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課堂教學評估制度

課堂教學評估制度

發布時間:2021-02-23 09:15:59

❶ 如何建立完善的小學教師教學評估評估制度

指導思想:
根據《教師法》和教育行政部門相關法規對教師考核工作的要求,不斷推進和深化素質教育,適應人事制度改革,符合社會與家長對教師的更高要求,針對校長提出的「講質量,創精品,爭一流」治校目標,制定我校教師的評估條例。
評估意義:
1.教學行為符合學校的總體目標和價值取向。通過評估達到:追求工作質量,對工作要求不僅僅是做完,而是要做好,是要精益求精;形成精品意識,教師對每一項周期性的教學常規工作要精緻化,向深度發展,不能停留在簡單的重復上;力爭一流業績,在教學工作中要樹立爭先意識和業績意識,業績是教師工作態度的具體反映,是工作能力的明確指標。
2.符合學生的要求和利益。通過評估,使教師明確自己的工作使命,自覺履行教師職責,為學生的發展和成才努力創設有益的環境,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為學生盡心盡責。
3.為教師的發展提供幫助和建議。通過評估滿足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總結和診斷教師的教學工作便於調整和改善教學方法,促進教師在工作中不斷努力不斷追求,獲得成功。
4.體現教師的工作價值。通過評估比較公正客觀地反映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能力和教學業績,尊重教師的勞動,體現優質優酬的價值原則。
5.認真履行教學常規。通過評估,明確教學常規要求,提高每位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升學校整體教學實力,使學校的教學質量處於全縣乃至全市的前列。
評估原則:
1.過程性原則。評估不是終結性的,而是教師教學工作全程評估,評估注重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行為。
2.目標性原則。評估要體現學校的治校目標,教學要求。反映學校的工作導向,評估具有明確的指向性。
3.激勵性原則。評估要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成就感,發現教師工作中的成績,肯定教師的工作價值。
4.公平性原則。評估要做到公平公正,關注每一位教師的工作,在評估的方法手段上盡可能科學合理。
5.民主性原則。評估要結合教師本人對自身的評價,學生家長對教師的評價。充分聽取教師的意見,完善評估方案。
6.可操作原則。評估的指標要明白清晰,設計合理,便於操作統計,同時把定量與定性結合起來。
評估途徑:
隨機與定期相結合:通過學生座談會,教師學生評教,聽課,查閱教案及察看教師日常教學行為等等途徑進行隨機評估。在學期結束時進行綜合評估。
評估內容:
1.工作態度。遵守師德規范,理解認同學校的職責和目標,對工作積極認真,善於合作,熱愛關心學生,富有進取心。
2.教學能力。掌握所從事教學的相關知識並不斷學習深化,在實際教學中自覺履行教學常規,主動改善教學方法,課堂駕馭能力強,善於了解學生,不斷發掘自身潛力。
3.教學業績。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學生家長比較滿意。各級各類考試和競賽取得優良成績,積極參與教科研工作,發表論著,在各級各類評比和競賽中成績優良。
具體要求見評估表中的指標。
評估人員:
由主任教師和教研組成員組成考核小組。同時還有教師本人、學生及家長的參與。
評估方法:
1.學期結束前三周下發評估表由教師自評,學期結束前兩周由德育處會同教導處等有關職能部門對教師一學期工作進行評估。
2.評估小組或統一評估,或者獨立評估各自定量,最後合計取均值。
3.每一項的分值均為該項目最高分值。
4.自評分為參考值,以考評小組評估為主。針對本學期特殊性的工作考評,有校委會議決定考評方案。
5.在一個評估項目中,如有重疊得分,取該項的最高值。
評估等級:
以評估教師總人數為基數,總分名列前20%者評定優秀A等。總分為20%者之後至95%之前者評定良好B等,總分為最後5%者評定一般C等,違反教師職業道德或有嚴重教學事故者經校委會議討論評定不合格D等。
後續措施:
評估結果與學期獎、評先、評職和聘用等掛鉤。對評為A等的優秀教師進行表彰,對評為C等和D等的教師要幫助其分析原因制定改進措施。評估材料作為教師業務資料存檔。
若幫到請採納,謝謝

❷ 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有哪些

(1)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指在一節課教學活動中教師在教案中對認知目標、情內感目標和能力目容標的確定以及教學過程中對上述目標的體現這兩個方面來進行價值判斷。

(2)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指教師對教學內容(包括知識、技能、思想、方法等)由書面文字加工後轉化為課堂教學中「導」的形式的創造性的教育行為。

❸ 簡述教學評價的內容和方法

教學評價是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並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是對教學活動現實的或潛在的價值做出判斷的過程。教學評價是研究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價值的過程。

教學評價一般包括對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教學環境、教學管理諸因素的評價,但主要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和教師教學工作過程的評價。 教學評價的兩個核心環節:對教師教學工作(教學設計、組織、實施等)的評價——教師教學評估(課堂、課外)、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 ——即考試與測驗。 評價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

教學評價的方法:測驗、徵答、觀察提問、作業檢查、聽課和評課等。

(3)課堂教學評估制度擴展閱讀

教學評價分類

(1)根據評價在教學活動中發揮作用的不同,可把教學評價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三種類型。

診斷性評價

診斷性評價是指在教學活動開始前,對評價對象的學習准備程度做出鑒定,以便採取相應措施使教學計劃順利、有效實施而進行的測定性評價。診斷性評價的實施時間,一般在課程、學期、學年開始或教學過程中需要的時候。其作用主要有二:一則,確定學生的學習准備程度。二則,適當安置學生。

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為調節和完善教學活動,保證教學目標得以實現而進行的確定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形成性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改進、完善教學過程,步驟是:

①確定形成性學習單元的目標和內容,分析其包含要點和各要點的層次關系。

②實施形成性測試。測試包括所測單元的所有重點,測試進行後教師要及時分析結果,同學生一起改進、鞏固教學。

③實施平行性測試。其目的是對學生所學知識加以復習鞏固,確保掌握並為後期學習奠定基礎。

總結性評價

總結性評價是以預先設定的教學目標為基準,對評價對象達成目標的程度即教學效果做出評價。總結性評價注重考察學生掌握某門學科的整體程度,概括水平較高,測驗內容範圍較廣,常在學期中或學期末進行,次數較少。

按評價所參照的標准劃分:(1)目標參照評價 (2)常模參照評價。

(2)根據評價所運用的方法和標准不同,可分為:相對性評價和絕對性評價。[3]

相對性評價

相對評價法是從評價對象集合中選取一個或若干個對象作為基準,將余者與基準做比較,排出名次、比較優劣的評價法。相對評價法便於學生在相互比較中判斷自己的位置,激發競爭意識。

絕對性評價

絕對評價法是在被評價對象的集合以外確定一個客觀標准,將評價對象與這一客觀標准相比較,以判斷其達到程度的評價方法。

絕對評價設定評價對象以外的客觀標准,考察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可以促使學生有的放矢,主動學習,並根據評價結果及時發現差距,調整自我,具有明顯的教育意義。

❹ 教師如何促進有效課堂教學評價機制

學生來從課堂中獲得所學知識、提高源自己的能力,因此,如果要提高全體學生的學習效果,就必須讓乏味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從而使學生樂於學習,也熱愛學習。由此,科學的課堂評價機制應運而生。本文深入的剖析了課堂評價機制,讓人認識到了課堂評價機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時也提出了如何利用課堂評價機制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個人自信

❺ 如何改進教育教學質量評價制度

1、結合學校實際,按照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要求,確定辦學目標和素質教育工作目標。

2、制定素質教育的規劃和年度計劃,措施具體可行。

3、認真組織幹部、教師聯系實際學習素質教育理論和有關文件。不以學年的考試分數作為對教師晉級、獎勵的惟一依據。不按考試分數給學生排隊或公布考試分數。

4、校長嚴格執行,履行職責,依法治校,做到深入實際,抓點帶面,認真組織和指導教師實施素質教育。

5、有提高領導班子素質的計劃、措施、制度,能認真落實,取得實效。

6、認真貫徹執行《教師法》有關教師應履行義務的規定和《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職員工無侮辱、體罰、變相體罰學生現象,無品行不良和違法、違紀問題。

7、認真執行中小學教職員工聘任制有關文件。加強思想政治工作,使教職員工積極性得到發揮。

8、有提高教師素質的計劃、措施、制度,能認真落實,取得實效。加強對骨幹教師和青年教師的培養,成效明顯。

9、對高中畢業班與非畢業班統籌兼顧。對各類學生因材施教,後進學生轉化工作取得成效。

10、加強學籍管理,嚴格依法控制學生輟學。

11、把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擺在重要位置,堅持寓德育於各科教學及各項工作之中,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

12、貫徹國家和地區有關德育工作的法規、文件,落實《中小學教育整體化工作綱要》。結合各年級實際,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實效性。

13、健全德育工作管理系統,注重常規管理。加強和改進班主任、團隊工作和政治課教學。加強和改進班主任、少先隊工作和思想品德課教學。建立和健全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網路。

14、嚴格按國家和地區的課程(教學)計劃開齊、開足課時,選修課、活動課、勞技課安排落實;不增、減、停、改課程和課時。

15、認真執行國家頒布的教學大綱,有計劃地開展教研活動,加強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 課堂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優秀課達到20%以上。

16、採取有效措施,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家庭作業量,考試次數不超規定。

17、認真執行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不擅自給學生征訂復習資料、書刊。

18、加強對教學工作的領導和管理,健全教學工作管理系統。校長以主要精力抓教學工作,深入課堂和教研組,指導教師改進教學。校長每學期聽課不少於20節,主管副校長不少於30節。

19、加強衛生保健工作,認真落實國家和本市有關體育、衛生工作的規定。提高體育課、課間操、眼保健操和課外體育活動的質量,保證每天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

20、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有專職或兼職人員負責,開展心理咨詢或心理輔導活動。

21、建立學校藝術教育活動制度。重視美育,加強藝術課教學,並通過各科教學和各種活動滲透美育。

22、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公益勞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加強勞動技術教育,上好勞技課,做到教師、教材、基地(場所)落實。

23、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公益勞動或簡單的生產勞動。加強勞動教育,上好勞動課,做到教師、教材、基地(場所)落實。

24、廣泛開展學科、科技、文體課外小組活動,做到輔導教師、內容、時間、地點落實,各年級學生參與率在30%以上,有一定數量的特長生。

25、有組織、有領導地圍繞素質教育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有課題,有成果。

26、認真貫徹《市中小學校園環境管理實施意見》,有良好的教育環境。

27、合理使用學校經費和預算外收入j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提高學校校舍、場地、教學設施、儀器設備、文體器材、圖書資料的利用率和效益。

28、嚴格規范學生遵守《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保持有良好的校風。

29、要求絕大多數學生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達到教學大綱要求,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一定的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0、要求絕大多數學生在閱讀、書寫、表達、計算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達到教學大綱要求,了解一些生活、自然和社會常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具有基本的觀察、思維、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及自學能力。

31、要求學生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積極參加社會公益勞動和家務勞動,學會生活自理,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初步掌握一定的生產勞動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擇業常識。

32、要求學生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社會公益勞動和家務勞動,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33、要求絕大多數學生初步掌握鍛煉身體的基礎知識和正確方法,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體育課及格率在95%以上,體育達標率在90%以上,初中畢業體育考試及格率在95%以上。

34、要求絕大多數學生初步掌握鍛煉身體的基礎知識,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體育課及格率在95%以上,體育達標率在95%以上。

35、要求絕大多數學生具有自尊、自信、合作、勇於克服困難和不怕挫折等個性品質;具有一定的創造精神,適應社會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要求絕大多數學生具有初步的審美能力,音樂、美術課及格率在95%以上,有一項興趣愛好或特長。

❻ 課堂教學反饋工作制度有哪些

教學反饋是實現教學有目的地控制、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保證教學活動良性循環的必不可少的措施。要使教學反饋充分發揮作用,除了要正確運用反饋方法,還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反饋必須及時

(1)這是要求反饋的速度要大於被控系統狀態改變的速度,反饋要在下一次控制決策之前完成。

(2)教學中做到及時反饋。一方面,教師應及時通過問答、練習、作業、測驗和考試,對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態與預定的學習目標進行對照比較,並將二者差異的信息盡快反饋回來,以調整下一步的教學活動;另一方面,學生也應該根據教師或教材所提供的標准,及時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調節,主動配合教師盡快達到預定教學目標。

(3)無論是教師的宏觀反饋,還是學生的微觀反饋,關鍵都在於對教學效果做出正確的評價。

(4)對學生學習上的點滴成績和進步,及時進行鼓勵(強化)也是十分必要的。及時的鼓勵,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所獲知識信息的理解和記憶,還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使學生對學習方法的掌握逐步由不自覺過渡到自覺。

反饋必須准確

(1)這是要求反饋信息真實可靠。錯誤的信息會導致做出錯誤的判斷。判斷錯誤就不能對被控系統進行正確的調整,就會使控制失效。

(2)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反饋所獲得的信息調節教學活動。但由於學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諸因素的差異,發生的反饋信息,不全是教師所希望的結果,有正確的也有錯誤的。

教學信息發送與接受必須保持同步

這要求教師把課堂教學組織成師生共同參與的雙邊創造性的智力活動過程,雙方要協調一致,產生「教學共振」。

反饋面要廣

(1)這是要求反饋時要考慮全體學生的反映情況,不能只注意優秀學生的反映情況,而不顧後進生的反應情況。

(2)要使絕大多數學生都有獲取教師有針對性的反饋——矯正的機會。

反饋形式要多樣

(1)要把直接反饋和間接反饋,長距反饋、短距反饋和瞬時反饋,正反饋和負反饋,及時反饋,完整性反饋與補充性反饋等,很好地結合起來。

(2)在課堂上,了解學生輸出反饋信息的渠道不能僅僅局限於學生的作業和練習。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都在輸出反饋信息,教師要高度關注,不僅要注意學生的口答、看學生的板演、批閱學生的作業,在教學的各個階段、各個環節,都要善於察言觀色,運用多種手段,隨時獲取學生從表情、神態等方面發出的反饋信息。

閱讀全文

與課堂教學評估制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