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五環模式課堂教學實踐反思

五環模式課堂教學實踐反思

發布時間:2021-02-23 06:12:15

⑴ 結合自己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困惑,我的教育教學實踐反思實例

教學反思: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改革強調,在學生獲得作為一個公民適應現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語文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以及方法的掌握,把促進學生終身的可持續發展作為學校語文教育的基本出發點。
如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予教學的全過程,通過自己內在的思維發現規律,並能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發展思維,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的任務,正所謂「授之以漁養其終身」。「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純粹地教給學生知識,不如教給他們學習知識的方法。有了方法,他們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識。在這種新課程理念下,教師要教好語文,就要在課前考慮如何教的問題。
教學設計是每個教師在上課之前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如果不進行教學設計,就不能很好地、有效地組織教學,就不能將自己的思想完全地傳授給學生。講台是教師的舞台,教師要想把這台戲唱好,必須預先進行創作、設計,所以教師既是作者,又是導演,還是演員,同時還是樂隊的指揮。設計是一個重要的環節,設計是一個不斷改進、日趨完善的過程。我在設計一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就有這樣的感受。當然,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思想,我在設計這一課時時,按照「授之以漁養其終身」進行設計、組織教學的。
一、教學設計的初稿,進行教學設計要充分研究學生的學習准備、學習條件與學習心理,鑽研語文學科本身的內容。我開始寫教案時,就簡單的按教材的教學內容的順序和以往的經驗一氣呵成結果,認真看了之後,才發現缺乏新意,陳舊的教學方法和程式化的過程,沒有體現出如何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的……可見,我的這份教學設計是沒有經過精心設計的,只是憑借經驗來完成任務是不行的了。經過思考後,便開始進行修改。我參閱了很多的有關資料,在導課、准備和練習上加了功,並且把每個環節又重新安排了一下,要比第一次心中有數多了。就這樣,我的教學設計初稿完成了。
二、教學設計的實施,教案設計的合理性只有通過教學來驗證。終於到了試教的時候了,我就按照教學設計的初稿開始上課。前幾個環節都順利完成了,可是,時間不夠了,到要練習的時候下課了。課結束後,我自己想想為什麼會這樣呢?分析之後,我明白了,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我只是考慮到了如何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所以每個環節都在強調要教的新課的概念,反復不斷地分析給學生聽,不敢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想,自己去分析,自己去解決問題。老師教的很累,但是教學效果並不理想。看來,教學設計不是那麼容易就可以完成的,備學生怎樣學,學什麼更為重要。
三、教學設計的修改,經過第一次的試教,發現了教案中存在的問題後,對教學設計的修改也是必要的。在設計學生的學習方式時,最重要的是要考慮如何能做到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可以將一些重點、難點知識設計成關鍵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探究,去解決這些問題,比老師反復講解的效果要好。課後,我又對自己的教案進行了重新修改。在引探准備中,主要還是復習鞏固。

⑵ 如何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實踐與反思

新課標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並沒有在大多數課堂中得以落實。究其原因,一是缺少連接理論與實際操作的橋梁,也就是一種符合學校實際的教學模式;二是教師已經習慣了霸權式的上課方式,對新的教學方式不適應;三是教師對學生不放心。為了使課堂教學改革迅速、順利、有效地展開,必須解決好以下問題。首先,要選擇好符合學校實際的教學模式。其次,打鐵先需自身硬,課改領導要先行。再次,要指導教師如何備寫學案、如何掌控課堂、如何正確處理講與不講的關系,要訓練學生如何在課堂中活起來。實踐表明,在實際操作中轉變教師的觀念,滲透新課改的理念,不失為一種快捷的辦法,邊實踐邊學習邊探索,更有利於迅速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
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是時代賦予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從學生在校時間來看,學生約百分之六十五的時間是在課堂之中度過的。如果課堂是一潭死水,那麼,我們的校園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我們每一位教師必須改變教學方法,不斷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把課堂的主動權讓給學生。課堂教學改革實踐告訴我們,為了使課堂教學改革迅速、順利、有效地展開,必須解決好以下問題:
一、要選擇好符合學校實際的教學模式。當前新的教學模式異彩紛呈、各具特色,是照搬、移植還是創新,要根據本校教師的總體業務水平、學生的基礎、家長的支持程度來決定,否則可能會出現邯鄲學步的現象。因此選擇好一種符合本校實際的教學模式,是課堂教學改革成功與否的前提。
二、打鐵先需自身硬,課改領導要先行。學校領導不僅要成為引領課堂教學改革的風向標,更應該成為課堂教學實踐的操盤手。在深入理解課堂模式的精髓及操作要領的基礎上,要上好示範課,使老師對新的課堂教學方法有一個直觀的認識。
三、指導教師如何操作新的教學模式及引導學生如何改變學習方式是課改成功與否的保障。
例如:我鎮中小學近幾年在推行導學案來引導學生學習,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師釋難」這三個步驟,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從「了解了」上升到「記住了」、從「記住了」上升到「學會了」、從「學會了」上升到「會用了」為內容的課堂教學模式,為了能迅速、順利、有效地展開新的教學模式的應用,必須解決好以下方面的問題:
首先,教會教師如何備寫導、學案。部分教師不知導、學案如何備寫,把學習目標和教學目標混為一談,並且不能將學習目標貫穿於整個導、學案的設計當中,把自學導航問題的設計變成了教材的復制而不是教材的再生成,把學案變成了試卷,把沒有價值的問題設計成了合作探究問題。針對此種情況,一是學校領導應結合自己所備寫的導、學案,系統介紹學案和教案的區別以及學案各環節的設計意圖;二是指導校內骨幹教師精心設計導、學案,然後分科印製下發,讓其他教師學習。

⑶ 反思教學的反思教學實踐

反思(reflection)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來對自己所作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察覺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
反思教學實踐(reflective teaching)是對教學經驗的反思,又稱反思性實踐(reflective practice),是「一種思考經驗問題的方式,要求教師具有作出理性選擇並對這些選擇承擔責任的能力」。波斯納曾提出過一個教師成長的簡要公式:「經驗+反思=成長」,並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如果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他得發展將大受限制。可見,反思對於教師成長的重要意義。
美國學者維拉認為,反思性教學是「立足於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動及情境的能力。使用這種能力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努力思考以職業知識而不是習慣、傳統或沖動的簡單作用為基礎的令人信服的行動。這樣的反思性定向包括:把理論或以認識為基礎的經驗同實踐聯系起來;分析自己的教學和以實現改革為目的的學校情境;從多種角度審視情境;把動機方案當做自己行動的結果,理解教學的廣泛的社會和道德的基礎」。這樣,反思性教學不僅要求教師從教學技術上思考、質疑或評價自己教學的有效性,而且還要求教師運用反思的結果矯正其不良的教學行為,並在今後的學習實踐中加以運用。美國教育學家布魯巴赫等人從時間的角度來認識反思性教學,他們認為反思性教學實踐可分為三類:一是「對實踐的反思」(reflection-on-practice);二是「實踐中反思」(reflection-in-practice);三是「為實踐反思」(reflection-for-practice)。「對實踐的反思」是指反思發生在實踐之後,「實踐中反思」指的是反思發生在實踐的過程中,而「為實踐反思」則是前兩種反思的預期結果,「實踐後反思」與「實踐中反思」的目的最終形成超前性的反思,從而形成在實踐之前的三思而行的良好習慣。首先,教師計劃自己的活動,通過「實踐中的反思」來觀察所發生的行為,就好像自己是局外人,以此來理解自己的行為。而後教師又進行「對實踐的反思」和「為實踐反思」,以分析所發生的教學活動,從而不斷改善教學行為,不斷指導未來的教學行動。 1. 教師選擇特定的問題,並從可能的領域內,包括課程、學生等方面廣泛地搜集這一方面的資料。
2. 教師開始分析所搜集的資料,形成該問題的一般框架,同時在自己已有的知識中搜尋與當前問題有關的信息。如果搜尋不到類似的信息,教師則可請教其他的教師或閱讀專業書籍來獲取這些信息。這一過程有助於教師形成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辦法。
3. 一旦對問題情境形成明確的框架,教師就可以建立各種假設,以解釋情境和指導行動,並在內心對行動的短期和長期效果加以考慮。
4. 在深思各種行動的效果後,教師就可以開始實施行動計劃。當這種行動被觀察和分析時,教師就開始了新一輪的反思循環,從而形成有效的反思換。 1. 認知的成分(the cognitive element),指教師在教學中是如何加工信息和作出決策的。
2. 批判的成分(the critical element),指教師做出教學決策的基礎,包括情感體驗、信念、價值觀和道德等成分,如教育目標是否合理等。它深刻地影響到教師對情境的理解、影響到所關注的問題以及問題的解決方式等。
3. 教師的陳述(teacher『s narratives),指教師自己的聲音,包括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教師在日常工作中的寫作,交談以及他們對課堂教學所作出的解釋等,這種對實際情況的解釋可以使教師更清醒地看到自己的教學決策過程。 1. 課後備課:課前預定的教學目標和要求的實現程度如何,只有在課後才能檢驗出來,課後若不及時總結和反思,存在的問題就會永遠得不到解決,成功的經驗也就無法得到提煉和升華。課後備課,即教師在上完課後,根據教學中所獲得的反饋信息進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明確課堂教學改進的方向和措施。課後備課有助於教師從正反兩個方面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有效地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專業水平。
2. 寫反思日記:即在一天的教學工作結束後,要求教師寫下他們的經驗,並與其他教師一起共同分析教學中存在問題與缺點。同時教師在上課和作業批改後主動徵求、了解學生的意見,並詳盡記錄下教學的背景、效果、上課的具體感受、存在的問題以及通過反思後得出的解決辦法與設想等。寫反思日記實際上是具備「挑剔問題」的意識,使教學過程中存在問題能充分顯示出來,為由針對性地制定改進的計劃創造良好的條件。
3. 觀摩與分析:即教師相互觀摩彼此的課,並對所觀察到的情境進行描述。
4. 職業發展:即學校利用反思的方法支持、促進教師發展的一種方式,讓教師提出在課堂上產生的問題,然後與教師共同討論解決問題的辦法,最終所形成的解決問題的辦法為所有參加的教師共享。
5. 開展行動研究:即教師對他們在課堂上所遇到的問題進行調查研究。行動研究不僅在改善教學實踐上有重要作用,而且還有助於在學校范圍內使教師形成調查研究的氛圍和風氣。

⑷ 教學實踐活動總結與反思

在我的教學工作中,作為一名教師,我總認為要做個有心人,讓數學版真正成為學生願學權、樂學的學科,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實踐的空間和時間,才能調動大多數同學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大面積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

⑸ 如何實現課堂教學方式轉變實踐反思

實踐是有目的、有意識、能動性的活動,沒有先進、科學的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隨意的,甚至是錯誤的,其結果必將失敗;課堂教學,作為一種實踐性很強的活動,也必須接受先進的、科學的理論指導。轉變課堂教學方式,教師必須以先進的教育理論武裝自己、以先進的教育理論引導學生、以先進的教育理論塑造學生、以先進的教育理論鼓舞學生,其中尤其是准確、全面和深入地解讀、領悟和掌握新課程理念,樹立正確的教學觀、教師觀、學生觀。新課程認為,教學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人生的引路人;學生是發展的、獨特的、具有獨立意義的人,教師在人格上要尊重、贊賞學生,在學習上要幫助、引導學生,從而建立一種以平等、民主、尊重和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為核心的師生倫理關系和以師生個性全面交往為基礎的師生情感關系。秉持上述理念,在教學中,我越來越自覺地從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尊重、共同發展關系的高度來關注、贊賞學生,幫助、引導學生,引導、促進學生發展。如在如何引導學生樹立傾聽意識、掌握傾聽方法、提高傾聽能力

⑹ 王書明老師的反思《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反饋

課後反饋是教師對教學實踐的再認識,是對教學中成功與失敗、經驗與教訓的回顧;是教師對自己教學工作的一種反思,一種自我監督。它可以促使教師克服教學中的不足,鞏固實踐中的經驗。是課後的「再備課」。
課後反饋主要寫些什麼呢?
1、記教學目的的落實與教學任務完成情況。通過教學反饋檢查教學中有沒有把教學目標貫穿課堂教學始終,首先要找准目標,這樣可以克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接著看復習、講解、練習是否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最後檢查是否完成教學目標。
2、記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是否得當。教學過程中是否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採取多種方法,激發、培養、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要注意學生心理發展是從具體的形象思維向抽象的邏輯的過渡。在教學中是否把抽象的數學概念形象化,觀察、思維能力是否得到培養。
3、記課堂結構是否合理。課堂教學結構是否合理,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主要看復習、導入、講解、練習4大部分的設計和時間安排是否合理、最優化,是否從學生認識事物的心理結構為依據,發現問題,及時調整。
4、記教學問題的設計。課堂教學問題的設計,是教師傳授知識與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程度的重要途徑,是能否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通過教學反饋,檢查自己所設計的問題是否把握在新舊知識的銜接點上,是否圍繞教學內容的重難點。
5、記學生有哪些重要疑難和問題以及學生的反映和建議。
6、記教學中的疏漏、失誤及其原因和教學中尚未解決的問題。
課後反饋可以怎樣寫呢?我以為:
(1) 在教案原處加批註
(2) 記實事,記載教學中一些意外發生的典型事例和足以反映學生發展情況的典型事例
(3) 列心得,寫需要進一步嘗試和完善的經驗以及改進教學工作的設想和措施
同時在寫課後反饋時還應該注意:
1、要講究實效。要把課堂教學中體會最深、最有實用意義的內容寫出來,達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經驗、不斷提高的目的。
2、「簡」與「快」。簡就是言簡意明,只有言簡才能及時,只有及時才能把課內發現的問題、本人的感想如實地記錄下來,若不及時記下來,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煙消雲散,所以課後要速戰速決,隨筆記下。
以上是我對教學反饋問題的思考,下面再講講如何寫好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它是一種用來提高自身的業務,改進教學實踐的學習方式,不斷對自己的教育實踐深入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的一系列問題,從而進一步充實自己,提高教學水平。
那麼,如何寫好教學反思呢?我覺得應該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1、寫成功之處。作為教師,每一堂課都有自己滿意的地方,課後及時地把它詳略得當地記錄下來,並把它們進行整理、提升,形成一些帶有規律性的東西,並在此基礎上不斷改進、完善和精益求精,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一課的教學,一般的教學方法是:「復習—引導學生推導公式—鞏固運用—小結—布置作業」,我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採用了「復習—猜測公式—驗證—公式—鞏固運用—小結提高」的教學環節,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寫不足之處。課堂教學中有所得也會有所失。老師的教學設計與實際教學過程總會有不相適應的地方。如教法運用、知識的講解、例題的選擇、板書的設計、學生的反應等方面,課後都會覺得有不盡如人意之處。如在教學兩位數乘兩位數時,講明了計算的步驟和注意事項,學生在練習中仍然出現計算順序錯誤、計算準確率不高的現象。課後我記下了如下的感想:本節課計算準確率低的原因在於學生雖然掌握了計算方法和步驟,但老師在講解中沒有注意到學生可能在哪些方面容易出現問題,對課堂教學情況估計不足,忽視了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使學生為做題而做題,缺乏積極性和興趣性,今後在這方面應該加以注意。
3、寫教學機智。在課堂上,隨著教學活動的一步步深入,常常會有一些偶發事件發生。有時你也會突發奇想,突然產生一些靈感,並且運用這突如其來的想法或靈感,創造出與你預先的教學設計完全不同的教學策略,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把這些數學中富有智慧的創新之舉在教學之後及時記錄下來,並對之進行歸類、整理、總結。如:三年級「分數大小的比較」教學中,完成了同分母分數比較教學目標後,突然有一個學生問: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分數應該怎麼比較呢?這一問,激發了我的靈感:這不是課前設想而正愁沒有切入點的問題嗎?於是我馬上調整了教學策略,順勢引導,應該怎樣比較1/4和1/5呢?同學們得出也可以象剛才一樣畫圖表示。我趁熱打鐵,又出示了一道題:5/11和5/20這兩個分數又該怎樣比較呢?從而給學生製造了懸念,激發他們學習的好奇心。課後,我作了簡單的評析:在這里,新的問題再次激起同學們創新的思維火花,教學的難點在師生交流、生生互動中突破,並達到最佳的拓展境界。在上述教學過程中,用學生所想所做組織下一環節的教學。
4、寫學生創新。教師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將其記錄下來,可以補充今後的教學。
5、寫「再教設計」。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麼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及時記下來,寫出「再教設計」。
總而言之,寫課後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著的追求。一有所得,及時寫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寫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獲。

⑺ 淺談教師如何實踐教學反思

一、為什麼要進行「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方式,每一位優秀教師的成長都離不開教學反思。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他可能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模式。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難以成為名師,但如果寫三年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教學反思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內容的嶄新呈現方式,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新方式。它是我們教師成長的「催化劑」,是教師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識和能力,是區別作為技術人員的經驗型教師與作為研究人員的學者型教師的主要指標之一。反思不僅是批判性的思考,而且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實踐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教學實踐做出的行為以及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教學有其延續性,教過了不是了結,不能邊教邊丟。我們不妨回過頭來看看整個教學過程,追問一下:「我的教學有效果嗎?」「有沒有比這更有效的教學?」正如有的教師所說,通過反思,在學生的「錯誤」中求發展,在教師的「失敗」中尋發展,在教材的「局限」上尋發展。反思是教師全面發展的過程,教師只有全面深入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時,他才能從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審視、修正原始經驗,在強化、否定的思維加工中,經驗得到了提煉與升華,從而轉變為一種目標明確並有先進理念支撐的實踐行為,讓自己從一名「教書匠」轉變為「科研型」教師,甚至「學者型教師」。目前,我們所進行的教學反思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分為課前反思、課中反思和課後反思三個階段。課前反思即是對課程標准及教材的解讀和對教學設計的初步設想,因而它具有預期性,能讓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課中反思即及時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它具有調控性,有助於教師課堂控制和應變能力的提高;課後反思具有深刻性,讓教學經驗理性化,有利於教師總結和評價能力的提升。通常這種反思我們可以通過評課,做教學案例、寫教學手記等方式來進行。說到反思,許多教師便認為是寫寫教學札記,實際上做教學案例、評課也是一種反思。評課包括自評或他評,具體內容可以從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角度進行。評課有益於教師悟出個中滋味,獲益匪淺。寫教後札記更多是重在分析、總結,不僅要記錄下成功與失敗,而且還要寫進自己的感悟,補充意見,使其成為今後教學的借鑒。教學案例是課改中出現的新名詞。它的最大特點就是在實踐中不斷反思,通過一些具體的教學片段或剖析或對比,說明一些道理,讓教師具體地領悟到怎樣做,更能符合新理念。這樣,教學問題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教師的教學水平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教學理論也就會隨之得到一定程度的豐富。二、「教學反思」思什麼?簡單地說,教學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如何學;別人如何教、如何學;如何在教中學、學中教的問題。教師要反思的內容很多,但以下幾方面是反思的重點。反思成功得意之處。如教學中引起師生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上一些精彩的師生對答、學生爭論等;教學思想方法和教學原則運用的體會;教法改革和臨時應變的教學措施;感受最深的教材改進和創造性的處理。這些可供以後教學時參考,有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學的功效。反思失誤之處。側重審視自己課堂教學的失誤之處,以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對策。如問題情境的創設有沒有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學習活動的組織是否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有沒有流於形式;是否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學生學習的興趣如何等等。對他們進行回顧、梳理,並作出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後教學時的借鑒,同時找到針對問題的解決辦法和教學新思路,寫出改進的策略和「二度設計」的新方案。反思學生見解。學生的一些獨特見解猶如智慧的火花,不僅能啟發同伴,對教師的教學也有開拓思維的良好作用。如課堂上學生的獨特見解、學生的精彩回答、學生的創新思維等都源於學生對文本的獨特理解、源於學生對世界的獨特感受,是十分豐富的可貴的課程資源,也是教師可利用的寶貴教學資料。反思學生的問題和建議。學生在學習中肯定會遇到很多困難,也必然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是個別的,有些是普遍的,也有些是教師意想不到的,還有一些是富有創新性的。可能有的問題一時難以解答,教師就應及時記錄下來這些問題,並及時反思,以便在今後的教學中對症下葯。這樣做,一方面可以豐富自己的教學思維和教學經驗,另一方面也能促進自身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時,還關注了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教學主體作用和體現了教學民主意識。還有對於學生的教學建議也應該做必要的記錄和反思。「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只有在教學工作中多多反思,總結發揚教學的成功經驗,改正彌補教學中的缺點與不足,不斷進步,不斷完善,才

閱讀全文

與五環模式課堂教學實踐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