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教學樓50年代

教學樓50年代

發布時間:2021-02-24 07:04:16

⑴ 廈門大學教學樓

1 群賢樓群,是嘉庚校主建校時候的
2 建南樓群,是嘉庚女婿李光前先生捐贈的。

建南樓群系20世紀50年代初,由陳嘉庚先生的女婿李光前先生捐資、陳嘉庚先生督造的,包括建南大會堂、成義樓、成智樓、南安樓、南光樓五幢大樓,曾是廈大頗具風格的標志性建築群。李光前先生的哲嗣主持的新加坡李氏基金會念其年久失修,遂於1994年開始陸續捐獻1630多萬元巨資,予以全面翻修,2001年我校80周年校慶期間舉行了翻修竣工典禮,昔日雄偉壯麗的建南樓群重新屹立在廈大上弦場上。
3 逸夫樓,也就是國際會議中心之一,是由香港的劭逸夫先生資助。
逸夫樓即「廈門大學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大樓,位於芙蓉湖西北面,由香港著名實業家邵逸夫先生捐款500萬港元興建。該樓於1991年3月建成,共7層,建築面積6500平方米,主樓設客房,另設會議室、門廳、餐廳等配套設備。它既是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又是一座多功能的高級賓館,對於改善學校接待條件,加強國內外學術交流起了重要作用。
4 明培體育館
明培體育館位於囊螢樓前面演武場西邊,是旅菲華僑、我校海外函授學院1957年入學的學生佘明培校友及其夫人施淑好女士,捐獻人民幣210萬元(一說30萬美元,又說外匯人民幣100萬元)建造的正規化體育館。1986年4月破土奠基,1990年4月落成,共3層,建築面積4700多平方米,屋頂採用進口鋁鋅鋼板,設計新穎,造型美觀;館內設有一個籃球場,2000個座位的看台,可作為各種體育訓練和比賽之用。該館的興建,為我校開展體育活動增添了良好的設施。
5 華僑之家。
華僑之家」樓系菲律賓校友庄中堅先生、陳卿卿女士,以其父輩名義捐款外匯人民幣10萬元建造,1984年10月落成,建築面積300平方米,設會議廳,兼設套房,是我校僑聯的辦公地點,也是歸僑教職工的活動場所。
6 電鏡樓。
電鏡樓即電子顯微鏡實驗樓,是香港著名愛國人士桂華山先生捐資興建的。1982年6月,桂華山先生聞我校已接受聯合國有關機構贈予的兩部電子顯微鏡,尚需建造電鏡實驗樓,乃慨然捐贈港幣100萬元,興建此樓。電鏡樓於1983年開工,1984年竣工,建築面積1021平方米,現做生命科學學院實驗室用房。
7 西校門。
西校門建在廈大舊主樓群賢樓群西邊,由台胞、我校名譽校友張子露先生捐贈10萬美元建造,1991年3月落成。西校門高7.4米,長25米,建築面積120平方米。採用花崗石材,以左右延伸的弧面、上方兩角微微翹起的長方形為造型基調,主體對稱式構圖上面配以浮雕,以體現高校大門所應有的莊重性及文化內涵,整個造型簡潔、明快、舒展,富有現代感。
8 薩本棟墓園
薩本棟先生自1937年至1945年任廈門大學校長,在抗戰爆發、我校內遷長汀辦學的艱難環境下,帶領全校師生發憤圖強,以高尚的人格贏得全體師生的尊敬。薩本棟墓園位於成義樓後面(?),其修建系由菲律賓、台灣、美加、香港、泰國、新加坡廈大校友會於1989年發起籌款,後北京、汕頭、南京、合肥、溫州、上海等校友會參與捐款。修建總投資11萬元,於1991年3月竣工。主要是在原墓身墓基上鑲嵌薩校長鑄銅浮雕頭像,在墓後堆設假山假石群並鐫刻薩校長生平傳記;又在墓之東側新建一涼亭,擴大墓前場地,植以草坪,依山修築花壇、石階等,使之成為我校師生憑吊先賢之處。
9 自欽樓
自欽樓是旅菲愛國華僑許自欽先生捐款200萬元(一說140萬港幣)興建的學生活動中心,位於芙蓉湖東南面、學校中心地帶「三家村」,建築面積2260平方米,為二層框架與三層混合結構,內設閱覽室、活動室、展覽室、錄相室、多功能廳等。該樓自1992年3月落成後,一直是學生開展課余文化娛樂活動的一個理想場所。
10 蔡清潔樓
蔡清潔樓是旅菲榮譽校友蔡清潔先生捐款500萬元(石碑上寫明捐款520萬元人民幣)建造的綜合性留學生樓,共10層,座落於小白城山崗上,正面俯瞰大海,氣勢壯觀。建築面積5606平方米,1994年4月竣工。主要作外籍留學生及來自東南亞的僑生住宿、學習和活動場所。它的建成為我校發展海外教育事業創造了重要條件
11 克立樓
克立樓是廈門大學會議中心,系香港校友黃克立先生捐資438萬元(一說400萬港幣)建造,建築面積4100平方米,共7層,1994年4月落成。該樓是一座集住宿、會議中心與娛樂為一體的高級賓館,它為我校舉辦各種高層次學術會議提供了良好條件。
黃克立先生福建泉州人,1936年畢業於我校政治經濟學系,是香港著名企業家、社會活動家,曾長期擔任全國政協常委,1997年首批獲得香港特區政府授予的最高榮譽大紫荊獎章,2004年5月逝世,享年95歲。
12 鍾林美廣場
鍾林美廣場建在西校門入口處的囊螢樓前,是海外華人鍾寶玉兄弟姐妹為紀念母親鍾林美女士,捐贈款港幣60萬元建造的,1994年5月竣工。廣場最主要的景觀是在噴水池後面銅雕一似浪非浪、似鳥非鳥、似書非書的騰飛物,象徵廈大一切都在騰飛。
13 基金樓
基金樓位於我校群賢教學區,共5層,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總造價206萬元,1994年10月建成。1993-1994年,在廈門市委、市政府的熱情倡導下,廈門的25家(一說26家)外經貿企業先後捐資約2000萬元,建立「廈門外經貿企業廈門大學教育發展基金」。基金樓即是使用該基金兩年收益的首項工程。該樓設立外文培訓中心,裝配先進的視聽設備,現為外文學院教學用房。
14 建文樓
建文樓即「廈門大學教職員活動中心」,由泰國著名校友丁政曾、蔡悅詩伉儷捐資434萬元建造,以蔡悅詩女士的先父蔡建文先生的名字命名。該樓建於學校大南校門入口處原工會俱樂部舊址,共7層,建築面積5460平方米,1998年4月建成。現作為學校工會的教工活動中心,也是學校舉辦展覽的重要場所。
建文樓志
蔡建文先生原籍福建晉江,生於一八九九年,卒於一九八三年。夙懷大志,穎悟過人,克勤克儉,白手成家。先後在菲島、香港、日本、印尼、泰國經營工商,懋遷有無,稱譽業界。既擅計然之舉,得其精髓,豁然貫通。復效陶朱聚散其財:博施濟眾,造福桑梓;捐資興學,澤裕後昆。
夫人吳淑貞,淑慎貞靜,女宗典型;坤儀芳徽,閭里共稱;訓子義方,宇內揚名;芝蘭玉樹,瑞藹盈庭。
先生令次媛悅詩女士,一九四九年畢業本校教育系,秉承父志,熱心興學。有鑒於母校尚缺教職工活動中心,乃偕夫婿丁政曾校友捐建此樓,以其令先尊之名名之,回饋母校,嘉惠員工,善莫大焉。茲值本樓落成之際,爰勒石以志之。銘曰:
巍然黌舍 允懷建文
肯堂肯構 美奐美輪
甘棠遺愛 挹芳揚芬
高風仰止 德范長存
廈門大學 立
一九九八年四月六日
13 聯興樓
聯興樓是一幢5層的多功能教學大樓,油印尼華僑、我校海外教育學院1995年入學的中文函授生林聯興先生捐資200萬元建造。該樓位於蔡清潔樓西側,建築面積4300平方米,1999年4月建成,為我校建築學院、海外教育學院教學之用
14 亦玄館
我校故校長薩本棟教授的學生、機電系47屆旅菲校友邵建寅先生,為紀念薩故校長,慨然捐資人民幣200萬元(一說400萬元)建設廈門大學薩本棟微機電研究中心,並命名為亦玄館,蘊「玄妙深奧,鑽研微納科技;玄同混和,探索浩淼時空」之義。亦玄館共5層,建築面積3600平方米,2001年8月落成。經過幾年的籌建,該館已初步建成我校微機電系統和微感測器領域高起點的開放重點實驗室。
15 頌恩樓(嘉庚三)
頌恩樓即嘉庚樓群三號樓,也是嘉庚樓群主樓,由泰國著名校友丁政曾、蔡悅詩伉儷捐獻2000萬元人民幣建造,而取名「頌恩」,意在頌揚母校獎掖栽培之恩。樓高21層,建築面積21000平方米,1998年6月開工,2001年4月竣工,現為校部機關、部分研究院辦公用房和教學用房。該樓巍然聳立,氣薄雲霄,是我校跨世紀的標志性建築,更是我校行政服務和教學科研的重要場所。
頌恩樓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丁政曾、蔡悅詩伉儷拳拳服膺「自強不息,止於至善」之要旨,捐建此樓,取名頌恩,以頌母校獎掖栽培之恩;以贊天道化育萬物之德;以彰易理生生不息之功。木本水源,裕後光前。愛校情殷,殊足矜式。爰勒石志之,以垂久遠。
廈門大學 立
二○○一年四月
16 保欣麗英樓(嘉庚一)
保欣麗英樓即嘉庚樓群一號樓,建築面積6500平方米,共6層,1998年6月開工,2001年4月竣工。由香港校友黃保欣、吳麗英伉儷捐資630多萬元建造,現作為管理學院教學和辦公之用。黃保欣先生1945年畢業於我校化學系,是香港著名企業家、社會活動家,曾擔任國務院港事顧問、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委會預備工作委員會委員等職,1999年獲得香港特區政府授予的最高榮譽大紫荊獎章。
17 成楓樓(嘉庚二)
成楓樓即嘉庚樓群二號樓,建築面積6500平方米,共6層,1998年6月開工,2001年4月竣工。由新加坡華僑吳定基、李織霞伉儷捐資528萬元興建,以李織霞女士的父親李成楓先生的名字命名,現作為管理學院教學和辦公之用。
17 祖營樓(嘉庚四)

祖營樓即嘉庚樓群四號樓,建築面積6500平方米,共6層,1998年6月開工,2001年4月竣工。由菲律賓華僑洪文炳先生捐贈款432萬元建造,以其父親洪祖營的名字命名。現為物理機電學院的教學和實驗場所。
18 鍾銘選樓(嘉庚五)
鍾銘選樓即嘉庚樓群五號樓,建築面積6500平方米,共6層,1998年6月開工,2001年4月竣工。由僑居香港及新加坡等地的華僑鍾江海、鍾明輝和天德集團的鍾瓊林昆仲共同捐資740多萬元興建,以其父名字命名。現作為學校現代教育基礎中心用房。
19 文正樓
文正樓即廈門大學醫學院實驗樓,位於大學路廈門大學醫院附近,共 層,建築面積0000平方米,200?年建成。2002-2003年,印尼著名實業家李文正先生先後捐資1000萬元,注入廈門大學醫學院基金。為感謝李文正先生的慷慨捐贈,廈門大學將醫學院實驗樓命名為文正樓,並於2001年9月舉行命名揭牌儀式。該樓現在作為醫學院的行政辦公和教學實驗用房。

20 成偉樓(醫院門診樓)
成偉樓即廈門大學醫院門診樓,原是李光前先生在20世紀50年代興建的,以他三兒子李成偉的名字命名。2003年至2005年,李成義先生主持的新加坡李氏基金會先後捐款共527萬元,重建此樓。新樓建在已拆除的舊門診樓原址,仍沿襲陳嘉庚建築的特色,共6層,建築面積7175平方米,比舊門診樓大了約4倍,2004年1月竣工。新門診樓的建成,不僅能為廈大師生和周邊居民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而且為廈大醫學院的臨床教學創造了條件。

⑵ 中國現代建築的恢復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即著手醫治戰爭創傷和從事國民經濟恢復工作。到1952年底,工農業生產達到或超過了歷史最高水平。
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國力有限,建築活動的一般特點是規模小,進展快,造型簡潔,很少裝飾。某些建築反映出現代建築思想的延續。1951年底,知識界的思想改造運動擴大到建築界,使國內的建築創作思想逐漸地同西方現代建築思潮隔絕。1952年 8月中央人民政府建築工程部成立,先後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武漢、重慶等城市建立了國營的建築公司和建築設計單位。在1952年 7月召開的第一次全國建築工程會議上提出了國家對基本建設的方針:國防第一,工業第二,普通建設第三,一般修繕第四;並提出建築設計的總方針,其主要內容是適用、堅固安全、經濟,適當照顧美觀。
這個時期的建築活動顯示出很大的活力。當時全國注冊登記的建築師不到兩百人,他們各自發揮自己的創作思想,設計的建築大多注重功能,建築標准切合國情,建築形象具有現代建築特徵,還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效益較好。主要建築活動分述如下:
醫治戰爭創傷,進行城市建設
50年代初期,除了修復民房,建造簡易住宅以外,在上海、北京、天津、廣州等城市興建了少量的工人新村,如上海曹楊新村,建築布局依水就勢,住宅經濟實用。新村的規劃和住宅設計都具有進步意義,是社會制度變革後的第一批新型居住建築。鞍山工人住宅區、沈陽鐵西工人住宅區等也是這類建築的實例。在一些城市對道路和給水排水管網進行了整治,改善了市容和生活環境。
適應政權建設需要,建造行政用房
這批辦公用房大多為三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大開間、大進深、平屋頂,外牆多為填充牆,有的開帶形窗,很少有裝飾性構件,可以看出建築師熟諳現代建築的原則。如北京西郊的建築群、蘭州某部隊的幾幢建築、濟南八一大禮堂、武漢洪山禮堂等。武漢洪山禮堂以方柱支持一個堅實的體量,構成正立面的主體;室內設計於簡練中求裝飾;室外台階、花壇與建築一體處理,形成十分簡潔的現代建築形象。重慶市人民大會堂是本時期少見的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的集仿。會堂外觀雄偉壯麗,但視聽等功能欠佳。
興建文化教育、生活福利建築和大型公共建築
主要實例有上海同濟大學文遠樓、濟南山東機械學校食堂和學生宿舍、武漢醫學院醫院、廣州第一人民醫院、北京兒童醫院、重慶勞動人民文化宮劇場、北京和平賓館等。這些建築大都講究功能,造型簡潔,並有創新精神。上海同濟大學文遠樓為教學樓,階梯教室和一般教室靈活組合,立面處理順應階梯教室開階梯形窗戶。北京兒童醫院功能布局合理,造型朴實。平屋頂角部略有起翹,欄桿上簡約點出中國傳統紋樣,略帶中國傳統建築神韻。山牆錯落開窗、煙囪水塔合而為一等,這些處理手法顯示了設計思想的進步。重慶勞動人民文化宮劇場(1952年建成,徐尚志設計)平面呈扇形,正立面呈弧形,僅有幾根強有力的流線形鋼筋混凝土柱子。北京和平賓館以熟練的藝術手法結合保留院內樹木作不對稱布局,建築物底層開過街樓以解決交通問題。外表質朴,僅在平牆面上開洞,把建國初期的客觀要求和實際可能處理得十分得體。廣州文化公園中的一組建築也很有特色。為了舉辦華南土特產展覽大會,在戰爭廢墟上建起一組12幢半永久性展覽館,形成一個群眾喜愛的文化娛樂場所。個體建築規模不大,形態各異,適應自然環境,運用地方材料,如森林館、水產館(1951年建成,夏昌世設計),反映出清新的現代手法,表現出廣州地方特色。

⑶ 同濟大學最先建成的教學樓是

同濟本部四平校區南北教學樓,上個世紀50年代建成。

⑷ 舊教學樓該不該拆作文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某校有一座建於上世紀50年代末的教學樓,從這里走出去一批批優秀人才,其中不乏知名學者、作家、主持人。如今,這座矮小、簡陋、老舊的教學樓已經不能滿足學校現代化的發展需要。考慮到它的特殊性,學校想保留,但有人認為學校用地有限,修繕、養護還要花錢,建議著眼發展,將其拆除。為此,學校很猶豫。不少師生和校友表示非常關注,曾在此樓就讀過的某知名作家還專程趕回母校拍照留念,並積極爭取留住它。
對於以上事情,你怎麼看?請給該校校長、該知名作家或其他相關方寫一封信,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義,選好角度,確定立意,完成寫作任務。明確收信人,統一以「小林」為寫信人,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寫作指導:
這道作文題,採用了2015年全國新課標Ⅰ卷新材料作文的形式,為「任務驅動型」作文。任務指令要求學生就「某校有一座建於上世紀50年代末的教學樓」應「保留或拆除」表明自己的態度,並給校長、知名作家或其他相關方寫一封信闡述自己的看法。考生可以圍繞「校園舊教學樓該拆還是該留」這一問題進行討論,對讓人懷舊的教學樓和學校發展需求之間的矛盾展開分析,可以調動自己對社會生活的理解以及自己對校園生活的感觸與認知進行思考。
作文題內容與關注范疇聚焦老教學樓的拆與不拆,此為時代之普遍現象,引人憂心更應引人深思。如何在過度現代化、「唯物質至上主義」的社會里,釐定「價值」一詞的內涵,審視「功用」一詞的所指,誠需考生仔細思量。
題目任務指令明確,故考生需要擇一收信人作為寫作對象。收信人可以是校長、知名作家、或其他相關方。考生需根據寫作對象,編排寫作內容,斟酌措辭用語,注意書信格式。
本道作文題可以有以下幾個角度或立意方向:
角度一: 「不破不立」,一味抱著歷史舊帳,是形而上學的表現;歷史與傳統屬於過去,為了將來,為了發展必須「拆除」,這也是順應歷史的需要;留住老房子,留住學校的精神財富,就是留住根,留住魂;……
角度二:必須辨證看問題,它既是矛盾又是統一的;只有合理的保護與開發,因地制宜,才能更好地傳承歷史,才能成為改革路上一道獨具個性化的靚麗風景線;……
角度三:妥善處理「新」和「舊」,由政府牽頭,科學規劃片區功能,統一建造新興學區,既不顛覆舊區容貌,又能帶動新區發展,一箭雙雕;對歷史作出貢獻的舊樓進行攝影,錄像,製作模型等遺產留給後人;……總之,可以對拆除教學樓持肯定支持,亦可否定質疑。但均需言之有據、自圓其說。而更深的立意,則應窺斑見豹,透過教學樓拆除與否的個案,看到傳統與現代的激烈碰撞,文化情感價值與實際功用價值間的矛盾沖突,進而思忖價值之辯與解決之道。

⑸ 請從對於建於五十年代的教學樓同不同意拆寫信,高中作文

譚千秋男,中共黨員,2008年感動中國人物。生前系東方汽輪機廠所屬東汽中學學生工作處主任,四川省特級教師。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強烈地震,當時,正在上課的譚千秋迅速組織同學們向樓下疏散。當他得知有幾個同學還沒有離開,立即返回教室。危急時刻他奮不顧身撲了上去,用雙臂將4名高二一班的學生緊緊地掩護在身下。5月13日晚上,當人們從廢墟中將他的遺體扒出來時,他的雙臂還是張開的,趴在講台上。他被追授全國抗震救災優秀共產黨員、抗震救災英雄等榮譽稱號。

主要事跡

地動山搖。他弓著身子,張開雙臂緊緊地趴在課桌上,伴著雷鳴般的響聲,冰雹般的磚瓦、灰塵、樹木紛紛墜落到他的頭上、手上、背上,熱血頓時噴涌而出;他咬著牙,拚命地撐住課桌,如同一隻護衛小雞的母雞,他的身下蜷伏著四個倖存的學生,而他張開守護翅膀的身軀定格為永恆。2008年5月13日22時12分,當搜救人員從四川省德陽市漢旺鎮東汽中學教學樓坍塌的廢墟中搬走壓在他身上最後一塊水泥板時,所有搶險人員都被震撼、落淚。

他叫譚千秋,他用自己51歲的寶貴生命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被湖南省委書記張春賢譽為「英雄不,精神千秋!」

村裡有名的「大孝子」

1957年8月,譚千秋出生在祁東縣步雲橋鎮岩前村。他的父母老實善良,有5個兒女,他排行老大,由於家境貧寒,每頓飯都是以紅薯、豆子等雜糧為主,只有一點點米飯,他總是將米飯讓給弟弟妹妹吃,自己和父母吃紅薯。

譚千秋深信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他學習非常刻苦,村民都將他作為「勤學楷模」教育孩子。為學好英語,他將英語單詞寫好貼在牆上,睡覺時就記,記不上就點亮燈看一下再記。1975年夏,他高中畢業回家務農,但他沒有放鬆學習,白天跟大家一起出集體工,晚上學習到次日凌晨,困了就用毛巾沾點冷水敷在臉上。兩年後,他成了一名代課教師。

1978年夏,譚千秋考上了湖南大學。1982年大學畢業,主動報名到四川東方汽輪廠職工大學當了一名「支邊」教師。

譚千秋成家立業後,考慮到三個弟弟都在農村,他一人承擔起贍養父母的義務,還花錢為家裡裝了電話,並竭盡全力幫助弟弟妹妹。

大弟弟譚繼秋在家種地收入甚微,便借了幾千元買了一台三輪車跑運輸。1993年夏季的一天,不慎車翻人傷,花去了幾千元醫葯費。舊債未還,又添新債。譚千秋聞訊後,立即給弟弟寄來2000元錢,還寫信安慰弟弟,只要人沒事就好,並要弟弟到他那去散散心。車禍對譚繼秋身體影響很大,但為了生計,不得不到雲南打工,譚千秋便寫信鼓勵弟弟,還在信中夾寄了40元錢。譚繼秋和二弟都沒房住,兩兄弟建了房,譚千秋給每位弟弟資助3000元。

2006年6月,父親不幸患上骨髓癌。譚千秋立即回老家召開家庭會,他體諒弟弟都在農村,家境不好,便主動要求負擔父親的醫療費。他怕弟弟和弟媳不同意,便找了個借口:「我在家時間少,平時你們照顧父母很辛苦,就給我一個盡孝的機會吧!」兄弟們拗不過他,只好同意,父親住院花去醫療費2萬多元,他一人承擔。

譚千秋工資不高,生活非常節儉,他衣著樸素,大熱天連冰棒和礦泉水也捨不得買,口乾了他便到附近找井水解渴。他幾年才回家一次,因車費太貴,來回一次要2000多元,他便將這些錢省下來支援家裡,幫助別人。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譚千秋為人正直,富有愛心,很有正義感。還在念小學,他就特別喜歡幫助別人,如果在放學時下雨,他一定會把雨傘讓給沒帶傘的同學,自己則淋著雨回家。

岩石村現任村支書譚永生與譚千秋是小學同班同學,關系很好。一次,譚永生和另一個同學打架,他正好路過,譚永生叫他來幫架。沒想到他跑過來,不但沒幫譚永生,反而將他們拉開:「都是同學,不好好相處,打什麼架啊!」隨後,耐心地做兩人的工作,直到他們握手言和。

高中畢業後,村裡許多村民不識字,他便向村幹部建議,辦起了掃盲夜校。他主動當起了教師,白天出工,晚上義務為村民上課,手把手地教村民寫字,學文化,他讓不少一字不識的村民能看懂報紙,懂得如何科學種田。

譚千秋多才多藝,會吹笛子,拉二胡,寫歌詞……為活躍村民的文化生活,他與幾個年輕人組成村文藝宣傳隊,晚上自編自演文藝節目,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表揚村裡的好人好事,批評賭博、不尊老愛幼等社會不良現象,成為村民喜愛的一道「文化大餐」。有一天晚上,他和譚永生參加村裡的文藝表演,來不及吃晚飯,便帶上兩個紅薯:「來,快吃,我剛從家裡吃過了。」第二天,譚永生才從他弟弟那裡得知,他當晚在家裡根本沒吃晚飯。

譚千秋熱心社會公益事業,村裡修路、建校,他都捐了款。他對學生非常關心,哪怕是操場上有一顆小石子,他都要撿開,怕學生玩耍的時候摔倒。哪位學生有困難,他就盡力相助;學生沒吃飯,他會將學生叫到自己家裡做飯給學生吃;學生身體不舒服,他會掏錢帶學生去醫院看病,被同事們譽為「最疼愛學生的人」。他經常教育弟弟妹妹要樂於助人,在他的熏陶下,弟弟妹妹總是去幫助別人,妹妹和妹夫曾一年供養了五個貧困孩子上學!他的人格魅力還深深地影響了下一代,他的大女兒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北京大學法學院,她說一定要用法律為眾多受害者討回公道。

譚千秋經常教育學生:「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社會責任感。」1982年6月大學畢業後,學校準備讓他留校任教。當學校領導徵求他的意見時,他主動請纓:「我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學校也需要人才啊。」領導反復做他的工作。當他得知四川東方汽輪廠職工大學急需教師時,便立即申請到那裡去,一個月後,他如願以償地分配到該校工作,在那裡一干就是27年。

1996年,一個朋友准備把譚千秋調回衡陽,待遇從優,被他婉言拒絕。父母見他離家太遠太孤單,極力勸說他回來,他便耐心地對父母說:「湖南培養了我,四川養育了我,還是在四川多干幾年再說吧。」後來,汕頭、韶關有關單位高薪聘他去工作,他還是選擇留在四川,為自己的學生獻出了生命。

⑹ 八、九十年代的大學教室及教學樓內什麼樣南京哪幾所學校比較符合在線等

南大浦口校區,東大浦口校區,樓主說的8,90年代的,只有浦口校區比較符合,都是9幾年建的。

⑺ 上世紀50年代的舊教學樓該不該拆

這個年份的建築肯定算不上文物。如果質量不好也許就是危房了。而且那個年代的房屋一般採光都不夠好。如果沒有什麼紀念意義,要拆也沒什麼不可以吧。

閱讀全文

與教學樓50年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