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學本教育的學本教育的課堂教學模式
學本教育的內涵、特點、理論淵源、發展性和前沿性等,決定它的教學實踐模式必然要超越40分鍾小課堂的局限,而呈現為一種以課堂教學為核心的大課堂教學模式,教學原則為「課前自學、課堂釋疑、當堂練評」。當前,這種尚在探索實驗中的大課堂教學模式基本環節包括:課前自學、課堂教學和課後拓新三部分。其中課堂教學環節又包括:課前導入、自學引饋、探究釋疑和當堂練評等四部分,其中第一個環節是輔助環節,後面三個環節是學本教育課堂教學的核心環節。具體流程圖如下:
課前自學———————————(課堂教學)———————————課後拓新
↓ ↓ ↓
前置引學——(課前導入——自學引饋——探究釋疑——當堂練評)——課後固強
課前自學又可稱為前置引學,主要目的就是要把原來放在課堂上學習的內容,提前於課堂教學之前,進行前置性自學。課前自學一般需要在課堂自學中逐漸養成,並由低年級往高年級逐漸深化,因此,進行這種前置性學習,教師要進行必要的引導,不僅要准確地、明確地揭示課前自學的目標,還要指導學生自學,教給學生必須的自學方法,使學生明確自學的目標和要求,總之一句話:要讓學生會學,並能基本掌握前置自學的知識和技能要點。如果出現課前自學確有困難或不能達到如期效果的情況,還要注意調控好課前自學與課堂自學的關系,切實提高前置引學的實效性。因此,在「課前自學」過程中,教師還要通過一定的措施,不斷鼓勵和促進學生有效完成自學任務。
課後拓新也可稱之為課後固強,主要是指在課後要對課堂所學的知識進行及時的拓展創新和鞏固強化。溫故而知新,學而時習之,這是科學學習的起碼要求,也是尊重學生生命本體及其心理認識發展水平的基本要求。
學本教育的教學雖然是大課堂教學模式,但核心仍在課堂。因此,其課堂教學環節的構成必然要突出體現學本教育的基本內涵和特點。
課前導入:這是輔助環節。一般的課堂教學都有,通常只用很短的時間去完成。
自學引饋:即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學並把自學的信息進行反饋。自學引饋首先是引導,然後才是反饋,二者緊密聯系,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之所以把引導放在第一位,突出教師引導,就是要求教師不能聽任學生隨意、自由地反饋自學信息,而要運用教學目標來引領學生自學信息的反饋,進而在教學目標與學生反饋的自學信息的差異之間,尋找和生成課堂探究釋疑目標。
探究釋疑:在教師的引導下,對在自學引饋環節中生成的學習疑點進行自主探究,解釋消除疑問。在這個環節,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探究釋疑,教師要注意做到「雙突」「三明」。所謂「雙突」,就是既要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又要突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所謂「三明」:一是明確探究釋疑的內容。探究釋疑的內容應該是學生自學後還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學中暴露出來的主要的傾向性的疑難問題,對學生通過自學已掌握的,盡量不教。二是明確探究釋疑的方式。要注意師教生與生教生的有機結合,盡量是生教生,會的學生教不會的,教師主要是評定對不對,完整不完整,對「不對」或「不完整」的教師要幫助更正或補充。三是明確探究釋疑的要求。要不折不扣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不能就題講題,只講答案,而要探究出規律,讓學生知其所以然,還要提醒學生預防運用中可能出現的毛病,從理論到實踐為學生架起一座橋梁,以免學生走彎路。
當堂練評:指當堂練,當堂評。教師要保證練和評的時間在25分鍾左右,不得少於20分鍾。這一點,洋思中學蔡林森校長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模式里,強調的是「當堂訓練」,即「當堂練」。而我們除此之外,還要強調「當堂評」,即當堂評價、評講或評改。所謂「當堂練」,就是要讓學生當堂就能夠迅速、有效、有時間保障地進入到實踐中,把剛剛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訓練的內容就重在應用剛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教師不輔導,學生不請教,猶如「實彈演習」。「當堂練」之後,我們馬上進行「當堂評」,評的形式包括評價、評講或評改等,可以是教師評,也可以是學生互評,如果練習是學生用作業本的形式做的,還可以讓學生互相評改,或者先由教師評小組中的一個學生,再由這個學生評小組中的其他學生,輻射開來。這樣的教學,將特別有利於教師面向全體學生,有效掌控後進生,有效檢測課堂教學的效果,有效減輕學生過重的課外作業負擔, 並有效加強課外作業的針對性,切實提高課外作業效果。
⑵ 如何在課堂教學及課後開展小專題探究式教學
有效教學只是我們對教學的基本要求,優質教學才是我們教師應該追求的目標。優質教學應該具備以下基本特徵:深刻、獨到、廣博、啟發、機智、絕招。 下面結合我的教學實際,談一談從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的做法和體會: 首先,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再加工,有創造地設計教學過程,也就是提倡「用教材教」。 1.認真鑽研教材是創造性地「用教材」的基礎和前提。新教材是課改理念的文本體現,是一個載體,需要我們去認真研讀、感悟、領會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分析教材所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學生活動的科學內涵,才能體會新教材中蘊含的教學理念,也才能備出高質量的課。 在教學中我們不是把教材看懂,而是看穿、看透,從而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內涵。一句成語說得好,深入淺出。教師把教材鑽得深,悟出來的道理就透徹,這樣講起課來就簡單,也即能夠講在點子上。正所謂「一語破的,一語解惑,一語啟智,一語激情」。 2.創造性地「用教材」講究把教材用好、用活、用實。用好,就是基於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於教材,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或根據教學的需要,或針對教材中的一些不足之處,對教材進行改進和補充,使之更好地為教學、為學生服務。用活,體現在解放思想、勇於創新,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創造」。用實,就是使教材更加切合本地實際和學生的實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學得主動、扎實,富有成效。 3.創造性地「用教材」並不是無視教材或縱橫無度地「創新」和「開發」,使簡單問題復雜化。教師要以客觀、嚴謹的態度去審視新教材,實踐新教材,促進教材的建設和發展。能夠於平凡中見新奇,發人之所未發,見人之所未見。這樣,我們的課堂才能如同一首詩、一幅畫、一段旋律、一項發明,是獨一無二的創造,學生聽這樣的課就像是在獨享一片風景。獨創性是思維最寶貴的品質,任何新見解、新觀點、新理論、新方法都是獨創性思維的產物,教師的創造性教學源於教師的獨創性思維。 其次,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達到優質教學目的,教師必須更新教學觀念,從課堂改革入手,形成有利於學生學會學習的教學行為。 1.教學觀念的轉變是關鍵。現代教學觀認為,教育的真正含義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由傳統的重教輕學轉向以學論教是現代教學觀的核心。這就要求我們更新教學觀念,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做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引導者和促進者。 2.教學方式的轉變是根本。教師的教學方式應當服務於學生的學習方式,必須以學生的學習為主線,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運用開放式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互動式教學法等新的教學方法,給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提供「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間和時間,使教學過程與學習過程相統一,使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體現學生學會學習的一般過程。 3.關注學生學習過程,重視學法指導是核心。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掌握學習的一般方法,還要從各學科的特點出發,指導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和策略。例如,如何從學科的角度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如何理解和轉化問題使它變成更易於解決的形式,如何收集、判斷、選擇和利用信息,如何與他人合作交流,如何面對學習中的困難等等。通過教師的引導、指導和長期潛移默化的熏陶,可以使學生逐步養成「科學地思維」的習慣,養成勤奮刻苦,求實創新的精神。 再者,課堂教學中實施及時、適度、多樣的評價,這樣既能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評價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適時調整教學過程。 1.課堂教學中,教師每時每刻都在通過語言,手勢、表情、神態等對學生進行評價。新課程評價改革的方向是多角度地評價、觀察和接納學生,尋找和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發現並發展學生的潛能。教學中教師要為不同的學生提供不同的展示自己的機會,並及時地、有針對性地做出恰當評價,使學生體驗成功,建立自信。尤其在學生的智慧火花閃現時,更應給予充分的肯定。 2. 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不僅要注重結果,更要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關注學生的參與度,合作交流的意識與情感、態度的發展。 3. 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對他人評價。通過自我評價,能夠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重要的是自我評價能夠促進學生對學習進行反思,培養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成長的能力。而對他人的評價過程也是學習和交流的過程,學生能從中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更全面地認識自我。 4. 激勵性評價要注意「度」。激勵不在於一味地表揚和「藏拙」。太多的表揚和超值的嘉獎不利於學生的自我評價,長期下去,學生也許會迷失了自我。要注意善待學生的錯誤,教師要善於發現其可取之處給予鼓勵,不可損傷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同時通過教師或學生的交流指出其不足,不要為表揚而表揚,以免遷就錯誤而產生誤導。 另外,從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教師還必須有廣博的知識。有人曾說過:教師所知道的東西,就應當比他在課堂上要講的東西多十倍,以便能夠應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課堂上,能從大量的事實中選出最重要的來講。的確,教師不僅應該是他那一門學科領域的專家,也應是博覽群書的飽學之士。五洲四海,古今中外,都應該有所跋涉,努力開拓知識面,深挖知識層,縱要深,像丁字形;橫要寬,如寶塔狀;縱橫結合,雙向並建,儲學積寶。這樣才有可能口含靈珠,游刃有餘,從而給學生帶來一路春風,使其如同進入一個遼闊、純凈甚至可以嗅到芬芳的知識王國,令學生流連忘返,全身心的陶醉。這樣的課堂教學活動才是教師在汲取人類文明史的豐富營養後,厚積薄發出來的藝術「精品」。 我們期待著我們的教學從有效走向優質,所有的課堂都能見解深刻、獨具慧眼、旁徵博引、循循善誘、充滿智慧、精益求精,也期待著優質教學為教師提供更廣闊的舞台,使我們的教師從一般教師走向優秀教師,從普通教師走向教學名師,從經驗型教師走向專家型教師。任何課程改革、教學改革都是對優秀教師、教學名師、專家型教師的呼喚! 只有不斷創新,教師才能不斷求新、求進,不斷進行自我揚棄,從而不斷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不斷實驗和探索,提升教學藝術、提高教學效率。希望我今後的課堂教學:見解深刻、獨具慧眼、旁徵博引、循循善誘、充滿智慧、精益求精,讓學生充滿夢想和希望。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過程,應營造一個寬松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教與學必須有一個和諧課堂步驟,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步驟來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達到有效教學,創設情境,形成問題,使學生願學。這樣能對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迅速喚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⑶ 如何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構建學本式成長課堂材料
採取「三分」思維,精心謀劃推進方略。卓越課堂行動的方略,決定了行動的速度、精度和效度。沙坪壩區採取分項、分步、分層思維,有計劃、有實施、有評估地推進全區「學本式」卓越課堂行動。
⑷ 什麼是學本課堂
學本課堂是來指以學生為本的課堂。自
「學本教育」是隨著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發展而形成的創新理念。「學本教育」的概念、內涵、特點、發展性、前沿性以及「學本教育」獨特的課堂教學模式均表明:「學本教育」是中國當前最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
以學生為本,意味著必須尊重學生的生命本體,將學生作為生命中的人,身心發展中的人,個性發展中的「人」來對待,總之一句話,要將學生當作學生看待,要了解學生特有的心理,尊重學生特有的個性,提供適合於學生的教育,幫助學生充分發揮其生命潛能。
(4)學本課堂教學專題會擴展閱讀
學本課堂突出學生就是要突出尊重學生的生命本體,尊重教育科學,特別是要尊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規律。在這樣的基礎上,突出學生就可以具體化為,要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要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改變過去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
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要像生本教育「規定每堂課老師講話時間不超過十分鍾」一樣,通過硬性手段保障把更多時間交給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上台發言、交流體會、自主學習。
⑸ 英語學本課堂教學中如何開展有效討論
近年來,全國各地掀起了課改的浪潮,教學模式百花齊放,課堂上學生主體性的發揮越來越受重視,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成了課堂中真正的主人,改變了以前的滿堂灌、注入式的教學。總之,不管是哪一種教學模式,課堂上都離不開學生的討論。課堂討論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對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方面有著重要價值和積極作用。然而,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很多課堂討論出現一種畸形:流於形式,貌似熱鬧,但沒有實際效果,完全是為了調節課堂氣氛,為討論而討論。為此,要使討論成為課堂教學的一種有效途徑,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不斷探索與研究。
那麼怎樣才能有效地組織課堂討論呢?
一、教師必須深專教材、課標,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
對教學內容的研究教師應領先於學生,深刻於學生,並在參與交流中豐富、提升自己的見解和完善自己的教法。才能理性地組織課堂討論,在這樣的基礎上,討論才能出成果,出新意。
二、教師要用心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努力創設和諧的環境。沒有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就沒有輕松、活潑、愉快的課堂氣氛;沒有輕松、活潑、愉快的課堂氣氛就不能順利開展課堂討論。因此,營造良好的討論環境有賴於教師改變專制的教學作風,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課堂討論應讓學生處於一個比較寬松、自由的環境,這樣才有利於學生交流,有利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揚民主是激勵學生主動參與的關鍵。在討論中,教師應鼓勵學生把自己的觀點、想法告訴其他同學,並傾聽其他同學的意見,做到加強交流,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發言,對於正在討論之中暫時還不明白的問題,不宜太早挑明,特別對差生要多為他們提供發言機會,讓課堂人人都動口、動腦,全員參與,這樣的討論才富有生機。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觀點,善於發現和挖掘學生觀點中的閃光點,多運用鼓勵性的語言,從而使學生在課堂中敢於發言,樂於討論。
三、精心設計討論議題
課堂討論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要善問、巧問,精心設計討論議題,討論的議題必須富有知識結構和思維內涵,而且難易適中。討論題的設計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來考慮:
1、從學生的認知方面考慮
要使課堂討論能夠展開,教師要善於尋找疑點,巧設問題,使學生形成認知沖突。特別是那些學生認識一時模糊的問題,非唯一答案的問題,學生有意見分歧有爭議的問題,都是容易使學生展開討論的議題。
2、從學生情感因素考慮
學生的認知過程必然有情感伴隨,只有以情為動力,以知為依託,做到情理交融,互相促成,才能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和諧發展。所以設計問題時即要切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又要積極有效地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情趣,激發學生的內部動機,使課堂討論能在充滿情趣而熱烈的氣氛中進行。
3、從議題質量方面考慮
教師在設計課堂討論時,應精心安排,有所舍取,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簡單易行,一目瞭然的不安排;高深莫測,令人望而生畏,無從下手的不安排。把討論放在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放在學生易混淆處;難度要適宜,要放在學生思維的敏感區,使學生經過課堂討論後都有所收獲,有所發展。所以把握議題的難易程度應該以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識水平為依據,提出的問題應該略高於全班的中等平均水平,難度太高會導致多數學生坐冷板凳;難度太低,學生對答如流,無須作深層的思考,這樣的討論就沒有價值了。在設計問題時教師應考慮到以下幾個方面:問題是否適宜、目標是否適當?
問題是否充分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問題是否具有明確的指向性和一定的開放性?是否有利於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否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的興趣?是否有利於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四、及時抓住討論時機
教學中除了按計劃有目的地安排課堂討論之外,常常還要根據上課的進展需要組織討論,常言道:「機不可失,時不在來」,關鍵是抓住機遇。學生在課堂上能大膽質疑,是主體精神的充分體現。當學生主動提出有探討價值的問題時,教師一定要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抓住時機,適時開展討論。
五、討論之前必須有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
這看起來好像浪費了一點時間,然而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還為後面的討論節省了時間。如果學生還沒有思路就去討論會浪費大量的時間,討論中你一句我一句還會干擾學生的思維。學習是學生內心的感受過程,學生解決一個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要經過較為復雜的思維過程才能完成,沒有充裕時間的獨立思考,只能是蜻蜓點水,浮光掠影,有時還會產生「牛頭不對馬嘴」的觀點,課堂討論收效甚微。有鑒於此,教師在提出問題後,首先要給學生一個「緩沖」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進行深入的獨立思考,一旦學生經過了自己醞釀和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才能有話可說,有觀點可講,討論時才會深入,才會有
⑹ 學本式課堂教學模式之教師如何備課
學本式教學模式就是課堂上關注學習的主體,引導學習者主動參與課堂活動,通過專自主探究,合作等屬方式主動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年齡特點,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各類學習活動,避免教師一言堂,讓學生在做中學。
⑺ 小學語文生本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有哪些
一、二年級課堂教學生本環節
一、趣味導課 質疑課題 引入初學
這一環節主要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引導學生對課文產生濃厚的、主動探索的慾望,並初步了解課題涉及的內容。注意此環節不易占時太多。
二、整體感知 了解學情 以學導教
此環節的設計,是為了引導學生學會自學,初步掌握一些直觀、簡單的自學方法,進行最高效益的自學,幫助老師及時有效的進行檢查,掌握學情,以學導教。
1、范讀課文,整體感知。
2、明確自學要求
3、檢查自學,肯定鼓勵
(1)認讀字的檢查
多種形式識字認讀。
(2)檢查課文朗讀,指導讀准、讀流利。
(3)二年級可以訓練針對課題初步質疑的意識與能力。可以是對一個字、一個詞的質疑,使學生學會初步質疑,集體解惑。
三、精讀課文 評鑒領悟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學習探究、理解課文內容,練習有一定語氣的朗讀課文。課文的學習探究主要通過運用情境幫學法、朗讀感悟法,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理解體會課文內容,適當採用問題導讀法來深入理解。
密切關注學生的閱讀、詞語的理解、合作探究式學習、提問、關注想像。
四、總結全文 延伸拓展
1、回歸全文,朗讀課文
2、思維、閱讀拓展
五、積累內化 指導背誦、復述
六、自主識字 指導書寫
程序:我來記(要體現認記生字的方法,引導學生用喜歡的方式記住生字);我來組詞(擴詞訓練,鼓勵向課外延伸,與生活結合);我來描(教師在田字格示範,學生書空,然後描紅);我來寫(本上書寫、組詞)。
說明:以上六步可以作為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一二三四)主要理解課文內容、培養語感;第二課時(五六)主要積累語言、學習生字詞。
三 —六年級課堂教學生本環節
一、交流預習,整體把握,以學定教
這部分主要解決「課文寫了什麼」,涉及對文章內容及字、詞、句的理解。
1、交流預習,了解學習重、難點。
2、梳理問題,明確目標,以學定教。
二、讀書感悟,自主探究,平等對話
這部分主要解決「課文為什麼這樣寫」,涉及對上面問題的理解和深化,分析要結合課文特點進行。
1、潛心讀書,用心感悟,自主學習。
2、多維活動,合作探究。
3、平等交流,展開對話。
4、上鉤下聯,帶動全篇,再次質疑,深化認識。
三、重點閱讀,領悟表達,從讀到寫
這部分主要解決「課文是怎麼寫的」,涉及文章的思路、寫作手法、表現手法等方面,既要從文章整體進行關照,又要從細節、局部進行探究。
1、回顧內容,領悟表達方法。
2、積累語言,展示情感。
四、拓展閱讀,豐富認識,發展能力。
要有坡度的推進學案引領,擴大閱讀,一篇引入,多篇跟進,一篇帶多篇帶一本書的多種閱讀方式。大力提倡使用「主題學習叢書」,開展「主題學習」實驗。
說明:1、以上四步可以作為兩課時,第一課時(一二)主要處理內容(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容);第二課時(三四)主要處理形式(從思想內容到語言文字)。
2、 三——六年級的教學,都要重視字詞教學,一定要讓學生會認會寫生字,要體現出年級段的訓練重點,做到課堂教學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的要求。
3、學案式預習可根據實際情況作出調整,靈活操作。
4、多維活動,合作探究的學習形式應視學情而定,力求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