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健康教育的目的、目標是什麼
健康教育的目的、目標:
1、增強人們的健康,使個人和群體實現健康的目的。
2、提高和維護健康。
3、預防非正常死亡、疾病和殘疾的發生。
4、改善人際關系,增強人們的自我保健能力,使其破除迷信,摒棄陋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倡導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
5、增強健康理念,從而理解、支持和倡導健康政策、健康環境。
(1)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與能力教學目標擴展閱讀:
教育部下發通知,在全國校園開展「師生健康 中國健康」主題健康教育活動。活動旨在幫助廣大師生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理念,把健康教育融入學校教育教學各個環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健康觀,形成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
通知從國家、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3個層面明確了職責要求。國家層面要完善學校健康教育政策制度體系,增加健康教育教學資源供給,並對省級教育行政部門主題健康教育活動開展情況進行調研和指導。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結合本地區學校健康教育工作實際制訂主題健康教育活動實施方案,豐富健康教育教學資源,切實加強對學校健康教育工作的組織領導、服務保障和督導評估。
各級各類學校要制訂科學、可行、貫穿全年的主題健康教育活動方案,加強健康教育師資建設,落實健康教育課程課時,完善學校健康教育制度。
通知強調,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堅持問題導向,著力破解師資隊伍建設、教育載體和途徑等制約學校健康教育發展的突出矛盾。要切實把健康教育融入教育教學各個環節,因校制宜,創新工作舉措。
要把「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中國學生營養日」「全國愛眼日」「世界艾滋病日」等重要時間節點活動納入健康教育活動。
㈡ 心理健康教育計劃
如何消除部分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正確認識,加強教師對心理健康的了解;如何讓更多的學生認識心理健康,甚至主動參與心理健康教育,是本學年應該重視、優先解決的問題。
一、計劃目標
1、讓教師更了解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者,當然更應該站在一定的高度來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功能、實施途徑與方法,否則心理健康教育只能成為一紙空談。雖然我校教師對心理健康已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理論指導和深刻認識的教育是無法使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升到更高的層次的,因此,本學年的一個重心應放在教師的理論學習和正確認識上。
2、讓學生也認識心理健康教育
一提起心理健康教育,人們的腦海中就浮現出變態、神經病、心理治療等字眼來,內心極不舒服,下意識地排斥。其實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疇很廣,心理治療(矯正性功能)只是其中一個方面,我們的教育對象更多的是心理健康的學生,發展性功能、預防性功能更為普遍和重要。因此,讓學生正確認識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教育,進而主動學習心理健康知識,形成健康的心理,是本學年的重點。
3、形式靈活多樣,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開展起來
對於學生來說,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只有通過多種途徑、多種形式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課堂中、滲透在游戲中、滲透在生活中,才能真正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因此,本學年學校的各種教育途徑都要行動起來,發揮自身的優勢,讓心理健康教育深入人心。
二、具體措施
1、 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保證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時間;
每周一節心理健康教育課,各班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活動,提高班級凝聚力,集中解決班級中存在的普遍問題。
2、 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和課題研究結合起來;
結合學科教材內容,滲透有機專題教育,如語文課,課文中豐富的思想內涵可以直接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素材;體育課競技項目教學同樣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心理品質。
3、 整理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材料,教師集中與分散學習相結合;
可以通過召開講座、團體輔導、個別咨詢、自學材料、外出培訓等途徑提高教師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
4、 設立心理咨詢室,真正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矯正性功能;
做好心理咨詢檔案的收集與整理。
5、 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班會、隊會結合起來,落實發展與預防功能;
嘗試以隊會的形式、班會的內容來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中,春風化雨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6、 充分利用國旗下講話、廣播站、宣傳欄、黑板報等宣傳途徑,讓更多的人正確認識心理健康教育;
7、 注意收集活動材料,如照片、稿件等
㈢ 心理健康教育核心素養
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教師的基本任務和責任之一,全員、全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將心理健康教育落實到實處,關鍵在於學校領導的重視,同時,作為教師應知道什麼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是什麼?內容要哪些?只有知道了原則,掌握了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並對每個階段需要對學生加強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耳熟能詳,才能在實踐中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
新修改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綱要》對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做了進一步細化。根據綱要,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了解心理調節方法,認識心理異常現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識和技能。其重點是認識自我、學會學習、人際交往、情緒調適、升學擇業以及生活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內容。
心理健康教育應從不同地區的實際和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出發,做到循序漸進,設置分階段的具體教育內容。
小學低年級主要包括:
1.幫助學生認識班級、學校、日常學習生活環境和基本規則;
2.初步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重點是學習習慣的培養與訓練;
3.培養學生禮貌友好的交往品質,樂於與老師、同學交往,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
4.使學生有安全感和歸屬感,初步學會自我控制;
5.幫助學生適應新環境、新集體和新的學習生活,樹立紀律意識、時間意識和規則意識。
小學中年級主要包括:
1.幫助學生了解自我,認識自我;
2.初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激發學習興趣和探究精神,樹立自信,樂於學習;
3.樹立集體意識,善於與同學、老師交往,培養自主參與各種活動的能力,以及開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
4.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感受解決困難的快樂,學會體驗情緒並表達自己的緒;
5.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角色意識,培養學生對不同社會角色的適應;
6.增強時間管理意識,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學習與興趣、娛樂之間的矛盾。
小學高年級主要包括:
1.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優缺點和興趣愛好,在各種活動中悅納自己;
2.著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端正學習動機,調整學習心態,正確對待成績,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開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導學生進行恰當的異性交往,建立和維持良好的異性同伴關系,擴大人際交往的范圍;
4.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困難,正確面對厭學等負面情緒,學會恰當地、正確地體驗情緒和表達情緒;
5.積極促進學生的親社會行為,逐步認識自己與社會、國家和世界的關系;
6.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初中階段學習生活做好准備。
心理健康教育重點二:
1.現在健康理念是一種全人的健康理念,全人的健康是現在生活中實踐活動著的每一個人類成員,在其生命活動的整個發展階段,生命活動的各個方面都處於良好的狀態。 全人健康是個體生命活動的主系統及其活動環境的全面健康 全人健康是個體生命活動的各個階段的全健康 全人健康是包括人類全體成員在內的全員健康 現在健康理念是一種動態的健康理念 現代健康理念是一種譜系的健康理念 現代健康理念是一種促進的健康理念
2、心理衛生運動三階段
從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到主義精神疾病的預防 從關心身體因素的制約到關注社會因素的影響
從努力提高個體的適應能力到力圖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質,挖掘人的心理潛能
3、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基本內容是現實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良性功能關系 心理健康本質特徵是個體主導其生命活動的有效性 心理健康的現實表現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健康
4、心理健康標準的依據
統計學標准、社會規范標准、主觀經驗標准、生活適應標准、心理成熟標准、生理學標准
5、心理健康標准
首先考慮個體生命活動的差異,這種差異典型地表現在個體的年齡發展階段中。其次,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在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個體的實踐任務雖然有差異,但從整體上看,現實關系三個方面,人與自然的關系,人於社會的關系以及人與自身的關系
6、心理健康的標准
智力發展正常、情緒穩定樂觀、意志品質健全、行為協調適度、人際關系和諧、人格完整獨立
1、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內涵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現代教育理念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具體的教育活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學的理論和技術為主要依託,結合學校日常教育、教學工作,根據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促進學生實踐智慧生成的教育活動。在最終目標上,培養良好心理素質,開發心理潛能,進而實現學生身心和諧發展和素質的全面提高
2、心理輔導、心理咨詢、心理治療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關系 從心理上幫助人,教育人的過程 都是採用相一致的理論方法
注重建立助人者與求助者的良好人際關系,認為這是幫助求助者改變和成長的條件 工作范圍相似
強調幫助來訪者成長和改變方面是相似的
3、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學定位
是全面發展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現代學校教育改革和實踐中產生的一種新型教育理念
與其他教育活動一樣,有著自己特定的教育主體、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是所有這些要素以一定方式相互聯系而形成的完整教育系統從涉及內容來看,主要也是屬於教育學范疇
教育學家看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來源於教育學,是教育學的題中之義
4、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學定位旨在強調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學,強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在於促進學生的心理發展和心理素質的提高;一切有助於學生心理健康的措施都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應該關注的。在本質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針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服務
5、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預防和心理衛生、心理咨詢、診斷性評價、行為矯正、學習指導、職業指導
6、國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趨勢 教育重點發生轉移 教育形式發生互補 重視加強早期教育 教育力量日整合 教育技術日新月異 教育理論多元融合 逐步開設相關課程 重視教育的績效作用 主義本土特色研究 強化從業人員素質
7、我國發展趨勢
普遍化,重點化,整合化,現代化,本位化,專業化,本土化
8、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參與國際競爭的需要 國內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順應世界教育改革潮流的需要 改變國內基礎教育現狀的需要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體系
1、目標的作用
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方法和手段的制約作用 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過程的制約作用 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結果的評價作用
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學生的教育作用
2、構建目標的依據
以我國學校教育目的為依據
以心理學,教育學等相關學科的理論為依據
3、構建目標的原則
在價值取向上,堅持社會規范和個人需要相協調 在出發點,堅持現實性與超越性的結合 在言語描述上,堅持抽象性與操作性相兼顧 在邏輯體繫上,堅持整體行與系統性相統一
4、目標結構:認知,情感,意志,個性
5、認知目標:開發自我智能、掌握學習策略、改善學習品質
6、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社會性情感品質和增強情緒調控能力 情緒認知和情緒識別情緒表達和情緒理解 情緒主導和情緒平衡 情緒控制和情緒宣洩 情感發展和情感培養
7、意志目標:幫助學生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
良好意志品質:意志的獨立性,意志的果斷性,意志的堅毅性,意志的自製性
8、個性目標:促進社會適應,完善個性品質
9、基礎目標:防治心理疾病,增進心理健康 基本目標:優化心理素質,促進全面健康 最終目標:開發心理智能,達到自我實現 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
1、原則
生活性原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 主體性原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 積極性原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全體性原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
2、生活性原則: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全面性,活動性 主體性原則:要從滿足學生的正確需要入手 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教師盡其所能,全面了解學生
尊重學生個人的尊嚴,以平等,民主的態度對待 尊重學生的選擇 對學生一視同仁
積極性原則:堅持發展的觀點看待學生
堅持使心理健康教育走在發展的前面 堅持心理健康教育的三早
全體性原則:制訂教育計劃要著眼於全體學生 要注意每個學生機會
注意學生的特殊需求並給予實際幫助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1、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學習心理指導、智力訓練、情感教育、性格教育、耐挫能力培養、人際關系指導、性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意識發展指導、職業指導、休閑指導
2、學習心理指導
必要性:學習心理活動是學生主導的心理活動 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 學會如何學習是時代的要求
具體內容:學習方法指導(意義:擴大學習范圍,掌握更多知識;提高學習效率,保證學習效果)
學習動機指導(與學習關系:對學習推動作用,學習對學習動機的反饋作用) 學習興趣指導 學習習慣指導 應試教育指導 3、智力訓練 智力概念:抽象思維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的能力 發展學生的智力是學校智育工作的一項極其重要的核心任務 內容:使學生了解智力發展是一種動態過程
使學生正確認識智商與學業成就之間的關系 使學生正確認識男女智力差異 使學生認識自己的學習潛能 使學生有的放矢地參加智力訓練
具體目標:語言符號能力、數理邏輯能力、視覺空間能力、音樂節奏能力、身體運動能力、人際關系能力、自我認識能力
4、情感教育
必要性:情感教育能促進品德的發展 情感教育能促進認知的發展 情感教育能促進身體健康的成長 內容:培養積極的情感、調控消極情感
5、性格教育
性格是人堆客觀現實的穩固態度以及與之相應的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心理特徵 與思想品德、性格與知識學習、與身體健康
內容:培養良好的性格特徵,幫助他們矯正不良性格特徵
6、耐挫能力培養
耐挫能力:個體對挫折可忍耐、可接受程度的大小 必要性:挫折反應的普遍性使然
挫折所導致行為結果的二重性使然 青少年學生的年齡特點使然 內容:要使學生形成對挫折的正確態度 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
培養學生對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生理因素、生活經歷、思想基礎、個性特徵、期望水平、挫折准備,挫折判斷、防禦機制)
7、人際關系指導
人際關系指導必要性由功能決定:信息獲得功能、自知知人功能、自我表現功能、人及協調功能、社會化功能、身心保健功能
內容:調整認知結構、克服人際偏見、加強個性修養、掌握有關知識、學習交往技能、掌握調試策略
8、性心理健康教育
定義:旨在保持和增進性健康的教育
必要性:由於青春期發育的提前,青少年學生產生了迫切了解性知識的需要
由於性意識的產生,青少年學生一方面對有關性方面的問題產生了強烈的神秘感和好奇心;另一方面開始對異性表現出傾慕和追求 由於缺乏性科學知識和性道德觀念
9、自我意識發展指導
定義:個體對自己本身及與周圍客觀世界關系的意識 作用:自我意識發展可以促進健全人格的形成 自我意識發展可以促進人的自我實現 內容:提高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調控水平 使學生學會恰當地自我展示 使學生學會自尊和自信 使學生學會追求自我完善
使學生學會擺脫自我意識的困擾
10、職業指導
定義:幫助青少年選擇職業、准備職業、安置職業、並在職業上取得成功的過程
帕森斯職業指導三原則:了解自己;了解各種職業成功的必備條件、優缺點、酬勞、機會及發展前途;合理推論上述兩類資料的關系。具體內容:測驗和鑒定、信息服務、咨詢指導
內容:職業意識的指導、了解職業的指導、了解自己的指導、選擇職業的指導
11、休閑指導
內容:確立正確的休閑觀念與態度 學會選擇適宜的休閑活動方式 懂得遵守休閑倫理道德
專門課程
1、定義:著眼於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心理素質優化的和心理潛能開發,以心理指導傳授、心理品質培養和心理問題輔導為內容的一門課程
2、理論必要性:舊的課程體系沒有一個氣統帥作用的總綱
學科課程缺少心理健康教育這個核心、中介和橋梁,導致各科教育處於封閉狀態,學科課程結構缺乏整體性、協同性和人性
心理健康教育沒有貫徹到課外活動中去
沒有專門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課程體系之中,作為其有機組成部分
實踐必要性: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提高教學質量、減輕學習負擔,有利於教師提高自身素質,有利於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於解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奇缺的矛盾
3、課程設計
明確課程目標、確定課程內容、進行單元設計 4、教學組織
課前准備、組織教學、課程評價 5、課程模式優點
科學性、規范性、可操作性 缺點
容易落入學科課程俗套之中
注重學生心理發展的共性問題,而個性心理問題則難以體現體現出來
局限在心理學為主體的個別學科,忽略了其他學科課程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學科滲透
1、定義:教師在學科教學中自覺地、有意識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2、優點
以一種自然而然的方式實現教育目標,比專題活動更經濟有效 增強學科的魅力,更易學生接受,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全員性策略,全體教師的共同的參與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發展起來 寓於活動 1、必要性 有利於促進人的心理在個人既有的遺傳素質與社會環境的相互作用發展 有利於培養和發揮個體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 有利於個體潛能的發揮
活動有利於個體進行自我教育
豐富的課外活動為學生走向社會、解除自然提供了廣闊的天地 2、活動設計原則
主體性原則、開放性原則、多樣性原則、有效性原則、系統性原則 3、活動的實施
把握時機、激發動機、精心准備、具體進行、總結工作 4、優點
拓展了中小學活動課程的內涵與外延 能較好的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模式的操作以興趣和動機為基礎 較好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缺點
對活動要求很高 活動組織較大難度 不同年齡心理特點不同 優化環境
1、環境是人生活在其中並受其影響的一切外部條件的綜合
2、原則
教育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實用性原則、有效性原則、特定性原則、優勢性原則、篩選性原則、主體性原則
3、時空環境、設施環境、自然環境
4、環境優化:信息環境、人際環境、組織環境、情感環境、輿論環境 運用網路
1、必要性
促進網路時代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 完善傳統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完善網路教育體系的需要
2、原則
防治性和發展性相結合的原則 科學性與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 交互性與主體間相結合的原則 助人自助
㈣ 如何對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教學設計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來育課《適應中學生源活》教案
教學目標:
根據本人對教材結構、內容的分析,再結合七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以及實際情況,我特製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①了解自己所在的學校,了解中學與小學的不同之處,包括同學、老師、環境、課程等方面發生的新變化。
②認識中學的學習環境,盡快適應中學新的學習生活。
能力目標:
面向新的學習生活 ,適應新的學習環境,提高生活適應能力。
情感目標:
充分認識展現在自己面前的初中生活的各種新變化,盡快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以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學習生活。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引導學生對小學和中學的生活、學習狀況做比較。
2.制定自己的作息時間表
3.讓學生認識角色變化及其對自己的影響。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方法:
1.講授法: 作為傳統教學方法,有其獨特的作用,可以在短時間內幫助學生理解教材的難點。
2.討論分析法: 以活動的形式活潑有趣,符合這年齡階段的特點,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應用
3.游戲活動法: 通過同學們的討論和理解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是教學更有針對性,更有效果。
教具、教學資源准備:
展板 作息時間表 多媒體課件 傳統的黑板學校的相片
㈤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目標怎麼寫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省、市關於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精神,根據小學教育的特點和小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通過各種途徑繼續認真開展多種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和指導,幫助學生獲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識,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不斷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改進班主任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學科性和實效性,為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營造良好的心理氣氛。
二、主要工作目標
1.堅持以人為本。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及發展規律,運用心理健康的理論和方法,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培育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保證心理健康的實踐性和實效性,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別差異,尊重學生、理解學生。
3.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力,培養學生樂觀的、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
4.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科學的、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三、具體工作
1.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心理健康教師一個人的事,是所有學校教育工作者的事,所以學校成立了以心理健康教師為主,班主任教師為輔,其他教師為基礎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戰線。優秀的師資隊伍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堅強支撐。本年度,繼續組織教師參加心理健康教師資質認證。同時,將適時舉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講座,緩解班主任心理壓力,提高班主任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教師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收集整理,定期以板報、廣播等形式向全校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指導。
2.全力推進心理健康教育。要更新觀念,要高度清醒地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廣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必要途徑,是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將圍繞市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題是「和諧、陽光、快樂、健康」這一主題,開展系列活動。要進一步加強問題學生的結對幫教制度,落實幫教措施,建立結對幫教檔案。
3.加強制度建設。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納入教育教學計劃;學校要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交流、研討;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開展情況納入學校教育德育工作的年度考核之中,並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評比活動;設立網上心理咨詢室,為學生提供咨詢輔導,設立心理信箱,組織全體教師參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1)集體輔導。班主任利用心理健康課,根據本班的實際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為學生提供全面地幫助,主要為塑造班級集體良好的氛圍和集體的良好行為,激發群體向上的精神。另外,每月一次,利用國旗下講話,對一些共性問題,由心理輔導老師進行集體心理健康輔導。
(2)心理咨詢室。心理咨詢室建設的環境布置考慮到了符合心理輔導的要求,還考慮到了兒童的審美特點,讓學生一進門便喜歡它。每周二~周五的中午12:30~13:10、下午的14:40~15:40開放心理咨詢室,接受以學生個體或小組為對象的咨詢,由心理輔導老師負責。在心理咨詢室內門外設有「心理咨詢信箱」,以便個別學生羞於啟齒,可以利用寫信的方式進行咨詢。
(3)個案教育。以智優學生、智力臨界學生、模範學生、問題較多的學生作為個案對象,以本人知道或不知道兩種方式研究。採用跟蹤研究,合作的方式進行。
(4)博客互動。在我校網站上,心理輔導老師建立自己的博客,在博客中另開心理專題,歡迎學生、老師、家長等的咨詢,這一形式的推出,可架起心理互動的橋梁,拓展心理咨詢的對象、時間、空間,更為便捷、互動,有一定的實效性。
5.指導家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僅僅由學校實施是不夠的,在更重要的意義上講,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為家庭才是學生的來源與歸屬,小學生心理健康最後要歸結於此。因此,學校、家長應該合力重視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我們利用家長學校、家長開放日、等多種途徑,堅持不懈向家長提出各種建議,指導家長開展小學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總之,重視小學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利用一切資源開展小學生心理健教育,促進全體學生的健康發展,是我們的工作終極目標。
四、月份工作安排
三、四月份:
⒈制訂並討論學期心理輔導工作計劃。
⒉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和氛圍建設工作。
3、召開六年級部分學生座談會,並進行畢業前夕個別心理咨詢。
4、舉辦青春期心理衛生講座(五、六年級部分女生)。
五月份:
⒈組織全體老師學習有關心理輔導的知識、方法等。
⒉出好心理健康教育專題黑板報。
⒊召開特殊學生會議,並進行個別心理咨詢。
六月份:
⒈繼續指導班主任班中開展「開心果」談心角活動。
⒉利用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家庭心理指導」的有關內容。
七月份:
⒈做好學期總結及資料積累和個案分析、心理檔案建立工作。
九月:
1.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幫助他們做好入學心理准備。
2.思品老師確定心理輔導內容。
3.心理咨詢室正常開放
十月:
1.國旗下講話,進行集體輔導。
2.對六年級學生進行心理小調查。
3.進一步優化學校心理咨詢室內部環境。
十一月:
1.出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專刊。
2.班主任心理健康專題輔導。
十二月:
1.迎接上級對學校心理健康咨詢室的驗收、檢查。
2.國旗下講話,進行集體輔導。
3.做好學年總結。
4.各類資料整理、歸檔。
㈥ 心理健康課的教案設計
換一種角度,換一種心情
——樹立正確看待、解決問題的觀念
教學目的:
1. 使中學生能正確認識各種事物、情緒(狂喜,悲傷)的發生,學會以不同的眼光(積極的)去看待它。
2. 幫助學生樹立以積極、全面的眼光去看待、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
應如何看待發生在自己周圍的事、情緒。
樹立正確的看待、解決問題的觀念。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樹立以積極、全面的眼光去看待、解決問題
教學對象:處於青春期的初中,高中學生
教具:投影儀,電腦
教學方法:提問,討論,活動學習
教學過程:
1.問題導入:給學生看兩張心理學上的兩歧圖。提問:為什麼一開始沒有發現其中的奧妙?
2.闡述課題——換個角度看問題。
3.舉例說明任何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是不一樣的,產生不一樣的效果,引發不同的情緒和心境。(舉古人-花的例子,或半杯水的例子)
半杯水:樂觀的人,看到桌上的半杯水,會說:呵呵,還有半杯水啊,真好。
悲觀的人,看到桌上的半杯水,會說:咳,只剩下半杯水了。
4.強化主題。對剛才的例子讓學生討論,說說其產生的原因。再次引出課題,對其強化。
5.怎麼換個角度看問題才是科學的?
積極的看問題 改變注意、認知的對象 注意觀察、把握生活(美好的方面) 創新性
5.活動:邀請四個學生(最好是男生)上來,要求四個人不能用腳支撐身體也可以使四個人同時比較穩當的支撐在地面上。 備註:較好的方法四個人用手支撐在地上,腳放在另一個人的身上。
6.活動的思考:此看來,我們如果換一種思考的角度,往往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因此我們要常常學會換一個角度去看待問題。
7.討論:怎樣樹立樹立正確的看待、解決問題的觀念
一是知足常樂。人生是否快樂,關鍵看你是否知足。俗話說欲壑難填,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一種慾望滿足了還會有更多的慾望滋生,若慾望太多太高,則永遠得不到滿足和快樂。在各種滿足不了的慾望面前,我們需要換一個角度去理解。這樣會讓我們好過不少。
其次是心理換位。各執己見往往是人與人之間矛盾沖突的重要原因。人們在生活中難免會與家人、朋友、同事、學生或者領導產生這樣那樣的矛盾和分歧。這種矛盾和分歧會使人傷心氣憤,若矛盾雙方都各執己見,互不相讓,可能還會導致過激的言行,致使人際關系惡化,而人際關系惡化是非常有害於心理健康的。要避免這種情況出現,需要心理換位:試著站到對方立場上去思考,你就會發現其實對方的觀點也不無道理。
第三是要學會轉移認知對象。當我們因某個問題而困擾,因某個偶發事件而過度緊張和焦慮時,不妨暫時將自己的注意力強行轉移到其他事情上去。有些問題百思不得其解,越想越煩惱,想得頭腦也僵化了,這時如果轉換一種活動內容,也就換了一種心情,你就有可能如釋重負。
第四是要合理宣洩。比如找人傾訴,當心裡感到困擾時,找個可以信賴的朋友說上一通,只要對方願意耐心傾聽,你的心理壓力就會減輕很多。又比如寫日記,當身邊沒有可傾訴的對象時,把滿腔的話語付諸筆端。另外,每個人總會有一些隱秘的東西是不能與人分享的,不妨拿出一紙一筆,在上面盡情揮灑,怎麼寫都不要緊,寫什麼都不要緊,寫出來的東西通順不通順都不要緊,寫完了,氣消了,寫下的「成果」 當場撕毀也好,留待日後細細咀嚼也好,都沒關系,但是你的心情卻可能輕松許多。再如聽聽音樂,唱唱歌,不過癮時大喊幾聲,以排遣心中久積的郁悶和慵怠。實在覺得沒法子,找個沒人的地方或者躲到被窩里大哭一場,也會有很好的效果。
第五是自我安慰。魯迅筆下的阿Q雖然愚昧可笑,但他那種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卻使他雖然生活在社會最底層卻感覺不到痛苦。當我們遭遇突如其來的沉重精神打擊時,為防止精神崩潰,我們可以學學阿Q,不妨也來一個自欺欺人,對自己說一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8.教師總結,再次點題。
㈦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
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素質教育中應扮演什麼角色、發揮什麼作用,目前尚不明確。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良好素質,生理素質主要取決於先天遺傳和後天生長發育的條件,科學文化素質主要靠學校文化科學教育(智育),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主要是學校德育和社會教化的任務。心理素質通過什麼途徑來提高呢?這是傳統教育中沒有回答的問題。學校長期以來一直忽視心理素質在學生素質發展中的作用。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人們開始認識到心理素質在學生整體素質中的重要作用,當前學生心理素質培養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而它的基本目標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教育者應首先弄清什麼是心理素質,學生應具備哪些心理素質。要弄清心理素質的涵義,首先得弄清素質概念。現在研究者對素質概念的認識不再囿於某一學科範疇,素質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在不斷擴大。一般認為,素質既包括了先天遺傳特徵又包括著後天習得的素養,是指有機體在先天生理基礎上,通過環境和教育的作用逐漸發育和成熟,並通過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而形成或內化為個體相對穩定的、基本的、衍生的和具有發展潛在性的品質。這種品質具有基本性、相對穩定性、結構整合性、功能衍生性和發展潛在性等基本特徵。個體的良好素質不但應具備素質的基本特徵,而且各種素質之間應整合成一個完整的功能系統。在人的素質結構中,心理素質居於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之間,它既制約這兩種素質的形成,又反映這兩種素質的發展水平,起中介作用。
我們將心理素質的基本涵義概括為:心理素質是以個體的生理條件和已有知識經驗為基礎,將外在獲得的刺激內化成穩定的、基本的、衍生的並與人的適應行為和創造行為密切聯系的心理品質。這個表述體現了心理素質形成的生理、心理和外部條件,概括了心理素質的穩定性、基本性、衍生性和整合性等基本特徵,表明了心理素質是一個復雜、同構的自組織系統。心理素質這個自組織系統是由哪些維度構成的呢?我們將學生的心理素質歸納為認知因素、個性因素和適應性因素三個維度,具體化為22種成分。在心理素質結構中,各維度的作用是不同的。認知維度是人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活動,直接參與對客觀事物認知的具體操作,是心理素質最基本的成份,包括一般認知和元認知兩個亞維度。個性維度是指人在對待客觀事物的活動中的個性心理表現,雖不直接參與對客觀事物認知的具體操作,但具有動力和調節機能,是心理素質結構中的動力成分。適應性維度是指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改變自身或環境,使自身與環境和諧協調的能力。它是認知因素和個性因素在個體適應—發展—創造行為中的綜合反映,是個體生存和發展的必要心理素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