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中學校應該如何提高教學質量
1、樹立現代的教育質量觀是辦學理念的核心問題
辦學理念是一所學校共同的價值觀以及由此演繹的師生共同認可的行為准則,是學校的靈魂。先進的辦學理念對內是凝聚力、向心力,對外就是核心競爭
力和品牌,其核心問題在於有什麼樣的教育質量觀。
我國人口多,優質教育資源和就業崗位偏少,在現階段以及今後較長一段時期,通過考試相對公平地分配升學、就業機會是合理的存在,優質高中自然應當通過提高升學率,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進入一所好的學校,將來擁有更好的就業能力和機會。因此,教育質量包括升學率、就業率,甚至還包括學校的名望以及由此帶來的各種收益。這當然有一定的功利性。不承認這一點,就不是唯物主義的態度。但教育的本質是使人成為人的事業,我們的教育質量應當在承認功利的同時,追求功利的超越,必須著眼於人的全面發展,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與滿足人們的教育需求有機統一起來。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就會重蹈「應試教育」的覆轍,把正當合理的質量追求異化為對學生智力的片面開發,扭曲為對學生身心的極大傷害。優質高中的教育質量,不僅僅是捧上一張張高一級學校的錄取通知書,更是捧出一個個既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又具有鮮明個性的活生生的人;不僅僅是追求升學率,更是追求每個學生生動活潑的發展;不僅僅是匯報時的總結、評比時的數據,更是教師與學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共創的人生體驗;不僅僅是今天培養的合格學生,更是未來市民的素質和城市精神的全面提升。
2、讓全面的教育質量管理成為一種文化
一是使用心和盡責成為教師統一認同的職業價值觀。有的教師工作按時上下班,既不多做一件事,也不多用半點心,不學習,不鑽研,把學校當作棲身之所,生存之地。表面上找不出任何岔子。有的教師,做事只求完成任務,出了岔子不承擔相關責任。前者是教師境界問題,後者是學校管理問題。我們認為,教師的工作是一種高智力活動,不動腦不用心就是失職。盡職還要盡責,職責必須分明。那種把教育教學工作當成機械操作的工作態度或方法就是失職,在自己的職業范圍內的出現事故就是失責。這樣提的目的就是促使教師認真對待這種塑造人類靈魂的重要工作,用心做事,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消除那種「有所事事,無所用心」的非教師職業現象,消除那種「盡職不盡責」的現象。
二是建立完善的教育質量監督體系。學校應當成立了教科研督導處,專門負責對教育教學的科研調度和督導檢查,降低工作重心,由過去的「管理教學」向「引導教學」、「督促教學」轉變,建立起「一聽、二練、三查、四評」的監督體系。「一聽」即推門聽課,學校領導和教科研督導處定期深入課堂,隨機聽課,了解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效果,掌握第一手資料;「二練」即通過周練和月考,了解學生達標情況,及時發現問題,提出整改建議。「三查」,以考勤為主的工作常規檢查;以備課、作業為主的教學常規檢查;以教學反思、教後感為主的教師自我提高檢查。「四評」即以課堂效率為主的課堂教學評估;以教研活動為主的備課組、教研組評估;以論文、課題研究為主的教科研評估;以大型考試、競賽成績為依據的教學質量評估。
3、通過校園環境和校園活動生成「文化」
首先要注重校園環境建設,發揮校園文化的熏陶功能。通過綠化、凈化、園林化、知識化,讓校園的一景一物,每堵牆壁,每個角落都在無聲地「說話」,賦予校園里的建築設施豐富的文化內涵。如在教學區內張掛學生的美術、書法、文學作品,展示學生的小製作、小發明,為學生提供展現才華、張揚個性、實踐創新的平台。校園環境建設不能由學校全部包辦,必須群策群力,師生齊動手。要發揮集體、個人甚至家長的積極性,大件由學校負責,自己能辦的由師生自己地動手完成。
其次是組織豐富多採的校園活動,使學生在各種創造性活動中充分認識自
我,克服心理障礙,施展才華,發展個性。學生的興趣愛好廣泛,在緊張的學習之餘,渴望豐富的精神生活。限制、禁錮他們的興趣愛好,就不能讓他們在分清真、善、美和假、丑、惡中摒棄糟粕,吸取精華。如果學生的課餘生活單調、枯燥,那麼各種錯誤的、庸俗低級的東西就會乘虛而入。校園活動要系列化、特色化、常規化。如升旗儀式、成人儀式、入團儀式系列,藝術節、科技節、體育節系列,演講比賽、徵文比賽、創新大賽系列,書法、篆刻、攝影、集郵、樂器愛好系列等等。學生的文化素養越高,審美能力越強,就越能抵制庸俗、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響,精神生活也就越文明健康。
4、以新課程理念引領校本課程開發和課堂教學改革 新課程改革需要教師有全新的教育理念。但很多時候我們缺少的並不是理念而是理念的動作模式和技術路線,真正意義上走進新課程,必須注重實踐。開發校本課程如家庭理財、音樂欣賞、心理健康教育、詩詞欣賞、書法、英語口語等,要求教師從課程的被動執行者變為編制、組織、實施、評價課程的主人,重在不斷地開發改進的過程,可以把新課程的理念轉變為教師可操作的、規范的動作模式和技術,讓老師在校本課程開發的具體、規范的操作過程中既成為參與者,又成為學習者,不僅能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還能促進學生的個性全面和諧的發展,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根據本校實際開發校本課程還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形成特色科目,貫徹先進理念,進而形成學校特色。
課堂教學是學生受教育的主渠道,抓住了每堂課的質量也就抓住了教學質量。這就需要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向40分鍾要質量。教學是教師施教與學生學習的互動過程,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是一個早已成為共識的理念,但在教學中存在著兩種現象:一是教師角色轉換尚未完成,教育理念、教學方法落後,滿堂「主講」相當普遍;二是教師角色轉換出現偏差,教師放棄了主導的責任,在「放手」學生發展的同時放任自流。抓課堂教學質量還必須突出「學」字,從讓學生「學會」轉到「會學」上來;突出「思」字,從讓學生「學答」轉到「學問」上來;突出「樂」字,使學生從「要我學」轉到「我要學」上來。教師應少講、精講,留下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己探究,讓學生學會如何自己去獲取知識。要注重對學生的思維訓練。一堂課上得好不好,不在於學生提不出疑問,提不出疑問恰恰證明學生的思維沒有被激活,沒能作深入地思考。
B. 教育教學工作包含哪些方面
教師教學工作包括五個基本環節:備課、上課、課外作業的布置與批改、課外輔導、學生學業成績。
C. 如何加強和改善高中教學管理
當代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社會競爭日益加劇,各行各業競爭激烈,而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教育則是培養人才的主要形式,這就對廣大培養人才的教師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級是學校對學生進行教育和教學工作的一個基本群體。班級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實現教育目標,使學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發展。所以,作為班主任,首先要有一顆愛心,要有對學生的摯愛之情和為教育事業獻身精神,要用真誠去打動,用真心去溝通,用真愛去感化。就此,我談一談自己的做法和體會。
1 要努力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讓學生做有責任感的人
1.1 要提高自己的修養,給學生作出表率。在學校,教師是學生接觸最多的,教師的知識水平、教學方式、教學態度、興趣愛好,舉手投足都會給學生帶來直接的影響。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要首先做到。大到教育教學中的每個環節,小到各種場合下的言談舉止,處處給學生以表率,潛移默化,以增強自己的責任意識。因此,想讓學生「信道」,必須讓其「親師」;而要「親師」,教師必須加強自身修養,以身作則,率先垂範。
1.2 培養和保持班級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會營造出一種熱烈、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而這種氛圍則是造就學生責任感和鍛煉學生班級自我管理能力的必要條件。當然,如果整天只讓學生坐在教室里,那是造就不了責任感的,知會讓學生對一切缺乏興趣,對身邊的事物漠不關心。因此,要進行社會實踐,讓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比如進行交通法規的宣傳,到園博會去做義務講解員等。讓學生在實踐中受教育,在實踐中受感染。讓學生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培養他們的愛心,增強他們的責任意識。
2 尊重學生個性,促進學生與集體和諧發展
在班級管理中,一定不要以班主任的意見一統天下,而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興趣特長,把學生看成有思想、活生生的人,注意捕捉學生的「第一信號」,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給集體帶來恥辱或是榮譽的機會,隨時隨地進行教育。集體榮譽和個體榮譽是一致的:集體的榮譽來自於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同時也要全體成員來維護。班主任要經常有意識地觸動全體學生的榮辱神經,通過各種方式如:演講會、班會等方式,表揚為集體爭得榮譽的同學。
3 加強高中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養
3.1 強化自主管理意識,營造寬松的自主管理氛圍。①強化高中生的「自主管理」意識。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我國教師要依託高中生自身的力量,從強化高中生的「自主管理」意識做起。具體而言,有兩方面:首先,使高中生明白,「自主管理」不僅包括自我學習的管理,更包括自我做人、自我做事和自我生活的管理;其次,使高中生自覺參與管理,尤其是自覺參與班級的管理。參與班級的管理能使高中生體驗到歸屬感和責任感;②創建學校「自主管理」氛圍。學校是學生生活和學習最重要的場所。在創建學校的「自主管理」氛圍時,我校結合寄宿學校的特點具體落實了三方面工作。①營造學生「自主管理」的校園文化。具體而言,有三個關鍵:首先,我校通過建設特色班級、特色宿舍和申報評審制,促進富有多元化特色的管理文化的形成。其次,通過三風(「樂學之風」、「善學之風」和「活學之風」)建設與樹立良好的學風,引導高中生以積極的心態,實現自身價值,以推進高中生的「自主管理」。最後,進一步完善校園宣傳文化,通過多渠道、多平台的展示、宣傳和教育,樹立高中生的「自主管理」意識;②成立校級「自主管理」委員會,建立班級全員「自主管理」機制。首先,高中生「自主管理」委員會負責全校高中生的「自主管理」及其他事務,分工明確,協調有度;其次,班級全員「自主管理」機制把班級事務各分派給每個人,讓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③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和獎勵方案。首先,為了使高中生的「自主管理」有章可循、有規可依,我校在廣泛徵求教師和高中生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其次,為了樹立高中生的「自主管理」的意識,我校制定了多元化、個性化的獎勵方案。
3.2 抓住新課程改革機遇,促成高中生的「自主管理」。①在選課指導中創造寬松的學習環境。「選課制度」為學生提供學習自主權,給予學生更多自由發展的空間。因此,我校在選課指導中切實落實「選課制度」,讓選課真正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②借「人生規劃教育」深化「自主管理」。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中首次提出要培養學生的「人生規劃能力」。「人生規劃教育」是學生人生觀教育和責任意識教育的重要內容。在高中階段,「人生規劃教育」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幫助高中生樹立看得見、摸得著的目標,通過教師引導,幫助高中生形成自我調控的能力,並在不斷積累和准備中逐步實現目標;③在新課程改革中全面滲透「自主管理」新課程改革要求高中的教學既要多元,又要創新。這也是我校滲透「自主管理」的重要內容。具體而言,有兩方面:首先,重視課程設計與教學方式的轉變,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強調課程的活動性,落實對創新能力和自主能力的培養。在探究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和自我生成能力;其次,建立並完善高中生發展檔案。從高中生的日常生活等細微處著手,促進高中生的全面發展。
總之,在學生實踐的過程中,教師還應密切關注進展情況並對方法不斷的加以指導。正是這樣,在教師與學生雙方的共同努力之下,增強了孩子們的主人翁意識,很多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提升,改變了以前的一些不良習慣。
D. 高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應試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課程重課內輕實踐;重優等生輕後進生;學生和教師負擔過重;學生價值觀和行為習慣養成欠缺;學生高中入學難與規模過大的矛盾並存。
一、高中普遍存在著「應試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問題。
進入高中的目的就是考大學,從入學第一天開始,家長的期望、老師的期望、同學們自己的期望,就是考一所好的大學。考高分升入好大學,成為每一位學生的迫切願望,所以凡是與考試有關的,就好好學,好好教,凡是高考不考的,就不教不學,完全以高考作為指揮棒。所以與高考沒關系的體育課、音樂課、美術課,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勞動習慣的養成,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忽視。
二、重視課堂學習,忽視學生實踐。
為了考高分學生把精力用在課程學習上,因為要高強度練習,必要的物理實驗、化學實驗、生物實驗、社會實踐活動、社會調查、青少年志願者活動,在一定程度上不受重視,甚至一律取消,不少學生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成為「書獃子」,成為「巨嬰"。
三、重視優等生,輕視後進生。
高中以高考為指揮棒,凡是有希望考入大學的,老師重點抓,沒有希望的,甚至考重點大學沒希望的,老師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忽視。這對提高國民素質極為不利,學生都是國家的寶貴財富,是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後進生也可以創造輝煌的人生,應該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
四、教師和學生負擔過重
高中生老師起早貪黑,學生起早貪黑,我所了解的某市高中學生六點鍾進教室學習,相應的班主任老師,六點之前已經盯在了教室里。晚上十點鍾學生離開教室,老師相應的也才離開教室。所以,班主任的負擔極重。從早晨六點一直到晚上十點,教師一天的工作時間有多少?應該超過了十幾小時。學生就更不用說了。
五、高中入學難和規模過大的矛盾並存
高中學校遠不能適應人民群眾對優質高中的需求。只有大約不到一半的學生能升入高中。因為高中入學難,造成義務教育階段小學到初中學生壓力過大。高中又分為三六九等,分小班、重點班、實驗班、普通班。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老師把學生升入重點高中作為引導學生奮斗的目標。
然而,高中的規模又過大,以某縣高中為例,號稱要建萬人高中,規模過大,管理就會缺少人情味,缺少人本主義管理,校長不認識老師,老師不認識學生。沒有人情味兒,沒有人本主義情懷的學校,是缺乏校園文化的、缺少人文引領的。
E. 對高中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意見或建議
這個主要還是看你自己的具體情況吧,
不一定需要很全面的,
值得關注的問題來闡述吧!
F. 高中教學方面哪些體現人文特色
[rén wén]
人文
編輯
人文就是人類文化中的先進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進的價值觀及其規范。內其集中容體現是:重視人,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
簡而言之,人文,即重視人的文化。
人文,是一個動態的概念。《辭海》中這樣寫道:「人文指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我們知道,文化是人類或者一個民族、一個人群共同具有的符號、價值觀及其規范。符號是文化的基礎,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而規范,包括習慣規范、道德規范和法律規范則是文化的主要內容。
人文是指人類文化中的先進的、科學的、優秀的、健康的部分。
廣義講,泛指文化;狹義講,專指哲學,特別是美學范疇。
人文分類:文化、藝術、美學、教育、哲學、國學、歷史、法律(俗稱規矩)。
G. "高中階段教育教學知識"包括那些
教辦〔2006〕3號
各市、縣(區)教育局:
現就做好2006年全省初中畢業升學考試(以下簡稱「中考」)和高中階段招生(以下簡稱「中招」)工作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和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穩步推進我省初中畢業學業考試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力爭在初中畢業學業考試、綜合素質評價、高中招生錄取三方面有進一步突破;充分發揮中小學考試評價制度的激勵作用,推進素質教育深入實施;進一步發展高中階段各類教育,把擴大中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作為做好今年中考和中招工作的重點內容,促進高中階段教育健康協調發展。2006年全省高中階段招生總體規模較上年增加10%,其中普通高中增幅達到2.9%,中職教育增幅達到21.7%;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階段比例力爭達到65.8%。
二、初中畢業學業考試辦法
(一)報名
2006年中考報名工作由各市教育局組織進行。為掌握全省初中畢業生報考信息,各市一律使用省招辦統一編制的報名卡,按省招辦要求採集信息,建立考生電子檔案。
各市報名工作必須在5月15日前結束,並將考生報名有關信息按考務細則的要求,於5月25日前報送至省招辦。
(二)考試工作
2006年全省統一命題的考試繼續實行非課改實驗年級考生和課改實驗年級考生分別命題、分別制卷、在同一時間組織考試的辦法。
1、考試科目及命題分值
課改實驗年級初中畢業學業考試的考試科目、考試形式、考試的組織辦法、成績呈現方式及運用等,按《關於進一步做好2006年全省課改實驗區初中畢業學業考試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工作的通知》(教秘基[2006]11號)要求執行。具體考試的科目與分值為:語文150分;數學150分;外語120分(其中:聽力測試20分);思想品德與歷史(或歷史與社會)150分;物理與化學150分。其中,思想品德與歷史合卷,物理與化學合卷;思想品德與歷史以及物理與化學仍實行開卷考試,允許攜帶教科書等相關材料;數學、物理與化學考試今年暫不允許使用計算器。
課改實驗年級由各市統一組織命題考試的科目為:地理,生物。分值由各市自行確定。
非課改實驗年級畢業生全省統一考試科目仍為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和歷史、物理和化學共7個學科,其中政治和歷史合卷,物理和化學合卷。各考試科目的分值為:語文150分;數學150分;英語150分(其中聽力測試30分);政史150分;理化150分。思想政治與歷史仍實行開卷考試。
各市應全面推進初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和理、化、生實驗操作考試工作,有條件的城市市區應積極推行信息技術學科上機操作考查,並根據條件逐步擴大試點面。以分數呈現的考試或考查項目成績的,體育考試最高分值仍為30分,理科實驗操作考試最高分值15分。具體考試或考查的內容和辦法等由各市教育局根據《2006年安徽省課改實驗年級初中畢業學業考試綱要》等有關要求自行制定。
2、考試時間
2006年課改實驗年級考生和非課改實驗年級考生全省統一命題科目的考試時間是:6月24日至6月26日。具體日程安排如下:
6月24日上午8:30-11:00 語文
下午3:00-5:00 物理、化學
6月25日上午8:30-10:30 數學
下午3:00-5:00 思想品德和歷史(思想政治與歷史,歷史與社會)
6月26日上午8:30-10:30 英語
3、命題原則
2006年,課改實驗年級初中畢業學業考試的命題,將繼續體現初中畢業學業水平考試功能,兼顧高中階段教育招生選拔性要求的原則,依據各學科課程標准,在全面檢查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重視對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考查,反映課程標准中對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基本要求。
非課改實驗年級初中畢業升學考試命題仍然依據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或課程標准,同時吸收新課程標準的改革理念。在政治、歷史試卷中結合有關問題適當滲透對其它人文學科基礎知識的考查;在物理、化學試卷中結合有關問題適當滲透對其它自然學科基礎知識的考查。
各學科命題的具體原則和要求見安徽省教育科學研究所編印的《2006年安徽省課改實驗年級初中畢業學業考試綱要》和《2006年安徽省中考考試綱要》。
4、閱卷
考試試卷的閱卷工作仍由各市教育局組織,各級教研部門具體實施。各地應加強對本地中考閱卷工作的總結和試卷分析,在考試結束後一個月內向省教科所提交試卷分析報告及相關材料。
三、高中階段招生錄取辦法
(一)進一步加強中等職業教育招生工作
1、各市教育局應認真組織好五年制高職、中等職業學校的錄取工作,著力建立服務考生、方便中職學校的工作機制,切實打通普職招生調劑渠道,努力增加職業教育的招生量,促進普、職教育協調發展。
2、積極建立中職類學校招生的二次報名和補充錄取制度。凡是未被普通高中錄取而又填報了職業類志願的,應及時調給中等職業學校,絕對不允許截留。在尊重學生志願的前提下,各學校要加強宣傳,積極引導學生報考中職類學校。各中等職業學校應優先錄取參加今年中考的考生。
3、繼續堅持中職招生「五個放開」政策,進一步擴大中等職業學校招生的自主權,調動學校辦學積極性。鼓勵普通中專學校自主招生、免試招生,並允許中專學校在招生中根據自己辦學條件和社會需求及生源情況,上浮三年制中專招生計劃、自主調整中專招生專業或按專業大類招生。鼓勵中等職業學校聯合招生、合作辦學,尤其是要加強省屬中專與薄弱中職學校之間的聯合合作。允許中職資源薄弱、初中畢業升學率偏低的市,打破區域界限,有組織地與經濟發達市的中職學校開展合作,拓展初中畢業生升學就業渠道。年終中職招生目標的考核,將依據生源輸出地統計的數據核准。
4、五年制高職的錄取由省里統一確定最低控制線,各市應嚴格按控制線執行,凡低於控制線的考生,省招辦將不予辦理五年制高職新生錄取審批手續。各市應根據下達的五年制高職生源計劃,合理分配課改實驗年級和非課改年級招生數,向社會公布,並報省招辦備案。課改實驗年級考生考試成績用等級呈現的,各市錄取時應依據考生的原始分數和省招辦發布的最低控制線及本地招生指標,確定考生錄取的學業考試成績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成績的等級標准,從高到低錄取。
(二)進一步改革普通高中招生錄取辦法,拓寬錄取渠道。
1、繼續堅持將省市示範高中部分招生指標分解到各初中學校(含民辦初中學校),納入各地中招工作中,實行統一管理,分校錄取。2006年分解指標不得低於招生計劃的60%,具體分解因素和辦法由各市教育局制定。
2、積極改變以考試科目分數簡單相加作為唯一錄取依據的做法,進一步推進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2006年,各市必須在課改實驗年級畢業生中全面開展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按《安徽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2005年初中畢業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方案》的要求,把學業考試成績和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分別作為普通高中招生的主要依據和重要依據,把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在招生錄取時落到實處。
3、積極試行優秀初中畢業生和特長生保送或直升普通高中的制度。保送和直升比例應控制在普通高中招生計劃的5%以內,具體辦法由各市教育行政部門自行制定。優秀畢業生和特長生的保送或直升工作要尊重學生本人的意願,保證推薦辦法、過程、結果公平、公正、公開。推薦辦法和名單要張榜公布。
4、市、縣教育行政部門應統一管理民辦高中的招生計劃和錄取工作。可允許民辦高中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計劃作為調節性計劃,進行自主招生。民辦高中要有最低分數線,可在當地高中線下浮一定分數。民辦高中應在市、縣(區)批准規定的區域里招生,不得自行錄取無檔案考生。
中考政策性加分辦法,由各市教育局自行制定。
四、加強中考和中招工作的領導與管理
(一)各市教育行政部門要認真貫徹《教育部關於統籌管理高中階段教育學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教職成[2005]3號)精神,進一步加強對中考和中招工作的統一領導和統籌協調。要從本地實際出發,進一步理順高中階段教育學校招生管理體制,統籌管理招生工作。各市招生部門應在高中階段招生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組織高中階段教育學校的招生工作,各有關部門分工協作,根據中考改革政策要求,認真把好錄取關,確保在新課程理念下的中考改革穩步推進,確保2006年中考和中招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各市要根據本地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和學校辦學條件,在綜合分析生源及現有教育資源的基礎上,根據省教育廳2006年高中階段指導性招生計劃確定的總體目標,抓緊制定本市2006年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教育招生的具體計劃並分解到縣(市、區)。各市制定中等職業教育招生計劃必須把省屬中專學校及其它非本市中等職業學校在本市的招生指標一並納入,確保2006年高中階段招生目標的實現。
(三)要切實加強對中考和中招改革工作的宣傳,建立健全中考、中招宣傳機制,提高中考和中招工作的透明度,爭取多方理解和支持。要認真制定中考和中招方案尤其是課改實驗年級畢業學業考試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方案,要及時、全面向社會公布。要加大中職學校招生的宣傳力度,通過各種形式和渠道向每個考生和家長全面介紹中職學校的情況、招生計劃和就業情況,切實加強對初中畢業生的誠信教育和升學指導,進一步引導學生報考職業學校。
(四)各市要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完善考核激勵機制,把高中階段招生計劃完成情況列入對縣(市、區)教育工作年度考核;把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階段各類學校升學率作為考核各初中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評估指標。省教育廳繼續實行中招工作獎勵制度和通報批評制度。
(五)普通高中擇校生繼續嚴格執行「三限政策」(限人數、限分數、限錢數),各校招收的擇校生均不得突破本校招生計劃的30%。除此之外,各地一律不得允許同城范圍內的「借讀」。
(六)要加強管理,進一步規范考試和招生秩序。要建立健全中考組織管理制度和辦法,規范考試組織程序,狠抓考風考紀,堅決杜絕任何舞弊行為。中考考點和考場的設置要在各市統一領導下由各縣(市、區)具體落實。要積極創造條件,將考點和考場按相對集中的原則,逐步分散設置到鄉、鎮學校。課改實驗年級考生和非課改實驗年級考生應分設考場。
要進一步規范招生行為和招生市場,凈化招生環境,嚴禁強迫學生違背本人意願填寫志願,不得採取任何不正當的手段爭搶生源,杜絕違規招生。
各市教育局切實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公示制度、誠信制度、評估監控制度,保證中考中招工作的公開、公平、公正,保證初中畢業與高中階段招生制度改革的順利進行。
(七)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各初中學校的教學管理,規范辦學行為。學校不得違反規定提前結束初中畢業年級課程或擅自刪減非考試內容、亂編濫印各種形式的復習資料等;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學生參加中考、讓其提前畢業離校。各市、縣(區)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不得以任何形式按中考成績給地區、學校、教師和學生排名或公布名次。
H. 高中英語教育教學教科研等方面有什麼問題值得關注
一般來說,中學英語教育科研屬於微觀研究,其特點是研究的范圍小,能解決實際問題,具有較強的具體性、實踐性、靈活性和單一性。
(一)具體性
中學英語教育研究一般是將英語教育的理論和教育原理應用到特定的教育實際問題上作具體細致的研究。我們目前接觸的英語教學理論大多是從國外引進的,如語法翻譯法,結構主義語言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聽說法),直接法(用英語教英語,以訓練英語口語能力為主——二戰的產物:來自美國),交際教學法(意念/功能——目前的教材),第二語言習得論(語境、環境)。實際上,我們在英語教學中有意無意,或多或少地運用了上述的語言教學的理論。只不過我們沒有認真地挖掘這些理論,並用於指導我們的教學和教育科研。
比如說,現行的初中新教材非常強調培養學生運用英語——即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那麼,在課堂教學中(初一、初二、初三年紀)怎樣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呢?在課堂教學中怎樣設計交際教學活動,或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出現什麼問題?有一位教師研究了交際教學法的理論,發現此法強調師生雙邊的交互活動——交互活動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什麼樣的教學活動才能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通過教學實踐他認識到:貼近學生生活的內容是關鍵,教學中應該精心設計適合學生水平、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內容。通過思索、實踐、總結、理論升華,他寫成了論文《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英語運用能力》。
(二)實踐性
中學英語的教育科研往往是針對當前、當地教育教學和教改中的實際問題進行研究,研究成果又是直接運用到實踐,對教育教學起作用。如廣西師大著名的英語教育專家王才仁教授對如何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問題進行長期、深入的探討和研究,推出了「英語雙重活動教學法」,並在中南幾個省市推廣使用。(也許我們來賓縣的不少中學也實驗了這一教學方法)而根據已運用一方法的老師們反映:此法能加強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雙邊、雙向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趣味性,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使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教師的主導作用也得到充分的發揮,課堂教學效果突出,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也有了明顯的提高。
(三)靈活性
中學英語教育科研的課題隨機性較強,遇到什麼問題就可以研究什麼問題。例如,新的教學大綱強調在中學英語教學中融入文化教育,那麼,在有限的課時內,在鄉鎮中學十分缺乏相應的教學輔助材料及教學設施的條件下,如何進行英語文化教育,以實現新的英語教學大綱中提出的通過英語教育提高學生文化素養的目的?又如,當前普遍強調要開展素質教育,那麼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尤其是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有一位教師在深入學習、領會大綱的精神,總結本校英語教師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寫出了《素質教育觀下的基礎英語教育》一文,概括了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必須遵循的幾個原則,即,主體性、面向全體性、發展全面性、注重基礎性和著眼未來發展性,並描述了在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具體方法和措施。
I. 高中教育的性質和職能是什麼
高中教育的性質是通才教育,屬於基礎教育。
職能:
1、讓學生通過一種學習氛圍的長期熏陶來形成持久的學習興趣,變被動灌輸為主動探索,甚至使學生在個性專長方面盡早發掘出潛力,對高中學生將來做出合理的學業、職業規劃,找到自身的成長點非常關鍵。
2、素質教育不僅僅是多開幾節音樂、舞蹈課,更重要的還是如何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素質,因為學生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示範性高中師資力量相對較,應該承擔更多的開創性的教學研究工作。」
3、示範性高中的教師素質也應發揮輻射效應,這個示範不是攀比升學率、獲獎率,而是「為人師表」的一種展示。「做一名有教育理想追求、有積極的人生態度、有火熱的愛的教師,道德性與學術性並舉,應成為所有老師的職業理念。」
主要問題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廣,盡管對以塑造人性為核心還是以培養技能為核心的兩種教育目標的爭論尚難分難解,但是打破唯分數論的傳統學生評價標准已日漸成為共識。
然而讓人尷尬的是,從實踐看來,打著素質教育旗號仍走傳統路線的案例不在少數,分數、升學率還在繼續束縛老師、學生的身心。
對此,不少與會專家呼籲,首先學校應自覺認識現代多元化人才培養的需求和內涵,教育應對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而不是只追求三年的短期教育成果;
同時,要建立更有利的政策和輿論環境,比如對學校的評價也應多元化,把是否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是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否幫助學生提高創新能力和是否促進個人專長的發揮等作為評價學校的標准。
如今很多學生雖然學位拿得高,但大多是被教育一步步推到行業中去的,未必是自己的主動選擇,這也是現在我們國家很難出大師級科研精英的重要原因。
J. 高中學校組織教學方面存在哪些問題
沒有研究該操作由於20世紀90年代初的繼任教育行動研究,行動研究成為了小學和中學教育和科學「存在於學校教育科研八個問題」最常用的詞,幾乎每一位教師,進行每一所學校的設計研究,研究一個將被提到了他們使用的是行動研究的研究方法之一。事實上,行動研究破除了一定程度的教師在小學和中學的研究和神秘的心靈,讓大家注意到,專利研究,而不是一個專家,但可以「嫁」的中小學教師成為一個專業的開發工具。但在另一方面,我們也注意到,在一些學校,一些老師那裡,只要動作做行動研究成為一個借口,行動研究被替換,也沒有研究行動的現象也越來越明顯。
最近,我有機會見到了一些教育和研究成果的表現形式,仔細檢查表的設計問題,也發現有類似的問題。一些執行問題,只有工作的組織協調,人員調配和管理,制度建設和實施,努力學習的作用;;設計工作僅背景資料,工作流程分析,工作覆蓋面,努力學習,以追查某些主題有科成績,只有效益分析,工作經驗的積累,改善勞動條件,很難找到研究價值。所有這些通過實證研究仍然主導自己的行為,表現出缺乏科研意識。
研究應滿足三個要求:目標,過程和方法。教育研究也不例外。如果我們的所謂的研究,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研究目標點,還沒有研究實施過程中不使用正確的研究方法將不會成為學習。這本來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但不幸的是,一些研究從設計成果已經忽略了這個常識。
行動和研究結合起來。研究和行動起來。是小學和中學教育科研的基本立場應該堅持。持續不斷地進行,以反映在行動上,而這些過程的反思,提出的方法,反射,提高行為的有效性體現動作擺脫經營自己的老習慣,自覺地在研究行動的基礎和前提,而的研究和行動緊密結合起來,研究擺脫其原始狀態無效的執行情況;!這樣的研究是中小學教育的研究機構應該是沒有結果的研究
如果從上世紀80年代初算起,那麼,小學和中學教育,科研,到目前為止已經有20年的歷史。在此期間,學校教育科研,提高實踐承擔學校,解決學校的問題,增強責任學校的水平,不少研究項目確實起到了這樣的作用。同時,我們還應該注意的是,有大量的學校和科研解決質量的實際問題,是不相稱的。項目成立以來,該基金已投資,但結果並沒有真正反映出來。教育科研的一些學校仍處於「塑膠花」的狀態。
在這里談論學校教育科研,並不是指是否出版科學著作,無論是編寫的結果集。事實上,很多學校一段時間的調研後,總是能想出一個像模像樣的,由細正規出版社的作品。但也僅限於本研究?科研理念的物化----書反映的內容並沒有真正體現在學校日常生活,但在符號的語言反映了它的結局。這樣的學校的研究,當研究項目是直接寫這樣或那樣的著作,而不一定是真的想改變學校的做法。
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對科學概念,研究和組織方面的原因的原因有很多方面,都是有原因的方面的研究方式呈現,現有的科學評價機制的原因。現在來看,如何評價科研課題的成果,已經成為一個需要很高的關注度。如果現有狀態繼續,雖然學校申請科研計劃將持續一段時間,但隨著逐漸發現研究學校不直接與學校生活的改善相關,那麼,不僅是研究計劃將減少,而且還用於研究的態度會產生變化,即,從接納拒絕。這個問題值得深思!
春華秋實,如果在過去20年所有的學校沒有轉化匯集的研究將是一個天文數字,真正稱得上是汗牛充棟。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缺乏我們現有的研究,在實際教學中的運用缺乏的改造。有些學校是一個大問題,一個教育思想的校長。一旦總統的變化,會改弦更張,選擇一個新的話題,因為他們的「成就」的研究項目在他任職期間,原研只會是文本的結果。
面對現在很多學校學校科研和難點問題。重點研究,有收獲,但不能轉化為實際的教學,科研也失去了它應有的意義和價值。
科研成果轉化不僅應該考慮之前什麼科學研究科研項目開頭的未來,你需要有一個全面的設計和安排形成的。在學校層面要考慮的科研成果轉化或沒有幫助的研究項目成員的組成,研究是否將有助於塑造後期實施過程的研究和更多的教師的轉型涉及理解等話題的相關情況。什麼是區域組織層面考慮的研究項目在他們的學校,可在該前提下廣泛的推廣,普及和應用程序中使用的結果,與在達到目的的推廣應用形式。在轉換機制,以考慮是否需要設立或支持有關機構,以促進區域教學和科研人員成果的轉化,教育研究人員需要建立什麼樣的學校接觸,使所獲得的結果的主題煉油與銷售,等等。
學校教育科研,研究的目的是,所有的應用程序。一個簡單的事實今天重申,有必要以適用為前提去研究,去點,採取避難。可在項目依賴於它的應用價值所在的主題。待評估標准,看是否改進實際工作。不能只是遠離學校與所謂的「創新」為項目基礎上的實際狀態。只有幾本書被接受出版作為一門學科的基礎。
有中國的定性和定量審查不上學二十多年的研究和開發過程中一般遵循的軌跡可以看出:在20世紀80年代強調定量研究,各種教育研究冠「實驗「之名,一時間,似乎沒有實驗,沒有統計的措施,它不能稱之為教育研究,20世紀90年代提出了行動研究的旗幟,研究的身份不再是高貴的,研究成為一個共享的行為,但研究也是在這個時期是單身,縮小;突出敘事研究進入21世紀,關注教育事件的敘述,定性研究方法的具體情況來頂替量化成為「學習的學校」,一個優秀的性能是目前它是很難找到找到一個定量研究。
通過該課程的西方教育研究似乎是我們的小學和中學教育科研在上演,但時機是在我們的後台,他們有不小的差異。周五,20世紀六十年代初,西方偏重於定量研究,教育統計測量實驗心理學的研究是非常大的,在定量方法廣泛用於研究和教育教學再一個突出的地方,20世紀50-60 80年代,強調的是質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都深刻地認識到教育的遠遠超出了自然科學研究範式扣除定量解釋和說明的意義是很難工作到教育,定性依次進入研究的主要方向;自20世紀80年代,西方逐步走向教育研究定性和兩個完全不同的現象定量一體化正在逐漸淘汰。
我們的教育研究似乎在不經意間重復西方教育研究的演進在某些方面,但不完全是這樣。例如,本研究的目的是不同的,研究的一個不同的對象,研究的不同方面,將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但這一基本事實,但大家忽略了!這確實是一個值得認真探究的問題。
和西方研究者不同,因為在文化傳統差異的教育場景,成長經歷,我們缺乏一個明確的重點在意識和激情方法的研究方法,因此並沒有形成一個壁壘森嚴的定性研究團體,如他們和定量的研究小組,辯論,兩者之間也出了問題。這種情況下,我們可能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融合這兩個方面。沒有明確自己的立場,它缺乏深入的分析獨樹一幟,融合分析的基礎上,也變得困難。話雖這么說,在整合的定性和定量的時代迎來,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煉油近年沒有敘事的敘事教育一直是我們廣泛的研究方法和關注的表達文體形式,它是行動研究的旗幟更緊密地研究教育與學校教師之間的關系下。許多依靠敘事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教育敘事自身的專業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手段。然而,幾年後,我們越來越多地面臨著尷尬的新局面:敘事達到了汗牛充棟的地步,但是沒有按照教學跳躍的智慧,各種教育敘事並沒有帶來理性思考教育的升華,敘事是唯一敘事。
耙教師寫關於教育敘事,不難發現,內容日益趨同,越來越多的單一主題,越來越多的相似甚至主題。敘事並沒有帶來預期的變化,不論教師理論家專業成長,它未能產生預期的作用。
敘述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我們希望老師能夠幫助自己的敘事實踐行為進行梳理,敘述自己的教學經驗,改進自己的教育智慧,是不斷變化的角色和學生發展的新時代的要求,目前發生;專業幫助研究人員更好地敘述認識到,教育和教學實踐,不斷從營養學的實踐學習,使理論不再是一堆空洞的道德說教和行話,達到改變教學形態。現在看來,這些目標尚未實現。我們心太急,不是嗎?真正的智慧是需要時間的積累和檢驗長期實踐。不排除這樣的理由,但也有一個原因不能忽視,那就是敘事本身就是一個問題。
沒有指導理論,敘事,但敘事,是唯一的教育活動圍繞忠實地反映它,就會改變自己的寫作技巧,敘事形式會有所調整,但仍走不出事件本身的局限性,不走個人經驗的狹小空間。合作沒有其他方式,敘事只能反映教育現象的某一方面,我們不能完全理解的現象本身,而不能真正「看透現象的本質」的研究目的。
走出敘事研究的困難簡單的重復,同時提高了敘事模式需要加強參與理論,無論是理論作為一個重要的參考和依據的敘述。關閉敘事理論升華,提取智慧重要的一點。教育「的敘述後時代」,它應該是多種研究方法和敘事「蘋果和桔子」來添加其他成分文體的合成,使教育研究不再是白開水沒有味道相同的行為,沒有行為在學校的做法是「雞肋」,但真正成為一名助理教師成長,保障學校的發展!
有沒有相關的主題
問題和困難的問題,應該說是比較簡單的。第一個問題,在此基礎上,通過對「事實」,「應該」,「可能」,「可能」的思想形成的研究。這是思維的所有主題形成的基本路線。事實----學校發展或教學中如何實踐的現象,事實上,國家是;應----從整個國家的角度應該以實際的學校,它是從這個角度看就會發現,學校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可能----改進學校選擇哪條路徑實際上學校已制定或優先考慮教育的具體問題,並教導如何做一個分類,這將是在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時序;可行----從實際資源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可能是研究,研究它已經支持還有什麼需要找的基礎上學校,這樣的支持才能真正得到,等等。這種分析往往產生的受試者開始的一個結果。
不幸的是,許多小學和中學教育和科學研究,包括研究的專業人士,並沒有真正做到這一點。立項評審過程中,論文建議書評估,我們常常是由一些簡單的問題困惑:什麼是最終要解決的問題;文獻雄辯,可行性報告結構完整,到底要說明什麼,問題是什麼受主要問題的解決?該研究在何種程度上可以解決之後。
研究或論文寫作,研究人員總是需要有一個明顯的感覺:本研究是解決該問題展開。什麼樣的研究應重點方向。研究可以提供什麼樣的幫助,以解決這個問題。沒問題,或者說,問題不集中,研究的價值和作用也將大大減少,不僅會導致研究實施過程中不同的方向,線索不明,但研究結果不能令人信服。
實施素質教育,促進,給中小學課程改革的實踐提出了許多挑戰,但也催生了一系列的問題需要克服。在整個小學和中學教育科研在這些問題上應該開始注意理清問題,分析問題,然後從自己的現實,將其轉化為研究。研究形成後,它並不意味著你可以忽略眼前,突然的問題,研究人員仍然可以關注這些問題,想想他們是否可以包含在問題的范圍之內一直是未來的研究方向的課題在相同時間思考和解決可能形成。
有沒有劃分的學校
「學校」是在中國使用的詞,或者90年代初的事情。我是在一篇題為「世紀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中提出,學校是對基礎教育發展的一個大趨勢,這將是21世紀一個顯著的變化將是值得關注的。十年後,確實是廣大中小學校本教師的身份,教育管理也認為中國的改革和校本小學和中學事件的發展。不過。如果你仔細分析各中小學為主,並以學校為基礎,有些一致,一些不那麼當前的行為。教育科研存在類似的現象。基礎的研究,以研究為基礎,以學校為基礎的校本培訓研究,雖然這些概念是指不同的含義。但他們強調蘊涵的學校。
學校,三件事情應該是緊密相連的理解:去學校。在學校里,學校為基礎的。三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可以被稱為校本活動應側重於學校的做法,解決了學校的實際問題的改善,學校的教育水平,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夠調用校本活動,解決問題應該是學校管理者和教師的主體,解決問題的過程,主要體現在學校的場景是,能夠調用校本活動時,應注意充分認識並挖掘存在於學校各方面資源,這些資源將被改造從顯著潛在的狀態,真正從學校實際的狀態。如果我們同意這種觀點,並以評估是否當前學校教育科研活動,它可能會發現,教育研究的一些學校也只限於處級,並沒有達到校本水平。
這是老師的一個部門,老師是每個人的研究,每位老師也是合適的研究課題,他們可以從自己的教學情況發現問題,搞自己的研究,同時也沒有一定是正確的,以自己的研究在學校發展,學校的擴建,分享智慧和經驗。在這些學校不提倡基於研究或教師的大部分性能,在這項研究中老師進行的研究為基礎,自學。即使是在倡導和推行校本研究或研究為基礎的學校,雖然有些有形態為主,但研究仍是個別教師的真實,有教師之間沒有合作。沒有老師和學校通過推動形成智力水平教育研究的改革和發展。仍然不能稱之為學校。
這是校本老師的基礎。在一所學校,教師在本研究涉及面廣,參與人數在研究和更多的教師,從事校本研會方便很多。學校行政人員或教育科研的組織者,學校應充分認識的情況下研究的分工,要考慮如何在過去這些資源融入學校為基礎的研究,而在同一時間推動學校基礎,也是為了保護教師的積極性在這項研究中,留下的劃分,學校也難以為繼之後。有沒有分析
元素分析元素分析,元研究,元評價等,根據現有的分析,研究,評價研究,這是超越了具體的分析,研究,評價水平,俯瞰監測和分析,如適當性,合理性,使研究更加堅實的基礎。小學和中學教育和科研方面積累了大量的材料分析。大量的研究成果的出現。但是,元素分析或薈萃缺乏系統的研究,由此帶來的後果仍有許多問題做重復的研究,在研究活動進行了研究,大的所謂的簡單循環的水平,效果低。
元分析的角度來看,首先在每個研究落實。它應該有。喜歡思考教育需要滲透到教學相同的全過程。元素分析也需要反映在教育和科研方面的准備。在選題,分析方法,產生的問題是主體的合理的表示是適當的,符合關鍵詞的通用邏輯規范的定義;在方案設計,分析程序的結構是否齊全,是否接觸的部件緊密地如何方案實施等的可能性;實施過程中的問題,來分析所獲取的信息是否完整,是否有執行不力或錯誤的,參與執行學習的影響等研究人員,當結果出現在主題為分析對象的結果,其實就是從主體,是怎麼形成的過程的結果符合的研究和分析工具的一般要求,如選擇的恰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的結果。在這種分析中,有可能進一步提高研究水平。
學校教育的研究和發展至今,積累了非常豐富的數據結果,這些數據較為系統的薈萃分析被認為是必要的。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形成一個有效的元分析工具,甚至意識甚至很少元分析,這是學校研究的原因之一,教育質量不高。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既需要工作從業者和理論家需要帶領,因為元素分析技術是一個比較困難的一套技術,沒有專門的學習和研究,是很難真正掌握和靈活運用。我們期待著引進教育理論家,因為它是行動研究,敘事研究,充滿激情地介紹了元素分析技術,實用的教育和科研中去,讓元素分析作為學校教育科研的新工具,以提高學校教育科研的安全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