助學生,使他們對自己和他們的學習有一個良好的感覺; ⑥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⑦引發並堅持課堂討論。 二. 啟發性原則 啟發性是指提問能觸動學生的思維神經,給學生點撥正確的思維方法及方向。啟發性不僅表現在問題的設置上,還表現在對學生的引導上,要適合學生的心理特徵和思維特點。教學實踐證明,提問後出現冷場,不是學生啟而不發,而是問題缺少啟發性所致。提問有啟發性,是啟發式教學原則在提問藝術上的體現。 三. 邏輯性原則 課堂提問必須根據教學需要,按照教學程序、課堂結構精心設計。所提問題應該是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層層深入、環環緊扣,體現出知識結構的嚴密性、科學性、條理性。從而給學生以清晰的層次感,使學生在教師提問的誘導下,開展學習。有價值的提問設計要能幫助學生梳理出不同的經驗,因此,教師的提問設計應該有一定的邏輯性,對一些復雜的問題必須由淺入深,由易及難,多層設問,層層遞進。 例如: 蘇教版品德與社會《尊重是最好的禮物》這一課的教學,教師是這樣設計的 引入故事演示情境,激發學生思考,引發學生道德認知。 其意圖在於:通過尊重與不尊重的對比,在討論與交流中,讓尊重紮根於學生的心靈,引發學生的共鳴,尊重千金難買的,尊重是金,尊重無價。 在新課環節是:展示生活情境,創設活動空間,力爭構建知行統一。 這一內容是要利用學生生活中已有的經驗,並在此基礎上交流學生的經驗,在原有經驗的層面上得以提高。老師再次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 「日常生活中有什麼案例可以證明尊重更重要的道理?」 「不尊重人會帶來怎樣的影響?為什麼?」 問題的層層深入,培養了學生分析資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問題由易到難環環相扣。在情境教學當中提出問題引導了學生知行統一,讓學生明白了尊重最重要,從最初的導入情境到學生活動,最後到課後延伸教師構建了一個首尾呼應的、逐級遞進的學習方式,具有很強的邏輯性符合學生的思維過程。 四. 針對性原則 一方面,要針對教材實際。提問要緊扣教材,把握住重難點,有的放矢。教材的重難點,是教學的主導方面。在重難點上發問,在關鍵處發問,就抓住了主要矛盾。另一方面,要針對學生實際,對不同基礎的學生、不同性格的學生、男生和女生,都應有所區別。提問有針對性,是統一要求與因材施教結合的教學原則在提問藝術上的體現。 五. 適度性原則 課堂提問必須做到難易適度。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也應視其具體學情而把握難易的分寸,使全體學生都能從解答問題中享受到獲取新知的歡愉與樂趣。 教師的提問要依據學生心理、年齡、學習的實際(包括文化素質、智力發展水平),既不偏高,也不偏低。偏高,內容復雜難度甚大,學生望而生畏;過輕,內容太簡,學生思維活躍不起來。教學提問只有在與學生個人努力發生共鳴的情況下,才是值得稱贊的。贊科夫認為,對學生來說,教學內容應具有適中的復雜程序和難度。這對我們提問具有啟發性:一是提問要「適中」,二是提問要有「難度」。因此,優化課堂提問,必須根據學生智力做到深淺難易、范圍大小都恰如其分。

㈤ 如何在教學實踐中實現趣味性原則

趣味性原則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幽默生動的語言、靈活的教學技巧、 直觀形內象的表演以及富容有感染力的激情等來最大限度的增加課堂活力、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增強學習 效果的一種教學方式,它要求在教學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中心

㈥ 課堂教學管理原則有哪些

僅供參考:
一、切實加強課程管理。
要嚴格按照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課程、課時計劃,把各種課程開全開足,決不隨意加課減課。把教師在課程計劃執行中有無違規現象,作為評選先進的依據,並與獎懲掛鉤。
學校對每天的教學活動實行全天候管理,校長、教導主任、值班教師每天從早讀、晨會開始到放學結束,進行巡視檢查,如發現私自調課、不按教學常規上課,課堂環節脫節、不完整,隨意上自習進行或未按規定時間放學等現象,都作為教學事故記錄在案,並根據「一評三考」獎懲條例進行處理。
二、切實加強課堂教學管理
教學質量的提高,關鍵是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師要根據各年級、各學科學生的基礎和不同特點,制定教學目標,使向40分鍾要質量的口號真正落實到每一堂課,充分發揮課堂的主渠道作用。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中心環節,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教師要牢固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優化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積極實行啟發式、討論式教學,開展研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努力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針對本校教師課堂教學中暴露出來的問題現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把功夫下在課前。
教師上一堂課並不難,上一堂有質量的課就不容易,經常上高質量的課就更不易,其功夫應該下在課前。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雖然我們備課是直接,但也要仔細研究備課,寫好批註與反思。必要時採取集體討論的方式備課。必須嚴格做到六個統一,即統一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進度、教學資料、測驗考試和教學目標。
第二、把力量放在課內。
教師每堂課盡可能做到優質高效,必須遵守幾點原則:(1)必須明確本堂課教學目標;(2)必須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3)必須當堂檢查、反饋和鞏固。
教導處對課堂教學質量的管理辦法是:(1)隨堂聽課,不打招呼,聽後個別交換意見,提出要求和建議。(2)對於不帶教案,作業未批改上課的要按照「一評三考」的實施辦法嚴肅處理。(3)組織教師評選優質課活動,促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全校教師都可以聽,然後進行評課,共同研討課堂教學改革的經驗和做法。
第三、把補困加在課後。
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全體學生完全掌握所學的知識是不現實的,總會有那麼幾個學生在學習上有困難跟不上其他同學。教師決不放棄每一位學生,不僅要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的疑難問題,而且更要幫助學生解決思想問題。學校將會建議採取如下措施:(1)建立後進生成長檔案;(2)任課教師必須對任課班中的後進學生做到心中有底,教學時要分層次教學;(3)教師須利用課余時間對後進學生進行個別輔導;(4)經常與後進學生談心,鼓勵他們克服心理障礙,只要他們有所進步,就給予肯定和鼓勵。
第四,精選課堂教學例題、習題、作業題。
1、作業的形式要多樣,可分口頭、書面、思考、製作、測量、觀察、調查等,中高年級學生適當布置一些課外閱讀作業,力求能開拓學生知識面,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
2、作業的內容要精選,份量適當,難易適度,並具有層次性、思考性、應用性、開放性。嚴格按照上級規定,控製作業總量,既不加重學生負擔,又能保證練習質量。課堂作業必須當堂完成。
3、作業的規格要統一,嚴格要求學生認真、按時、獨立完成作業,做到書寫工整、格式規范、步驟清楚、書面整潔。
4、批改作業要及時、認真、細致、不漏批錯批。當天的作業當天批改,作文必須在下次習作前批改結束,作文批改要有總批和眉批,批語要有針對性、指導性,字跡要工整。
5、重視作業的講評,對學生作業中出現的主要問題,要及時講評和糾正。對好的作業要予以表揚,同時督促學生訂正錯誤,對無力訂正的學生應進行面批。
我們要求教師對課堂教學的例題、習題和學生作業題做到精選精改,注重效率。
第五、堅持學月檢查制度
每學月對教師的備課、上課、作業批改等情況進行一次全面檢查。每次檢查要有結論、檢查人要簽名,加蓋學校公章並做詳細記載。每次檢查後,學校要在教師會上總結,對工作做得好的要表揚鼓勵,對存在的問題要實事求是地提出,限期整改。
第六、加強過程管理。
對教師的教學工作除了平時的常規檢查,隨堂聽課外,加強對個別教師、不安心教學教師的管理。採取分階段、有重點、有針對性地轉變其思想,提高其業務能力。方法為:一聽(聽課堂教學);二看(看備課筆記、作業批改);三座談問卷(開學生座談會、問卷調查,了解教師的教學情況);四總結提高(在上述調查基礎上,指導其總結成功的教學經驗,以發揚光大;指出其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改進措施和意見)。全面解決教和學之間存在的實際問題,保證學校教學活動有秩序、高質量地正常開展,有培養全體教師嚴謹、認真、一絲不苟的教學作風,加強課堂教學管理。
第七、教師操作。
教師要耐心細致做好後進生的思想工作,讓後進生樹立信心。堅持日常轉化。任課教師每周利用課余時間,與後進生進行談話,補習至少一次,在課堂上教師對差生要多啟發誘導,多提問差生,多檢查他們的課堂作業。對他們取得的每一點進步都要及時進行鼓勵,讓他們找回自尊和自信,樹立起奮發向上的動力。最後一名差生進步了,整體質量就自然會水漲船高。
第八、自我提升。開展「一幫一、齊進步」結對子活動,後進生主動找「先進生」,取得他們的幫助,提高自身的成績。
第九、家庭協助。調動家長的積極性,號召家長每日檢查孩子的作業,幫助孩子弄懂學習內容,耐心做孩子思想工作,提高孩子學習成績。
第十、落實新課改理念,課堂教學要實現「四個轉變」:一是由重教向重學轉變。要求教師從學情出發,根據學生設計課堂教學,並合理運用教學手段和方法,注重學法指導;在評價一節課的優劣時,我們更多關注的是學生是否學會了學習,學的是否投入、是否精彩。二是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改變教師直接將結論拋給學生,再布置相應習題讓學生進行強化訓練的做法,倡導教師注重揭示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和觀察分析中自己歸納,得出結論。三是由重傳授向重指道轉變。要求教師注重對學生學法指導,並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還要學會傾聽和等待,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四是由落實一維目標向實現三維課程目標轉變。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㈦ 課堂教學素質教育的原則有哪些

全面性原則

全面性原則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面向全體學生,全面完成課堂回教學的各項答任務,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具體說,課堂教學中的素質教育應圍繞三項主要目標實施:一是教學目標;二是教育目標;三是發展目標。

主體性原則

主體性原則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從學生所處的學習主體地位出發,制定教學策略、選擇教學原則和方法、設計教學方案、組織教學過程。課堂教學中要重視培養學生主動精神,這是素質教育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

遵循主體性原則,一是要體現教學民主性,二是要體現教學的科學性,再次體現教學的實踐性。

發展性原則

發展性原則指教師的課堂教學應以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亦即教育的發展功能,使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遵循發展性原則,一是要樹立以發展為內涵的三個「課堂教學觀」,即課堂教學本質觀、教學價值觀和教學質量觀。二是要把握發展的「三個度」,即向度、量度和效度。

滲透性原則

滲透性原則,即從素質教育出發,結合實際,全面地進行滲透教育,使學生素質在潛移默化中提高。

遵循滲透性原則,一是要提高對課堂教學滲透意義的認識,它是教書育人的重要保證。二是要重視滲透的全面性、教育性、啟發性和激勵性。

㈧ 科學教育的課堂教學原則有哪些謝謝!我急需要

本人認為科學教育的課堂教學應重視以下幾個原則:
1、主導性原則
主導性原則是指在科學教育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以激勵為主。讓學生在不同程度上看到自己在參與學習後取得的進步和成績,享受成功的快樂,從而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精神。
如,課堂上教師的少批評,贊揚一點不計其餘的行為;放大學生個體的「單元」優勢,提高其自信心的行為;培養學生群體的學會欣賞、贊揚他人的行為等。
2、自主性原則
現代心理學研究證明:內部動機比外部刺激更具持久作用。社會的發展更要求人具有較高的自我評價、自我調解、自我提升等能力。自我評價作為一種自我發展的內在動力機制,應在科學教育教學中得以高度重視。如,實效性地創設小組交流的時空,使學生有取長補短、學習他人、認識自我的機會,這便是一種良好的自我評價能力的培養與默化。
再如,我們在教學實踐中進行的作業自評,互評,再師評等具體操作,都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自我評價意識和能力。
3、差異性原則
學生的發展,由於受其遺傳及生存環境的多因素影響,個體之間顯現著多元的不均衡性;就自身而言,也存在著發展的方向問題。這需要因材施教,因性施教,絕不可一刀切,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發展的要求。
對學生的評價,要貫徹「上不封頂,下要保底」的操作原則。「要保底」就是確保每位學生在每日的課堂學習過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成功體驗,即使是學困生,也同樣要通過教師的幫助,同學的影響而感受到「只要我努力,我也會提高,我也有優勢」。對學困生不追求其全面、最好等,評價側重他的某一方面或幾方面與自身的進步相比,關注他的「更好」,哪怕是一時的不足,難尋其長也應對其進行一定的鼓勵性評價,因為只要希望在,成功就在。「不封頂」就是注重教育的層次性,最大限度地提升廣大學生的多元智能發展平台。不僅要「走共同富裕之路」,還要"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樣才能產生多元奇秀的「領頭雁」。
4、多元性原則
科學教育課堂評價的多元性原則,主要是指兩方面:一是參與評價者的多元性。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且形成各學科評價思想的和諧、統一、互補、持續;自我評價,生生評價,乃延伸於管理者與家長、社會的評價等,從而構成評價的立體化。二是評價角度的多元性。針對學生個性和班級群體的評價,不僅限於知識、能力上,而且關注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品質等多方面。
如,我們針對比較聰明而學習存在一定困難的學生,教學過程就多側重於他們的學習習慣方面的評價,並加強年級教導制的教研管理,強調各科教師溝通,重在研究學生個體與群體的發展、影響。不求其全,但求走實每一步,讓教師的群體合力良好地作用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
5、藝術性原則
科學教育是一門藝術,評價應是這門藝術性中更絢爛的花朵。
評價的藝術性,師者首先要對每一學生擁有愛心,其次要有先進的教育思想,再是要善於發現美──學生「微不足道」的優處,並能以自然、真誠、恰當、溫馨的語言予以贊美,從而點亮學生希望之火把。

希望能夠幫到您!

㈨ 怎樣在教學實踐中踐行公正的教育原則

公正始終是人類的追求。在社會教育關系中實現公正,歷來是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們竭力倡導的價值目標和籍以發揮著述的傳統領域。就我國而論,從孔子主張「有教無類」的教育公正思想算起,也有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如何在教學實踐中踐行公正的教育原則也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討的問題。公正是處理人際關系時公平和正義的倫理原則。教師的公正是指教師在自己的教育活動中對待不同利益關系所表現出來的公平和正義。教育的公正有利於良好的教育環境的養成,有利於教師威信的提高,有利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發揮,有利於學生的道德成長,更有利於社會公正的實現。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可從以下幾點來實現教育的公正。

第一,要尊重每個學生的人格和受教育的權利。

只有老師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真正尊重和信賴學生。對不同性別、年齡、出身、智力、個性、相貌以及關系密切程度不同的學生能夠做到不偏心、不偏愛、不偏袒、同等對待,對於身心有缺陷的學生或後進學生不能歧視他們。教學十年,每接一個新的班級,我總要上一堂預備課,課的主題是:誇誇我自己。在課前,我先找前任教師了解班級學生的情況,如哪些同學學習較好?哪些同學學習有困難?哪些同學有特殊情況,需要老師特別關注等。但在預備課上,我總是裝作不了解他們的樣子,給每個學生一個公平展示自己的機會。而這節課的好處在於,這些可愛的學生(無論以前是怎樣學習的)在這個學期的第一周總能表現出良好的學習狀態,能認真聽課、及時完成作業,為新的學期開了一個好頭。

尊重學生的人格還表現在要尊重學生人格人身不受侵犯的權利,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用刻薄、粗俗的語言諷刺、挖苦、嘲笑和打擊學生,尤其是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教師與學生要建立起一種平等民主與合作的關系,要經常與學生和學生集體平等交換意見,採納他們合理的意見、建議和要求。記得有一次,我在課堂上宣布前一次作業的批改情況,剛說完,就有一個學生站起來,對我給他打的等第表示不滿。當時他情緒非常激動,根本無法與他交流,我請他先坐下,告訴他,等上完課再跟老師好好的談一談。課後,我請來這名學生,重新看了他的作業,告訴他按我批改作業的標准他應該得「良」,這時,這位學生哭了,他告訴我,他做這次作業比以前的任何一次都認真。我翻開前面的作業比較了一下,可以肯定他說的是真話,我決定給他這次作業評「優」,同時告訴他,以後有什麼問題可以課後找老師商量,不能在課堂上干擾課堂紀律。看到這位學生捧著作業本,連聲說「老師,謝謝」,我也感到輕鬆了許多。

第二,要公正合理地給予學生評價。

如何對學生的知識、能力、品質和長進程度給予恰當評價,歷來是教育工作者關注和討論的問題,因此,評價公正也是體現教育公正的一個重要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是在評語,規則和分數面前都應人人平等,不循私情和規范准確。

在我校的學生學期成績評價表上有聽、說、寫三部分,這三部分佔平時成績的20%,但由於缺乏統一的評價標准,雖然有學生自評和小組互評,決定權還是在老師的手裡。在這種情況下,更需要教師遵循公正的教育原則,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公平對待。在如今的中學階段普遍存在這樣一種現象,有部分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上課能認真聽講,卻不愛舉手發言。針對這種情況我總是在期初的時候,找這些同學談心,同時與他們商定一些激勵機制,鼓勵他們在以後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認真思考,積極發言。在我所任教的班級中,也有幾個成績較差的學生,由於平時老師對他們關注的比較多,與老師的感情較好,在課堂上他們很願意起來發言,我總是當場肯定他們的態度,給他們一個滿意的分數。這樣,老師公正的態度在學生的心目中建立起權威的形象,師生間建立起一種和諧的關系,更有利於教學工作的開展。

第三,要公正合理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所謂「愛無差等,一視同仁」,教師不應以自己的私利和好惡作標准處理師生關系,要給所有學生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野蠻產生野蠻,仁愛產生仁愛,這就是真理。在這里,「愛」是公正的原則,正如俄羅斯有一句諺語:「漂亮的孩子人人愛,而愛難看的小孩才是真正的愛」。教師教育學生,必須是愛與嚴相結合。愛,不是出於個人的狹隘感情或「自然好惡」,而是出於教師對祖國和民族未來的熱愛、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出於一種高尚的道德感,責任感;嚴,也不是隨心所欲,而是嚴中有愛,嚴中有理,嚴中有方、嚴中有度。教育不是知識的發售、更不是單純的灌輸,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潛心研究教育的自身規律,選擇公正合理態度、方法教育學生。

第四,要公正客觀地處理學生中的各類矛盾沖突。

人不是生活在真空,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或與同學、或與學校、教師、職工、或與社會各方面偶爾產生矛盾、甚至發生沖突是再所難免的。公正原則要求教師在處理涉及學生的矛盾的時候,必須主持公道。必須調查研究,分析原因、尋求相稱的解決辦法,妥善處理。要做到「公平如秤」,不偏袒一方,責難一方。在我們日常的教學工作中,經常能遇到學生發生沖突的情況,這時,作為教師,對班上優等生和後進生要一視同仁,不能另眼相看,優等生犯了錯誤決不能護短,同樣要進行教育,使他們健康發展,後進生犯了錯誤也要多做調查,實事求是的分析。隨著社會的進步,教師自身修養的不斷提高,對學生的公正必將得到真正的實施。

第五,要實事求是,公平合理對學生進行「賞罰」。

「信賞必罰」,原本是政治家們的用人之術。如今「賞罰」的運用已成為教師教育、激勵和規范學生行為的經常性措施。教育公正要求教師對學生的「賞罰」,必須以教育為前提,必須在實施中做到「賞罰」有據、「賞罰」有度、「賞罰」公平,做到「尊重與要求統一」。一方面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一方面在制度上又不能允許有特殊學生存在。盧梭曾經說過:「我們不能為了懲罰孩子而懲罰孩子,應當使他們覺得這些懲罰正是他們不良行為的自然後果。」賞罰本身往往不是主要的,學生真正在意的是賞罰所體現出的教師對他們的評價。在教學中,每逢每個月的月末,我都要進行一月小結。

教育事業是一個充滿愛心的事業。在一定程度上,教育事業要求我們愛學生,愛學生也就是愛教育事業。教師仁慈是一種無私的「類」(人類)的關懷、理智的熱愛,教師仁慈德性的踐行,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塑造、行為習慣養成、人格健康成長、學業成績提高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本人從教十多年來的教育教學生涯中,不斷加強自身修養,踐行師德規范、滿腔熱忱、勤於崗位、精於業務、精心育人,以高度的奉獻精神積極工作,始終對學生充滿愛心、仁慈、尊重、寬容、理解和扶助,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仁慈施教。

㈩ 進行課堂教學評價要遵循哪些原則

(1)主體性原則。課堂評價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課堂要體現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學生參與廣泛,師生充分交流。學生自主思考、探究學習。只有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的」」教」」,才能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2)發展性原則。教師的專業成長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得到鍛煉,專業的眼光、專業的晶質、專業的技能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得以形成。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的方向應該沿著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方向發展,因此,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應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

用發展的眼光去評價教師的語文課堂上的教學思想,評價教師對文本價值的認識,對師生關系的處理,對語文課堂特點的把握。發揮課堂教學評價的導向、反饋、激勵等有效功能,用客觀的、動態發展的眼光去評價教師,把評價的著力點最終放在課堂教學質量上,放在教師的綜合素質上,放在教師的專業發展上。

(3)過程性原則。對語文課堂教學評價不能只看學生的最後表現,評價的重點不在於鑒定教師課堂教學的結果,或把課堂教學結果作為獎勵、評定教師專業水平的唯一條件,而是診斷教師教學的問題,調整教師發展的目標,滿足教師個人專業發展的需要。因此要把評價的目光放在整個教學的全過程。

關注教師課前對文本價值的鑽研是否到位,課堂中對教材的處理是否恰當,最後對自己的教學評估是否適度。關注教師在教學全過程中是否把學生作為主體,是否把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落實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

(4)有效性原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應以新課改教育教學理念、現代課堂教學觀為依據,運用可操作的較為科學的手段,評價主體按照一定的價值標准,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各個要素及其發展變化進行價值判斷。

課堂教學評價的實施可以為被評價者進行教學程序的設計、教學方法的改進、教學手段的創新,提供有效的參考和借鑒。要把定量和定性評價、教師自身、學生及他人的多元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使評價更加客觀、真實、有效,具有促進意義。

閱讀全文

與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原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